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头冷却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509594.8

文献号 : CN1164937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峰西刘鹏高凯邢振宏

申请人 : 山东森峰激光装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头冷却装置,包括,内冷却筒,内冷却筒内固定有激光发射器本体,激光发射器本体的激光发射端贯穿内冷却筒底端并伸出内冷却筒外;散热套,位于内冷却筒内且套设固定在激光发射器本体外壁;水气雾化器,套设在散热套外,水气雾化器被支撑固定在内冷却筒内底部,水气雾化器的进气端和进液端连通有供水气器,且供水气器向水气雾化器内供水和供气并驱动水气雾化器的活动端旋转,内冷却筒底部出水端与供水气器连通;抽气件,固定在内冷却筒顶端,内冷却筒内通过抽气件与供水气器进气端连通,抽气件与水气雾化器传动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提高对激光头部分的冷却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权利要求 :

1.一种激光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冷却筒(1),所述内冷却筒(1)内固定有激光发射器本体(2),所述激光发射器本体(2)的激光发射端贯穿所述内冷却筒(1)底端并伸出所述内冷却筒(1)外;

散热套(3),位于所述内冷却筒(1)内且套设固定在所述激光发射器本体(2)外壁;

水气雾化器(4),套设在所述散热套(3)外,所述水气雾化器(4)被支撑固定在所述内冷却筒(1)内底部,所述水气雾化器(4)的进气端和进液端连通有供水气器(5),且所述供水气器(5)向所述水气雾化器(4)内供水和供气并驱动所述水气雾化器(4)的活动端旋转,所述内冷却筒(1)底部出水端与所述供水气器(5)连通;

抽气件,固定在所述内冷却筒(1)顶端,所述内冷却筒(1)内通过所述抽气件与所述供水气器(5)进气端连通,所述抽气件与所述水气雾化器(4)传动连接;

外冷却筒(6),套设固定在所述内冷却筒(1)外壁,所述外冷却筒(6)进气端连通外部空气,所述外冷却筒(6)出气端通入所述供水气器(5)冷却后与所述水气雾化器(4)进气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雾化器(4)包括一套设在所述散热套(3)外侧的下圆环板(7),所述下圆环板(7)底端固接有若干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底端与所述内冷却筒(1)底端内壁固接,所述下圆环板(7)外环的顶端固接有侧环板(9),所述侧环板(9)外壁与所述内冷却筒(1)内壁贴合适配,所述侧环板(9)顶部内壁固接有喷水雾气环板(10),所述喷水雾气环板(10)内环底端固接有上支撑环板(11),所述下圆环板(7)内环顶端固接有与所述上支撑环板(11)对应的下支撑环板(12);

所述上支撑环板(11)与所述下支撑环板(12)之间设置有旋转套轴(13),所述旋转套轴(13)外环外壁固接有若干驱动叶片(14),所述驱动叶片(14)位于所述侧环板(9)与所述上支撑环板(11)之间,所述旋转套轴(13)内壁与所述抽气件传动连接,所述供水气器(5)与所述侧环板(9)与所述上支撑环板(11)之间连通,且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叶片(14)旋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雾气环板(10)上开设有第一喷水雾孔组(15)和第二喷水雾孔组(16),所述第一喷水雾孔组(15)位于所述第二喷水雾孔组(16)内侧,所述第一喷水雾孔组(15)的喷水雾孔出水端和所述第二喷水雾孔组(16)的喷水雾孔出水端均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喷水雾孔组(15)的喷水雾孔出水端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喷水雾孔组(16)的喷水雾孔出水端的倾斜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却筒(1)内壁开设有若干过水槽(17),所述过水槽(17)与所述侧环板(9)对应,所述侧环板(9)上方通过所述过水槽(17)与所述侧环板(9)下方连通,所述喷水雾气环板(10)外环顶端固接有限流环(18),所述内冷却筒(1)内壁上的水流通过所述限流环(18)收集并通入所述过水槽(17)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却筒(1)顶端开口,所述抽气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口内的连接轴(19),所述连接轴(19)与所述内冷却筒(1)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19)内壁固接有抽气风扇(20),所述连接轴(19)底端通过若干传动杆(21)与所述旋转套轴(13)内壁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气器(5)包括一风冷外壳(22),所述风冷外壳(22)内固接有水冷却箱(23),所述水冷却箱(23)内与所述风冷外壳(22)内换热,所述水冷却箱(23)出水端通过第一驱动泵(24)连通有第一水管(25),所述第一水管(25)出水端贯穿所述侧环板(9)与所述驱动叶片(14)对应,所述风冷外壳(22)出气端通过第二驱动泵(26)连通有第一气管(39),所述第一气管(39)出气端贯穿所述侧环板(9)与所述驱动叶片(14)对应;

所述内冷却筒(1)底部连通有第二水管(28),所述第二水管(28)进水端位于所述下圆环板(7)下方,所述第二水管(28)出水端与所述水冷却箱(23)内连通,所述内冷却筒(1)顶端固接有用于罩设所述开口的集气罩(29),所述集气罩(29)出气端通过第二气管(27)与所述水冷却箱(23)内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箱(23)顶端固接连通有集水器(30),所述集水器(30)出气端贯穿所述风冷外壳(22)并伸出所述风冷外壳(22)外。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套(3)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激光发射器本体(2)外壁的散热套筒(31),所述散热套筒(31)外壁周向固接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32),所述第一散热翅片(32)位于所述喷水雾气环板(10)内侧,所述第一散热翅片(32)与所述喷水雾气环板(10)内环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喷水雾气环板(10)的喷水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32)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套筒(31)外壁固接有若干L型传热板(33),所述L型传热板(33)的一端位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散热翅片(32)之间,所述L型传热板(33)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34)与所述内冷却筒(1)底端内壁固接,且所述L型传热板(33)底部位于所述内冷却筒(1)底部的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却筒(1)外壁周向固接有若干第二散热翅片(35),所述第二散热翅片(35)位于所述外冷却筒(6)内,所述外冷却筒(6)的进气端通过第三气管(36)向所述外冷却筒(6)内壁与所述内冷却筒(1)外壁之间送入新风,所述外冷却筒(6)的出气端连通有第四气管(37),所述第四气管(37)的出气端与所述风冷外壳(22)内连通。

说明书 :

一种激光头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激光切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头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激光器指的是能发射激光的装置,其作为切割加工的设备使用时,具有精度高,切割快速,不局限于切割图案限制,自动排版节省材料,切口平滑,加工成本低等特点。此外,激光刀头的机械部分与工件无接触,在工作中不会对工件表面造成划伤;切割热影响区小,板材变形小,切缝窄;切口没有机械应力,无剪切毛刺;激光切割速度快,切口光滑平整,一般无需后续加工;加工精度高,重复性好,不损伤材料表面;数控编程,可加工任意的平面图,可以对幅面很大的整板切割,无需开模具。
[0003] 而在激光使用切割过程中,反射镜和聚焦透镜靠近的通光管发热量较大,因此在激光器作为切割设备使用时,需要设置冷却装置对其部分结构进行冷却降温,保证激光切割过程的连续进行。
[0004] 现有技术中,对激光头部分的冷却装置大多为风冷结构或水冷结构,通过冷风或冷水经过激光头表面,带走其产生的热量,当使用冷风时,冷风与激光头表面换热效率低,当使用冷水时,水‑激光头表面传热效率低,大多是水‑水之间的传热,导致耗能提高。因此提供一种激光头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激光头冷却装置,能够实现提高对激光头部分的冷却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头冷却装置,包括,
[0007] 内冷却筒,所述内冷却筒内固定有激光发射器本体,所述激光发射器本体的激光发射端贯穿所述内冷却筒底端并伸出所述内冷却筒外;
[0008] 散热套,位于所述内冷却筒内且套设固定在所述激光发射器本体外壁;
[0009] 水气雾化器,套设在所述散热套外,所述水气雾化器被支撑固定在所述内冷却筒内底部,所述水气雾化器的进气端和进液端连通有供水气器,且所述供水气器向所述水气雾化器内供水和供气并驱动所述水气雾化器的活动端旋转,所述内冷却筒底部出水端与所述供水气器连通;
[0010] 抽气件,固定在所述内冷却筒顶端,所述内冷却筒内通过所述抽气件与所述供水气器进气端连通,所述抽气件与所述水气雾化器传动连接;
[0011] 外冷却筒,套设固定在所述内冷却筒外壁,所述外冷却筒进气端连通外部空气,所述外冷却筒出气端通入所述供水气器冷却后与所述水气雾化器进气端连通。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水气雾化器包括一套设在所述散热套外侧的下圆环板,所述下圆环板底端固接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与所述内冷却筒底端内壁固接,所述下圆环板外环的顶端固接有侧环板,所述侧环板外壁与所述内冷却筒内壁贴合适配,所述侧环板顶部内壁固接有喷水雾气环板,所述喷水雾气环板内环底端固接有上支撑环板,所述下圆环板内环顶端固接有与所述上支撑环板对应的下支撑环板;
[0013] 所述上支撑环板与所述下支撑环板之间设置有旋转套轴,所述旋转套轴外环外壁固接有若干驱动叶片,所述驱动叶片位于所述侧环板与所述上支撑环板之间,所述旋转套轴内壁与所述抽气件传动连接,所述供水气器与所述侧环板与所述上支撑环板之间连通,且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叶片旋转运动。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喷水雾气环板上开设有第一喷水雾孔组和第二喷水雾孔组,所述第一喷水雾孔组位于所述第二喷水雾孔组内侧,所述第一喷水雾孔组的喷水雾孔出水端和所述第二喷水雾孔组的喷水雾孔出水端均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喷水雾孔组的喷水雾孔出水端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喷水雾孔组的喷水雾孔出水端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内冷却筒内壁开设有若干过水槽,所述过水槽与所述侧环板对应,所述侧环板上方通过所述过水槽与所述侧环板下方连通,所述喷水雾气环板外环顶端固接有限流环,所述内冷却筒内壁上的水流通过所述限流环收集并通入所述过水槽内。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内冷却筒顶端开口,所述抽气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口内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内冷却筒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内壁固接有抽气风扇,所述连接轴底端通过若干传动杆与所述旋转套轴内壁固接。
[0017]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气器包括一风冷外壳,所述风冷外壳内固接有水冷却箱,所述水冷却箱内与所述风冷外壳内换热,所述水冷却箱出水端通过第一驱动泵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出水端贯穿所述侧环板与所述驱动叶片对应,所述风冷外壳出气端通过第二驱动泵连通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出气端贯穿所述侧环板与所述驱动叶片对应;
[0018] 所述内冷却筒底部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进水端位于所述下圆环板下方,所述第二水管出水端与所述水冷却箱内连通,所述内冷却筒顶端固接有用于罩设所述开口的集气罩,所述集气罩出气端通过第二气管与所述水冷却箱内连通。
[0019]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却箱顶端固接连通有集水器,所述集水器出气端贯穿所述风冷外壳并伸出所述风冷外壳外。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套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激光发射器本体外壁的散热套筒,所述散热套筒外壁周向固接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位于所述喷水雾气环板内侧,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与所述喷水雾气环板内环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喷水雾气环板的喷水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对应设置。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套筒外壁固接有若干L型传热板,所述L型传热板的一端位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之间,所述L型传热板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内冷却筒底端内壁固接,且所述L型传热板底部位于所述内冷却筒底部的水内。
[0022] 进一步的,所述内冷却筒外壁周向固接有若干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位于所述外冷却筒内,所述外冷却筒的进气端通过第三气管向所述外冷却筒内壁与所述内冷却筒外壁之间送入新风,所述外冷却筒的出气端连通有第四气管,所述第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风冷外壳内连通。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0024] 1.通过设置散热套增大激光发射器本体的散热面积,同时,通过水气雾化器向散热套表面喷洒水雾,使得水雾在散热套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提高激光发射器本体‑水的换热效果,降低能耗,并在抽气件的作用下,将部分蒸发的气体抽离内冷却筒,同时将回流至内冷却筒内的水流导出,实现冷水、冷风双重散热,提高其散热效果。
[0025] 2.在内冷却筒外设置外冷却筒并通入新风,在新风流动过程中,新风与内冷却筒进行换热,对内冷却筒进行降温,进而提高内冷却筒内的换热效率。
[0026] 3.在水气雾化器工作时可带动抽气件工作,同时,水气雾化器被通入其中的气体和液体冲击旋转,减少驱动装置数量,降低使用成本和能耗。

附图说明

[0027]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 图1为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0029]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0030] 图3为内冷却筒与水气雾化器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0031]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 图5为水气雾化器与抽气件连接关系的立体图;
[0033] 图6为图5去除喷水雾气环板状态的立体图;
[0034] 图7为驱动叶片与下圆环板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0035] 图8为喷水雾气环板的结立体图;
[0036] 图9为散热套与激光发射器本体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0037] 图10为外冷却筒的立体图;
[0038] 图11为供水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2为实施例2的立体图;
[0040] 图13为图12中去除集气罩状态的立体图;
[0041] 其中,1‑内冷却筒,2‑激光发射器本体,3‑散热套,4‑水气雾化器,5‑供水气器,6‑外冷却筒,7‑下圆环板,8‑支撑杆,9‑侧环板,10‑喷水雾气环板,11‑上支撑环板,12‑下支撑环板,13‑旋转套轴,14‑驱动叶片,15‑第一喷水雾孔组,16‑第二喷水雾孔组,17‑过水槽,18‑限流环,19‑连接轴,20‑抽气风扇,21‑传动杆,22‑风冷外壳,23‑水冷却箱,24‑第一驱动泵,25‑第一水管,26‑第二驱动泵,27‑第二气管,28‑第二水管,29‑集气罩,30‑集水器,31‑散热套筒,32‑第一散热翅片,33‑L型传热板,34‑固定螺栓,35‑第二散热翅片,36‑第三气管,37‑第四气管,38‑定时器,39‑第一气管,40‑制冷器,41‑集水通道,42‑V型集水板,43‑过滤器,44‑支撑座,45‑伸缩杆,46‑遮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4] 实施例1
[0045] 参照图1‑11,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头冷却装置,包括,内冷却筒1,内冷却筒1内固定有激光发射器本体2,激光发射器本体2的激光发射端贯穿内冷却筒1底端并伸出内冷却筒1外;散热套3,位于内冷却筒1内且套设固定在激光发射器本体2外壁;水气雾化器4,套设在散热套3外,水气雾化器4被支撑固定在内冷却筒1内底部,水气雾化器4的进气端和进液端连通有供水气器5,且供水气器5向水气雾化器4内供水和供气并驱动水气雾化器4的活动端旋转,内冷却筒1底部出水端与供水气器5连通;抽气件,固定在内冷却筒1顶端,内冷却筒1内通过抽气件与供水气器5进气端连通,抽气件与水气雾化器4传动连接;外冷却筒6,套设固定在内冷却筒1外壁,外冷却筒6进气端连通外部空气,外冷却筒6出气端通入供水气器5冷却后与水气雾化器4进气端连通。
[0046] 可以理解的,在使用时,通过供水气器5向水气雾化器4内通入冷水和冷风,冷水和冷风在水气雾化器4内混合并呈雾状喷出,在散热套3表面形成一薄水膜,散热套3与该薄水膜换热后,蒸发的气体由抽气件导出供水气器5重新制冷,剩余部分水下落暂时存储在内冷却筒1底部,并持续对激光发射器本体2进行水冷散热,位于内冷却筒1底部的水导出供水气器5内进行再次制冷循环。在上述过程中,向外冷却筒6内通入外部常温空气,该常温空气对内冷却筒1进行散热,随后将常温空气导出供水气器5内进行制冷并导入水气雾化器4内使用。
[0047] 其中,激光发射器本体2包含发射激光的具体结构,如具有反射镜部分和聚焦透镜靠近的通光管部分,同时应当通过外接线等结构(图中未示出),保证激光发射器本体2的正常使用。
[0048] 其中,外冷却筒6可作为外部设备的夹持连接使用,即外部移动设备固定在外冷却筒6外壁,从而实现激光发射器本体2的移动。
[0049] 进一步优化方案,参照图3、图4、图7,水气雾化器4包括一套设在散热套3外侧的下圆环板7,下圆环板7底端固接有若干支撑杆8,支撑杆8底端与内冷却筒1底端内壁固接,下圆环板7外环的顶端固接有侧环板9,侧环板9外壁与内冷却筒1内壁贴合适配,侧环板9顶部内壁固接有喷水雾气环板10,喷水雾气环板10内环底端固接有上支撑环板11,下圆环板7内环顶端固接有与上支撑环板11对应的下支撑环板12;
[0050] 上支撑环板11与下支撑环板12之间设置有旋转套轴13,旋转套轴13外环外壁固接有若干驱动叶片14,驱动叶片14位于侧环板9与上支撑环板11之间,旋转套轴13内壁与抽气件传动连接,供水气器5与侧环板9与上支撑环板11之间连通,且用于驱动驱动叶片14旋转运动。
[0051] 可以理解的,支撑杆8用于固定下圆环板7,使得下圆环板7与内冷却筒1底端内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该间距用于存放下落的水,下圆环板7与侧环板9和下支撑环板12固定,侧环板9与喷水雾气环板10固定,喷水雾气环板10与上支撑环板11固定,使得下支撑环板12和上支撑环板11被支撑且两者之间具有一缺口,该缺口用于放置旋转套轴13并对旋转套轴13限位,当供水气器5向驱动叶片14送入冷风和冷水时,迫使驱动叶片14移动,进而实现旋转套轴13的旋转,驱动叶片14将冷风和冷水混合并破碎,并通过喷水雾气环板以水雾的方式喷洒至散热套3表面形成水膜。
[0052]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7,旋转套轴13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用于容纳下支撑环板12和上支撑环板11,实现下支撑环板12和上支撑环板11对旋转套轴13的限位,同时,该限位槽内应当具有密封垫或密封环(图中未示出),以实现密封效果。
[0053] 进一步优化方案,参照图8,喷水雾气环板10上开设有第一喷水雾孔组15和第二喷水雾孔组16,第一喷水雾孔组15位于第二喷水雾孔组16内侧,第一喷水雾孔组15的喷水雾孔出水端和第二喷水雾孔组16的喷水雾孔出水端均倾斜设置,且第一喷水雾孔组15的喷水雾孔出水端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喷水雾孔组16的喷水雾孔出水端的倾斜方向相反。
[0054] 可以理解的,第一喷水雾孔组15和第二喷水雾孔组16的喷水雾孔应当可实现将水流扩散形成水雾,同时,第一喷水雾孔组15和第二喷水雾孔组16的喷水雾孔倾斜设置,且在驱动叶片14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喷水雾孔组15和第二喷水雾孔组16喷出的水雾方向相反且交错,进而提高对散热套3的覆盖效果。
[0055] 进一步优化方案,参照图4,内冷却筒1内壁开设有若干过水槽17,过水槽17与侧环板9对应,侧环板9上方通过过水槽17与侧环板9下方连通,喷水雾气环板10外环顶端固接有限流环18,内冷却筒1内壁上的水流通过限流环18收集并通入过水槽17内。
[0056] 过水槽17用于将下圆环板7上方的水流导入下圆环板7下方,由于在喷洒水雾时,水雾会贴附在内冷却筒1的内壁,该部分水雾可吸收内冷却筒1内热量并传递至外冷却筒6,同时,水雾汇流形成水流被限流环18收集,限流环18内的水雾通过多个过水槽17导至下圆环板7下方,下圆环板7下方的水暂存并对激光发射器本体2靠近发射端位置进行冷却,同时,下圆环板7下方的内冷却筒1出水端位置较高,可实现内冷却筒1内底部的水维持一定高度,当内冷却筒1内底部的水过多时,通过溢流方式由内冷却筒1出水端离开。
[0057] 进一步优化方案,参照图5、图6,内冷却筒1顶端开口,抽气件包括设置在开口内的连接轴19,连接轴19与内冷却筒1顶部转动连接,连接轴19内壁固接有抽气风扇20,连接轴19底端通过若干传动杆21与旋转套轴13内壁固接。
[0058] 连接轴19用于固定抽气风扇20,在传动杆21的作用下,当喷水雾气环板10喷洒水雾时,可带动抽气风扇20的同步旋转,即当停止冷却时,抽气风扇20同步停止工作,该设置减少了驱动装置的使用数量,节省能耗。
[0059] 进一步优化方案,参照图1、图2、图11,供水气器5包括一风冷外壳22,风冷外壳22内固接有水冷却箱23,水冷却箱23内与风冷外壳22内换热,水冷却箱23出水端通过第一驱动泵24连通有第一水管25,第一水管25出水端贯穿侧环板9与驱动叶片14对应,风冷外壳22出气端通过第二驱动泵26连通有第一气管39,第一气管39出气端贯穿侧环板9与驱动叶片14对应;
[0060] 内冷却筒1底部连通有第二水管28,第二水管28进水端位于下圆环板7下方,第二水管28出水端与水冷却箱23内连通,内冷却筒1顶端固接有用于罩设开口的集气罩29,集气罩29出气端通过第二气管27与水冷却箱23内连通。
[0061] 可以理解的,水冷却箱23位于风冷外壳22内,水冷却箱23内的冷却水与风冷外壳22内的经过换热的自然风制冷,并通过第一水管25和第一气管39通入驱动叶片14并驱动其旋转,经过换热的水雾在抽气风扇20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气管27注入水冷却箱23内,回收其中的水并将气体导出水冷却箱23。内冷却筒1底部的水通过第二水管28导入水冷却箱23内进行循环制冷使用。
[0062] 具体的,水冷却箱23内设置有制冷器40。制冷器40通过换热的方式对水冷却箱23内的水进行制冷。
[0063] 进一步优化方案,水冷却箱23顶端固接连通有集水器30,集水器30出气端贯穿风冷外壳22并伸出风冷外壳22外。
[0064] 集水器30用于导出水冷却箱23内的气体中的水分,减少水分的挥发。
[0065]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集水器30包括一集水通道41,集水通道41内排列固接有若干V型集水板42。
[0066] 进一步优化方案,参照图9,散热套3包括套设固定在激光发射器本体2外壁的散热套筒31,散热套筒31外壁周向固接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32,第一散热翅片32位于喷水雾气环板10内侧,第一散热翅片32与喷水雾气环板10内环之间具有空隙,喷水雾气环板10的喷水端与第一散热翅片32对应设置。
[0067] 散热套筒31和第一散热翅片32配合用于扩大激光发射器本体2的表面积,进而提高其散热效果,同时,由于第一散热翅片32呈竖直排列,因此便于其表面的水膜形成以及水气的排出和水流的下落。
[0068] 同时,抽气风扇20设置在内冷却筒1的中心位置,在抽气风扇20工作时,使得水雾具有向内冷却筒1中心位置聚集的趋势,更好的在第一散热翅片32上形成水膜。
[0069] 进一步优化方案,参照图9,散热套筒31外壁固接有若干L型传热板33,L型传热板33的一端位于相邻两第一散热翅片32之间,L型传热板33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34与内冷却筒1底端内壁固接,且L型传热板33底部位于内冷却筒1底部的水内。
[0070] L型传热板33起到固定激光发射器本体2的作用,同时L型传热板33起到传热作用,将散热套筒31的热量通过L型传热板33送至内冷却筒1底部的水内,对激光发射器本体2靠近激光发射端的位置进行散热。
[0071] 进一步优化方案,参照图10,内冷却筒1外壁周向固接有若干第二散热翅片35,第二散热翅片35位于外冷却筒6内,外冷却筒6的进气端通过第三气管36向外冷却筒6内壁与内冷却筒1外壁之间送入新风,外冷却筒6的出气端连通有第四气管37,第四气管37的出气端与风冷外壳22内连通。
[0072] 第二散热翅片35的存在增大了内冷却筒1外壁的表面积。通过新风对内冷却筒1散热,提高内冷却筒1内的散热效果。将换热完毕的新风通过第四气管37导入风冷外壳22内进行制冷。
[0073] 进一步的,第三气管36的进气端连接固定有过滤器43。该过滤器43用于过滤空气。
[0074] 实施例2
[007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12、图13,外冷却筒6外壁固接有支撑座44,支撑座44顶端固接有伸缩杆45的固定端,伸缩杆45的活动端固接有遮挡板46,集气罩29侧壁开设有通槽,遮挡板46通过通槽伸入集气罩29内且对抽气风扇20封堵。
[0076] 通过伸缩杆45带动遮挡板46移动,对抽气风扇20进行间断性的封堵,使得内冷却筒1内处于排气‑无法排气‑排气的循环状态,该种设置下,在内冷却筒1内无法排气时,抽气风扇20持续工作,内冷却筒1内压力升高,同时水气停留时间延长,可更好的进行换热。当遮挡板46打开时,内冷却筒1内的压力瞬间释放,可快速带走内冷却筒1内的热量。
[0077] 进一步的,伸缩杆45连接有定时器38。通过定时器38连接伸缩杆45和电源,实现伸缩杆45的阶段性的伸缩。
[0078] 以上,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