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151441.7

文献号 : CN11688704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迪贺宗贵陈意波余小兵潘俞孟志华

申请人 : 宁波舜宇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涉及车内摄像头的领域,其包括获取车门打开信息;于车门打开信息存在时获取驾驶员识别信息;于驾驶员识别信息为相关驾驶员信息时获取乘员信息;于乘员信息不存在且接收到关闭摄像头指令时将摄像头进行关闭;于乘员信息存在时获取座位压力和座位编号;分析全景摄像位置范围;持续获取全景车内摄像;于接收到驾驶员手机或者乘员信息所对应的手机上任意一个输出的关闭摄像头指令时将询问信息发送至其余的手机上;于接收到其余的手机上的确认信息后将摄像头进行关闭,本申请具有通过车上所有的人员的同意后可以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在保证了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乘员的隐私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车门打开信息;

于车门打开信息存在时打开摄像头并获取驾驶员识别信息;

于驾驶员识别信息为预设的相关驾驶员信息时关联驾驶员手机并持续获取乘员信息;

于乘员信息不存在且接收到驾驶员手机的输出的关闭摄像头指令时将摄像头进行关闭;

于乘员信息存在时将摄像头处于打开的状态后并获取座位压力和存在座位压力的座位编号;

基于预设的驾驶员座位和座位编号分析全景摄像位置范围;

将摄像头移动至全景摄像位置范围内后持续获取全景车内摄像;

于接收到驾驶员手机或者乘员信息所对应的手机上任意一个输出的关闭摄像头指令时将预设的询问信息发送至其余的手机上;

于接收到其余的手机上的确认信息后将摄像头进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摄像头移动至全景摄像位置范围拍摄的方法包括:根据乘员信息和驾驶员识别信息确定乘员特征和驾驶员特征;

基于座位编号从预设的坐标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乘员范围坐标;

任意选择预设的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的一点、预设的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计算出从该点拍摄到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所需要的覆盖角度;

将覆盖角度小于预设的摄像头最大角度的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的一点集合形成初步摄像范围;

于初步摄像范围内确定是否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

若未获取到,则基于初步摄像范围、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确定遮挡椅背编号;

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重新确定是否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

于不存在遮挡椅背编号或在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仍然无法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根据初步摄像范围和预设的竖直轨道岔口坐标匹配出初步竖直轨道编号;

将摄像头移动至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和水平顶部移动轨道的岔口后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并重新确定是否可以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

于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后仍然无法获取时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

于在初步摄像范围内、在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或者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后可以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将摄像头固定不动并进行拍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后进行拍摄的方法包括:于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时将位于驾驶员特征所对应的图像区域处的图像定义为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将乘员特征所对应的图像区域处的图像定义为临时乘员脸部特征图像;

于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后并重新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将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和驾驶员特征形成驾驶员映射关系,将临时乘员脸部特征图像和乘员特征形成乘员映射关系;

将摄像头移动至初步摄像范围内并判断是否可以拍摄到驾驶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和乘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

于均可以拍摄到驾驶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和乘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时将摄像头维持拍摄;

于拍摄不到驾驶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或乘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时重新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并于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时更新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和临时乘员脸部特征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乘员信息进行变更或者消失后摄像头的移动方法,该方法包括:于乘员信息消失后摄像头不进行移动;

于乘员信息变更后将变更后的乘员信息定义为变更乘员信息;

基于变更乘员信息确定变更后的初步摄像范围,将该初步摄像范围定义为变更初步摄像范围;

将初步摄像范围和变更初步摄像范围进行比对以确定重合范围;

于变更前摄像头固定于重合范围内时在乘员信息变更后仍然维持摄像头固定不动;

根据重合范围和竖直轨道岔口坐标匹配出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

于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和初步竖直轨道编号一致且在变更前摄像头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时维持摄像头固定不动;

于变更前摄像头未固定于重合范围内、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和初步竖直轨道编号不一致或者未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时将乘员信息更新为变更乘员信息后重新确定初步摄像范围、遮挡椅背编号和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并于在重新确定的初步摄像范围内、在将重新确定的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或者沿重新确定的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后可以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将摄像头固定不动并进行拍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后摄像头重新打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于摄像头关闭前将拍摄的全景车内摄像定义为车辆历史摄像;

获取车辆运行信息和车内声音;

于车辆运行信息为平稳运行状态且车内声音小于预设的常规分贝时将摄像头维持关闭状态;

于车辆运行信息为晃动运行状态或者车内声音大于预设的常规分贝时将摄像头重新启动并持续获取全景车内摄像;

于重新获取到车门打开信息时将摄像头重新启动并持续获取当前车内摄像;

调取车辆历史摄像并于当前车内摄像进行比对以确定异常图像区域;

于异常图像区域为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时将异常图像区域对应的局部图像发送至驾驶员手机上;

于异常图像区域为乘员范围坐标时将异常图像区域对应的局部图像发送至驾驶员手机和乘员信息所对应的手机上;

于异常图像区域不存在时关闭摄像头直至再次获取到车门打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车内声音大于预设的常规分贝时将摄像头重新启动的方法包括:于驾驶员手机和乘员信息所对应的手机上获取手机播放声音;

获取车外声音和车载音乐声音;

获取车窗状态;

基于车窗状态从预设的降音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降音比例;

基于车外声音和降音比例计算出车外影响声音;

基于车内声音、手机播放声音、车外影响声音和车载音乐声音确定车内纯粹声音;

将车内声音更新为车内纯粹声音后重新确定车内声音是否大于预设的常规分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取车辆历史摄像并于当前车内摄像进行比对以确定异常图像区域的方法包括:将异常图像区域进行分析以确定异常特征;

于异常特征不属于预设的贵重数据库中的贵重特征时不输出异常图像区域;

于异常特征属于贵重数据库中的贵重特征时将异常特征分别和车辆历史摄像、当前车内摄像进行匹配分析;

于异常特征只存在于车辆历史摄像时将对应的异常图像区域和预设的盗窃警报信号输出;

于异常特征只存在于当前车内摄像时将对应的异常图像区域和预设的遗漏警报信号输出;

于异常特征存在于车辆历史摄像和当前车内摄像的不同区域内时不输出异常图像区域。

8.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门打开信息、驾驶员识别信息、乘员信息、座位压力、座位编号、车辆运行信息、车内声音、手机播放声音、车外声音、车载音乐声音和车窗状态;

存储器,用于存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

9.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说明书 :

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车内摄像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0002] 在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普遍,很多普通百姓也陆陆续续开上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但是这也随之而来带来一些问题。
[0003] 随着车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不仅仅关注车外的情况而设置摄像头,也有很多人为了车内的安全而设置车内摄像头,以避免车内发生纠纷、车内东西遗落或者盗窃行为,而且更好地避免了当车内有小孩遗漏而长时间被关在车内时大人没有发现的情况。
[0004]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通常情况下,汽车内部的摄像头处于长期打开的状态,虽然大大增加了客户和网约车司机的安全,但是同时车内的人员也失去了在车上的隐私,存在隐私泄露的情况,尚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改善汽车内部的摄像头处于长期打开的状态,虽然大大增加了客户和网约车司机的安全,但是同时车内的人员也失去了在车上的隐私,存在隐私泄露的情况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包括:
[0008] 获取车门打开信息;
[0009] 于车门打开信息存在时打开摄像头并获取驾驶员识别信息;
[0010] 于驾驶员识别信息为预设的相关驾驶员信息时关联驾驶员手机并持续获取乘员信息;
[0011] 于乘员信息不存在且接收到驾驶员手机的输出的关闭摄像头指令时将摄像头进行关闭;
[0012] 于乘员信息存在时将摄像头处于打开的状态后并获取座位压力和存在座位压力的座位编号;
[0013] 基于预设的驾驶员座位和座位编号分析全景摄像位置范围;
[0014] 将摄像头移动至全景摄像位置范围内后持续获取全景车内摄像;
[0015] 于接收到驾驶员手机或者乘员信息所对应的手机上任意一个输出的关闭摄像头指令时将预设的询问信息发送至其余的手机上;
[0016] 于接收到其余的手机上的确认信息后将摄像头进行关闭。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车门打开时对驾驶员进行身份识别,从而防止车辆被盗或者被非相关人士所开启,然后通过确定乘员信息从而确定乘员手机,然后若其中一个需要关闭摄像头时需要通过车上所有的人员的同意后可以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即只有当所有人都确定乘坐安全时才将摄像头关闭,在保证了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乘员的隐私。
[0018] 可选的,将摄像头移动至全景摄像位置范围拍摄的方法包括:
[0019] 根据乘员信息和驾驶员识别信息确定乘员特征和驾驶员特征;
[0020] 基于座位编号从预设的坐标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乘员范围坐标;
[0021] 任意选择预设的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的一点、预设的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计算出从该点拍摄到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所需要的覆盖角度;
[0022] 将覆盖角度小于预设的摄像头最大角度的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的一点集合形成初步摄像范围;
[0023] 于初步摄像范围内确定是否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
[0024] 若未获取到,则基于初步摄像范围、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确定遮挡椅背编号;
[0025] 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重新确定是否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
[0026] 于不存在遮挡椅背编号或在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仍然无法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根据初步摄像范围和预设的竖直轨道岔口坐标匹配出初步竖直轨道编号;
[0027] 将摄像头移动至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和水平顶部移动轨道的岔口后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并重新确定是否可以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
[0028] 于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后仍然无法获取时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
[0029] 于在初步摄像范围内、在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或者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后可以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将摄像头固定不动并进行拍摄。
[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保证车内的安全,故至少要对乘员的身份进行确定,所以摄像头第一时间必须开启,故摄像头需要寻找最佳的位置进行摄像,通过寻找最佳视角和排除障碍物的遮挡来达到能够准确识别的目的,提高了摄像头摄像的灵活性和对身份认定的准确性。
[0031] 可选的,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后进行拍摄的方法包括:
[0032] 于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时将位于驾驶员特征所对应的图像区域处的图像定义为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将乘员特征所对应的图像区域处的图像定义为临时乘员脸部特征图像;
[0033] 于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后并重新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将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和驾驶员特征形成驾驶员映射关系,将临时乘员脸部特征图像和乘员特征形成乘员映射关系;
[0034] 将摄像头移动至初步摄像范围内并判断是否可以拍摄到驾驶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和乘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
[0035] 于均可以拍摄到驾驶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和乘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时将摄像头维持拍摄;
[0036] 于拍摄不到驾驶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或乘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时重新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并于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时更新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和临时乘员脸部特征图像。
[003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确认身份后,若乘员和驾驶员仍然有对自身的隐私进行保护而采取遮挡的操作时,此时可以以遮挡后的特征样貌来作为临时的特征进行识别,保证对乘员识别的同时也保护了乘员的隐私。
[0038] 可选的,还包括乘员信息进行变更或者消失后摄像头的移动方法,该方法包括:
[0039] 于乘员信息消失后摄像头不进行移动;
[0040] 于乘员信息变更后将变更后的乘员信息定义为变更乘员信息;
[0041] 基于变更乘员信息确定变更后的初步摄像范围,将该初步摄像范围定义为变更初步摄像范围;
[0042] 将初步摄像范围和变更初步摄像范围进行比对以确定重合范围;
[0043] 于变更前摄像头固定于重合范围内时在乘员信息变更后仍然维持摄像头固定不动;
[0044] 根据重合范围和竖直轨道岔口坐标匹配出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
[0045] 于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和初步竖直轨道编号一致且在变更前摄像头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时维持摄像头固定不动;
[0046] 于变更前摄像头未固定于重合范围内、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和初步竖直轨道编号不一致或者未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时将乘员信息更新为变更乘员信息后重新确定初步摄像范围、遮挡椅背编号和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并于在重新确定的初步摄像范围内、在将重新确定的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或者沿重新确定的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后可以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将摄像头固定不动并进行拍摄。
[004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更换乘员时,如果当前的位置仍然在理论上可以拍摄到后来的乘员,那么就先将摄像头维持不动,减少摄像头胡乱移动的可能性,提高了摄像头的使用寿命。
[0048] 可选的,还包括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后摄像头重新打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0049] 于摄像头关闭前将拍摄的全景车内摄像定义为车辆历史摄像;
[0050] 获取车辆运行信息和车内声音;
[0051] 于车辆运行信息为平稳运行状态且车内声音小于预设的常规分贝时将摄像头维持关闭状态;
[0052] 于车辆运行信息为晃动运行状态或者车内声音大于预设的常规分贝时将摄像头重新启动并持续获取全景车内摄像;
[0053] 于重新获取到车门打开信息时将摄像头重新启动并持续获取当前车内摄像;
[0054] 调取车辆历史摄像并于当前车内摄像进行比对以确定异常图像区域;
[0055] 于异常图像区域为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时将异常图像区域对应的局部图像发送至驾驶员手机上;
[0056] 于异常图像区域为乘员范围坐标时将异常图像区域对应的局部图像发送至驾驶员手机和乘员信息所对应的手机上;
[0057] 于异常图像区域不存在时关闭摄像头直至再次获取到车门打开信息。
[005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内发出异响或者车门突然打开时说明此时车内可能发生事故或者乘员下车了,故此时打开摄像头进行获取,保证了乘员和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0059] 可选的,于车内声音大于预设的常规分贝时将摄像头重新启动的方法包括:
[0060] 于驾驶员手机和乘员信息所对应的手机上获取手机播放声音;
[0061] 获取车外声音和车载音乐声音;
[0062] 获取车窗状态;
[0063] 基于车窗状态从预设的降音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降音比例;
[0064] 基于车外声音和降音比例计算出车外影响声音;
[0065] 基于车内声音、手机播放声音、车外影响声音和车载音乐声音确定车内纯粹声音;
[0066] 将车内声音更新为车内纯粹声音后重新确定车内声音是否大于预设的常规分贝。
[006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内的声音有可能是外界和车内的音乐引起的,故排除其它因素后就是车内的异响,提高了对声音识别的准确性。
[0068] 可选的,调取车辆历史摄像并于当前车内摄像进行比对以确定异常图像区域的方法包括:
[0069] 将异常图像区域进行分析以确定异常特征;
[0070] 于异常特征不属于预设的贵重数据库中的贵重特征时不输出异常图像区域;
[0071] 于异常特征属于贵重数据库中的贵重特征时将异常特征分别和车辆历史摄像、当前车内摄像进行匹配分析;
[0072] 于异常特征只存在于车辆历史摄像时将对应的异常图像区域和预设的盗窃警报信号输出;
[0073] 于异常特征只存在于当前车内摄像时将对应的异常图像区域和预设的遗漏警报信号输出;
[0074] 于异常特征存在于车辆历史摄像和当前车内摄像的不同区域内时不输出异常图像区域。
[007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门打开后对异常特征进行识别从而确定是乘员上车前在的还是及乘员上车后在或者消失的,从而准确确定是乘员遗漏了还是乘员进行了盗窃的行为,还是乘员或者司机仅仅是将物体移动了位置的原因,增加了行为的分析,提高了车上存在异常情况时报警的真实性和针对性。
[0076]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77] 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系统,包括:
[0078]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门打开信息、驾驶员识别信息、乘员信息、座位压力、座位编号、车辆运行信息、车内声音、手机播放声音、车外声音、车载音乐声音和车窗状态;
[0079] 存储器,用于存储上述任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程序;
[0080]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上述任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
[008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车门打开时对驾驶员进行身份识别,从而防止车辆被盗或者被非相关人士所开启,然后通过确定乘员信息从而确定乘员手机,然后若其中一个需要关闭摄像头时需要通过车上所有的人员的同意后可以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即只有当所有人都确定乘坐安全时才将摄像头关闭,在保证了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乘员的隐私。
[0082]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83] 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08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车门打开时对驾驶员进行身份识别,从而防止车辆被盗或者被非相关人士所开启,然后通过确定乘员信息从而确定乘员手机,然后若其中一个需要关闭摄像头时需要通过车上所有的人员的同意后可以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即只有当所有人都确定乘坐安全时才将摄像头关闭,在保证了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乘员的隐私。
[0085]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存储空间大的特点。
[0086]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87]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08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车门打开时对驾驶员进行身份识别,从而防止车辆被盗或者被非相关人士所开启,然后通过确定乘员信息从而确定乘员手机,然后若其中一个需要关闭摄像头时需要通过车上所有的人员的同意后可以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即只有当所有人都确定乘坐安全时才将摄像头关闭,在保证了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乘员的隐私。
[0089]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有益技术效果:
[0090] 通过车上所有的人员的同意后可以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即只有当所有人都确定乘坐安全时才将摄像头关闭,在保证了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乘员的隐私;
[0091] 当确认身份后,若乘员和驾驶员仍然有对自身的隐私进行保护而采取遮挡的操作时,此时可以以遮挡后的特征样貌来作为临时的特征进行识别,保证对乘员识别的同时也保护了乘员的隐私;
[0092] 当车内发出异响或者车门突然打开时说明此时车内可能发生事故或者乘员下车了,故此时打开摄像头进行获取,保证了乘员和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93]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94]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将摄像头移动至全景摄像位置范围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0095]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后进行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0096]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乘员信息进行变更或者消失后摄像头的移动方法的流程图。
[0097]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后摄像头重新打开的方法的流程图。
[0098]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于车内声音大于常规分贝时将摄像头重新启动的方法的流程图。
[0099]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取车辆历史摄像并于当前车内摄像进行比对以确定异常图像区域的方法的流程图。
[0100]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系统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1]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8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10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参照图1,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包括:
[0103] 步骤100:获取车门打开信息。
[0104] 车门打开信息为车门被打开的信息,获取的方式可以为任意一种识别方式,例如汽车自带的能够识别车门打开情况的传感器来识别。
[0105] 步骤101:于车门打开信息存在时打开摄像头并获取驾驶员识别信息。
[0106] 驾驶员识别信息为通过摄像头进行识别后识别出的驾驶员的身份的信息。车门打开信息存在的意思可以为车门打开后直至车门关闭前的时间内。摄像头在初始时位于驾驶员前的挡风玻璃上或者其它任何一个能够查看到驾驶员的位置,当车门打开时,摄像头启动并进行驾驶员的脸部识别。
[0107] 此处摄像头还可以对驾驶员的精神状态进行识别,例如当驾驶员自身的精神状态不佳,摄像头观察到的驾驶员可能眼睛中眼球部分长期处于不动的状态,或者干脆眼睛位置处呈一条缝即眯眼状态时则默认为驾驶员精神状态不佳。或者和外部的行车记录仪连动,当行车记录仪观察到外部的状况,例如:红灯切换成绿灯或者绿灯切换为黄灯时,驾驶员的手部操作过程反应相对较慢时则默认为精神状态不佳。当识别出精神状态不佳时,则可以提醒驾驶员。
[0108] 步骤102:于驾驶员识别信息为预设的相关驾驶员信息时关联驾驶员手机并持续获取乘员信息。
[0109] 相关驾驶员信息为和这辆车相关的驾驶人员,例如:车主、车主家中拥有驾驶证的人或者当这辆车是租车公司时租借这辆车的人。驾驶员手机为驾驶员识别信息所对应的驾驶员的手机,此处可以从数据库中进行查找得到,即在登记相关驾驶员信息时也将手机进行绑定。乘员信息为驾驶员手机上的app接单的客户的信息。此处驾驶员手机默认为接单司机,接单app例如:滴滴打车。系统自动根据驾驶员手机app上的内容识别出接单客户,然后将客户在该app上输入的信息进行获取。此处并不需要很多信息,只需要知道乘员的身份和确认是否有人要上车即可。
[0110] 步骤103:于乘员信息不存在且接收到驾驶员手机的输出的关闭摄像头指令时将摄像头进行关闭。
[0111] 关闭摄像头指令为将摄像头进行关闭的指令。指令可以存在于驾驶员手机的app上,例如:一个关闭的按键或者一个触碰区域。当不存在时,则说明此时只有驾驶员在进行驾驶,而当初始的身份识别和精神状态识别之后,此时为了保护驾驶员的隐私,可以允许驾驶员将摄像头关闭。
[0112] 步骤104:于乘员信息存在时将摄像头处于打开的状态后并获取座位压力和存在座位压力的座位编号。
[0113] 座位压力为座位上的压力,此处默认为乘员进入到汽车内并坐在了座位上。座位编号为存在座位压力的座位的编号,此处存在座位编号即表示该座位有人。编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准确识别出是哪个位置上坐了人。
[0114] 步骤105:基于预设的驾驶员座位和座位编号分析全景摄像位置范围。
[0115] 驾驶员座位为驾驶员的座位,此处由本领域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座位进行识别得到。全景摄像位置范围为能够观察到驾驶员座位上的驾驶员以及座位编号的座位上坐着的乘员的动作的摄像位置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顶棚的边沿处具有一圈供摄像头滑动的轨道,以使得摄像头可以移动至不同的位置从而和驾驶员以及乘员形成不同的拍摄角度进行拍摄,另外摄像头还可以在自身的位置处进行转动,进一步使得摄像头可以朝向任何一个方向拍摄。具体的计算方式在后续步骤中进行了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0116] 步骤106:将摄像头移动至全景摄像位置范围内后持续获取全景车内摄像。
[0117] 步骤107:于接收到驾驶员手机或者乘员信息所对应的手机上任意一个输出的关闭摄像头指令时将预设的询问信息发送至其余的手机上。
[0118] 询问信息为询问除了发出关闭摄像头指令外的人以外的其它人是否也将摄像头关闭的问题的信息。此处可以以在app上显示的方法,也可以为短信提醒的方法。
[0119] 步骤108:于接收到其余的手机上的确认信息后将摄像头进行关闭。
[0120] 确认信息为允许将摄像头关闭的信息。当所有人都确认后,则说明司机和乘员都表示同意,也就是乘员也确认了安全后为了保护隐私将摄像头进行关闭。
[0121] 参照图2,将摄像头移动至全景摄像位置范围拍摄的方法包括:
[0122] 步骤200:根据乘员信息和驾驶员识别信息确定乘员特征和驾驶员特征。
[0123] 乘员特征为搭乘该车的乘员的特征,例如:肤色、脸部特征等。驾驶员特征为驾驶员的特征。确定的方式可以为数据库查看的方式,即当使用该app时会对每一个乘员和驾驶员进行人脸识别,然后将所有的特征进行保存并和对应的乘员信息、驾驶员识别信息进行关联。
[0124] 步骤201:基于座位编号从预设的坐标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乘员范围坐标。
[0125] 乘员范围坐标为乘员所在的范围的坐标,此处为水平面上的坐标。此处也表示乘员在该座位上的最大活动范围,确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摄像头一定能够在该座位区域内拍摄到乘员,此处并不包含乘员大幅度的移动过程,默认不进行移动。数据库中存储有座位编号和乘员范围坐标的映射关系,由本领域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座位的范围和正常乘员坐在该位置上能够活动的范围进行测量得到。当系统接收到对应的座位编号,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乘员范围坐标进行输出。
[0126] 步骤202:任意选择预设的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的一点、预设的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计算出从该点拍摄到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所需要的覆盖角度。
[0127] 覆盖角度为从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的一点到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所需要覆盖的角度,此处计算的方式可以为任意选择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上两个点集合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的一点计算形成的角度后筛选出最大的角度即可,也可以是CAD图纸上进行绘图,以绕着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的一点将直线进行转动时从刚接触到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或乘员范围坐标到完全不接触时所转动的角度。
[0128] 步骤203:将覆盖角度小于预设的摄像头最大角度的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的一点集合形成初步摄像范围。
[0129] 摄像头最大角度为摄像头拍摄时所能够包含的最大的角度,该数据由摄像机设计的人员经过测量得到。初步摄像范围为能够拍摄到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内的人员时摄像头在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的一点的集合。当覆盖角度小于摄像头最大角度时,说明此时能够在该位置能够拍摄到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内的人员,则可以在该范围内拍摄以保证时时刻刻能够将驾驶员和乘员进行摄像。
[0130] 步骤204:于初步摄像范围内确定是否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
[0131]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驾驶员和乘员是否能够被准确识别。当识别不出时则很有可能没有拍到或者驾驶员和乘员身上有遮挡。
[0132] 步骤205:若未获取到,则基于初步摄像范围、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和乘员范围坐标确定遮挡椅背编号。
[0133] 遮挡椅背编号为对驾驶员或者乘员进行了遮挡的椅背的编号。此处如果没有获取到,有一种可能性是乘员较矮被椅背进行了遮挡,故需要计算出遮挡椅背编号。此处可以选择椅背所在位置的任意一个点,观察是否落入摄像头的坐标所对应的覆盖角度内。
[0134] 步骤206: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重新确定是否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
[0135] 此处折叠可以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椅背的高度降低而不将驾驶员或者乘员进行遮挡。需要注意的是,当遮挡椅背编号所对应的座位上存在驾驶员或者乘员时,则不进行该操作或者默认为不存在遮挡椅背编号。
[0136] 步骤207:于不存在遮挡椅背编号或在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仍然无法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根据初步摄像范围和预设的竖直轨道岔口坐标匹配出初步竖直轨道编号。
[0137] 竖直轨道岔口坐标为在水平顶部移动轨道上还可以竖直移动的轨道和水平顶部移动轨道的岔口的坐标,当存在该坐标时,则说明此时可以移动到数值轨道岔口坐标的位置然后移动到对应的竖直轨道上,此处一般竖直轨道在车架的八柱的内侧。初步竖直轨道编号为在和初步摄像范围所对应的轨道存在岔口的竖直轨道的编号。
[0138] 当不存在时,则说明此时可能在对应的乘员或者驾驶员上产生了遮挡,例如:帽子,故可以降低摄像头的位置以使得摄像头从下侧对驾驶员和乘员进行拍摄。
[0139] 步骤208:将摄像头移动至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和水平顶部移动轨道的岔口后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并重新确定是否可以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
[0140] 步骤209:于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后仍然无法获取时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
[0141] 脸部识别需求信息为人脸需要进行识别的请求的信息。当都无法获取时则说明此时并不能通过摄像头或者汽车自身内部的物体移动来解决无法识别的问题,则说明此时是驾驶员或者乘员上的遮挡物遮挡住了识别的区域,故需要发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以让驾驶员和乘员第一时间摘掉遮挡物进行人脸识别。
[0142] 步骤210:于在初步摄像范围内、在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或者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后可以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将摄像头固定不动并进行拍摄。
[0143] 当可以拍摄到时,则说明无需驾驶员和乘员亲自操作即可进行识别,故可以暂时不动,进行拍摄。
[0144] 参照图3,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后进行拍摄的方法包括:
[0145] 步骤300:于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时将位于驾驶员特征所对应的图像区域处的图像定义为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将乘员特征所对应的图像区域处的图像定义为临时乘员脸部特征图像。
[0146] 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和临时乘员脸部特征图像均为驾驶员和乘员还没有进行遮挡物摘除时的图像。
[0147] 步骤301:于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后并重新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将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和驾驶员特征形成驾驶员映射关系,将临时乘员脸部特征图像和乘员特征形成乘员映射关系。
[0148] 驾驶员映射关系为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和驾驶员特征的映射关系,此处映射的目的为为了能够两者之间识别到任意一个时均可以对应到对应的驾驶员。乘员映射关系为乘员脸部特征图像和乘员特征的映射关系,此处映射的目的和驾驶员映射关系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0149] 步骤302:将摄像头移动至初步摄像范围内并判断是否可以拍摄到驾驶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和乘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
[0150] 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摄像头在最大的范围内进行拍摄。此处也可以为在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或者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后进行拍摄判断。
[0151] 步骤303:于均可以拍摄到驾驶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和乘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时将摄像头维持拍摄。
[0152] 步骤304:于拍摄不到驾驶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或乘员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时重新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并于输出脸部识别需求信息时更新临时驾驶员特征图像和临时乘员脸部特征图像。
[0153] 拍摄不到时,则说明此时虽然存在映射关系,但是驾驶员和乘员可能换了一种方式进行遮挡,则需要重新建立这种映射关系以保证视频中可以正常识别对应的人员并进行记录。
[0154] 参照图4,还包括乘员信息进行变更或者消失后摄像头的移动方法,该方法包括:
[0155] 步骤400:于乘员信息消失后摄像头不进行移动。
[0156] 乘员信息消失即为完成了搭乘,客户从订单上消失的过程,此处也包含中途客户取消了订单。摄像头不进行移动的目的是万一当前位置也能够在后面乘员进入时仍然能够完成全视角的拍摄时,摄像头移动后仍然需要移动到当前位置的无效动作的情况不会发生。
[0157] 步骤401:于乘员信息变更后将变更后的乘员信息定义为变更乘员信息。
[0158] 步骤402:基于变更乘员信息确定变更后的初步摄像范围,将该初步摄像范围定义为变更初步摄像范围。
[0159] 此处为在乘员进入后重新确定座位压力和座位编号后按照步骤200‑203的方法进行变更初步摄像范围的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0160] 步骤403:将初步摄像范围和变更初步摄像范围进行比对以确定重合范围。
[0161] 重合范围为初步摄像范围和变更初步摄像范围的共同范围,确定的方式可以为确定交集的方式。
[0162] 步骤404:于变更前摄像头固定于重合范围内时在乘员信息变更后仍然维持摄像头固定不动。
[0163] 当原先就在重合范围内时,则说明此时如果在变更初步摄像范围内就能够看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则完全不需要动就满足拍摄位置的要求,故先维持摄像头固定不动。
[0164] 步骤405:根据重合范围和竖直轨道岔口坐标匹配出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
[0165] 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为落在重合范围内的竖直轨道岔口坐标所对应的初步竖直轨道的编号。匹配的方式为先将重合范围和竖直轨道岔口坐标进行匹配,匹配成功的竖直轨道岔口坐标去找对应的竖直轨道的编号并定义为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
[0166] 步骤406:于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和初步竖直轨道编号一致且在变更前摄像头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时维持摄像头固定不动。
[0167] 此处即如果在变更前就是在竖直轨道上竖直移动才看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那么如果现在竖直轨道是一样的,那么有可能也可以在对应的竖直轨道上的位置进行拍摄。
[0168] 步骤407:于变更前摄像头未固定于重合范围内、变更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和初步竖直轨道编号不一致或者未沿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时将乘员信息更新为变更乘员信息后重新确定初步摄像范围、遮挡椅背编号和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并于在重新确定的初步摄像范围内、在将重新确定的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后或者沿重新确定的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竖直移动后可以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将摄像头固定不动并进行拍摄。
[0169] 此处为当原先在重合范围内能够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则在重合范围内不进行移动,如果原先在重合范围内的初步竖直轨道编号对应的竖直轨道内移动后获取到驾驶员特征和乘员特征时则在对应的竖直轨道内不进行移动,或者在原先的重合范围内将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进行折叠时,则此时不讲该遮挡椅背编号对应的椅背摇起而仍然维持折叠状态。然后若所有的都不符合,则按照200‑210的步骤重新进行摄像头位置的确定或者重新发送脸部识别需求信息。
[0170] 参照图5,还包括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后摄像头重新打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0171] 步骤500:于摄像头关闭前将拍摄的全景车内摄像定义为车辆历史摄像。
[0172] 车辆历史摄像为车辆关闭摄像头前最后的拍摄到的全景车内摄像。
[0173] 步骤501:获取车辆运行信息和车内声音。
[0174] 车辆运行信息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信息,包括速度、车门启闭和发动机启闭状态等。获取的方式可以由汽车自带的系统得到。车内声音为车内蔓延在任意一个位置的声音。可以由分贝计获取得到。
[0175] 步骤502:于车辆运行信息为平稳运行状态且车内声音小于预设的常规分贝时将摄像头维持关闭状态。
[0176] 常规分贝为人为设定的分贝值,超过这个值则默认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一般以人的正常聊天的声音来进行设置,超过该值说明内部的人在吵架、骂街或者打架引起内部的物体损坏时发出的声音等。此处并不需要特别准确,因为摄像头打开也并不会造成任何警报的情况,甚至可以给乘员和驾驶员进行提醒。当所有人重新同意将摄像头关闭时仍然可以将摄像头关闭。
[0177] 步骤503:于车辆运行信息为晃动运行状态或者车内声音大于预设的常规分贝时将摄像头重新启动并持续获取全景车内摄像。
[0178] 晃动运行状态为驾驶不平稳的状态,一般也就是内部异常的状态,例如乘员和司机打架,乘员恶意操作方向盘等,此时需要摄像头重新拍摄,以方便后续确定事故的发生原因。
[0179] 步骤504:于重新获取到车门打开信息时将摄像头重新启动并持续获取当前车内摄像。
[0180] 当前车内摄像为车门打开时的车内的整体的图像,此时驾驶员和乘员还在车内。当重新获取车门打开信息时,此时有可能有外面的新的乘员进入,故此时需要重新确定是否将摄像头进行关闭;也有可能有人出去,此时有可能是希望摄像头关闭的人出去了,而驾驶员或者乘员并不喜欢摄像头关闭,摄像头开着更有安全感,故需要重新确定是否将摄像头进行关闭;另外,也有可能是所有的人都出去了,此时启动摄像头的目的是为了对车辆熄火后内部的情况进行确认。
[0181] 步骤505:调取车辆历史摄像并于当前车内摄像进行比对以确定异常图像区域。
[0182] 异常图像区域为车辆历史摄像和当前车内摄像之间有区别的地方。此处两个图像需要对应,即若车辆历史摄像为门刚打开人还没有进入时的摄像时,那么对应的当前车内摄像就是门打开后又重新关闭的时间的摄像。此处也可以进一步设置,即当驾驶作为或者后面座位编号处的车门打开时就调取该对应车门前一次打开拍摄的车辆历史摄像,然后当前车内摄像即为该座位编号对应的座位压力消失后门关上前的时间内的图像,使得整个图像具有针对性,且分析更加准确。
[0183] 步骤506:于异常图像区域为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时将异常图像区域对应的局部图像发送至驾驶员手机上。
[0184] 当异常的东西在驾驶员座位范围坐标时,则说明此时一般默认为驾驶员的东西,很有可能是驾驶员落下了东西,则提醒驾驶员要将该物体带走或者留下。
[0185] 步骤507:于异常图像区域为乘员范围坐标时将异常图像区域对应的局部图像发送至驾驶员手机和乘员信息所对应的手机上。
[0186] 当在乘员范围内时,则有可能是乘员的东西落下或者消失了,而当消失时则有可能发生了偷盗的行为,故需要在将对应的图像发送给乘员的同时发送给驾驶员,如果落下东西了,还需要驾驶员开门,如果没有落下而是偷盗,则需要提醒驾驶员。
[0187] 步骤508:于异常图像区域不存在时关闭摄像头直至再次获取到车门打开信息。
[0188] 当不存在,即两者一致时说明没有问题,则关闭摄像头,以保证驾驶员或者乘员的隐私。
[0189] 参照图6,于车内声音大于预设的常规分贝时将摄像头重新启动的方法包括:
[0190] 步骤600:于驾驶员手机和乘员信息所对应的手机上获取手机播放声音。
[0191] 手机播放声音为手机播放到车内的声音的分贝,获取的方式为直接读取手机的声音状态并且查看是否有播放软件正在运行。
[0192] 步骤601:获取车外声音和车载音乐声音。
[0193] 车外声音为车辆外面的声音,由车辆外的传感器获取得到。车载音乐声音为车辆自带的音响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由车辆自身的系统获取得到。
[0194] 步骤602:获取车窗状态。
[0195] 车窗状态为车窗打开的状态。
[0196] 步骤603:基于车窗状态从预设的降音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降音比例。
[0197] 降音比例为车外的声音经过车窗的过滤而降低后的分贝和实际的声音分贝的比例大小。数据库中存储有车窗状态和降音比例的映射关系,由本领域工作人员根据车窗打开不同状态后在车外播放相同大小的声音以及不同大小的声音后测量车内的声音的大小得到。
[0198] 步骤604:基于车外声音和降音比例计算出车外影响声音。
[0199] 车外影响声音为车外声音经过车窗降音后进入到车内时所能够达到的声音高度。计算的方式为车外声音乘以降音比例得到。
[0200] 步骤605:基于车内声音、手机播放声音、车外影响声音和车载音乐声音确定车内纯粹声音。
[0201] 车内纯粹声音为排除一切正常的会影响车内的声音之后纯粹为人为发出或者人为敲打车辆后发出的声音。计算的方式为车内声音依次减去手机播放声音、车外影响声音和车载音乐声音。
[0202] 步骤606:将车内声音更新为车内纯粹声音后重新确定车内声音是否大于预设的常规分贝。
[0203] 参照图7,调取车辆历史摄像并于当前车内摄像进行比对以确定异常图像区域的方法包括:
[0204] 步骤700:将异常图像区域进行分析以确定异常特征。
[0205] 异常特征为异常图像区域的特征,分析的方式可以为数据库查看图片进行比对的方式。
[0206] 步骤701:于异常特征不属于预设的贵重数据库中的贵重特征时不输出异常图像区域。
[0207] 贵重特征为贵重的物品的特征图像,此处贵重物品包含非常贵重的物品,例如黄金、纸钞、手表、手机、银行卡、钱包等,但是也包含一些一定价值的物品,例如:玩具、书包等。贵重数据库中包含了所有的贵重物品的特征。此处不包含的可能是一些本身就不需要或者虽然是需要的但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例如:纸袋子、餐巾纸、口罩等。当不属于时,则说明虽然这个东西无论消失了或者多出来而落下了也没有什么关系,且很有可能是被消耗用掉了,所以可以不输出异常图像区域。
[0208] 步骤702:于异常特征属于贵重数据库中的贵重特征时将异常特征分别和车辆历史摄像、当前车内摄像进行匹配分析。
[0209] 如果属于,则需要判断是否是原有的还是后面才有的。
[0210] 步骤703:于异常特征只存在于车辆历史摄像时将对应的异常图像区域和预设的盗窃警报信号输出。
[0211] 盗窃警报信号为警示对应的人员东西消失了的警醒信号,此处并不一定需要很严重的信号,因为有可能是误拿或者误判的情况,故可以为一种警醒的信号。于异常特征只存在于车辆历史摄像时则说明该异常特征是原来有的,现在没有了,则可能是被拿走了,故输出异常图像区域和盗窃警报信号。
[0212] 步骤704:于异常特征只存在于当前车内摄像时将对应的异常图像区域和预设的遗漏警报信号输出。
[0213] 遗漏警报信号为东西遗落在车内的信号。于异常特征只存在于当前车内摄像时则说明原先没有后来才有的,则是多出来的东西,而这很有可能是对应人员落下的,故在输出异常图像区域的同时也输出遗漏警报信号。
[0214] 步骤705:于异常特征存在于车辆历史摄像和当前车内摄像的不同区域内时不输出异常图像区域。
[0215] 当都存在时但是存在于不同区域或者存在的状态不同时,则说明可能是翻动的情况而并不拿走或者遗漏,则可以不输出异常图像区域。
[0216]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系统。
[0217] 参照图8,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系统,包括:
[0218]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门打开信息、驾驶员识别信息、乘员信息、座位压力、座位编号、车辆运行信息、车内声音、手机播放声音、车外声音、车载音乐声音和车窗状态;
[0219]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程序;
[0220]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
[0221]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22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223] 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224]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车内摄像头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225]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