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430088.X

文献号 : CN11614723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亦辉周国宇曾颂环叶剑清邱锡荣李子禄王成龙陈雪梅崔月桂

申请人 : 广东美博智能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换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现有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制冷速度很慢,效率很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包括有输送筒、分隔板和气液分离器等;输送筒上部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上部连通有压缩机;输送筒内部固接有分隔板;分隔板将输送筒内部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且第一空腔与进液管相连通;分隔板底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本发明蒸发管在初始时并不存在气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有足够的蒸发空间,液态制冷剂能够在蒸发管内部快速蒸发,达到高效的制冷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制冷设备,液态制冷剂无足够的蒸发空间,使得换热管的制冷速度很慢,效率很低,增加制冷能耗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包括有输送筒(1);输送筒(1)上部设置有进液管(1a);进液管(1a)上部连通有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分隔板(2)、气液分离器(3)、补液管(4)、蒸发管(5)、收集筒(6)和输液管(7);输送筒(1)内部固接有分隔板(2);分隔板(2)将输送筒(1)内部分为第一空腔(001)和第二空腔(002),且第一空腔(001)与进液管(1a)相连通;分隔板(2)底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器(3);输送筒(1)下部连通有补液管(4),且补液管(4)与第一空腔(001)相连通;输送筒(1)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蒸发管组,每个蒸发管组由四个呈竖向阵列分布的蒸发管(5)组成,且蒸发管(5)呈“L”字型,且蒸发管组与第二空腔(002)相连通;第二空腔(002)内部设置有分液设备;蒸发管组设置有一个泵机;两个蒸发管组共同连通有收集筒(6);收集筒(6)上部设置有排出管(6a);收集筒(6)下部设置有收集部(6b);输送筒(1)和收集筒(6)共同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输液管(7);还包括有气体抽离组件;气体抽离组件包括有抽气管(101)、第一输气管(102)、抽气板(103)和第二输气管(104);第一空腔(001)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抽气管(101);抽气管(101)设置有另一个泵机;

两个抽气管(101)各连通有一个第一输气管组,每个第一输气管组由四个呈竖向阵列分布的第一输气管(102)组成;每个第一输气管(102)各连通有一个抽气板(103),且抽气板(103)位于蒸发管(5)的上方,且抽气板(103)呈“L”字型;抽气板(103)设置有另一个泵机;

每个抽气板(103)下部各设置有一个抽气部(103a),且抽气部(103a)与其对应侧的蒸发管(5)上部相连通;左方的所有抽气板(103)共同连通有一个第二输气管(104),右方的所有抽气板(103)共同连通有另一个第二输气管(104),且两个第二输气管(104)与收集筒(6)共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收集部(6b)设置为漏斗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其特征在于,输液管(7)内部设置为低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除霜系统;除霜系统包括有储液箱(201)、第一电动推杆(202)、安装架(203)、刮环(204)、刮板(205)、第二连接杆(208)、牵引绳(209)和弹簧(2010);输送筒(1)、收集筒(6)和输液管(7)共同固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储液箱(201),且储液箱(201)开口朝上;储液箱(201)设置有排液口(201a),且排液口(201a)外接排水管道;收集筒(6)上部安装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第一电动推杆(202);输送筒(1)上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弹簧(2010);两个第一电动推杆(202)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连接杆(208);两个弹簧(2010)各固接有另一个第二连接杆(208);每个抽气板(103)的两个平直部各滑动连接有一个安装架组,每个安装架组由若干个呈直线阵列分布的安装架(203)组成,且安装架(203)沿抽气板(103)平直部的走向分布,且两个安装架组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连接杆(208)固接;同一侧的四个抽气板(103)拐角处共同滑动连接有一个安装架(203),且抽气板(103)拐角处的安装架(203)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各设置有若干个竖向分布的牵引绳(209);抽气板(103)拐角处的安装架(203)通过其前侧面和后侧面的牵引绳(209)与其对应侧的安装架组相连接;每个安装架(203)各固接有四个呈竖向阵列分布的刮环(204),且所有的刮环(204)与对应的蒸发管(5)套接;每个刮环(204)上部设置有两个刮部(204a),且刮部(204a)与对应的蒸发管(5)接触连接;上方的三个刮环(204)下部各固接有一个刮板(205),且刮部(204a)和刮板(205)均为三角形结构,且刮板(205)与其对应侧的蒸发管(5)和抽气板(103)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连接杆(206)和三角形刮条(207);位于最下方的一排刮环(204)下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杆(206);每个第一连接杆(206)各固接有一个三角形刮条(2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其特征在于,三角形刮条

(207)为橡胶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刮环(204)、刮部(204a)和刮板(205)均设置为软质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加湿组件;加湿组件包括有第一导向板(301)、第二电动推杆(302)、第三连接杆(303)、导向布(304)、第二导向板(305)和挡水板(306);输送筒(1)和收集筒(6)共同固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第一导向板(301),且第一导向板(301)设置为倾斜朝外结构;第一导向板(301)设置有导风槽(301a);两个储液箱(201)的外侧面各安装有若干个第二电动推杆(302),且第二电动推杆(302)沿储液箱(201)的弯曲曲线分布;每个第二电动推杆(302)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三连接杆(303);左方的所有第三连接杆(303)共同固接有一个导向布(304),右方的所有第三连接杆(303)共同固接有另一个导向布(304),且导向布(304)近储液箱(201)中心线一侧为倾斜朝下设置;两个导向布(304)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储液箱(201)的内部;两个储液箱(201)各通过安装杆固接有一个第二导向板(305),且第二导向板(305)近储液箱(201)中心线一侧为倾斜朝上设置;两个储液箱(201)各设置有一个挡水板(306),且挡水板(306)近储液箱(201)中心线一侧为倾斜朝上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挡水板(306)为软质材料。

说明书 :

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换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制冷设备,由于从压缩机进入至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为两相流制冷剂(气液混合状态),在蒸发器的实际换热过程中,两相流制冷剂(气态和液态的制冷剂)进入至换热管中进行换热工作,其中气态的制冷剂,已是气态,无法再进行蒸发吸热工作(换热工作),并且集聚于换热管内上部,使得液态制冷剂无足够的蒸发空间,使得换热管的制冷速度很慢,效率很低,从而增加制冷的能耗。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的制冷设备,由于从压缩机进入至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为两相流制冷剂(气液混合状态),其中气态的制冷剂,已是气态,无法再进行蒸发吸热工作(换热工作),并且集聚于换热管内上部,使得液态制冷剂无足够的蒸发空间,使得换热管的制冷速度很慢,效率很低,从而增加制冷的能耗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包括有输送筒、分隔板、气液分离器、补液管、蒸发管、收集筒和输液管;输送筒上部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上部连通有压缩机;输送筒内部固接有分隔板;分隔板将输送筒内部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且第一空腔与进液管相连通;分隔板底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器;输送筒下部连通有补液管,且补液管与第一空腔相连通;输送筒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蒸发管组,每个蒸发管组由四个呈竖向阵列分布的蒸发管组成,且蒸发管呈“L”字型,且蒸发管组与第二空腔相连通;第二空腔内部设置有分液设备;蒸发管组设置有泵机;两个蒸发管组共同连通有收集筒;收集筒上部设置有排出管;收集筒下部设置有收集部;输送筒和收集筒共同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输液管。
[0005] 进一步,收集部设置为漏斗结构。
[0006] 进一步,输液管内部设置为低压状态。
[0007] 进一步,还包括有气体抽离组件;气体抽离组件包括有抽气管、第一输气管、抽气板和第二输气管;第一空腔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抽气管;抽气管设置有泵机;两个抽气管各连通有一个第一输气管组,每个第一输气管组由四个呈竖向阵列分布的第一输气管组成;每个第一输气管各连通有一个抽气板,且抽气板位于蒸发管的上方,且抽气板呈“L”字型;
抽气板设置有泵机;每个抽气板下部各设置有一个抽气部,且抽气部与其对应侧的蒸发管上部相连通;左方的所有抽气板共同连通有一个第二输气管,右方的所有抽气板共同连通有另一个第二输气管,且两个第二输气管与收集筒共同连通。
[0008] 进一步,还包括有除霜系统;除霜系统包括有储液箱、第一电动推杆、安装架、刮环、刮板、第二连接杆、牵引绳和弹簧;输送筒、收集筒和输液管共同固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储液箱,且储液箱开口朝上;储液箱设置有排液口,且排液口外接排水管道;收集筒上部安装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第一电动推杆;输送筒上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弹簧;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连接杆;两个弹簧各固接有另一个第二连接杆;每个抽气板的两个平直部各滑动连接有一个安装架组,每个安装架组由若干个呈直线阵列分布的安装架组成,且安装架沿抽气板平直部的走向分布,且两个安装架组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连接杆固接;同一侧的四个抽气板拐角处共同滑动连接有一个安装架,且抽气板拐角处的安装架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各设置有若干个竖向分布的牵引绳;抽气板拐角处的安装架通过其前侧面和后侧面的牵引绳与其对应侧的安装架组相连接;每个安装架各固接有四个呈竖向阵列分布的刮环,且所有的刮环与对应的蒸发管套接;每个刮环上部设置有两个刮部,且刮部与对应的蒸发管接触连接;上方的三个刮环下部各固接有一个刮板,且刮部和刮板均为三角形结构,且刮板与其对应侧的蒸发管和抽气板接触连接。
[0009] 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一连接杆和三角形刮条;位于最下方的一排刮环下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杆;每个第一连接杆各固接有一个三角形刮条。
[0010] 进一步,三角形刮条为橡胶材质。
[0011] 进一步,刮环、刮部和刮板均设置为软质材料。
[0012] 进一步,还包括有加湿组件;加湿组件包括有第一导向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三连接杆、导向布、第二导向板和挡水板;输送筒和收集筒共同固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第一导向板,且第一导向板设置为倾斜朝外结构;第一导向板设置有导风槽;两个储液箱的外侧面各安装有若干个第二电动推杆,且第二电动推杆沿储液箱的弯曲曲线分布;每个第二电动推杆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三连接杆;左方的所有第三连接杆共同固接有一个导向布,右方的所有第三连接杆共同固接有另一个导向布,且导向布近储液箱中线一侧为倾斜朝下设置;两个导向布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储液箱的内部;两个储液箱各通过安装杆固接有一个第二导向板,且第二导向板近储液箱中线一侧为倾斜朝上设置;两个储液箱各设置有一个挡水板,且挡水板近储液箱中线一侧为倾斜朝上设置。
[0013] 进一步,挡水板为软质材料。
[0014] 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初始时,从压缩机送入至输送筒中的两相流(气液混合状态)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被气液分离器阻隔于第一空腔中,故输送至蒸发管中的均为液态制冷剂,使得蒸发管在初始时并不存在气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有足够的蒸发空间,液态制冷剂能够在蒸发管内部快速蒸发,达到高效的制冷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制冷设备,液态制冷剂无足够的蒸发空间,使得换热管的制冷速度很慢,效率很低,增加制冷能耗的问题;
[0015] 同时,在液态制冷剂于蒸发管中蒸发气化的过程中,通过抽气部将蒸发管内上部的气态制冷剂抽至抽气板中,并跟随抽气板、第二输气管、收集筒和排出管输送至压缩机中,为蒸发管中的液态制冷剂腾出蒸发空间,使得蒸发管中的液态制冷剂能够快速蒸发,以保持高制冷效率。
[0016] 本发明通过刮环、刮部和刮板不断的刮蹭蒸发管和抽气板的外壁由水汽所凝结的霜,在刮环、刮部和刮板不断的刮蹭凝霜时,大量的凝霜被刮动而聚在一起便会形成水,又由于刮部和刮板的三角形结构,刮部和刮板在刮蹭蒸发管和抽气板的外壁同时,会将水向蒸发管和抽气板的外侧刮出,并顺着蒸发管和抽气板的外壁滴落至储液箱中,当储液箱中的水达到一定量时,通过排液口将水排出即可,即可实现除霜效果。
[0017] 在安装架往复移动的同时,安装架带动第一连接杆和三角形刮条移动,使得三角形刮条不断的刮动储液箱内底面,使储液箱内底面产生的积灰能够被及时刮除,达到清灰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 图2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20] 图3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气体抽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蒸发管和抽气板的分解状态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输送筒的局部剖视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收集筒的局部剖视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除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除霜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26] 图9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除霜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0027] 图10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除霜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0028] 图11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9] 图12为本发明中的制冷设备换热管的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0]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输送筒,2‑分隔板,3‑气液分离器,4‑补液管,5‑蒸发管,6‑收集筒,7‑输液管,101‑抽气管,102‑第一输气管,103‑抽气板,104‑第二输气管,201‑储液箱,202‑第一电动推杆,203‑安装架,204‑刮环,205‑刮板,206‑第一连接杆,207‑三角形刮条,208‑第二连接杆,209‑牵引绳,2010‑弹簧,301‑第一导向板,302‑第二电动推杆,303‑第三连接杆,304‑导向布,305‑第二导向板,306‑挡水板,001‑第一空腔,002‑第二空腔,1a‑进液管,6a‑排出管,6b‑收集部,103a‑抽气部,201a‑排液口,204a‑刮部,301a‑导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0032] 实施例1
[0033] 一种高效率的制冷设备换热管,如图1‑图6所示,包括有输送筒1、分隔板2、气液分离器3、补液管4、蒸发管5、收集筒6和输液管7;输送筒1上部设置有进液管1a;进液管1a上部连通有压缩机,通过进液管1a将压缩机中两相流(气液混合状态)制冷剂输入输送筒1中;输送筒1内部固接有分隔板2;分隔板2将输送筒1内部分为第一空腔001和第二空腔002,且第一空腔001与进液管1a相连通,其中第一空腔001内部为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第二空腔002内部为液态制冷剂;分隔板2底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器3,通过气液分离器3将第一空腔001内部的气液混合状态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阻隔,使液态制冷剂能够通过气液分离器3并进入第二空腔002中,实现气液分离的目的;输送筒1下部连通有补液管4,且补液管4与第一空腔001相连通;输送筒1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蒸发管组,且蒸发管5呈“L”字型,且蒸发管组与第二空腔002相连通;第二空腔002内部设置有分液设备,通过分液设备将液态制冷剂均分至蒸发管5中;蒸发管组设置有泵机;通过蒸发管5将液态制冷剂从第二空腔002输送至收集筒6中,在此过程中,液态制冷剂蒸发,使蒸发管5周围空气的热量被吸收,从而蒸发管5周围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两个蒸发管组共同连通有收集筒6,通过收集筒6接收蒸发管
5中尚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收集筒6上部设置有排出管6a;收集筒6下部设置有收集部6b,通过排出管6a将收集筒6中已蒸发成气态的制冷剂输入至压缩机中,并将收集筒6中尚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收集于收集部6b中;输送筒1和收集筒6共同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的输液管
7,依次通过输液管7和补液管4将收集部6b中收集的液态制冷剂输送至第一空腔001中,使该部分液态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管5中进行制冷工作。
[0034] 收集部6b设置为漏斗结构,能够保证良好的收集效果,集聚液态制冷剂。
[0035] 输液管7内部设置为低压状态,液态制冷剂在低压状态下蒸发速度慢,从而降低液态制冷剂在输液管7中输送时的蒸发量。
[0036] 实施例2
[003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图4所示,还包括有气体抽离组件;气体抽离组件包括有抽气管101、第一输气管102、抽气板103和第二输气管104;第一空腔001连通有两个左右分布抽气管101;抽气管101设置有泵机;两个抽气管101各连通有一个第一输气管组,每个第一输气管组由四个呈竖向阵列分布的第一输气管102组成;每个第一输气管102各连通有一个抽气板103,且抽气板103位于蒸发管5的上方,且抽气板103呈“L”字型;抽气板103设置有泵机;每个抽气板103下部各设置有一个抽气部103a,且抽气部103a与其对应侧的蒸发管5上部相连通;左方的所有抽气板103共同连通有一个第二输气管104,右方的所有抽气板
103共同连通有另一个第二输气管104,且两个第二输气管104与收集筒6共同连通;通过抽气部103a将蒸发管5中由液态蒸发成气态的制冷剂抽到抽气板103中,再通过抽气板103和第二输气管104将该部分气态制冷剂输送于收集筒6中。
[0038] 本发明高效制冷工作具体如下:
[0039] 如图3所示,控制压缩机通过进液管1a将两相流(气液混合状态)制冷剂输送于第一空腔001中,其中液态制冷剂能够通过气液分离器3达到至第二空腔002中,而气态制冷剂无法通过气液分离器3依然停留于第一空腔001中,可通过外接输送管道将停留于第一空腔001中的气态制冷剂输送回至压缩机中进行压缩工作,再通过第二空腔002中的分液设备将第二空腔002中液态制冷剂均分于若干个蒸发管5中,通过蒸发管5将液态制冷剂从第二空腔002输送至收集筒6中,在此过程中,蒸发管5中流通的液态制冷剂不断蒸发气化,吸收蒸发管5周围空气中的热量,使蒸发管5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再通过蒸发管5上方外接的送风设备将该部分低温空气送出,以此降低室内温度,达到制冷效果;
[0040] 本发明在初始时,从压缩机送入至输送筒1中的两相流(气液混合状态)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被气液分离器3阻隔于第一空腔001中,故输送至蒸发管5中的均为液态制冷剂,使得蒸发管5在初始时并不存在气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有足够的蒸发空间,液态制冷剂能够在蒸发管5内部快速蒸发,达到高效的制冷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制冷设备,液态制冷剂无足够的蒸发空间,使得换热管的制冷速度很慢,效率很低,增加制冷能耗的问题;
[0041] 同时,在液态制冷剂于蒸发管5中蒸发气化的过程中,液态制冷剂蒸发成气态制冷剂,且位于蒸发管5的内上部,该部分的气态制冷剂会随着液态制冷剂蒸发量的增加而增加,逐渐充满蒸发管5的内部空间,此时,蒸发管5中的液态制冷剂蒸发空间小,进而使得蒸发管5中的液态制冷剂蒸发量降低,从而导致制冷效率降低;为此,在液态制冷剂于蒸发管5中蒸发气化的过程中,依次通过抽气管101和第一输气管102将第一空腔001中的气态制冷剂输入至抽气板103中,再通过抽气板103和第二输气管104输送至收集筒6中,从排出管6a输送至压缩机中,使该部分气态制冷剂能够再次压缩利用,也为后续的两相流(气液混合状态)制冷剂的输入腾出空间;同时,通过抽气部103a将蒸发管5内上部的气态制冷剂抽至抽气板103中,并跟随抽气板103、第二输气管104、收集筒6和排出管6a输送至压缩机中,为蒸发管5中的液态制冷剂腾出蒸发空间,使得蒸发管5中的液态制冷剂能够快速蒸发,以保持高制冷效率。
[0042] 实施例3
[004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7‑图10所示,还包括有除霜系统;除霜系统包括有储液箱201、第一电动推杆202、安装架203、刮环204、刮板205、第二连接杆208、牵引绳209和弹簧2010;输送筒1、收集筒6和输液管7共同固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储液箱201,且储液箱201开口朝上;储液箱201设置有排液口201a,且排液口201a外接排水管道;收集筒6上部安装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第一电动推杆202;输送筒1上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弹簧2010;两个第一电动推杆202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连接杆208;两个弹簧2010各固接有另一个第二连接杆208;每个抽气板103的两个平直部各滑动连接有一个安装架组,每个安装架组由若干个呈直线阵列分布的安装架203组成,且安装架203沿抽气板103平直部的走向分布,且两个安装架组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连接杆208固接;同一侧的四个抽气板103拐角处共同滑动连接有一个安装架203,且抽气板103拐角处的安装架203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各设置有若干个竖向分布的牵引绳209;抽气板103拐角处的安装架203通过其前侧面和后侧面的牵引绳209与其对应侧的安装架组相连接;每个安装架203各固接有四个呈竖向阵列分布的刮环204,且所有的刮环204与对应的蒸发管5套接;每个刮环204上部设置有两个刮部204a,且刮部204a与对应的蒸发管5接触连接;上方的三个刮环204下部各固接有一个刮板205,且刮部204a和刮板205均为三角形结构,且刮板205与其对应侧的蒸发管5和抽气板103接触连接;通过第一电动推杆202伸缩部带动第二连接杆208收缩,从而第二连接杆208带动安装架203、刮环
204、牵引绳209及其连接部件进行移动,随后,第一电动推杆202伸缩部带动第二连接杆208推出,而第二连接杆208、安装架203、刮环204、牵引绳209及其连接部件便受弹簧2010的复位作用力而恢复至初始状态,如此反复,使得刮环204、刮部204a和刮板205不断的刮蹭蒸发管5和抽气板103的外壁由水汽所凝结的霜。
[0044] 还包括有第一连接杆206和三角形刮条207;位于最下方的一排刮环204下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杆206;每个第一连接杆206各固接有一个三角形刮条207,通过三角形刮条207刮动储液箱201内底面,使储液箱201内底面产生的积灰能够被及时刮除。
[0045] 三角形刮条207为橡胶材质,既能减小对储液箱201内底面的损伤,也能够保证良好的刮灰效果。
[0046] 刮环204、刮部204a和刮板205均设置为软质材料,既能保证除霜效果,也能减小刮动时所产生的噪音。
[0047] 实施例4
[0048]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11‑图12所示,还包括有加湿组件;加湿组件包括有第一导向板301、第二电动推杆302、第三连接杆303、导向布304、第二导向板305和挡水板306;输送筒1和收集筒6共同固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第一导向板301,且第一导向板301设置为倾斜朝外结构;第一导向板301设置有导风槽301a;两个储液箱201的外侧面各安装有若干个第二电动推杆302,且第二电动推杆302沿储液箱201的弯曲曲线分布;每个第二电动推杆302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三连接杆303;左方的所有第三连接杆303共同固接有一个导向布304,右方的所有第三连接杆303共同固接有另一个导向布304,且导向布304近储液箱201中线一侧为倾斜朝下设置;两个导向布304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储液箱201的内部;两个储液箱201各通过安装杆固接有一个第二导向板305,且第二导向板305近储液箱201中线一侧为倾斜朝上设置;两个储液箱201各设置有一个挡水板306,且挡水板306近储液箱201中线一侧为倾斜朝上设置;通过导风槽301a对送风设备所送出的部分风进行导向,并将该部分风导向于导向布304上表面,通过倾斜朝下设置的导向布304将风导向于储液箱201中,使其与储液箱201中的水分接触,再通过第二导向板305和挡水板306将该部分含有水分的风导向于蒸发管5的内侧,使空气湿度增加,再通过送风设备将该部分湿度较大的风送出,达到加湿目的。
[0049] 挡水板306为软质材料,被风带起的水珠被其阻挡时,能够减小水珠与挡水板306产生的撞击力,避免水珠与挡水板306撞击后,飞溅与蒸发管5的内侧。
[0050] 本发明的除霜加湿工作具体如下:
[0051] 由于本发明蒸发管5的制冷效率很高,使得蒸发管5周围的空气温度快速降低,长时间后,蒸发管5的外壁势必会与空气中的水汽接触而产生大量的凝霜,当停止制冷工作时,该部分凝霜便会形成水珠,并滴落于制冷设备的下方空间中,使下方空间湿度过大;为此,当蒸发管5进行制冷工作的同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202伸缩部带动第二连接杆208收缩,从而第二连接杆208带动安装架203、刮环204、牵引绳209及其连接部件进行移动,随后,第一电动推杆202伸缩部带动第二连接杆208推出,而第二连接杆208、安装架203、刮环204、牵引绳209及其连接部件便受弹簧2010的复位作用力而恢复至初始状态,如此反复,使得刮环204、刮部204a和刮板205不断的刮蹭蒸发管5和抽气板103的外壁由水汽所凝结的霜,在刮环204、刮部204a和刮板205不断的刮蹭凝霜时,大量的凝霜被刮动而聚在一起便会形成水,又由于刮部204a和刮板205的三角形结构,刮部204a和刮板205在刮蹭蒸发管5和抽气板103的外壁同时,会将水向蒸发管5和抽气板103的外侧刮出,并顺着蒸发管5和抽气板103的外壁滴落至储液箱201中,当储液箱201中的水达到一定量时,通过排液口201a将水排出即可,即可实现除霜效果。
[0052] 在安装架203往复移动的同时,安装架203带动第一连接杆206和三角形刮条207移动,使得三角形刮条207不断的刮动储液箱201内底面,使储液箱201内底面产生的积灰能够被及时刮除,达到清灰的效果。
[0053] 当室内空气过于干燥,需要进行加湿工作时,可通过第一导向板301和导风槽301a对送风设备所送出的部分风进行导向,将该部分风导向于导向布304上表面,通过倾斜朝下设置的导向布304将风导向于储液箱201中,使其与储液箱201中的水分接触,再通过第二导向板305和挡水板306将该部分含有水分的风导向于蒸发管5的内侧,使空气湿度增加,再通过送风设备将该部分湿度较大的风送出,即可达到加湿目的。
[0054] 需要注意的是,在通过第二导向板305和挡水板306将该部分含有水分的风导向于蒸发管5的内侧的过程中,可通过挡水板306将风所刮起的水珠进行阻挡,防止水珠也被导向于蒸发管5的内侧。
[0055] 当无需进行加湿工作时,控制第二电动推杆302伸缩部带动导向布304近储液箱201中线一侧向上移动,使得导向布304近储液箱201中线一侧由倾斜朝下转变为倾斜朝上,当风从导风槽301a导向于导向布304上表面时,能够顺着导向布304的倾斜面而向着储液箱
201的外侧导向,使其不会与储液箱201中的水分接触,且不会通过第二导向板305和挡水板
306导向于蒸发管5的内侧,该部分风便不含水分,如此,便可通过第二电动推杆302伸缩部和导向布304的状态调整,来调节室内湿度。
[0056]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