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579597.9

文献号 : CN1163777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霍东辉高伟张武纪佳莹孙海军刘秀娟聂宁蒋学伟贾玲郭磊张庆伟吕江南吴杰刘冬苏立强李佩璇

申请人 : 河北交投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属于涵洞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在回填区开设多个台阶,在各台阶上均开设长条凹槽,并在长条凹槽固定安装支撑座,在各支撑座上安装引导受力结构,引导受力结构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在相邻的两个引导受力结构之间设置加强连接件,向回填区分层填入路基料,每层路基料均进行夯实操作,且每层均进行压实度检测;夯实一层路基料后,在倾斜设置的各传导杆的下方安装止挡块。本发明提供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使回填后的涵洞台背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沉降现象的发生。

权利要求 :

1.一种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在涵洞两侧的回填区开设多个向外延伸的台阶,清理所述回填区内的杂物,将所述回填区的底面进行整平,并在各所述台阶上洒水湿润;

S2:在各所述台阶上均开设长条凹槽,所述长条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涵洞的长度方向一致,并在所述长条凹槽固定安装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下端设有伸入所述回填区地面之下的延伸杆;

S3:在各所述支撑座上安装引导受力结构,各所述引导受力结构的顶端高度相同;所述引导受力结构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和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均倾斜布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呈竖直方向布置;

S4: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引导受力结构之间设置加强连接件,且各所述加强连接件的位置沿多个所述台阶的升高方向逐渐增高;

S5:向所述回填区分层填入路基料,每层路基料的厚度为10‑20cm;每层路基料均进行夯实操作,且每层均进行压实度检测;夯实一层路基料后,在倾斜设置的各传导杆的下方安装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具有与对应的传导杆的下侧面相适配的承载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各传导杆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各传导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所述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传导杆的轴线所在竖向面与涵洞侧壁所在的竖向面相垂直,所述延伸杆的轴线所在竖向面与涵洞侧壁所在的竖向面相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件呈水平设置,且位于相邻两层路基料之间,所述加强连接件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凸起部,且所述加强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所述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相对应的传导杆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各层路基料进行夯实时,先对路基料靠近涵洞的一端进行夯实,夯实宽度为80‑100cm;各层路基料靠近涵洞侧壁的一端设有抵靠凸台,所述抵靠凸台的一侧支撑于涵洞侧壁上,所述抵靠凸台远离涵洞的一侧为用于夯实的挤压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层路基料夯实前,在路基料上洒水并使水分渗透路基料;在填入路基料时,预先对路基料进行洒水加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所述支撑座和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所述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将支撑座安装于长条凹槽内后,使用敲击锤击打支撑座的上端面,使支撑座下端的延伸杆伸入长条凹槽的底面中,且使支撑座的上端面呈水平布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中,当路基料填入至与所述引导受力结构的顶端平齐时,在涵洞的上方安装多个跨越涵洞的弧形撑杆,所述弧形撑杆的两端与分别位于涵洞两侧的回填区中靠近涵洞的所述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传导杆的上端相连接,然后先后填入路基料、水稳层并夯实;路基料覆盖所述弧形撑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撑杆包括弧形套管和多条安装于所述弧形套管中的弧形钢筋,与所述弧形撑杆相连接的所述传导杆的上端开设连接孔,所述弧形钢筋的端部安装在所述连接孔中并密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块的下端支撑于夯实后的路基料上,所述止挡块上设有容纳孔,路基料填充于所述容纳孔中。

说明书 :

一种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涵洞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通道,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
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由于气候、地形、施工等综合因素导致涵洞台背易出
现沉降现象,进而引起路面凹陷、裂缝、台背跳车等情况。目前多采用减缓路基沉降速度和
加高路面的措施来解决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涵洞台背出现沉降现象的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包括:
[0005] S1:在涵洞两侧的回填区开设多个向外延伸的台阶,清理所述回填区内的杂物,将所述回填区的底面进行整平,并在各所述台阶上洒水湿润;
[0006] S2:在各所述台阶上均开设长条凹槽,所述长条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涵洞的长度方向一致,并在所述长条凹槽固定安装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下端设有伸入所述回填区
地面之下的延伸杆;
[0007] S3:在各所述支撑座上安装引导受力结构,各所述引导受力结构的顶端高度相同;所述引导受力结构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第三作用
力传导杆组,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和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
个传导杆均倾斜布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呈竖直
方向布置;
[0008] S4: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引导受力结构之间设置加强连接件,且各所述加强连接件的位置沿多个所述台阶的升高方向逐渐增高;
[0009] S5:向所述回填区分层填入路基料,每层路基料的厚度为10‑20cm;每层路基料均进行夯实操作,且每层均进行压实度检测;夯实一层路基料后,在倾斜设置的各传导杆的下
方安装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具有与对应的传导杆的下侧面相适配的承载面。
[001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各传导
杆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各传导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001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所述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传导杆的轴线所在竖向面与涵洞侧壁所在的竖向面相垂
直,所述延伸杆的轴线所在竖向面与涵洞侧壁所在的竖向面相平行。
[001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连接件呈水平设置,且位于相邻两层路基料之间,所述加强连接件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凸起部,且所述加强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作用力
传导杆组、所述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相对应的传导杆固定连
接。
[001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对各层路基料进行夯实时,先对路基料靠近涵洞的一端进行夯实,夯实宽度为80‑100cm;各层路基料靠近涵洞侧壁的一端设有抵靠凸台,所述抵靠凸台的一侧支撑于涵洞侧壁上,所述抵靠凸台远离涵洞的一侧为用于夯实的挤压倾斜
面。
[001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层路基料夯实前,在路基料上洒水并使水分渗透路基料;在填入路基料时,预先对路基料进行洒水加湿。
[00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制所述支撑座和所述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所述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所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将支撑座安装于长条凹槽内后,使用敲击
锤击打支撑座的上端面,使支撑座下端的延伸杆伸入长条凹槽的底面中,且使支撑座的上
端面呈水平布置。
[001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S5中,当路基料填入至与所述引导受力结构的顶端平齐时,在涵洞的上方安装多个跨越涵洞的弧形撑杆,所述弧形撑杆的两端与分别位于涵
洞两侧的回填区中靠近涵洞的所述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传导杆的上端相连接,然后先
后填入路基料、水稳层并夯实;路基料覆盖所述弧形撑杆。
[001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撑杆包括弧形套管和多条安装于所述弧形套管中的弧形钢筋,与所述弧形撑杆相连接的所述传导杆的上端开设连接孔,所述弧形钢筋
的端部安装在所述连接孔中并密封连接。
[001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止挡块的下端支撑于夯实后的路基料上,所述止挡块上设有容纳孔,路基料填充于所述容纳孔中。
[0019] 本发明提供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使用时先将回填区挖掘形成台阶状,并将回填区中的杂
物等全部清理掉,保证回填区的回填质量,然后将回填区底面进行平整、洒水渗透;之后在
各台阶上开设,长条凹槽,并在长条凹槽中安装支撑座,且借助支撑座下端的延伸杆牢靠地
固定在台阶上,进而在各支撑座的上端均安装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
及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其中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和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
中的多个传导杆均倾斜布置,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中的多个传导杆呈竖向布置,且使用;紧
接着使用加强连接件将多个支撑座上的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第三
作用力传导杆组连为一个整体,同时各引导受力结构的高度随着台阶的上升而降低,以使
各引导受力结构顶端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下一步则向回填区分层填入路基料,每层路
基料均进行夯实操作且均进行压实度检测;在夯实一层路基料后,在就在倾斜设置的各传
导杆的下方安装止挡块,通过止挡块使对应的传导杆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通过这种施工
方式,借助支撑座和安装在支撑座上的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及第三
作用力传导杆组使回填后的涵洞台背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
沉降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涵洞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3] 100、涵洞;200、回填区;210、台阶;220、长条凹槽;230、支撑座;240、延伸杆;300、引导受力结构;310、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2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30、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400、加强连接件;500、止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
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6]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 请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提供的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进行说明。一种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包括S1:在涵洞100两侧的回填区200开设多个向外延伸的台
阶210,清理回填区200内的杂物,将回填区200的底面进行整平,并在各台阶210上洒水湿
润;S2:在各台阶210上均开设长条凹槽220,长条凹槽220的长度方向与涵洞100的长度方向
一致,并在长条凹槽220固定安装支撑座230,支撑座230的下端设有伸入回填区200地面之
下的延伸杆240;S3:在各支撑座230上安装引导受力结构300,各引导受力结构300的顶端高
度相同;引导受力结构300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
320及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中的多个传导杆和第三作用力传
导杆组330中的多个传导杆均倾斜布置,且倾斜方向相反,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中的多
个传导杆呈竖直方向布置;S4:在相邻的两个引导受力结构300之间设置加强连接件400,且
各加强连接件400的位置沿多个台阶210的升高方向逐渐增高;S5:向回填区200分层填入路
基料,每层路基料的厚度为10‑20cm;每层路基料均进行夯实操作,且每层均进行压实度检
测;夯实一层路基料后,在倾斜设置的各传导杆的下方安装止挡块500,止挡块500具有与对
应的传导杆的下侧面相适配的承载面。
[0029] 本发明提供的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时先将回填区200挖掘形成台阶210状,并将回填区200中的杂物等全部清理掉,保证回填区200的回填
质量,然后将回填区200底面进行平整、洒水渗透;之后在各台阶210上开设,长条凹槽220,并在长条凹槽220中安装支撑座230,且借助支撑座230下端的延伸杆240牢靠地固定在台阶
210上,进而在各支撑座230的上端均安装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
320及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其中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中的多个传导杆和第三作用
力传导杆组330中的多个传导杆均倾斜布置,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中的多个传导杆呈竖
向布置,且使用;紧接着使用加强连接件400将多个支撑座230上的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
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及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连为一个整体,同时各引导受力结
构300的高度随着台阶210的上升而降低,以使各引导受力结构300顶端位置位于同一水平
面上,下一步则向回填区200分层填入路基料,每层路基料均进行夯实操作且均进行压实度
检测;在夯实一层路基料后,在就在倾斜设置的各传导杆的下方安装止挡块500,通过止挡
块500使对应的传导杆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通过这种施工方式,借助支撑座230和安装在
支撑座230上的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及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
330使回填后的涵洞100台背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沉降现象
的发生。
[0030] 在回填区200底面进行平整后,需要进行夯实操作,夯实之前须对原土进行洒水润湿,至少要渗透20cm,这样才能保证夯实后的压实度合格。
[0031]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中的多个传导杆平行设置,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中的多个
传导杆平行设置;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中的各传导杆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第三作用力
传导杆组330中的各传导杆与水平面的夹角;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中的多个传导杆平行
设置,因此在回填路基料后该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中的多个传导杆形成一个整体,在路
面上承受较大的冲击和挤压力时,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中的多个传导杆可以共同起到
较好的支撑作用,同样地,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中的多个传导杆平行设置,因此在回填
路基料后该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中的多个传导杆形成一个整体,在路面上承受较大的
冲击和挤压力时,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中的多个传导杆可以共同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中的多个传导杆可以共同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在路面上承受较
大的冲击和挤压力时,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中的多个传导杆可以共同起到较好的支撑
作用。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中的多个传导杆可以共同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第一作用力
传导杆组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和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共同承载来自多个方向
的冲击力。
[0032]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及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中的传导
杆的轴线所在竖向面与涵洞100侧壁所在的竖向面相垂直,延伸杆240的轴线所在竖向面与
涵洞100侧壁所在的竖向面相平行;借助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
320、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中的传导杆、加强连接件400及路基料组成结构稳定,且在路
面宽度方向上均具有较好地承载性能,不易出现沉降等现象。
[0033]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强连接件400呈水平设置,且位于相邻两层路基料之间,加强连接件400的外侧面上设
有多个凸起部,且加强连接件400与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及第
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中相对应的传导杆固定连接;加强连接件400将多个引导受力结构
300固定连接,使多个引导受力结构300连为一体具备更好地支撑能力。加强连接件400为长
条状结构,多个加强连接件400自下向上间隔布置,且多个加强连接件400的长度则自下向
上逐渐增大,因此借助多个加强连接件400使多个引导受力结构300连接牢固。加强连接件
400与引导受力结构300连接时,加强连接件400与一个支撑座230上的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
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及第三作用力传导杆组330中对应的传导杆同时进行固定连
接。加强连接件400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凸起部,从而可以更稳固地与路基料连接。
[0034]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对各层路基料进行夯实时,先对路基料靠近涵洞100的一端进行夯实,夯实宽度为80‑
100cm;各层路基料靠近涵洞100侧壁的一端设有抵靠凸台,抵靠凸台的一侧支撑于涵洞100
侧壁上,抵靠凸台远离涵洞100的一侧为用于夯实的挤压倾斜面,先对靠近涵洞100的一端
进行夯实,确保该部分路基料对涵洞100之间形成良好地支撑作用,同时也避免对涵洞100
造成损坏。在各层路基料靠近涵洞100侧壁的一端设置长条状的抵靠凸台,抵靠凸台为直角
三棱柱,水平面和竖向面分给连接于路基料和涵洞100侧壁上,而挤压倾斜面可用于夯实机
在夯实过程中对路基料与涵洞100侧壁之间连接处更为紧密牢固。
[0035]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层路基料夯实前,在路基料上洒水并使水分渗透路基料;在填入路基料时,预先对路
基料进行洒水加湿;回填每一层路基料后如果回填料为干料则需进行洒水渗透,洒水时要
水量小、遍数多,不浪费水且能节约车辆费用,还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洒水之后必须使每层
回填料充分渗透,而后才能进行夯实施工。也可以对填入回填区200之前的路基料进行预先
洒水,使路基料湿润效果更好。
[0036]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预制支撑座230和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及第三作用力传导
杆组330,将支撑座230安装于长条凹槽220内后,使用敲击锤击打支撑座230的上端面,使支
撑座230下端的延伸杆240伸入长条凹槽220的底面中,且使支撑座230的上端面呈水平布
置,即,设置支撑座230和第一作用力传导杆组310、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及第三作用力
传导杆组330中的多个传导杆为预制件,可以直接安装在长条凹槽220中,无需后续在回填
区200中安装。并且在支撑座230安装进长条凹槽220内后,使用敲击锤均匀地击打支撑座
230的上端面,使支撑座230准确、平齐地安装在回填区200的长条凹槽220内。
[0037]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S5中,当路基料填入至与引导受力结构300的顶端平齐时,在涵洞100的上方安装多个
跨越涵洞100的弧形撑杆,弧形撑杆的两端与分别位于涵洞100两侧的回填区200中靠近涵
洞100的第二作用力传导杆组320中的传导杆的上端相连接,然后先后填入路基料、水稳层
并夯实;路基料覆盖弧形撑杆;弧形撑杆的顶部高于涵洞100顶面,且两端分别与涵洞100两
侧的传导杆的上端连接,从而形成拱形的支撑结构。多个弧形撑杆沿涵洞100的长度方向均
匀布置,然后再继续分层填入路基料并夯实,待路基料完全覆盖弧形撑杆上后,再铺设水稳
层并夯实。
[0038] 优选地,弧形撑杆包括弧形套管和多条安装于弧形套管中的弧形钢筋,与弧形撑杆相连接的传导杆的上端开设连接孔,弧形钢筋的端部安装在连接孔中并密封连接;弧形
套管包裹于多个弧形钢筋之外,且弧形套管的长度略小于弧形钢筋,弧形钢筋的端部分别
安装进传导杆上端的连接孔中,且进行密封连接。
[0039] 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涵洞100台背路基处理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止挡块500的下端支撑于夯实后的路基料上,止挡块500上设有容纳孔,路基料填充于容
纳孔中;在将止挡块500安装在夯实后的路基料上后,再次填入上一层的路基料,此时路基
料进入到容纳孔中通过容纳孔中,进而使止挡块500安装更为牢靠。
[0040]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