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及使用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937418.4

文献号 : CN11665795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成禹杨勇刘彩文庄世铭

申请人 : 福建省昊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抗震固定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包括设置于地基上方的若干个支撑组;所述支撑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轴套接有扭簧,所述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后方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有限位片;当地震幅度较小,阙的晃动幅度较小不会使阙出现倾倒的时候,阙的侧壁会不断地挤压缓冲板,缓冲板受到挤压的时候会沿着支撑板向远离阙的方向来回滑动,缓冲板滑动的时候会不断地压缩第一弹簧,从而对阙的晃动进行缓冲,避免造成其余的零部件出现晃动的情况,进而避免发生零部件松动的情况。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基(1)上方的若干个支撑组;

所述支撑组包括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转动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转动轴套接有扭簧(4),所述支撑板(3)上滑动连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后方设置有横杆(6),所述横杆(6)固定连接有限位片(7),所述限位片(7)用于对挡板(5)进行限位,所述支撑板(3)滑动连接有缓冲板(8);所述缓冲板(8)固定连接有用于使其复位的第一弹簧(9),所述缓冲板(8)下方设置有触发组,所述触发组用于在缓冲板(8)无法进行缓冲的时候驱动限位片(7)解除对挡板(5)的限位;所述触发组包括第一齿条杆(10)和第二齿轮(12),所述第一齿条杆(10)固定连接在缓冲板(8)底部,所述第一齿条杆(10)啮合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转动轴贯穿支撑板(3)延伸到支撑板(3)外侧,所述第二齿轮(12)转动连接在支撑板(3)侧壁,所述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的转动轴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13),所述第二齿轮(12)啮合有第二齿条杆(14),所述第二齿条杆(14)固定连接在挡板(5)侧壁;所述横杆(6)一侧设置有调节组,所述调节组包括两个固定块(18)和第三弹簧(21),两个所述固定块(18)分别滑动连接在横杆(6)两端;所述固定块(18)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使其复位的第二弹簧(19),两个所述固定块(18)一侧均设置有调节板(20),两个所述调节板(20)均与支撑座(2)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20)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使其复位的第四弹簧(23),所述调节板(20)均位于支撑座(2)上,两个所述调节板(20)均开设有若干个卡槽(22),所述横杆(6)与支撑座(2)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1)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杆(6)与支撑座(2)之间;所述调节组下方设置有两个限位组,所述限位组用于在挡板(5)上升时分别驱动两个调节板(20)对固定块(18)进行固定;所述支撑座(2)下方设置有底座(26),所述底座(26)内壁开设有空腔(27),所述空腔(27)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槽(28),所述支撑座(2)底壁滑动连接有定位板(29);所述定位板(29)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32)所述定位板(29)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固定槽(28)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板(8)转动连接有托辊(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内侧壁开设有两个条形槽(15),所述挡板(5)的滑块均位于条形槽(15)内部,两个所述条形槽(15)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清理板(16),所述清理板(16)均与支撑板(3)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板(8)底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7),两个所述限位槽(17)倾斜开设,两个所述清理板(16)顶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限位槽(17)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包括楔形块(24),所述楔形块(24)与第二齿条杆(14)固定连接,所述楔形块(24)一侧设置有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底部呈圆形,所述连接杆(25)与调节板(2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6)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30),地基(1)设置有安装孔洞,所述地基(1)的安装孔洞用于插入插杆(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7)呈T型。

6.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的使用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底座(26)通过插杆(30)与地基(1)连接,然后将支撑座(2)推入空腔(27)中通过固定槽(28)和定位板(29)进行固定;

步骤二:阙晃动时通过缓冲板(8)进行缓冲;

步骤三:缓冲板(8)压缩第一弹簧(9)到极限位置后触发组控制第二齿条杆(14)和挡板(5)上升;

步骤四:挡板(5)越过限位片(7)跟随支撑板(3)进行转动;

步骤五:调节组和限位组对横杆(6)进行固定。

说明书 :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抗震固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古建筑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但是经过岁月磨练,都出现不同的损害。有的甚至濒临损毁,所以对古建筑的加固与维护至关重要;
[0003] 古建筑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宫、殿、门、府、衙、埠、亭、台、楼、阁、寺、庙、庵、观、阙、邸、宅等,现有的古建筑在进行加固的时候一般是通过锚杆进行固定,如对阙进行固定的时候会将锚杆固定在阙的内壁,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浇筑的地基或者是地上的固定板上,但是古建筑的修筑纲领是“修旧如旧”,通过锚杆的这种方式会对古建筑表面造成损伤,而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支撑板对阙的侧壁进行支撑的方式起到抗震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一般需要通过多种杆、板等的组合从而起到支撑防护的作用,但是在安装过后一般很难进行拆卸,并且安装起来费时费力,不方便检修维护,并且,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古建筑是呈现出晃动的状态的,并且在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古建筑晃动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在多次小的振动之后,会带动整个装置产生晃动,这就容易导致整个装置的连接产生松动,若是之后再发生较大的振动那么整个装置的支撑效果就微乎其微。
[0004]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包括设置于地基上方的若干个支撑组;
[0007] 所述支撑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轴套接有扭簧,所述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后方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用于对挡板进行限位,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固定连接有用于使其复位的第一弹簧,所述缓冲板下方设置有触发组,所述触发组用于在缓冲板无法进行缓冲的时候驱动限位片解除对挡板的限位;所述触发组包括第一齿条杆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条杆固定连接在缓冲板底部,所述第一齿条杆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轴贯穿支撑板延伸到支撑板外侧,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侧壁,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转动轴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有第二齿条杆,所述第二齿条杆固定连接在挡板侧壁。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内侧壁开设有两个条形槽,所述挡板的滑块均位于条形槽内部,两个所述条形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清理板,所述清理板均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板底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倾斜开设,两个所述清理板顶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限位槽内部。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横杆一侧设置有调节组,所述调节组包括两个固定块和第三弹簧,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滑动连接在横杆两端;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使其复位的第二弹簧,两个所述固定块一侧均设置有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板均与支撑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使其复位的第四弹簧,所述调节板均位于支撑座上,两个所述调节板均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横杆与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杆与支撑座之间;
[0010] 所述调节组下方设置有两个限位组,所述限位组用于在挡板上升时分别驱动两个调节板对固定块进行固定。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组包括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第二齿条杆固定连接,所述楔形块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呈圆形,所述连接杆与调节板固定连接。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座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壁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槽,所述支撑座底壁滑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定位板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固定槽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板转动连接有托辊。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地基设置有安装孔洞,所述插杆与所述地基的安装孔洞用于插入插杆,安装时将插杆插入地基的安装孔洞内。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空腔呈T型。
[0015]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步骤一:先将底座通过插杆与地基连接,然后将支撑座推入空腔中通过固定槽和定位板进行固定;
[0017] 步骤二:阙晃动时通过缓冲板进行缓冲;
[0018] 步骤三:缓冲板压缩第一弹簧到极限位置后触发组控制第二齿条杆和挡板上升;
[0019] 步骤四:挡板越过限位片跟随支撑板进行转动;
[0020] 步骤五:调节组和限位组对横杆进行固定。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 当地震幅度较小,阙的晃动幅度较小不会使阙出现倾倒的时候,阙的侧壁会不断地挤压缓冲板,缓冲板受到挤压的时候会沿着支撑板向远离阙的方向来回滑动,缓冲板滑动的时候会不断地压缩第一弹簧,从而对阙的晃动进行缓冲,避免造成其余的零部件出现晃动的情况,进而避免发生零部件松动的情况。
[0023] 振动幅度较大的时候支撑板会扭转扭簧,扭簧的扭转还能够对支撑板和阙的倾斜进行一个缓冲,此时支撑板会转动一定角度,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支撑板后方设置的挡板会越过限位片与横杆解除,挡板与横杆接触的时候横杆能够对挡板和支撑板进行一个硬性的阻拦,从而对支撑板和阙进行支撑,进而防止阙倾倒。
[0024] 并且当阙不是在单一方向倾斜的时候,不同方向的支撑组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只有受力方向的支撑组处于对阙的支撑,而其余的则会处于初始状态,使得不同方向的支撑组在阙缓冲的时候不断地进行缓冲和硬性支撑的循环,能够减少后续人工对阙的检查时候对支撑组的重置工作。
[0025] 通过调节组和限位组能够对不同大小的阙在安装的时候进行自动适应,使阙的倾斜处于可控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支撑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触发组与支撑板的侧视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支撑板的剖视图与清理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发明缓冲板的仰视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支撑座与横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2] 图7为本发明调节板与横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3] 图8为本发明固定块与横杆的剖视图;
[0034] 图9为本发明支撑座与定位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5] 图10为本发明插杆与底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6] 图1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0037]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8] 1、地基;2、支撑座;3、支撑板;4、扭簧;5、挡板;6、横杆;7、限位片;8、缓冲板;9、第一弹簧;10、第一齿条杆;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链条;14、第二齿条杆;15、条形槽;16、清理板;17、限位槽;18、固定块;19、第二弹簧;20、调节板;21、第三弹簧;22、卡槽;23、第四弹簧;24、楔形块;25、连接杆;26、底座;27、空腔;28、固定槽;29、定位板;30、插杆;31、托辊;32、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包括设置于地基1上方的若干个支撑组;
[0040] 所述支撑组包括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转动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转动轴套接有扭簧4,所述支撑板3上滑动连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后方设置有横杆6,所述横杆6固定连接有限位片7,所述限位片7用于对挡板5进行限位,所述支撑板3滑动连接有缓冲板8;所述缓冲板8固定连接有用于使其复位的第一弹簧9,所述缓冲板8下方设置有触发组,所述触发组用于在缓冲板8无法进行缓冲的时候驱动限位片7解除对挡板5的限位。
[0041]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对于位于外部的阙来说,地基1可以为浇筑的混凝土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板材,能够对阙周围的地面起到稳固的作用,对于位于室内的阙来说,地基1也可以为混凝土或者是板材;除此之外应提前在地基1上设置安装孔洞,用于安装支撑组;
[0042] 在安装时,将支撑组放置在阙的四个面,将支撑座2固定在地基1之上为支撑座2提供支撑,而支撑板3与缓冲板8则向上处于倾斜状态,使得缓冲板8的端部与阙接触即可,并且此时扭簧4处于压缩的状态,挡板5的背部与限位片7接触,此时即可完成支撑组的安装,进而完成对阙的支撑,并且该支撑方式不会对阙的表面造成损坏;
[0043] 在发生地震的情况时,阙会受到振动会出现晃动的情况,当地震幅度较小,阙的晃动幅度较小不会使阙出现倾倒的时候,阙的侧壁会不断地挤压缓冲板8,缓冲板8受到挤压的时候会沿着支撑板3向远离阙的方向来回滑动,缓冲板8滑动的时候会不断地压缩第一弹簧9,从而对阙的晃动进行缓冲,避免造成其余的零部件出现晃动的情况,进而避免发生零部件松动的情况;
[0044] 在地震幅度较大,阙可能会出现倾倒或者是较大幅度的倾斜的情况时,此时缓冲板8的缓冲已经不能够满足对阙的支撑,此时缓冲板8会压缩第一弹簧9到极限位置,当第一弹簧9压缩到极限位置的时候触发组会检测到缓冲板8的状态,而后控制限位片7解除对挡板5的限制,此时挡板5与支撑板3会被阙倾斜时被下压着倾斜,并且扭转扭簧4,扭簧4的扭转还能够对支撑板3和阙的倾斜进行一个缓冲,此时支撑板3会转动一定角度,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支撑板3后方设置的挡板5会越过限位片7与横杆6解除,挡板5与横杆6接触的时候横杆6能够对挡板5和支撑板3进行一个硬性的阻拦,从而对支撑板3和阙进行支撑,进而防止阙倾倒;
[0045] 并且当阙不是在单一方向倾斜的时候,即阙向左倾斜较大的幅度之后又向右倾斜的情况下,则看阙向左倾斜的幅度是否过大,倾斜不大的话通过缓冲板8能够进行缓冲,阙的晃动不影响到整个支撑组的稳固性;过大的话触发组会检测到缓冲板8已经不能够满足对阙的缓冲,此时触发组会控制限位片7解除对挡板5的限制,使得支撑板3通过横杆6对阙进行硬性的支撑,并且当阙向右倾斜又向左发生较大的倾斜之后,缓冲板8会与阙的右侧壁脱离;此时触发组会再次控制限位片7复位,从而使阙遇到不是单次倾斜的时候,即使阙晃动的幅度过大也会再次的复位,能够使在阙多次的晃动仍能够进行重置工作;如果阙在地震结束后倾斜的角度过大,那么阙倾斜的那一侧的支撑组的支撑板3则是被横杆6阻拦的,而其他的则是处于初始状态的,进而还能够减轻后续对整个支撑组的调整工作。
[004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触发组包括第一齿条杆10和第二齿轮12,所述第一齿条杆10固定连接在缓冲板8底部,所述第一齿条杆10啮合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转动轴贯穿支撑板3延伸到支撑板3外侧,所述第二齿轮12转动连接在支撑板3侧壁,所述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的转动轴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13,所述第二齿轮12啮合有第二齿条杆14,所述第二齿条杆14固定连接在挡板5侧壁。
[0047] 上述触发组在工作时,阙在倾斜时会将缓冲板8压缩,使得缓冲板8沿着支撑板3滑动并且压缩第一弹簧9,缓冲板8滑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一齿条杆10移动,第一齿条杆10移动的时候会与第一齿轮11啮合并且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第一齿轮11转动的时候会通过链条13带动第二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1的转动轴与第二齿轮12的转动轴上均设置有链轮),第二齿轮12转动的时候会与第二齿条杆14啮合并且带动第二齿条杆14向上移动,第二齿条杆
14向上移动的时候会带动挡板5沿着支撑板3向上滑动,挡板5滑动的时候其底部会相对限位片7上升(并且是贴合着上升,而挡板5上转动连接有滚珠,滚珠的作用是减小摩擦),如果缓冲板8将第一弹簧9压缩到极限位置,那么第二齿轮12则会带动第二齿条杆14上升到极限位置,此时挡板5与第二齿条杆14的底端均会高于限位片7,此时限位片7失去了对挡板5的阻拦,此时阙在倾斜时就会直接带动支撑板3向远离阙的方向转动,并且扭转扭簧4,扭簧4被扭转的过程也能够对支撑板3和阙的倾斜力度进行缓冲;
[0048] 支撑板3向后转动时挡板5的底端是处于限位片7的顶端的上方的,从而使挡板5能够越过限位片7,支撑板3向后转动一定程度后会与横杆6接触,此时支撑板3会受到横杆6的阻拦停止转动,此时则会对支撑板3和阙进行一个硬性的支撑,使得阙不会再次倾斜, 从而避免阙的倾斜角度过大影响阙的稳定性;而在挡板5越过限位片7向后转动但是支撑板3没有与横杆6接触时,若阙再次向反方向进行转动,那么扭簧4则会带动支撑板3向那个靠近阙的方向转动,第一弹簧9也会带动缓冲板8复位,进而使支撑板3和缓冲板8的状态进行重置,方便支撑组进行后续的缓冲与硬性支撑的工作。
[004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3内侧壁开设有两个条形槽15,所述挡板5的滑块均位于条形槽15内部,两个所述条形槽15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清理板16,所述清理板16均与支撑板3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板8底部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7,两个所述限位槽17倾斜开设,两个所述清理板16顶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限位槽17内部。
[0050]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当缓冲板8沿着支撑板3滑动且压缩第一弹簧9的时候,缓冲板8的移动会使清理板16的顶端沿着限位槽17滑动,并且在清理板16滑动时使两个清理板16相互靠近,此时两个清理板16会从两个条形槽15内部移动出去,而清理板16的底端与挡板5的滑块的顶端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能够确保挡板5的滑块在向上滑动的时候不会与清理板16接触,清理板16在位于条形槽15内部的时候能够对条形槽15的大多数位置进行防护,并且在挡板5滑动向上滑动一小段距离之后就移出,能够起到对滑块的滑槽和条形槽15进行一个防护的作用,减小外界的杂质进入的空间,从而能够确保挡板5在上升与下降工作的正常进行,避免外界的较大杂质会堵塞在条形槽15内部影响挡板5的升降。
[005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横杆6一侧设置有调节组,所述调节组包括两个固定块18和第三弹簧21,两个所述固定块18分别滑动连接在横杆6两端;所述固定块18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使其复位的第二弹簧19,两个所述固定块18一侧均设置有调节板20,两个所述调节板20均与支撑座2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20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使其复位的第四弹簧23,所述调节板20均位于支撑座2上,两个所述调节板20均开设有若干个卡槽22,所述横杆6与支撑座2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1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杆6与支撑座2之间;
[0052] 所述调节组下方设置有两个限位组,所述限位组用于在挡板5上升时分别驱动两个调节板20对固定块18进行固定。
[005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组包括楔形块24,所述楔形块24与第二齿条杆14固定连接,所述楔形块24一侧设置有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底部呈圆形,所述连接杆25与调节板20固定连接。
[0054] 上述调节组与限位组在工作时,因阙靠近底部的位置多是光滑面,而中部则为古建筑的类似于庭部的部位,而不同大小和不同的材质的阙其光滑面的高度是不同的,而对光滑面较高的阙进行支撑时一般支撑板3需要向上转动的角度就大;那么若想要确保对阙进行硬性支撑的稳固性的时候,则触发组解除对挡板5和支撑板3的限制后,支撑板3向后转动的角度则不能够太大;
[0055] 所以在对不同的阙进行支撑时,支撑板3顶端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所以再支撑板3向上转动时挡板5也会随之转动,挡板5转动的时候会推动与其贴合的限位片7带动横杆6沿着支撑座2向后滑动,横杆6滑动的时候会压缩第三弹簧21,所以在支撑板3向后转动的时候横杆6也会向后移动,从而使支撑板3在触发组解除对挡板5的限制后,向后转动的角度是处于合适的角度的,防止阙被硬性支撑时已经转动到较大的角度而影响稳固性;
[0056] 并且,在支撑板3放置的时候,横杆6是压缩第三弹簧21的,所以支撑板3的前后转动是不会影响横杆6的前后移动的,第三弹簧21能够确保横杆6的前后移动,在支撑板3放置完成之后直到阙没有开始晃动之前,支撑板3与横杆6都是能够移动和转动的,而第三弹簧21的弹性是远远的大于第一弹簧9的,所以在第一弹簧9压缩到极限位置后支撑板3才能够转动;
[0057] 而第一弹簧9压缩到极限位置之前的时候挡板5和第二齿条杆14也沿着支撑板3上升到极限位置之前的位置,但是第二齿条杆14上升到一半的位置的时候第二齿条杆14会带动楔形块24同步上升,楔形块24上升的时候会与连接杆25脱离,此时连接杆25在第四弹簧23的弹性作用下与调节板20同步向靠近挡板5的方向移动,此时调节板20则会带动卡槽22向靠近固定块18的方向移动到极限为止;
[0058] 若调节板20移动到极限位置的时候,卡槽22是没有与固定块18处于卡和的状态的时候(即固定块18没有直接进入到卡槽22内部),那么固定块18则会被向横杆6内部压缩,此时第二弹簧19就会被压缩,并且直到第二齿条杆14上升到极限位置之后,即支撑板3即将向后转动的时候固定块18都是被压缩的,但固定块18与横杆6依旧处于活动状态,此时横杆6也不能够对支撑板3进行硬性支撑,所以此时支撑板3向后转动一定角度之后与横杆6接触后会推动横杆6向后移动,此时横杆6会压缩第三弹簧21并且带动固定块18向后移动,固定块18在移动到卡槽22一侧后会快速的进入到卡槽22内部进而使横杆6能够对支撑板3进行硬性支撑(固定块18此时向后移动的距离不会影响对阙的硬性支撑);
[0059] 若调节板20移动到极限位置的时候,卡槽22直接与固定块18重合,那么则能直接使横杆6处于固定状态(固定块18与卡槽22在实际中都是具有一定的倾斜面的,更加方便对接);
[0060] 而当支撑板3和缓冲板8都复位后,即阙向相反方向转动后,第二齿条杆14会下降并且带动楔形块24下降,楔形块24下降的时候其端部的倾斜面会与连接杆25底部的圆形面接触并且逐渐压缩连接杆25,使得连接杆25带动调节板20远离楔形块24,从而进行重置。
[006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座2下方设置有底座26,所述底座26内壁开设有空腔27,所述空腔27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槽28,所述支撑座2底壁滑动连接有定位板29;所述定位板29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32所述定位板29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固定槽28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板8转动连接有托辊31。
[006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26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30,地基1设置有安装孔洞,所述地基1的安装孔洞用于插入插杆30,安装时将插杆30插入地基1的安装孔洞内。
[006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空腔27呈T型。
[0064]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在放置支撑座2的时候,先将底座26下方的插杆30插入到地基1内部的安装孔洞内,并且使支撑板3向上转动,使得缓冲板8上的托辊31与阙的侧壁接触,地基1内部可提前浇筑或预留好与插杆30相匹配的孔洞,当插杆30插入到孔洞之后底座26也完成了固定;
[0065] 而后当支撑座2端部放置在底座26上,然后用脚或者手对定位板29施加一定压力,定位板29会沿着支撑座2滑动下降,而后直接将支撑座2沿着底座26向前推动即可,此时支撑座2的底端与定位板29则会沿着T型的空腔27前进,当支撑座2向前移动的时候支撑板3会逐渐的向上转动,而缓冲板8则通过托辊31沿着阙的侧壁上升,根据去阙的类型和大小使支撑座2向前移动一定的角度即可,而后释放对定位板29的压力,定位板29就会通过第五弹簧32沿着支撑座2向上滑动,并且凸出部进入到固定槽28中,进而完成对支撑座2的固定,T型的空腔27和固定槽28能够对定位板29在前后和上下方向上进行限位。
[0066]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石质古建筑加固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7] 步骤一:先将底座26通过插杆30与地基1连接,然后将支撑座2推入空腔27中通过固定槽28和定位板29进行固定;
[0068] 步骤二:阙晃动时通过缓冲板8进行缓冲;
[0069] 步骤三:缓冲板8压缩第一弹簧9到极限位置后触发组控制第二齿条杆14和挡板5上升;
[0070] 步骤四:挡板5越过限位片7跟随支撑板3进行转动;
[0071] 步骤五:调节组和限位组对横杆6进行固定。
[0072] 工作原理:对于位于外部的阙来说,地基1可以为浇筑的混凝土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板材,能够对阙周围的地面起到稳固的作用,对于位于室内的阙来说,地基1也可以为混凝土或者是板材,并且地基1设有安装孔洞;
[0073] 在安装时,将支撑组放置在阙的四个面,将支撑座2固定在地基1之上为支撑座2提供支撑,而支撑板3与缓冲板8则向上处于倾斜状态,使得缓冲板8的端部与阙接触即可,并且此时扭簧4处于扭转的状态,挡板5的背部与限位片7接触,此时即可完成支撑组的安装,进而完成对阙的支撑,并且该支撑方式不会对阙的表面造成损坏;
[0074] 在发生地震的情况时,阙会受到振动会出现晃动的情况,当地震幅度较小,阙的晃动幅度较小不会使阙出现倾倒的时候,阙的侧壁会不断地挤压缓冲板8,缓冲板8受到挤压的时候会沿着支撑板3向远离阙的方向来回滑动,缓冲板8滑动的时候会不断地压缩第一弹簧9,从而对阙的晃动进行缓冲,避免造成其余的零部件出现晃动的情况,进而避免发生零部件松动的情况;
[0075] 在地震幅度较大,阙可能会出现倾倒或者是较大幅度的倾斜的情况时,此时缓冲板8的缓冲已经不能够满足对阙的支撑,此时缓冲板8会压缩第一弹簧9到极限位置,当第一弹簧9压缩到极限位置的时候触发组会检测到缓冲板8的状态,而后控制限位片7解除对挡板5的限制,此时挡板5与支撑板3会被阙倾斜时被下压着倾斜,并且扭转扭簧4,扭簧4的扭转还能够对支撑板3和阙的倾斜进行一个缓冲,此时支撑板3会转动一定角度,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支撑板3后方设置的挡板5会越过限位片7与横杆6解除,挡板5与横杆6接触的时候横杆6能够对挡板5和支撑板3进行一个硬性的阻拦,从而对支撑板3和阙进行支撑,进而防止阙倾倒;
[0076] 并且当阙不是在单一方向倾斜的时候,即阙向左倾斜较大的幅度之后又向右倾斜的情况下,则看阙向左倾斜的幅度是否过大,倾斜不大的话通过缓冲板8能够进行缓冲,阙的晃动不影响到整个支撑组的稳固性,过大的话触发组会检测到缓冲板8已经不能够满足对阙的缓冲;此时触发组会控制限位片7解除对挡板5的限制,使得支撑板3通过横杆6对阙进行硬性的支撑;并且,当阙向右倾斜又向左发生较大的倾斜之后,缓冲板8会与阙的右侧壁脱离,此时触发组会再次控制限位片7复位;从而使阙遇到不是单次倾斜的时候,即使阙晃动的幅度过大也会再次的复位,能够使在阙多次的晃动仍能够进行重置工作;如果阙在地震结束后倾斜的角度过大,那么阙倾斜的那一侧的支撑组的支撑板3则是被横杆6阻拦的,而其他的则是处于初始状态的,进而还能够减轻后续对整个支撑组的调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