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式输液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248209.9

文献号 : CN11621215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戴新春

申请人 : 江苏义倍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港座和导管,导管连接在港座上,导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外管和内管之间设置有形变环,形变环穿设在内管外部,形变环由记忆合金制成,导管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导管处于打开状态时,形变环处于扁平形态而使得内管封闭,导管处于打开状态时,形变环处于撑开形态而使得内管打开。本发明可以在输液时自动打开,不输液时则自动闭合,可以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不易发生堵管现象,也不易引发栓塞现象而加重患者病情;使用方便,无需频繁冲洗而进行维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

1.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港座和导管,所述导管连接在所述港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设置有形变环,所述形变环穿设在所述内管外部,所述形变环由记忆合金制成,所述导管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导管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形变环处于扁平形态而使得内管封闭,所述导管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形变环处于撑开形态而使得内管打开;

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沿所述外管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流槽呈V形;

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还连接有定位组件,每个定位组件均包括多个弹性凸起,多个所述弹性凸起在所述外管上呈周向均布;

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中部通过支撑部和所述外管相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弧形部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连接有多个显影环,多个所述显影环沿所述外管的轴向等间距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外管的轴向至少依次设置两个所述定位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环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单体环,每个所述单体环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凸起,另一端设置有锥形槽,相邻两个单体环中的一个单体环上的锥形凸起插接在相邻单体环的锥形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上沿所述内管的轴向依次连接有多个所述形变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形变环之间的内管上均粘结有保温条,所述保温条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内管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连接有膨胀膜,所述膨胀膜上设置有多个渗透孔,所述外管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外管延伸至所述内管,所述膨胀膜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膨胀膜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膨胀膜膨胀为球状,所述膨胀膜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膨胀膜收缩并贴附在所述外管的外壁上。

说明书 :

一种植入式输液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输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植入式输液港。

背景技术

[0002] 输液港也称人工血管,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输液装置,可进行输注药物、补液、营养支持、输血等治疗。输液港一般包括埋植于皮下的港座和穿入血管内的导管,港座是用于接受药物注入的装置,导管是用于将注射到港座中的药物引到患者所需部位的软管,输液港使用时,只需利用无损伤针(注射针)穿刺港座,就可以使得药液经由港座进入导管,并由导管将药液输送至人体内的血管中。采用输液港进行输液可避免反复穿刺血管注射的痛苦,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注射治疗的患者。
[0003] 由于输液管的导管是长期处于血管中,现有的导管在不输液时,易有血液进入导管,部分血液会在导管内壁上凝固形成血栓,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堵管现象,要保证导管使用寿命,需对导管进行频繁冲洗,但是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一旦在冲洗或输液时被冲落,脱落的血栓在血管内随着血液回流可进入肺循环或心脏循环等而引发栓塞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0004]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输液港的导管结构易产生血栓现象而导致导管使用不便以及会增加患者安全风险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港座和导管,所述导管连接在所述港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设置有形变环,所述形变环穿设在所述内管外部,所述形变环由记忆合金制成,所述导管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导管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形变环处于扁平形态而使得内管封闭,所述导管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形变环处于撑开形态而使得内管打开。
[0006]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沿所述外管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流槽呈V形。
[000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连接有多个显影环,多个所述显影环沿所述外管的轴向等间距布置。
[0008]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还连接有定位组件,每个定位组件均包括多个弹性凸起,多个所述弹性凸起在所述外管上呈周向均布。
[0009]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凸起包括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中部通过支撑部和所述外管相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弧形部的宽度。
[00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外管的轴向至少依次设置两个所述定位组件。
[00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变环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单体环,每个所述单体环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凸起,另一端设置有锥形槽,相邻两个单体环中的一个单体环上的锥形凸起插接在相邻单体环的锥形槽中。
[001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上沿所述内管的轴向依次连接有多个所述形变环。
[001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形变环之间的内管上均粘结有保温条,所述保温条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内管外壁上。
[0014]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上连接有膨胀膜,所述膨胀膜上设置有多个渗透孔,所述外管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外管延伸至所述内管,所述膨胀膜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膨胀膜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膨胀膜膨胀为球状,所述膨胀膜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膨胀膜收缩并贴附在所述外管的外壁上。
[0015]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 本发明所述的植入式输液港,可以在输液时自动打开,不输液时则自动闭合,可以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不易发生堵管现象,也不易引发栓塞现象而加重患者病情;使用方便,无需频繁冲洗而进行维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植入式输液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中导管的结构示意图(闭合状态);
[0020] 图3是图2中导管在A‑A处的剖视图;
[0021] 图4是图3中导管处于打开状态时在A‑A处一种状态示意图;
[0022] 图5是图4中形变环的状态示意图;
[0023] 图6是图3中导管处于打开状态时在A‑A处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0024] 图7是图6中形变环的状态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发明中内管和形变环的组装示意图;
[0026] 图9是本发明中形变环的一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7] 图10是图1中导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1是本发明的导管中外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2是图11所示外管的端面图;
[0030] 图13是图12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 槽;212、显影环;213、定位组件;2131、弹性凸起;21311、弧形部;21312、支撑部;214、膨胀膜;215、通孔;22、内管;23、形变环;231、单体环;2311、锥形凸起;2312、锥形槽;
24、保温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3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5]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植入式输液港,包括港座1和导管2,导管2连接在港座1上,其中,港座1和导管2之间是相互连通的,港座1是用于埋植于皮下而直接接受药物注入的装置,例如可将港座1埋植于皮下锁骨位置;导管2用于穿入血管内,以将注射到注射座中的药物引到患者所需部位的软管,注射时,只需是利用注射针穿刺港座1上的穿刺膜,就可以将药液引入港座1,从而通过港座1将药液输入至导管2,经由导管2将药液输送至人体内的血管中即可。
[0036] 其中,如图2‑图4所示,导管2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内管22位于外管21内部,内管22为输液通道,外管21和内管22之间设置有形变环23,形变环23穿设在内管22外部,形变环
23由记忆合金制成,导管2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导管2处于打开状态时,形变环23处于扁平形态而使得内管22封闭,导管2处于打开状态时,形变环23处于撑开形态而使得内管22打开。
[0037] 当进行输液时,药液进入导管2中的内管22中,从而将形变环23逐渐撑开使其处于撑开状态,此时导管2处于打开状态,内管22撑开,药液经内管22直接输入至血管中,经由血管中血液输送至人体各处;
[0038] 可以理解地,导管2处于打开状态时,其形状可能为椭圆或圆形,具体形状依据药液的多少和药液对内管22的冲击力而定,当药液对内管22的管壁产生的作用力不大时,内管22呈现如图4所示的椭圆形,此时形变环23也呈图5所示的椭圆形,整体导管2也呈椭圆形;当药液对内管22的管壁产生足够的作用力时,内管22可以被撑开呈图6所示的圆形,此时形变环23也呈图7所示的圆形,整体导管2也呈圆形状态。
[0039] 输液结束后,形变环23不在受到药液的作用力,从而恢复至扁平状态,从而带动整体导管2均呈扁平状态,使得内管22的管壁贴合在一起,实现内管22的闭合,从而使得血液无法进入内管22中,避免血栓的形成。
[0040] 另外,导管2采用内管22和外管21的双层结构,可对形变环23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外管21的设置也可以对血管壁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形变环23直接接触血管壁而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0041] 上述导管结构,可以在输液时自动打开,不输液时则自动闭合,有效避免了血栓的形成,不易发生堵管现象和引发栓塞现象,同时也避免了频繁冲洗而进行维护所耗费的时间和使用成本,大大提高了导管2的使用便捷性,同时也提高了导管2的使用寿命,这也给患者提供了方便,不必经常进医院进行导管的维护。
[0042]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外管21和内管22均可采用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质制成,该材质具有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特性;也可以采用硅胶制成。
[0043]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11所示,外管2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槽211,第一导流槽211沿外管21的轴向延伸,第一导流槽211呈V形。
[0044]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槽211可以沿外管2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0045] 第一导流槽211的设置,使得即使外管21和血管内壁接触时,血液也可以经由第一导流槽211在外管21外部正常流动;第一导流槽211呈V形则可以有效提升导流效果,保证导流顺畅度。
[0046]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外管21的外壁上连接有多个显影环212,多个显影环212沿外管21的轴向等间距布置,以起到位置标识作用。
[0047] 其中,显影环212由显影材料制成,显影环212可以在X射线下显影,以此显示导管2在体内的位置,显影材料可采用硫酸钡。具体的,可以通过在外管21上涂刷一圈显影材料来形成形成一个显影环212。
[0048] 显影环212起到位置标识作用,通过多个显影环212的设置,可以准确获知导管2不同位置在体内的位置;也利于在将导管2送入体内时,通过体外影像准确获知导管2位置,以保证顺利植入。
[0049]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2所示,外管21的外壁上还连接有定位组件213,每个定位组件213均包括多个弹性凸起2131,多个弹性凸起2131在外管21上呈周向均布,使得多个弹性凸起2131围合呈一圆形结构。通过周向设置的多个弹性凸起2131的设置,可对导管2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导管2基本位于血管的轴线处,外管21外壁不会与血管壁接触,以保证导管2外部血液的正常流动。
[0050] 具体使用时,定位组件213的弹性凸起2131与血管壁接触,由于其是具有弹性的,可以自动适应血管壁的形状,不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0051]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显影环212之间可以设置一个定位组件213。
[0052]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弹性凸起2131包括弧形部21311,弧形部21311的中部通过支撑部21312和外管21相连接,支撑部21312的宽度H2小于弧形部21311的宽度H1,使得弹性凸起2131大致呈T形,该结构更利于弧形部21311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另外,弧形部21311的设置也更利于适应血管壁的形状。
[0053] 进一步地,每个定位组件213中可以至少设置三个弹性凸起2131,以更好地保证定位精准性。
[0054]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沿外管21的轴向至少依次设置两个定位组件213,以保证整个导管2的定位可靠性。
[0055]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形变环23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单体环231,每个单体环231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凸起2311,另一端设置有锥形槽2312,相邻两个单体环231中的一个单体环231上的锥形凸起2311插接在相邻单体环231的锥形槽2312中。上述结构使得形变环23由多个单体环231拼装而成,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节形变环23的整体长度,避免直接加工成单个长度较长的形变环23而增加加工难度;
[0056] 另外,采用锥形凸起2311和锥形槽2312的插接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增加相邻单体环231的连接可靠性,也可以有效保证两者的组装精度。
[0057]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内管22上沿内管22的轴向依次连接有多个形变环23。由于导管2长度较长,该设置可以更好的保证导管2整体的打开和闭合;同时也避免设置在导管2上仅设置一个与导管2长度相同的形变环23而造成的材料浪费和加工难度较大的问题。
[0058]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相邻两个形变环23之间的内管22上均粘结有保温条24,保温条24呈螺旋状缠绕在内管22外壁上。
[0059] 通过保温条24的设置,可以使得内管22内的药液可以维持一定的温度,避免药液过凉而引发人体不适感;
[0060] 另外,保温条24采用螺旋方式缠绕在内管22外壁上,一方面可以保证导管2的保温均匀性,另一方面也利于节约保温材料。
[0061] 上述保温条24可采用纳米氧化硅等保温材料制成;纳米氧化硅具有无毒、无味、无嗅,无污染以及良好的保温性能。
[0062]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外管21上还可以连接有膨胀膜214,膨胀膜214上设置有多个渗透孔(图中未示出),以渗透药液至血管中,外管21上设置有通孔215,通孔215自外管21延伸至内管22,膨胀膜214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膨胀膜214处于第一状态时,膨胀膜214膨胀为球状,膨胀膜214处于第二状态时,膨胀膜214收缩并贴附在外管21的外壁上。
[0063] 具有膨胀膜214的导管2的使用过程如下:
[0064] 输液时,内管22中药液经通孔215到达外管21,并进入膨胀膜214内腔,随着药液的增加,膨胀膜214逐渐膨胀而达到第一状态,同时,膨胀膜214内腔中药液也会经各个渗透孔进入外部的血管中;
[0065] 膨胀膜214膨时,会使得各个渗透孔呈球面布置,使得各个渗透孔的方向均不相同,从而实现多方向的渗透输液,增强了药液扩散效果;
[0066] 输液结束后,由于失去了药液的冲击力,膨胀膜214则会复位而重新贴附在外管21上,利于避免外管21外周的血液进入导管2内部;
[0067] 上述膨胀膜214的设计,可以起到分流作用,使得部分药液经内管22直接输入至血管中,另一部分药液则从膨胀膜214的各个渗透孔渗入血管中,从多个方向实现药液释放,增强输液效果;再者,当内管22的出口端堵塞时,药液还可以由膨胀膜214渗出,起到备用作用。
[0068] 进一步地,上述膨胀膜214可以设置在靠近导管2的出液口处,例如设置在外管21的一端处,以更利于出液。
[0069] 上述渗透孔的尺寸不宜过大,只要保证药液可以顺利渗出即可,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渗透孔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进行限定。
[0070] 上述实施例的植入式输液港输液港在使用时,通过注射针穿刺港座1,从而使得药液经由港座1进入导管2的内管22中,使得内管22撑开,药液经由内管22进入体内血管中,此时形变环23由扁平状态变为撑开状态,输液结束后,形变环23复位呈扁平状态而使得内管22封闭。
[0071] 上述实施例的植入式输液港,可以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不易发生堵管现象,也不易引发栓塞现象而加重患者病情;使用方便,无需频繁冲洗而进行维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上述输液港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
[0072]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