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煤清理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097153.8

文献号 : CN11685385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韩素伟王洋齐超杜瑾

申请人 : 山东安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余煤清理装置,属于煤炭运输技术领域,用于煤炭清理,其包括立柱、横梁、纵梁构成外部框架结构,横梁上水平滑动有通过升降行走槽与升降架体连接的移动梁,相邻的移动梁之间设有带升降驱动器的升降驱动板;所述升降架体的底部连接有负压吸附单元,负压吸附单元的入口吸管位于中部吸管的两侧且与进料辊组单元配合实现清扫;所述升降架体在靠近入口辊体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清理单元,在与侧板清理单元对应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顶部清理单元。鉴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能够通过对刷体结构、负压吸附结构的整体配合改进,提高刷体结构与负压吸附结构的灵活性以及两者的配合程度,进而达到提高余煤清理的效率和质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余煤清理装置,包括立柱(1),立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纵梁(4)、横梁(2),立柱(1)、横梁(2)、纵梁(4)构成外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横梁滑轨(3),横梁滑轨(3)通过横梁滑块(7)连接有移动梁(8),移动梁(8)通过向下方延伸的升降行走槽(11)与升降架体(13)连接,相邻的移动梁(8)之间连接有升降驱动板(9),升降驱动板(9)上固定连接有升降驱动器(10),升降驱动器(10)驱动升降架体(13)沿着升降行走槽(11)运动;所述升降架体(13)的底部连接有负压吸附单元(18),负压吸附单元(18)具有若干入口吸管(51)、中部吸管(43),入口吸管(51)位于中部吸管(43)的两侧且在入口吸管(51)的一侧设置有与入口吸管(51)配合的进料辊组单元(20),所述进料辊组单元(20)包括入口斜板(44)、入口辊体(45),入口辊体(45)由辊体驱动器(46)驱动,辊体驱动器(46)通过辊体连接架(48)与升降架体(13)连接;所述升降架体(13)在靠近入口辊体(45)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清理单元(17),在与侧板清理单元(17)对应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顶部清理单元(15);所述升降架体(13)在下方连接有外框体(42),外框体(42)上设置有侧刷调整架(14),侧刷调整架(14)在调整架驱动器(41)的驱动下带动顶部清理单元(15)、侧板清理单元(17)向两侧运动;所述顶部清理单元(15)包括位于L型调整板(24)伸出调整顶板(21)端部且与L型调整板(24)固定为一体的顶部清理顶板(26),顶部清理顶板(26)的底部为与顶部清理顶板(26)平行设置的顶部清理底板(27),顶部清理底板(27)与伸出调整顶板(21)的L型调整板(24)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部清理底板(27)、顶部清理顶板(26)通过刷体导向杆(29)连接有相对运动的底板刷体(28),底板刷体(28)位于顶部清理底板(27)的下方;所述刷体导向杆(29)在位于顶部清理底板(27)、顶部清理顶板(26)之间的杆体上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位的初始位置与顶部清理底板(27)贴合,限位环与顶部清理顶板(26)之间的刷体导向杆(29)杆体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入口辊体(45)位于辊体外护板(47)内,辊体外护板(47)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辊体驱动器(46),所述辊体外护板(47)与底部的入口斜板(44)、两侧的入口侧板(52)、入口顶板形成供入口吸管(51)、中部吸管(43)吸附的空间,所述入口吸管(51)的入口位于入口斜板(44)的上方,所述入口辊体(45)的入口位于两块相邻的入口斜板(44)下方;所述入口吸管(51)的出口汇集于入口顶板上方的侧汇集箱(38)处,中部吸管(43)的出口汇集于入口顶板上方的中汇集箱(39)处,侧汇集箱(38)、中汇集箱(39)均通过若干伸缩连接管(40)与负压吸附单元(18)连接;所述负压吸附单元(18)具有过滤单元及负压产生单元;

所述侧刷调整架(14)包括与外框体(42)固定连接的调整顶板(21),调整顶板(21)位于调整架驱动器(41)的两侧,在调整顶板(21)的长度方向两侧成对分布有若干调整侧板(22),成对设置的调整侧板(22)之间设置有侧板轴体(23),侧板轴体(23)与L型调整板(24)上的调整板条形孔(25)滑动连接,所述L型调整板(24)由调整架驱动器(41)驱动并通过调整板条形孔(25)相对侧板轴体(23)滑动;所述L型调整板(24)在伸出调整顶板(21)的端部连接有顶部清理单元(15)、侧板清理单元(17),侧板清理单元(17)位于顶部清理单元(15)的下方;

所述L型调整板(24)在伸出调整顶板(21)的端部底端设置有调整板铰接座(30),调整板铰接座(30)通过铰接轴与侧板清理单元(17)顶端的驱动铰接板(31)铰接;所述侧板清理单元(17)还包括与驱动铰接板(31)固定为一体的侧刷驱动器(32),侧刷驱动器(32)的输出端驱动有侧刷驱动轴(33),侧刷驱动轴(33)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侧毛刷(34);

所述驱动铰接板(31)还与侧刷摆动驱动板(35)上的条形孔铰接,驱动铰接板(31)与侧刷摆动驱动板(35)铰接的位置位于调整板铰接座(30)与驱动铰接板(31)铰接的位置下方;

所述侧刷摆动驱动板(35)在远离驱动铰接板(31)的一端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于摆动驱动联板(36)的两端,所述摆动驱动联板(36)的中部位置处连接有联板驱动器(37)的伸缩端,联板驱动器(37)位于外框体(42)上;所述L型调整板(24)在顶部清理单元(15)与侧板清理单元(17)之间的外侧面还设置有侧板支撑轮(16),侧板支撑轮(16)绕自身与L型调整板(24)连接的轴体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煤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的上方还设置有与横梁(2)长度方向一致的横梁滑杆(6),横梁滑杆(6)通过直线轴承与移动梁(8)连接,横梁滑杆(6)的两端通过座体与对应位置处的立柱(1)连接;所述升降架体(13)在边角位置处设置有升降行走轮体(12),升降行走轮体(12)位于升降行走槽(11)内并沿升降行走槽(11)滑动行走。

说明书 :

余煤清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属于煤炭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余煤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其从煤矿开采之后,往往多通过火车运输、轮船运输等方式运输到发电、冶金、化工行业等,以满足各行业对煤炭的需求。然而在煤炭的运输过程中,由于煤炭的挤压及防止煤炭自燃等喷淋手段,往往造成煤炭粘附于火车车厢、轮船舱壁等位置,这些粘附的煤炭需要进行及时且必要的清理,以降低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0003]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余煤清理的问题,提出了较多的技术方案,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4750726A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火车车厢余煤清理装置及余煤清理方法,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内部连接设置有刮板提升机,所述刮板提升机的周边设置有储料斗,所述刮板提升机的下端外形为“L”形轮廓,所述刮板提升机的进料口水平设于其底端两侧,所述刮板提升机的进料口底部连接设置有导料板,所述机架的四角均连接设置有立式清扫部,所述机架的底部位于刮板提升机的两侧均设置有卧式清扫部;刮板提升机搭配导料板在提升功能基础上具备刮料功能,适应火车车厢余煤量少、面大的清理作业需要,刮板提升机的进料口为水平方式与装置底部的卧式清扫部形成连续的料流通道。
[0004] 上述结构中所采用的刮板结构,在现有技术中还有另外一种替代方案,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029329U所公开的一种火车厢底余煤刮扫装置,包括控制柜、清扫装置、刮拢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扫装置,所述清扫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刮拢装置,且刮拢装置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柜。
[0005] 采用刮扫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火车车厢、轮船舱体(露天非密闭)的清理程度,但是刮板容易对厢体或舱体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对于较为不平的舱体、厢体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222417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火车皮余煤清扫机,并具体公开了包含导向架,竖直设立;提升架,设置在导向架上,可沿导向架上下往复移动;清扫模块,与提升架相连,提升架可带动清扫模块沿导向架上下往复移动;若干弹簧,分别水平设置在清扫模块和提升架之间,用于调节清扫模块与提升架的水平距离;吸料模块,与清扫模块相衔接,用于吸取清扫模块清扫的余煤。
[0007] 但是上述结构在实际使用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弹簧结构设置复杂,弹性材料的选择不足以适应与配合吸料模块,同时吸料模块还需要与压力调节机构配合,整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并不理想。其次,清扫模块中的辊组设置为单独设置,且未能够有效与吸料模块配合,吸料模块的设置方式依旧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0008]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煤清理装置,其能够通过对刷体结构、负压吸附结构的整体配合改进,提高刷体结构与负压吸附结构的灵活性以及两者的配合程度,针对厢体、舱体不平的情况进行适应性改造,以达到提高余煤清理的效率和质量。
[0009]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 一种余煤清理装置,包括立柱,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纵梁、横梁,立柱、横梁、纵梁构成外部框架结构,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横梁滑轨,横梁滑轨通过横梁滑块连接有移动梁,移动梁通过向下方延伸的升降行走槽与升降架体连接,相邻的移动梁之间连接有升降驱动板,升降驱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升降驱动器,升降驱动器驱动升降架体沿着升降行走槽运动;所述升降架体的底部连接有负压吸附单元,负压吸附单元具有若干入口吸管、中部吸管,入口吸管位于中部吸管的两侧且在入口吸管的一侧设置有与入口吸管配合的进料辊组单元,所述进料辊组单元包括入口斜板、入口辊体,入口辊体由辊体驱动器驱动,辊体驱动器通过辊体连接架与升降架体连接;所述升降架体在靠近入口辊体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清理单元,在与侧板清理单元对应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顶部清理单元。
[0011]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升降架体在下方连接有外框体,外框体上设置有侧刷调整架,侧刷调整架在调整架驱动器的驱动下带动顶部清理单元、侧板清理单元向两侧运动。
[0012]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侧刷调整架包括与外框体固定连接的调整顶板,调整顶板位于调整架驱动器的两侧,在调整顶板的长度方向两侧成对分布有若干调整侧板,成对设置的调整侧板之间设置有侧板轴体,侧板轴体与L型调整板上的调整板条形孔滑动连接,所述L型调整板由调整架驱动器驱动并通过调整板条形孔相对侧板轴体滑动;所述L型调整板在伸出调整顶板的端部连接有顶部清理单元、侧板清理单元,侧板清理单元位于顶部清理单元的下方。
[0013]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顶部清理单元包括位于L型调整板伸出调整顶板端部且与L型调整板固定为一体的顶部清理顶板,顶部清理顶板的底部为与顶部清理顶板平行设置的顶部清理底板,顶部清理底板与伸出调整顶板的L型调整板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部清理底板、顶部清理顶板通过刷体导向杆连接有相对运动的底板刷体,底板刷体位于顶部清理底板的下方。
[0014]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刷体导向杆在位于顶部清理底板、顶部清理顶板之间的杆体上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位的初始位置与顶部清理底板贴合,限位环与顶部清理顶板之间的刷体导向杆杆体上套设有复位弹簧。
[0015]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L型调整板在伸出调整顶板的端部底端设置有调整板铰接座,调整板铰接座通过铰接轴与侧板清理单元顶端的驱动铰接板铰接;所述侧板清理单元还包括与驱动铰接板固定为一体的侧刷驱动器,侧刷驱动器的输出端驱动有侧刷驱动轴,侧刷驱动轴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侧毛刷。
[0016]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驱动铰接板还与侧刷摆动驱动板上的条形孔铰接,驱动铰接板与侧刷摆动驱动板铰接的位置位于调整板铰接座与驱动铰接板铰接的位置下方;所述侧刷摆动驱动板在远离驱动铰接板的一端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于摆动驱动联板的两端,所述摆动驱动联板的中部位置处连接有联板驱动器的伸缩端,联板驱动器位于外框体上;所述L型调整板在顶部清理单元与侧板清理单元之间的外侧面还设置有侧板支撑轮,侧板支撑轮绕自身与L型调整板连接的轴体转动。
[0017]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入口辊体位于辊体外护板内,辊体外护板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辊体驱动器,所述辊体外护板与底部的入口斜板、两侧的入口侧板、入口顶板形成供入口吸管、中部吸管吸附的空间,所述入口吸管的入口位于入口斜板的上方,所述入口辊体的入口位于两块相邻的入口斜板下方。
[0018]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入口吸管的出口汇集于入口顶板上方的侧汇集箱处,中部吸管的出口汇集于入口顶板上方的中汇集箱处,侧汇集箱、中汇集箱均通过若干伸缩连接管与负压吸附单元连接;所述负压吸附单元具有过滤单元及负压产生单元。
[0019]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横梁的上方还设置有与横梁长度方向一致的横梁滑杆,横梁滑杆通过直线轴承与移动梁连接,横梁滑杆的两端通过座体与对应位置处的立柱连接;所述升降架体在边角位置处设置有升降行走轮体,升降行走轮体位于升降行走槽内并沿升降行走槽滑动行走。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21] 1、本申请通过对顶部清理单元、侧板清理单元的结构改进,实现顶部所粘附的余煤、侧板所粘附的余煤的清理,而且通过调整结构实现上述顶部清理单元、侧板清理单元对所要清理区域的适应性调节,有助于提高上述结构对厢体、舱体不平区域适应性。
[0022] 2、本申请通过对负压吸附单元进行改进,通过设置与负压吸附单元配合的进料辊组单元、入口斜板、侧汇集箱、中汇集箱等结构,提高负压吸附单元对余煤的吸附清理工作,并且进料辊组单元还能够与两侧的侧板清理单元配合,实现余煤的有效汇集及负压吸附。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图一。
[0024] 图2是图1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3是本申请的立体图二。
[0026] 图4是图3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5是入口辊体与入口斜板、入口吸管、中部吸管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去掉部分入口侧板后)。
[0028] 图中:1、立柱;2、横梁;3、横梁滑轨;4、纵梁;5、纵梁驱动器;6、横梁滑杆;7、横梁滑块;8、移动梁;9、升降驱动板;10、升降驱动器;11、升降行走槽;12、升降行走轮体;13、升降架体;14、侧刷调整架;15、顶部清理单元;16、侧板支撑轮;17、侧板清理单元;18、负压吸附单元;19、负压吸附管单元;20、进料辊组单元;21、调整顶板;22、调整侧板;23、侧板轴体;24、L型调整板;25、调整板条形孔;26、顶部清理顶板;27、顶部清理底板;28、底板刷体;29、刷体导向杆;30、调整板铰接座;31、驱动铰接板;32、侧刷驱动器;33、侧刷驱动轴;34、侧毛刷;35、侧刷摆动驱动板;36、摆动驱动联板;37、联板驱动器;38、侧汇集箱;39、中汇集箱;
40、伸缩连接管;41、调整架驱动器;42、外框体;43、中部吸管;44、入口斜板;45、入口辊体;
46、辊体驱动器;47、辊体外护板;48、辊体连接架;49、辊体侧刷板;50、底刷体;51、入口吸管;52、入口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0030]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结合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设计规范、标准文献等理解技术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
[0031] 如图1、图3所示部分结构,一种余煤清理装置,包括立柱1,立柱1分列于待清理位置的边角位置处,在待清理位置同一端的相邻立柱1之间固定连接有纵梁4,纵梁4位于立柱1的顶端且与立柱1固定连接。在待清理位置同一侧的相邻立柱1之间连接有横梁2,横梁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滑轨3,横梁滑轨3的上方设置有横梁滑杆6,横梁滑杆6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对应位置处的立柱1上。
[0032] 所述横梁2通过横梁滑轨3与横梁滑块7滑动连接,横梁滑块7位于移动梁8的底端且与移动梁8固定为一体。所述移动梁8还通过直线轴承与横梁滑杆6连接,使得移动梁8能够沿着横梁滑杆6滑动稳定滑动。
[0033] 所述移动梁8与对应位置处的纵梁4之间设置有纵梁驱动器5,纵梁驱动器5为驱动油缸,纵梁驱动器5的尾端固定于纵梁4上,纵梁驱动器5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移动梁8上,在纵梁驱动器5的驱动下,移动梁8能够沿着横梁滑杆6、横梁2上的横梁滑轨3滑动。
[0034] 所述移动梁8通过升降驱动板9连接为一体,升降驱动板9位于移动梁8的中部位置处。在升降驱动板9与移动梁8的连接位置处、升降驱动板9的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加强筋结构,以增加升降驱动板9的强度。
[0035] 所述升降驱动板9上固定连接有升降驱动器10,升降驱动器10与纵梁驱动器5一样均采用驱动油缸。所述升降驱动器10的伸缩端与下方的升降架体13固定连接,升降架体13的边角位置处设置有升降行走轮体12,升降行走轮体12与对应位置处的升降行走槽11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行走槽11成对设置于对应一侧的移动梁8上,升降行走槽11相对于移动梁8、水平面垂直设置。所述升降行走槽11为U型结构的槽体,在升降行走槽11与移动梁8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筋和/或加强板。
[0036] 所述升降架体13的底端周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外框体42,外框体42在行进方向的前方、后方分别固定连接有侧刷调整架14,侧刷调整架14的两端设置有顶部清理单元15、侧板清理单元17,侧板清理单元17位于顶部清理单元15的下方;所述升降架体13还通过辊体连接架48连接有辊体驱动器46、负压吸附单元18,负压吸附单元18具有负压产生单元、过滤单元,负压吸附单元18具有若干入口吸管51、中部吸管43,入口吸管51位于进料辊组单元20位置处,进料辊组单元20包括入口斜板44、入口辊体45,入口辊体45由辊体驱动器46驱动,入口吸管51位于入口斜板44上方,中部吸管43位于相邻入口斜板44构成的空间下方。实施例2
[0037] 参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余煤清理装置,所述侧刷调整架14包括与外框体42固定连接且水平设置的调整顶板21,调整顶板21成对且对称设置于外框体42的两侧,相邻调整顶板21之间的外框体42处固定连接有调整架驱动器41,调整架驱动器41为双向油缸。
[0038] 所述调整架驱动器41的驱动端与L型调整板24连接,L型调整板24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调整板条形孔25,调整板条形孔25与侧板轴体23滑动设置。所述侧板轴体23位于调整侧板22上,并且侧板轴体2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调整侧板22固定连接。所述调整侧板22成对设置于调整顶板21的长度方向并且在调整顶板21的长度方向分布。
[0039] 所述L型调整板24在伸出调整顶板2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清理单元15,在L型调整板24伸出调整顶板21的端部下方设置有侧板清理单元17。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3
[0040] 参见图1至图4,一种余煤清理装置,所述顶部清理单元15包括与L型调整板24固定连接的顶部清理顶板26、顶部清理底板27,顶部清理顶板26与顶部清理底板27平行设置,在顶部清理顶板26与顶部清理底板27上穿设有若干刷体导向杆29,刷体导向杆29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底板刷体28,在顶部清理顶板26与顶部清理底板27之间的刷体导向杆29上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与顶部清理顶板26之间的刷体导向杆29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底板刷体28与待清理位置接触的端面具有若干钢丝刷。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4
[0041] 参见图1至图5,一种余煤清理装置,其中所述的侧板清理单元17与顶部清理单元15之间的L型调整板24上通过轴体连接有侧板支撑轮16,侧板支撑轮16绕连接的轴体转动并且与待清理的位置接触。
[0042] 所述侧板清理单元17包括与L型调整板24底端调整板铰接座30铰接的驱动铰接板31,驱动铰接板31与侧刷驱动器32固定连接,侧刷驱动器32的输出端驱动有侧刷驱动轴33,侧刷驱动轴33的周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无纺布料或其他耐磨布料制成的条形结构的侧毛刷
34。所述侧刷驱动轴3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辊体侧刷板49,辊体侧刷板49的底端设置有若干绕辊体侧刷板49均布的底刷体50,辊体侧刷板49为圆形盘体,底刷体50为矩形块。所述底刷体50可为通过紧固螺钉固定于辊体侧刷板49上的耐磨橡胶块体。
[0043] 所述驱动铰接板31在与调整板铰接座30铰接位置处的下方通过轴体与侧刷摆动驱动板35一端的条形孔铰接;所述侧刷摆动驱动板35的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摆动驱动联板36的一端。所述摆动驱动联板3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侧刷摆动驱动板35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侧刷摆动驱动板35的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联板驱动器37的驱动端,联板驱动器37为驱动油缸,联板驱动器37的另一端固定于外框体42上。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5
[0044] 参见图1至图5,一种余煤清理装置,其中所述的负压吸附单元18通过两侧的辊体连接架48与顶端的升降架体13固定连接。所述负压吸附单元18具有过滤单元和负压产生单元,过滤单元具有容纳余煤的腔体且可从负压吸附单元18内取出和更换。
[0045] 所述负压吸附单元18通过伸缩连接管40与下方对应的侧汇集箱38、中汇集箱39连接。所述负压吸附单元18与侧汇集箱38连接的伸缩连接管40位于侧汇集箱38一侧且至少在左、中、右三个位置处分布。所述中汇集箱39的两端通过伸缩连接管40与负压吸附单元18连接。
[0046] 所述侧汇集箱38的底端在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若干入口吸管51,入口吸管51的入口深入至下方由入口斜板44、入口侧板52、入口顶板、辊体外护板47构成的空间内,且所述入口吸管51的入口位于入口斜板44的上方,在入口斜板44的入口端设置有入口辊体45,入口辊体45的上方两侧、入口辊体45的两端为辊体外护板47,辊体外护板47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辊体驱动器46,辊体驱动器46与辊体连接架48连接为一体,辊体连接架48的顶端与升降架体13连接。所述中部吸管43入口位于相邻中部吸管43构成底板的下方。
[0047] 所述中部吸管43的两侧设置有中部隔板,中部隔板的顶端还具有顶部隔板,顶部隔板具有供中部吸管43、入口吸管51穿过及固定的通孔。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
[004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下述段落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0049] 参见图1至图5,本申请在使用时,可在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或行走装置,以实现本申请整体结构向待清理位置的移动;当待清理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结构时,如运煤车厢、船舱等,则可将立柱1与基座固定连接,在立柱1、横梁2、纵梁4构成的外部框架内形成供上述可移动结构停放的空间。
[0050] 操作人员通过通过两侧纵梁4上的纵梁驱动器5实现移动梁8在横梁2上沿横梁滑轨3、横梁滑杆6的水平移动,进而实现负压吸附单元18、侧板清理单元17、顶部清理单元15初始位置的微调。
[0051] 操作人员通过调节升降驱动器10,使得升降架体13及其所连接的结构在竖向方向上沿着升降行走槽11调节及清理时的高度调节。
[0052] 当负压吸附单元18、侧板清理单元17、顶部清理单元15到达相应高度、水平位置后,操作人员通过控制调整架驱动器41实现L型调整板24通过调整板条形孔25沿着侧板轴体23向外滑动,进而使得L型调整板24端部的顶部清理单元15、侧板清理单元17分别与待清理位置的顶部、侧壁接触。所述顶部清理单元15能够随着升降架体13水平移动而将顶部所粘附的余煤向内部掉落,所述侧板清理单元17能够通过自身的转动带动若干的侧毛刷34转动,进而使得侧毛刷34与侧壁摩擦(或拍打),粘附于侧壁的余煤掉落。
[0053] 位于侧刷驱动轴33底部的辊体侧刷板49、底刷体50能够将底部两侧的余煤向中部汇集清理,并且通过进料辊组单元20向入口吸管51送入,入口吸管51为多个并且在纵梁4的方向上(即整体装置的宽度方向)分布,入口吸管51能够在负压吸附单元18的负压作用下将余煤进行吸附。实际使用时,负压吸附单元18应当产生大于17000m³/h的风量,并且在入口吸管51、中部吸管43的入口位置处应当产生大于90m/s的风速。且负压吸附单元18所搭配的过滤单元排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PM10过滤精度≥99,粉尘浓度10mg/m³,以达到环保要求为准。
[0054] 所述中部吸管43位于入口斜板44构成的底部空间中,由于中部吸管43位于狭小的空间内,其与入口吸管51相同均能够实现余煤的清理,中部吸管43用于二次扫尾操作,与尾部位置的入口吸管51再次配合实现三次扫尾操作,达到清理底部余煤的目的。
[0055] 在纵梁驱动器5带动升降架体13于水平方向的反复移动过程中,底部的余煤、顶部的余煤及两侧的余煤能够被极大程度的清理,往复运动次数大部分维持在一次,少数粘附较重的情形下为两次或三次,以维持较高的清理效果。
[0056] 在侧板清理单元17的运动过程中,为了实现侧板清理单元17更好地贴附清理效果,操作人员可通过设置的联板驱动器37来实现。具体来讲,联板驱动器37驱动摆动驱动联板36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摆动驱动联板36两侧通过紧固螺栓连接的侧刷摆动驱动板35能够通过铰接端的条形孔驱动驱动铰接板31向外部摆动,使得侧板清理单元17中的侧刷驱动轴33、侧毛刷34更加靠近侧壁,以增加摩擦作用力。侧板清理单元17与顶部清理单元15之间的L型调整板24上所连接的侧板支撑轮16,为充气的弹性球体,其能够使得侧板清理单元17在侧壁上移动且保持最小的允许距离。
[0057] 最后,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