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452112.X

文献号 : CN1161614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宋良浩丁坤

申请人 : 四川托璞勒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适用于板材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包括负压箱以及吸盘组件,负压箱用于吸附堆叠板材的侧壁,负压箱具有吸附板,吸附板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发生孔,第一发生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一方向垂直于板材的厚度方向,负压箱具有与第一发生孔连通的吸附内腔,吸盘组件设置在堆叠板材的上方,用于吸附板材。本发明通过负压箱与吸盘组件共同配合,以使吸盘组件在吸附顶层板材时,由于顶层板材下方的次顶层板材受到负压箱吸附作用大于顶层板材和次顶层板材之间的粘连作用,当顶层板材随着吸盘组件移动时,顶层板材可与次顶层板材分离,避免次顶层板材粘连在顶层板材下方被吸盘组件带走的情况。

权利要求 :

1.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负压箱(100)以及吸盘组件(700),所述负压箱(100)用于吸附堆叠板材的侧壁,堆叠板材的顶层板材位于负压箱(100)的吸附范围外,堆叠板材的次顶层板材位于负压箱(100)的吸附范围内;所述负压箱(100)具有吸附板(200),所述吸附板(200)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a)分布的第一发生孔(300),所述第一发生孔(30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a)相交设置,所述第一方向(a)垂直于板材的厚度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a)为水平方向,所述负压箱(100)具有与所述第一发生孔(300)连通的吸附内腔,所述吸盘组件(700)设置在堆叠板材的上方,用于吸附板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板(200)上还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a)分布的第二发生孔组,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组之间至少具有一个所述第一发生孔(300),所述第二发生孔组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b)分布的第二发生孔(400),所述第二发生孔(40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a)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方向(b)平行于板材的厚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组中的第二发生孔(400)在第二方向(b)上错位设置;

任一所述第二发生孔组中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400)之间的间隙沿第一方向(a)的投影,位于相邻第二发生孔组中一个第二发生孔(400)沿第一方向(a)的投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生孔(3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的夹角小于90度,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生孔(300)沿第二方向(b)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所述第二方向(b)平行于板材的厚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箱(100)与吸附板(200)一体设置或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箱(100)有两个,两个所述负压箱(100)的吸附板(200)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吸附板(200)对应设置的推动板(810)和驱动件(820),所述推动板(810)和所述负压箱(100)的吸附板(200)相向设置,所述推动板(810)和所述吸附板(200)之间形成存放堆叠板材的容置空间,所述驱动件(820)与所述推动板(810)连接,以驱动所述推动板(810)靠近或远离所述吸附板(2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820)位于所述推动板(810)和所述吸附板(20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连接件(850),所述连接件(850)设置在所述推动板(810)和所述驱动件(820)之间,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830)和/或第二导向结构(840);

所述连接件(850)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830)滑动配合,以使所述推动板(810)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吸附板(200);

所述连接件(850)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840)滑动配合,以使所述推动板(810)沿第二方向(b)滑动,所述第二方向(b)平行于板材的厚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升降上料平台(900),所述升降上料平台(900)用于放置堆叠板材,且所述升降上料平台(900)能够驱动堆叠板材靠近或远离所述吸盘组件(700)。

说明书 :

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板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向高速、多功能、大容量和便携低耗等方向发展,印制电路板逐渐由单层板发展到双层、多层板,并持续向多层化、高密度、高精度、细孔径、细导线、高可靠性、高传输速度等方向发展。
[0003] PCB制程中棕化处理增加了内层芯板和PP(prepreg)之间的结合力,在对PCB的内层芯板进行棕化处理时,由于多个内层芯板是叠放的,需要移动单个的内层芯板到处理设备处进行处理。
[0004] 公告号为CN10967793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印刷电路板检孔机的上料装置,能够将堆叠在一起的多张板材一张一张吸附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如果利用该上料装置,对PCB棕化中的内层芯板进行上料,由于相邻的内层芯板很容易粘连在一起,导致移动单个的内层芯板时,被移动的内层芯板会粘连着相邻的内层芯板一起转移,影响后续的处理。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包括负压箱以及吸盘组件,负压箱用于吸附堆叠板材的侧壁,负压箱具有吸附板,吸附板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发生孔,第一发生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设置,第一方向垂直于板材的厚度方向,负压箱具有与第一发生孔连通的吸附内腔,吸盘组件设置在堆叠板材的上方,用于吸附板材。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负压箱的吸附板面朝堆叠板材的侧壁设置,负压箱启动后,可对相邻板材之间的空气进行吸附,使得相邻板材之间的间隙呈现负压状态,并且可同时对多张板材侧壁进行吸附,从而可以让相邻多个板材之间粘连到一起,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发生孔,可以使得负压箱对板材的吸附作用尽量均匀,板材多个部位均受到吸附作用,第一发生孔相对第一方向是倾斜设置的,第一发生孔具有第一方向的分量,也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分量,第一发生孔能够对相邻板材之间的空气进行吸附,也可以同时对多张板材侧壁进行吸附,使得被吸附的板材被吸附成为一个整体;当负压箱与吸盘组件共同配合,可以使得吸盘组件进行上料时,一次仅吸附一张板材。
[0009] 负压箱与吸盘组件共同配合时,堆叠板材顶层的板材未处于负压箱的吸附范围内,顶层板材与其下方的次顶层板材之间是正常放置时的粘连状态,而次顶层板材受到负压箱的吸附,当顶层板材被吸盘组件吸住移动位置时,由于次顶层板材受到负压箱的吸附作用,该吸附作用大于两张板材之间的正常粘连作用,因此次顶层板材不会随着顶层板材一起移动位置,从而可以避免吸盘组件一次吸附两张板材的情况。
[0010] 进一步的,吸附板上还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发生孔组,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组之间至少具有一个第一发生孔,第二发生孔组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二发生孔,第二发生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方向平行于板材的厚度方向;与第一发生孔相比,第二发生孔主要是用于吸附两个板材之间的空气的,使得两个板材之间呈负压状态、连接地更加紧密,此时配合第一发生孔可达到同时吸附多个板材的效果,可以使得堆叠板材之间的粘连更加稳固。
[0011]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组中的第二发生孔在第二方向上错位设置;任一第二发生孔组中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之间的间隙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位于相邻第二发生孔组中一个第二发生孔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内;在这种结构下,在负压箱的吸附范围中,任一位置的相邻板材的间隙位置的空气,均能够受到第二发生孔的吸附作用,从而提高堆叠板材之间的粘连稳固效果,可以避免由于第二发生孔分布过于稀疏,从而导致某个间隙位置处的空气没有受到第二发生孔的吸附的情况。
[0012] 进一步的,第一发生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相邻两个第一发生孔沿第二方向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第二方向平行于板材的厚度方向;第一发生孔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设置,并且,相邻第一发生孔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具有重叠部分,能够提高对于板材的吸附效果。
[0013] 进一步的,负压箱有两个,两个负压箱的吸附板垂直设置,两个负压箱能够增加对堆叠板材的吸附力,并且垂直设置的两个吸附板能够形成一个折角空间,对堆叠板材进行定位,以使吸盘组件每次与板材接触时,都能吸附在板材上规定的区域内,便于后续处理。
[0014]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吸附板对应设置的推动板和驱动件,推动板和负压箱的吸附板相向设置,推动板和吸附板之间形成存放堆叠板材的容置空间,驱动件与推动板连接,以驱动推动板靠近或远离吸附板,利用推动件将板材朝着吸附板的方向推动,一方面可以对板材进行初步定位,另一方面,减少板材与吸附板之间的距离,提高负压箱的吸附效果。
[0015] 进一步的,驱动件位于推动板和吸附板之间,提高装置整体的紧凑性。
[0016] 进一步的,上料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设置在推动板和驱动件之间,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和/或第二导向结构;连接件与第一导向结构滑动配合,以使推动板滑动靠近或远离吸附板;连接件与第二导向结构滑动配合,以使推动板沿第二方向滑动,第二方向平行于板材的厚度方向;推动板与第一导向结构配合,可以稳定推动板朝着吸附板移动时的路径,减少驱动件的受力,推动板与第二导向结构配合,可以改变推动板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根据堆叠板材的厚度或者是吸盘组件的移动范围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吸盘组件吸附板材的顺畅性。
[0017] 进一步的,负压箱与吸附板一体设置或可拆卸连接。
[0018] 进一步的,还包括升降上料平台,升降上料平台用于放置堆叠板材,且升降上料平台能够驱动堆叠板材靠近或远离吸盘组件。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1、本发明中,通过在负压箱上设置第一发生孔对堆叠板材的侧壁进行吸附,在吸附板材侧壁的同时,吸附相邻板材之间的空气,提高相邻板材之间的粘连效果,也能够提高板材整体的粘连稳固性,与吸盘组件配合使用时,能够使得吸盘组件一次仅吸附一个板材,不影响板材的后续处理流程;
[0021]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二发生孔,着重对相邻板材之间的空气进行吸附,使得相邻的板材能够紧密粘连在一起,从而提高负压箱对板材的吸附效果,并且,通过设置第二发生孔的排列方式,将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组中的第二发生孔在第二方向上错位设置,且任一第二发生孔组中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之间的间隙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位于相邻第二发生孔组中一个第二发生孔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内,使得位于负压箱吸附范围内的每一张板材都能受到第二发生孔的吸附,相邻板材之间的空气也能够被第二发生孔吸附;
[0022]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发生孔的排列方式,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发生孔沿着第二方向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这种结构下的第一发生孔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具有分量,相邻第一发生孔在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会具有重叠部分,能提高对于板材的吸附效果;
[0023]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推动板和驱动件配合使用,将堆叠板材推动到吸附板表面,一方面减少了吸附板上第一发生孔和第二发生孔与堆叠板材之间的间隙,提高吸附效果,另一方面,对板材初步定位,使得吸盘组件能够吸附在板材规定的位置上。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箱、推动板以及驱动件配合示意图;
[002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件与推动板的连接结构细节图;
[0028]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升降上料平台示意图;
[0029]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板上第一发生孔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一;
[0030]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板上第一发生孔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二;
[0031]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板上第一发生孔和第二发生孔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一;
[0032]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板上第一发生孔和第二发生孔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二。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0034] 100‑负压箱,200‑吸附板,300‑第一发生孔,400‑第二发生孔,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700‑吸盘组件,810‑推动板,820‑驱动件,830‑第一导向结构,840‑第二导向结构,850‑连接件,900‑升降上料平台,910‑升降结构,920‑放料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发明,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36] 实施例
[003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叠板材的上料装置,利用吸盘组件700与负压箱100的配合,以使吸盘组件700吸附板材时,一次仅吸附一张板材,可以避免出现吸盘组件700一次吸附多张板材的情况出现。
[0038]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上料装置结合图1到图8所示,具体包括负压箱100和吸盘组件700,负压箱100用于吸附堆叠设置的板材侧壁,吸盘组件700用于对板材进行吸附,并转移板材到合适的位置;负压箱100具有吸附板200,吸附板200上设置有多个与负压箱100内腔连通的第一发生孔300,负压箱100通过第一发生孔300对堆叠板材进行吸附,负压箱100与吸附板200之间可为一体设置的结构,吸附板200也可以与负压箱100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不同的吸附板200,也便于检修,在本实施例中,吸附板200与负压箱100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39] 吸附板200上的多个第一发生孔300沿着第一方向a分布,第一方向a是指垂直于板材的厚度方向,当板材为平面结构时,第一方向a与板材的板面平行设置;沿着第一方向a分布的多个第一发生孔300,对板材产生的吸附作用也较为均匀,第一发生孔300的延伸方向需要与第一方向a相交设置,使得第一发生孔300具有两个方向上的分量,一个是沿着第一方向a的分量,另一个是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分量。
[0040] 当负压箱100对堆叠的板材进行吸附时,第一发生孔300平行于第一方向a的分量主要是对相邻两个板材之间的空气进行吸附,使得两个板材之间的间隙呈负压状态,从而可以让相邻两个板材粘连在一起,而第一发生孔300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分量,可以同时对多张板材进行吸附,使得多张板材能够粘连在一起,第一发生孔300在两个方向上的分量相互配合,多个第一发生孔300相互配合,使得位于负压箱100吸附范围内的多张板材可以粘连在一起。
[0041] 上料装置在使用时,堆叠板材放置在规定的位置处,负压箱100设置在堆叠板材的侧壁处,吸盘组件700一般位于堆叠板材的上方位置,具体的,堆叠板材的顶层板材需要高于负压箱100的吸附范围,也就是说,顶层板材不会受到负压箱100的吸附作用,当吸盘组件700吸附住顶层板材并进行移动时,顶层板材受到吸盘组件700的吸附力,也受到与次顶层板材之间正常的粘连力,但是由于吸附力大于粘连力,因此吸盘组件700可直接吸附住顶层板材,将顶层板材带走;顶层板材下方的次顶层板材受到与顶层板材之间的第一粘连力,与次次顶层板材之间的第二粘连力,如果负压箱100未对次顶层板材进行吸附,当出现第一粘连力大于第二粘连力的情况时,次顶层板材很容易附着在顶层板材下方,一起由吸盘组件
700带走,因此,在具体使用时,次顶层板材需要位于负压箱100的吸附范围内,次顶层板材受到了负压箱100的吸附作用,次顶层板材与次次顶层板材之间的第二粘连力会变大,并且,负压箱100也会对次顶层板材的侧壁具有吸附作用,此时第一粘连力将无法破坏负压箱
100对次顶层板材的吸附效果,次顶层板材与顶层板材之间的粘连效果断开,次顶层的板材不会和顶层板材一起被吸盘组件700吸附,从而达到吸盘组件700一次仅吸附一张板材的效果。
[0042] 本实施例中的负压箱100可以为市面上具备负压吸附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制造行业中常用的负压吸附设备;吸盘组件700可以是制造生产流程中常用的吸盘设备,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0043]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发生孔300沿着第一方向a均匀分布,第一发生孔300的延伸方向有多种形式,结合图5所示,第一发生孔3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的夹角不等于90度时,第一发生孔300在第一方向a以及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方向上的分量相同,并且在使用时,吸附板200直接与堆叠板材的侧壁平行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发生孔300对堆叠板材的吸附作用,可适当减小相邻两个第一发生孔300之间的间隙,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发生孔300沿着第二方向b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第二方向b是指平行于板材厚度的方向,这种结构下的第一发生孔300在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上均具有分量,多个第一发生孔300在第二方向b上的分量平行设置,相邻第一发生孔300在第一方向a上的分量会具有重叠部分,对于负压箱100的吸附作用会更好,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生孔3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的夹角为
45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夹角的大小可小于45度。
[0044] 结合图6所示,第一发生孔3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之间的夹角为90度,这种结构下,第一发生孔300对于相邻板材之间的空气吸附作用较弱,主要是对板材的侧壁进行吸附,将多张板材吸附为一个整体。
[0045] 第一发生孔300的排列方式除了图5、图6所示的情况外,还可以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多个第一发生孔300可以不均匀分布,并且,多个第一发生孔300可以有着不同的延伸方向,每个第一发生孔3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的夹角均不相同。
[0046] 为进一步提高板材与板材之间的粘连效果,可在负压箱100上设置多个第二发生孔组,多个第二发生孔组沿着第一方向a分布,在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组之间,至少会存在一个第一发生孔300,第二发生孔组包括多个沿着第二方向b分布的第二发生孔400,第二方向b是指平行于板材厚度的方向,且第二发生孔4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相同;第二发生孔400主要是用于吸附相邻板材之间的空气,同时,第二发生孔400也能够对板材侧壁进行吸附。
[0047] 第一发生孔300和第二发生孔400穿插排列,由于第二发生孔4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相同,相对于第一发生孔300,第二发生孔400对于相邻两个板材之间的空气吸附作用更强,能够使得两个板材之间能够粘连的更加紧密,第一发生孔300则主要是为了同时吸附多张板材,使得位于吸附区域内的板材能够形成一个大的整体,当顶层板材受到吸盘组件700吸附作用移动时,与次顶层板材之间的分离会更加顺畅。
[0048] 如果第二发生孔400的分布过于稀疏,则可能会存在相邻板材之间的空气未受到第二发生孔400吸附的情况,会影响到板材与板材之间的粘连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也是为了吸附效果更好,提高位于负压箱100吸附范围中的板材之间的粘连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组中的第二发生孔400在第二方向b上错位设置,相邻第二发生孔组中的第二发生孔400是错开的,没有在第二方向b同一位置处;任一第二发生孔组中相邻两个第二发生孔400之间的间隙沿第一方向a的投影,位于相邻第二发生孔组中其中一个第二发生孔400沿第一方向a的投影内;在第二发生孔400的分布范围内,任一位置的相邻板材之间的空气均能够受到第二发生孔400的吸附作用,使得板材与板材之间能够粘连吸附地更加稳固,从而提高堆叠板材整体的粘连稳固效果。
[0049] 结合本实施例提供的负压箱100的使用环境,在吸附板200靠近于堆叠板材顶层板材的位置可以多设置一些第二发生孔400,因为如果移动顶层板材时,顶层板材容易粘连带走次顶层板材,利用负压箱100将位于顶层板材下方的次顶层板材牢牢吸附住,则可以避免被粘连带走的情况,如果是沿着第二方向b均匀分布的第二发生孔400,则更多的是将受到吸附作用的板材吸附为一个整体,从而与顶层板材形成区别,避免被粘连带走的情况。
[0050] 结合图7和图8示,图7为第一发生孔3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之间的夹角等于90度时的吸附板200表面示意图,图8为第一发生孔3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之间的夹角不等于90度时的吸附板200表面示意图。
[0051]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生孔300和第二发生孔400均为规整的长条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生孔300和第二发生孔400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孔,一个第一发生孔300或者第二发生孔400可以有多种延伸方向,但是均需要满足沿着第一方向a分布的特点,从而能够对板材有着稳定的吸附作用,达到吸盘组件700一次仅吸附一个板材的目的。
[0052] 利用吸盘组件700吸附板材时,除了要保证吸附板材数量的稳定,也需要保证吸盘组件700与板材吸附时,都能都吸附在板材表面规定的区域内,因此设置与吸附板200对应的推动板810和驱动件820,推动板810和负压箱100的吸附板200相向设置,在推动板810和吸附板200之间能够形成放置堆叠板材的容置空间,驱动件820与推动件连接,驱动件820的作用是驱动推动板810移动,以使推动板810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吸附板200。
[0053] 具体使用时,推动板810和吸附板200分别位于堆叠板材的两侧位置,当驱动件820启动时,驱动推动板810朝着吸附板200移动的时候,推动板810在移动过程中可推动堆叠板材一起朝着吸附板200进行移动,使得堆叠板材侧壁能够与吸附板200表面紧贴,减少了吸附板200上第一发生孔300和第二发生孔400与堆叠板材之间的间隙,能够提高吸附效果,并且,在推动堆叠板材的同时,由于吸附板200的位置是确定的,因此,与吸附板200抵接后的堆叠板材位置也就确定了,当吸盘组件700吸附板材时,能够更准确地吸附在规定的位置上。
[0054] 为了进一步提高吸附板200和推动板810的使用效果,吸附板200和推动板810靠近堆叠板材的表面均为平面结构,并且,均与堆叠板材的侧壁平行设置;具体使用中,还会设置机架(本实施例中未画出),负压箱100以及驱动件820均安装在机架上,吸盘组件700也可安装到机架上,便于确定位置及使用,另外,由于堆叠板材的顶层板材不能受到负压箱100的吸附,为了能够提高上料装置的使用顺畅度,还设置了升降上料平台900,升降上料平台900用于放置堆叠板材,且升降上料平台900能够驱动堆叠板材靠近或远离吸盘组件700,升降上料平台900能够改变堆叠板材的高度位置,配合吸盘组件700进行板材的转移;升降上料平台900可以分为升降结构910以及放料平台920两部分,板材堆叠在放料平台920表面,放料平台920可灵活移动位置,便于装卸板材,可在升降结构910上设置对于限位结构初步限制放料平台920的位置,升降结构910驱动放置结构上升或下降,升降上料平台900的具体结构可结合图4所示。
[0055] 驱动件820在安装时,一般安装到推动板810和吸附板200之间的空间内,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上料装置的结构紧凑性,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820选择液压杆,通过液压杆的伸长和缩短来驱动推动板810移动,推动板810在液压杆驱动下的移动方向与堆叠板材的板面平行设置。
[0056] 为了进一步提高负压箱100对堆叠板材的吸附效果,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料装置对堆叠板材的定位效果,本实施例中选择使用两个负压箱100,并且,两个负压箱100的吸附板200垂直设置,垂直设置的两个吸附板200能够与堆叠板材两个相邻的侧壁贴合,在两个方向上对堆叠板材进行限位,当吸盘组件700吸附板材时,每次都能够吸附到同一位置;设置两个负压箱100时,需要注意与吸附板200对应的驱动件820的设置位置不能影响另一吸附板200对应的推动板810的移动;另外,为了保证在推动板810推动顶层板材下方的板材时,不会对顶层板材的位置产生影响,可在负压箱100上方设置额外的定位结构,对顶层板材的位置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吸附板200上方有部分区域未设置发生孔,该部分区域即可对板材进行定位。
[0057] 如果推动板810完全依靠驱动件820的支撑进行移动,容易对驱动件820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还包括连接件850,结合图3所示,连接件850设置在推动板810以及驱动件820之间,起到一个中间连接作用,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830和/或第二导向结构840,第一导向结构830和第二导向结构840能够单独存在,也能够同时存在;第一导向结构830主要是用于辅助推动板810朝着吸附板200移动,第二导向结构840主要是用于调整推动板810在第二方向b上的位置。
[0058] 连接件850与第一导向结构830滑动配合,在驱动件820的作用下,连接件850能够沿着第一导向结构830的延伸方向滑动,第一导向结构830的延伸方向与驱动件820的驱动方向相同,都是第一方向a,推动板810与第一导向结构830配合时,连接件850可以是推动板810的一部分,也可以与推动板810分别为两个部件;第一导向结构830安装在机架上,一般与驱动件820并排设置,节约空间,且便于操作。
[0059] 连接件850与第二导向结构840配合时,第二导向结构840可以设置在连接件850上,推动板810在第二导向结构840上滑动,第二导向结构840也可以设置在推动板810上,连接件850在第二导向结构840上滑动,第二导向结构84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b平行,可以根据板材的厚度、吸盘组件700的移动范围以及升降上料平台900的升降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得堆叠板材的顶层板材与吸盘组件700配合使用时,是位于负压箱100的吸附范围以外的。
[0060] 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首先将堆叠的板材放置到升降上料平台900上,然后启动驱动件820,利用推动板810对堆叠板材顶层位置的多个板材均进行定位,推动板810对堆叠板材进行定位后,自动复位,然后启动升降上料平台900,使得堆叠板材的顶层板材移动到负压箱100的吸附范围外,然后启动负压箱100和吸盘组件700,开始一张一张转移板材,当一张板材被吸盘组件700带走后,升降上料平台900需要上升一定高度,使得原来的次顶层板材、现在的顶层板材位于负压箱100的吸附范围外;推动板810根据板材的吸附情况对堆叠板材进行定位。
[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