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944060.8

文献号 : CN1166924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侯永胜贾俊杰赵永红

申请人 : 原平市兴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属于带式输送机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筒体、转轴和轴承,所述转轴沿筒体长度方向贯穿筒体和筒体固定连接,轴承设置有两个,两个轴承分别和转轴的两端连接,所述轴承处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面向轴承一侧开设有固定槽,轴承处于固定槽内和固定座连接,固定座在固定槽处固定连接有封盖,固定座一侧设置有油箱,油箱面向固定座一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管,输出管和油箱相连通,输出管远离油箱一端和固定座固定连接,输出管内设置有用于向油箱外输出润滑剂的输出装置,在油箱和底座之间固设有输入管,输入管处设置有用于向油箱内输入润滑剂的输入装置,本申请具有提高带式运输机运输工作效率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包括筒体(1)、转轴(11)和轴承(12),所述转轴(11)沿筒体(1)长度方向贯穿筒体(1)和筒体(1)固定连接,轴承(12)设置有两个,两个轴承(12)分别和转轴(11)的两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12)处设置有固定座(2),固定座(2)面向轴承(12)一侧开设有固定槽(21),轴承(12)处于固定槽(21)内和固定座(2)连接,固定座(2)在固定槽(21)远离筒体(1)一侧壁开设有暂存槽(22),暂存槽(22)直径小于固定槽(21),固定座(2)在固定槽(21)处固定连接有封盖(23),转轴(11)贯穿封盖(23)和封盖(23)转动连接,固定座(2)一侧设置有油箱(3),油箱(3)内填充有润滑剂,油箱(3)面向固定座(2)一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管(31),输出管(31)和油箱(3)相连通,输出管(31)远离油箱(3)一端和固定座(2)固定连接,输出管(31)和暂存槽(22)相连通,输出管(31)内设置有用于向油箱(3)外输出润滑剂的输出装置(4),在油箱(3)和固定座(2)之间固设有输入管(32),输入管(32)处于输出管(31)的上方,输入管(32)处设置有用于向油箱(3)内输入润滑剂的输入装置(5);所述油箱(3)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3),输出装置(4)包括第一转杆(41)和第一螺旋叶片(42),第一转杆(41)设置在油箱(3)内,第一转杆(41)一端贯穿油箱(3)侧壁和电机(3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转杆(41)远离电机(33)一端伸至输出管(31)内,油箱(3)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4),第一转杆(41)贯穿第一支撑板(34)和第一支撑板(34)转动连接,第一螺旋叶片(42)沿第一转杆(41)的长度方向和第一转杆(41)周向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一螺旋叶片(42)的一端伸至输出管(31)内;所述输入装置(5)包括第二转杆(51)和第二螺旋叶片(52),第二转杆(51)设置在油箱(3)内,第二转杆(51)一端贯穿油箱(3)侧壁伸至油箱(3)外,第二转杆(51)另一端穿过输入管(32)伸至暂存槽(22)内,第二转杆(51)贯穿第一支撑板(34)和第一支撑板(34)转动连接,第二螺旋叶片(52)沿第二转杆(51)长度方向设置,第二螺旋叶片(52)与第二转杆(51)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螺旋叶片(52)的一端处于暂存槽(22)内,第二螺旋叶片(52)另一端伸至输入管(32)内,第二转杆(51)贯穿油箱(3)一端处设置有用于和第一转杆(41)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6);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链轮(61)、第二链轮(62)和第一链条(63),第一转杆(41)靠近电机(33)一端贯穿第二链轮(62)和第二链轮(62)固定连接,第二转杆(51)贯穿油箱(3)一端和第一链轮(61)固定连接,第一链条(63)套在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外且与两者啮合;所述油箱(3)侧壁内部开设有储水槽(38),油箱(3)一侧设置有冷凝箱(7),冷凝箱(7)内填充有冷凝液,在冷凝箱(7)和油箱(3)之间固设有出水管(71)和进水管(72),出水管(71)和进水管(72)两者均和冷凝箱(7)相连通,且进水管(72)和出水管(71)两者均与储水槽(38)相连通,出水管(71)处于进水管(72)的下方,出水管(71)处设置有用于向外界输送冷凝液的输送装置(8);所述输送装置(8)包括第三转杆(81)和第三螺旋叶片(82),第三转杆(81)设置在冷凝箱(7)内,第三转杆(81)一端和冷凝箱(7)内壁转动连接,第三转杆(81)另一端伸至出水管(71)内,冷凝箱(7)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73),第三转杆(81)贯穿第二支撑板(73)和第二支撑板(73)转动连接,第三螺旋叶片(82)沿第三转杆(81)的长度方向和第三转杆(81)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第三螺旋叶片(82)处于出水管(71)内,第三螺旋叶片(82)靠近冷凝箱(7)一端伸至冷凝箱(7)内,第三转杆(81)处设置有用于和第一转杆(41)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9);所述第二链轮(62)一侧设置有第三链轮(411),第一转杆(41)贯穿第三链轮(411)和第三链轮(411)固定连接,冷凝箱(7)内设置有第一齿轮(74),第三转杆(81)贯穿第一齿轮(74)和第一齿轮(74)固定连接,油箱(3)面向冷凝箱(7)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5),连接杆(75)远离油箱(3)一端贯穿冷凝箱(7)侧壁和冷凝箱(7)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组件(9)包括第四链轮(91)、第二链条(92)和第二齿轮(93),第四链轮(91)设置在连接杆(75)处,连接杆(75)贯穿第四链轮(91)和第四链轮(91)固定连接,第二链条(92)套在第三链轮(411)和第四链轮(91)外与两者啮合,第二齿轮(93)设置在冷凝箱(7)内与连接杆(75)远离油箱(3)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齿轮(93)和第一齿轮(74)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3)上方设置有漏斗(35),漏斗(35)底端贯穿油箱(3)上顶壁伸至油箱(3)内,漏斗(35)和油箱(3)固定连接,漏斗(35)处于油箱(3)外一端铰接有盖板(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3)上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通气管(37),通气管(37)和油箱(3)相连通,通气管(37)远离油箱(3)一端螺纹连接有密封帽(3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3)在储水槽(38)远离润滑剂一侧壁处固定连接有保温层(39)。

说明书 :

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带式输送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

背景技术

[0002] 带式输送机中的滚筒是工厂经常使用的输送配件,对于输送带,滚筒可以起驱动作用,并通过自身的形状和特性改变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同时滚筒在带式输送机各零部件中故障率是最高的,其故障的重点和根源则是轴承的润滑失效。
[0003] 现有的轴承侧壁均设置有加油孔,每当轴承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通过加油孔处向轴承内添加润滑剂,减少了轴承因润滑失效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通过人工向轴承内添加润滑剂,不易保证加入润滑剂的量是否充足,当加入的润滑剂量少时,轴承在短时间内将润滑剂消耗掉后,轴承润滑失效,易导致轴承损坏,需停工更换轴承,从而存在有带式输送机运输效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提高带式运输机运输的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包括筒体、转轴和轴承,所述转轴沿筒体长度方向贯穿筒体和筒体固定连接,轴承设置有两个,两个轴承分别和转轴的两端连接,所述轴承处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面向轴承一侧开设有固定槽,轴承处于固定槽内和固定座连接,固定座在固定槽远离筒体一侧壁开设有暂存槽,暂存槽直径小于固定槽,固定座在固定槽处固定连接有封盖,转轴贯穿封盖和封盖转动连接,固定座一侧设置有油箱,油箱内填充有润滑剂,油箱面向固定座一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管,输出管和油箱相连通,输出管远离油箱一端和固定座固定连接,输出管和暂存槽相连通,输出管内设置有用于向油箱外输出润滑剂的输出装置,在油箱和固定座之间固设有输入管,输入管处于输出管的上方,输入管处设置有用于向油箱内输入润滑剂的输入装置。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出装置将油箱内的润滑剂通过输出管输送至暂存槽内,暂存槽内的润滑剂流动至固定槽内,轴承与润滑剂接触,润滑剂对轴承进行润滑,当润滑剂高度超过输入管的位置时,输入装置将润滑剂通过输入管输送至油箱内,使固定槽内的润滑剂不易过多,实现了润滑剂的一个循环,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向轴承内添加润滑剂,同时减少了轴承润滑失效的事件发生,进而轴承不易因润滑失效而损坏,减少了停机时间,从而提高了带式运输机运输的工作效率。
[0009] 可选的,所述油箱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输出装置包括第一转杆和第一螺旋叶片,第一转杆设置在油箱内,第一转杆一端贯穿油箱侧壁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转杆远离电机一端伸至输出管内,油箱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转杆贯穿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一螺旋叶片沿第一转杆的长度方向和第一转杆周向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一螺旋叶片的一端伸至输出管内。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杆转动,第一转杆带动第一螺旋叶片转动,第一螺旋叶片转动的过程中将油箱内的润滑剂通过输出管输送至暂存槽内,从而输出装置实现了将润滑剂向油箱外输送的功能。
[0011] 可选的,所述输入装置包括第二转杆和第二螺旋叶片,第二转杆设置在油箱内,第二转杆一端贯穿油箱侧壁伸至油箱外,第二转杆另一端穿过输入管伸至暂存槽内,第二转杆贯穿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二螺旋叶片沿第二转杆长度方向设置,第二螺旋叶片与第二转杆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螺旋叶片的一端处于暂存槽内,第二螺旋叶片另一端伸至输入管内,第二转杆贯穿油箱一端处设置有用于和第一转杆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组件带动第二转杆转动,第二转杆带动第二螺旋叶片转动,当润滑剂高于输入管的位置后,第二螺旋叶片将暂存槽内的润滑剂通过输入管输送至油箱内,从而输入装置实现了向油箱内输送润滑剂的功能。
[0013]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一链条,第一转杆靠近电机一端贯穿第二链轮和第二链轮固定连接,第二转杆贯穿油箱一端和第一链轮固定连接,第一链条套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外且与两者啮合。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杆转动,第一转杆带动第二链轮转动,第二链轮带动第一链条转动,第一链条带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链轮带动第二转杆转动,从而第一连接组件实现了带动第二转杆转动的功能。
[0015] 可选的,所述油箱上方设置有漏斗,漏斗底端贯穿油箱上顶壁伸至油箱内,漏斗和油箱固定连接,漏斗处于油箱外一端铰接有盖板。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油箱内添加润滑剂时,打开盖板,将润滑剂倒入漏斗内,润滑剂再通过漏斗进入至油箱内,漏斗的设置为添加润滑剂提供了便利,润滑剂添加完成后,将盖板关闭,使外界杂质不易进入至油箱内。
[0017] 可选的,所述油箱上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通气管,通气管和油箱相连通,通气管远离油箱一端螺纹连接有密封帽。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向油箱内添加润滑剂时,打开密封帽,使油箱内的气体通过通气管进入外界,保持油箱内的气压恒定,为添加润滑剂提供了便利。
[0019] 可选的,所述油箱侧壁内部开设有储水槽,油箱一侧设置有冷凝箱,冷凝箱内填充有冷凝液,在冷凝箱和油箱之间固设有出水管和进水管,出水管和进水管两者均和冷凝箱相连通,且进水管和出水管两者均与储水槽相连通,出水管处于进水管的下方,出水管处设置有用于向外界输送冷凝液的输送装置。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将冷凝箱内的冷凝液通过输出管进入至储水槽内,当储存槽内冷凝液满后,冷凝液通过输入管回流至冷凝箱内,实现了冷凝液的循环使用,冷凝液在储水槽内释放冷能,降低了油箱内润滑剂的温度,润滑剂进入至轴承后,降低了轴承的温度,使轴承不易损坏。
[0021] 可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三转杆和第三螺旋叶片,第三转杆设置在冷凝箱内,第三转杆一端和冷凝箱内壁转动连接,第三转杆另一端伸至出水管内,冷凝箱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三转杆贯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三螺旋叶片沿第三转杆的长度方向和第三转杆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第三螺旋叶片处于出水管内,第三螺旋叶片靠近冷凝箱一端伸至冷凝箱内,第三转杆处设置有用于和第一转杆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组件带动第三转杆转动,第三转杆带动第三螺旋叶片转动,第三螺旋叶片带动冷凝箱内的冷凝液进入至储水槽内,从而输送装置实现了向储水槽内输送冷凝液的功能。
[0023] 可选的,所述第二链轮一侧设置有第三链轮,第一转杆贯穿第三链轮和第三链轮固定连接,冷凝箱内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三转杆贯穿第一齿轮和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油箱面向冷凝箱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油箱一端贯穿冷凝箱侧壁和冷凝箱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四链轮、第二链条和第二齿轮,第四链轮设置在连接杆处,连接杆贯穿第四链轮和第四链轮固定连接,第二链条套在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外与两者啮合,第二齿轮设置在冷凝箱内与连接杆远离油箱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杆转动,带动第三链轮转动,第三链轮带动第二链条转动,第二链条带动第四链轮转动,第四链轮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三转杆转动,从而第二连接组件实现了第三转杆和第一转杆的连接。
[0025] 可选的,所述油箱在储水槽远离润滑剂一侧壁处固定连接有保温层。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使储水槽内的冷能不易向外界传导。
[0027]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 1.输出装置将油箱内的润滑剂不断输送至轴承处,再通过输入装置将暂存槽内的润滑剂输送至油箱内,使暂存槽内的润滑剂不易过多,同时实现了润滑剂的循环,通过润滑剂对轴承进行润滑,使轴承不易润滑失效,轴承不易损坏,减少了停机时间,进而提高了带式运输机运输的工作效率;
[0029] 2.通过漏斗将润滑剂添加至油箱内,漏斗的设置为添加润滑剂提供了便利;
[0030] 3.通过冷凝液对油箱内的润滑剂进行冷却降温,润滑剂进入至轴承处时,对轴承进行降温,使轴承不易因高温而损坏。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体现固定座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3]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体现油箱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4]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体现冷凝箱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5] 图中,1、筒体;11、转轴;12、轴承;2、固定座;21、固定槽;22、暂存槽;23、封盖;3、油箱;31、输出管;32、输入管;33、电机;34、第一支撑板;35、漏斗;36、盖板;37、通气管;371、密封帽;38、储水槽;39、保温层;4、输出装置;41、第一转杆;411、第三链轮;42、第一螺旋叶片;5、输入装置;51、第二转杆;52、第二螺旋叶片;6、第一连接组件;61、第一链轮;62、第二链轮;63、第一链条;7、冷凝箱;71、出水管;72、进水管;73、第二支撑板;74、第一齿轮;75、连接杆;8、输送装置;81、第三转杆;82、第三螺旋叶片;9、第二连接组件;91、第四链轮;92、第二链条;93、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
[0038] 参考图1,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包括筒体1和转轴11,转轴11沿筒体1的中心轴线贯穿筒体1和筒体1固定连接,转轴11的相对两端设置有固定座2,固定座2和转轴11垂直,固定座2背离转轴11一侧设置有油箱3,在油箱3和固定座2之间固设有输出管31和输入管32,输出管31和输入管32平行,输出管31处于输入管32下方,油箱3背离固定座2一侧设置有冷凝箱7,冷凝箱7内填充有冷凝液,油箱3内填充有润滑剂,且润滑剂流动性强,在冷凝箱7和油箱3之间固设有出水管71和进水管72,出水管71处于进水管72下方。
[0039] 参考图1和图2,固定座2面向转杆一侧开设有固定槽21,固定座2在固定槽21内设置有轴承12,轴承12和固定槽21卡接适配,固定座2在固定槽21处固定连接有封盖23,转轴11的端部贯穿封盖23和轴承12中心连接固定。
[0040] 固定座2对轴承12起到支撑作用,轴承12对转轴11起到支撑作用,转轴11转动的过程中,转轴11带动轴承12和筒体1同时运动。
[0041] 参考图2和图3,固定座2内部开设有暂存槽22,暂存槽22和固定槽21相连通,暂存槽22直径小于固定槽21,输入管32和油箱3相连通,且输入管32和暂存槽22相连通,油箱3背离输出管31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33,油箱3内设置有向输出管31内输送润滑剂的输出装置4。
[0042] 输出装置4包括第一转杆41和第一螺旋叶片42,第一转杆41设置在油箱3内,第一转杆41的长度方向和输出管31平行,油箱3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4,第一支撑板34和第一转杆41垂直,第一转杆41贯穿第一支撑板34和第一支撑板34转动连接,第一转杆41一端伸至输出管31内,第一转杆41远离输出管31一端贯穿油箱3侧壁和电机3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螺旋叶片42沿第一转杆4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螺旋叶片42和第一转杆41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螺旋叶片42一端处于油箱3内,第一螺旋叶片42另一端伸至输出管31内。
[0043] 启动电机33,电机33带动第一转杆41转动,第一转杆41带动第一螺旋叶片42转动,第一螺旋叶片42转动的过程中,将油箱3内的润滑剂输送至输出管31内,润滑剂再通过输出管31进入至固定座2的暂存槽22内,并通过暂存槽22流动至固定槽21处和轴承12接触,润滑剂对轴承12进行润滑。
[0044] 参考图2和图3,输出管31与油箱3相连通,输出管31和暂存槽22相连通,输入管32处设置有向油箱3内输送润滑剂的输入装置5,输入装置5包括第二转杆51和第二螺旋叶片52,第二转轴11沿输入管3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输入管32内。第二转轴11靠近固定座2一端伸至暂存槽22内,第二转杆51远离固定座2一端且贯穿油箱3远离输入管32一侧壁和油箱3转动连接,且第二转杆51贯穿第一支撑板34和第一支撑板34转动连接,第二螺旋叶片52沿第二转杆51长度方向设置在输入管32内,第二螺旋叶片52和第二转杆51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螺旋叶片52一端伸至暂存槽22内。
[0045] 第二转杆51转动,第二转杆51带动第二螺旋叶片52转动,当暂存槽22内的润滑剂达到输入管32的位置时,第二螺旋叶片52转动的过程中将润滑剂输送进输入管32内,并沿着输入管32进入至油箱3内,实现了润滑剂的一个循环,同时使轴承12处的润滑剂不易过多。
[0046] 参考图3,电机33处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51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6,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链轮61、第二链轮62和第一链条63,第二链轮62设置在电机33处,第一转杆41贯穿第二链轮62中心和第二链轮62固定连接,第一链轮61设置在第二链轮
62上方,第二转杆51和第一链轮61固定连接,第一链条63套在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的外侧与两者均啮合。
[0047] 电机33带动第一转杆41转动,第一转杆41带动第二链轮62转动,第二链轮62带动第一链条63转动,第一链条63带动第一链轮61转动,第一链轮61带动第二转杆51转动,实现了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51之间的联动。
[0048] 参考图3,油箱3的上方设置有漏斗35,漏斗35底端贯穿油箱3上顶壁和油箱3固定连接,漏斗35上端开口的半径大于下端的开口半径,漏斗35在上端开口处铰接有盖板36,油箱3上顶外壁固定连接有通气管37,通气管37和油箱3相连通,通气管37的长度方向和油箱3上顶壁垂直,通气管37上端螺纹连接有密封帽371。
[0049] 向油箱3内添加润滑剂时,打开盖板36和密封帽371,将润滑剂导入至漏斗35内,润滑剂通过漏斗35进入至油箱3内,同时油箱3内的气体通过通气管37排出油箱3,使油箱3内的气压平衡,润滑剂加完后,关闭盖板36和密封帽371,使外界杂质不易通过漏斗35或通气口进入至油箱3内。
[0050] 参考图3和图4,油箱3侧壁内部开设有储水槽38,油箱3在储水槽38远离润滑剂一侧壁固定连接有保温层3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温层39由挤塑板制成,出水管71和进水管72两者均和储水槽38相连通,且出水管71和进水管72两者均和冷凝箱7相连通,冷凝箱7内设置有向出水管71内输送冷凝水的输送装置8;
[0051] 输送装置8包括第三转杆81和第三螺旋叶片82,第三转杆81设置在冷凝箱7内,第三转杆81靠近出水管71一端伸至出水管71内,第三转杆81远离出水管71一端和冷凝箱7一侧壁转动,冷凝箱7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73,第三转杆81贯穿第二支撑板73和第二支撑板73转动连接,第三螺旋叶片82沿第三转杆81的长度方向和第三转杆81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第三螺旋叶片82的一端处于出水管71内,第三螺旋叶片82的另一端处于冷凝箱7内。
[0052] 第三转杆81转动,带动第三螺旋叶片82转动,第三螺旋叶片82转动的过程中将冷凝箱7内的冷凝液输送至出水管71,并通过出水管71进入至储水槽38内,当储水槽38中存满冷凝液后,冷凝液沿着进水管72进入至冷凝箱7内,实现了冷凝液的循环,同时冷凝液再储存槽内向油箱3内释放冷凝,使油箱3内的润滑剂温度降低,保温层39降低冷能向油箱3外传导。
[0053] 参考图3和图4,第二链轮62一侧设置有第三链轮411,第三链轮411和第二链轮62平行,第一转杆41贯穿第三链轮411和第三链轮411固定连接,第三转杆81处设置有第一齿轮74,第一齿轮74处于冷凝箱7内,第三转杆81贯穿第一齿轮74和第一齿轮74固定连接,油箱3面向冷凝箱7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5,连接杆75远离油箱3一端贯穿冷凝箱7侧壁和冷凝箱7转动连接,在连接杆75处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转杆41和第三转杆81的第二连接组件9;
[0054] 第二连接组件9包括第四链轮91、第二链条92和第二齿轮93,第四链轮91设置在第三链轮411的正下方,连接杆75贯穿第四链轮91和第四链轮91固定连接,第二链条92套在第三链轮411和第四链轮91的外侧与两者均啮合,第二齿轮93设置在冷凝箱7内,第二齿轮93和连接杆75远离油箱3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74和第二齿轮93啮合。
[0055] 第一转杆41转动,带动第三链轮411转动,第三链轮411带动第二链条92转动,第二链条92带动第四链轮91转动,第四链轮91带动连接杆75转动,连接杆75带动第二齿轮93转动,第二齿轮93带动第一齿轮74转动,第一齿轮74带动第三转杆81转动,第二连接组件9的设置实现了第一转杆41和第三转杆81之间的联动。
[005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带式稀油润滑滚筒的实施原理为:轴承12设置在固定槽21内和固定座2连接,启动电机33,电机33带动第一转杆41转动,第一转杆41带动第一螺旋叶片42转动,将油箱3内的润滑剂输送至输出管31内,并通过输出管31进入至固定座2内,轴承12和润滑剂接触,润滑剂对轴承12进行润滑,当固定座2内部的润滑剂达到输入管32的高度时,再通过输入装置5带动固定座2内的润滑脂通过输出管31进入至油箱3内,实现润滑剂的循环,使固定座2内的润滑剂不易填满,同时通过循环输送润滑剂,使轴承12不易发生润滑失效的事件,进而轴承12不易损坏,减少了停机时间,从而提高了带式运输机运输的工作效率。
[005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