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125333.6

文献号 : CN11619133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铭涓厉建磊高昌辉刘小诗

申请人 : 深圳市明鑫成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电缆中间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包括外壳和防护装置;外壳设置有两个,两个外壳盖合形成空腔,内壳设置有两个,内壳对称的设置在空腔内,电缆从空腔内穿过,内壳对电缆进行固定,内壳和外壳之间存有第一空隙;顶动板设置在第一空隙内,内壳能带动顶动板向着外壳靠近;气囊设置在顶动板一侧的外壳内壁上,气囊内存有空气,外壳侧壁内开设有通气槽,气囊与通气槽相通;外壳的两端开设有贯穿孔,封堵块设置在贯穿孔的孔壁上;推动组件设置在封堵块的上方,推动组件与通气槽相通,推动组件能推动封堵块对经过贯穿孔处的电缆进行挤压,使得电缆即使出现了爆燃现象,也不会出现自燃。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包括外壳(1)和保护装置(2);

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2)包括内壳(21)、顶动板(22)、气囊(23)、封堵块(24)和推动组件(25);

外壳(1)设置有两个,外壳(1)为圆弧形结构,两个外壳(1)盖合形成空腔,内壳(21)设置有两个,内壳(21)对称的设置在空腔内,电缆从空腔内穿过,内壳(21)对电缆进行固定,内壳(21)和外壳(1)之间存有第一空隙;

顶动板(22)设置在第一空隙内,内壳(21)能带动顶动板(22)向着外壳(1)靠近;

气囊(23)设置在顶动板(22)一侧的外壳(1)内壁上,气囊(23)内存有空气,外壳(1)侧壁内开设有通气槽,气囊(23)与通气槽相通;

外壳(1)的两端开设有贯穿孔,封堵块(24)设置在贯穿孔的孔壁上;

推动组件(25)设置在封堵块(24)的上方,推动组件(25)与通气槽相通,推动组件(25)能推动封堵块(24)对经过贯穿孔处的电缆进行挤压;

保护装置(2)还包括泄压阀(27);泄压阀(27)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侧壁上,泄压阀(27)用于将外壳(1)内多余的空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动组件(25)包括推动块(251)、推动爪(252)和凸块(253);

外壳(1)一端的侧壁内开设有推动槽,推动槽与通气槽相互连通,推动块(251)能滑动的设置在推动槽内;

推动爪(252)的一端铰接在推动块(251)的下部;

凸块(253)固定设置在封堵块(24)的侧壁上,推动爪(252)远离推动块(251)的一端与凸块(253)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2)还包括顶动杆(221)、滑动套(222)和弹簧(223);

顶动杆(221)固定设置在顶动板(22)靠近内壳(21)的一侧上;

滑动套(222)沿顶动杆(221)的轴线固定设置在内壳(21)靠近顶动板(22)的一侧上,顶动杆(221)与滑动套(222)滑动配合;

顶动杆(221)与滑动套(222)的底部之间存有第二空隙,弹簧(223)设置在第二空隙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2)还包括偏向组件(26),偏向组件(26)包括防爆板(261);

防爆板(261)为弧形结构,防爆板(261)的一端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上,防爆板(261)沿竖直方向设置,防爆板(261)将两个外壳(1)侧部的连接处遮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偏向组件(26)还包括卡接组件(262),卡接组件(262)包括卡接块(2621)和卡接槽;

卡接槽沿电缆的延伸方向开设在防爆板(261)的侧壁上;

卡接块(2621)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上,卡接块(2621)与卡接槽卡解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2)还包括单向阀(231);

单向阀(231)设置在通气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2)还包括勾爪(225);

顶动板(22)的上部贯穿的开设有勾槽,勾爪(225)竖直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上,勾爪(225)的下部与勾槽卡接配合,勾爪(225)为弹性塑料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2)还包括导向杆(224);

导向杆(224)竖直的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上,导向杆(224)分别贯穿于顶动板(22)和内壳(21)。

9.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电缆连接处发生爆炸,爆炸冲击力推动内壳(21)脱离对电缆的卡接;

S2、内壳(21)推动顶动板(22)向着外壳(1)内壁上的气囊(23)靠近,并对气囊(23)挤压,气囊(23)内的气体涌入通气槽;

S3、通气槽将涌入的空气输送至推动组件(25),推动组件(25)被激活,推动组件(25)带动封堵块(24)将贯穿孔封堵。

说明书 :

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缆中间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防火措施有在电缆中间接头中加入铜套、螺母或陶瓷灯元件进行防火,导致连接接头整体结构复杂,安装操作麻烦,不能够适应不同的电缆中间接头,但是大多结构都较为复杂。
[0003] 中国专利CN110994533B公开了一种电缆中间接头,包括上固定连接部、下固定连接部和负压扩展的橡胶套,上固定连接部和下固定连接部通过紧固螺钉连接,且形成容置电缆连接点的密闭空腔,橡胶套套置于电缆连接点,且两端分别和电缆连接点两侧的电缆紧密包裹,所述上固定连接部设置有抽气通道,抽气密闭空腔内产生负压使得橡胶套扩张,所述上固定连接部由上壳体、气管、连通孔、管线槽、端压板、导向杆、支托勒板和紧固耳组成,上壳体外边缘设置有多个紧固耳,上壳体两端为内收结构,两个端压板对应置于上壳体的两端,两组支托勒板置于上壳体内,所述支托勒板两两一组,同组的支托勒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支托勒板上置有导向杆,所述支托勒板上开有半圆槽,上壳体外侧壁上开有管线槽,管线槽上置有一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将管线槽和上壳体内部连通,气管通过连通孔和上壳体相连通,气管容置于管线槽内;所述气管由主管体、气芯、封盖、弹性胶管、压紧螺套、限位环、气道和密封接头组成,主管体的一端通过密封接头置于连通孔内,封盖螺接置于主管体的另一端,限位环置于主管体内,气芯通过限位环置于主管体内,且通过压紧螺套固定。
[0004] 上述方案虽然简化了结构,但是在发生爆炸时,电缆之间的火焰依旧会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缝隙排出,同时在壳体内的爆炸产生之后,壳体必然会出现松动的情况,如此就会导致外界的氧气涌入壳体,而壳体内的电缆此时处于高温状态,电缆外表面的绝缘层就会出现燃烧情况,当壳体被烧穿后,整个电缆的绝缘层都会成为引火材料。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及防护方法,电缆连接处发生爆炸,爆炸冲击力推动内壳脱离对电缆的卡接,内壳推动顶动板向着外壳内壁上的气囊靠近,并对气囊挤压,气囊内的气体涌入通气槽,通气槽将涌入的空气输送至推动组件,推动组件被激活,推动组件带动封堵块将贯穿孔封堵,同时保证会使得外壳内的空气压力增加,在封堵块将贯穿孔处的电缆夹紧后,由于外壳上还设置有泄压阀,过高的压力会通过泄压阀排出,如此外界的氧气就无法进入到外壳内部,在无氧的条件下,外壳内的材料便会由于缺少燃烧调件而无法燃烧。
[0006]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包括外壳和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内壳、顶动板、气囊、封堵块和推动组件;外壳设置有两个,外壳为圆弧形结构,两个外壳盖合形成空腔,内壳设置有两个,内壳对称的设置在空腔内,电缆从空腔内穿过,内壳对电缆进行固定,内壳和外壳之间存有第一空隙;顶动板设置在第一空隙内,内壳能带动顶动板向着外壳靠近;气囊设置在顶动板一侧的外壳内壁上,气囊内存有空气,外壳侧壁内开设有通气槽,气囊与通气槽相通;外壳的两端开设有贯穿孔,封堵块设置在贯穿孔的孔壁上;推动组件设置在封堵块的上方,推动组件与通气槽相通,推动组件能推动封堵块对经过贯穿孔处的电缆进行挤压。
[0008] 优选的,推动组件包括推动块、推动爪和凸块;外壳一端的侧壁内开设有推动槽,推动槽与通气槽相互连通,推动块能滑动的设置在推动槽内;推动爪的一端铰接在推动块的下部;凸块固定设置在封堵块的侧壁上,推动爪远离推动块的一端与凸块抵接。
[0009] 优选的,保护装置还包括顶动杆、滑动套和弹簧;顶动杆固定设置在顶动板靠近内壳的一侧上;滑动套沿顶动杆的轴线固定设置在内壳靠近顶动板的一侧上,顶动杆与滑动套滑动配合;顶动杆与滑动套的底部之间存有第二空隙,弹簧设置在第二空隙内。
[0010] 优选的,保护装置还包括偏向组件,偏向组件包括防爆板;防爆板为弧形结构,防爆板的一端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防爆板沿竖直方向设置,防爆板将两个外壳侧部的连接处遮挡。
[0011] 优选的,偏向组件还包括卡接组件,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块和卡接槽;卡接槽沿电缆的延伸方向开设在防爆板的侧壁上;卡接块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卡接块与卡接槽卡解配合。
[0012] 优选的,保护装置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在通气槽内。
[0013] 优选的,保护装置还包括勾爪;顶动板的上部贯穿的开设有勾槽,勾爪竖直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勾爪的下部与勾槽卡接配合,勾爪为弹性塑料材料。
[0014] 优选的,保护装置还包括导向杆;导向杆竖直的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导向杆分别贯穿于顶动板和内壳。
[0015] 优选的,保护装置还包括泄压阀;泄压阀固定设置在外壳的侧壁上,泄压阀用于将外壳内多余的空气排出。
[0016]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7] S1、电缆连接处发生爆炸,爆炸冲击力推动内壳脱离对电缆的卡接;
[0018] S2、内壳推动顶动板向着外壳内壁上的气囊靠近,并对气囊挤压,气囊内的气体涌入通气槽;
[0019] S3、通气槽将涌入的空气输送至推动组件,推动组件被激活,推动组件带动封堵块将贯穿孔封堵。
[0020] 本发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 本发明通过设置内壳、顶动板、气囊、封堵块和推动组件,电缆连接处发生爆炸,爆炸冲击力推动内壳脱离对电缆的卡接,内壳推动顶动板向着外壳内壁上的气囊靠近,并对气囊挤压,气囊内的气体涌入通气槽,通气槽将涌入的空气输送至推动组件,推动组件被激活,推动组件带动封堵块将贯穿孔封堵,同时保证会使得外壳内的空气压力增加,在封堵块将贯穿孔处的电缆夹紧后,由于外壳上还设置有泄压阀,过高的压力会通过泄压阀排出,如此外界的氧气就无法进入到外壳内部,在无氧的条件下,外壳内的材料便会由于缺少燃烧调件而无法燃烧。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3] 图2是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的侧视图;
[0024] 图3是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的图2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0025] 图4是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的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 图5是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的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 图6是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的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 图7是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的去除了部分外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9] 图8是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的图7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 图9是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的去除了上侧外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1] 图10是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的去除了部分外壳、顶动板、内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2] 图中标号为:
[0033] 1‑外壳;
[0034] 2‑保护装置;
[0035] 21‑内壳;
[0036] 22‑顶动板;221‑顶动杆;222‑滑动套;223‑弹簧;224‑导向杆;225‑勾爪;
[0037] 23‑气囊;231‑单向阀;
[0038] 24‑封堵块;
[0039] 25‑推动组件;251‑推动块;252‑推动爪;253‑凸块;
[0040] 26‑偏向组件;261‑防爆板;262‑卡接组件;2621‑卡接块;
[0041] 27‑泄压阀。实施方式
[0042]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43] 参照图1‑图5: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包括外壳1和保护装置2;保护装置2包括内壳21、顶动板22、气囊23、封堵块24和推动组件25;外壳1设置有两个,外壳1为圆弧形结构,两个外壳1盖合形成空腔,内壳21设置有两个,内壳21对称的设置在空腔内,电缆从空腔内穿过,内壳21对电缆进行固定,内壳21和外壳1之间存有第一空隙;顶动板22设置在第一空隙内,内壳21能带动顶动板22向着外壳1靠近;气囊23设置在顶动板22一侧的外壳1内壁上,气囊23内存有空气,外壳1侧壁内开设有通气槽,气囊23与通气槽相通;外壳1的两端开设有贯穿孔,封堵块24设置在贯穿孔的孔壁上;推动组件25设置在封堵块24的上方,推动组件25与通气槽相通,推动组件25能推动封堵块24对经过贯穿孔处的电缆进行挤压。
[0044] 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将两个外壳1接合在一起,外壳1的两端开设有贯穿孔,在外壳1没有接合时,外壳1上的贯穿孔为半圆性,当两个内壳21相接后,两个贯穿孔会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如此在安装完成后,电缆会从外壳1上的贯穿孔穿过,而每个外壳1上都设置有内壳21,在将两个外壳1接合时,位于外壳1上的内壳21也会相互接合,当两个内壳21相接后,内壳21会对从外壳1内穿过的线缆进行夹持,保证了外壳1内的线缆连接时的稳定性。当线缆发生爆炸时,外壳1内部空气的压力会急剧上升,增压后的空气会推动内壳21移动,内壳
21带动顶动板22向着外壳1内壁靠近,当顶动板22移动至气囊23处时,顶动板22将气囊23按压,气囊23内部的空气会被挤压进通气槽内,进而使得通气槽内的空气作用在推动组件25上,推动组件25会带动封堵块24对线缆产生挤压,如此便可实现封堵块24对贯穿孔的封堵功能,如此防止了外壳1外部的空气涌入外壳1内部的情况,同时随着爆炸的结束,外壳1内的温度也会逐渐降低,由于燃烧的条件基本需要两个,一个是需要足够的温度,一个是需要足够的氧气,通过封堵块24的封堵防止了外界的空气进入外壳1内的情况出现,如此便可减少外壳1内的氧气含量,且在爆炸时外壳1内的氧气会被快速消耗掉,在没有外界氧气补充的情况下,即使外壳1内的温度较高,也能保证电缆外侧的绝缘层不会出现燃烧的情况,使得电缆即使出现了爆燃现象,也不会出现自燃。
[0045] 参照图3和图4:推动组件25包括推动块251、推动爪252和凸块253;外壳1一端的侧壁内开设有推动槽,推动槽与通气槽相互连通,推动块251能滑动的设置在推动槽内;推动爪252的一端铰接在推动块251的下部;凸块253固定设置在封堵块24的侧壁上,推动爪252远离推动块251的一端与凸块253抵接。
[0046] 当电缆爆燃后,顶动板22对气囊23产生挤压,此时气囊23内的空气会涌入通气槽内,由于通气槽与推动槽相通,如此通气槽内的空气会涌入推动槽内,由于推动块251能滑动的设置在推动槽内,如此推动块251会被涌入推动槽内的空气推动进而发生滑动现象,由于推动块251下部的推动爪252与凸块253抵接,当推动块251在气体的推动下发生滑动时,推动块251下部的推动爪252必然会推动凸块253移动,由于凸块253与封堵块24固定连接,如此封堵块24便会被推动。
[0047] 参照图3和图6:保护装置2还包括顶动杆221、滑动套222和弹簧223;顶动杆221固定设置在顶动板22靠近内壳21的一侧上;滑动套222沿顶动杆221的轴线固定设置在内壳21靠近顶动板22的一侧上,顶动杆221与滑动套222滑动配合;顶动杆221与滑动套222的底部之间存有第二空隙,弹簧223设置在第二空隙内。
[0048] 当电缆出现爆燃后,电缆爆燃处会出现冲击力,冲击力会作用在内壳21上,如此内壳21会带动设置在其上部的滑动套222移动,滑动套222与顶动杆221发生相对滑动,设置在第二空隙内的弹簧223会被滑动套222和顶动杆221挤压,弹簧223的反作用力作用在顶动杆221上,使得设置在顶动杆221上的顶动板22被推动,顶动板22对气囊23进行挤压。同时在电缆出现燃爆时,设置在第二空隙内的弹簧223能对冲击力进行减缓,避免顶动板22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直接撞击在外壳1上,从而对外壳1造成损伤。
[0049] 参照图9和图10:保护装置2还包括偏向组件26,偏向组件26包括防爆板261;防爆板261为弧形结构,防爆板261的一端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上,防爆板261沿竖直方向设置,防爆板261将两个外壳1侧部的连接处遮挡。
[0050] 由于外壳1设置有两个,若不设置防爆板261,那么在电缆出现燃爆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会向两个外壳1之间的缝隙移动,冲击力会将缝隙顶开,如此会造成外壳1的破损,而在设置了防爆板261后,当冲击力产生后,膨胀的空气会向着两个外壳1之间的缝隙移动,但是由于在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了防爆板261,如此膨胀的空气会撞击在防爆板261上,在防爆板261的引导下,膨胀的空气会向着外壳1的两端移动,由于两个外壳1竖直方向的距离小于外壳1水平方向上两端的距离,此处外壳1水平方向指的是线缆的延伸方向,两个外壳1竖直方向与线缆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正是由于两个外壳1竖直方向的距离小于外壳1水平方向上两端的距离,所以在冲击波的作用下,顶动板22会先作用在气囊23上,如此当被防爆板261引导的冲击波到达外壳1的两端时,封堵块24会对外壳1进行封堵,如此冲击便不会冲出外壳1。
[0051] 参照图9和图10:偏向组件26还包括卡接组件262,卡接组件262包括卡接块2621和卡接槽;卡接槽沿电缆的延伸方向开设在防爆板261的侧壁上;卡接块2621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上,卡接块2621与卡接槽卡解配合。
[0052] 由于防爆板261为弧形结构,且防爆板261的一端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上,当冲击波冲击防爆板261后,防爆板261会出现形变,即防爆板261的活动端会在另一个外壳1内壁上滑动,为了保证防爆板261具有稳定的防爆性能,便在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卡接块2621,同时在防爆板261上开设卡接槽,如此在两个外壳1接合后,位于防爆板261上的卡接槽会与外壳1内壁上的卡接块2621卡接配合,冲击波推动空气会被防爆板261引导至外壳1的两端。
[0053] 参照图5:保护装置2还包括单向阀231;单向阀231设置在通气槽内。
[0054] 在爆燃结束后,外壳1内的气压会逐渐下降,如此外壳1内的气压会低于通气槽内的气压,若不设置单向阀231就会出现通气槽内的气体将气囊23顶起的情况,如此封堵块24就会将贯穿孔松开,如此外界的空气便会进入到外壳1内部,而在设置了单向阀231后,通过通气槽排出的空气便不会在流回通气槽内,如此保证了封堵块24在被激活后便能将贯穿孔封堵死。
[0055] 参照图9和图10:保护装置2还包括勾爪225;顶动板22的上部贯穿的开设有勾槽,勾爪225竖直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上,勾爪225的下部与勾槽卡接配合,勾爪225为弹性塑料材料。
[0056] 由于顶动板22和内壳21具有一定的重量,且单向阀231也会由于长时间不用而出现失效的情况,在顶动板22将气囊23按压后,勾爪225会被顶动板22顶动弯曲,并在穿过勾槽后恢复竖直状态,当勾爪225穿过勾槽后,勾爪225便于勾槽卡接配合,如此顶动板22便不会出现掉落的情况,被勾住的顶动板22会将气囊23一直按压,保证了封堵块24不会出现松动现象。
[0057] 参照图9和图10:保护装置2还包括导向杆224;导向杆224竖直的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上,导向杆224分别贯穿于顶动板22和内壳21。
[0058] 通过设置导向杆224能保证顶动板22稳定的被冲击力推动移动,这是由于电缆燃爆时位置无法确定,若燃爆位置存有偏差,冲击力会将顶动板22推动偏移。
[0059] 参照图1和图2:保护装置2还包括泄压阀27;泄压阀27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侧壁上,泄压阀27用于将外壳1内多余的空气排出。
[0060] 当燃爆发生后,封堵块24将贯穿孔封堵时,外壳1内膨胀的空气便无法排出,在不断升高的气压下会使得外壳1出现破损现象,为了避免外壳1内的气压不断升高,通过在外壳1上设置泄压阀27,便能将外壳1内膨胀的空气及时泄出。
[0061] 参照图1‑图10:1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0062] S1、电缆连接处发生爆炸,爆炸冲击力推动内壳21脱离对电缆的卡接;
[0063] S2、内壳21推动顶动板22向着外壳1内壁上的气囊23靠近,并对气囊23挤压,气囊23内的气体涌入通气槽;
[0064] S3、通气槽将涌入的空气输送至推动组件25,推动组件25被激活,推动组件25带动封堵块24将贯穿孔封堵。
[0065]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