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375822.7

文献号 : CN1161531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玉

申请人 : 北京天翼创展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涉及飞行模拟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前后对称设置两条环形油门钢索,环形油门钢索穿过直推油门台、绕过钢索滑轮组并与钢索滑轮组传动连接,钢索滑轮组转动设置在壳体内部,环形油门钢索靠近直推油门台一侧与油门手柄连接,环形油门钢索通过联动机构与输入轴连接,壳体内设置随动组件,输入轴一端与随动组件连接,随动组件用于调节输入轴的阻尼力。本发明中,通过随动组件能够调节输入轴的阻尼力,从而调整了直推油门台的阻尼力,解决了模拟机上直推油门台阻尼力不可调的问题,使得模拟机达到真机手感,提升了训练人员对模拟力感的感知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一侧设置直推油门台(2),壳体内前后对称设置两条环形油门钢索(3),环形油门钢索(3)穿过直推油门台(2)、绕过钢索滑轮组(4)并与钢索滑轮组(4)传动连接,钢索滑轮组(4)转动设置在壳体内部,环形油门钢索(3)靠近直推油门台(2)一侧与油门手柄连接,油门手柄设置在直推油门台(2)上,环形油门钢索(3)通过联动机构与输入轴(5)连接,壳体内设置随动组件,输入轴(5)一端与随动组件连接,随动组件用于调节输入轴(5)的阻尼力;

随动组件包括箱体(9),箱体(9)外壁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箱体(9)内左右两侧设置通孔,输入轴(5)与通孔滑动连接,箱体(9)内设置两个位移传感器(10),两个位移传感器(10)分别与两个输入轴(5)一一对应,位移传感器(10)用于测量对应输入轴(5)的位移,位移传感器(10)输出端设置输出电缆(11),输出电缆(11)远离箱体(9)一端与外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箱体(9)内设置转动轴(12),转动轴(12)位于输入轴(5)相互远离一侧,转动轴(12)与箱体(9)前后侧壁转动连接,转动轴(12)上设置第一齿轮(13),输入轴(5)靠近第一齿轮(13)一侧带齿,第一齿轮(13)与输入轴(5)带齿一侧啮合;

箱体(9)内设置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无刷电机(131)、控制器(132)、齿轮组(133),控制器(132)与无刷电机(131)电性连接,无刷电机(131)上设置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与控制器(132)电性连接,控制器(132)输入端设置第一阻尼调节旋钮(134),第一阻尼调节旋钮(134)与控制器(132)电性连接,第一阻尼调节旋钮(134)与箱体(9)外壁转动连接,无刷电机(131)输出端设置第二齿轮(135),第二齿轮(135)通过齿轮组(133)与第一齿轮(13)传动连接;

转动轴(12)一侧设置固定块(14),固定块(14)一端与箱体(9)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块(14)内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螺杆(15),螺杆(15)与螺纹孔螺纹传动连接,螺杆(15)靠近转动轴(12)一端设置安装孔(16),安装孔(16)内设置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一端与安装孔(16)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7)另一端设置转动杆(18),转动杆(18)与安装孔(16)内壁滑动连接,转动杆(18)远离第一弹簧(17)一端设置阻尼调节块(19),转动杆(18)与阻尼调节块(19)转动连接,阻尼调节块(19)采用防滑橡胶材质制成,阻尼调节块(19)靠近转动轴(12)一侧与转动轴(12)相适配并与转动轴(12)外壁贴合,螺杆(15)远离转动轴(12)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调节杆(20)连接,调节杆(20)远离螺杆(15)一端穿过箱体(9),延伸至箱体(9)外部并设置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调节杆(20)与箱体(9)贯穿位置滑动连接;

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2)与螺杆(15)远离转动轴(12)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22)远离螺杆(15)一侧壁设置若干第一啮合杆(23),若干第一啮合杆(23)关于第一连接板(22)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调节杆(20)靠近螺杆(15)一端设置第二连接板(24),第二连接板(24)靠近第一连接板(22)一侧设置若干第二啮合杆(25),若干第二啮合杆(25)关于第二连接板(24)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第一啮合杆(23)与第二啮合杆(25)交替间隔设置,第一啮合杆(23)与第二啮合杆(25)相适配,调节杆(20)上套设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4)侧壁转动连接,第二弹簧(26)另一端与箱体(9)内壁转动连接;

固定块(14)内设置导向孔(27),导向孔(27)内滑动设置导向杆(28),导向杆(28)一端与阻尼调节块(19)侧壁固定连接;

安装孔(16)内设置滑槽(29),滑槽(29)内滑动设置滑块(30),滑块(30)远离滑槽(29)一端与转动杆(18)外壁固定连接;

箱体(9)内还上下对称设置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包括:导杆(31),导杆(31)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9)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导杆(31)上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滑动块(32),第一滑动块(32)与导杆(31)滑动连接,导杆(31)上套设第三弹簧(33),第三弹簧(33)一端第一滑动块(32)靠近箱体(9)内壁一侧固定连接,第三弹簧(33)另一端与箱体(9)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滑动块(32)靠近第一齿轮(13)一侧设置第一铰接杆(34),第一铰接杆(34)与第一滑动块(32)侧壁铰接连接,两个第一铰接杆(34)远离第一滑动块(32)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齿轮(13)远离导杆(31)一侧并与摩擦块(35)侧壁铰接连接,摩擦块(35)靠近第一齿轮(13)一侧与第一齿轮(13)侧壁抵接,摩擦块(35)与第一连接板(22)之间设置连接杆(36),连接杆(36)一端与摩擦块(35)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杆(36)另一端与轴承(37)外圈固定连接,轴承(37)内圈与第一连接板(22)外壁固定连接;

第一齿轮(13)前后两侧对称设置保护板(38),保护板(38)侧壁与第一齿轮(13)侧壁抵接,保护板(38)远离第一齿轮(13)一侧设置伸缩杆(39),伸缩杆(39)一端与保护板(38)固定连接,伸缩杆(39)另一端与箱体(9)侧壁固定连接,保护板(38)远离第一齿轮(13)一侧设置第二铰接杆(40),第二铰接杆(40)一端保护板(38)侧壁铰接连接,第二铰接杆(40)另一端与第二滑动块(41)侧壁铰接连接,第二滑动块(41)设置在伸缩杆(39)与导杆(31)之间,第二滑动块(41)与箱体(9)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块(41)与第一滑动块(32)之间设置第三铰接杆(42),第三铰接杆(42)一端与第二滑动块(41)侧壁铰接连接,第三铰接杆(42)另一端与第一滑动块(32)侧壁铰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动机构包括固定板(6),固定板(6)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6)上设置若干导向轴(7),若干导向轴(7)相互平行,且导向轴(7)轴线方向平行于环形油门钢索(3)水平段轴线方向,导向轴(7)上滑动设置联动卡口(8),联动卡口(8)一侧与环形油门钢索(3)固定连接,联动卡口(8)另一侧与输入轴(5)远离随动组件一端固定连接。

说明书 :

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飞行模拟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是直推油门体加上一套钢索传动,钢索通过联动卡口固定一个传统的直线电位计(见图1及图2)。这样整个油门的阻尼力其实就是这个系统的总摩擦阻力,这个力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由于模拟机上的油门与真机上的油门不完全一致,两者的阻尼力(系统摩擦力)一般也不一致。通常情况是模拟机上的油门阻尼力小于真机上油门的阻尼力,而飞行员训练过程中需要感知真实油门的阻尼力大小,并且每个飞行员的感知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就产生了要对模拟机上油门的阻尼力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改变或者是可调的要求,尽量模拟出真实油门的阻尼力。但是,现有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无法改变油门调节时的阻尼力,使得模拟机无法达到真机手感,导致模拟力感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用以解决目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无法改变油门调节时的阻尼力,使得模拟机无法达到真机手感,导致模拟力感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一侧设置直推油门台,壳体内前后对称设置两条环形油门钢索,环形油门钢索穿过直推油门台、绕过钢索滑轮组并与钢索滑轮组传动连接,钢索滑轮组转动设置在壳体内部,环形油门钢索靠近直推油门台一侧与油门手柄连接,油门手柄设置在直推油门台上,环形油门钢索通过联动机构与输入轴连接,壳体内设置随动组件,输入轴一端与随动组件连接,随动组件用于调节输入轴的阻尼力。
[0005] 优选的,联动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上设置若干导向轴,若干导向轴相互平行,且导向轴轴线方向平行于环形油门钢索水平段轴线方向,导向轴上滑动设置联动卡口,联动卡口一侧与环形油门钢索固定连接,联动卡口另一侧与输入轴远离随动组件一端固定连接。
[0006] 优选的,随动组件包括箱体,箱体外壁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箱体内左右两侧设置通孔,输入轴与通孔滑动连接,箱体内设置两个位移传感器,两个位移传感器分别与两个输入轴一一对应,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对应输入轴的位移,位移传感器输出端设置输出电缆,输出电缆远离箱体一端与外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箱体内设置转动轴,转动轴位于输入轴相互远离一侧,转动轴与箱体前后侧壁转动连接,转动轴上设置第一齿轮,输入轴靠近第一齿轮一侧带齿,第一齿轮与输入轴带齿一侧啮合。
[0007] 优选的,箱体内设置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无刷电机、控制器、齿轮组,控制器与无刷电机电性连接,无刷电机上设置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输入端设置第一阻尼调节旋钮,第一阻尼调节旋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阻尼调节旋钮与箱体外壁转动连接,无刷电机输出端设置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通过齿轮组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
[0008] 优选的,转动轴一侧设置固定块,固定块一端与箱体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块内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螺杆,螺杆与螺纹孔螺纹传动连接,螺杆靠近转动轴一端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安装孔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另一端设置转动杆,转动杆与安装孔内壁滑动连接,转动杆远离第一弹簧一端设置阻尼调节块,转动杆与阻尼调节块转动连接,阻尼调节块采用防滑橡胶材质制成,阻尼调节块靠近转动轴一侧与转动轴相适配并与转动轴外壁贴合,螺杆远离转动轴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调节杆连接,调节杆远离螺杆一端穿过箱体,延伸至箱体外部并设置第二阻尼调节旋钮,调节杆与箱体贯穿位置滑动连接。
[0009] 优选的,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螺杆远离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远离螺杆一侧壁设置若干第一啮合杆,若干第一啮合杆关于第一连接板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调节杆靠近螺杆一端设置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靠近第一连接板一侧设置若干第二啮合杆,若干第二啮合杆关于第二连接板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第一啮合杆与第二啮合杆交替间隔设置,第一啮合杆与第二啮合杆相适配,调节杆上套设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连接板侧壁转动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箱体内壁转动连接。
[0010] 优选的,固定块内设置导向孔,导向孔内滑动设置导向杆,导向杆一端与阻尼调节块侧壁固定连接。
[0011] 优选的,安装孔内设置滑槽,滑槽内滑动设置滑块,滑块远离滑槽一端与转动杆外壁固定连接。
[0012] 优选的,箱体内还上下对称设置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包括:导杆,导杆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导杆上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滑动块,第一滑动块与导杆滑动连接,导杆上套设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第一滑动块靠近箱体内壁一侧固定连接,第三弹簧另一端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滑动块靠近第一齿轮一侧设置第一铰接杆,第一铰接杆与第一滑动块侧壁铰接连接,两个第一铰接杆远离第一滑动块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齿轮远离导杆一侧并与摩擦块侧壁铰接连接,摩擦块靠近第一齿轮一侧与第一齿轮侧壁抵接,摩擦块与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摩擦块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轴承外圈固定连接,轴承内圈与第一连接板外壁固定连接。
[0013] 优选的,第一齿轮前后两侧对称设置保护板,保护板侧壁与第一齿轮侧壁抵接,保护板远离第一齿轮一侧设置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保护板固定连接,伸缩杆另一端与箱体侧壁固定连接,保护板远离第一齿轮一侧设置第二铰接杆,第二铰接杆一端保护板侧壁铰接连接,第二铰接杆另一端与第二滑动块侧壁铰接连接,第二滑动块设置在伸缩杆与导杆之间,第二滑动块与箱体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块与第一滑动块之间设置第三铰接杆,第三铰接杆一端与第二滑动块侧壁铰接连接,第三铰接杆另一端与第一滑动块侧壁铰接连接。
[001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涉及飞行模拟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前后对称设置两条环形油门钢索,环形油门钢索穿过直推油门台、绕过钢索滑轮组并与钢索滑轮组传动连接,钢索滑轮组转动设置在壳体内部,环形油门钢索靠近直推油门台一侧与油门手柄连接,环形油门钢索通过联动机构与输入轴连接,壳体内设置随动组件,输入轴一端与随动组件连接,随动组件用于调节输入轴的阻尼力。本发明中,随动组件能够调节输入轴的阻尼力,从而调整了直推油门台的阻尼力,解决了模拟机上直推油门台阻尼力不可调的问题,使得模拟机达到真机手感,提升了训练人员对模拟力感的感知效果。
[0015]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0016]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7]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 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现有的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传统的直线电位计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中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中随动组件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中调节机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中随动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图6中A处放大图;
[0025] 图8为本发明中保护组件俯视图。
[0026] 图中:1、直线电位计;2、直推油门台;3、环形油门钢索;4、钢索滑轮组;5、输入轴;6、固定板;7、导向轴;8、联动卡口;9、箱体;10、位移传感器;11、输出电缆;12、转动轴;13、第一齿轮;131、无刷电机;132、控制器;133、齿轮组;134、第一阻尼调节旋钮;135、第二齿轮;
14、固定块;15、螺杆;16、安装孔;17、第一弹簧;18、转动杆;19、阻尼调节块;20、调节杆;21、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2、第一连接板;23、第一啮合杆;24、第二连接板;25、第二啮合杆;26、第二弹簧;27、导向孔;28、导向杆;29、滑槽;30、滑块;31、导杆;32、第一滑动块;33、第三弹簧;34、第一铰接杆;35、摩擦块;36、连接杆;37、轴承;38、保护板;39、伸缩杆;40、第二铰接杆;41、第二滑动块;42、第三铰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8]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实施例1:
[003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壳体,壳体一侧设置直推油门台2,壳体内前后对称设置两条环形油门钢索3,环形油门钢索3穿过直推油门台2、绕过钢索滑轮组4并与钢索滑轮组4传动连接,钢索滑轮组4转动设置在壳体内部,环形油门钢索3靠近直推油门台2一侧与油门手柄连接,油门手柄设置在直推油门台2上,环形油门钢索3通过联动机构与输入轴5连接,壳体内设置随动组件,输入轴5一端与随动组件连接,随动组件用于调节输入轴5的阻尼力。
[003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图1为现有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示意图,环形油门钢索3通过联动卡口8固定一个传统的直线电位计1(如图2所示),该油门台随动装置无法对直推油门台2的阻尼力进行调节,本申请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随动组件,推动直推油门台2上的油门手柄时,油门手柄带动环形油门钢索3在钢索滑轮组4之间传动,油门手柄包括左发油门手柄与右发油门手柄,环形油门钢索3包括左发油门钢索与右发油门钢索,左发油门手柄与左发油门钢索对应,右发油门钢索与右发油门手柄对应,环形油门钢索3运动时能够通过联动机构带动输入轴5同步运动,输入轴5在随动组件内滑动,随动组件能够调节输入轴5的滑动阻尼,从而调整了直推油门台2的阻尼力,相比现有飞行模拟机油门台随动装置,通过设置随动组件解决了模拟机上直推油门台2阻尼力不可调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能好,适用于多种模拟机机型,使得模拟机达到真机手感,提升了训练人员对模拟力感的感知效果。
[0032] 实施例2
[0033]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联动机构包括固定板6,固定板6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6上设置若干导向轴7,若干导向轴7相互平行,且导向轴7轴线方向平行于环形油门钢索3水平段轴线方向,导向轴7上滑动设置联动卡口8,联动卡口8一侧与环形油门钢索3固定连接,联动卡口8另一侧与输入轴5远离随动组件一端固定连接。
[003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固定板6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6上设置导向轴7,导向轴7至少为两个,两个导向轴7上滑动设置联动卡口8,防止联动卡口8发生转动,保证了输入轴5运行的稳定性,单个联动卡口8对应一条环形油门钢索3及一个输入轴5,联动机构将环形油门钢索3与输入轴5连接,使得输入轴5能够与环形油门钢索3同步运动,在调整输入轴5的滑动阻尼力后,环形油门钢索3的运动阻尼力及推动油门手柄的阻尼力随输入轴5阻尼力的变化而变化,实现了对直推油门台2阻尼的调节,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0035] 实施例3
[0036]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5、图6所示,随动组件包括箱体9,箱体9外壁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箱体9内左右两侧设置通孔,输入轴5与通孔滑动连接,箱体9内设置两个位移传感器10,两个位移传感器10分别与两个输入轴5一一对应,位移传感器10用于测量对应输入轴5的位移,位移传感器10输出端设置输出电缆11,输出电缆11远离箱体9一端与外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箱体9内设置转动轴12,转动轴12位于输入轴5相互远离一侧,转动轴12与箱体9前后侧壁转动连接,转动轴12上设置第一齿轮13,输入轴5靠近第一齿轮13一侧带齿,第一齿轮13与输入轴5带齿一侧啮合。
[003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输入轴5通过通孔与箱体9滑动连接,输入轴5滑动时通过与第一齿轮13的啮合能够带动第一齿轮13转动,第一齿轮13转动带动转动轴12在箱体9内转动,箱体9内设置与输入轴5对应的位移传感器10,位移传感器10能够测量输入轴5的位移,并将测量结果通过输出电缆11传输至外部控制装置,通过位移传感器10的测量结果能够获取环形油门钢索3的位移,从而计算出油门手柄的推动行程,实现油门行程的标定。
[0038] 实施例4
[0039]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箱体9内设置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无刷电机131、控制器132、齿轮组133,控制器132与无刷电机131电性连接,无刷电机131上设置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与控制器132电性连接,控制器132输入端设置第一阻尼调节旋钮134,第一阻尼调节旋钮134与控制器132电性连接,第一阻尼调节旋钮134与箱体9外壁转动连接,无刷电机131输出端设置第二齿轮135,第二齿轮135通过齿轮组133与第一齿轮13传动连接。
[004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调节机构能够调节输入轴5的阻尼力,具体的,输入轴5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齿轮13转动,第一齿轮13转动能够通过齿轮组133带动第二齿轮135转动,齿轮组133由若干齿轮组成,第二齿轮135通过外力转动时会受到无刷电机131的反向力矩,从而抑制第二齿轮135转动,增加了第一齿轮13的转动阻力,为输入轴5的滑动提供阻尼力,霍尔传感器能够对无刷电机131进行监测,并将监测信息传输至控制器132,转动第一阻尼调节旋钮134能够通过控制器132调节无刷电机131的电流大小,通过调节无刷电机131的电机线圈的电流大小,能够调节无刷电机131的电机转子随第二齿轮135转动时的阻力矩大小,从而调节输入轴5滑动时的阻尼力,实现了油门调节过程中输入轴5随动时的阻尼力的调节,便于模拟出真实油门的阻尼力,使得模拟机达到真机手感,提高模拟力感效果。
[0041] 实施例5
[0042] 在实施例3或4的基础上,如图6、图7所示,转动轴12一侧设置固定块14,固定块14一端与箱体9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块14内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螺杆15,螺杆15与螺纹孔螺纹传动连接,螺杆15靠近转动轴12一端设置安装孔16,安装孔16内设置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一端与安装孔16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7另一端设置转动杆18,转动杆18与安装孔16内壁滑动连接,转动杆18远离第一弹簧17一端设置阻尼调节块19,转动杆18与阻尼调节块19转动连接,阻尼调节块19采用防滑橡胶材质制成,阻尼调节块19靠近转动轴12一侧与转动轴12相适配并与转动轴12外壁贴合,螺杆15远离转动轴12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调节杆20连接,调节杆20远离螺杆15一端穿过箱体9,延伸至箱体9外部并设置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调节杆20与箱体9贯穿位置滑动连接。
[004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转动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转动带动调节杆20转动,调节杆20通过连接机构带动螺杆15转动,螺杆15沿螺纹孔转动并带动转动杆18转动,螺杆15在转动同时能够改变第一弹簧17的压缩程度,从而调整阻尼调节块19对转动轴12侧壁的压力,阻尼调节块19采用防滑材质制成,能够对转动轴12产生较大的摩擦,当输入轴5沿通孔滑动时,输入轴5表面的齿与第一齿轮13啮合并带动第一齿轮13转动,第一齿轮13带动转动轴12转动,转动轴12转动时由于阻尼调节块19与转动轴12外壁贴合,阻尼调节块19会对转动轴12产生转动阻尼,阻尼调节块19对转动轴12的压力不同而使阻尼力不同,通过转动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而调整螺杆15位置,从而改变第一弹簧17的压缩长度,使得阻尼调节块19对转动轴12的压力发生变化,实现了对输入轴5滑动阻尼力的调节,改变了推动油门手柄的阻尼力,安装孔16内设置弹簧压缩量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第一弹簧17的压缩长度,根据第一弹簧17的压缩长度及阻尼调节块19与转动轴12的摩擦系数便可以准确计算出推动油门手柄的阻尼力的大小,实现阻尼力的精准调节,便于模拟出真实油门的阻尼力,阻尼的产生不需要外部电源的输入,依靠输入轴5的移动即可产生阻尼,并且阻尼力大小可以通过转动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调节,方便快捷,上述方案还能与调节机构共同使用,通过调节机构作用于第一齿轮13以及阻尼调节块19作用于转动轴12,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共同调节输入轴5滑动时的阻尼力,从而提高了输入轴5阻尼力的调节范围,便于多种情况的模拟。
[0044] 实施例6
[0045]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2与螺杆15远离转动轴12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22远离螺杆15一侧壁设置若干第一啮合杆23,若干第一啮合杆23关于第一连接板22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调节杆20靠近螺杆15一端设置第二连接板24,第二连接板24靠近第一连接板22一侧设置若干第二啮合杆25,若干第二啮合杆25关于第二连接板24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第一啮合杆23与第二啮合杆25交替间隔设置,第一啮合杆23与第二啮合杆25相适配,调节杆20上套设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4侧壁转动连接,第二弹簧26另一端与箱体9内壁转动连接。
[004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拉动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便可以使调节杆20在箱体9内滑动,不需要调整阻尼力时,拉动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调节杆20通过第二连接板24带动第二啮合杆25向远离第一连接板22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啮合杆23与第二啮合杆25分离,此时,转动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不会带动第一连接板22转动,避免人员误操作而改变输入轴5滑动的阻尼力,需要调整阻尼力时,向箱体9方向推动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通过调节杆20带动第二连接板24向靠近第一连接板22方向运动,直至第二啮合杆25插入第一啮合杆23之间,此时,转动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能够带动调节杆20转动,调节杆20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板24转动,第二连接板24转动时通过第二啮合杆25带动第一啮合杆23转动,第一啮合杆23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板22转动,第一连接板22转动带动螺杆15转动,从而调整螺杆15与转动轴12的距离,改变第一弹簧17的压缩长度,从而调整阻尼调节块19对转动轴12的压力,改变输入轴5滑动的阻尼力,第一啮合杆23与第二啮合杆25均设置为长条状,使得第一啮合杆23与第二啮合杆25的啮合长度增加,螺杆15运动时第一啮合杆23与第二啮合杆25之间相互滑动,不会出现分离的问题,提高了连接机构的适应性,在调节杆20上套设第二弹簧26,初始状态时,在第二弹簧26的作用下,第一啮合杆23与第二啮合杆25分离,推动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能够使第一啮合杆23与第二啮合杆25啮合,第二弹簧
26拉伸,调整完毕后松开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在第二弹簧26的作用下,第二连接板24恢复原位,使得第二啮合杆25重新与第一啮合杆23分离,避免人员误碰第二阻尼调节旋钮21而改变输入轴5滑动的阻尼力,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0047] 实施例7
[0048]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固定块14内设置导向孔27,导向孔27内滑动设置导向杆28,导向杆28一端与阻尼调节块19侧壁固定连接。
[0049]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阻尼调节块19向转动轴12运动时,导向杆28在导向孔27内滑动,能够避免阻尼调节块19发生转动而与转动轴12偏离,提高了阻尼调节块19与转动轴12的贴合程度,有助于阻尼力的精准调节。
[0050] 实施例8
[0051] 在实施例6或7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安装孔16内设置滑槽29,滑槽29内滑动设置滑块30,滑块30远离滑槽29一端与转动杆18外壁固定连接。
[005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螺杆15转动时,安装孔16内部的滑槽29转动带动滑块30转动,滑块30转动能够带动转动杆18转动,从而防止第一弹簧17扭曲变形,避免第一弹簧17失效,对第一弹簧17具有保护作用,延长第一弹簧17的使用寿命。
[0053] 实施例9
[0054] 在实施例6‑8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箱体9内还上下对称设置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包括:导杆31,导杆31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9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导杆31上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滑动块32,第一滑动块32与导杆31滑动连接,导杆31上套设第三弹簧33,第三弹簧33一端第一滑动块32靠近箱体9内壁一侧固定连接,第三弹簧33另一端与箱体9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滑动块32靠近第一齿轮13一侧设置第一铰接杆34,第一铰接杆34与第一滑动块32侧壁铰接连接,两个第一铰接杆34远离第一滑动块32一端均延伸至第一齿轮13远离导杆31一侧并与摩擦块35侧壁铰接连接,摩擦块35靠近第一齿轮13一侧与第一齿轮13侧壁抵接,摩擦块35与第一连接板22之间设置连接杆36,连接杆36一端与摩擦块35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杆36另一端与轴承37外圈固定连接,轴承37内圈与第一连接板22外壁固定连接。
[005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第一连接板22随螺杆15沿螺纹孔轴向运动时,第一连接板22便能通过连接杆36带动摩擦块35运动,从而调整摩擦块35与第一齿轮13侧壁的贴合程度,改变摩擦块35与第一齿轮13之间的摩擦,同时,摩擦块35通过第一铰接杆34带动第一滑动块32沿导杆31滑动,改变了第三弹簧33的压缩程度,当阻尼调节块19因磨损严重而失效时,摩擦块35与第一齿轮13的摩擦能够维持部分阻尼力,防止而阻尼调节块19失效而使输入轴5滑动失去阻尼力,避免操控油门手柄时推动幅度较大、推动速度较快而使装置损坏,对用户也具有保护作用,避免推动速度过快而受伤,摩擦块35与第一齿轮13的贴紧程度也会改变输入轴5的滑动阻尼力,摩擦块35与阻尼调节块19相互配合能增大阻尼力调节范围。
[0056] 实施例10
[0057] 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第一齿轮13前后两侧对称设置保护板38,保护板38侧壁与第一齿轮13侧壁抵接,保护板38远离第一齿轮13一侧设置伸缩杆39,伸缩杆39一端与保护板38固定连接,伸缩杆39另一端与箱体9侧壁固定连接,保护板38远离第一齿轮13一侧设置第二铰接杆40,第二铰接杆40一端保护板38侧壁铰接连接,第二铰接杆40另一端与第二滑动块41侧壁铰接连接,第二滑动块41设置在伸缩杆39与导杆31之间,第二滑动块
41与箱体9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块41与第一滑动块32之间设置第三铰接杆42,第三铰接杆42一端与第二滑动块41侧壁铰接连接,第三铰接杆42另一端与第一滑动块32侧壁铰接连接。
[005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摩擦块35向靠近第一齿轮13方向运动时,摩擦块35通过第一铰接杆34带动第一滑动块32向远离第一齿轮13方向运动,第一滑动块32通过第三铰接杆42带动第二滑动块41沿箱体9内壁滑动,第二滑动块41通过第二铰接杆40带动保护板38向靠近第一齿轮13方向运动,从而增大了保护板38对第一齿轮13的压力,第一齿轮13前后两侧的保护板38能够与第一齿轮13外壁贴合,从而防止第一齿轮13转动时发生晃动,通过提高了第一齿轮13转动的稳定性,保护板38与第一齿轮13侧壁之间的压力增大能进一步增大保护板38与第一齿轮1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与摩擦块35配合一同增大输入轴5滑动的阻尼力,保护组件在保护第一齿轮13的同时能够改变保护板38、摩擦块35与第一齿轮13之间的摩擦力,并且与调整阻尼调节块19与转动轴12之间的摩擦力相结合,共同改变输入轴5滑动的阻尼力,实现了阻尼大小的连续调节,还提高了输入轴5与第一齿轮13啮合的稳定性。
[0059]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