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118282.0

文献号 : CN11683789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樊小宾王连铎张治继田天侯占贵厉耀华吴广利李莉孙刚崔亚萌

申请人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包含设置于地下室四周的搅拌桩、设置于搅拌桩内部的围护墙、设置于围护墙内部的地下室外墙、在地下室外墙和围护墙之间竖向上间隔设置有对撑钢管、以及在换撑板带之间设置的支撑体系;本发明通过换撑支架的设置,利于保证模板体系的安装基础,且不占用底部空间,利于底部施工;且换撑支架易于安装便于周转使用;通过换撑调节组件的设置,利于保证适应不同的支撑模板组件安装且进行局部微调;通过单排脚手架体和对称钢管的联合安装,利于保证狭小空间内工人行走,为外墙加固提供施工作业条件,同时利于保证两侧墙体的对撑防护。

权利要求 :

1.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包含设置于地下室四周的搅拌桩(1)、设置于搅拌桩(1)内部的围护墙(2)、设置于围护墙(2)内部的地下室外墙(4)、在地下室外墙(4)和围护墙(2)之间竖向上间隔设置有对撑钢管(11)、以及在换撑板带(10)之间设置的支撑体系(9);其中围护墙(2)与地下室外墙(4)之间水平间距小于1米;

所述支撑体系(9)包含脚手架架体(91)、连接于脚手架架体(91)底部的脚手架支座(92)、设置于围护墙(2)上的换撑支架(93)、连接于换撑支架(93)顶部的支撑模板组件(94)以及连接于换撑支架(93)和支撑模板组件(94)之间的换撑调节组件(95);

所述换撑支架(93)包含换撑横杆(931)、与换撑横杆(931)连接且于围护墙(2)可拆卸连接的换撑竖杆(932)以及连接于换撑横杆(931)和换撑竖杆(932)之间的换撑斜杆(933);

所述换撑调节组件(95)包含换撑调立柱(951)、连接于换撑调立柱(951)顶部的换撑调斜撑(952)、连接于换撑调斜撑(952)顶部的换撑调顶托(953)、连接于换撑调顶托(953)顶部的换撑调水平件(954)、连接于换撑调立柱(951)外周且于换撑横杆(931)连接的换撑调套管(955)、以及连接于换撑调立柱(951)上且套接于换撑调套管(955)顶部的换撑调抱箍(956);

应用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施工搅拌桩(1)、而后施工围护墙(2),在形成的基坑内施工地下室;在地下室施工时,地下室外墙(4)内部设置有内支撑(6),且内支撑(6)在竖向根据施工工序依次多道设置;

步骤二、对应内支撑(6)在地下室外墙(4)的外侧设置有桩边围护(8),地下室各层楼板(3)对应在地下室外墙(4)的外侧设置有换撑板带(10);

步骤三、施工时,在围护墙(2)构建的墙体钻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换撑支架(93)的换撑竖杆(932);而后在换撑横杆(931)顶部安装支撑模板组件(94);其中,换撑横杆(931)和支撑模板组件(94)之间还设置有换撑调节组件(95);

步骤四、通过换撑调节组件(95)中换撑调立柱(951)和换撑调抱箍(956)调节换撑调顶托(953)和换撑调水平件(954)的高度,由此适应支撑模板组件(94)设计高度;

步骤五、施工时,脚手架架体(91)和脚手架支座(92)安装于已完成施工的桩边围护(8)或换撑板带(10)上,脚手架架体(91)与对撑钢管(11)垂直可拆卸连接,对撑钢管(11)两端连接于围护墙(2)和地下室外墙(4)之间;

步骤六、内支撑(6)基于每层浇筑后将下方的拆除,直至整体结构浇筑完成,根据每层施工进度依次设置换撑支架(93)、换撑调节组件(95)和支撑模板组件(94)用于换撑板带(10)的浇筑施工,直至完成整体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桩(1)为水泥搅拌桩(1),水泥搅拌桩(1)呈组设置且合围呈基坑设置样式,相邻水泥搅拌桩(1)咬合连接;所述围护墙(2)为一组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间隔等距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内支撑(6)随着地下室外墙(4)的施工设置,内支撑(6)为混凝土支撑;内支撑(6)自下而上依次拆除,拆除时间为临近下方底板或楼板(3)整体浇筑养护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桩边围护(8)分别与对应的各内支撑(6)等高设置,桩边围护(8)为素混凝土浇筑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横杆(931)上预先安装换撑调套管(955),换撑横杆(931)和换撑斜杆(933)通过角钢制作而成;所述换撑竖杆(932)上至少设置两排膨胀螺栓,换撑竖杆(932)设置于每个设计换撑板带(10)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板组件(94)包含支撑龙骨(941)和支撑模板(942),支撑龙骨(941)包含水平横龙骨和水平竖龙骨,支撑龙骨(941)通过型钢或木方制作而成;所述支撑模板(942)为木模板或钢模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调立柱(951)为实心柱,换撑调立柱(951)顶部设置有突出柱体;突出柱体顶部连接于换撑调顶托(953)下方;换撑调斜撑(952)连接于突出柱体外两侧且连接于换撑调顶托(953)下方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换撑调抱箍(956)螺纹连接换撑调立柱(951) ,换撑调抱箍(956)担接连接于换撑调套管(955)顶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板带(10)呈矩形状,在地下室外墙(4)上间隔设置,换撑板带(10)内钢筋与地下室外墙(4)内部钢筋锚入连接,换撑板带(10)内钢筋与围护桩内主筋焊接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支座(92)包含管状的脚手架支座立柱(921)、连接于脚手架支座立柱(921)下方的脚手架底座(922)、连接于脚手架底座(922)和脚手架支座立柱(921)之间的脚手架支座加劲肋(923)、以及连接于脚手架架体(91)上的脚手架抱箍(924);

脚手架架体(91)为单排脚手架,包含竖杆和横杆,竖杆插入脚手架支座立柱(921)内。

说明书 :

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模板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具有地下室施工时,地下室外墙与围护结构之间需要设置换撑板带,以往常通过支设脚手架模架进行模板支撑。但是当地下室外墙与围护结构间距小于1m情况时,进行换撑板带模架搭设时采用钢管做为支撑体系需要将钢管设置在底板或其他基础上,存在工人无法在外墙外侧行走及影响施工操作情况。且采用钢管支撑在拆除作业时将导致材料使用量大,不利于材料周转情况。如何在满足支撑体系安全性能前提下,又能满足施工人员作业需求,是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问题、节省支撑空间以及适应性调节和便于周转等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包含设置于地下室四周的搅拌桩、设置于搅拌桩内部的围护墙、设置于围护墙内部的地下室外墙、在地下室外墙和围护墙之间竖向上间隔设置有对撑钢管、以及在换撑板带之间设置的支撑体系;其中围护墙与地下室外墙之间水平间距小于1米;
[0006] 所述支撑体系包含脚手架架体、连接于脚手架架体底部的脚手架支座、设置于围护墙上的换撑支架、连接于换撑支架顶部的支撑模板组件以及连接于换撑支架和支撑模板组件之间的换撑调节组件;
[0007] 所述换撑支架包含换撑横杆、与换撑横杆连接且于围护墙可拆卸连接的换撑竖杆以及连接于换撑横杆和换撑竖杆之间的换撑斜杆;
[0008] 所述换撑调节组件包含换撑调立柱、连接于换撑调立柱顶部的换撑调斜撑、连接于换撑调斜撑顶部的换撑调顶托、连接于换撑调顶托顶部的换撑调水平件、连接于换撑调立柱外周且于换撑横杆连接的换撑调套管、以及连接于换撑调立柱上且套接于换撑调套管顶部的换撑调抱箍;
[0009] 应用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0] 步骤一、先施工搅拌桩、而后施工围护墙,在形成的基坑内施工地下室;在地下室施工时,地下室外墙内部设置有内支撑,且内支撑在竖向根据施工工序依次多道设置;
[0011] 步骤二、对应内支撑在地下室外墙的外侧设置有桩边围护,地下室各层楼板对应在地下室外墙的外侧设置有换撑板带;
[0012] 步骤三、施工时,在围护墙构建的墙体钻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换撑支架的换撑竖杆;而后在换撑横杆顶部安装支撑模板组件;其中,换撑横杆和支撑模板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换撑调节组件;
[0013] 步骤四、通过换撑调节组件中换撑调立柱和换撑调抱箍调节换撑调顶托和换撑调水平件的高度,由此适应支撑模板组件设计高度;
[0014] 步骤五、施工时,脚手架架体和脚手架支座安装于已完成施工的桩边围护或换撑板带上,脚手架架体与对撑钢管垂直可拆卸连接,对撑钢管两端连接于围护墙和地下室外墙之间;
[0015] 步骤六、内支撑基于每层浇筑后将下方的拆除,直至整体结构浇筑完成,根据每层施工进度依次设置换撑支架、换撑调节组件和支撑模板组件用于换撑板带的浇筑施工,直至完成整体施工。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桩为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呈组设置且合围呈基坑设置样式,相邻水泥搅拌桩咬合连接;所述围护墙为一组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间隔等距设置。
[0017] 进一步的,内支撑随着地下室外墙的施工设置,内支撑为混凝土支撑;内支撑自下而上依次拆除,拆除时间为临近下方底板或楼板整体浇筑养护完成。
[0018] 进一步的,桩边围护分别与对应的各内支撑等高设置,桩边围护为素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9] 进一步的,所述换撑横杆上预先安装换撑调套管,换撑横杆和换撑斜杆通过角钢制作而成;所述换撑竖杆上至少设置两排膨胀螺栓,换撑竖杆设置于每个设计换撑板带下方。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模板组件包含支撑龙骨和支撑模板,支撑龙骨包含水平横龙骨和水平竖龙骨,支撑龙骨通过型钢或木方制作而成;所述支撑模板为木模板或钢模板。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换撑调立柱为实心柱,换撑调立柱顶部设置有突出柱体;突出柱体顶部连接于换撑调顶托下方;换撑调斜撑连接于突出柱体外两侧且连接于换撑调顶托下方两侧。
[0022] 进一步的,换撑调抱箍螺纹连接换撑调立柱 ,换撑调抱箍担接连接于换撑调套管顶端。
[0023] 进一步的,所述换撑板带呈矩形状,在地下室外墙上间隔设置,换撑板带内钢筋与地下室外墙内部钢筋锚入连接,换撑板带内钢筋与围护桩内主筋焊接连接。
[0024] 进一步的,所述脚手架支座包含管状的脚手架支座立柱、连接于脚手架支座立柱下方的脚手架底座、连接于脚手架底座和脚手架支座立柱之间的脚手架支座加劲肋、以及连接于脚手架架体上的脚手架抱箍;
[0025] 脚手架架体为单排脚手架,包含竖杆和横杆,竖杆插入脚手架支座立柱内。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7] 1)本发明通过换撑支架的设置,利于保证模板体系的安装基础,且不占用底部空间,利于底部施工;且换撑支架易于安装便于周转使用;
[0028] 2)本发明通过换撑调节组件的设置,利于保证适应不同的支撑模板组件安装且进行局部微调;
[0029] 3)本发明通过单排脚手架体和对称钢管的联合安装,利于保证狭小空间内工人行走,为外墙加固提供施工作业条件,同时利于保证两侧墙体的对撑防护。
[0030]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结构施工示意图;
[0032] 图2是搅拌桩、围护墙、换撑板带和地下室外墙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是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结构施工局部示意图;
[0034] 图4是脚手架底座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是换撑支架和换撑调节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是支撑模板组件、换撑调节组件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是换撑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8] 附图标记:1‑搅拌桩、2‑围护墙、3‑楼板、4‑地下室外墙、5‑立柱桩、6‑内支撑、7‑型钢柱、8‑桩边围护、9‑支撑体系、91‑脚手架架体、92‑脚手架支座、921‑脚手架支座立柱、922‑脚手架底座、923‑脚手架支座加劲肋、924‑脚手架抱箍、93‑换撑支架、931‑换撑横杆、
932‑换撑竖杆、933‑换撑斜杆、94‑支撑模板组件、941‑支撑龙骨、942‑支撑模板、95‑换撑调节组件、951‑换撑调立柱、952‑换撑调斜撑、953‑换撑调顶托、954‑换撑调水平件、955‑换撑调套管、956‑换撑调抱箍、10‑换撑板带、11‑对撑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某三层地下室为例,其中地下室每层均设置有立柱桩5和型钢柱7进行支撑,如图1至图7所示,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换撑板带10的浇筑施工。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包含设置于地下室四周的搅拌桩1、设置于搅拌桩1内部的围护墙2、设置于围护墙2内部的地下室外墙4、在地下室外墙4和围护墙2之间竖向上间隔设置有对撑钢管11、以及在换撑板带10之间设置的支撑体系9;其中围护墙2与地下室外墙4之间水平间距小于1米。
[0040] 本实施例中,支撑体系9包含脚手架架体91、连接于脚手架架体91底部的脚手架支座92、设置于围护墙2上的换撑支架93、连接于换撑支架93顶部的支撑模板组件94以及连接于换撑支架93和支撑模板组件94之间的换撑调节组件95;换撑支架93包含换撑横杆931、与换撑横杆931连接且于围护墙2可拆卸连接的换撑竖杆932以及连接于换撑横杆931和换撑竖杆932之间的换撑斜杆933。
[0041] 本实施例中,换撑调节组件95包含换撑调立柱951、连接于换撑调立柱951顶部的换撑调斜撑952、连接于换撑调斜撑952顶部的换撑调顶托953、连接于换撑调顶托953顶部的换撑调水平件954、连接于换撑调立柱951外周且于换撑横杆931连接的换撑调套管955、以及连接于换撑调立柱951上且套接于换撑调套管955顶部的换撑调抱箍956。
[0042] 本实施例中,换撑调立柱951为实心柱,换撑调立柱951顶部设置有突出柱体;突出柱体顶部连接于换撑调顶托953下方;换撑调斜撑952连接于突出柱体外两侧且连接于换撑调顶托953下方两侧。换撑调抱箍956螺纹连接换撑调立柱951 ,换撑调抱箍956担接连接于换撑调套管955顶端。
[0043] 本实施例中,脚手架支座92包含管状的脚手架支座立柱921、连接于脚手架支座立柱921下方的脚手架底座922、连接于脚手架底座922和脚手架支座立柱921之间的脚手架支座加劲肋923、以及连接于脚手架架体91上的脚手架抱箍924。脚手架架体91为单排脚手架,包含竖杆和横杆,竖杆插入脚手架支座立柱921内。
[0044] 结合图1至图7,进一步说明应用狭小空间内模板支撑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45] 步骤一、先施工搅拌桩1、而后施工围护墙2,在形成的基坑内施工地下室;在地下室施工时,地下室外墙4内部设置有内支撑6,且内支撑6在竖向根据施工工序依次多道设置。
[0046] 其中,搅拌桩1为水泥搅拌桩1,水泥搅拌桩1呈组设置且合围呈基坑设置样式,相邻水泥搅拌桩1咬合连接;所述围护墙2为一组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间隔等距设置。
[0047] 内支撑6随着地下室外墙4的施工设置,内支撑6为混凝土支撑;内支撑6自下而上依次拆除,拆除时间为临近下方底板或楼板3整体浇筑养护完成。桩边围护8分别与各内支撑6等高设置,桩边围护8为素混凝土浇筑而成。
[0048] 本实施例中,换撑板带10呈矩形状,在地下室外墙4上间隔设置,换撑板带10内钢筋与地下室外墙4内部钢筋锚入连接,锚入长度不小于40倍钢筋直径;换撑板带10内钢筋与围护桩内主筋焊接连接。换撑板带10内钢筋为双层双向钢筋,其与地下室外墙4主筋焊接连接,焊接采用单面焊10d,焊缝高度大于8mm。
[0049] 步骤二、对应内支撑6在地下室外墙4的外侧设置有桩边围护8,地下室各层楼板3对应在地下室外墙4的外侧设置有换撑板带10;
[0050] 步骤三、施工时,在围护墙2构建的墙体钻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换撑支架93的换撑竖杆932;而后在换撑横杆931顶部安装支撑模板组件94;其中,换撑横杆931和支撑模板组件94之间还设置有换撑调节组件95。
[0051] 其中,支撑模板组件94包含支撑龙骨941和支撑模板942,支撑龙骨941包含水平横龙骨和水平竖龙骨,支撑龙骨941通过型钢或木方制作而成;支撑模板942为木模板或钢模板。
[0052] 在换撑横杆931上预先安装换撑调套管955,换撑横杆931和换撑斜杆933通过角钢制作而成;换撑竖杆932上至少设置两排膨胀螺栓,换撑竖杆932设置于每个设计换撑板带10下方。
[0053] 步骤四、通过换撑调节组件95中换撑调立柱951和换撑调抱箍956调节换撑调顶托953和换撑调水平件954的高度,由此适应支撑模板组件94设计高度。
[0054] 步骤五、施工时,脚手架架体91和脚手架支座92安装于已完成施工的桩边围护8或换撑板带10上,脚手架架体91与对撑钢管11垂直可拆卸连接,对撑钢管11两端连接于围护墙2和地下室外墙4之间。
[0055] 步骤六、内支撑6基于每层浇筑后将下方的拆除,直至整体结构浇筑完成,根据每层施工进度依次设置换撑支架93、换撑调节组件95和支撑模板组件94用于换撑板带10的浇筑施工,直至完成整体施工。
[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