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系统和介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742465.3

文献号 : CN1164899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振明李凌云李凌志汤潮炼

申请人 : 广州豪特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系统和介质,通过采集数据中心各个区域的温度、压力、风速等数据,计算出每个子区域需要的冷却量,再通过预设计算组件得到各子区域冷却装置的输出量,其中对于低负载的子区域降低其冷却量,对于高负载的区域提高其冷却量,通过数据中心内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更加节能、高效地进行冷却控制。

权利要求 :

1.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预设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将所述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发送至预设计算模块,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 ;将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和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进行影响模型对比,得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将所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一冷却控制方案;

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将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进行对比运算,得到拟合系数 ;根据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得到动态冷却变量数值;

将拟合系数 和动态冷却变量数值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二冷却控制方案;

基于第二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将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和拟合系数 进行模型对比,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和第二冷却控制方案执行过程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建模,得到第三个执行变量 ;

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工作区域按照预设规则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工作区域;

获取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

根据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落入的预设面积范围,确定对应子区域内的传感器个数以及分布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将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

判断所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是否小于预设数据差阈值,若是,则根据对应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得到子区域内的环境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预设温度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

判断所述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触发告警信息;

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提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冷却机组的负载信息;

判断所述冷却机组的负载是否大于预设负载阈值,若是,触发告警信息;

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提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之后,还包括:基于第三个执行变量 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将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和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动态差异值;

判断所述动态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异阈值,若是,则触发新的计算循环;

根据新的计算循环,得到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的下一个节能冷却控制方案。

7.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基于预设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将所述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发送至预设计算模块,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 ;将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和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进行影响模型对比,得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将所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一冷却控制方案;

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将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进行对比运算,得到拟合系数 ;根据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得到动态冷却变量数值;

将拟合系数 和动态冷却变量数值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二冷却控制方案;

基于第二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将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和拟合系数 进行模型对比,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和第二冷却控制方案执行过程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建模,得到第三个执行变量 ;

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的步骤。

说明书 :

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系统和介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和智能控制系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系统和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数据中心作为高能耗行业,对节能改造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暖通系统能耗则占据整个数据中心40%占比,传统数据中心暖通系统可行的节能方案、成熟的节能设备部件比较分分散,均只在某个具体设备改进、或细分空间做方案,而数据中心暖通系统中,从冷水主机、冷冻泵、冷却泵、蓄冷罐、精密空调、双冷源多联机、冷却塔、制冷单元控制器、阀门控制器等各类设备中,寻求中央变量并实现中央控制的需求尤为突出,在数据中心运行大量服务器等设备,需要进行大量的冷却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传统的冷却方法采用恒温恒湿的空调系统,这种方法非常耗电,造成了较大的能源浪费。
[0003]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系统和介质,能够更加有效更为节能的对数据中心提供冷却控制。
[0005]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包括:
[0006] 基于预设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0007] 将所述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发送至预设计算模块,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 ;
[0008] 将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和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进行影响模型对比,得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
[0009] 将所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一冷却控制方案;
[0010] 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0011] 将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进行对比运算,得到拟合系数 ;
[0012] 根据预设冷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得到动态冷却变量数值;
[0013] 将拟合系数 和动态冷却变量数值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二冷却控制方案;
[0014] 基于第二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0015] 将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和拟合系数 进行模型对比,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和第二冷却控制方案执行过程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建模,得到第三个执行变量 ;
[0016] 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
[0017] 本方案中,还包括:
[0018] 将工作区域按照预设规则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工作区域;
[0019] 获取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
[0020] 根据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落入的预设面积范围,确定对应子区域内的传感器个数以及分布规则。
[0021] 本方案中,还包括:
[0022] 获取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0023] 将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
[0024] 判断所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是否小于预设数据差阈值,若是,则根据对应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得到子区域内的环境数据。
[0025] 本方案中,还包括:
[0026] 基于预设温度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
[0027] 判断所述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触发告警信息;
[0028] 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提示。
[0029] 本方案中,还包括:
[0030] 获取冷却机组的负载信息;
[0031] 判断所述冷却机组的负载是否大于预设负载阈值,若是,触发告警信息;
[0032] 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提示。
[0033] 本方案中,所述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之后,还包括:
[0034] 基于第三个执行变量 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0035] 将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和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动态差异值;
[0036] 判断所述动态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异阈值,若是,则触发新的计算循环;
[0037] 根据新的计算循环,得到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的下一个节能冷却控制方案。
[0038]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0039] 基于预设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0040] 将所述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发送至预设计算模块,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 ;
[0041] 将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和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进行影响模型对比,得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
[0042] 将所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一冷却控制方案;
[0043] 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0044] 将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进行对比运算,得到拟合系数 ;
[0045] 根据预设冷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得到动态冷却变量数值;
[0046] 将拟合系数 和动态冷却变量数值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二冷却控制方案;
[0047] 基于第二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0048] 将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和拟合系数 进行模型对比,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和第二冷却控制方案执行过程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建模,得到第三个执行变量 ;
[0049] 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
[0050] 本方案中,还包括:
[0051] 将工作区域按照预设规则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工作区域;
[0052] 获取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
[0053] 根据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落入的预设面积范围,确定对应子区域内的传感器个数以及分布规则。
[0054] 本方案中,还包括:
[0055] 获取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0056] 将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
[0057] 判断所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是否小于预设数据差阈值,若是,则根据对应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得到子区域内的环境数据。
[0058] 本方案中,还包括:
[0059] 基于预设温度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
[0060] 判断所述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触发告警信息;
[0061] 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提示。
[0062] 本方案中,还包括:
[0063] 获取冷却机组的负载信息;
[0064] 判断所述冷却机组的负载是否大于预设负载阈值,若是,触发告警信息;
[0065] 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提示。
[0066] 本方案中,所述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之后,还包括:
[0067] 基于第三个执行变量 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0068] 将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和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动态差异值;
[0069] 判断所述动态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异阈值,若是,则触发新的计算循环;
[0070] 根据新的计算循环,得到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的下一个节能冷却控制方案。
[0071]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介质,所述计算机介质中存储有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的步骤。
[0072]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系统和介质,通过采集数据中心各个区域的温度、压力、风速等数据,计算出每个子区域需要的冷却量,再通过预设计算组件得到各子区域冷却装置的输出量,其中对于低负载的子区域降低其冷却量,对于高负载的区域提高其冷却量,通过数据中心内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更加节能、高效地进行冷却控制。

附图说明

[0073]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74]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75]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6]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77]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78]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79]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包括:
[0080] S101,基于预设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0081] S102,将所述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发送至预设计算模块,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 ;
[0082] S103,将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和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进行影响模型对比,得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
[0083] S104,将所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一冷却控制方案;
[0084] S105,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0085] S106,将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进行对比运算,得到拟合系数 ;
[0086] S107,根据预设冷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得到动态冷却变量数值;
[0087] S108,将拟合系数 和动态冷却变量数值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二冷却控制方案;
[0088] S109,基于第二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0089] S110,将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和拟合系数 进行模型对比,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和第二冷却控制方案执行过程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建模,得到第三个执行变量 ;
[0090] S111,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
[009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等,对应传感器获取的环境数据分别为温度值TE‑1、压力值PET‑1、流量值FET‑1和风速值AET‑1等,将所述环境数据发送至预设计算模块,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所述预设计算模块中存储有计算组件。将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设为 ,以YXE‑1、XE‑0、XE‑2三个时间发生的执行模型、实际冷却量,形成拟合系数ZXE‑0,所述预设控制组件端为本地智能控制端,对每个子工作区域进行冷却控制;所述中央智能控制端对整个工作区域的本地智能控制端进行相互协调以及对冷却控制,当第三个执行变量 实施后,本发明的冷却控制完成一次计算及动态变量的循环。
[009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093] 将工作区域按照预设规则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工作区域;
[0094] 获取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
[0095] 根据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落入的预设面积范围,确定对应子区域内的传感器个数以及分布规则。
[0096] 需要说明的是,将工作区域按照预设规则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工作区域,比如按照边长为2米的方格大小进行划分。根据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落入的预设面积范围,确定对应子区域内的传感器个数,比如面积值为4平面米对应2个传感器,则对应两个传感器为对角设置,所述每个子工作区域内的每一种传感器个数不少于一个。
[009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098] 获取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0099] 将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
[0100] 判断所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是否小于预设数据差阈值,若是,则根据对应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得到子区域内的环境数据。
[0101] 需要说明的是,当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存在多个时,同时获取多个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将所述多个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差值,其中当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小于预设数据差阈值时,说明对应子工作区域内多个传感器为正常工作,否则为存在异常传感器。所述预设数据差阈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010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03] 基于预设温度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
[0104] 判断所述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触发告警信息;
[0105] 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提示。
[0106]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中央智能控制端、本地智能控制端设置温度告警阈值,比如设置温度告警阈值为80度,当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大于设置的温度告警阈值时,控制装置会自动发送告警信息给预设管理端,通过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处理。
[010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08] 获取冷却机组的负载信息;
[0109] 判断所述冷却机组的负载是否大于预设负载阈值,若是,触发告警信息;
[0110] 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提示。
[0111]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智能控制端、本地智能控制端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空调的工作模式,如调整冷却机组的负载、启停制冷机组等,当冷却机组的负载超过预设负载阈值时,触发告警信息并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通过管理端对中央智能控制端或本地智能控制端进行相应的调整,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011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之后,还包括:
[0113] 基于第三个执行变量 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0114] 将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和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动态差异值;
[0115] 判断所述动态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异阈值,若是,则触发新的计算循环;
[0116] 根据新的计算循环,得到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的下一个节能冷却控制方案。
[0117]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个执行变量 实施后设为完成一次计算及动态变量的循环,此后,继续通过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并将第一时间点的环境数据和第二时间点的环境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对应工作区域内的动态差异值,其中当动态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阈值时,触发新的计算循环,重新对工作区域进行冷却控制调整,所述预设差异阈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0118]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19] 获取室外温度值;
[0120] 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触发被动式冷却信息;
[0121] 将所述被动式冷却信息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
[0122] 需要说明的是,当室外温度值小于预设第一温度阈值时,比如预设第一温度阈值为5度,则当室外温度值小于5度时,启动被动式冷却方法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所述被动式冷却方法包括冷通风、自然通风等。
[012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24] 获取工作区域的历史温度值;
[0125] 根据工作区域的历史温度值,得到预设第一时间周期内的历史温度变化值;
[0126] 基于预设第一时间周期内的历史温度变化值落入的预设温度变化值范围,确定对应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系数;
[0127] 根据预设第一时间周期和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系数,得到对应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
[0128]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工作区域的历史温度值确定对应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间隔,比如预设第一时间周期为10秒,则计算对应工作区域内10秒的历史温度变化值,即10秒最高温度值减去最低温度值,通过判断工作区域内10秒的历史温度变化值落入的预设温度变化值范围,得到对应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系数,所述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为对应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系数乘以预设第一时间周期。
[0129]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30] 将中央智能控制端和本地智能控制端按照预设规则进行排序,得到智能控制端的编号信息;
[0131] 当中央智能控制端异常时,高等级编号的本地智能控制端替代中央智能控制端;
[0132] 所述中央智能控制端的数量为一个,本地智能控制端的数量不少于一个。
[0133]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智能控制端和本地智能控制端形成可相互替代的堆叠连接,如果中央智能控制端发送损坏或者故障时,将高等级编号的本地智能控制端设为中央智能控制端,比如将中央智能控制端设为1号,本地智能控制端分别由2号、3号和4号,当中央智能控制端1号发送损坏或者故障时,本地智能控制端2号将代替中央智能控制端1号,所述智能控制端的编号越小其编号等级越高。
[013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35] 获取冷却机组的持续工作时间;
[0136] 判断所述冷却机组的持续工作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触发提示信息;
[0137] 将所述提示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显示。
[0138] 需要说明的是,比如预设时间阈值为8小时,则当冷却机组的持续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说明对应冷却机组的负载过大,触发提示信息,通过冷却机组的启停制对该冷却机组进行相应调整。
[0139]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140]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系统中包括数据采集系统、计算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其中数据采集系统中包括各种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发送至计算系统,所述计算系统存储有计算组件,所述计算组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子工作区域需要的冷却量,再将每个子工作区域需要的冷却量发送至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存储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根据每个子工作区域需要的冷却量,控制冷却装置的输出量。
[0141]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系统的框图。
[0142]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系统3,包括存储器31和处理器32,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0143] 基于预设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0144] 将所述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发送至预设计算模块,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 ;
[0145] 将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和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进行影响模型对比,得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
[0146] 将所述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一冷却控制方案;
[0147] 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0148] 将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进行对比运算,得到拟合系数 ;
[0149] 根据预设冷实际运行的冷却量和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得到动态冷却变量数值;
[0150] 将拟合系数 和动态冷却变量数值发送至预设控制组件端,得到第二冷却控制方案;
[0151] 基于第二冷却控制方案实施后,获取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
[0152] 将调整后的实时冷却量 、第一系数调整模型 和拟合系数 进行模型对比,基于第一冷却控制方案和第二冷却控制方案执行过程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建模,得到第三个执行变量 ;
[0153] 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
[015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等,对应传感器获取的环境数据分别为温度值TE‑1、压力值PET‑1、流量值FET‑1和风速值AET‑1等,将所述环境数据发送至预设计算模块,得到第一时间节点工作区域内冷却量,所述预设计算模块中存储有计算组件。将预设实际运行的冷却量设为 ,以YXE‑1、XE‑0、XE‑2三个时间发生的执行模型、实际冷却量,形成拟合系数ZXE‑0,所述预设控制组件端为本地智能控制端,对每个子工作区域进行冷却控制;所述中央智能控制端对整个工作区域的本地智能控制端进行相互协调以及对冷却控制,当第三个执行变量 实施后,本发明的冷却控制完成一次计算及动态变量的循环。
[015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56] 将工作区域按照预设规则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工作区域;
[0157] 获取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
[0158] 根据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落入的预设面积范围,确定对应子区域内的传感器个数以及分布规则。
[0159] 需要说明的是,将工作区域按照预设规则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工作区域,比如按照边长为2米的方格大小进行划分。根据子工作区域内的面积值落入的预设面积范围,确定对应子区域内的传感器个数,比如面积值为4平面米对应2个传感器,则对应两个传感器为对角设置,所述每个子工作区域内的每一种传感器个数不少于一个。
[016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61] 获取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0162] 将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
[0163] 判断所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是否小于预设数据差阈值,若是,则根据对应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得到子区域内的环境数据。
[0164] 需要说明的是,当子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存在多个时,同时获取多个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将所述多个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差值,其中当同一子工作区域内同一类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差值小于预设数据差阈值时,说明对应子工作区域内多个传感器为正常工作,否则为存在异常传感器。所述预设数据差阈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016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66] 基于预设温度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
[0167] 判断所述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触发告警信息;
[0168] 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提示。
[0169]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中央智能控制端、本地智能控制端设置温度告警阈值,比如设置温度告警阈值为80度,当工作区域内的温度值大于设置的温度告警阈值时,控制装置会自动发送告警信息给预设管理端,通过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处理。
[017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71] 获取冷却机组的负载信息;
[0172] 判断所述冷却机组的负载是否大于预设负载阈值,若是,触发告警信息;
[0173] 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提示。
[0174]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智能控制端、本地智能控制端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空调的工作模式,如调整冷却机组的负载、启停制冷机组等,当冷却机组的负载超过预设负载阈值时,触发告警信息并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通过管理端对中央智能控制端或本地智能控制端进行相应的调整,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017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将第三个执行变量 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以进行节能冷却控制之后,还包括:
[0176] 基于第三个执行变量 实施后,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
[0177] 将工作区域内第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和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动态差异值;
[0178] 判断所述动态差异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异阈值,若是,则触发新的计算循环;
[0179] 根据新的计算循环,得到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的下一个节能冷却控制方案。
[0180]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个执行变量 实施后设为完成一次计算及动态变量的循环,此后,继续通过传感器获取工作区域内第二时间节点的环境数据,并将第一时间点的环境数据和第二时间点的环境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对应工作区域内的动态差异值,其中当动态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阈值时,触发新的计算循环,重新对工作区域进行冷却控制调整,所述预设差异阈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018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82] 获取室外温度值;
[0183] 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触发被动式冷却信息;
[0184] 将所述被动式冷却信息发送至预设中央智能控制端。
[0185] 需要说明的是,当室外温度值小于预设第一温度阈值时,比如预设第一温度阈值为5度,则当室外温度值小于5度时,启动被动式冷却方法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所述被动式冷却方法包括冷通风、自然通风等。
[018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87] 获取工作区域的历史温度值;
[0188] 根据工作区域的历史温度值,得到预设第一时间周期内的历史温度变化值;
[0189] 基于预设第一时间周期内的历史温度变化值落入的预设温度变化值范围,确定对应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系数;
[0190] 根据预设第一时间周期和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系数,得到对应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
[019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工作区域的历史温度值确定对应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间隔,比如预设第一时间周期为10秒,则计算对应工作区域内10秒的历史温度变化值,即10秒最高温度值减去最低温度值,通过判断工作区域内10秒的历史温度变化值落入的预设温度变化值范围,得到对应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系数,所述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为对应工作区域内传感器工作时间周期系数乘以预设第一时间周期。
[019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93] 将中央智能控制端和本地智能控制端按照预设规则进行排序,得到智能控制端的编号信息;
[0194] 当中央智能控制端异常时,高等级编号的本地智能控制端替代中央智能控制端;
[0195] 所述中央智能控制端的数量为一个,本地智能控制端的数量不少于一个。
[0196]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智能控制端和本地智能控制端形成可相互替代的堆叠连接,如果中央智能控制端发送损坏或者故障时,将高等级编号的本地智能控制端设为中央智能控制端,比如将中央智能控制端设为1号,本地智能控制端分别由2号、3号和4号,当中央智能控制端1号发送损坏或者故障时,本地智能控制端2号将代替中央智能控制端1号,所述智能控制端的编号越小其编号等级越高。
[019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0198] 获取冷却机组的持续工作时间;
[0199] 判断所述冷却机组的持续工作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触发提示信息;
[0200] 将所述提示信息发送至预设管理端以进行显示。
[0201] 需要说明的是,比如预设时间阈值为8小时,则当冷却机组的持续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说明对应冷却机组的负载过大,触发提示信息,通过冷却机组的启停制对该冷却机组进行相应调整。
[0202]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介质,所述计算机介质中存储有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所述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的步骤。
[0203]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数据中心中央变量节能冷却控制方法、系统和存介质,通过采集数据中心各个区域的温度、压力、风速等数据,计算出每个子区域需要的冷却量,再通过预设计算组件得到各子区域冷却装置的输出量,其中对于低负载的子区域降低其冷却量,对于高负载的区域提高其冷却量,通过数据中心内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更加节能、高效地进行冷却控制。
[0204]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0205]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206]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207]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208]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