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噪声监测方法及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172649.7

文献号 : CN1169076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熊文波杨海周玉欣魏明晏敏锋袁芳杜有权张永军李屹超

申请人 : 杭州爱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噪声监测方法及装置,涉及声场校准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通过在声场边界上设置测点位置,并且在测点位置上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通过特殊设置的噪声测量仪器组同时采集声场内外的多个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通过比较声场内外的复合声压级来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从而确定场内噪声源,根据复合声压级计算得到对应的复合声功率,接着对场内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进行背景噪声修正,得到真实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从而实现实时对声场内的噪声自动监测,保证准确的计算出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将背景噪声源进行修正,降低计算误差,使得计算得到的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更加准确可靠。

权利要求 :

1.一种噪声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声场边界设置多个测点位置,于每个所述测点位置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所述噪声测量仪器组中包括多个噪声测量仪器,所述噪声测量仪器包括有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所述主噪声测量仪器和所述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均设置在声场边界外,所述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设置在声场边界内;

获取声场中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所述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复合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并根据每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复合声压级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其中所述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

将测点位置上的每个所述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声功率计算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复合声功率;

将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修正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噪声测量仪器组所在的测点位置上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

将所述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转换公式中,以计算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

其中,所述获取声场中每个所述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所述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复合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并根据每组所述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复合声压级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其中所述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包括:获取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每个所述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

根据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与所述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的大小来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

于所述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大于所述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时,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外;

于所述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小于所述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时,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场边界上设置有围栏;

所述主噪声测量仪器位于声场边界外,并且水平位置与围栏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米,垂直位置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米且与围栏的上边缘大于或等于0.5米;

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位于声场边界外,并且水平位置与围栏的距离小于0.1米,垂直位置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米且设置在主噪声测量仪器下方;

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位于声场边界内,并且水平位置与围栏的距离小于0.1米,垂直位置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米且设置在主噪声测量仪器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与所述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以围栏为中心轴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声场的形状设置声场的边界,于声场的每条边界上设置至少一个测点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测点位置上的每个所述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声功率计算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复合声功率,包括:将每个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如下述公式所示的声功率计算公式中,计算得到对应的复合声功率:,

在上述公式中,SWnIm用于表示复合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产生的复合声功率,n用于表示测点位置的序号,m用于表示复合噪声源中的主要噪声源的序号,I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组中仪器的序号;

‑12 

SW0用于表示参考声功率,SW0=10 W;

SPLnIm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I监测到的复合噪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产生的复合声压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修正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噪声测量仪器组所在的测点位置上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包括:将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分别输入到下述声功率修正公式中,以获取得到噪声测量仪器组所在的测点位置上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SWnAm=SWmS+SWB;

SWnBm=aSWmS+xSWB;

SWnCm=ySWmS+bSWB;

其中,SWnAm用于表示复合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主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

SWnBm用于表示复合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第一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

SWnCm用于表示复合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第二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

n用于表示测点位置的序号;

m用于表示主要噪声源的序号;

A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主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序号;

B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序号;

C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序号;

SWmS用于表示位于目标测点位置n处检测到的主要噪声源m发出的声功率;

SWB用于表示于目标测点位置n处检测到的背景噪声源发出的声功率;

a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x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y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b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其中,a=b,x≈y。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功率转换公式如下述公式所示:SPLms=10log(SWms/SW0);

其中,SPLms用于表示主要噪声源m的声压级;

m用于表示主要噪声源的序号;

SWms用于表示主要噪声源m发出的声功率;

‑12

SW0用于表示参考声功率,SW0=10 W。

7.一种噪声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点建立模块,于声场边界设置多个测点位置,于每个所述测点位置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所述噪声测量仪器组中包括多个噪声测量仪器,所述噪声测量仪器包括有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所述主噪声测量仪器和所述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均设置在声场边界外,所述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设置在声场边界内;

声源位置确定模块,获取声场中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所述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复合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并根据每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复合声压级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其中所述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

复合声功率获取模块,将测点位置上的每个所述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声功率计算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复合声功率;

修正声功率获取模块,将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修正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噪声测量仪器组所在的测点位置上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

修正声压级获取模块,将所述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转换公式中,以计算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

其中,所述获取声场中每个所述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所述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复合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并根据每组所述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复合声压级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其中所述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包括:获取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每个所述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

根据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与所述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的大小来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

于所述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大于所述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时,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外;

于所述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小于所述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时,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内。

8.一种噪声监测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监测管理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噪声监测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噪声监测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说明书 :

一种噪声监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声场校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噪声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建筑施工排放噪声的测量方法是在建筑施工场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位置;当场界有围墙,测点设在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测量噪声。再选不受被测声源影响且其他声环境与测量被测声源保持一致时测量背景噪声(一般是在同一个测量点位,等建筑施工停工时测量)。背景噪声值比噪声测量值低10dB以上时,噪声测量值不作修正。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在3dB 10dB之间时,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的差值修约后,按表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值就是建筑施工排放噪声值。
[0003]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施工排放噪声的测量方法存在由下述问题导致的无法做到建筑施工排放噪声自动监测的问题:
[0004] 背景噪声测量的时间不宜选取;
[0005] 建筑施工停工时可能其他声环境与测量被测声源不能保持一致;
[0006] 背景噪声测量出的结果比建筑施工噪声测量值还要大而无法做背景噪声修正导致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大误差。
[0007] 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现阶段的噪声监测方法无法实现建筑施工排放噪声自动监测的问题的噪声监测方法及装置。
[0009]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噪声监测方法,包括:
[0010] 于声场边界设置多个测点位置,于每个测点位置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包括多台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测量仪器包括有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主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均设置在声场边界外,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设置在声场边界内;
[0011] 获取声场中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复合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并根据每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复合声压级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其中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
[0012] 将测点位置上的每个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声功率计算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复合声功率;
[0013] 将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修正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噪声测量仪器组所在的测点位置上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
[0014] 将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转换公式中,以计算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
[0015]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噪声监测装置,包括:
[0016] 测点建立模块,于声场边界设置多个测点位置,于每个测点位置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包括多台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测量仪器包括有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主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均设置在声场边界外,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设置在声场边界内;
[0017] 声源位置确定模块,获取声场中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复合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并根据每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复合声压级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其中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
[0018] 复合声功率获取模块,将测点位置上的每个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声功率计算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复合声功率;
[0019] 修正声功率获取模块,将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修正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噪声测量仪器组所在的测点位置上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
[0020] 修正声压级获取模块,将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转换公式中,以计算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
[0021]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噪声监测管理器,其中,噪声监测管理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噪声监测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0022]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噪声监测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4] 通过在声场边界上设置测点位置,并且在测点位置上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通过特殊设置的噪声测量仪器组同时采集声场内外的多个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其中,上述复合噪声源为多个噪声源,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从而实现可以在同一时刻获取得到每个测点位置上对应的复合声压级;
[0025] 声音传播时由于围栏的阻挡,在声音传播方向上围栏外的仪器测量到的声压级要低于围栏内仪器的测量值或围栏上面仪器的测量值,从三台仪器同一时刻的测量值大小就可以判断出声源的方向,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声场内外的复合声压级来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并将位于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设置为场内噪声源,将位于声场外的主要噪声源设置为场外噪声源,从而判断出排放噪声的主要噪声源的位置;
[0026] 继而根据复合声压级计算得到对应的复合声功率,接着对场内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进行背景噪声修正,得到真实的声场内的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从而实现对声场内的噪声自动监测,保证准确的计算出场内噪声源的排放声压级,本发明考虑了声场中的复合声源存在相互干涉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直接进行噪声能量的叠加,本发明将背景噪声源进行修正,降低计算误差,使得计算得到的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更加准确可靠。
[0027] 上述发明内容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8]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噪声监测方法的声场为四边形中的噪声测量仪器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噪声监测方法的声场为四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噪声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噪声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种最佳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或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0035] 实施例一
[0036]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噪声监测方法,其中,包括:
[0037] 于声场边界设置多个测点位置,于每个测点位置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包括多个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测量仪器包括有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主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均设置在声场边界外,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设置在声场边界内;
[0038] 获取声场中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复合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并根据每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复合声压级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其中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
[0039] 将测点位置上的每个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声功率计算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复合声功率;
[0040] 将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修正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噪声测量仪器组所在的测点位置上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
[0041] 将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转换公式中,以计算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
[0042]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声场边界上设置测点位置,并且在测点位置上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通过特殊设置的噪声测量仪器组同时采集声场内外的多个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其中,上述复合噪声源为多个噪声源,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从而实现可以在同一时刻获取得到每个测点位置上对应的复合声压级;
[0043] 声音传播时由于围栏的阻挡,在声音传播方向上围栏外的仪器测量到的声压级要低于围栏内仪器的测量值或围栏上面仪器的测量值,从三台仪器同一时刻的测量值大小就可以判断出声源的方向,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声场内外的复合声压级来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并将位于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设置为场内噪声源,将位于声场外的主要噪声源设置为场外噪声源,从而判断出排放噪声的主要噪声源的位置;
[0044] 继而根据复合声压级计算得到对应的复合声功率,接着对场内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进行背景噪声修正,得到真实的声场内的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从而实现对声场内的噪声自动监测,保证准确的计算出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本发明考虑了声场中的复合声源存在相互干涉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直接进行噪声能量的叠加,本发明将背景噪声源进行修正,降低计算误差,使得计算得到的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更加准确可靠。
[0045] 示例性地,可以获取建筑施工场界内的建筑施工排放噪声,此时的建筑施工场界为声场,可以在建筑施工场界的四周同时布设测点位置,此时的建筑施工场界每个方向的边界至少一个测点位置,每个方向的边界上的测点位置应选取建筑施工排放噪声最大处,每个测点位置都设置有一个噪声测量仪器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有三台噪声测量仪器,上述三台噪声测量仪器均在建筑施工场界的围墙或围栏附近,上述三台噪声测量仪器分别为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
[0046] 上述三台噪声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可以通过网络同步上传云平台或计算机,利用三台噪声测量仪器在同一时刻测量结果的大小可以判断出主要声源的方向,可以实时对建筑施工的噪声测量值(该噪声测量值为声压级)进行背景噪声修正,从而获取得到建筑施工场界内的建筑施工排放噪声。
[004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如图1所示,声场边界上设置有围栏;
[0048] 主噪声测量仪器位于声场边界外,并且水平位置与围栏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米,垂直位置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米且与围栏的上边缘大于或等于0.5米;
[0049] 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位于声场边界外,并且水平位置与围栏的距离小于0.1米,垂直位置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米且设置在主噪声测量仪器下方;
[0050] 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位于声场边界内,并且水平位置与围栏的距离小于0.1米,垂直位置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米且设置在主噪声测量仪器下方;
[0051] 其中,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与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以围栏为中心轴对称设置。
[0052]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噪声测量仪器的放置位置应符合GB12523标准要求的建筑施工噪声标准测点,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是用于背景噪声源测量及主要噪声源方向分析的辅助测点。
[0053]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在声场边界上设置的围墙或围栏来分开场内噪声源与场外噪声源,成本低,符合GB12523标准要求;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以判断出主要噪声源是否在声场内,可实现无人值守的噪声自动监测,实时算出声场内的排放噪声。
[0054]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围栏的高度大于或等于2.5米。
[005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根据声场的形状设置声场的边界,于声场的每条边界上设置至少一个测点位置。
[0056] 在上述实施例中,声场的形状通常是不规则形状,但是可以根据声场的大致形状在边界处设置围栏;例如,声场的大致形状可以设置为多边形,此时,可以在多边形的每条边上设置至少一个测点位置,通常情况下,声场的大致形状可以设置为四边形,此时可以在四边形的每条边上设置一个测点位置,如图2所示。
[005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获取声场中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每个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复合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并根据每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复合声压级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包括:
[0058] 获取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每个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
[0059] 根据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与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的大小来判断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
[0060] 于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大于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时,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外;
[0061] 于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小于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时,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内。
[0062]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是用于背景噪声源测量及主要噪声源方向分析的辅助测点,因此可以通过判断每个测点位置上安装在围栏内的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测量得到的复合声压级是否大于围栏外的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测量得到的复合声压级对主要噪声源是否位于声场内进行判断:
[0063] 并于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大于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时,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外,即此时的主要噪声源为场外噪声源;
[0064] 并于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小于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时,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内,即此时的主要噪声源为场内噪声源。
[0065] 例如,如图2所示,声场边界为四边形,在该四边形的每条边上均设置一个测点位置,每个测点位置上均设置有一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以及在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均设置有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
[0066] 此时可以获取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每个噪声测量仪器检测得到的复合声压级,并判断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是否大于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压级,若是,则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外,即该主要噪声源为场外噪声源,若否,则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内,即该主要噪声源为场内噪声源。
[006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仅通过判断至少两个测点位置上安装在围栏内的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测量得到的复合声压级大于围栏外的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测量得到的复合声压级就可以判定场内噪声源和场外噪声源;其中,上述两个测点位置为相对关系。
[0068] 例如,如图2所示,声场边界为四边形,在该四边形的每条边上均设置一个测点位置,每个测点位置上均设置有一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以及在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均设置有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
[0069] 此时可以获取相对位置上的两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每个噪声测量仪器检测得到的复合声压级,例如,当主要噪声源为第一噪声源S1时,第一测点位置M1设置在左边界上,第二测点位置M2设置在右边界上,此时的第一测点位置M1和第二测点位置M2为相对位置,因此可以只判断第一测点位置M1和第二测点位置M2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声压级是否大于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声压级,若是,则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外,即该主要噪声源为场外噪声源,若否,则主要噪声源位于声场边界内,即该主要噪声源为场内噪声源。
[007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将测点位置上的每个所述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声功率计算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复合声功率,包括:
[0071] 将每个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如下述公式所示的声功率计算公式中,计算得到对应的复合声功率:
[0072]  ;(1)
[0073] 在上述公式(1)中,SWnAm用于表示复合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产生的复合声功率,n用于表示测点位置的序号,m用于表示复合噪声源中的主要噪声源的序号,I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组中仪器的序号;
[0074] SW0用于表示参考声功率,SW0=10‑12W;
[0075] SPLnIm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I监测到的复合噪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产生的复合声压级。
[0076]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上述主噪声测量仪器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C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上述声功率计算公式(1)中,以计算得到对应的复合声功率。
[0077] 例如,可以通过上述公式(1)对场内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进行计算,例如,如图2所示,对第二噪声源S1的复合声功率进行计算,第二噪声源S2对应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C对应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1A2、SPL1B2、SPL1C2;将上述复合声压级分别输入到上述公式(1)中,以分别得到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对应的复合声功率SW1A2、SW1B2、SW1C2;以此类推第二测点位置M2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2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2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2C对应的复合声功率分别为SW2A2、SW2B2、SW2C2;第三测点位置M3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对应的复合声功率分别为SW3A2、SW3B2、SW3C2;第四测点位置M4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4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4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4C对应的复合声功率分别为SW4A2、SW4B2、SW4C2;
[0078] 其中,如有需要也可以通过上述公式(1)对场外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进行计算,例如,如图2所示,对第一噪声源S1的复合声功率进行计算,第一噪声源S1对应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C对应的声功率分别为SW1A1、SW1B1、SW1C1;第二测点位置M2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2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2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2C对应的声功率分别为SW2A1、SW2B1、SW2C1;第三测点位置M3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对应的声功率分别为SW3A1、SW3B1、SW3C1;第四测点位置M4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对应的声功率分别为SW4A1、SW4B1、SW4C1。
[007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将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修正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噪声测量仪器组所在的测点位置上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包括:
[0080] 将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分别输入到下述声功率修正公式中,以获取得到噪声测量仪器组所在的测点位置上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
[0081] SWnAm=SWmS+SWB;(2)
[0082] SWnBm=aSWmS+xSWB;(3)
[0083] SWnCm=ySWmS+bSWB;(4)
[0084] 其中,SWnAm用于表示复合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主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
[0085] SWnBm用于表示复合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第一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
[0086] SWnCm用于表示复合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第二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
[0087] n用于表示测点位置的序号;
[0088] m用于表示复合声源中主要噪声源的序号;
[0089] A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主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序号;
[0090] B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第一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序号;
[0091] C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第二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序号;
[0092] SWmS用于表示位于目标测点位置n处检测到的主要噪声源m发出的声功率;
[0093] SWB用于表示于目标测点位置n处检测到的背景噪声源发出的声功率;
[0094] a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0095] x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0096] y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0097] b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0098] 其中,a=b,x≈y。
[0099]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对场内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进行背景噪声修正,得到真实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
[0100]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围栏在监测时介质特性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其声音的透射系数也不会明显变化,且声音从围栏两个方向入射的透射系数相同,这个透射系数我们可以提前使用专业仪器测量出来,因此a=b还是一个常量,由于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与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称安装在围栏两边,声音从围栏两个方向入射的反射系数接近,所以x≈y。
[0101]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二噪声源S2为场内噪声源,即第二噪声源S2在声场内部,第一测点位置M1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测量到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1A2,对应的复合声功率为SW1A2,上述复合声功率SW1A2应包括两部分:第二噪声源S2发出的声功率SW2S和声场外部的第一噪声源S1(背景噪声源)的声功率SWB。即:SW1A2=SW2S+SWB(5)。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B上测量到的声功率为SW1B2,它也包括两部分:第二噪声源S2发出的声音透射过围栏后的声功率aSW2S和声场外部的第一噪声源S1(背景噪声源)的声功率xSWB,即:SW1B2=aSW2S+xSWB(6)。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C上测量到的声功率为SW1C2,它也包括两部分:第二噪声源S2发出的声功率ySW2S和声场外部的第一噪声源S1(背景噪声源)透射过围栏后的声功率bSWB,即:SW1c2=ySW2S+bSWB(7);
[0102]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5)‑(7)是公式(2)‑(4)的一个示例。
[01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声功率转换公式如下述公式所示:
[0104] SPLms=10log(SWms/SW0);(8)
[0105] 其中,SPLms用于表示主要噪声源m的声压级;
[0106] m用于表示主要噪声源的序号;
[0107] SWms用于表示主要噪声源m发出的声功率;
[0108] SW0用于表示参考声功率,SW0=10‑12W。
[0109]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计算得到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
[0110] 示例性地,将主要噪声源S2的声功率输入到上述公式(8)中,可以获取得到图2中的主要噪声源S2在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声压级,此时的公式如下所示:
[0111] SPL2s=10log(SW2s/SW0);(9)
[0112] 其中,SPL2s用于表示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第二噪声源S2(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
[0113] SW2S用于表示位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计算得到的对应于第二噪声源S2的声功率;
[0114]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9)是公式(8)的一个示例。
[0115]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声场边界为四边形,在该四边形的每条边上均设置一个测点位置,并将每个测点位置记为:第一测点位置M1、第二测点位置M2、第三测点位置M3和第四测点位置M4;
[0116] 其中,每个测点位置上均设置有一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以及在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均设置有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
[0117] 此时,将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分别记为:主噪声测量仪器M1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C;以此类推,将第二测点位置M2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分别记为:主噪声测量仪器M2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2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2C;将第三测点位置M3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分别记为: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将第四测点位置M4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分别记为:主噪声测量仪器M4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4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4C;
[0118] 获取得到每个测点位置的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所在位置对应的复合声压级;
[0119] 并根据噪声源位置判断方式对噪声源是否位于声场内进行判断,其中噪声源位置判断方式为围栏内的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获取的复合声压级大于围栏外的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获取的复合声压级;
[0120] 此时有两个主要噪声源:第一噪声源S1和第二噪声源S2;
[0121] 当主要噪声源为第一噪声源S1时,在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C监测到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1A1、SPL1B1、SPL1C1;在第二测点位置M2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2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2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2C监测到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2A1、SPL2B1、SPL2C1;在第三测点位置M3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监测到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3A1、SPL3B1、SPL3C1;在第四测点位置M4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4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4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4C监测到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4A1、SPL4B1、SPL4C1;由于围栏的作用,SPL1B1>SPL1C1,此时可以判断声源在第一测点位置M1的左边,而第一测点位置M1位于声场边界的左边界,因此可以判断第一噪声源S1在声场边界外,此时测量到的第一噪声源S1应为场外噪声源,不是场内噪声源。
[0122] 当主要噪声源为第二噪声源S2时,在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C监测到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1A2、SPL1B2、SPL1C2;在第二测点位置M2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2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2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2C监测到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2A2、SPL2B2、SPL2C2;在第三测点位置M3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监测到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3A2、SPL3B2、SPL3C2;在第四测点位置M4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4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4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4C监测到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4A2、SPL4B2、SPL4C2;由于围栏的作用,SPL1B2>SPL1C2,此时可以判断声源在第一测点位置M1的右边,而第一测点位置M1位于声场边界的右边界;SPL2B2<SPL2C2,此时可以判断声源在第二测点位置M2的左边,而第二测点位置M2位于声场边界的左边界;因此可以判断第二噪声源S2在声场边界内,此时测量到的第二噪声源S2应为场内噪声源。
[0123] 通过上述相对两个方向测点上安装在围栏内的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测量得到的复合声压级大于围栏外的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测量得到的复合声压级就可以判定场内噪声源和场外噪声源,其中,场内噪声源为第二噪声源S2,场外噪声源为第一噪声源S1;
[0124] 接着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背景噪声源修正,以得到场内噪声源的排放噪声数据:
[0125] 采用复合声功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对应的复合声功率,其中,复合声功率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0126]  ;(1)
[0127] 在上述公式(1)中,SWnIm用于表示复合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产生的复合声功率,n用于表示测点位置的序号,m用于表示复合噪声源中的主要噪声源的序号,I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组中仪器的序号;
[0128] SW0用于表示参考声功率,SW0=10‑12W;
[0129] SPLnIm用于表示噪声测量仪器I监测到的复合噪声源在目标测点位置n处产生的复合声压级。
[0130] 其中,第二噪声源S2对应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对应的复合声功率分别为SW1A2、SW1B2、SW1C2;第二测点位置M2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对应的复合声功率分别为SW2A2、SW2B2、SW2C2;第三测点位置M3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3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3C对应的复合声功率分别为SW3A2、SW3B2、SW3C2;第四测点位置M4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4A、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4B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4C对应的复合声功率分别为SW4A2、SW4B2、SW4C2;
[0131] 此时,第二噪声源S2为场内噪声源,即第二噪声源S2在声场内部,第一测点位置M1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测量到的复合声压级分别为SPL1A2,对应的复合声功率为SW1A2,上述复合声功率SW1A2应包括两部分:第二噪声源S2发出的复合声功率SW2S和背景噪声源(背景噪声源主要是场外的背景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SWB,即:SW1A2=SW2S+SWB(5)。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B上测量到的复合声功率为SW1B2,它也包括两部分:第二噪声源S2发出的声音透射过围栏后的复合声功率aSW2S和背景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xSWB,即:SW1B2=aSW2S+xSWB(6)。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C上测量到的复合声功率为SW1C2,它也包括两部分:第二噪声源S2发出的复合声功率ySW2S和背景噪声源透射过围栏后的复合声功率bSWB,即:SW1c2=ySW2S+bSWB(7)。由于围栏在监测时介质特性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其声音的透射系数也不会明显变化,且声音从围栏两个方向入射的透射系数相同,这个透射系数我们可以提前使用专业仪器测量出来,因此a=b还是一个常量,由于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与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对称安装在围栏两边,声音从围栏两个方向入射的反射系数接近,所以x≈y。
[0132] 为了方便说明,将上述公式整理出来,具体如下所示:
[0133] SW1A2=SW2S+SWB;(5)
[0134] SW1B2=aSW2S+xSWB;(6)
[0135] SW1c2=ySW2S+bSWB;(7)
[0136] 在上述公式(5)中,SW1A2用于表示位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计算得到的复合声功率;
[0137] SW2S用于表示位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计算得到的对应于第二噪声源S2的复合声功率;
[0138] SWB用于表示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计算得到的对应于第一噪声源S1发出的复合声功率;
[0139] 在上述公式(6)中,SW1B2用于表示位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B上测量到的复合声功率;
[0140] aSW2S用于表示位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B计算得到的对应于第二噪声源S2的复合声功率,a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0141] xSWB用于表示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B计算得到的对应于第一噪声源S1发出的复合声功率,x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0142] 在上述公式(7)中,SW1C2用于表示位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C上测量到的复合声功率;
[0143] ySW2S用于表示位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C计算得到的对应于第二噪声源S2的复合声功率,y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0144] bSWB用于表示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M1C计算得到的对应于第一噪声源S1发出的复合声功率,b用于表示一个常量;
[0145] 其中,a=b,x≈y;
[0146] 结合上述公式(5)-(7)可以得到第二噪声源S2(场内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SW2S与背景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SWB,最后结合下述公式计算得到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第二噪声源S2(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
[0147] SPL2s=10log(SW2s/SW0);(9)
[0148] 在上述公式(5)中,SPL2s用于表示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第二噪声源S2(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
[0149] SW2S用于表示位于第一测点位置M1上的主噪声测量仪器M1A计算得到的对应于第二噪声源S2的复合声功率;
[0150] SW0用于表示参考复合声功率,SW0=10‑12W。
[0151] 以此类推,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某一测点位置上的第二噪声源S2的声压级。
[0152] 最后根据建筑现场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第3.4条计算等效声级。
[0153] 实施例二
[0154] 以上是对一种噪声监测方法进行的描述,下面将对一种噪声监测装置进行描述。
[0155]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噪声监测装置,包括:
[0156] 测点建立模块,于声场边界设置多个测点位置,于每个测点位置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包括多台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测量仪器包括有主噪声测量仪器、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主噪声测量仪器和第一辅助噪声测量仪器均设置在声场边界外,第二辅助噪声测量仪器设置在声场边界内;
[0157] 声源位置确定模块,获取声场中每个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复合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并根据每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复合声压级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其中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
[0158] 复合声功率获取模块,将测点位置上的每个噪声测量仪器采集到的复合声压级输入到声功率计算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复合声功率;
[0159] 修正声功率获取模块,将每个测点位置上的噪声测量仪器组中的噪声测量仪器对应的复合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修正公式中,以计算得到噪声测量仪器组所在的测点位置上的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
[0160] 修正声压级获取模块,将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输入到声功率转换公式中,以计算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
[0161]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声场边界上设置测点位置,并且在测点位置上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通过特殊设置的噪声测量仪器组同时采集声场内外的多个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其中,上述复合噪声源为多个噪声源,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从而实现可以在同一时刻获取得到每个测点位置上对应的复合声压级;
[0162] 声音传播时由于围栏的阻挡,在声音传播方向上围栏外的仪器测量到的声压级要低于围栏内仪器的测量值或围栏上面仪器的测量值,从三台仪器同一时刻的测量值大小就可以判断出声源的方向,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声场内外的复合声压级来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并将位于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设置为场内噪声源,将位于声场外的主要噪声源设置为场外噪声源,从而判断出排放噪声地主要噪声源的位置;
[0163] 继而根据复合声压级计算得到对应的复合声功率,接着对场内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进行背景噪声修正,得到真实的声场内的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从而实现对声场内的噪声自动监测,保证准确的计算出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本发明考虑了声场中的复合声源存在相互干涉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直接进行噪声能量的叠加,本发明将背景噪声源进行修正,降低计算误差,使得计算得到的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更加准确可靠。
[0164]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实现的有益效果同上述废旧物资的仓库管理装置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016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用户个人信息的获取,存储和应用等,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且不违背公序良俗。
[016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噪声监测管理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167] 该噪声监测管理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噪声监测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0168]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噪声监测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0169] 在上述实施例中,噪声监测管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
[0170] 通过在声场边界上设置测点位置,并且在测点位置上设置噪声测量仪器组,通过特殊设置的噪声测量仪器组同时采集声场内外的多个噪声源产生的复合声压级(其中,上述复合噪声源为多个噪声源,复合噪声源包括主要噪声源和背景噪声源),从而实现可以在同一时刻获取得到每个测点位置上对应的复合声压级;
[0171] 可以通过比较声场内外的复合声压级来判断主要噪声源的位置是否位于声场内,并将位于声场内的主要噪声源设置为场内噪声源,将位于声场外的主要噪声源设置为场外噪声源,从而判断出排放噪声的主要噪声源的位置;
[0172] 继而根据复合声压级计算得到对应的复合声功率,接着对场内噪声源的复合声功率进行背景噪声修正,得到真实的声场内的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从而实现对声场内的噪声自动监测,保证准确地计算出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本发明考虑了声场中的复合声源存在相互干涉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直接进行噪声能量的叠加,本发明将背景噪声源进行修正,降低计算误差,使得计算得到的场内噪声源的声压级更加准确可靠。
[0173]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专用集成电路(SI)、专用标准产品(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0174]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0175]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0176]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RT(阴极射线管)或者L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他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0177]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N)、广域网(WN)和互联网。
[0178]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0179]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0180] 以上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发明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