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及注浆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153626.1

文献号 : CN11689221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任成华韩雪冬方华刘辉高俊睿郭宁

申请人 : 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及注浆方法,属于岩土工程注浆技术领域;袖阀管注浆装置包括:容纳管、方形通孔、膨胀板、盖板、操作杆、第一压紧块、移动块、连接杆、注浆腔、注浆口、第一出浆口和移动套管;通过将钻头设置容纳管的底部,以实现容纳管能够对地面进行钻孔;通过使移动块通过连接杆带动膨胀板转动,并使膨胀板插入土壤内,以避免容纳管在所钻出的孔洞内发生偏移,以提升容纳管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后续注浆效果;通过向上拉动移动套管,以调节第二出浆口与容纳管的相对位置,同时使浆料能够从第二出浆口流出,从而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进一步提升对土壤的注浆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袖阀管注浆装置包括:容纳管,所述容纳管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容纳管的底部设置有钻头;

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设置在所述容纳管的侧壁上,且所述方形通孔位于所述钻头的上方;

膨胀板,所述膨胀板与所述容纳管的侧壁转动连接,且所述膨胀板扣设在所述方形通孔上;

盖板,所述盖板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盖板扣设在所述容纳管的开口处;

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操作杆穿过所述盖板的螺纹孔;

第一压紧块,所述第一压紧块的截面呈梯形,所述第一压紧块与所述操作杆背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转动连接;

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呈斜面,所述移动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一压紧块的侧壁相贴合,且所述移动块背离所述第一压紧块的一侧与所述方形通孔相对;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块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膨胀板转动连接;

注浆腔,所述注浆腔设置在所述容纳管内;

注浆口,所述注浆口设置在所述容纳管的顶部,且所述注浆口与所述注浆腔相连通;

第一出浆口,所述第一出浆口设置在所述容纳管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出浆口与所述注浆腔相连通;

移动套管,所述移动套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浆口,所述移动套管绕设在所述容纳管的外侧,所述第一出浆口位于所述移动套管内,且所述移动套管位于所述膨胀板的上方;

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设置在所述操作杆靠近所述第一压紧块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滚珠嵌入所述第一压紧块内;

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紧块靠近所述第一滚珠的一端的外壁上;

第一安装盖,所述第一安装盖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安装盖套装在所述第一压紧块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滚珠嵌入所述第一安装盖内;

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适配,且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操作杆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注浆管道,所述第一注浆管道依次穿过所述操作杆和所述第一滚珠;

第二注浆管道,所述第二注浆管道穿过所述第一压紧块,且所述第二注浆管道与所述第一注浆管道相连通;

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连通管与所述第一压紧块背离所述操作杆的一侧相连接,且所述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注浆管道相连通;

三通块,所述三通块为中空腔体,所述三通块嵌入所述容纳管内,所述三通块安装在所述容纳管的底部;

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在所述三通块的顶部,且所述连通管嵌入所述第一连通孔内;

第二连通孔,两个所述第二连通孔设置在所述三通块的两侧;

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相连通,且所述出料管穿过所述容纳管的侧壁;

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膨胀板的下方;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移动块的侧壁上;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所述移动块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管的内壁相连接;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移动块为一体式结构;

滑槽,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容纳管的外壁上,且所述移动套管靠近所述膨胀板的一端嵌入所述滑槽内;

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为弹性体,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移动套管靠近所述膨胀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容纳管的外壁相贴合,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密封圈嵌入所述滑槽内;

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为弹性体,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移动套管背离所述膨胀板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容纳管的外壁相贴合;

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移动套管的外壁上;

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与所述移动套管背离所述膨胀板的一端相连接;

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定位架,且至少部分所述定位杆嵌入所述定位槽内;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绕设在所述定位杆的外侧;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装在所述定位杆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容纳管贴合,且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部相连接;

第二压紧块,所述第二压紧块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二压紧块与所述定位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压紧块位于所述定位杆的上方;

压紧杆,所述压紧杆的底部设置有斜面,所述压紧杆穿过所述定位架的顶部,且所述压紧杆底部的斜面与所述第二压紧块的斜面相贴合;

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设置在所述压紧杆靠近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且所述让位槽绕设在所述定位杆的外侧;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压紧杆相连接,且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定位架的上方;

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压紧杆的外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接,且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架相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

第一吊绳,所述第一吊绳与所述定位架相连接;

第二吊绳,所述第二吊绳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接;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定位部相连接,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定位架;

通过将钻头设置在容纳管的底部,以实现容纳管能够对地面进行钻孔;移动块通过连接杆带动膨胀板转动,使膨胀板插入土壤内,以避免容纳管在所钻出的孔洞内发生偏移,以提升容纳管的稳定性,从而无需套壳料弥补容纳管与孔洞之间的间隙,向上拉动移动套管,以调节第二出浆口与容纳管的相对位置,同时使浆料能够从第二出浆口流出,从而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

操作杆和第一滚珠压动第一压紧块向下移动时,连通管也跟随第一压紧块向下移动,直至连通管嵌入三通块的第一连通孔内;然后,将注浆泵与操作杆的第一注浆管道相连通,从而当启动注浆泵时,使桨料经第一注浆管道、第二注浆管道和连通管注入三通块内,并使注入三通块内的浆料经出料管流出,进而完成对土壤进行注浆;由于出料管位于膨胀板的下方,因此实现对膨胀板的下方进行注浆,进一步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移动块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滚珠嵌入所述移动块内;

第二安装盖,所述第二安装盖与所述移动块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滚珠嵌入所述第二安装盖内;

第三滚珠,所述第三滚珠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膨胀板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三滚珠嵌入所述膨胀板内;

第三安装盖,所述第三安装盖与所述膨胀板相连接,且所述第三滚珠嵌入所述第三安装盖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连接立板,两个所述连接立板与所述容纳管的顶部相连接,且两个所述连接立板位于所述盖板的两侧;

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立板上;

连接横板,所述连接横板同时与两个所述连接立板相连接,且所述连接横板位于所述操作杆的上方;

让位孔,所述让位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板上,且所述让位孔与所述操作杆相对;

手轮,所述手轮套装在所述操作杆的外侧,且所述手轮位于所述连接横板的下方。

4.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的注浆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袖阀管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袖阀管注浆装置的注浆方法包括:S1,将钻机的输出轴嵌入两个连接立板之间,使钻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横板相贴合,并通过连接孔将钻机的输出轴与两个连接立板相连接;

S2,启动钻机,使钻机带动容纳管和钻头对地面的预定位置进行钻孔;

S3,待钻头钻孔至预定深度后,将钻机的输出轴从两个连接立板之间拆卸;

S4,转动手轮,使手轮带动操作杆在第一螺纹孔内边转动边向下移动,从而使操作杆通过第一滚珠压动第一压紧块向下移动,且第一压紧块带动连通管嵌入三通块上的第一连通孔内,进而使第一压紧块压动两个移动块向外侧移动;

S5,当两个移动块向外侧移动时,两个移动块通过连接杆推动膨胀板向外侧转动,以使膨胀板嵌入土壤内;

S6,注浆泵的输出端与注浆管相连通,将注浆管穿过让位孔后,与操作杆内的第一注浆管道相连通;

S7,启动注浆泵,使浆料经注浆管、第一注浆管道、第二注浆管道和连通管流入三通块内,并通过出料管从容纳管内流出,从而对土壤进行底层注浆;

S8,待对土壤进行底层注浆完成后,将注浆管从操作杆上拆下,并将注浆管与注浆口相连通;

S9,启动注浆泵,使浆料流入注浆腔内,并由第一出浆口流入移动套管与容纳管之间间隙内;然后,使浆料从移动套管上第二出浆口流出,从而使土壤进行二层注浆;

S10,带对土壤进行二层注浆完成后,向上拉动第二吊绳,使第二吊绳带动压紧杆向上移动至与定位部相脱离;第二弹簧复位,使第二弹簧带动定位部和定位杆向背离容纳管方向移动,从使定位杆从定位槽内脱离;

S11,向上拉动第一吊绳,使第一吊绳带动定位架和移动套管向上移动;此时停止拉动第二吊绳,第三弹簧复位,并带动限位板和压紧杆向下移动;此时压紧杆压动第二压紧块和定位杆向容纳管方向移动;

S12,当定位杆与定位槽相对时,定位杆嵌入定位槽内,从而对移动套管进行定位,并调节第二出浆口与容纳管的相对位置;

S13,再次启动注浆泵,使浆料从移动套管上第二出浆口流出,从而使土壤进行三层注浆;

S14,重复步骤S10至步骤S13,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直至地基注浆完毕。

说明书 :

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及注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注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及注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相关技术中,袖阀管注浆法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注浆工艺,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其适应性和便捷性强,其在路面加固处理、建筑物纠偏和基础加固以及防渗堵漏等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袖阀管注浆的主要过程是:采用钻孔机钻好孔以后,然后将袖阀管放入钻好的孔孔洞。
[0003] 现有技术(公开号:CN112252329B)公开了一种软弱地基袖阀管注浆加固应用施工方法,包括打孔机主体、灌浆管道和注浆袖阀管,所述打孔机主体顶端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轮,两组所述滑轮顶端固连有底板,两组所述底板顶端固连有支撑架,两组所述支撑架内侧皆固连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固连有第一储料仓。本发明通过伺服电机的固定角度的旋转,可同时对地基进行打孔,填入套壳料以及注浆的操作流程,提升了装置的效率,且能够通过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的旋转对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进行打开与关闭的操作,通过使伺服电机在一定时间后进行旋转,实现了对地基进行定量注浆。
[0004] 采用此种结构,需要先钻孔后放入袖阀管,从而至少需要两个步骤,降低了注浆效率;同时,当土壤的土质过软时,拔出钻头或放入袖阀管时,容易破坏孔洞内壁,从而导致孔洞发生塌陷,降低了后续对土壤的注浆效果。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先钻孔后放入袖阀管,从而至少需要两个步骤,降低了注浆效率;同时,当土壤的土质过软时,拔出钻头或放入袖阀管时,容易破坏孔洞内壁,从而导致孔洞发生塌陷,降低了后续对土壤注浆效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采用能够使产品同时钻孔及注浆的功能,无需采用先钻孔后放入袖阀管注浆的方式,因此提升注浆效率;同时,还能避免在土壤的土质过软时,因拔出钻头和放入袖阀管时破坏孔洞内壁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孔洞发生塌陷,以提升后续对土壤的注浆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袖阀管注浆装置包括:容纳管、方形通孔、膨胀板、盖板、操作杆、第一压紧块、移动块、连接杆、注浆腔、注浆口、第一出浆口和移动套管;容纳管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容纳管的底部设置有钻头;方形通孔设置在容纳管的侧壁上,且方形通孔位于钻头的上方;膨胀板与容纳管的侧壁转动连接,且膨胀板扣设在方形通孔上;盖板内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盖板扣设在容纳管的开口处;操作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操作杆穿过盖板的螺纹孔;第一压紧块的截面呈梯形,第一压紧块与操作杆背离盖板的一端转动连接;移动块的一侧呈斜面,移动块的斜面与第一压紧块的侧壁相贴合,且移动块背离第一压紧块的一侧与方形通孔相对;连接杆的一端与移动块转动连接,且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膨胀板转动连接;注浆腔设置在容纳管内;注浆口设置在容纳管的顶部,且注浆口与注浆腔相连通;第一出浆口设置在容纳管的侧壁上,且第一出浆口与注浆腔相连通;移动套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浆口,移动套管绕设在容纳管的外侧,第一出浆口位于移动套管内,且移动套管位于膨胀板的上方;其中,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0007]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一滚珠、第二外螺纹和第一安装盖;第一滚珠设置在操作杆靠近第一压紧块的一端,且第一滚珠嵌入第一压紧块内;第二外螺纹设置在第一压紧块靠近第一滚珠的一端的外壁上;第一安装盖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一安装盖套装在第一压紧块的外侧,且第一滚珠嵌入第一安装盖内;其中,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且第一滚珠与操作杆为一体式结构。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二滚珠、第二安装盖、第三滚珠和第三安装盖;第二滚珠与连接杆靠近移动块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滚珠嵌入移动块内;第二安装盖与移动块相连接,且第二滚珠嵌入第二安装盖内;第三滚珠与连接杆靠近膨胀板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三滚珠嵌入膨胀板内;第三安装盖与膨胀板相连接,且第三滚珠嵌入第三安装盖内。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一注浆管道、第二注浆管道、连通管、三通块、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和出料管;第一注浆管道依次穿过操作杆和第一滚珠;第二注浆管道穿过第一压紧块,且第二注浆管道与第一注浆管道相连通;连通管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连通管与第一压紧块背离操作杆的一侧相连接,且连通管与第二注浆管道相连通;三通块为中空腔体,三通块嵌入容纳管内,三通块安装在容纳管的底部;第一连通孔设置在三通块的顶部,且连通管嵌入第一连通孔内;两个第二连通孔设置在三通块的两侧;出料管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出料管的一端与第二连通孔相连通,且出料管穿过容纳管的侧壁;其中,出料管位于膨胀板的下方。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支撑部和第一弹簧;支撑部设置在移动块的侧壁上;第一弹簧套装在移动块的外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支撑部相连接,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容纳管的内壁相连接;其中,支撑部与移动块为一体式结构。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滑槽、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滑槽设置在容纳管的外壁上,且移动套管靠近膨胀板的一端嵌入滑槽内;第一密封圈为弹性体,第一密封圈与移动套管靠近膨胀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密封圈与容纳管的外壁相贴合,且至少部分第一密封圈嵌入滑槽内;第二密封圈为弹性体,第二密封圈与移动套管背离膨胀板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密封圈与容纳管的外壁相贴合。
[001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定位槽、定位架、定位杆、定位部、第二弹簧、第二压紧块、压紧杆、让位槽、限位板和第三弹簧;多个定位槽设置在移动套管的外壁上;定位架与移动套管背离膨胀板的一端相连接;定位杆穿过定位架,且至少部分定位杆嵌入定位槽内;定位部绕设在定位杆的外侧;第二弹簧套装在定位杆的外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容纳管贴合,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部相连接;第二压紧块的一侧设置有斜面,第二压紧块与定位部相连接,且第二压紧块位于定位杆的上方;压紧杆的底部设置有斜面,压紧杆穿过定位架的顶部,且压紧杆底部的斜面与第二压紧块的斜面相贴合;让位槽设置在压紧杆靠近定位杆的一端,且让位槽绕设在定位杆的外侧;限位板与压紧杆相连接,且限位板位于定位架的上方;第三弹簧套设在压紧杆的外侧,第三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板相连接,且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架相连接;其中,第三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
[00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一吊绳、第二吊绳和导向杆;第一吊绳与定位架相连接;第二吊绳与限位板相连接;导向杆与定位部相连接,且导向杆穿过定位架。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连接立板、连接孔、连接横板、让位孔和手轮;两个连接立板与容纳管的顶部相连接,且两个连接立板位于盖板的两侧;两个连接孔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立板上;连接横板同时与两个连接立板相连接,且连接横板位于操作杆的上方;让位孔设置在连接横板上,且让位孔与操作杆相对;手轮套装在操作杆的外侧,且手轮位于连接横板的下方。
[0016] 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的注浆方法,袖阀管注浆装置的注浆方法包括:S1,将钻机的输出轴嵌入两个连接立板之间,使钻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横板相贴合,并通过连接孔将钻机的输出轴与两个连接立板相连接;S2,启动钻机,使钻机带动容纳管和钻头对地面的预定位置进行钻孔;S3,待钻头钻孔至预定深度后,将钻机的输出轴从两个连接立板之间拆卸;S4,转动手轮,使手轮带动操作杆在第一螺纹孔内边转动边向下移动,从而使操作杆通过第一滚珠压动第一压紧块向下移动,且第一压紧块带动连通管嵌入三通块上的第一连通孔内,进而使第一压紧块压动两个移动块向外侧移动;S5,当两个移动块向外侧移动时,两个移动块通过连接杆推动膨胀板向外侧转动,以使膨胀板嵌入土壤内;S6,注浆泵的输出端与注浆管相连通,将注浆管穿过让位孔后,与操作杆内的第一注浆管道相连通;S7,启动注浆泵,使浆液经注浆管、第一注浆管道、第二注浆管道和连通管流入三通块内,并通过出料管从容纳管内流出,从而对土壤进行底层注浆;S8,待对土塘进行底层注浆完成后,将注浆管从操作杆上拆下,并将注浆管与注浆口相连通;S9,启动注浆泵,使浆液流入注浆腔内,并由第一出浆口流入移动套管与容纳管之间间隙内;然后,使浆液从移动套管上第二出浆口流出,从而使土壤进行二层注浆;S10,带对土壤进行二层注浆完成后,向上拉动第二吊绳,使第二吊绳带动压紧杆向上移动至与定位部相脱离;第二弹簧复位,使第二弹簧带动定位部和定位杆向背离容纳管方向移动,从使定位杆从定位槽内脱离;S11,向上拉动第一吊绳,使第一吊绳带动定位架和移动套管向上移动;此时停止拉动第二吊绳,第三弹簧复位,并带动限位板和压紧杆向下移动;此时压紧杆压动第二压紧块和定位杆向容纳管方向移动;S12,当定位杆与定位槽相对时,定位杆嵌入定位槽内,从而对移动套管进行定位,并调节第二出浆口与容纳管的相对位置;S13,再次启动注浆泵,使浆液从移动套管上第二出浆口流出,从而使土壤进行三层注浆;S14,重复步骤S10至步骤S13,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直至地基注浆完毕。
[0017] 本发明的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及注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0018] 1. 通过将钻头设置容纳管的底部,以实现容纳管能够对地面进行钻孔;通过使移动块通过连接杆带动膨胀板转动,并使膨胀板插入土壤内,以避免容纳管在所钻出的孔洞内发生偏移,以提升容纳管的稳定性,从而无需套壳料弥补容纳管与孔洞之间的间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提升后续注浆效果;通过向上拉动移动套管,以调节第二出浆口与容纳管的相对位置,同时使浆料能够从第二出浆口流出,从而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进一步提升对土壤的注浆效果。
[0019]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产品同时钻孔及注浆的功能,无需采用先钻孔后放入袖阀管注浆的方式,因此提升注浆效率;同时,还能避免在土壤的土质过软时,因拔出钻头和放入袖阀管时破坏孔洞内壁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孔洞发生塌陷,以提升后续对土壤的注浆效果。
[0020] 2. 通过使操作杆与第一压紧块转动连接,从而实现当操作杆边转动边移动时,操作杆能够带动第一压紧块沿直线移动,并避免第一压紧块转动,以确保第一压紧块能够压动移动块向外侧移动,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0021] 3. 通过使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移动块和膨胀板转动连接,以提升移动块与膨胀板连接的灵活度,从而增大膨胀板转动角度,进而提升膨胀板插入土壤的深度,以提升产品的稳定性。
[0022] 4. 当操作杆和第一滚珠压动第一压紧块向下移动时,连通管也跟随第一压紧块向下移动,直至连通管嵌入三通块的第一连通孔内;然后,将注浆泵与操作杆的第一注浆管道相连通,从而当启动注浆泵时,使桨料经第一注浆管道、第二注浆管道和连通管注入三通块内,并使注入三通块内的浆料经出料管流出,进而完成对土壤进行注浆。由于出料管位于膨胀板的下方,因此实现对膨胀板的下方进行注浆,进一步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以提升注浆的效果。
[0023] 5. 通过将支撑部设置在移动块的侧壁上,将第一弹簧套装在移动块的外侧,将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支撑部相连接,并将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容纳管的内壁相连接,以实现容纳管通过第一弹簧和支撑部对移动块进行支撑,从而确保移动块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同时,还能实现当第一压紧块与移动块相脱离时,第一弹簧复位,以带动移动块箱内侧移动,从而带动膨胀板向内侧转动,进而使膨胀板扣设在方形通孔上。
[0024] 6. 通过将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分别与移动套管的两端相连接,并将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与容纳管的外壁相贴合,以实现对容纳管与移动套管的连接处进行封闭,从而提升移动套管的密封性。
[0025] 7. 正常状态下,第三弹簧处于正常状态,压紧杆与定位杆相贴合,且定位杆嵌入让位槽内,且压紧杆与定位部相贴合;同时,定位杆嵌入定位槽内,且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以实现通过定位杆将移动套管固定在容纳管的外侧,以提升移动套管的稳定性。当准备向上拉动移动套管时,先向上拉动压紧杆,从而压紧杆与定位部相脱离,第二弹簧复位,以使第二弹簧带动定位杆和定位部向背离定位槽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定位杆从定位槽内脱离;然后,向上拉动定位架,以带动定位架和移动套管向上移动;此时,停止拉动压紧杆,第三弹簧复位,并带动压紧杆向下移动,压紧杆压动第二压紧块、定位部和定位杆向定位槽方向移动;当定位杆与上方的定位槽相对时,定位杆嵌入定位槽,从而实现对定位架和移动套管进行定位,进而实现对移动套管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以实现对土壤进行定距分层注浆。
[0026] 8. 通过将第一吊绳与定位架相连接,并将第二吊绳与限位板相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分别带动定位架和限位板向上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在孔洞的外侧移动。通过将导向杆与定位部相连接,并使导向杆穿过定位架,以实现定位部与导向杆同步移动,并使导向杆在定位架内移动,从而实现定位架对导向杆进行导向,以避免定位部和定位杆在移动时发生偏移,并能够避免定位杆发生转动,进而确保压紧杆能够压动第二压紧块移动。
[0027] 9. 通过将连接横板同时连接立板相连接,并使连接横板位于操作杆的上方,以实现两个连接立板与连接横板围成一个稳定框架结构,从而提升两个连接立板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实现连接横板对钻机的输出轴对进行限位,以避免钻机的输出轴与操作杆发生干涉。通过将手轮套装在操作杆的外侧,并使手轮位于连接横板的下方,以实现通过手轮带动操作杆转动,以降低转动操作杆的难度;通过将让位孔设置在连接横板上,并使让位孔与操作杆相对,以避免操作杆与连接横板发生干涉,同时,还能便于注浆泵与操作杆相连通。
[0028] 10. 通过步骤S1和步骤S2,以实现将钻机与本产品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钻机带动容纳管和钻头对地面进行钻孔;通过将步骤S3至步骤S5,以实现膨胀板能够嵌入土壤内,从而提升容纳管的稳定性,避免容纳管发生偏移;通过将步骤S6至步骤S8,以实现浆料阿静第一注浆管道、第二注浆管道和连通管流入三通块内,并使流入三通块内的浆料经出料管流出,以完成对土壤的底层进行注浆;通过步骤S9至步骤S14,以实现对土壤的多层进行注浆,从而提升对土壤的注浆效果。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的剖视图之一;
[0030]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3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32] 图4为图1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33] 图5为图1的D处局部放大图;
[0034]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的剖视图之二;
[0035] 图7为图6的E处局部放大图;
[0036] 图8为图6的F处局部放大图;
[0037] 图9为图6的G处局部放大图;
[0038] 图10为本发明的压紧杆的立体图;
[0039]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的注浆方法的流程图;
[0040] 其中,图1至图1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41] 10容纳管,11钻头,12方形通孔,13膨胀板,14盖板,15操作杆,16第一压紧块,17移动块,18连接杆,19注浆腔,20注浆口,21第一出浆口,22移动套管,23第二出浆口,24第一滚珠,25第一安装盖,26第二滚珠,27第二安装盖,28第三滚珠,29第三安装盖,30第一注浆管道,31第二注浆管道,32连通管,33三通块,34第一连通孔,36出料管,37支撑部,38第一弹簧,39滑槽,40第一密封圈,41第二密封圈,42定位槽,43定位架,44定位杆,45定位部,46第二弹簧,47第二压紧块,48压紧杆,49让位槽,50限位板,51第三弹簧,52第一吊绳,53第二吊绳,54导向杆,55连接立板,56连接孔,57连接横板,58让位孔,59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1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3] 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如图1至图10所示,袖阀管注浆装置包括:容纳管10、方形通孔12、膨胀板13、盖板14、操作杆15、第一压紧块16、移动块17、连接杆18、注浆腔19、注浆口20、第一出浆口21和移动套管22;容纳管10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容纳管10的底部设置有钻头11;方形通孔12设置在容纳管10的侧壁上,且方形通孔12位于钻头11的上方;膨胀板13与容纳管10的侧壁转动连接,且膨胀板13扣设在方形通孔12上;盖板14内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盖板14扣设在容纳管10的开口处;操作杆1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操作杆15穿过盖板14的螺纹孔;第一压紧块16的截面呈梯形,第一压紧块16与操作杆15背离盖板14的一端转动连接;移动块17的一侧呈斜面,移动块17的斜面与第一压紧块16的侧壁相贴合,且移动块17背离第一压紧块16的一侧与方形通孔12相对;连接杆
18的一端与移动块17转动连接,且连接杆18的另一端与膨胀板13转动连接;注浆腔19设置在容纳管10内;注浆口20设置在容纳管10的顶部,且注浆口20与注浆腔19相连通;第一出浆口21设置在容纳管10的侧壁上,且第一出浆口21与注浆腔19相连通;移动套管2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浆口23,移动套管22绕设在容纳管10的外侧,第一出浆口21位于移动套管22内,且移动套管22位于膨胀板13的上方;其中,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
[0044] 通过将容纳管10的底部设置有钻头11,以实现容纳管10能够通过钻头11在地面上钻孔。通过将至少两个方形通孔12设置在容纳管10的侧壁上,将膨胀板13与容纳管10的侧壁转动连接,并将膨胀板13扣设在方形通孔12上,以实现膨胀板13能够对方形通孔12进行封闭,从而实现膨胀板13能够相对容纳管10转动;通过将盖板14扣设在容纳管10的开口处,将操作杆15穿过盖板14的螺纹孔,以实现操作杆15与盖板14螺纹连接。通过将第一压紧块16与操作杆15背离盖板14的一端转动连接,并移动块17的斜面与第一压紧块16的侧壁相贴合,以实现当操作杆15在螺纹孔内转动并向下移动时,操作杆15带动第一压紧块16向下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压紧块16压动两个移动块17向外侧移动;通过将连接杆18的一端与移动块17转动连接,并将连接杆18的另一端与膨胀板13转动连接,以实现当移动块17箱外侧移动时,移动块17通过连接杆18带动膨胀板13向外侧转动,从而实现膨胀板13能够嵌入土壤内。通过将注浆腔19设置在容纳管10内,将注浆口20设置在容纳管10的顶部,并使注浆口20与注浆腔19相连通,以实现浆料能够通过注浆口20注入注浆腔19内;通过将第一出浆口21设置在容纳辊的侧壁上,并使第一出浆口21与注浆腔19相连通,以实现注浆腔19内的浆料能够经第一出浆口21流出。通过将移动套管22绕设在容纳管10的外侧,在移动套管22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出浆口23,并使第一出浆口21位于移动套管22内,以实现注浆腔19所流出的浆料流入移动套管22与容纳管10之间,并能够从第二出浆口23流出,从而实现对土壤进行注浆。
[0045] 在具体使用产品时,将容纳管10与钻机相连接,以实现钻机能够调动容纳管10和钻头11转动,从而实现对地面进行钻孔;待容纳管10和钻头11对地面进行钻孔至预定深度时,转动操作杆15,使操作杆15在盖板14内的螺纹孔内边转动边向下移动;当操作杆15向下移动时,操作杆15带动第一压紧块16向下移动,并使第一压紧块16压动移动块17向外侧移动,从而实现移动块17通过连接杆18带动膨胀板13转动,进而使膨胀板13插入土壤内,以避免容纳管10发生偏移,以提升容纳管10的稳定性;再后,将注浆泵与注浆口20相连通;再后,启动注浆泵,使浆料通过注浆口20注入注浆腔19内,并从第一出浆口21流入移动套管22与容纳管10之间内;再后,使流入移动套管22与容纳管10之间内的浆料经第二出浆口23流出,从而实现对土壤进行注浆;在完成对土壤的一层进行注浆后,使注浆泵停止运行;再后,向上拉动移动套管22,使第二出浆口23也向上移动,以调节第二出浆口23与容纳管10的相对位置;再后,再次启动注浆泵,使将浆料经第二出浆口23流出,从而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
[0046] 通过将钻头11设置容纳管10的底部,以实现容纳管10能够对地面进行钻孔;通过使移动块17通过连接杆18带动膨胀板13转动,并使膨胀板13插入土壤内,以避免容纳管10在所钻出的孔洞内发生偏移,以提升容纳管10的稳定性,从而无需套壳料弥补容纳管10与孔洞之间的间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提升后续注浆效果;通过向上拉动移动套管22,以调节第二出浆口23与容纳管10的相对位置,同时使浆料能够从第二出浆口23流出,从而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进一步提升对土壤的注浆效果。
[0047]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产品同时钻孔及注浆的功能,无需采用先钻孔后放入袖阀管注浆的方式,因此提升注浆效率;同时,还能避免在土壤的土质过软时,因拔出钻头11和放入袖阀管时破坏孔洞内壁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孔洞发生塌陷,以提升后续对土壤的注浆效果。
[0048] 具体地,第二出浆口23上设置有橡胶套或单向阀。当第二出浆口23上设置有橡胶套时,第二出浆口23流出浆料,以将橡胶套顶开,从而实现对土壤进行注浆;停止注浆,橡胶套将第二出浆口23密封,以避免浆料倒灌。
[0049] 具体地,注浆腔19和容纳管10可以通过浇铸而成。注浆腔19也可以车削而成,即先在容纳管10内通过车削的方向加工,然后用焊接的方式在注浆腔19的上方加设封板,以形成封板的结构。
[005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一滚珠24、第二外螺纹和第一安装盖25;第一滚珠24设置在操作杆15靠近第一压紧块16的一端,且第一滚珠24嵌入第一压紧块16内;第二外螺纹设置在第一压紧块16靠近第一滚珠24的一端的外壁上;第一安装盖25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一安装盖25套装在第一压紧块16的外侧,且第一滚珠24嵌入第一安装盖25内;其中,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且第一滚珠24与操作杆15为一体式结构。
[0051] 通过将第一滚珠24设置在操作杆15靠近第一压紧块16的一端,并将第一滚珠24嵌入第一压紧块16内,以实现当操作杆15边转动边向下移动时,操作杆15带动第一滚珠24在第一压紧块16内转动,并使第一滚珠24压动第一压紧块16向下移动,从而避免第一压紧块16发生转动,并确保第一压紧块16沿直线移动。通过将第二外螺纹设置在第一压紧块16的外壁上,将第一安装盖25套装在第一压紧块16的外侧,并使第一滚珠24嵌入第一安装盖25内,以实现第一安装盖25与第一压紧块16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安装盖25将第一滚珠24压紧在第一压紧块16内,同时,操作杆15反向转动并向上移动时,第一滚珠24通过第一安装盖25带动第一压紧块16向上移动。
[0052]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操作杆15与第一压紧块16转动连接,从而实现当操作杆15边转动边移动时,操作杆15能够带动第一压紧块16沿直线移动,并避免第一压紧块16转动,以确保第一压紧块16能够压动移动块17向外侧移动,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005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二滚珠26、第二安装盖27、第三滚珠28和第三安装盖29;第二滚珠26与连接杆18靠近移动块17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滚珠26嵌入移动块17内;第二安装盖27与移动块17相连接,且第二滚珠26嵌入第二安装盖27内;第三滚珠28与连接杆18靠近膨胀板13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三滚珠28嵌入膨胀板13内;第三安装盖29与膨胀板13相连接,且第三滚珠28嵌入第三安装盖29内。
[0054] 通过将第二滚珠26与连接杆18相连接,并将第二滚珠26嵌入移动块17内,以实现连接杆18能够相对移动块17转动;通过将第二安装盖27与移动块17相连接,并将第二滚珠26嵌入第二安装盖27内,以实现第二安装盖27能够将第二滚珠26压紧在移动块17内,从而实现连接杆18与移动块17转动连接。通过将第三滚珠28与连接杆18相连接,并将第三滚珠
28嵌入膨胀板13内,以实现连接杆18能够相对膨胀板13转动;通过将第三安装盖29与膨胀板13相连接,并将第三滚珠28嵌入第三安装盖29内,以实现第三安装盖29能够将第三滚珠
28压紧在膨胀板13内,从而实现连接杆18与膨胀板13转动连接。
[0055]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连接杆18的两端分别与移动块17和膨胀板13转动连接,以提升移动块17与膨胀板13连接的灵活度,从而增大膨胀板13转动角度,进而提升膨胀板13插入土壤的深度,以提升产品的稳定性。
[0056] 具体地,操作杆15与第一滚珠24通过车削的方式一次加工成型。
[0057]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一注浆管道30、第二注浆管道31、连通管32、三通块33、第一连通孔34、第二连通孔和出料管36;第一注浆管道30依次穿过操作杆15和第一滚珠24;第二注浆管道31穿过第一压紧块16,且第二注浆管道31与第一注浆管道30相连通;连通管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连通管32与第一压紧块16背离操作杆15的一侧相连接,且连通管32与第二注浆管道31相连通;三通块33为中空腔体,三通块33嵌入容纳管10内,三通块33安装在容纳管10的底部;第一连通孔34设置在三通块33的顶部,且连通管32嵌入第一连通孔34内;两个第二连通孔设置在三通块33的两侧;出料管36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出料管36的一端与第二连通孔相连通,且出料管36穿过容纳管10的侧壁;其中,出料管36位于膨胀板13的下方。
[0058] 通过将第一注浆管道30依次穿过操作杆15和第一滚珠24,将第二注浆管穿过第一压紧块16,并将第二注浆管道31与第一注浆管道30相连接,以实现操作杆15与第一压紧块16的内部能够相连通。通过将连通管与第一压紧块16的一侧相连接,并使连通管32与第二注浆管道31相连通,以实现连通管与第一压紧块16同步移动,从而连通管、第二注浆管道31和第一注浆管道30相连通。通过将三通块33安装在容纳管10的底部,将连通管嵌入位于三通块33顶部的第一连通孔34内,以实现连通管与三通块33的内部相连通;通过将两个第二连通孔设置在三通块33的两侧,将出料管36的一端与第二连通孔相连接,并使出料管36穿过容纳管10的侧壁,以实现将三通块33内的浆料能够经出料管36流出,并对土壤进行注浆。
[0059] 采用上述结构,当操作杆15和第一滚珠24压动第一压紧块16向下移动时,连通管32也跟随第一压紧块16向下移动,直至连通管32嵌入三通块33的第一连通孔34内;然后,将注浆泵与操作杆15的第一注浆管道30相连通,从而当启动注浆泵时,使桨料经第一注浆管道30、第二注浆管道31和连通管32注入三通块33内,并使注入三通块33内的浆料经出料管
36流出,进而完成对土壤进行注浆。由于出料管36位于膨胀板13的下方,因此实现对膨胀板
13的下方进行注浆,进一步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以提升注浆的效果。
[0060] 具体地,出料管36上设置有橡胶套或单向阀。当出料管36上设置有橡胶套时,出料管36流出浆料,以将橡胶套顶开,从而实现对土壤进行注浆;停止注浆,橡胶套将第二出浆口23密封,以避免浆料倒灌。
[006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支撑部37和第一弹簧38;支撑部37设置在移动块17的侧壁上;第一弹簧38套装在移动块17的外侧,且第一弹簧38的一端与支撑部37相连接,且第一弹簧38的另一端与容纳管10的内壁相连接;其中,支撑部37与移动块17为一体式结构。
[0062] 通过将支撑部37设置在移动块17的侧壁上,将第一弹簧38套装在移动块17的外侧,将第一弹簧38的一端与支撑部37相连接,并将第一弹簧38的另一端与容纳管10的内壁相连接,以实现容纳管10通过第一弹簧38和支撑部37对移动块17进行支撑,从而确保移动块17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同时,还能实现当第一压紧块16与移动块17相脱离时,第一弹簧38复位,以带动移动块17箱内侧移动,从而带动膨胀板13向内侧转动,进而使膨胀板13扣设在方形通孔12上。
[006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滑槽39、第一密封圈40和第二密封圈41;滑槽39设置在容纳管10的外壁上,且移动套管22靠近膨胀板13的一端嵌入滑槽39内;第一密封圈40为弹性体,第一密封圈40与移动套管22靠近膨胀板13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密封圈40与容纳管10的外壁相贴合,且至少部分第一密封圈40嵌入滑槽39内;第二密封圈41为弹性体,第二密封圈41与移动套管22背离膨胀板13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密封圈41与容纳管10的外壁相贴合。
[0064] 通过将滑槽39设置在容纳管10的外壁上,并将移动套管22靠近膨胀板13的一端嵌入滑槽39内,以实现移动套管22能够沿着滑槽39移动,从而避免移动套管22在上下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移动套管22移动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分别与移动套管22的两端相连接,并将第一密封圈40和第二密封圈41与容纳管10的外壁相贴合,以实现对容纳管10与移动套管22的连接处进行封闭,从而提升移动套管22的密封性。
[0065] 具体地,第一密封圈40和第二密封圈41为橡胶体或硅胶体。
[0066]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定位槽42、定位架43、定位杆44、定位部45、第二弹簧46、第二压紧块47、压紧杆48、让位槽49、限位板50和第三弹簧51;多个定位槽42设置在移动套管22的外壁上;定位架43与移动套管22背离膨胀板13的一端相连接;定位杆44穿过定位架43,且至少部分定位杆44嵌入定位槽42内;定位部45绕设在定位杆44的外侧;第二弹簧46套装在定位杆44的外侧,第二弹簧46的一端与容纳管
10贴合,且第二弹簧46的另一端与定位部45相连接;第二压紧块47的一侧设置有斜面,第二压紧块47与定位部45相连接,且第二压紧块47位于定位杆44的上方;压紧杆48的底部设置有斜面,压紧杆48穿过定位架43的顶部,且压紧杆48底部的斜面与第二压紧块47的斜面相贴合;让位槽49设置在压紧杆48靠近定位杆44的一端,且让位槽49绕设在定位杆44的外侧;
限位板50与压紧杆48相连接,且限位板50位于定位架43的上方;第三弹簧51套设在压紧杆
48的外侧,第三弹簧51的一端与限位板50相连接,且第三弹簧51的另一端与定位架43相连接;其中,第三弹簧51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簧46的弹性系数。
[0067] 通过将定位架43与移动套管22的一端相连接,以实现定位架43与移动套管22同步移动;通过将多个定位槽42设置在移动套管22的外壁上,将定位杆44穿过定位架43,并将至少部分定位杆44嵌入定位槽42内,以实现通过定位杆44对定位架43和移动套管22进行定位,从而实现移动套管22固定在容纳管10的外侧。通过将定位部45绕设在定位杆44的外侧,将第二弹簧46套装在定位杆44的外侧,将第二弹簧46的而一段与容纳管10相贴合,并将第二弹簧46的另一端与定位部45相连接,以实现第二弹簧46能够与定位部45同步移动,并使第二弹簧46能够相对容纳管10移动,同时,使容纳管10通过第二弹簧46对定位部45和定位杆44进行支撑。通过将第二压紧块47与定位部45相连接,将压紧杆48穿过定位架43,并使压紧杆48底部的斜面与第二压紧块47的斜面相贴合,以实现压紧杆48向下移动时,压紧杆48能够压动第二压紧块47和定位杆44向定位槽42方向移动,确保定位杆44能够嵌入定位槽42内。通过将让位槽49设置在压紧杆48靠近定位杆44的一端,并使让位槽49绕设定位杆44的外侧,以实现至少部分定位杆44能够嵌入压紧杆48内,从而确保当压紧杆48与定位杆44相贴合时,压紧杆48与定位部45相贴合,以对定位杆44进行限位。通过将限位板50与压紧杆48相连接,以实现限位板50与压紧杆48同步移动;通过将第三弹簧51套设在压紧杆48的外侧,将第三弹簧51的一端与限位板50相连接,并将第三弹簧51的另一端与定位架43相连接,以实现定位架43通过第三弹簧51对限位板50和压紧杆48进行支撑。
[0068] 采用上述结构,正常状态下,第三弹簧51处于正常状态,压紧杆48与定位杆44相贴合,且定位杆44嵌入让位槽49内,且压紧杆48与定位部45相贴合;同时,定位杆44嵌入定位槽42内,且第二弹簧46处于压缩状态,以实现通过定位杆44将移动套管22固定在容纳管10的外侧,以提升移动套管22的稳定性。当准备向上拉动移动套管22时,先向上拉动压紧杆48,从而压紧杆48与定位部45相脱离,第二弹簧46复位,以使第二弹簧46带动定位杆44和定位部45向背离定位槽42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定位杆44从定位槽42内脱离;然后,向上拉动定位架43,以带动定位架43和移动套管22向上移动;此时,停止拉动压紧杆48,第三弹簧51复位,并带动压紧杆48向下移动,压紧杆48压动第二压紧块47、定位部45和定位杆44向定位槽
42方向移动;当定位杆44与上方的定位槽42相对时,定位杆44嵌入定位槽42,从而实现对定位架43和移动套管22进行定位,进而实现对移动套管22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以实现对土壤进行定距分层注浆。
[0069] 由于第三弹簧51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簧46的弹性系数,因此当第三弹簧51复位并带动压紧杆48向下移动时,压紧杆48能够压动第二压紧块47向定位槽42方向移动,并使第二弹簧46压缩。
[007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一吊绳52、第二吊绳53和导向杆54;第一吊绳52与定位架43相连接;第二吊绳53与限位板50相连接;导向杆54与定位部45相连接,且导向杆54穿过定位架43。
[0071] 通过将第一吊绳52与定位架43相连接,并将第二吊绳53与限位板50相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一吊绳52和第二吊绳53分别带动定位架43和限位板50向上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在孔洞的外侧移动。通过将导向杆54与定位部45相连接,并使导向杆54穿过定位架43,以实现定位部45与导向杆54同步移动,并使导向杆54在定位架43内移动,从而实现定位架43对导向杆54进行导向,以避免定位部45和定位杆44在移动时发生偏移,并能够避免定位杆44发生转动,进而确保压紧杆48能够压动第二压紧块47移动。
[007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袖阀管注浆装置还包括:连接立板55、连接孔56、连接横板57、让位孔58和手轮59;两个连接立板55与容纳管10的顶部相连接,且两个连接立板55位于盖板14的两侧;两个连接孔56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立板55上;连接横板57同时与两个连接立板55相连接,且连接横板57位于操作杆15的上方;让位孔58设置在连接横板57上,且让位孔58与操作杆15相对;手轮59套装在操作杆15的外侧,且手轮59位于连接横板57的下方。
[0073] 通过将两个连接立板55与容纳管10的顶部相连接,并将连接孔56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立板55上,以实现钻机的输出轴能够通过连接立板55和连接孔56与容纳管10相连接,从而实现钻机能够带动容纳管10和钻头11转动。通过将连接横板57同时连接立板55相连接,并使连接横板57位于操作杆15的上方,以实现两个连接立板55与连接横板57围成一个稳定框架结构,从而提升两个连接立板55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实现连接横板57对钻机的输出轴对进行限位,以避免钻机的输出轴与操作杆15发生干涉。通过将手轮59套装在操作杆15的外侧,并使手轮59位于连接横板57的下方,以实现通过手轮59带动操作杆15转动,以降低转动操作杆15的难度;通过将让位孔58设置在连接横板57上,并使让位孔58与操作杆15相对,以避免操作杆15与连接横板57发生干涉,同时,还能便于注浆泵与操作杆15相连通。
[0074] 一种袖阀管注浆装置的注浆方法,如图11所示,袖阀管注浆装置的注浆方法包括:S1,将钻机的输出轴嵌入两个连接立板之间,使钻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横板相贴合,并通过连接孔将钻机的输出轴与两个连接立板相连接;S2,启动钻机,使钻机带动容纳管和钻头对地面的预定位置进行钻孔;S3,待钻头钻孔至预定深度后,将钻机的输出轴从两个连接立板之间拆卸;S4,转动手轮,使手轮带动操作杆在第一螺纹孔内边转动边向下移动,从而使操作杆通过第一滚珠压动第一压紧块向下移动,且第一压紧块带动连通管嵌入三通块上的第一连通孔内,进而使第一压紧块压动两个移动块向外侧移动;S5,当两个移动块向外侧移动时,两个移动块通过连接杆推动膨胀板向外侧转动,以使膨胀板嵌入土壤内;S6,注浆泵的输出端与注浆管相连通,将注浆管穿过让位孔后,与操作杆内的第一注浆管道相连通;S7,启动注浆泵,使浆液经注浆管、第一注浆管道、第二注浆管道和连通管流入三通块内,并通过出料管从容纳管内流出,从而对土壤进行底层注浆;S8,待对土塘进行底层注浆完成后,将注浆管从操作杆上拆下,并将注浆管与注浆口相连通;S9,启动注浆泵,使浆液流入注浆腔内,并由第一出浆口流入移动套管与容纳管之间间隙内;然后,使浆液从移动套管上第二出浆口流出,从而使土壤进行二层注浆;S10,带对土壤进行二层注浆完成后,向上拉动第二吊绳,使第二吊绳带动压紧杆向上移动至与定位部相脱离;第二弹簧复位,使第二弹簧带动定位部和定位杆向背离容纳管方向移动,从使定位杆从定位槽内脱离;S11,向上拉动第一吊绳,使第一吊绳带动定位架和移动套管向上移动;此时停止拉动第二吊绳,第三弹簧复位,并带动限位板和压紧杆向下移动;此时压紧杆压动第二压紧块和定位杆向容纳管方向移动;S12,当定位杆与定位槽相对时,定位杆嵌入定位槽内,从而对移动套管进行定位,并调节第二出浆口与容纳管的相对位置;S13,再次启动注浆泵,使浆液从移动套管上第二出浆口流出,从而使土壤进行三层注浆;S14,重复步骤S10至步骤S13,实现对土壤进行多层注浆,直至地基注浆完毕。
[0075] 通过步骤S1和步骤S2,以实现将钻机与本产品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钻机带动容纳管和钻头对地面进行钻孔;通过将步骤S3至步骤S5,以实现膨胀板能够嵌入土壤内,从而提升容纳管的稳定性,避免容纳管发生偏移;通过将步骤S6至步骤S8,以实现浆料阿静第一注浆管道、第二注浆管道和连通管流入三通块内,并使流入三通块内的浆料经出料管流出,以完成对土壤的底层进行注浆;通过步骤S9至步骤S14,以实现对土壤的多层进行注浆,从而提升对土壤的注浆效果。
[0076] 具体地,每层注浆的间隔为3米;钻孔的总深度除以3,所获得的整数再加1为注浆的层数;定位槽的数量为注浆层数减1。
[0077] 实施例1:钻孔深度为16米,注浆的层数为6层,定位槽的数量为5个,因此当完成对土壤进行6层注浆后,即为完成地基的注浆。
[0078] 实施例2:钻孔深度为8米,注浆的层数为3层,定位槽的数量为2层,因此当完成对土壤进行3层注浆后,即为完成地基的注浆。
[007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8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8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