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690317.1

文献号 : CN11642479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宇宁岳芯竹

申请人 : 辽宁澜起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存泥箱、运输机构、检测箱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运输机构设置在存泥箱一侧,所述检测箱固定在存泥箱上侧且与之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存泥箱、运输机构、检测箱电连接;所述运输机构包括输送组件和管道组件,其中所述输送组件穿设在存泥箱上,所述管道组件套设在输送组件上;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外管道、内管道、三个支撑杆和驱动组块;驱动组块具体包括固定板、滑动轨道、滑轮、驱动器以及连接块;所述检测箱内设置有第二电机、翻板和便携式水分仪。本发明可以会对内部污泥的含水率进行大致的测定并反馈至控制模块,根据污泥含水率,控制模块对管道组件的管径进行调整,提高了运输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泥箱(1)、运输机构(2)、检测箱(3)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运输机构(2)设置在存泥箱(1)一侧,所述检测箱(3)固定在存泥箱(1)上侧且与之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存泥箱(1)、运输机构(2)、检测箱(3)电连接;所述运输机构(2)包括输送组件(21)和管道组件(22),其中所述输送组件(21)穿设在存泥箱(1)上,所述管道组件(22)套设在输送组件(21)上;所述检测箱(3)上端为污泥入口,检测箱(3)会对内部污泥的含水率进行测定并反馈至控制模块,根据污泥含水率,控制模块对管道组件(22)的管径进行调整;

所述管道组件(22)包括外管道(221)、内管道(222)、三个支撑杆(223)和驱动组块(224),其中所述内管道(222)设置在外管道(221)内,内管道(222)展开为矩形,所述三个支撑杆(223)穿设在内管道(222)两端以及中部,所述驱动组块(224)与三个支撑杆(223)连接,适于带动各支撑杆(223)移动,从而带动内管道(222)变形,能够围成闭合的圆筒状,所述内管道(222)选用塑性较好、质量较轻的材质以便于弯曲变形;

所述内管道(222)内径半径设定为R,则外管道(221)内径半径为2R,即内管道(222)的周长 ,等于外管道(221)周长 的一半,外管道(221)的厚度大于内管道(222)的厚度,且一侧预留与内管道(222)厚度相匹配的缺口,在内管道(222)展开后能够贴合在其中,为保证内管道(222)能够完好变形以及减轻支撑杆(223)的支撑压力,内管道(222)两端设置有对应的电磁模块,在变形为管道后通过磁力紧密贴合,外管道(221)上的缺口处配合内管道(222)的电磁模块设置有金属块以便于变形后的内管道(222)吸附,在内管道(222)的中部与外管道(221)相对应的一侧设置一组电磁模块以进行固定,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块(224)具体包括固定板(2241)、滑动轨道(2242)、滑轮(2243)、驱动器(2244)以及连接块(2245),其中所述滑动轨道(2242)安装在固定板(2241)上,所述滑轮(2243)滑动设置在滑动轨道(2242)上,所述驱动器(2244)与滑轮(2243)连接,所述连接块(2245)一端连接驱动器(2244),另一端连接支撑杆(2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组件(21)由第一电机(211)、转轴(212)和旋转叶片(213)构成,其中所述转轴(212)连接在第一电机(211)的输出端,所述旋转叶片(213)安装在转轴(2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泥箱(1)与管道组件(22)连接侧开设有与外管道(221)相适配的圆孔,以及闸门组件(11),包括电推杆(111)和闸门(112),其中所述电推杆(111)固定在检测箱(3)一侧,所述闸门(112)连接在电推杆(111)的驱动端,且设置有与内管道(222)相对应的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箱(3)内设置有第二电机(31)、翻板(32)和便携式水分仪(33),其中所述翻板(32)与第二电机(3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便携式水分仪(33)设置在检测箱(3)内壁、位于翻板(32)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机构(2)上设置有支架(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泥输送装置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方法如下:

S1、含水率测量,初始状态时,检测箱(3)内翻板(32)横向设置,阻隔通向存泥箱(1)的通道,内管道(222)围成圆筒状的管道,闸门组件(11)为闭闸状态;检测箱(3)上方输入一定量的污泥,当接触到翻板(32)上方的便携式水分仪(33)时,便携式水分仪(33)会对污泥的含水率进行测定,并将信息反馈至控制模块;

S2、管径判断,根据所接收到的污泥含水率信息判断需要输送的污泥含水率所在区间并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高含水率和低含水率两大类,其中高含水率的污泥因其流通性较强对应小管径通道,而低含水率的污泥因其黏度较高对应大管径通道,根据含水率的高低有针对性的选择管径可进一步提高输送效率,同时因为预先测量污泥的含水率,可以给下一步工序提供有效数据以便后续处理;

S3、高含水率污泥处理,将含水率在65%以上的污泥划分为高含水率污泥,当控制模块判断所需输送的污泥处于高含水率区间时,内管道(222)、闸门组件(11)维持初始状态不变,控制模块驱动第二电机(31)带动翻板(32)向便携式水分仪(33)所在侧90°翻转以避免刮到便携式水分仪(33),形成通路后让污泥进入下方存泥箱(1),再由运输机构(2)输送出去;

S4、低含水率污泥处理,将含水率低于65%的污泥划分为低含水率污泥,当控制模块判断所需输送的污泥处于低含水率区间时,控制模块驱动闸门组件(11)抬升露出后方大管径通道,同时控制驱动组块(224),通过其中的驱动器(2244)带动各滑轮在滑动轨道(2242)从初始端移动至终端,使内管道(222)与外管道(221)贴合,组成较大的管径通道,此时再驱动第二电机(31)带动翻板(32)向便携式水分仪(33)所在侧90°翻转以运输污泥。

说明书 :

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在污泥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污泥进行转运以运输至下个加工点。污泥管道输送是污泥处理厂内或长距离输送的常用方法,具有经济、安全、卫生等特点。其输送系统可分为重力管道与压力管道两种形式。污泥在进行管道输送时需要抽升设备。输送污泥的设备主要是污泥泵。输送污泥用的污泥泵在构造上必须满足不易被堵塞与磨损,不易受腐蚀等基本条件。常见的有隔膜泵、旋转螺栓泵、螺旋泵、混流泵、多级柱塞泵和离心泵等。
[0003] 在GJ3025‑199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在厂内经稳定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率宜小于80%,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 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对于含水率较高的污泥,流通性~好,所需管径相对较小,而对于含水率较低的污泥,由于污泥浓度高,流通较差,所需管径也需适当增加以避免堵塞。而在污泥处理过程中,含水率是不断下降的,这就要求根据实际含水率大小更换更适合的污泥输送管管径规格。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包括存泥箱、运输机构、检测箱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运输机构设置在存泥箱一侧,所述检测箱固定在存泥箱上侧且与之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存泥箱、运输机构、检测箱电连接;所述运输机构包括输送组件和管道组件,其中所述输送组件穿设在存泥箱上,所述管道组件套设在输送组件上;所述检测箱上端为污泥入口,所述检测箱会对内部污泥的含水率进行测定并反馈至控制模块,根据污泥含水率,控制模块对管道组件的管径进行调整,提高了运输效率。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外管道、内管道、三个支撑杆和驱动组块,其中所述内管道设置在外管道内,展开为矩形,三个支撑杆穿设在内管道两端以及中部,所述驱动组块与三个支撑杆连接,适于带动各支撑杆移动,从而带动内管道变形,能够围成闭合的圆筒状,内管道选用塑性较好、质量较轻的材质以便于弯曲变形。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道内径半径设定为R,则外管道内径半径为2R,即内管道的周长 ,等于外管道周长 的一半,外管道的厚度大于内管道的厚度,且一侧预留与内管道厚度相匹配的缺口,在内管道展开后能够贴合在其中,为保证内管道能够完好变形以及减轻支撑杆的支撑压力,内管道两端可设置有对应的强磁模块,这里选为电磁,在变形为管道后通过磁力紧密贴合,此外外管道上的缺口处可配合内管道的电磁模块设置有金属块以便于变形后的内管道吸附,进一步的,在内管道的中部与外管道相对应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一组电磁模块以进行固定,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块具体包括固定板、滑动轨道、滑轮、驱动器以及连接块,其中所述滑动轨道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滑轮滑动设置在滑动轨道上,驱动器与滑轮连接,所述连接块一端连接驱动器,另一端连接支撑杆。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各滑动轨道两端可设置有限位模块以便滑轮到达既定位置后限制移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组件由第一电机、转轴和旋转叶片构成,其中所述转轴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旋转叶片安装在转轴上。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存泥箱与管道组件连接侧开设有与外管道相适配的圆孔,以及闸门组件,包括电推杆和闸门,其中所述电推杆固定在检测箱一侧,所述闸门连接在电推杆的驱动端,且设置有与内管道相对应的圆孔。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箱内设置有第二电机、翻板和便携式水分仪,其中所述翻板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便携式水分仪设置在检测箱内壁、位于翻板的上侧。
[0013]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机构上设置有支架。
[0014] 进一步的,具体方法如下:
[0015] S1、含水率测量,初始状态时,检测箱内翻板横向设置,阻隔通向存泥箱的通道,内管道围成圆筒状的管道,闸门组件为闭闸状态;检测箱上方输入一定量的污泥,当接触到翻板上方的便携式水分仪时,便携式水分仪会对污泥的含水率进行测定,并将信息反馈至控制模块;
[0016] S2、管径判断,根据所接收到的污泥含水率信息判断需要输送的污泥含水率所在区间并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高含水率和低含水率两大类,其中高含水率的污泥因其流通性较强对应小管径通道,而低含水率的污泥因其黏度较高对应大管径通道,根据含水率的高低有针对性的选择管径可进一步提高输送效率,同时因为预先测量污泥的含水率,可以给下一步工序提供有效数据以便后续处理;
[0017] S3、高含水率污泥处理,当控制模块判断所需输送的污泥处于高含水率区间时,内管道、闸门组件维持初始状态不变,控制模块驱动第二电机带动翻板向便携式水分仪所在侧90°翻转以避免刮到便携式水分仪,形成通路后让污泥进入下方存泥箱,再由运输机构输送出去;
[0018] S4、低含水率污泥处理,当控制模块判断所需输送的污泥处于低含水率区间时,控制模块驱动闸门组件抬升露出后方大管径通道,同时控制驱动组块,通过其中的驱动器带动各滑轮在滑动轨道从初始端移动至终端,使内管道与外管道贴合,组成较大的管径通道,此时再驱动第二电机带动翻板向便携式水分仪所在侧90°翻转以运输污泥。
[0019] 进一步的,所述S1中污泥高低含水率划分如下: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 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其中流态以及塑态下的污泥流通性较为理~想,固态污泥流通性较差,现将含水率在65%以上的污泥划分为高含水率污泥,含水率低于
65%的污泥划分为低含水率污泥。
[0020] 进一步的,所述S1中为避免翻转状态下的翻板侧边在污泥输入过程中粘上过多的污泥而对复位造成不便,翻板的侧边可以尖角设置以减少接触面积。
[0021] 进一步的,所述S2中在通过内管道进行污泥输送时,出口处可设置有与内管道相匹配的输出通道以避免输出的污泥污染外侧的外管道。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检测箱,在污泥进行输送前由其中的翻板阻挡一定量的污泥,再由便携式水分仪进行含水率测定并反馈至控制模块,根据含水率判断最适合的输送管径,同时预先检测污泥的含水率也可为下一步加工工序提供数据参考;通过设置有可变形的管道组件,结合预先检测到含水率信息,可实现输送管道的管径变化,以根据不同污泥的特性进行选择合适的管径选择,提高污泥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0023]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4]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正视图;
[0026] 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透视图;
[0027] 图4是本发明的内管道变形前后管道组件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发明的内管道变形前后管口示意图;
[0029] 图6是本发明的驱动组块局部示意图;
[0030] 图中:1、存泥箱;11、闸门组件;111、电推杆;112、闸门;2、运输机构;21、输送组件;211、第一电机;212、转轴;213、旋转叶片;22、管道组件;221、外管道;222、内管道;223、支撑杆;224、驱动组块;2241、固定板;2242、滑动轨道;2243、滑轮;2244、驱动器;2245、连接块;
3、检测箱;31、第二电机;32、翻板;33、便携式水分仪;4、支架。
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污泥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包括存泥箱1、运输机构2、检测箱3以及控制模块,其中运输机构2设置在存泥箱1一侧,检测箱3固定在存泥箱1上侧且与之连通,控制模块与存泥箱1、运输机构2、检测箱3电连接;运输机构2包括输送组件21和管道组件22,其中输送组件21穿设在存泥箱1上,管道组件22套设在输送组件21上;检测箱3上端为污泥入口,检测箱3会对内部污泥的含水率进行测定并反馈至控制模块,根据污泥含水率,控制模块对管道组件22的管径进行调整,提高了运输效率。
[0033] 管道组件22包括外管道221、内管道222、三个支撑杆223和驱动组块224,其中内管道222设置在外管道221内,展开为矩形,三个支撑杆223穿设在内管道222两端以及中部,驱动组块224与三个支撑杆223连接,适于带动各支撑杆223移动,从而带动内管道222变形,能够围成闭合的圆筒状,内管道222优选塑性较好、质量较轻的材质以便于弯曲变形。
[0034]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设定内管道222内径半径为R,则外管道221内径半径为2R,即内管道222的周长 ,等于外管道221周长 的一半,外管道221的厚度大于内管道222的厚度,且一侧预留与内管道222厚度相匹配的缺口,在内管道222展开后能够贴合在其中,为保证内管道222能够完好变形以及减轻支撑杆223的支撑压力,内管道222两端可设置有对应的强磁模块,这里优选为电磁,在变形为管道后通过磁力紧密贴合,此外外管道221上的缺口处可配合内管道222的电磁模块设置有金属块以便于变形后的内管道222吸附,进一步的,在内管道222的中部与外管道221相对应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一组电磁模块以进行固定,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0035] 驱动组块224具体包括固定板2241、滑动轨道2242、滑轮2243、驱动器2244以及连接块2245,其中滑动轨道2242安装在固定板2241上,滑轮2243滑动设置在滑动轨道2242上,驱动器2244与滑轮2243连接,连接块2245一端连接驱动器2244,另一端连接支撑杆223。在实际操作中,驱动器2244驱动滑轮2243在滑动轨道2242内转动位移,以带动各支撑杆223进行位移。
[0036]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各滑动轨道2242两端可设置有限位模块以便滑轮2243到达既定位置后限制移动,可以是可伸缩的限位块。
[0037] 输送组件21由第一电机211、转轴212和旋转叶片213构成,其中转轴212连接在第一电机211的输出端,旋转叶片213安装在转轴212上。
[0038] 存泥箱1与管道组件22连接侧开设有与外管道221相适配的圆孔,以及闸门组件11,包括电推杆111和闸门112,其中电推杆111固定在检测箱3一侧,闸门112连接在电推杆
111的驱动端,且设置有与内管道222相对应的圆孔。在实际操作中,电推杆111可拉动闸门
112上升以改变通向管道组件22的圆孔大小,存泥箱1上侧预留开口以供闸门112上下移动。
[0039] 检测箱3内设置有第二电机31、翻板32和便携式水分仪33,其中翻板32与第二电机31的输出轴连接,便携式水分仪33设置在检测箱3内壁、位于翻板32的上侧。
[0040] 运输机构2上可设置有支架4以提供支持力。
[0041]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0042] S1、含水率测量,初始状态时,检测箱3内翻板32横向设置,阻隔通向存泥箱1的通道,内管道222围成圆筒状的管道,闸门组件11为闭闸状态;检测箱3上方输入一定量的污泥,当接触到翻板32上方的便携式水分仪33时,便携式水分仪33会对污泥的含水率进行测定,并将信息反馈至控制模块;
[0043] S2、管径判断,根据所接收到的污泥含水率信息判断需要输送的污泥含水率所在区间并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高含水率和低含水率两大类,其中高含水率的污泥因其流通性较强对应小管径通道,而低含水率的污泥因其黏度较高对应大管径通道,根据含水率的高低有针对性的选择管径可进一步提高输送效率,同时因为预先测量污泥的含水率,可以给下一步工序提供有效数据以便后续处理;
[0044] S3、高含水率污泥处理,当控制模块判断所需输送的污泥处于高含水率区间时,内管道222、闸门组件11维持初始状态不变,控制模块驱动第二电机31带动翻板32向便携式水分仪33所在侧90°翻转以避免刮到便携式水分仪33,形成通路后让污泥进入下方存泥箱1,再由运输机构2输送出去;
[0045] S4、低含水率污泥处理,当控制模块判断所需输送的污泥处于低含水率区间时,控制模块驱动闸门组件11抬升露出后方大管径通道,同时控制驱动组块224,通过其中的驱动器2244带动各滑轮在滑动轨道2242从初始端移动至终端,使内管道222与外管道221贴合,组成较大的管径通道,此时再驱动第二电机31带动翻板32向便携式水分仪33所在侧90°翻转以运输污泥。
[0046] 具体的,S1中污泥高低含水率划分如下: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 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其中流态以及塑态下的污泥流通性较为理想,固态~
污泥流通性较差,现将含水率在65%以上的污泥划分为高含水率污泥,含水率低于65%的污泥划分为低含水率污泥。
[0047] S1中为避免翻转状态下的翻板32侧边在污泥输入过程中粘上过多的污泥而对复位造成不便,翻板32的侧边可以尖角设置以减少接触面积。
[0048] S2中在通过内管道222进行污泥输送时,出口处可设置有与内管道222相匹配的输出通道以避免输出的污泥污染外侧的外管道221。
[004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 下”、“ 前”、“ 后”、“ 左”、“ 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0]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