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129413.5

文献号 : CN11690897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方文银彭开盛

申请人 : 武汉钧恒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包括:PCBA板,以及设置在PCBA板上的DSP芯片、前透镜和后透镜;前透镜和后透镜内均布置Driver电芯片、Vcsel光芯片、PD光芯片以及TIA电芯片;后透镜上插接后Mini‑MT插芯,前透镜的反射面角度≥46°,前透镜上斜向上插接前Mini‑MT插芯。有益效果为:由于前透镜的反射面角度≥46°,即反射面调整为更大角度,因此,前Mini‑MT插芯的出纤角度不再是水平的0度,而是倾斜向上,从而避开与后透镜的干涉,达到前透镜、后透镜距离缩短的目的,以实现在不影响前透镜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后透镜内电芯片在PCBA板上的高速信号线缩短,后透镜内的电性能提升。

权利要求 :

1.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包括:PCBA板(1),以及依次设置在PCBA板(1)上的DSP芯片(2)、前透镜(3)和后透镜(4);所述前透镜(3)以及后透镜(4)内均布置Driver电芯片(5)、Vcsel光芯片(6)、PD光芯片(7)以及TIA电芯片(8);所述后透镜(4)上插接水平分布的后Mini‑MT插芯(9),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透镜(3)的反射面角度≥46°,所述前透镜(3)上斜向上插接前Mini‑MT插芯(10),所述前Mini‑MT插芯(10)上所连前光纤(11)的出纤角度为倾斜向上,以避开与后透镜(4)的干涉,前透镜(3)和后透镜(4)距离缩短,后透镜(4)内电芯片在PCBA板(1)上的高速信号线缩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透镜(3)的反射面角度为46°~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透镜(3)的反射面角度为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透镜(3)和所述后透镜(4)之间的间距≤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透镜(3)沿光轴方向为对称式,所述前透镜(3)下方的Driver电芯片(5)、Vcsel光芯片(6)、PD光芯片(7)以及TIA电芯片(8)均沿着前透镜(3)光轴镜像贴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透镜(4)沿光轴方向为对称式,所述后透镜(4)下方的Driver电芯片(5)、Vcsel光芯片(6)、PD光芯片(7)以及TIA电芯片(8)均沿着后透镜(4)光轴镜像贴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Mini‑MT插芯(10)通过前光纤(11)与MT插芯(1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Mini‑MT插芯(9)通过后光纤(13)与MT插芯(12)相连。

说明书 :

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模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800G多模光模块普遍采用8通道光学方案,即8X100G(单路100G),其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PCBA板,以及沿光路依次布置在PCBA板上的DSP芯片和两块透镜,两块透镜结构相同,形成前四路、后四路;两块透镜内均布置Driver电芯片、Vcsel光芯片、PD光芯片以及TIA电芯片,两块透镜的反射面均为45°,因此,其上均插接水平分布的Mini‑MT插芯,该结构形式800G多模光模块存在如下缺陷:
[0003] 1)为了避免前透镜的光纤与后透镜干涉,因此,两个透镜距离通常比较远,因为如果距离过近,光纤过度弯曲的力会导致前透镜上的Mini‑MT插芯与前透镜光路位移,从而导致光学性能下降,同样的,若后透镜太靠后,光纤长度不足,导致模块装配到外壳时光纤过度弯曲的力会导致后透镜上的Mini‑MT插芯与后透镜光路位移,从而导致光学性能下降;
[0004] 2)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L1较大,导致后透镜内部的电芯片与DSP芯片距离太远,高频信号在PCBA板上的消耗太大,导致电性能不良;
[0005] 3)每个透镜内的两个电芯片均并排摆放,散热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7]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包括:PCBA板,以及依次设置在PCBA板上的DSP芯片、前透镜和后透镜;前透镜以及后透镜内均布置Driver电芯片、Vcsel光芯片、PD光芯片以及TIA电芯片;后透镜上插接水平分布的后Mini‑MT插芯,其特征在于,前透镜的反射面角度≥46°,前透镜上斜向上插接前Mini‑MT插芯。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9] 由于前透镜的反射面角度≥46°,即反射面调整为更大角度,以使反射面的出光角度不再是水平的0度,因此,前Mini‑MT插芯可以斜向上插接在前透镜上,使得前Mini‑MT插芯的出纤角度也不再是水平的0度,而是倾斜向上,从而避开与后透镜的干涉,并且可以达到前透镜、后透镜距离缩短的目的,以实现在不影响前透镜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后透镜的光学性能提升,此外,由于前透镜、后透镜距离缩短,后透镜内电芯片在PCBA板上的高速信号线缩短,从而高频信号在PCBA板上的消耗减小,使得后透镜内的电性能提升。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 进一步,前透镜的反射面角度为46°~56°。
[0012] 更进一步,前透镜的反射面角度为50°。
[0013] 采用上述进两步的有益效果为:可以有效的缩小前透镜和后透镜之间的间距,从而解决两者因间距过大,后透镜内部的电芯片与DSP芯片距离太远,高频信号在PCBA板上的消耗太大,导致电性能不良的问题。
[0014] 进一步,前透镜和后透镜之间的间距≤1mm。
[0015] 进一步,前透镜沿光轴方向为对称式,前透镜下方的Driver电芯片、Vcsel光芯片、PD光芯片以及TIA电芯片均沿着前透镜光轴镜像贴片。
[0016]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可以达到散热优化的目的、降低功耗。
[0017] 进一步,后透镜沿光轴方向为对称式,后透镜下方的Driver电芯片、Vcsel光芯片、PD光芯片以及TIA电芯片均沿着后透镜光轴镜像贴片。
[0018]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可以达到散热优化的目的、降低功耗。
[0019] 进一步,前Mini‑MT插芯通过前光纤与MT插芯相连。
[0020] 进一步,后Mini‑MT插芯通过后光纤与MT插芯相连。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传统800G多模光模块的侧视图;
[0022] 图2为传统800G多模光模块中透镜与Mini‑MT插芯的配合图;
[0023] 图3为传统800G多模光模块中芯片在PCBA板上的俯视分布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中800G多模光模块的侧视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中800G多模光模块中前透镜与前Mini‑MT插芯的配合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中800G多模光模块的俯视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中800G多模光模块中芯片在PCBA板上的俯视分布图。
[0028]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 1、PCBA板,2、DSP芯片,3、前透镜,4、后透镜,5、Driver电芯片,6、Vcsel光芯片,7、PD光芯片,8、TIA电芯片,9、后Mini‑MT插芯,10、前Mini‑MT插芯,11、前光纤,12、MT插芯,13、后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31] 实施例1
[0032] 如图4、图6、图7所示,一种800G多模光模块,包括:PCBA板1、DSP芯片2、前透镜3和后透镜4,其中,DSP芯片2、前透镜3和后透镜4依次设置在PCBA板1上;
[0033] 前透镜3内布置Driver电芯片5、Vcsel光芯片6、PD光芯片7以及TIA电芯片8;
[0034] 后透镜4内也布置Driver电芯片5、Vcsel光芯片6、PD光芯片7以及TIA电芯片8;
[0035] 后透镜4的反射面为45°,因此,后透镜4上插接水平分布的后Mini‑MT插芯9,后Mini‑MT插芯9的出纤角度是水平的0度;
[0036] 前透镜3的反射面角度≥46°,因此,前透镜3上斜向上插接前Mini‑MT插芯10,前Mini‑MT插芯10的倾斜角度随前透镜3反射面的设计角度变化而变化;
[0037]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透镜3的反射面角度≥46°,即反射面调整为更大角度,以使反射面的出光角度不再是水平的0度,因此,前Mini‑MT插芯10可以斜向上插接在前透镜3上,使得前Mini‑MT插芯10的出纤角度也不再是水平的0度,而是倾斜向上,从而避开与后透镜4的干涉,达到前透镜3、后透镜4距离缩短的目的,以实现在不影响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前透镜3光学性能不变),后透镜4的光学性能提升,此外,由于前透镜3、后透镜4距离缩短,因此,后透镜3内电芯片在PCBA板1上的高速信号线缩短,从而高频信号在PCBA板1上的消耗减小,使得后透镜3内的电性能提升。
[0038] 实施例2
[0039]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0040] 前透镜3的反射面角度为46°~56°,更进一步的:前透镜3的反射面角度优选为50°,不同尺寸透镜各有一个最佳角度,但基本上在50°附近,从而使得前透镜3和后透镜4之间的间距≤1mm。
[0041] 实施例3
[004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0043] 前透镜3沿光轴方向为对称式,前透镜3下方的Driver电芯片5、Vcsel光芯片6、PD光芯片7以及TIA电芯片8均沿着前透镜3光轴镜像贴片,可以达到散热优化的目的、降低功耗。
[0044] 更进一步:后透镜4沿光轴方向为对称式,后透镜4下方的Driver电芯片5、Vcsel光芯片6、PD光芯片7以及TIA电芯片8均沿着后透镜4光轴镜像贴片,可以达到散热优化的目的、降低功耗。
[0045] 实施例4
[0046] 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0047] 前Mini‑MT插芯10通过前光纤11与MT插芯12相连,后Mini‑MT插芯9通过后光纤13与MT插芯12相连。
[0048]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