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050157.0

文献号 : CN11680591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海洋

申请人 : 徐州医科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传输及存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方法包括:设计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的有限状态,描述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在信息传输及存储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和对外部事件的响应;设计不同格式的数据包,实现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在不同状态下进行通信,并在不同状态下,发送不同数据包;设计基于几何余、补角的数据传输方法,对高校教务系统的用户数据进行不明文传输;之后进行解密验证;设计基于几何余、补角的数据存储方法对解密验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云数据库对隐私数据的不明文存储;云服务器将云数据库的存储信息回执返回至高校教务系统,完成一次数据传输及存储操作。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基于高校教务系统、云数据库和云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设计高校教务系统的有限状态与云数据库的有限状态,描述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在信息传输及存储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和对外部事件的响应;

步骤二、设计不同格式的数据包,实现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在不同状态下进行通信,并在不同状态下,发送不同数据包;

所述步骤二中的数据包包括:Request包、Free包、Busy包、User_One包、User_Two包、User_Other包、Result_Infor包,共七种包;

所述Request包,用于获取用户端发出的请求信息;

所述Free包,用于描述云服务器状态信息;

所述Busy包,用于预计传输等待时间信息;

所述User_One包,用于传输用户ID信息;

所述User_Two包,用于传输用户密码信息;

所述User_Other包,用于传输用户其他信息;

所述Result_Infor包,用于展示存储结果信息;

步骤三、设计基于几何余、补角的数据传输方法,对高校教务系统的用户数据进行不明文传输;之后进行解密验证;所述基于几何余、补角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实现对用户ID信息安全传输和用户密码安全传输;

通过高校教务系统传输用户ID信息至云数据库,所述用户ID信息包括手机号、邮箱、学号以及身份证号码,其中用户ID信息均由0 9的数字、字母及字符组成,对于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为字母的,根据对应的ASCII值进行计算;所述用户ID信息安全传输的方法如下:S1、对于连续的数字,先以开头连续的3个数字为一组进行划分,并与180进行对比,若大于180,则将当前组内的3个数字拆变位为2个数字为一组,再将后面的数字进行三个数字为一组的重新组合划分,若最后只剩一个数字,则直接将单个数字作为一组;

S2、对于含有数字、字母或字符的;若连续数字数量在3个以上,则依照步骤S1的方法进行处理,若连续数字数量少于3个,则将当前数字作为一组;

对于字母或字符,则通过ASCII值表示,并将各字母或字符对应的ASCII值单独作为一组;

S3、将每组数值按照原顺序进行排列,并依次将各数值与90和180进行比较;若当前组的数值等于0、90或180,则直接输出数值;若当前组的数值小于90,则计算其余角;若当前组的数值大于90且小于180,则计算其补角;直至所有组的数据处理完毕;

S4、将步骤S3处理后的数值放入User_One包中的用户ID信息中,传输给云数据库;

所述高校教务系统传输用户密码信息至云数据库,用户密码信息由0 9的数字和英文~字母及字符组成;所述用户密码安全传输的方法如下:

SS1、对于连续的数字,先以开头连续的3个数字为一组进行划分,并与180进行对比,若大于180,则将当前组内的3个数字拆变位为2个数字为一组,再将后面的数字进行三个数字为一组的重新组合划分,若最后只剩一个数字,则直接将单个数字作为一组;

SS2、对于含有数字、字母或字符的;若连续数字数量在3个以上,则依照步骤SS1的方法进行处理,若连续数字数量少于3个,则将当前数字作为一组;

对于字母或字符,则通过ASCII值表示,并将各字母或字符对应的ASCII值单独作为一组;

SS3、将每组数值按照原顺序进行排列,并依次将各数值与90和180进行比较;若当前组的数值等于0、90或180,则直接输出数值;若当前组的数值小于90,则计算其余角;若当前组的数值大于90且小于180,则计算其补角;直至所有组的数据处理完毕;

SS4、将步骤SS3处理后的数值放入User_Two包中的用户密码信息中,传输给云数据库;

步骤四、设计基于几何余、补角的数据存储方法对解密验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云数据库对隐私数据的不明文存储;

所述步骤四中云数据库接收并整合高校教务系统发送的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及其他信息整理成对应存储表;其中,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及其他信息数据由0 9的数字和英文~字母及字符组成;

所述云数据库对隐私数据进行存储的方法如下:

SSS1、对于连续的数字,先以开头连续的3个数字为一组进行划分,并与180进行对比,若大于180,则将当前组内的3个数字拆变位为2个数字为一组,再将后面的数字进行三个数字为一组的重新组合划分,若最后只剩一个数字,则直接将单个数字作为一组;

SSS2、对于含有数字、字母或字符的;若连续数字数量在3个以上,则依照步骤SSS1的方法进行处理,若连续数字数量少于3个,则将当前数字作为一组;

对于字母或字符,则通过ASCII值表示,并将各字母或字符对应的ASCII值单独作为一组;

SSS3、将每组数值按照原顺序进行排列,并依次将各数值与90和180进行比较;若当前组的数值等于0、90或180,则直接输出数值;若当前组的数值小于90,则计算其余角;若当前组的数值大于90且小于180,则计算其补角;直至所有组的数据处理完毕;

SSS4、将步骤SSS3处理后的数值存入数据库对应键值下,并将存储摘要放入Result_Infor包中的存储摘要中,返回给高校教务系统;

步骤五、云服务器将云数据库的存储信息回执返回至高校教务系统,完成一次数据传输及存储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格式设计如下:(1)Request包:包ID‑以固定值01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请求内容、数据大小、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

(2)Free包:包ID‑以固定值02表示数据包类型、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最小处理大小、最大处理大小、云服务器状态;

(3)Busy包:包ID‑以固定值03表示数据包类型、源地址、最小处理大小、最大处理大小、预计等待时间;

(4)User_One包:包ID‑以固定值04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用户ID信息‑包括手机号、邮箱、学号、身份证号码形式的信息,以一组几何余、补角表示的数据;

(5)User_Two包:包ID‑以固定值05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用户密码信息‑用户自定义密码信息,一组几何余、补角表示的数据;

(6)User_Other包:包ID‑以固定值06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用户其他信息‑包含性别、年龄、学号、成绩信息;

(7)Result_Infor包:包ID‑以固定值07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存储摘要‑包括此次存储数量、时间以及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高校教务系统的有限状态包括Init状态、Send_Ask状态、Wait状态、Send_Infor状态以及Manage状态,共5种状态,具体设计如下:(1)Init状态:此状态表明高校教务系统处于初始状态;

(2)Send_Ask状态:在Init状态下,根据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存储需求,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Init状态变为Send_Ask状态,发送Request包至云数据库,请求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存储;

(3)Wait状态:在Send_Ask状态下,高校教务系统接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Busy包,此时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Send_Ask状态变为Wait状态,直至接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Free包;

(4)Send_Infor状态:在Send_Ask状态或Wait状态下,高校教务系统接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Free包,此时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Send_Ask状态变为Send_Infor状态,发送User_One包、User_Two包和User_Other包至云数据库;

(5)Manage状态:在Send_Infor状态下,高校教务系统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Result_Infor包,此时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Send_Infor状态变为Manage状态,根据响应结果做下一步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云数据库的有限状态包括Init状态、Get_State状态、Storage状态以及Send_Result状态,共4种状态,具体设计如下:(1)Init状态:此状态表明云数据库处于初始状态;

(2)Get_State状态:在Init状态下,云数据库接收到高校教务系统发送的Request包,此时,云数据库状态由Init状态变为Get_State状态,云数据库基于当前数据管理系统和存储基础设施进行评估,返回Free包或Busy包至高校教务系统;

(3)Storage状态:在Get_State状态下,云数据库接收到高校教务系统发送的User_One包、User_Two包和User_Other包,此时云数据库状态由Get_State状态变为Storage状态,存储高校教务系统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和其他信息;

(4)Send_Result状态:在Storage状态下,云数据库返回Result_Infor包,此时云数据库状态由Storage状态变为Send_Result状态,完成一次高校教务系统数据存储。

说明书 :

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传输及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高校教务系统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用户数据,如众多师生的账户、密码、用户ID信息、学业成绩、课程计划等等繁杂且私密的数据,为高校信息维护及教务系
统响应效率带来负担;为了减轻本地服务器存储负担、提高响应速度,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
是将数据存储在云数据库中,通过API接口实现对云数据库的访问。
[0003] 为了保证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的传输及存储安全,面向云数据库的隐私保护方法应运而生,诸如身份验证、数据加密传输及访问控制等;尽管这些技术能实现高校教务系
统用户数据的传输及存储安全,但复杂的保护逻辑及硬件需求增加了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
据库间的通信负担,降低了响应速度;如何快速、轻量的实现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安全传
输及存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0005] 如何快速、轻量的实现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安全传输及存储,进而实现用户隐私保护效果更加高效、简洁。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基于高校教务系统、云数据库和云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0008] 步骤一、设计高校教务系统的有限状态与云数据库的有限状态,描述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在信息传输及存储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和对外部事件的响应;
[0009] 步骤二、设计不同格式的数据包,实现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在不同状态下进行通信,并在不同状态下,发送不同数据包;
[0010] 所述步骤二中的数据包包括:Request包、Free包、Busy包、User_One包、User_Two包、User_Other包、Result_Infor包,共七种包;
[0011] 所述Request包,用于获取用户端发出的请求信息;
[0012] 所述Free包,用于描述云服务器状态信息;
[0013] 所述Busy包,用于预计传输等待时间信息;
[0014] 所述User_One包,用于传输用户ID信息;
[0015] 所述User_Two包,用于传输用户密码信息;
[0016] 所述User_Other包,用于传输用户其他信息;
[0017] 所述Result_Infor包,用于展示存储结果信息;
[0018] 步骤三、设计基于几何余、补角的数据传输方法,对高校教务系统的用户数据进行不明文传输;之后进行解密验证;所述基于几何余、补角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实现对用户ID
信息安全传输和用户密码安全传输;
[0019] 通过高校教务系统传输用户ID信息至云数据库,所述用户ID信息包括手机号、邮箱、学号以及身份证号码,其中用户ID信息均由0 9的数字、字母及字符组成,对于身份证号
~
码最后一位为字母的,根据对应的ASCII值进行计算;所述用户ID信息安全传输的方法如
下:
[0020] S1、对于连续的数字,先以开头连续的3个数字为一组进行划分,并与180进行对比,若大于180,则将当前组内的3个数字拆变位为2个数字为一组,再将后面的数字进行三
个数字为一组的重新组合划分,若最后只剩一个数字,则直接将单个数字作为一组;
[0021] S2、对于含有数字、字母或字符的;若连续数字数量在3个以上,则依照步骤S1的方法进行处理,若连续数字数量少于3个,则将当前数字作为一组;
[0022] 对于字母或字符,则通过ASCII值表示,并将各字母或字符对应的ASCII值单独作为一组;
[0023] S3、将每组数值按照原顺序进行排列,并依次将各数值与90和180进行比较;若当前组的数值等于0、90或180,则直接输出数值;若当前组的数值小于90,则计算其余角;若当
前组的数值大于90且小于180,则计算其补角;直至所有组的数据处理完毕;
[0024] S4、将步骤S3处理后的数值放入User_One包中的用户ID信息中,传输给云数据库;
[0025] 所述高校教务系统传输用户密码信息至云数据库,用户密码信息由0 9的数字和~
英文字母及字符组成;所述用户密码安全传输的方法如下:
[0026] SS1、对于连续的数字,先以开头连续的3个数字为一组进行划分,并与180进行对比,若大于180,则将当前组内的3个数字拆变位为2个数字为一组,再将后面的数字进行三
个数字为一组的重新组合划分,若最后只剩一个数字,则直接将单个数字作为一组;
[0027] SS2、对于含有数字、字母或字符的;若连续数字数量在3个以上,则依照步骤SS1的方法进行处理,若连续数字数量少于3个,则将当前数字作为一组;
[0028] 对于字母或字符,则通过ASCII值表示,并将各字母或字符对应的ASCII值单独作为一组;
[0029] SS3、将每组数值按照原顺序进行排列,并依次将各数值与90和180进行比较;若当前组的数值等于0、90或180,则直接输出数值;若当前组的数值小于90,则计算其余角;若当
前组的数值大于90且小于180,则计算其补角;直至所有组的数据处理完毕;
[0030] SS4、将步骤SS3处理后的数值放入User_Two包中的用户密码信息中,传输给云数据库;
[0031] 步骤四、设计基于几何余、补角的数据存储方法对解密验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云数据库对隐私数据的不明文存储;
[0032] 所述步骤四中云数据库接收并整合高校教务系统发送的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及其他信息整理成对应存储表;其中,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及其他信息数据由0 9的数字和
~
英文字母及字符组成;
[0033] 所述云数据库对隐私数据进行存储的方法如下:
[0034] SSS1、对于连续的数字,先以开头连续的3个数字为一组进行划分,并与180进行对比,若大于180,则将当前组内的3个数字拆变位为2个数字为一组,再将后面的数字进行三
个数字为一组的重新组合划分,若最后只剩一个数字,则直接将单个数字作为一组;
[0035] SSS2、对于含有数字、字母或字符的;若连续数字数量在3个以上,则依照步骤SSS1的方法进行处理,若连续数字数量少于3个,则将当前数字作为一组;
[0036] 对于字母或字符,则通过ASCII值表示,并将各字母或字符对应的ASCII值单独作为一组;
[0037] SSS3、将每组数值按照原顺序进行排列,并依次将各数值与90和180进行比较;若当前组的数值等于0、90或180,则直接输出数值;若当前组的数值小于90,则计算其余角;若
当前组的数值大于90且小于180,则计算其补角;直至所有组的数据处理完毕;
[0038] SSS4、将步骤SSS3处理后的数值存入数据库对应键值下,并将存储摘要放入Result_Infor包中的存储摘要中,返回给高校教务系统;
[0039] 步骤五、云服务器将云数据库的存储信息回执返回至高校教务系统,完成一次数据传输及存储操作。
[0040] 优选地,所述包格式设计如下:
[0041] (1)Request包:包ID‑以固定值01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请求内容、数据大小、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
[0042] (2)Free包:包ID‑以固定值02表示数据包类型、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最小处理大小、最大处理大小、云服务器状态;
[0043] (3)Busy包:包ID‑以固定值03表示数据包类型、源地址、最小处理大小、最大处理大小、预计等待时间;
[0044] (4)User_One包:包ID‑以固定值04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用户ID信息‑包括手
机号、邮箱、学号、身份证号码形式的信息,以一组几何余、补角表示的数据;
[0045] (5)User_Two包:包ID‑以固定值05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用户密码信息‑用户
自定义密码信息,一组几何余、补角表示的数据;
[0046] (6)User_Other包:包ID‑以固定值06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用户其他信息‑包
含性别、年龄、学号、成绩信息;
[0047] (7)Result_Infor包:包ID‑以固定值07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存储摘要‑包括此次存储数量、时间以及大小。
[0048]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高校教务系统的有限状态包括Init状态、Send_Ask状态、Wait状态、Send_Infor状态以及Manage状态,共5种状态,具体设计如下:
[0049] (1)Init状态:此状态表明高校教务系统处于初始状态;
[0050] (2)Send_Ask状态:在Init状态下,根据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存储需求,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Init状态变为Send_Ask状态,发送Request包至云数据库,请求高校教务系统
用户数据存储;
[0051] (3)Wait状态:在Send_Ask状态下,高校教务系统接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Busy包,此时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Send_Ask状态变为Wait状态,直至接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Free
包;
[0052] (4)Send_Infor状态:在Send_Ask状态或Wait状态下,高校教务系统接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Free包,此时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Send_Ask状态变为Send_Infor状态,发送User_
One包、User_Two包和User_Other包至云数据库;
[0053] (5)Manage状态:在Send_Infor状态下,高校教务系统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Result_Infor包,此时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Send_Infor状态变为Manage状态,根据响应结
果做下一步操作。
[0054]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云数据库的有限状态包括Init状态、Get_State状态、Storage状态以及Send_Result状态,共4种状态,具体设计如下:
[0055] (1)Init状态:此状态表明云数据库处于初始状态;
[0056] (2)Get_State状态:在Init状态下,云数据库接收到高校教务系统发送的Request包,此时,云数据库状态由Init状态变为Get_State状态,云数据库基于当前数据管理系统
和存储基础设施进行评估,返回Free包或Busy包至高校教务系统;
[0057] (3)Storage状态:在Get_State状态下,云数据库接收到高校教务系统发送的User_One包、User_Two包和User_Other包,此时云数据库状态由Get_State状态变为
Storage状态,存储高校教务系统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和其他信息;
[0058] (4)Send_Result状态:在Storage状态下,云数据库返回Result_Infor包,此时云数据库状态由Storage状态变为Send_Result状态,完成一次高校教务系统数据存储。
[005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定义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的有限状态以及不同格式数据包的设计,实现二者通信;还通过不明文传输及存储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保
障传输及存储安全;设计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安全传输及存储方法使隐
私保护效果更加高效和简洁。
[0060]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6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0062] 图1为本发明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传输及存储方法步骤图;
[0063] 图2为本发明高校教务系统和云数据库传输流程图;
[0064] 图3为本发明高校教务系统状态转换示意图;
[0065] 图4为本发明云数据库状态转换示意图;
[0066] 图5为本发明Request包格式示意图;
[0067] 图6为本发明Free包格式示意图;
[0068] 图7为本发明Busy包格式示意图;
[0069] 图8为本发明User_One包格式示意图;
[0070] 图9为本发明User_Two包格式示意图;
[0071] 图10为本发明User_Other包格式示意图;
[0072] 图11为本发明Result_Infor包格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74] 为了减轻本地服务器存储负担、提高响应速度,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将数据存储在云数据库中,通过API接口实现对云数据库的访问;同时为了保证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
据的传输及存储安全,面向云数据库的隐私保护方法应运而生,诸如身份验证、数据加密传
输及访问控制等;尽管这些技术能实现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的传输及存储安全,但复杂
的保护逻辑及硬件需求增加了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间的通信负担,降低了响应速度;
如何快速、轻量的实现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安全传输及存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
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通过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高校教务系统数据
传输及存储方法,包括高校教务系统、云数据库和云服务器,方法包括:
[0075] 步骤一、设计高校教务系统的有限状态与云数据库的有限状态,描述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在信息传输及存储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和对外部事件的响应;
[0076] 步骤二、设计不同格式的数据包,实现高校教务系统与云数据库在不同状态下进行通信,并在不同状态下,发送不同数据包;
[0077] 步骤三、设计基于几何余、补角的数据传输方法,对高校教务系统的用户数据进行不明文传输;之后进行解密验证;
[0078] 步骤四、设计基于几何余、补角的数据存储方法对解密验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云数据库对隐私数据的不明文存储;
[0079] 步骤五、云服务器将云数据库的存储信息回执返回至高校教务系统,完成一次数据传输及存储操作。
[008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请参阅图5‑11所示,步骤二中的数据包包括:Request包、Free包、Busy包、User_One包、User_Two包、User_Other包、Result_Infor包,
共七种包;
[0081] Request包,用于获取用户端发出的请求信息;
[0082] Free包,用于描述云服务器状态信息;
[0083] Busy包,用于预计传输等待时间信息;
[0084] User_One包,用于传输用户ID信息;
[0085] User_Two包,用于传输用户密码信息;
[0086] User_Other包,用于传输用户其他信息;
[0087] Result_Infor包,用于展示存储结果信息;
[0088] 且包格式设计如下:
[0089] (1)Request包:包ID‑以固定值01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请求内容、数据大小、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
[0090] (2)Free包:包ID‑以固定值02表示数据包类型、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最小处理大小、最大处理大小、云服务器状态;
[0091] (3)Busy包:包ID‑以固定值03表示数据包类型、源地址、最小处理大小、最大处理大小、预计等待时间;
[0092] (4)User_One包:包ID‑以固定值04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用户ID信息‑包括手
机号、邮箱、学号、身份证号码等形式的信息,以一组几何余、补角表示的数据;
[0093] (5)User_Two包:包ID‑以固定值05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用户密码信息‑用户
自定义密码信息,一组几何余、补角表示的数据;
[0094] (6)User_Other包:包ID‑以固定值06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时间戳‑用于验证请求是否超时、用户其他信息‑包
含性别、年龄、学号、成绩等信息;
[0095] (7)Result_Infor包:包ID‑以固定值07表示数据包类型、目标地址‑云数据库API接口地址、源地址‑高校教务系统IP地址、存储摘要‑包括此次存储数量、时间以及大小。
[009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请参阅图2‑3所示,步骤一的高校教务系统的有限状态包括Init状态、Send_Ask状态、Wait状态、Send_Infor状态以及Manage状态,共5
种状态,具体设计如下:
[0097] (1)Init状态:此状态表明高校教务系统处于初始状态;
[0098] (2)Send_Ask状态:在Init状态下,根据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存储需求,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Init状态变为Send_Ask状态,发送Request包至云数据库,请求高校教务系统
用户数据存储;
[0099] (3)Wait状态:在Send_Ask状态下,高校教务系统接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Busy包,此时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Send_Ask状态变为Wait状态,直至接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Free
包;
[0100] (4)Send_Infor状态:在Send_Ask状态或Wait状态下,高校教务系统接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Free包,此时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Send_Ask状态变为Send_Infor状态,发送User_
One包、User_Two包和User_Other包至云数据库,包含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和其他信息;
[0101] (5)Manage状态:在Send_Infor状态下,高校教务系统收到云数据库返回的Result_Infor包,此时高校教务系统状态由Send_Infor状态变为Manage状态,根据响应结
果做下一步操作。
[010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请参阅图4所示,步骤一的云数据库的有限状态包括Init状态、Get_State状态、Storage状态以及Send_Result状态,共4种状态,具体
设计如下:
[0103] (1)Init状态:此状态表明云数据库处于初始状态;
[0104] (2)Get_State状态:在Init状态下,云数据库接收到高校教务系统发送的Request包,此时,云数据库状态由Init状态变为Get_State状态,云数据库基于当前数据管理系统
和存储基础设施进行评估,返回Free包或Busy包至高校教务系统;
[0105] (3)Storage状态:在Get_State状态下,云数据库接收到高校教务系统发送的User_One包、User_Two包和User_Other包,此时云数据库状态由Get_State状态变为
Storage状态,存储高校教务系统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和其他信息;
[0106] (4)Send_Result状态:在Storage状态下,云数据库返回Result_Infor包,此时云数据库状态由Storage状态变为Send_Result状态,完成一次高校教务系统数据存储。
[01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通过高校教务系统传输用户ID信息至云数据库,用户ID信息包括手机号、邮箱、学号以及身份证号码等,其中用户ID信息均由0 9的数
~
字、字母及字符组成;部分用户身份证号码包含字母,且位于身份证号码的最后一位,对于
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为字母的,根据对应的ASCII值进行计算;用户ID信息安全传输的方法
设计如下:
[0108] S1、对于连续的数字,先以开头连续的3个数字为一组进行划分,并与180进行对比,若大于180,则将当前组内的3个数字拆变位为2个数字为一组,再将后面的数字进行三
个数字为一组的重新组合划分,若最后只剩一个数字,则直接将单个数字作为一组;
[0109] S2、对于含有数字、字母或字符的;若连续数字数量在3个以上,则依照步骤S1的方法进行处理,若连续数字数量少于3个,则将当前数字作为一组;
[0110] 对于字母或字符,则通过ASCII值表示,并将各字母或字符对应的ASCII值单独作为一组;
[0111] S3、将每组数值按照原顺序进行排列,并依次将各数值与90和180进行比较;若当前组的数值等于0、90或180,则直接输出数值;若当前组的数值小于90,则计算其余角;若当
前组的数值大于90且小于180,则计算其补角;直至所有组的数据处理完毕;
[0112] S4、将步骤S3处理后的数值放入User_One包中的用户ID信息,传输给云数据库。
[0113] 目前用作用户名和密码的特殊字符一般有“'”、“‑”、“!”、“"”、“#”、“$”、“%”、“&”、“(”、“)”、“*”、“,”、“.”、“/”、“:”、“;”、“?”、“@”、“[”、“]”、“^”、“_”、“`”、“{”、“|”、“}”、“ ”、~
“+”、“<”、“=”、“>”,即现有情况字母和一般特殊字符的ASCII值最大值小于180,所以不存在
大于180的角度。
[0114] 为了便于计算原值,补角用四位数字表示,不够的前面补“0”,余角用三位数字表示,不够的前面补“0”;并且本发明为了区分数字、字符及字母,字符和字母用小数表示。
[0115] 例,待传输用户名为:15756325168,身份证ID为:34120419930423987X。
[0116] 首先以3个数字为一组划分用户名:157,563,251,68,分别与180进行比对,
[0117] ①157<180,则157的补角为180‑157=23;
[0118] ②563>180,则重新划分为56,325,168,则56的余角为90‑56=34;
[0119] ③325>180,则重新划分为32,516,8,则32的余角为90‑32=58;
[0120] ④516>180,则重新划分为51,68,则51的余角为90‑51=39;
[0121] ⑤68的余角为90‑68=22;
[0122] 为了便于计算原值,补角用四位数字表示,不够的前面补“0”,余角用三位数字表示,不够的前面补“0”,则用户名15756325168最终传输内容为[0023, 034, 058, 039, 
022];
[0123] 同理可得身份证ID划分为:341,204,199,304,239,87,X,分别与180进行比对,
[0124] ①341>180,则重新划分为34,120,419,930,423,987,X,则34的余角为90‑34=56;
[0125] ②120<180,则120的补角为180‑120=60;
[0126] ③419>180,则重新划分为41,993,042,398,7,X,则41的余角为90‑41=49;
[0127] ④993>180,则重新划分为99,304,239,87,X,则99的补角为180‑99=81;
[0128] ⑤304>180,则重新划分为30,423,987,X,则30的余角为90‑30=60;
[0129] ⑥423>180,则重新划分为42,398,7,X,则42的余角为90‑42=48;
[0130] ⑦398>180,则重新划分为39,87,X,则39的余角为90‑39=51,87的余角为90‑87=3,X对应ASCII值为88,88的余角为90‑88=2;
[0131] 则用户身份ID最终传输内容为[056, 0060, 049, 0081, 060, 048, 051, 003, 0.02]。
[013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高校教务系统传输用户密码信息至云数据库,用户密码信息由0 9的数字和英文字母及字符组成;用户密码安全传输的设计方法如
~
下:
[0133] SS1、对于连续的数字,先以开头连续的3个数字为一组进行划分,并与180进行对比,若大于180,则将当前组内的3个数字拆变位为2个数字为一组,再将后面的数字进行三
个数字为一组的重新组合划分,若最后只剩一个数字,则直接将单个数字作为一组;
[0134] SS2、对于含有数字、字母或字符的;若连续数字数量在3个以上,则依照步骤SS1的方法进行处理,若连续数字数量少于3个,则将当前数字作为一组;
[0135] 对于字母或字符,则通过ASCII值表示,并将各字母或字符对应的ASCII值单独作为一组;
[0136] SS3、将每组数值按照原顺序进行排列,并依次将各数值与90和180进行比较;若当前组的数值等于0、90或180,则直接输出数值;若当前组的数值小于90,则计算其余角;若当
前组的数值大于90且小于180,则计算其补角;直至所有组的数据处理完毕;
[0137] SS4、将步骤SS3处理后的数值放入User_Two包中的用户密码信息中,传输给云数据库。
[0138] 同上,现有情况已知字母和一般特殊字符的ASCII值最大值小于180,因此不存在大于180的角度。
[0139] 为了便于计算原值,补角用四位数字表示,不够的前面补“0”,余角用三位数字表示,不够的前面补“0”;并且本申请为了区分数字、字符和字母,字符和字母用小数表示。
[0140] 例,待传输用户密码为:W3423as!
[0141] 首先,在ASCII码表内找到W对应ASCII值为87,与90,180进行比对,
[0142] ①87<90,则87的余角为90‑87=3;
[0143] 接着,以3423三个一组进行划分,即342,3
[0144] ②342>180,则重新划分为34,23,则34的余角为90‑34=56,23的余角为90‑23=67;
[0145] 然后,在ASCII码表内找到a对应ASCII值为97,与90,180进行比对;
[0146] ③97<180,则97的补角为180‑97=83;
[0147] 再次,在ASCII码表内找到s对应ASCII值为115,与90,180进行比对;
[0148] ④115<180,则115的补角为180‑115=65;
[0149] 最后,在ASCII码表内找到“!”对应ASCII值为33,与90,180进行比对,
[0150] ⑤33<90,则33的余角为90‑33=57;
[0151] 则用户密码最终传输内容为[0.03,056,067,0.083,0.065,0.57]。
[015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步骤四云数据库接收并整合高校教务系统发送的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及其他信息整理成对应存储表;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及其他
信息数据由0 9的数字和英文字母及字符组成;通过云数据库对用户ID信息、密码信息等隐
~
私数据进行隐私保护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0153] SSS1、对于连续的数字,先以开头连续的3个数字为一组进行划分,并与180进行对比,若大于180,则将当前组内的3个数字拆变位为2个数字为一组,再将后面的数字进行三
个数字为一组的重新组合划分,若最后只剩一个数字,则直接将单个数字作为一组;
[0154] SSS2、对于含有数字、字母或字符的;若连续数字数量在3个以上,则依照步骤SSS1的方法进行处理,若连续数字数量少于3个,则将当前数字作为一组;
[0155] 对于字母或字符,则通过ASCII值表示,并将各字母或字符对应的ASCII值单独作为一组;
[0156] SSS3、将每组数值按照原顺序进行排列,并依次将各数值与90和180进行比较;若当前组的数值等于0、90或180,则直接输出数值;若当前组的数值小于90,则计算其余角;若
当前组的数值大于90且小于180,则计算其补角;直至所有组的数据处理完毕;
[0157] SSS4、将步骤SSS3处理后的数值存入数据库对应键值下,并将存储摘要放入Result_Infor包中的存储摘要中,返回给高校教务系统。
[0158] 同上,现有情况已知字母和一般特殊字符的ASCII值最大值小于180 则不存在大于180的角度。
[0159] 为了便于计算原值,补角用四位数字表示,不够的前面补“0”,余角用三位数字表示,不够的前面补“0”,字母及字符用两位数字表示,不够的前面补“0”;并且本申请为了区
分数字、字符及字母,字母和字符用小数表示。
[0160] 例,云数据库接收用户ID信息、用户密码及其他信息后,整合为:
[0161] User message:
[0162] {
[0163] User name: 15756325168,
[0164] User ID: 34120419930423987X,
[0165] User password: W3423as!,
[0166] Others: gender, age, exam results, et al
[0167] }
[0168] 运用基于几何余、补角的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安全存储方法对隐私数据进行保护,即
[0169] User message:
[0170] {
[0171] User name: [0023, 034, 058, 039, 022],
[0172] User ID: [056, 0060, 049, 0081, 060, 048, 051, 003, 0.02],
[0173] User password: [0.03,056,067,0.083,0.065,0.57],
[0174] Other: gender, age, exam results, et al.
[0175] }
[0176] 通过上述操作,即完成高校教务系统用户数据安全存储。
[0177] 例,待传输数据为:W34as8!
[0178] 首先,在ASCII码表内找到W对应ASCII值为87,与90,180进行比对,
[0179] ①87<90,则87的余角为90‑87=3;
[0180] 接着,连续数字为34,数量小于3,则两个一组进行划分,与90,180进行比对,
[0181] ②34<90,则34的余角为90‑34=56;
[0182] 然后,在ASCII码表内找到a对应ASCII值为97,与90,180进行比对;
[0183] ③97<180,则97的补角为180‑97=83;
[0184] 再次,在ASCII码表内找到s对应ASCII值为115,与90,180进行比对;
[0185] ④115<180,则115的补角为180‑115=65;
[0186] 再次,单个数字8,则直接与90,180进行比对,
[0187] ⑤8<90,则8的余角为90‑8=82;
[0188] 最后,内找到“!”对应ASCII值为33,与90,180进行比对,
[0189] ⑥33<90,则33的余角为90‑33=57;
[0190] 则用户密码最终传输内容为[0.03,056,0.083,0.065,082,0.57]。
[0191]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
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