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放电装置及电池放电控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150520.6

文献号 : CN1168853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伟鹏丁柏栋李艳芹赵峰

申请人 : 深圳市杰成镍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放电装置及电池放电控制方法。电池放电装置包括放电组件及调节组件,放电颗粒放置在放电本体的放电腔内,压料件对放电腔内的放电颗粒统一加压。当局部放电速率过快或过慢时,调节组件的定位驱动件驱动定位隔板由定位孔伸入放电腔,将放电异常位置的区域分隔出来。后将在定位隔板一侧的调节隔板通过调节驱动件由调节孔伸入放电腔内,则定位隔板朝向调节隔板的一侧的空间会因为调节隔板的插入减小,使该侧放电颗粒之间的压力增大。而后定位驱动件驱动定位隔板退出放电腔,使调节隔板朝向定位隔板一侧的空间增加,进而使该侧的放电颗粒之间的压力减小。可以实现对放电腔内不同位置的放电速率的调节控制更加灵活。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放电装置包括:

放电组件,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放电本体及压料件,所述放电本体上形成有放电腔,所述放电腔用于容置放电颗粒,所述放电腔的一侧开口形成压料口,所述压料件位于所述压料口的一侧,所述压料件用于由所述压料口向所述放电腔施加压力;

电池承载组件,所述电池承载组件包括放电电极件及电池承载件,所述电池承载件位于所述放电本体未形成所述压料口的一侧,所述电池承载件上形成有承载空间,所述承载空间用于放置电池,所述电池承载件上开设有电极孔,所述电极孔由所述承载空间贯穿至所述放电腔,所述放电电极件穿设于所述电极孔内;及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调节组件均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空间内,各个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承载空间分隔成不同的电池放置空间,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定位隔板、调节隔板、定位驱动件及调节驱动件,所述定位隔板与所述调节隔板排列设置,所述放电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放电腔连通的定位孔及调节孔,所述定位孔及所述调节孔由所述放电腔贯穿至所述承载空间,所述定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隔板由所述定位孔伸入所述放电腔内以分隔所述放电腔,所述调节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隔板由所述调节孔伸入所述放电腔内以分隔所述放电腔;当需要对放电速率进行调节时,所述定位驱动件可以驱动所述定位隔板由所述定位孔伸入所述放电腔内,所述调节驱动件可以驱动所述调节隔板由所述调节孔伸入所述放电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隔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隔板的相背对的两侧,每一所述调节隔板对应设置有一所述调节驱动件;且每一所述调节隔板对应设置有一所述调节孔;当需要调节放电速率时,选择位于所述定位隔板一侧的所述调节隔板伸入所述放电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隔板与所述定位隔板间隔设置;或者所述调节隔板与所述定位隔板紧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隔板朝向所述放电腔的一侧的宽度尺寸趋于减小,所述定位隔板朝向所述放电腔的一侧的宽度尺寸趋于减小;当所述定位隔板和/或所述调节隔板伸入所述放电腔内,所述定位隔板和/或所述调节隔板与所述压料件之间具有压缩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池放置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极孔,每一所述电极孔内均设置有所述放电电极件,每两个所述放电电极件用于电性连接至少一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极件包括放电部及与所述放电部相连接的电极部,所述电极部穿设于所述电极孔内用于与电池的极柱连接,所述放电部穿设于所述放电腔内,所述放电部朝向所述放电腔的表面为球冠面,所述球冠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颗粒容置槽,所述颗粒容置槽能够容置放电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背向于所述放电部的一侧开设有极柱容置孔,所述极柱容置孔的底壁上设置电极弹片,所述电极弹片与所述放电部电性连接。

8.一种电池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放电控制方法应用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中,所述电池放电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放电腔内不同位置的当前放电温度;

判断所述当前放电温度位于预设温度阈值外的放电异常位置;

驱动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的定位隔板伸入所述放电腔以隔离所述放电异常位置与其他位置空间;

控制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定位隔板一侧的调节隔板伸入所述放电腔。

说明书 :

电池放电装置及电池放电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池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放电装置及电池放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废旧电池回收技术。传统的废旧锂电池回收放电主要采用放电仪放电和盐水放电方式。采用放电仪放电是造价高,不适用于大规模应用。而采
用盐水放电,虽然可以进行大规模批量放电,但是放电效率低,对电池容易造成腐蚀,而且
盐水在放电的过程中回产生大量氢气、氯气等废气产生,对环境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在相关
技术中,采用放电粒子对废旧电池进行放电,使电池余能以热量形式安全释放。
[0003] 然而,通过放电粒子进行放电的方式,一般通过对放电粒子进行加压来控制放电速率。由于受到结构的限制,加压控制的放电速率的方式不灵活,影响电池的整体放电效
率。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放电速率控制更加灵活的电池放电装置及电池放电控制方法。
[0005] 一种电池放电装置,所述电池放电装置包括放电组件及调节组件,所述放电组件包括放电本体及压料件,所述放电本体上形成有放电腔,所述放电腔用于容置放电颗粒,所
述放电腔的一侧开口形成压料口,所述压料件位于所述压料口的一侧,所述压料件用于由
所述压料口向所述放电腔施加压力;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放电本体未形成所述压料口
的一侧,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定位隔板、调节隔板、定位驱动件及调节驱动件,所述定位隔板
与所述调节隔板排列设置,所述放电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放电腔连通的定位孔及调节孔,
所述定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隔板由所述定位孔伸入所述放电腔内以分隔所述放电
腔,所述调节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隔板由所述调节孔伸入所述放电腔内以分隔所述放
电腔;当需要对放电速率进行调节时,所述定位驱动件可以驱动所述定位隔板由所述定位
孔伸入所述放电腔内,所述调节驱动件驱动可以所述调节隔板由所述调节孔伸入所述放电
腔内。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隔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隔板的相背对的两侧,每一所述调节隔板对应设置有一所述调节驱动件;且每一
所述调节隔板对应设置有一所述调节孔;当需要调节放电速率时,选择位于所述定位隔板
一侧的所述调节隔板伸入所述放电腔内。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隔板与所述定位隔板间隔设置;或者所述调节隔板与所述定位隔板紧邻设置。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隔板朝向所述放电腔的一侧的宽度尺寸趋于减小,所述定位隔板朝向所述放电腔的一侧的宽度尺寸趋于减小;当所述定位隔板和/或所述
调节隔板伸入所述放电腔内,所述定位隔板和/或所述调节隔板与所述压料件之间具有压
缩间隙。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放电装置还包括电池承载组件,所述电池承载组件包括放电电极件及电池承载件,所述电池承载件位于所述放电本体的一侧,所述电池承
载件上形成有承载空间,所述承载空间用于放置电池,所述电池承载件上开设有电极孔,所
述电极孔由所述承载空间贯穿至所述放电腔,所述放电电极件穿设于所述电极孔内。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调节组件均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空间内,各个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承载空间分隔成不同的电池放置空间,所
述定位孔及所述调节孔由所述放电腔贯穿至所述承载空间。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池放置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极孔,每一所述电极孔内均设置有所述放电电极件,每两个所述放电电极件用于电性连接至少一电
池。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电极件包括放电部及与所述放电部相连接的电极部,所述电极部穿设于所述电极孔内用于与电池的极柱连接,所述放电部穿设于所述放电
腔内,所述放电部朝向所述放电腔的表面为球冠面,所述球冠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
颗粒容置槽,所述颗粒容置槽能够容置放电颗粒。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部背向于所述放电部的一侧开设有极柱容置孔,所述极柱容置孔的底壁上设置电极弹片,所述电极弹片与所述放电部电性连接。
[0014] 上述电池放电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将用于放电的放电颗粒放置在放电本体的放电腔内,电池可以放置在放电腔内或者通过电性连接器件电性连接于放电腔内的放电颗
粒。通过压料件对放电腔内的放电颗粒进行加压,进而可以通过控制压料件对放电颗粒的
压力,控制电池的放电速率。由于压料件对放电腔内的全部放电颗粒统一加压,因此,当局
部放电速率过快或过慢时,可以通过调节组件的定位驱动件驱动定位隔板由定位孔伸入放
电腔,将放电速率过快或过慢的放电异常位置的区域分隔出来。然后将排列设置在定位隔
板一侧的调节隔板通过调节驱动件由调节孔伸入放电腔内,则定位隔板朝向调节隔板的一
侧的空间会因为调节隔板的插入减小,进而使得该侧放电颗粒之间的压力增大。而后定位
驱动件驱动定位隔板退出放电腔,定位隔板的离开会使得调节隔板朝向定位隔板一侧的空
间增加,进而使得该侧的放电颗粒之间的压力减小。上述电池放电装置可以根据不同区域
的放电情况进行局部压力调整,实现对放电腔内不同位置的放电速率的调节控制更加灵
活。
[0015] 一种电池放电控制方法,所述电池放电控制方法应用在如上所述的电池放电装置中,所述电池放电控制方法包括:
[0016] 获取放电腔内不同位置的当前放电温度;
[0017] 判断所述当前放电温度位于预设温度阈值外的放电异常位置;
[0018] 驱动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的定位隔板伸入所述放电腔以隔离所述放电异常位置与其他位置空间;
[0019] 控制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定位隔板一侧的调节隔板伸入所述放电腔。
[0020] 上述电池放电控制方法,将用于放电的放电颗粒放置在放电本体的放电腔内,电池可以放置在所述放电腔内或者通过电性连接器件电性连接于放电腔内的放电颗粒。然后
获取放电腔内不同位置的当前放电温度;判断所述当前放电温度位于预设温度阈值外的放
电异常位置;驱动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的定位隔板伸入所述放电腔以隔离所述放电异常
位置与其他位置空间;控制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定位隔板一侧的调节隔板伸入所述放电
腔。则定位隔板朝向调节隔板的一侧的空间会因为调节隔板的插入减小,进而使得该侧放
电颗粒之间的压力增大。最后,控制所述定位隔板退出所述放电腔。定位隔板的离开会使得
调节隔板朝向定位隔板一侧的空间增加,进而使得该侧的放电颗粒之间的压力减小。上述
电池放电装置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放电情况进行局部压力调整,实现对放电腔内不同位置
的放电速率的调节控制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0021]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0023]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0024]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放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放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池放电装置的主视图。
[0027] 图4为图3所示的电池放电装置中的定位隔板伸入放电腔的主视图。
[0028] 图5为图3所示的电池放电装置中的调节隔板伸入放电腔的主视图。
[0029] 图6为图3中的放电电极的主视图。
[0030] 图7为图6所示的放电电极的俯视图。
[0031] 图8为图6所示的放电电极的剖视图。
[0032] 图9为图6所示的放电电极在放电孔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0为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4] 附图标记说明:
[0035] 10、电池放电装置;100、放电组件;110、放电本体;111、放电腔;112、压料口;120、压料件;200、调节组件;210、定位隔板;220、调节隔板;300、电池承载组件;310、放电电极
件;311、放电部;312、电极部;313、球冠面;314、颗粒容置槽;315、极柱容置孔;316、电极弹
片;320、电池承载件;321、承载空间;322、电池放置空间;
[0036] 20、放电颗粒;3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
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8] 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放电装置10,至少能够实现放电速率的灵活调整。具体地,电池放电装置10包括放电组件100及调节组件200,放电组件100包括放
电本体110及压料件120,放电本体110上形成有放电腔111,放电腔111用于容置放电颗粒
20,放电腔111的一侧开口形成压料口112,压料件120位于压料口112的一侧,压料件120用
于由压料口112向放电腔111施加压力。调节组件200设置于放电本体110未形成压料口112
的一侧,调节组件200包括定位隔板210、调节隔板220、定位驱动件(图未示)及调节驱动件
(图未示),定位隔板210与调节隔板220排列设置,放电本体110上开设有与放电腔111连通
的定位孔及调节孔,定位驱动件用于驱动定位隔板210由定位孔伸入放电腔111内以分隔放
电腔111,调节驱动件用于驱动调节隔板220由调节孔伸入放电腔111内以分隔放电腔111。
[0039]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放电速率进行调节时,定位驱动件驱动定位隔板210由定位孔伸入放电腔111内,且调节驱动件驱动调节隔板220由调节孔伸入放电腔111内。然后还
可以控制定位驱动件驱动定位隔板210由定位孔退出放电腔111。
[0040] 参阅图3至图5,在使用时,可以将用于放电的放电颗粒20放置在放电本体110的放电腔111内,电池30可以放置在放电腔111内或者通过电性连接器件电性连接于放电腔111
内的放电颗粒20。通过压料件120对放电腔111内的放电颗粒20进行加压,进而可以通过控
制压料件120对放电颗粒20的压力,控制电池30的放电速率。由于压料件120对放电腔111内
的全部放电颗粒20统一加压,因此,当局部放电速率过快或过慢时,可以通过调节组件200
的定位驱动件驱动定位隔板210由定位孔伸入放电腔111,将放电速率过快或过慢的放电异
常位置的区域分隔出来。然后将排列设置在定位隔板210一侧的调节隔板220通过调节驱动
件由调节孔伸入放电腔111内,则定位隔板210朝向调节隔板220的一侧的空间会因为调节
隔板220的插入减小,进而使得该侧放电颗粒20之间的压力增大。而后定位驱动件驱动定位
隔板210退出放电腔111后,定位隔板210的离开会使得调节隔板220朝向定位隔板210一侧
的空间增加,进而使得该侧的放电颗粒20之间的压力减小。上述电池30放电装置10可以根
据不同区域的放电情况进行局部压力调整,实现对放电腔111内不同位置的放电速率的调
节控制更加灵活。
[0041] 在采用放电颗粒20进行放电的过程中,调节放电速率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调节压力实现。放电电池30的正负极之间存在电势差,电子从电势低的负极流向电势高的正极,电子
流动路径是由放电颗粒20组成的负载电阻,放电过程是将电池30的电能转化为负载电阻的
热能。负载电阻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放电颗粒20本身的阻值和,以及放电颗粒20之间的接触
电阻和。而通过压力控制调节的是放电颗粒20之间的接触电阻,因此当施加在放电颗粒20
上的压力越大,则接触电阻越小,进而使得电池30的放电速率越快,相应释放的热量越大。
[0042] 当对放电腔111内的放电颗粒20统一加压时,由于电池30的剩余电量可能不相同,进而导致放电腔111内对接不同电池30的放电颗粒20的放电温度不同。由此产生的一个问
题是放电腔111内局部温度升温过快,影响放电的安全性,而统一泄压降温会影响电池30的
整体放电速率。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放电速率不均匀,进而影响电池30整体的放电效率。通
过上述电池放电装置10的调节组件200,可以调节放电速率快升温快的区域降压,调节放电
速率慢的区域升压,以解决上述放电的安全性及放电效率的问题。
[0043] 参阅图3至图5,一实施例中,调节隔板2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隔板220分别位于定位隔板210的相背对的两侧,每一调节隔板220对应设置有一调节驱动件;且每一调节
隔板220对应设置有一调节孔;当需要调节放电速率时,选择位于定位隔板210一侧的调节
隔板220伸入放电腔111内。通过在定位隔板210相背对的两侧均设置调节隔板220,能够实
现对定位隔板210两侧空间的压力增加调节或压力降低调节,进一步提高调节的灵活性。例
如,当需要增加定位隔板210左侧的电池30放电速率时,则将定位隔板210位于左侧的调节
隔板220伸入到放电腔111内。当需要增加定位隔板210右侧的电池30放电速率,则将定位隔
板210位于右侧的调节隔板220伸入到放电腔111内。
[0044]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隔板220与定位隔板210紧邻设置。因此定位隔板210插入放电腔111后分隔放电腔111,再将调节隔板220插入放电腔111,定位隔板210抽出,使得调节隔
板220两侧的放电颗粒20的数量与定位隔板210两侧的放电颗粒20的数量一致,而两侧的空
间容积发生改变,进而实现对定位隔板210两侧空间的压力的调节。在该实施例中,定位孔
与调节孔相连通,以使调节隔板220与定位隔板210可以通过一个孔插入到放电腔111内。
[0045] 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隔板220与定位隔板210间隔设置。在采用放电颗粒20进行放电的过程中,调节放电速率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调节放电颗粒20数量以达到调节放电颗
粒20产生的电阻的目的实现。由于负载电阻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放电颗粒20本身的阻值和
以及放电颗粒20之间的接触电阻和。放电电池30周围的放电颗粒20的数量对负载电阻的总
阻值有影响,即:电池30放电过程中的导电通路上的放电颗粒20数量越多,叠加的放电颗粒
20本身的阻值和以及接触电阻和的值越大,放电速度越慢。
[0046]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当调节隔板220与定位隔板210间隔设置时,定位隔板210插入到放电腔111内,调节隔板220插入放电腔111,那么在定位隔板210与调节隔板220之间会
分隔出部分放电颗粒20。因此,当定位隔板210抽出后该部分放电颗粒20会增加到调节隔板
220朝向定位隔板210一侧的空间内,进而使得调节隔板220背向于定位隔板210一侧的空间
的放电颗粒20减小。调节隔板220背向于定位隔板210一侧的空间不仅放电颗粒20的数量减
小了,同时压力增加了,更进一步提高了该侧空间的放电效率。而调节隔板220朝向定位隔
板210一侧的空间的放电颗粒20的数量增加了,同时压力减小了,更进一步降低了该侧空间
的放电效率。
[0047] 一实施例中,调节隔板220朝向放电腔111的一侧的宽度尺寸趋于减小。通过将调节隔板220朝向放电腔111的一侧的宽度尺寸趋于减小,能够便于调节隔板220插入到放电
颗粒20之间,进而分隔放电颗粒20。
[0048] 一实施例中,定位隔板210朝向放电腔111的一侧的宽度尺寸趋于减小。通过将定位隔板210朝向所述放电腔111的一侧的宽度尺寸趋于减小,能够进一步便于定位隔板210
插入到放电颗粒20之间,进而分隔放电颗粒20。
[0049] 一实施例中,当定位隔板210伸入放电腔111内,定位隔板210与压料件120之间具有压缩间隙。当调节隔板220伸入放电腔111内,调节隔板220与压料件120之间具有压缩间
隙。由于压料件120能够由压料口112向放电腔111施压,进而在施加压力时,会在放电腔111
内发生位移,因此,将定位隔板210与调节隔板220相对于压料件120之间具有间隙,能够避
免定位隔板210与调节隔板220干扰影响压料件120的调压移动。
[0050] 参阅图3至图5,一实施例中,电池放电装置10还包括电池承载组件300,电池承载组件300包括放电电极件310及电池承载件320,电池承载件320位于放电本体110的一侧,电
池承载件320上形成有承载空间321,承载空间321用于放置电池30,电池承载件320上开设
有电极孔,电极孔由承载空间321贯穿至放电腔111,放电电极件310穿设于电极孔内。在使
用时,放电颗粒20放置在放电腔111内,而电池30则容置在承载空间321内,电池30连接在放
电电极件310上,进而通过放电电极件310电性连接于放电腔111内的放电颗粒20,实现对电
池30的放电。
[0051] 本实施例中,将电池30与放电颗粒20分离设置,由于在放电过程中放电颗粒20的温度升高较大,通过电池承载组件300使得放电颗粒20的温度不会大量直接传递到电池30
本身,进而不会对电池30本身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同时由于电池30与放电颗粒20分离设置,
对放电颗粒20进行降温处理时,不需要考虑电池30本身,可以对放电颗粒20进行充分散热,
极大提升散热效率。
[0052]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电池30也同步设置在放电腔111内,电池30埋在放电颗粒20之间,电池承载组件300可以省略。
[0053] 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00设置于承载空间321内,定位孔及调节孔由放电腔111贯穿至承载空间321。电极孔、调节孔及定位孔均位于电池承载件320的同一侧。如图4和图5所
示,由于定位隔板210与调节隔板220从电极孔内的放电电极件310的两侧进行容积的增加
或减小,而不是从远离放电电极件310的厚度方向增加容积,使得增加或减小的放电颗粒20
与放电电极件310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进而保证整个空间内放电颗粒20的有效利用。由于
电子倾向于通过电阻值较小的近电流回路流动,因此若放电颗粒20与放电电极件310的距
离太远,则放电颗粒20数量对放电速率的影响较小,不利于通过放电颗粒20的数量控制放
电速率。
[0054] 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00的数量为多个,各个调节组件200间隔设置在放电本体110未形成压料口112的一侧。通过设置多个调节组件200,能够对应调节放电腔111内的多
个位置的放电速率,进一步提高调节的灵活性。
[0055] 具体地,调节组件200的数量为多个,各个调节组件200均间隔设置于承载空间321内,各个调节组件200将承载空间321分隔成不同的电池放置空间322,定位孔及调节孔由放
电腔111贯穿至承载空间321。电池30可以设置在两个调节组件200之间的电池放置空间322
内,每一电池放置空间322内的电池30可以利用调节组件200对其放电速率进行调整,实现
放电速率调整的模块化。
[0056] 在本实施例中,放电本体110与电池承载组件300公用一块分隔板,分隔板的一侧为承载空间321,分隔板的另一侧为放电腔111,而定位孔、调节孔及电极孔均开设在分隔板
上。通过设置分隔板使得电池放电装置10的结构更加简单。
[0057]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承载组件300还可以为单独的结构,例如可以安装在放电本体110上或由放电本体110上拆卸下来。放电本体110与电池承载组件300上均开设定位孔、
调节孔及电极孔,放电本体110与电池承载组件300对接安装后,放电本体110上的定位孔与
电池承载组件300上的定位孔对接连通,放电本体110上的调节孔与电池承载组件300上的
调节孔对接连通,放电本体110上的电极孔与电池承载组件300上的电极孔对接连通。
[0058] 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每一电池放置空间322内均设置有多个电极孔,每一电极孔内均设置有放电电极件310,每两个放电电极件310用于电性连接至少一电池30。通
过在每一电池放置空间322内设置多个电极孔,进而能够实现在一个电池放置空间322设置
多个电池30的目的,有利于电池放电装置10的批量放电应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电池放
置空间322内还可以进设置两个电极孔,两个放电电极件310连接一个电池30。
[0059] 参阅图6至图9,一实施例中,放电电极件310包括放电部311及与放电部311相连接的电极部312,电极部312穿设于电极孔内用于与电池30的极柱连接,放电部311穿设于放电
腔111内。利用电极部312便于与电池30的极柱连接,利用放电部311便于与放电颗粒20连
接,进而实现电池30通过放电电极件310与放电颗粒20之间的电性连接。
[0060] 具体地,放电部311朝向放电腔111的表面为球冠面313,球冠面313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颗粒容置槽314,颗粒容置槽314能够容置放电颗粒20。进一步地,颗粒容置槽
314为半圆球形的槽,且颗粒容置槽314的尺寸与放电颗粒20的尺寸相匹配。当向放电颗粒
20施压时,放电颗粒20会自动填充在颗粒容置槽314内。利用放电部311的球冠面313,使得
放电电极件310承受的压力更加均衡,而利用球冠面313上的颗粒容置槽314,不仅能够提高
放电颗粒20与放电部311接触的均匀性,且不同的放电电极件310接触的放电颗粒20的一致
性更好,同时使得放电颗粒20与放电部311的接触更加紧密,导电放电更加稳定。
[0061] 一实施例中,电池承载件320位于放电本体110背向于压料件120的一侧。具体地,放电电极件310与压料件120相对设置,压料件120能够向朝向放电电极件310的方向移动施
压。在压料件120向放电腔111内的放电颗粒20施压的过程中,更加便于将放电颗粒20压入
到放电部311的颗粒容置槽314内。
[0062] 一实施例中,电极部312背向于放电部311的一侧开设有极柱容置孔315,极柱容置孔315的底壁上设置电极弹片316,电极弹片316与放电部311电性连接。当电池30放置在承
载空间321内后,电池30的电极可以穿设在极柱容置孔315内与电极弹片316抵接,实现电池
30与放电部311的电性连接。具体地,电极弹片316的弹力方向为极柱容置孔315的轴线方
向,当不同长度的电池30极柱穿设在极柱容置孔315内后,以使电极弹片316均能够有效抵
接,提高电极部312与不同的电池30电性接触的适配性。
[0063] 参阅图3至图5,并一并参阅图10,一种电池30放电控制方法,应用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放电装置10中,所述电池30放电控制方法包括:
[0064] 步骤S410:获取放电腔111内不同位置的当前放电温度;
[0065] 步骤S420:判断所述当前放电温度位于预设温度阈值外的放电异常位置;
[0066] 步骤S430:驱动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的定位隔板210伸入放电腔111以隔离放电异常位置与其他位置空间;
[0067] 步骤S440:控制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定位隔板210一侧的调节隔板220伸入所述放电腔111。
[0068] 上述电池30放电控制方法,将用于放电的放电颗粒20放置在放电本体110的放电腔111内,电池30可以放置在放电腔111内或者通过电性连接器件电性连接于放电腔111内
的放电颗粒20。然后获取放电腔111内不同位置的当前放电温度;判断当前放电温度位于预
设温度阈值外的放电异常位置;驱动放电异常位置周围的定位隔板210伸入放电腔111以隔
离放电异常位置与其他位置空间;控制放电异常位置周围定位隔板210一侧的调节隔板220
伸入放电腔111。则定位隔板210朝向调节隔板220的一侧的空间会因为调节隔板220的插入
减小,进而使得该侧放电颗粒20之间的压力增大。若定位隔板210退出放电腔111,定位隔板
210的离开会使得调节隔板220朝向定位隔板210一侧的空间增加,进而使得该侧的放电颗
粒20之间的压力减小。上述电池放电装置10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放电情况进行局部压力调
整,实现对放电腔111内不同位置的放电速率的调节控制更加灵活。
[0069] 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40:控制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定位隔板210一侧的调节隔板220伸入所述放电腔111之后,还包括:
[0070] 步骤S450:控制定位隔板210退出放电腔111。
[0071] 定位隔板210的离开会使得调节隔板220朝向定位隔板210一侧的空间增加,进而使得该侧的放电颗粒20之间的压力减小。
[0072] 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30:判断所述当前放电温度位于预设温度阈值外的放电异常位置;步骤S430:驱动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的定位隔板210伸入所述放电腔111以隔
离所述放电异常位置与其他位置空间;步骤S440:控制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定位隔板210
一侧的调节隔板220伸入所述放电腔111,包括:
[0073] 判断不同位置的所述当前放电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的低温位置;
[0074] 驱动所述低温位置周围的定位隔板210伸入所述放电腔111以隔离所述低温位置与其他位置空间;
[0075] 控制所述定位隔板210朝向所述低温位置一侧的调节隔板220伸入所述放电腔111。
[0076] 当检测到某一区域的温度较低时,则该区域的电池30的放电速率较慢,因此可以将定位隔板210朝向低温位置区域的调节隔板220伸入到该区域中,以增加该区域的放电颗
粒20的压力,进而提高该区域的放电速率。
[0077]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20:所述判断所述当前放电温度位于预设温度阈值外的放电异常位置;所述步骤S430:驱动所述放电异常位置周围的定位隔板210伸入所述放
电腔111以隔离所述放电异常位置与其他位置空间;所述步骤S440:控制所述放电异常位置
周围定位隔板210一侧的调节隔板220伸入所述放电腔111,包括:
[0078] 判断不同位置的所述当前放电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的发热位置;
[0079] 驱动所述发热位置周围的定位隔板210伸入所述放电腔111以隔离所述发热位置与其他位置空间;
[0080] 控制所述定位隔板210背向于所述发热位置一侧的调节隔板220伸入所述放电腔111;
[0081] 控制所述定位隔板210退出放电腔111。
[0082] 当检测到某一区域的温度较高时,则该区域的电池30的放电速率较快,因此可以将定位隔板210背向于发热位置区域的调节隔板220伸入到相邻的另一区域中,以增加该区
域的放电颗粒20的压力。进而当定位隔板210退出放电腔111后,使得发热位置区域的空间
增大,放电颗粒20之间的压力减低,进而能够降低该区域的放电速率。
[0083]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84]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
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85]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
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86]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
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
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
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87]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
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8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8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