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090102.2

文献号 : CN1168106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萍

申请人 : 兴化市剑达铸造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涉及机械模具加工技术领域。该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机构,底座机构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左右贯穿且固定连接有侧轨,底座的下内壁右前侧固定连接有滑柱,底座的侧内壁右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片,弹片的左端向右弯折且翘起,底座的内部设置有转盘,转盘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下柱,下柱的下端贯穿底座的下壁中部且固定连接有底盘,底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绕接下柱,第一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底座,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使得第三齿板向后侧翻起大约三十度左右的角度,模具的磨削表面符合工作人员俯视的视角,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的加工进行清晰的观察。

权利要求 :

1.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机构(1),所述底座机构(1)包括底座(101),所述底座(101)的上端左右贯穿且固定连接有侧轨(10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的下内壁右前侧固定连接有滑柱(109),所述底座(101)的侧内壁右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片(110),所述弹片(110)的左端向右弯折且翘起,所述底座(101)的内部设置有转盘(114),所述转盘(114)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下柱(115),所述下柱(115)的下端贯穿底座(101)的下壁中部且固定连接有底盘(116),所述底盘(1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7),所述第一弹簧(117)绕接下柱(115),所述第一弹簧(117)的上端固定连接底座(101),所述转盘(114)的表面右侧贯穿开设有滑槽(118),所述滑槽(118)呈现半圆弧形,所述滑柱(109)的上端插入滑槽(118)中且与滑槽(118)适配,所述转盘(114)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小柱(119),所述第一小柱(119)的上端通过扭簧活动套接有拨齿(120),所述转盘(114)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拉带(121),所述拉带(121)逆时针绕接转盘(114)且对应插入电轨(111),所述拉带(121)插入电轨(1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轨块(122),所述轨块(122)与电轨(111)适配,所述轨块(122)的前端安装有电动插柱(123);

所述底座机构(1)的上方设置有内盘机构(2);

所述内盘机构(2)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机构(3)和齿轮机构(4);

所述移动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模座机构(5);

所述底座机构(1)的右前侧设置有切换机构(6);

所述底座(101)的下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有底支(102),所述底盘(116)和第一弹簧(117)均处于底支(102)的内部;

右侧所述侧轨(10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接轨(104),所述接轨(104)的后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5),所述第一连接杆(105)远离接轨(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平衡木(106),所述平衡木(106)的上表面左右下陷,所述接轨(10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7),所述限位板(107)的左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8);

所述底座(101)的左端后侧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电轨(111),所述电轨(111)的上下内壁均开设有刻槽(112),所述电轨(111)的后端左壁嵌入安装有感应器(113);

所述内盘机构(2)包括内盘(201),所述内盘(201)的内部中空,所述内盘(201)的中部固定插接有盘柱(202),所述盘柱(202)的下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转盘(114),所述盘柱(202)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小柱(203);

所述内盘(201)的外侧弧壁中部嵌入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滑环(204),所述内盘(201)的外侧等距均匀地固定连接有尖角组(205),所述尖角组(2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尖角组(205)中心对称,每个所述尖角组(205)包括两个上下正对的尖角,上下两个所述尖角之间的距离与滑环(204)对应且适配,所述弹片(110)的翘起端抵触右后侧所述尖角组(205)的左表面,所述拨齿(120)远离滑柱(109)的一端抵触左前侧的所述尖角组(205)的右表面;

所述内盘(201)的上壁右侧贯穿插接有凸柱(206),所述凸柱(206)的上端圆滑且凸出内盘(201)的上表面,所述凸柱(20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柱盘(207),所述柱盘(207)的上表面贴合内盘(201)的上内壁,所述柱盘(20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8),所述第二弹簧(208)的下端固定连接内盘(201)的下内壁;

所述滑环(204)的右前侧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管(209)和第二气管(211),所述第二气管(211)处于第一气管(209)的前方,所述第一气管(209)和第二气管(211)对应贯穿底座(101)的侧壁且伸出底座(101)外侧,所述第一气管(209)的中段嵌入安装有第一气泵(210),所述第二气管(211)的中段嵌入安装有第二气泵(212),所述第一气泵(210)和第二气泵(2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泵(210)的下端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13),所述第二连接杆(213)的后端固定连接右侧所述侧轨(103);

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移板(301),所述移板(301)的右端对应插入右侧所述侧轨(103)和接轨(104),所述移板(301)的左端开设有移槽(302),所述移槽(302)的前后距离与凸柱(206)和第二小柱(203)的半径均适配,所述移板(301)的左端前后分别固定连接有带环(303),所述带环(303)呈现U形且开口相对,两个所述带环(303)之间的前后距离与移槽(302)的前后距离相同,所述带环(303)与凸柱(206)适配;

所述齿轮机构(4)包括第一齿板(401),所述第一齿板(401)与内盘(201)上下正对,所述第一齿板(401)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第二小柱(203),所述第一齿板(401)的外侧等距均匀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柱(402);

所述模座机构(5)包括第二齿板(501),所述第二齿板(501)与第一齿板(401)相同且左右正对,所述第二齿板(501)的下表面中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移板(301)的上表面右侧中部,所述第二齿板(501)的外侧等距均匀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柱(502),所述第二齿柱(502)与第一齿柱(402)相同,所述第二齿板(50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球柱(503),所述球柱(503)的上端呈现球形,所述球柱(503)的上端球铰连接有第三齿板(504),所述第三齿板(504)的中心与球柱(503)连接,所述第三齿板(504)与第二齿板(501)相同,所述第三齿板(504)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柱(505),所述第三齿柱(505)与第二齿柱(502)上下交错相对,所述第三齿板(50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小柱(506),所述第三小柱(50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夹具(507);

所述第三齿板(504)的下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切换块(508),所述切换块(508)的下表面呈现弧面;

所述切换机构(6)包括主接板(601),所述主接板(601)的左端固定连接底座(101)的前侧,所述主接板(601)的右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板(602),所述轴板(602)的右表面后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切换轴(603),所述切换轴(603)的中部贯穿且固定插接有板仓(604),所述板仓(604)的内部中空,所述板仓(604)的上壁后端贯穿且固定连接有气囊(605),所述板仓(604)的下壁前后均安装有气阀;

所述轴板(602)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托板(606),所述托板(60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柱仓(607),所述柱仓(607)的下端插接有压柱(608),所述压柱(608)的下端圆滑且接触板仓(604)的上表面前侧,所述压柱(608)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对接柱(610),所述对接柱(610)的上端贯穿柱仓(607),所述压柱(60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09),所述第三弹簧(609)的上端固定连接柱仓(607),所述第三弹簧(609)绕接对接柱(610);

所述托板(606)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柱(611)和器板(613),所述电动伸缩柱(6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板(612),所述连板(612)的右端对应且固定套接对接柱(610),所述器板(613)处于电动伸缩柱(611)的左侧,所述器板(613)远离托板(606)的一端向右侧弯折,所述器板(613)的右端嵌入固定安装有启动器(614),所述启动器(614)与对接柱(610)上下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木(106)处于第二齿板(501)和第三齿板(504)后侧之间,所述平衡木(106)的上表面中部贴合第三齿板(504),所述平衡木(106)的下表面贴合第二齿板(501),所述限位块(108)的左端对应插入第二齿板(501)右侧的两个所述第二齿柱(502)之间且与其适配。

说明书 :

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模具加工(Mold Making)是指成型和制坯工具的加工,此外还包括剪切模和模切模具。通常情况下,模具有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将钢板放置在上下模之间,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实现材料的成型,当压力机打开时,就会获得由模具形状所确定的工件或去除相应的废料。小至电子连接器,大至汽车仪表盘的工件都可以用模具成型。级进模是指能自动的把加工工件从一个工位移动到另一个工位,并在最后一个工位得到成型零件的一套模具。模具加工工艺包括:裁模、冲坯模、复合模、挤压模、四滑轨模、级进模、冲压模、模切模具等。
[0003] 现有的大部分机械模具加工采用分段加工的模式,即在磨削刀头对模具完成一小段加工步骤后,工作人员或者拍摄机需要对模具进行及时的观测和检测,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加工中出现问题并且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进行修正,从而减少模具的废品率,但是模具在车床加工仓内部进行磨削,磨削刀头在模具的上方对模具的表面进行加工,这样在完成一段加工步骤后,工作人员从车床加工仓外对模具表面进行观测时存在视觉角度偏差,同时磨削刀头还会遮挡部分视角,导致难以细致观测模具上表面的加工状况,因此导致模具加工的精确性降低,因此亟需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机构,所述底座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左右贯穿且固定连接有侧轨,所述底座的下内壁右前侧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底座的侧内壁右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的左端向右弯折且翘起,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下柱,所述下柱的下端贯穿底座的下壁中部且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绕接下柱,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底座,所述转盘的表面右侧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呈现半圆弧形,所述滑柱的上端插入滑槽中且与滑槽适配,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小柱,所述第一小柱的上端通过扭簧活动套接有拨齿,所述转盘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拉带,所述拉带逆时针绕接转盘且对应插入电轨,所述拉带插入电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轨块,所述轨块与电轨适配,所述轨块的前端安装有电动插柱;所述底座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内盘机构;所述内盘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机构和齿轮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模座机构;所述底座机构的右前侧设置有切换机构。
[0006]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有底支,所述底盘和第一弹簧均处于底支的内部;右侧所述侧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接轨,所述接轨的后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接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平衡木,所述平衡木的上表面左右下陷,所述接轨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左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底座的左端后侧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电轨,所述电轨的上下内壁均开设有刻槽,所述电轨的后端左壁嵌入安装有感应器。
[0007] 优选的,所述内盘机构包括内盘,所述内盘的内部中空,所述内盘的中部固定插接有盘柱,所述盘柱的下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转盘,所述盘柱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小柱;所述内盘的外侧弧壁中部嵌入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滑环,所述内盘的外侧等距均匀地固定连接有尖角组,所述尖角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尖角组中心对称,每个所述尖角组包括两个上下正对的尖角,上下两个所述尖角之间的距离与滑环对应且适配,所述弹片的翘起端抵触右后侧所述尖角组的左表面,所述拨齿远离滑柱的一端抵触左前侧的所述尖角组的右表面;所述内盘的上壁右侧贯穿插接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上端圆滑且凸出内盘的上表面,所述凸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柱盘,所述柱盘的上表面贴合内盘的上内壁,所述柱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内盘的下内壁;所述滑环的右前侧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管和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处于第一气管的前方,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一气管对应贯穿底座的侧壁且伸出底座外侧,所述第一气管的中段嵌入安装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管的中段嵌入安装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泵的下端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右侧所述侧轨。
[0008]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板,所述移板的右端对应插入右侧所述侧轨和接轨,所述移板的左端开设有移槽,所述移槽的前后距离与凸柱和第二小柱的半径均适配,所述移板的左端前后分别固定连接有带环,所述带环呈现U形且开口相对,两个所述带环之间的前后距离与移槽的前后距离相同,所述带环与凸柱适配。
[0009] 优选的,所述齿轮机构包括第一齿板,所述第一齿板与内盘上下正对,所述第一齿板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第二小柱,所述第一齿板的外侧等距均匀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柱。
[0010] 优选的,所述模座机构包括第二齿板,所述第二齿板与第一齿板相同且左右正对,所述第二齿板的下表面中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移板的上表面右侧中部,所述第二齿板的外侧等距均匀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柱,所述第二齿柱与第一齿柱相同,所述第二齿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球柱,所述球柱的上端呈现球形,所述球柱的上端球铰连接有第三齿板,所述第三齿板的中心与球柱连接,所述第三齿板与第二齿板相同,所述第三齿板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柱,所述第三齿柱与第二齿柱上下交错相对,所述第三齿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小柱,所述第三小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夹具;所述第三齿板的下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切换块,所述切换块的下表面呈现弧面。
[0011] 优选的,所述平衡木处于第二齿板和第三齿板后侧之间,所述平衡木的上表面中部贴合第三齿板,所述平衡木的下表面贴合第二齿板,所述限位块的左端对应插入第二齿板右侧的两个所述第二齿柱之间且与其适配。
[0012] 优选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主接板,所述主接板的左端固定连接底座的前侧,所述主接板的右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板,所述轴板的右表面后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切换轴,所述切换轴的中部贯穿且固定插接有板仓,所述板仓的内部中空,所述板仓的上壁后端贯穿且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板仓的下壁前后均安装有气阀;所述轴板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柱仓,所述柱仓的下端插接有压柱,所述压柱的下端圆滑且接触板仓的上表面前侧,所述压柱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对接柱,所述对接柱的上端贯穿柱仓,所述压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柱仓,所述第三弹簧绕接对接柱;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柱和器板,所述电动伸缩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的右端对应且固定套接对接柱,所述器板处于电动伸缩柱的左侧,所述器板远离托板的一端向右侧弯折,所述器板的右端嵌入固定安装有启动器,所述启动器与对接柱上下正对。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通过第三齿板与球柱的球铰连接,使得第三齿板向后侧翻起大约三十度左右的角度,在夹具的夹持作用下,模具的磨削表面符合工作人员俯视的视角,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的加工进行清晰的观察。
[0015] 2、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模具在翻起角度的时候,使得磨削刀头的视线阻碍消失,同时保证模具不会与磨削刀头磕碰,保护磨削刀头和模具,提升装置工作的安全性。
[0016] 3、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控制电动插柱插入合适的刻槽中,可以调节模具旋转合适的角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多角度对模具的加工进行观察,提升装置的观察灵活性。
[0017] 4、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能够及时的对模具表面的碎屑进行清理,这样不仅方便观察和检测模具,还能够提升磨削时的准确性。
[0018] 5、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通过切换机构的设计,使得装置的移动和转动能够进行自动化的切换,使得机构件的适配度提升。
[0019] 6、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模具被观测,转动和清理表面碎渣后能够原样回归至原始的磨削左表面,从而不影响对磨具的加工,提高装置的定位精确性。
[0020] 7、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在对模具的移动和观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控制移动轨块沿着电轨向后即可,操作简单,易于上手,提升装置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底座机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底支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底座俯视平面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接轨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转盘示意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电动插柱示意图;
[0028] 图8为本发明内盘机构位置示意图;
[0029] 图9为本发明内盘机构俯视平面示意图;
[0030] 图10为本发明内盘机构示意图;
[0031] 图11为本发明内盘内部示意图;
[0032] 图12为本发明移动机构俯视平面示意图;
[0033] 图13为本发明移动机构示意图;
[0034] 图14为本发明齿轮机构示意图;
[0035] 图15为本发明模座机构位置示意图;
[0036] 图16为本发明模座机构示意图;
[0037] 图17为本发明切换块示意图;
[0038] 图18为本发明切换机构位置示意图;
[0039] 图19为本发明切换机构示意图;
[0040] 图20为本发明压柱示意图;
[0041] 图21为本发明板仓位置侧平面示意图。
[0042] 图中:1、底座机构;101、底座;102、底支;103、侧轨;104、接轨;105、第一连接杆;106、平衡木;107、限位板;108、限位块;109、滑柱;110、弹片;111、电轨;112、刻槽;113、感应器;114、转盘;115、下柱;116、底盘;117、第一弹簧;118、滑槽;119、第一小柱;120、拨齿;
121、拉带;122、轨块;123、电动插柱;2、内盘机构;201、内盘;202、盘柱;203、第二小柱;204、滑环;205、尖角组;206、凸柱;207、柱盘;208、第二弹簧;209、第一气管;210、第一气泵;211、第二气管;212、第二气泵;213、第二连接杆;3、移动机构;301、移板;302、移槽;303、带环;4、齿轮机构;401、第一齿板;402、第一齿柱;5、模座机构;501、第二齿板;502、第二齿柱;503、球柱;504、第三齿板;505、第三齿柱;506、第三小柱;507、夹具;508、切换块;6、切换机构;
601、主接板;602、轴板;603、切换轴;604、板仓;605、气囊;606、托板;607、柱仓;608、压柱;
609、第三弹簧;610、对接柱;611、电动伸缩柱;612、连板;613、器板;614、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4] 请参阅图1‑2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械模具加工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机构1,底座机构1包括底座101,底座101的上端左右贯穿且固定连接有侧轨103,底座101的下内壁右前侧固定连接有滑柱109,底座101的侧内壁右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片110,弹片110的左端向右弯折且翘起(如图4所示),底座101的内部设置有转盘114,转盘114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下柱115,下柱115的下端贯穿底座101的下壁中部且固定连接有底盘116,底盘1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7,第一弹簧117绕接下柱115,第一弹簧117的上端固定连接底座101,转盘114的表面右侧贯穿开设有滑槽118,滑槽118呈现半圆弧形,滑柱109的上端插入滑槽118中且与滑槽118适配,初始状态下,滑柱109处于滑槽118的前端,转盘114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小柱119,第一小柱119的上端通过扭簧活动套接有拨齿
120,转盘114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拉带121,拉带121逆时针绕接转盘114且对应插入电轨111,拉带121插入电轨1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轨块122,轨块122与电轨111适配,轨块122的前端安装有电动插柱123;底座机构1的上方设置有内盘机构2;内盘机构2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机构3和齿轮机构4;移动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模座机构5;底座机构1的右前侧设置有切换机构
6。
[0045] 底座101的下表面外侧固定连接有底支102,底盘116和第一弹簧117均处于底支102的内部;右侧侧轨10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接轨104,接轨104的后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5,第一连接杆105远离接轨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平衡木106,平衡木106的上表面左右下陷(如图15所示),接轨10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7,限位板107的左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8;底座101的左端后侧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电轨111,电轨111的上下内壁均开设有刻槽112,上下两侧刻槽112的尺寸相同且间距不同(如图3所示),电轨111的后端左壁嵌入安装有感应器113。
[0046] 内盘机构2包括内盘201,内盘201的内部中空,内盘201的中部固定插接有盘柱202,盘柱202的下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转盘114,盘柱202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小柱203;内盘201的外侧弧壁中部嵌入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滑环204,内盘201的外侧等距均匀地固定连接有尖角组205,尖角组2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尖角组205中心对称,每个尖角组205包括两个上下正对的尖角,上下两个尖角之间的距离与滑环204对应且适配,弹片
110的翘起端抵触右后侧尖角组205的左表面,拨齿120远离滑柱109的一端抵触左前侧的尖角组205的右表面(如图9所示);内盘201的上壁右侧贯穿插接有凸柱206,凸柱206的上端圆滑且凸出内盘201的上表面,凸柱20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柱盘207,柱盘207的半径大于凸柱206的半径,柱盘207的上表面贴合内盘201的上内壁,柱盘20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8,第二弹簧208的下端固定连接内盘201的下内壁;滑环204的右前侧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管209和第二气管211,第二气管211处于第一气管209的前方,第一气管209和第二气管211对应贯穿底座101的侧壁且伸出底座101外侧,第一气管209的中段嵌入安装有第一气泵210,第二气管211的中段嵌入安装有第二气泵212,第一气泵210和第二气泵212固定连接,第一气泵210的下端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13,第二连接杆213的后端固定连接右侧侧轨103。
[0047] 移动机构3包括移板301,移板301的右端对应插入右侧侧轨103和接轨104,移板301的左端开设有移槽302,移槽302的前后距离与凸柱206和第二小柱203的半径均适配,移板301的左端前后分别固定连接有带环303,带环303呈现U形且开口相对,两个带环303之间的前后距离与移槽302的前后距离相同,带环303与凸柱206适配,初始状态下,凸柱206的上端插入两个带环303之间(如图12所示)。
[0048] 齿轮机构4包括第一齿板401,第一齿板401与内盘201上下正对,第一齿板401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第二小柱203,第一齿板401的外侧等距均匀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柱402。
[0049] 模座机构5包括第二齿板501,第二齿板501与第一齿板401相同且左右正对,第二齿板501的下表面中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移板301的上表面右侧中部,第二齿板501的外侧等距均匀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柱502,第二齿柱502与第一齿柱402相同,当移动机构3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一齿柱402和第二齿柱502对应啮合,第二齿板50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球柱503,球柱503的上端呈现球形,球柱503的上端球铰连接有第三齿板504,第三齿板504与球柱503的球铰连接较为紧固,第三齿板504的中心与球柱503连接,第三齿板504与第二齿板501相同,第三齿板504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柱505,第三齿柱505与第二齿柱502上下交错相对,第三齿柱505的长度大于第二齿柱502的长度,第三齿板50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小柱506,第三小柱50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夹具507;第三齿板504的下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切换块508,切换块508的下表面呈现弧面(如图17所示)。
[0050] 平衡木106处于第二齿板501和第三齿板504后侧之间,平衡木106的上表面中部贴合第三齿板504,平衡木106的下表面贴合第二齿板501,第一连接杆105与第二齿柱502之间不阻碍(如图15所示),限位块108的左端对应插入第二齿板501右侧的两个第二齿柱502之间且与其适配(如图15所示);当模座机构5处于最右侧的时候,最右侧的第三齿柱505对应嵌插入限位板107中(如图15所示)。
[0051] 切换机构6包括主接板601,主接板601的左端固定连接底座101的前侧,主接板601的右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板602,轴板602的右表面后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切换轴603,切换轴603的中部贯穿且固定插接有板仓604,板仓604的内部中空,板仓604的上壁后端贯穿且固定连接有气囊605,板仓604的下壁前后均安装有气阀;轴板602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托板606,托板60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柱仓607,柱仓607的下端插接有压柱608,压柱608的下端圆滑且接触板仓604的上表面前侧,初始状态下,板仓604的前端向下偏斜(如图19所示),压柱608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对接柱610,对接柱610的上端贯穿柱仓607,压柱60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09,第三弹簧609的上端固定连接柱仓607,第三弹簧609绕接对接柱610;托板606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柱611和器板613,电动伸缩柱6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板612,连板612的右端对应且固定套接对接柱610,器板613处于电动伸缩柱611的左侧,器板613远离托板606的一端向右侧弯折,器板613的右端嵌入固定安装有启动器614,启动器614与对接柱610上下正对;当对接柱610上移插入启动器614中后,启动器614控制感应器113启动,在轨块122两次挤压感应器113后,感应器113控制电动伸缩柱611收缩通过连板612控制对接柱610归位;初始状态下,板仓604的后端与切换块508的上端处于同一平面,第一气管209远离滑环204的一端对应板仓604的后侧的气阀,第二气管211远离滑环204的一端插接板仓604前侧的气阀(如图21所示),第一气泵210控制第一气管209吸取内盘201内部的气体,第二气泵212控制第二气管211补充内盘201内部的气体。
[0052] 工作原理:第一步:在阶段性观测的时候,控制轨块122沿着电轨111滑动,拉动拉带121带动转盘114逆时针转动,拨齿120抵触左前侧的尖角组205带动内盘201同步旋转,凸柱206转动与带环303的内壁接触从而带动移板301沿着侧轨103向左侧移动,拨齿120移动至弹片110处受到阻挡,轨块122滑动受阻,轨块122滑行归位,转盘114同步归位,通过弹片110与尖角组205的抵触使得内盘201不动,此时内盘201刚好切换转动一百八十度,移板301带动模座机构5移动至最左侧,在移动的途中,切换块508与板仓604的后端接触,并挤压板仓604的后端向下偏移,使得板仓604后下侧的气阀与第一气管209对接,板仓604前下侧的气阀与第二气管211断开,此时第一气泵210控制第一气管209将内盘201内部的气体充入气囊605中,气囊605膨胀将第三齿板504的前侧抬升,通过第三齿板504与球柱503的球铰连接,使得第三齿板504向后侧翻起大约三十度左右的角度,在夹具507的夹持作用下,模具的磨削表面符合工作人员俯视的视角,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的加工进行清晰的观察。
[0053] 第二步:当移动机构3处于最右侧的时候,平衡木106、限位板107和限位块108的存在控制模座机构5锁定,使得第三齿板504保持水平状态,磨削刀头从此处对模具进行加工,平衡木106以及限位板107和限位块108的存在能够保证磨削刀头对模具加工时的模具的稳定性,当需要进行阶段性的观测的时候,控制轨块122沿着电轨111后移,能够将模具的位置移动至磨削刀头的左侧,这样模具在翻起角度的时候,使得磨削刀头的视线阻碍消失,同时保证模具不会与磨削刀头磕碰,保护磨削刀头和模具,提升装置工作的安全性。
[0054] 第三步:当模座机构5移动至最左侧,通过切换块508拨动板仓604切换气阀接口时,气囊605的膨胀使得内盘201的内部气压降低,此时凸柱206与带环303接触时,带环303会将凸柱206压入内盘201的内部,这样再次控制轨块122沿着电轨111后移的时候,凸柱206无法带动带环303移动,同时模座机构5处于最左侧使得第二齿柱502与第一齿柱402啮合,第一齿板401通过第二小柱203跟随内盘20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板501转动,同时第三齿板504以球柱503为轴向前侧翻起三十度左右的角度后,第三齿柱505的后侧与第二齿柱502的后侧插接啮合,从而带动那个第三齿板504转动,在轨块122移动的时候,控制电动插柱123插入合适的刻槽112中,可以调节模具旋转合适的角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多角度对模具的加工进行观察,提升装置的观察灵活性。
[0055] 第四步:在磨削刀头对模具进行磨削的时候,模具的表面会留存一部分的磨削碎渣,在第三齿板504弹起使得模具面对观测人员的时候,一部分大的碎渣会被震落,当通过轨块122沿着电轨111快速后移的时候,模具也会被带动着快速转动,这样则能够将更多的碎渣从模具的表面甩出,从而能够及时的对模具表面的碎屑进行清理,这样不仅方便观察和检测模具,还能够提升磨削时的准确性。
[0056] 第五步:在模座机构5移动至最左侧后,板仓604的后端向下偏斜,板仓604的前端向上偏斜,从而推动压柱608上移,使得对接柱610插入启动器614中启动感应器113,这样再控制轨块122向后移动两次,则与感应器113接触两次,此时感应器113控制,电动伸缩柱611缩短(工作一段时间后,电动伸缩柱611恢复自然状态),从而使得压柱608下移,对接柱610与启动器614分离,这样板仓604的倾斜角度归位,气阀的接口恢复原状,此时气囊605收缩,内盘201的内部气压重新增加,此时凸柱206再次移动便能够重新控制移动机构3移动,通过切换机构6的设计,使得装置的移动和转动能够进行自动化的切换,使得机构件的适配度提升。
[0057] 第六步:每次移动轨块122能够带动内盘201转动一百八十度,这样在模具弹起呈倾斜状态后,再次移动两次轨块122后,模具相当于转动了三百六十度,保持原样,当内盘201内部气压重新增加后,再次使得轨块122沿着电轨111后移,则会带动移动机构3向右移动,使得模具归位,模具被观测,转动和清理表面碎渣后能够原样回归至原始的磨削左表面,从而不影响对磨具的加工,提高装置的定位精确性。
[0058] 第七步:在对模具的移动和观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控制移动轨块122沿着电轨111向后即可,操作简单,易于上手,提升装置的可操作性。
[005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