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522883.1

文献号 : CN11649598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紫郭银山刘丽丽杨占武张晓霞张玉强

申请人 : 秦皇岛市运通玻璃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于加热领域的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该装置通过在多个传动辊的底部设置的加热板,在开始转运之间,先对多个传动辊预热,在平玻璃出炉并被多个传动辊转运时,可有效降低二者温差,减缓平玻璃先出炉部分的热量流失,同时,在转运时,加热板持续对不断转动的多个传动辊进行加热,实现对平玻璃的间接辅助加热,有效弥补先出炉端部热量流失的情况,进而缩小前后端成弧弧度的差异,提高成品质量,另外,配合引导杆组的设置,随着传动辊的转动,能不断的吸附并释放加热弧片,使加热弧片不断上下移动,从而可拨动绝缘导热油,使加热板表面热量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平玻璃受到的辅助加热效果更加均匀。

权利要求 :

1.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侧板(1)以及安装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加热板,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还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传动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位于多个传动辊(3)正下方,所述加热板包括承载底板(21)以及固定连接在承载底板(21)上端的产热囊(22),所述传动辊(3)为空心结构,且传动辊(3)内电性连接有控距组件,所述产热囊(22)内底端安装有多个分别位于多个传动辊(3)正下方的加热组件(5),所述加热组件(5)与通电的控距组件之间存在相互磁吸力,所述加热组件(5)正下方设有支撑条(4),所述支撑条(4)与产热囊(22)内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产热囊(22)内还饱和填充有绝缘导热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辊(3)下端部分嵌入产热囊(22)内,且传动辊(3)嵌入产热囊(22)内的高度不大于传动辊(3)直径的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热囊(22)为柔性密封的尼龙材料制成,所述承载底板(21)为硬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5)包括曲率与传动辊(3)外表面相匹配的加热弧片(51)、固定连接在加热弧片(51)下表面的两个挂耳以及穿过挂耳且两端均与产热囊(22)内底端固定的限位双绳(52),所述加热弧片(51)电性连接在产热囊(22)内,且加热弧片(51)与通电的控距组件之间存在相互吸附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双绳(52)为弹性耐高温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弧片(51)下表面与支撑条(4)上表面相互匹配,且二者相互接触时,限位双绳(52)处于伸直且不形变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距组件包括电性连接在传动辊(3)内的引导杆,所述引导杆包括定电磁杆(611)、固定连接在定电磁杆(611)左右两端的连绳(613)以及固定连接在连绳(613)端部的转动球(614),所述转动球(614)与传动辊(3)内壁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电磁杆(611)外端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降摩环(612),所述降摩环(612)为石墨烯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降摩环(612)的外径不同,且外径大的降摩环(612)与传动辊(3)内壁相互接触,所述连绳(613)处于松弛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距组件包括电性连接在传动辊(3)内的引导杆组,控距组件包括两个动电磁杆(61)以及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动电磁杆(61)同侧端面之间的连接架(62)以及固定连接在连接架(62)中部与传动辊(3)内壁之间的定位杆(6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距组件包括多个引导杆组,多个引导杆组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多个引导杆组上的连接架(62)交与一点,并在交点处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63)端部连接在交点处。

说明书 :

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弯钢化玻璃主要的加工方式为平板玻璃→加热→弯弧成形→淬冷、钢化→弯钢化玻璃。弯钢化玻璃成型又分为硬轴成型和软轴成型两种方式。
[0003] 不管上述哪种成型方式,当加热炉加热好后的平玻璃,进入成型机构弯弧,成形时,该弯成型机构内部温度均为室温。而当玻璃板幅长度较大,因为板长出炉后运行时间较长,先出炉的端部易流失,导致玻璃前后两端热量分布不均匀,容易导致前后端成弧的弧度不一致,影响钢化玻璃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目的在于出炉后转运平玻璃时进行辅助加热操作,有效弥补先出炉端部热量流失的情况,进而缩小前后端成弧弧度的差异,提高成品质量,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侧板以及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加热板,两个侧板之间还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传动辊,加热板位于多个传动辊正下方,加热板包括承载底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承载底板上端的产热囊,传动辊为空心结构,且传动辊内电性连接有控距组件,产热囊内底端安装有多个分别位于多个传动辊正下方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正下方设有支撑条,支撑条与产热囊内底端固定连接,产热囊内还饱和填充有绝缘导热油。
[0005] 通过在多个传动辊的底部设置的加热板,在开始转运之间,先对多个传动辊预热,在平玻璃出炉并被多个传动辊转运时,可有效降低二者温差,减缓平玻璃先出炉部分的热量流失,同时,在转运时,加热板持续对不断转动的多个传动辊进行加热,实现对平玻璃的间接辅助加热,有效弥补先出炉端部热量流失的情况,进而缩小前后端成弧弧度的差异,提高成品质量,另外,配合引导杆组的设置,随着传动辊的转动,能不断的吸附并释放加热弧片,使加热弧片不断上下移动,从而可拨动绝缘导热油,使加热板表面热量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平玻璃受到的辅助加热效果更加均匀。
[0006] 进一步的,传动辊下端部分嵌入产热囊内,且传动辊嵌入产热囊内的高度不大于传动辊直径的1/3,使传动辊底部被产热囊包裹,使加热面积相对较大,使对传动辊的加热效果较好,进而对平玻璃的加热效果更好。
[0007] 进一步的,产热囊为柔性密封的尼龙材料制成,承载底板为硬质结构,承载底板对产热囊起到承载效果,使产热囊具有承托性,不易坍塌,使对传动辊的加热效果更加稳定。
[0008] 进一步的,加热组件包括曲率与传动辊外表面相匹配的加热弧片、固定连接在加热弧片下表面的两个挂耳以及穿过挂耳且两端均与产热囊内底端固定的限位双绳,加热弧片电性连接在产热囊内,且加热弧片与通电的控距组价之间存在相互吸附力,限位双绳用于限制加热弧片的位置,使其在被吸附又释放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大的位置变化,有效保证在控距组件通电时,加热弧片均能因磁吸力的吸附而上升。
[0009] 进一步的,限位双绳为弹性耐高温材料制成,加热弧片下表面与支撑条上表面相互匹配,且二者相互接触时,限位双绳处于甚至且不形变的状态,保护限位双绳,使其不易始终处于受力状态,进而有效延长其老化的时长,延长使用寿命。
[0010] 可选的,控距组件包括电性连接在传动辊内的引导杆,引导杆包括定电磁杆、固定连接在定电磁杆左右两端的连绳以及固定连接在连绳端部的转动球,转动球与传动辊内壁转动连接,在此种设置中,控距组件不随传动辊的转动而转动,其始终处于传动辊中线下方,在开始对出炉的平玻璃进行转运时,控制引导杆通电,此时,其对加热弧片产生吸附力,使加热弧片靠近传动辊,在加热时,使其距离传动辊更近,对传动辊的加热效果更好。
[0011] 进一步的,定电磁杆外端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降摩环,降摩环为石墨烯材料制成,一方面,多个降摩环的设置用于减小引导杆实际与传动辊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其可起到润滑作用,进一步降低摩擦。
[0012] 进一步的,每相邻两个降摩环的外径不同,且外径大的降摩环与传动辊内壁相互接触,多个内径不同的降摩环,使在磨损较为严重时,外径大的降摩环逐渐被磨损使内径变小时,小内径的降摩环可作为替补一同与传动辊内壁接触,使润滑效果更好,连绳处于松弛状态,使其不易束缚定电磁杆,有效保证其可在传动辊内发生一定的位置变化。
[0013]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加热弧片的横向跨度小于传动辊的直径,且不超过直径的2/3。
[0014] 可选的,控距组件包括电性连接在传动辊内的引导杆组,控距组件包括两个动电磁杆以及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动电磁杆同侧端面之间的连接架以及固定连接在连接架中部与传动辊内壁之间的定位杆,在本设置方式中,传动辊在转动时,带动控距组件上的两个动电磁杆不断转动,使其不固定,仅其中一个动电磁杆朝向正下方时,才会对加热弧片产生吸附力,使加热组件向上移动,两个均不处于该位置时,加热组件回落,进而可对绝缘导热油进行波动,使整个加热板表面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使多个传动辊被加热后温度更均匀,使对平玻璃温度的控制效果更好,有效避免因温度差异造成的成弧弧度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0015] 可选的,控距组件包括多个引导杆组,多个引导杆组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多个引导杆组上的连接架交与一点,并在交点处固定连接,定位杆端部连接在交点处,此种设置中,多个动电磁杆的个数更多,在传动辊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对加热弧片的吸附频率更高,进而使得对绝缘导热油的拨动效果更好,更利于其温度的均匀分布。
[0016]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0017] (1)通过在多个传动辊的底部设置的加热板,在开始转运之间,先对多个传动辊预热,在平玻璃出炉并被多个传动辊转运时,可有效降低二者温差,减缓平玻璃先出炉部分的热量流失,同时,在转运时,加热板持续对不断转动的多个传动辊进行加热,实现对平玻璃的间接辅助加热,有效弥补先出炉端部热量流失的情况,进而缩小前后端成弧弧度的差异,提高成品质量,另外,配合引导杆组的设置,随着传动辊的转动,能不断的吸附并释放加热弧片,使加热弧片不断上下移动,从而可拨动绝缘导热油,使加热板表面热量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平玻璃受到的辅助加热效果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图;
[0019] 图2为本申请的正面图;
[0020] 图3为本申请正面部分的截面图;
[0021]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引导杆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申请在受热后正面的截面图;
[0023] 图6为本申请的加热弧片在受到控距组件吸引力前后的变化对比图;
[0024]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传动辊截面部分的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传动辊部分立体示意图;
[0026]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引导杆组的立体图;
[0027]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3中同时设置多个引导杆组时的示意图。
[0028] 图中标号说明:
[0029] 1侧板、21承载底板、22产热囊、3传动辊、4支撑条、5加热组件、51加热弧片、52限位双绳、61动电磁杆、62连接架、63定位杆、611定电磁杆、612降摩环、613连绳、614转动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实施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1] 实施例1:
[003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用辅助加热装置,请参阅图1‑2,包括两个侧板1以及安装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加热板,两个侧板1之间还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传动辊3,加热板位于多个传动辊3正下方,加热板包括承载底板21以及固定连接在承载底板21上端的产热囊22,产热囊22为柔性密封的尼龙材料制成,承载底板21为硬质结构,承载底板21对产热囊22起到承载效果,使产热囊22具有承托性,不易坍塌,使对传动辊3的加热效果更加稳定。
[0033] 请参阅图3,传动辊3为空心结构,且传动辊3内电性连接有控距组件,产热囊22内底端安装有多个分别位于多个传动辊3正下方的加热组件5,加热组件5正下方设有支撑条4,支撑条4与产热囊22内底端固定连接,产热囊22内还饱和填充有绝缘导热油;传动辊3下端部分嵌入产热囊22内,且传动辊3嵌入产热囊22内的高度不大于传动辊3直径的1/3,使传动辊3底部被产热囊22包裹,使加热面积相对较大,使对传动辊3的加热效果较好,进而对平玻璃的加热效果更好。
[0034] 请参阅图4,控距组件包括电性连接在传动辊3内的引导杆,引导杆包括定电磁杆611、固定连接在定电磁杆611左右两端的连绳613以及固定连接在连绳613端部的转动球
614,转动球614与传动辊3内壁转动连接,请参阅图6,加热组件5包括曲率与传动辊3外表面相匹配的加热弧片51、固定连接在加热弧片51下表面的两个挂耳以及穿过挂耳且两端均与产热囊22内底端固定的限位双绳52,加热弧片51电性连接在产热囊22内,且加热弧片51与通电的控距组价之间存在相互吸附力,限位双绳52用于限制加热弧片51的位置,使其在被吸附又释放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大的位置变化,有效保证在控距组件通电时,加热弧片51均能因磁吸力的吸附而上升,限位双绳52为弹性耐高温材料制成,加热弧片51下表面与支撑条4上表面相互匹配,且二者相互接触时,限位双绳52处于甚至且不形变的状态,可保护限位双绳52,使其不易始终处于受力状态,进而有效延长其老化的时长,延长使用寿命。
[0035] 如图5和图6,在此种设置中,控距组件不随传动辊3的转动而转动,其始终处于传动辊3中线下方,在开始对出炉的平玻璃进行转运时,控制引导杆通电,此时,其对加热弧片51产生吸附力,使加热弧片51靠近传动辊3,在加热时,使其距离传动辊3更近,对传动辊3的加热效果更好。
[0036] 定电磁杆611外端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降摩环612,降摩环612为石墨烯材料制成,一方面,多个降摩环612的设置用于减小引导杆实际与传动辊3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其可起到润滑作用,进一步降低摩擦,每相邻两个降摩环612的外径不同,且外径大的降摩环612与传动辊3内壁相互接触,多个内径不同的降摩环612,使在磨损较为严重时,外径大的降摩环612逐渐被磨损使内径变小时,小内径的降摩环612可作为替补一同与传动辊3内壁接触,使润滑效果更好,连绳613处于松弛状态,使其不易束缚定电磁杆611,有效保证其可在传动辊3内发生一定的位置变化。
[0037]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加热弧片51的横向跨度小于传动辊3的直径,且不超过直径的2/3。
[0038] 通过在多个传动辊3的底部设置的加热板,在开始转运之间,先对多个传动辊3预热,在平玻璃出炉并被多个传动辊3转运时,可有效降低二者温差,减缓平玻璃先出炉部分的热量流失,同时,在转运时,加热板持续对不断转动的多个传动辊3进行加热,通过传动辊3与平玻璃的接触,实现对平玻璃均匀的稳定辅助加热,进一步降低平玻璃在转运过程中热量的流失。
[0039] 实施例2:
[0040] 请参阅图7,控距组件包括电性连接在传动辊3内的引导杆组,如图8‑9,控距组件包括两个动电磁杆61以及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动电磁杆61同侧端面之间的连接架62以及固定连接在连接架62中部与传动辊3内壁之间的定位杆63,在本设置方式中,传动辊3在转动时,带动控距组件上的两个动电磁杆61不断转动,使其不固定,仅其中一个动电磁杆61朝向正下方时,才会对加热弧片51产生吸附力,使加热组件5向上移动,两个6均不处于该位置时,加热组件5回落,进而可对绝缘导热油进行波动,使整个加热板表面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使多个传动辊3被加热后温度更均匀,使对平玻璃温度的控制效果更好,有效避免因温度差异造成的成弧弧度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0041] 本实施例中,仅传动辊3内控距组件的设置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0042] 实施例3:
[0043] 请参阅图10,控距组件包括多个引导杆组,多个引导杆组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多个引导杆组上的连接架62交与一点,并在交点处固定连接,定位杆63端部连接在交点处,此种设置中,多个动电磁杆61的个数更多,在传动辊3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对加热弧片51的吸附频率更高,进而使得对绝缘导热油的拨动效果更好,更利于其温度的均匀分布。
[0044] 本实施例仅引导杆组的数量与实施例2存在区别,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且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2,2整体热量分布更均匀,对传动辊3的直接加热以及平玻璃的辅助间接加热效果更好,但是引导杆组设置较多,其成本相应增加,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实施方式。
[004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个实施例中,传动辊3均采用硬质耐高温,且低磁导率的材料制成,使传动辊3不易影响定电磁杆611或者动电磁杆61对加热弧片51的磁吸效果。
[0046] 通过在多个传动辊3的底部设置的加热板,在开始转运之间,先对多个传动辊3预热,在平玻璃出炉并被多个传动辊3转运时,可有效降低二者温差,减缓平玻璃先出炉部分的热量流失,同时,在转运时,加热板持续对不断转动的多个传动辊3进行加热,通过传动辊3与平玻璃的接触,实现对平玻璃均匀的稳定辅助加热,进一步降低平玻璃在转运过程中热量的流失,另外,配合引导杆组的设置,随着传动辊3的转动,能不断的吸附并释放加热弧片
51,使加热弧片51不断上下移动,从而可拨动绝缘导热油,使加热板表面热量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平玻璃受到的辅助加热效果更加均匀。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结合当前实际需求采用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