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425270.6

文献号 : CN11614614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立胜王立军闵令宝陈宪印

申请人 : 山东立特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钻井封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包括壳体和封闭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穿行孔,所述穿行孔两端均贯穿壳体,所述封闭组件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封闭组件用于对穿行孔进行封闭;还包括交替封堵组件,所述壳体与封闭组件均设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且壳体与封闭组件均安装于交替封堵组件内,所述交替封堵组件用于调整两组封闭组件的状态;本发明通过设置交替封堵组件,在钻具进行强行起下钻的过程中,致使与钻具连接的两组封闭组件,一组处于封闭状态、一组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在钻具移动的过程中,封闭组件始终存在一组处于增压封闭状态,进而对油井进行封闭,有效的增强防喷器的封堵效果。

权利要求 :

1.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包括壳体(1)和封闭组件,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穿行孔(11),所述穿行孔(11)两端均贯穿壳体(1),所述封闭组件安装于壳体(1)内部,所述封闭组件用于对穿行孔(11)进行封闭;

所述封闭组件包括活塞筒(2),所述壳体(1)内部开设有液压腔(21),所述活塞筒(2)滑动密封连接于液压腔(21)中,所述液压腔(21)外接液压系统;

球形胶芯(22),所述壳体(1)内部开设有封闭槽(23),所述封闭槽(23)与穿行孔(11)、液压腔(21)均导通连接,所述活塞筒(2)延伸至封闭槽(23)内,所述球形胶芯(22)滑动安装于封闭槽(23)内,所述封闭槽(23)顶端圆弧形设计,球形胶芯(22)与封闭槽(23)相匹配;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替封堵组件,所述壳体(1)与封闭组件均设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且壳体(1)与封闭组件均安装于交替封堵组件内,所述交替封堵组件用于调整两组封闭组件的状态;

所述交替封堵组件包括升降管(3),所述壳体(1)均安装于升降管(3)内;

隔板(31),所述升降管(3)为空腔式结构体,所述隔板(31)固定安装于升降管(3)中部,所述壳体(1)以隔板(31)为中心,对称滑动连接在升降管(3)内;

输油管(4),所述输油管(4)固定安装于升降管(3)侧壁,所述输油管(4)均延伸至液压腔(21)中,所述液压腔(21)通过输油管(4)外接液压系统;

液压升降杆(32),所述壳体(1)上方均固定安装有液压升降杆(32),所述液压升降杆(32)远离壳体(1)一端分别与升降管(3)、隔板(3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液压升降杆(32)通过导管相互导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筒(2)将液压腔(21)分隔为开启腔(24)和闭合腔(25),所述输油管(4)与闭合腔(25)导通,对称设计的两个封闭组件中的开启腔(24)通过管道导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封堵组件还包括切换阀(5),所述升降管(3)上开设有升降槽(51),所述升降槽(51)内滑动安装有切换阀(5),所述切换阀(5)上开设有对称设计的导通槽(52),所述导通槽(52)分别通过管道与闭合腔(25)导通连接;

拨动板(53),所述拨动板(53)固定连接于切换阀(5)上,所述拨动板(53)通过升降槽(51)延伸至升降管(3)内腔中,所述拨动板(53)位于壳体(1)的移动路径上;

所述输油管(4)包括进油管(41)和出油管(42),所述进油管(41)与出油管(42)均延伸至升降槽(51)内,且进油管(41)、出油管(42)均与切换阀(5)滑动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42)外接减压阀,用于配合液压系统,调整球形胶芯(22)交替形变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管(3)顶端固定安装有油环(6),所述油环(6)内填充有润滑油,所述油环(6)中部固定安装有弹性环(61),所述弹性环(61)与穿行孔(11)同轴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环(61)锥形设计,弹性环(61)最小端朝上且弹性环(61)最小端开口直径小于穿行孔(11)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方的所述壳体(1)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板(7)为L形设计,所述升降管(3)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缸(71),所述固定缸(71)上固定安装有单向导管(72),所述单向导管一端延伸至两个壳体(1)之间、一端延伸至升降管(3)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管(3)内腔顶端固定安装有伸缩囊(73),所述伸缩囊(73)上固定安装有引流管(74),所述引流管(74)一端延伸至升降管(3)上方、一端延伸至两个壳体(1)之间,所述引流管(74)单向导通设计,所述伸缩囊(73)位于壳体(1)的移动路径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引导槽(8),所述引导槽(8)呈圆环形设计,所述单向导管(72)与引流管(74)均延伸至引导槽(8)内。

说明书 :

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钻井封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

背景技术

[0002] 油井钻井过程中,防喷器是用于试油、修井、完井等作业过程中关闭井口,防止井喷事故发生,是油田常用的防止井喷的安全密封井口装置,其中环形防喷器,又称为万能防喷器,因此其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油井井口上。
[0003] 环形防喷器在工作时,通过液压系统推动胶芯上下移动,进而利用胶芯的形变,对井口与钻具的间隙进行填充、封闭,进而起到封闭井口的作用,而在实际应用时,当井口被封闭后,通常会因为各式原因,需要强行控制钻具进行起下钻,在起下钻的过程中,钻具与变形后的胶芯之间产生摩擦,致使胶芯不同的圆柱剖面上受到交变的剪切应力,且越靠近钻具,胶芯受到的剪切应力越大,致使胶芯受损程度越大,因此多次强行起下钻过后,将会致使胶芯受用寿命大幅度降低,且当胶芯在强行起下钻过程中,产生破损、脱胶等现象后,将会导致环形防喷器效用降低,无法对井口进行有效的密封。
[0004] 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环形防喷器在封井状态下起下钻具时,受到的损伤,多数通过增强钻具与胶芯之间的润滑效果,进而降低起下钻对胶芯造成的影响,同时为了起到润滑作用的油液,能够进入胶芯与钻具之间,通常会通过减压阀,致使胶芯与钻具之间压力降低,进而便于润滑用油液能够进入胶芯与钻具之间,起到润滑、降磨损的作用,然而当胶芯与钻具之间压力降低后,在井喷的压力作用后,很容易产生泄露、溢流等现象,致使环形井喷期的封闭效果降低,致使环形井喷期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隐患。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通过设置交替封堵组件,在钻具进行强行起下钻的过程中,致使与钻具连接的两组封闭组件,一组处于封闭状态、一组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在钻具移动的过程中,封闭组件始终存在一组处于增压封闭状态,进而对油井进行封闭,有效的增强防喷器的封堵效果。
[0007]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包括壳体和封闭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穿行孔,所述穿行孔两端均贯穿壳体,所述封闭组件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封闭组件用于对穿行孔进行封闭;
[0008] 所述封闭组件包括活塞筒,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液压腔,所述活塞筒滑动密封连接于液压腔中,所述液压腔外接液压系统;
[0009] 球形胶芯,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封闭槽,所述封闭槽与穿行孔、液压腔均导通连接,所述活塞筒延伸至封闭槽内,所述球形胶芯滑动安装于封闭槽内,所述封闭槽顶端圆弧形设计,球形胶芯与封闭槽相匹配;
[0010] 还包括交替封堵组件,所述壳体与封闭组件均设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且壳体与封闭组件均安装于交替封堵组件内,所述交替封堵组件用于调整两组封闭组件的状态;
[0011] 所述交替封堵组件包括升降管,所述壳体均安装于升降管内;
[0012] 隔板,所述升降管为空腔式结构体,所述隔板固定安装于升降管中部,所述壳体以隔板为中心,对称滑动连接在升降管内;
[0013] 输油管,所述输油管固定安装于升降管侧壁,所述输油管均延伸至液压腔中,所述液压腔通过输油管外接液压系统;
[0014] 液压升降杆,所述壳体上方均固定安装有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远离壳体一端分别与升降管、隔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液压升降杆通过导管相互导通连接。
[0015] 优选的,所述活塞筒将液压腔分隔为开启腔和闭合腔,所述输油管与闭合腔导通,对称设计的两个封闭组件中的开启腔通过管道导通连接。
[0016] 优选的,所述交替封堵组件还包括切换阀,所述升降管上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滑动安装有切换阀,所述切换阀上开设有对称设计的导通槽,所述导通槽分别通过管道与闭合腔导通连接;
[0017] 拨动板,所述拨动板固定连接于切换阀上,所述拨动板通过升降槽延伸至升降管内腔中,所述拨动板位于壳体的移动路径上;
[0018] 所述输油管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与出油管均延伸至升降槽内,且进油管、出油管均与切换阀滑动密封连接。
[0019] 优选的,所述出油管外接减压阀,用于配合液压系统,调整球形胶芯交替形变程度。
[0020] 优选的,所述升降管顶端固定安装有油环,所述油环内填充有润滑油,所述油环中部固定安装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与穿行孔同轴设计。
[0021] 优选的,所述弹性环锥形设计,弹性环最小端朝上且弹性环最小端开口直径小于穿行孔直径。
[0022] 优选的,位于下方的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为L形设计,所述升降管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缸,所述固定缸上固定安装有单向导管,所述导向导管一端延伸至两个壳体之间、一端延伸至升降管下方。
[0023] 优选的,所述升降管内腔顶端固定安装有伸缩囊,所述伸缩囊上固定安装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延伸至升降管上方、一端延伸至两个壳体之间,所述引流管单向导通设计,所述伸缩囊位于壳体的移动路径上。
[0024] 优选的,所述壳体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呈圆环形设计,所述单向导管与引流管均延伸至引导槽内。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 1.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通过设置交替封堵组件,在钻具进行强行起下钻的过程中,致使与钻具连接的两组封闭组件,一组处于封闭状态、一组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在钻具移动的过程中,封闭组件始终存在一组处于增压封闭状态,进而对油井进行封闭,有效的增强防喷器的封堵效果,同时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的封闭组件跟随钻具同步运动,两者之间仅存在静摩擦,因此对封闭组件的磨损程度较低,而另一组处于开启状态的封闭组件,虽然与钻具产生相对运动,但是由于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小,同样对封闭组件造成的磨损程度较低,有效的降低了起下钻过程对封闭组件寿命的降低程度。
[0027] 2.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通过壳体的运动,配合拨动板,当壳体运动距离达到后,能够自动切换液压系统与封闭组件的导通关系,进而切换封闭组件的状态,有效的增强了封闭组件的切换精度,提高了强行起下钻过程中,两组封闭组件与钻具的配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的部分剖视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0032] 图4是壳体与封闭组件的剖视图;
[0033] 图5是切换阀与拨动板的剖视图;
[0034] 图中:1、壳体;11、穿行孔;2、活塞筒;21、液压腔;22、球形胶芯;23、封闭槽;24、开启腔;25、闭合腔;3、升降管;31、隔板;32、液压升降杆;4、输油管;41、进油管;42、出油管;5、切换阀;51、升降槽;52、导通槽;53、拨动板;6、油环;61、弹性环;7、升降板;71、固定缸;72、单向导管;73、伸缩囊;74、引流管;8、引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36]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油井井口的防喷器,包括壳体1和封闭组件,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穿行孔11,所述穿行孔11两端均贯穿壳体1,所述封闭组件安装于壳体1内部,所述封闭组件用于对穿行孔11进行封闭;
[0037] 所述封闭组件包括活塞筒2,所述壳体1内部开设有液压腔21,所述活塞筒2滑动密封连接于液压腔21中,所述液压腔21外接液压系统;
[0038] 球形胶芯22,所述壳体1内部开设有封闭槽23,所述封闭槽23与穿行孔11、液压腔21均导通连接,所述活塞筒2延伸至封闭槽23内,所述球形胶芯22滑动安装于封闭槽23内,所述封闭槽23顶端圆弧形设计,球形胶芯22与封闭槽23相匹配;
[0039] 还包括交替封堵组件,所述壳体1与封闭组件均设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且壳体1与封闭组件均安装于交替封堵组件内,所述交替封堵组件用于调整两组封闭组件的状态;
[0040] 所述交替封堵组件包括升降管3,所述壳体1均安装于升降管3内;
[0041] 隔板31,所述升降管3为空腔式结构体,所述隔板31固定安装于升降管3中部,所述壳体1以隔板31为中心,对称滑动连接在升降管3内;
[0042] 输油管4,所述输油管4固定安装于升降管3侧壁,所述输油管4均延伸至液压腔21中,所述液压腔21通过输油管4外接液压系统;
[0043] 液压升降杆32,所述壳体1上方均固定安装有液压升降杆32,所述液压升降杆32远离壳体1一端分别与升降管3、隔板3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液压升降杆32通过导管相互导通连接;
[0044] 当油井内需要进行关井处理时,液压系统通过输油管4将液压油输送至液压腔21中,在液压力的作用下,推动液压腔21内的活塞筒2进行移动,活塞筒2运动时,给予球形胶芯22推动力,致使球形胶芯22沿封闭槽23进行移动,由于封闭槽23端部呈圆弧形,且与球形胶芯22相匹配,随着球形胶芯22位移的增大,在封闭槽23的限位作用下与活塞筒2的持续推动下,致使球形胶芯22形变,形变后的球形胶芯22逐渐向穿行孔11运动,并最终将穿行孔11与钻具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封闭,进而实现对穿行孔11的封闭,而当封闭组件处于封闭状态下,钻具欲进行强行起下钻时,通过交替封堵组件,始终对钻具的移动路径进行封堵,进而降低井喷现象产生的几率,具体的,封闭组件安装在壳体1内形成一个基本的环形防喷器,将两个环形防喷器滑动安装在升降管3内,并通过输油管4将外界液压系统与两个封闭组件进行连通,初始状态下,外界液压系统向其中一个壳体1内的封闭组件进行增压,致使其中一个壳体1内的封闭组件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强行起下钻时,钻具强行升降的过程中,与封闭状态的球形胶芯22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推动内部封闭组件处于封闭状态的壳体1进行同步运动,而由于两个壳体1上均安装有液压升降杆32,且两个液压升降杆32之间通过导管相互导通,因此当其中一个壳体1在钻具的带动下,进行移动时,致使对应的液压升降杆32产生伸长或收缩运动,在液压力的传导下,致使另一个液压升降杆32同步进行收缩或伸长运动,进而推动另一个壳体1同样在升降管3中产生运动,且由于两个液压升降杆32均安装在壳体1的上方,因此在液压升降杆32的作用下,致使两个壳体1分别产生相向运动和向背运动,当钻具强行下钻时,液压系统首先控制升降管3上端的壳体1内部的封闭组件闭合,在钻具的带动下,上方的壳体1向下运动、下方的壳体1向上运动,当两个壳体1运动至升降管3中部时,此时液压系统切换对两个壳体1内液压力的控制,致使下端的壳体1内的封闭组件闭合、上方壳体1内的封闭组件打开,因此持续运动的钻具推动下方壳体1向下运动,而在液压升降杆32的传导下,上方壳体1向上运动,致使两个壳体1运动至升降管3的两端,此时再次切换两个封闭组件的状态,即可在钻具持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封闭组件对钻具与穿行孔11的间隙进行封堵,同理当钻具强行起钻时,调整两个封闭组件的封闭次序即可。
[0045] 本发明通过设置交替封堵组件,在钻具进行强行起下钻的过程中,致使与钻具连接的两组封闭组件,一组处于封闭状态、一组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在钻具移动的过程中,封闭组件始终存在一组处于增压封闭状态,进而对油井进行封闭,有效的增强防喷器的封堵效果,同时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的封闭组件跟随钻具同步运动,两者之间仅存在静摩擦,因此对封闭组件的磨损程度较低,而另一组处于开启状态的封闭组件,虽然与钻具产生相对运动,但是由于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小,同样对封闭组件造成的磨损程度较低,有效的降低了起下钻过程对封闭组件寿命的降低程度。
[0046]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塞筒2将液压腔21分隔为开启腔24和闭合腔25,所述输油管4与闭合腔25导通,对称设计的两个封闭组件中的开启腔24通过管道导通连接;
[0047] 通过将两个封闭组件的开启腔24进行连通,当外界液压系统将液压油输送至其中一个闭合腔25中,此时在液压力的作用下,活塞筒2在液压腔21内移动,致使对应的开启腔24体积缩小,开启腔24通过管道将其中的液压油输送至另一组封闭组件的开启腔24中,促使另一组封闭组件的开启腔24体积增大速度,配合球形胶芯22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力,能够有效的加快另一组封闭组件的开启效率,进而致使两组封闭组件的切换速度加快,由于在钻具强行起下钻的过程中,其速度较慢,因此两组封闭组件切换速度加快,能够有效的降低封闭组件在切换过程中,对钻具运动的影响。
[0048]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交替封堵组件还包括切换阀5,所述升降管3上开设有升降槽51,所述升降槽51内滑动安装有切换阀5,所述切换阀5上开设有对称设计的导通槽52,所述导通槽52分别通过管道与闭合腔25导通连接;
[0049] 拨动板53,所述拨动板53固定连接于切换阀5上,所述拨动板53通过升降槽51延伸至升降管3内腔中,所述拨动板53位于壳体1的移动路径上;
[0050] 所述输油管4包括进油管41和出油管42,所述进油管41与出油管42均延伸至升降槽51内,且进油管41、出油管42均与切换阀5滑动密封连接;
[0051] 在封闭组件的交替切换过程中,通过设置切换阀5和拨动板53,起到增强封闭组件切换间隔精准度的作用,具体的,当钻具强行起下钻过程中,带动其中一组壳体1、封闭组件进行运动,当壳体1运动一定距离后,此时壳体1与拨动板53接触,进而推动拨动板53运动,由于拨动板53与切换阀5固定连接,因此拨动板53的运动,推动切换阀5在升降槽51内产生运动,进而致使切换阀5与进油管41、出油管4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进油管41、出油管42与导通槽52的导通顺序切换,由于两个导通槽52分别与两个闭合腔25导通,因此切换闭合腔25与液压系统的导通关系,进而实现对两组封闭组件状态的切换,通过壳体1的运动,配合拨动板53,当壳体1运动距离达到后,能够自动切换液压系统与封闭组件的导通关系,进而切换封闭组件的状态,有效的增强了封闭组件的切换精度,提高了强行起下钻过程中,两组封闭组件与钻具的配合效果。
[0052]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油管42外接减压阀,用于配合液压系统,调整球形胶芯22交替形变程度;
[0053] 通过在出油管42外部连接减压阀,与液压系统进行配合,在两组封闭组件状态转换时,通过减压阀的存在,对出油管42的出油量进行控制,因此当封闭组件与液压系统断开后,通过减压阀调整其液压强度的变化趋势,致使其内部液压降低幅度小,且通过调整液压降低的幅度,能够有效的调整球形胶芯22的变形程度,进而调整球形胶芯22与钻具之间间隙的大小,在装置制造完成后的调整阶段,将液压降低幅度与球形胶芯22变形程度进行对标,在随后的使用阶段,调整减压阀数值,致使封闭组件与液压系统断开后,其内部液压强度维持在一定程度,既能够使球形胶芯22与钻具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降低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力,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球形胶芯22在交替切换过程中,其形变幅度大小,进而降低交替切换对球形胶芯22的损伤,延长球形胶芯2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液压强度在切换过程中,其变化幅度小,也能够提高状态切换的速率,进一步降低状态切换间隔对钻具运动的影响。
[0054]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升降管3顶端固定安装有油环6,所述油环6内填充有润滑油,所述油环6中部固定安装有弹性环61,所述弹性环61与穿行孔11同轴设计;
[0055] 通过设置油环6,在钻具起下钻过程中,钻具经过油环6,油环6中的润滑油与钻具接触,能够对钻具的外壁进行润滑,而弹性环61的设置,则对钻具与油环6的间隙进行封堵,避免润滑油大量泄露。
[0056]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环61锥形设计,弹性环61最小端朝上且弹性环61最小端开口直径小于穿行孔11直径;
[0057] 弹性环61锥形设计,且直径小于穿行孔11直径,因此当钻具插入弹性环61之间时,致使弹性环61内侧部分产生形变,但是随着钻具的运行,当钻具向下运动时,将会致使弹性环61最小端持续向下运动,进而致使油环6中的润滑油向钻具外壁上运动,而当钻具向上运动时,此时钻具上粘连的钻井液起到润滑作用,对润滑油的需求量较低,此时弹性环61最小端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同样向上运动,进而提高弹性环61的高度,进而利用弹性环61对油液进行隔绝,致使润滑油与钻具接触程度低,进而降低对润滑油的使用速率。
[0058]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位于下方的所述壳体1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板7为L形设计,所述升降管3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缸71,所述固定缸71上固定安装有单向导管72,所述单向导管72一端延伸至两个壳体1之间、一端延伸至升降管3下方;
[0059] 在实际使用时,当油井内压力较大,致使钻井液上涌,此时在两组壳体1运动的过程中,当位于下方的壳体1内的封闭组件状态切换后,致使球形胶芯22与钻具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致使部分钻井液通过间隙,进入两组壳体1之间,因此通过设置升降板7和固定缸71,升降板7跟随位于下方的壳体1同步运动,且升降板7延伸至固定缸71内部,当壳体1远离固定缸71时,此时升降板7与固定缸71之间的间隙增大,致使升降板7与固定缸71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压,负压通过单向导管72延伸至两个壳体1之间,在负压的牵引下,两个壳体1之间的钻井液,通过单向导管72进入固定缸71中,随后,当壳体1反向运动时,升降板7向固定缸
71内部运动,致使固定缸71内部增压,在压强的作用下,固定缸71中的钻井液通过单向导管
72向升降管3下方流动,因此在持续不断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泄露至两个壳体1之间的钻井液转移至升降管3底部。
[0060]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升降管3内腔顶端固定安装有伸缩囊73,所述伸缩囊73上固定安装有引流管74,所述引流管74一端延伸至升降管3上方、一端延伸至两个壳体1之间,所述引流管74单向导通设计,所述伸缩囊73位于壳体1的移动路径上;
[0061] 在两个壳体1持续运动的过程中,位于上方的壳体1在运动过程中,与伸缩囊73接触,并对伸缩囊73产生挤压,伸缩囊73采用内部弹簧支撑的囊状结构体,在壳体1对伸缩囊73进行挤压时,伸缩囊73将内部的气体通过引流管74向两个壳体1之间吹动,而当壳体1反向运动后,伸缩囊73体积恢复的过程中,又通过引流管74将外界空气抽取,进而持续不断的将空气输送至两个壳体1之间,一方面,气流的吹动,便于两个壳体1之间的钻井液向下汇聚,另一方面,气压的存在,还能够减缓钻井液向两个壳体1之间运动的趋势。
[0062]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1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引导槽8,所述引导槽8呈圆环形设计,所述单向导管72与引流管74均延伸至引导槽8内;
[0063] 通过设置引导槽8,能促使钻井液向下方壳体1上的引导槽8中汇聚,便于对其进行抽取。
[006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