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202144.0

文献号 : CN11692715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明董士谦张军付烈坤刘剑明赵利锋李林枝李鹤董勤李庚陈杰蒋旭严蕾刘子超

申请人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品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漂浮物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分离机构,其包括第一钣金件,第一钣金件的边缘连接有第二钣金件,且第二钣金件的边缘连接有第三钣金件,且第一钣金件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钣金件,第一钣金件的中心设置有第一泵组,且第四钣金件的中心设置有第二泵组;支撑机构,其包括与第一钣金件连接的第一圆环,以及与第二钣金件连接的第二圆环。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环形结构进行无死角漂浮物收集,且通过引动水流循环使得附近水面漂浮物向装置靠近集中,其清理作业的有效覆盖范围较大,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漂

权利要求 :

1.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分离机构(100),其包括第一钣金件(101),所述第一钣金件(101)呈圆盘状,所述第一钣金件(101)的边缘连接有第二钣金件(102),且所述第二钣金件(102)的边缘连接有第三钣金件(103),且所述第一钣金件(101)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钣金件(104),所述第一钣金件(101)的中心设置有第一泵组(105),且所述第四钣金件(104)的中心设置有第二泵组(106),所述第一钣金件(101)的外缘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一折边(101a),所述第二钣金件(102)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钣金件(102)的内缘向下折弯设置为第二圆弧边(102a),所述第二钣金件(102)位于第二圆弧边(102a)和第一圆弧边(101b)之间区域设置为网格镂空(102b),所述第二圆弧边(102a)的边缘与第三钣金件(103)连接,所述第四钣金件(104)的外缘向上折弯设置为第三圆弧边(104a);

支撑机构(200),其包括与所述第一钣金件(101)连接的第一圆环(201),以及与第二钣金件(102)连接的第二圆环(202),所述第一圆环(201)和第二圆环(202)之间连接有矩形框架(203),且所述矩形框架(20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斜撑(204),所述矩形框架(203)的顶部和第一斜撑(204)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撑(205),所述第一斜撑(204)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吊装组件(206),其包括铺设于所述支撑机构(200)上的网兜(206a),以及与所述第一斜撑(204)顶端连接的短管(206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钣金件(102)套接于第一钣金件(101)内,所述第三钣金件(103)呈环形设置,且所述第三钣金件(103)套接于第一钣金件(101)和第二钣金件(102)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101a)的顶部折弯设置为第一圆弧边(101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钣金件(103)的外缘呈竖直向下设置有第二折边(103a),且所述第二圆弧边(102a)的边缘开设有槽口(102a‑

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边(101b)内套接有气囊(107),且所述气囊(107)呈环形设置,所述气囊(107)连接的气嘴(107a),且所述气嘴(107a)贯穿第一圆弧边(101b)。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组(105)和第二泵组(106)之间互相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泵组(105),其包括与所述第一圆环(201)连接的转接盘(105a),所述转接盘(105a)的连接有电机(105b),且所述电机(105b)的输出轴位于第一钣金件(101)和第四钣金件(104)之间连接有叶轮(105c)。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203)关于第一圆环(201)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矩形框架(203)的顶部与第一钣金件(101)连接,且所述矩形框架(203)的底部与第四钣金件(104)连接,所述第二斜撑(205)与第三钣金件(103)的底面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206a)与短管(206b)固定套接,且所述网兜(206a)的外缘连接有拉线(206c),所述拉线(206c)与短管(206b)顶端串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206b)的顶端套接有束线器(206d),且所述束线器(206d)与短管(206b)之间卡接有卡簧(206e),所述束线器(206d)的顶端设置有导环(206d‑1),且所述导环(206d‑1)关于束线器(206d)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拉线(206c)穿过导环(206d‑1),且所述拉线(206c)之间连接有吊环(206f),所述吊环(206f)内设置有短杆(206f‑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206a)与拉线(206c)连接处设置有配重块(206g)。

说明书 :

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漂浮物过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河道的漂浮物清理是河道治理项目之一,河道漂浮物会受到水流的流速、水流的方向以及风向风力影响,通常会聚集在河道某一处,因此在河道漂浮物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一般会投入作业船进行过滤处理。
[0003] 上述常见的清理过滤作业船,其在清理作业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缺点:其一,通过可滤水的输送结构过滤漂浮物时,不具备将周边漂浮物向船体吸引的效果,因此需要船身不断的移动才能持续的清理,在船身移动清理的过程中,还会有漂浮物因船身移动而漂向船身两侧以及后方,导致需要对同一区域进行重复清理,作业效率十分低下;其二,该类打捞船的过滤机构作业范围十分有限,为了能够直接有效的将拾取的漂浮物送进船舱内,一般拾取机构不超过船身最大宽度,这使得该类作业船不仅存在清理作业不够灵活的问题,其清理效率还较低。
[0004] 综上,现有的漂浮物作业船通过增加船身尺寸能够提高清理速率,能够相对人工清理提高效率,但是,就装置本身来说,其存在清理作业不灵活、清理作业易残留以及清理入口窄小清理效率低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来优化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清理作业不灵活、清理作业易残留以及清理入口窄小清理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分离机构,其包括第一钣金件,所述第一钣金件的边缘连接有第二钣金件,且所述第二钣金件的边缘连接有第三钣金件,且所述第一钣金件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钣金件,所述第一钣金件的中心设置有第一泵组,且所述第四钣金件的中心设置有第二泵组;支撑机构,其包括与所述第一钣金件连接的第一圆环,以及与第二钣金件连接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连接有矩形框架,且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斜撑,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和第一斜撑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撑。
[0008] 作为本发明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钣金件呈圆盘状,且所述第一钣金件的外缘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二钣金件呈环形设置,且所述第二钣金件套接于第一钣金件内,所述第三钣金件呈环形设置,且所述第三钣金件套接于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之间。
[0009] 作为本发明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折边的顶部折弯设置为第一圆弧边,且所述第二钣金件的内缘向下折弯设置为第二圆弧边,所述第二钣金件位于第二圆弧边和第一圆弧边之间区域设置为网格镂空,所述第二圆弧边的边缘与第三钣金件连接,所述第四钣金件的外缘向上折弯设置为第三圆弧边。
[0010] 作为本发明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三钣金件的外缘呈竖直向下设置有第二折边,且所述第二圆弧边的边缘开设有槽口。
[0011] 作为本发明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圆弧边内套接有气囊,且所述气囊呈环形设置,所述气囊连接有气嘴,且所述气嘴贯穿第一圆弧边。
[0012] 作为本发明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泵组和第二泵组之间互相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泵组,其包括与所述第一圆环连接的转接盘,所述转接盘的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一钣金件和第四钣金件之间设置有叶轮,且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叶轮。
[0013] 作为本发明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矩形框架关于第一圆环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与第一钣金件连接,且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部与第四钣金件连接,所述第二斜撑与第三钣金件的底面连接。
[0014] 作为本发明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斜撑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吊装组件,其包括铺设于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网兜,以及与所述第一斜撑顶端连接的短管,所述网兜与短管固定套接,且所述网兜的外缘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与短管顶端串接。
[0015] 作为本发明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短管的顶端套接有束线器,且所述束线器与短管之间卡接有卡簧,所述束线器的顶端设置有导环,且所述导环关于束线器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拉线穿过导环,且所述拉线之间连接有吊环,所述吊环内设置有短杆。
[0016] 作为本发明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网兜与拉线连接处设置有配重块。
[0017] 本发明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有益效果:该装置通过环形结构进行无死角漂浮物收集,且通过引动水流循环使得附近水面漂浮物向装置靠近集中,其清理作业的有效覆盖范围较大,因此既可以通过船只拖行,也可以留在固定区域内,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漂浮物打捞船清理作业不灵活、清理作业易残留以及清理入口窄小清理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 图1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1的结构剖视图。
[0021] 图3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2中A的结构放大图。
[0022] 图4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2进一步的结构剖视图。
[0023] 图5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5中B的结构放大图。
[0025] 图7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支撑机构结构剖视图。
[0026] 图8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支撑机构与网兜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8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9中D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9] 图中:
[0030] 100、过滤分离机构;101、第一钣金件;102、第二钣金件;103、第三钣金件;104、第四钣金件;105、第一泵组;106、第二泵组;107、气囊;101a、第一折边;101b、第一圆弧边;102a、第二圆弧边;102b、网格镂空;103a、第二折边;104a、第三圆弧边;105a、转接盘;105b、电机;105c、叶轮;107a、气嘴;102a‑1、槽口;
[0031] 200、支撑机构;201、第一圆环;202、第二圆环;203、矩形框架;204、第一斜撑;205、第二斜撑;206、吊装组件;206a、网兜;206b、短管;206c、拉线;206d、束线器;206e、卡簧;206f、吊环;206g、配重块;206d‑1、导环;206f‑1、短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33]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4]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5] 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和图4,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解决了传统水面漂浮物打捞船因清理作业不够灵活、清理作业易残留以及清理入口窄小导致清理效率较低的问题,其包括过滤分离机构100,其包括第一钣金件101,第一钣金件101的边缘连接有第二钣金件102,且第二钣金件102的边缘连接有第三钣金件103,且第一钣金件101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钣金件104,第一钣金件101的中心设置有第一泵组105,且第四钣金件104的中心设置有第二泵组106,第一圆弧边101b内套接有气囊
107,且气囊107呈环形设置,气囊107连接有气嘴107a,且气嘴107a贯穿第一圆弧边101b,通过气囊107充气,让装置整体在水中获取足够的浮力。
[0036] 钣金部分通过折弯、旋压和焊接工艺进行加工,第一钣金件101边缘具有竖直的第一折边101a使其呈圆盘状,作为该装置的船舱功能区,用于盛装收集到的漂浮物,第一钣金件101的第一折边101a继续向内延伸并连续折弯,使得第一钣金件101边缘的顶部具有向内倾斜的第二钣金件102,使得第二钣金件102的底部具有向外倾斜的第三钣金件103,用于引导进入装置内的水流,达到将漂浮物与水流分离后再收集的目的,该装置停止作业时,是漂浮在水面的,工作时通过过滤分离机构100的第一泵组105和第二泵组106将装置周边的水面层的水引入装置内部,从而将水面漂浮物带入装置内实现收集的目的。
[0037] 支撑机构200,其包括与第一钣金件101连接的第一圆环201,以及与第二钣金件102连接的第二圆环202,第一圆环201和第二圆环202之间连接有矩形框架203,且矩形框架
20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斜撑204,矩形框架203的顶部和第一斜撑204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撑
205,由于过滤分离机构100中的钣金件较为轻薄,本身结构强度有限,容易在水流冲击以及其他作用力下变形,因此通过内置支撑机构200作为骨架进行固定和支撑,确保各个钣金件维持其设计的原有形状,实现各个钣金件的功能目的。
[0038] 进一步说明的是,该装置需要利用其他船只进行牵引,或固定在某水域进行定点作业,进行牵引作业时,利用牵引绳与支撑机构200连接即可,由于该装置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因此与支撑机构200外侧任意位置连接均可,当然,一艘牵引船也可牵引或推行多个该装置同时作业。
[0039] 综上,该装置的一周均为漂浮物收集入口,且可定点作业也可牵引作业,该装置的过滤分离机构100在支撑机构200的支撑下,通过其边缘引入水流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收集,且在收集时能够将漂浮物与水流先行分离,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水面漂浮物打捞船因清理作业不够灵活、清理作业易残留以及清理入口窄小导致清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0040] 实施例2,参照图1 图4和图7,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与上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提供了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过滤分离机构100,达到了将装置附近水域水面漂浮物集中收集的效果,其包括第一钣金件101,第一钣金件101呈圆盘状,且第一钣金件101的外缘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一折边101a,第二钣金件102呈环形设置,且第二钣金件102套接于第一钣金件101内,第三钣金件103呈环形设置,且第三钣金件103套接于第一钣金件101和第二钣金件102之间,具体的,第一折边101a的顶部折弯设置为第一圆弧边101b,且第二钣金件102的内缘向下折弯设置为第二圆弧边102a,第二钣金件102位于第二圆弧边102a和第一圆弧边101b之间区域设置为网格镂空102b,第二圆弧边102a的边缘与第三钣金件103连接,第四钣金件104的外缘向上折弯设置为第三圆弧边104a,第三钣金件103的外缘呈竖直向下设置有第二折边103a,且第二圆弧边102a的边缘开设有槽口102a‑1。
[0041] 较佳的,第一泵组105和第二泵组106之间互相呈对称设置,第一泵组105,其包括与第一圆环201连接的转接盘105a,转接盘105a的连接有电机105b,第一钣金件101和第四钣金件104之间设置有叶轮105c,且电机105b的输出轴连接叶轮105c。
[0042] 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43] 参考图1,该装置以现有漂浮物收集装置的基础结构为参考,其外形呈圆盘状漂浮在水面上,通过过滤分离机构100将水面层的水从该装置边缘引入,再由该装置底部排出,以此在该装置周边形成连续的进水水流,从而将漂浮物带到设备内进行收集,但区别于现有漂浮物收集装置之处在于:
[0044] 通过过滤分离机构100,还具有控制装置整体升降的效果,该装置的第一泵组105和第二泵组106通过叶轮105c沿装置底部向四周排水,并通过第一钣金件101和第四钣金件104的导流作用,使得排水水流到达装置边缘时斜向上排出,其产生反作用力将装置整体向水下推动,使得装置下沉,当该反作用力与装置浮力形成新的平衡时,则装置悬浮,显然,当第一泵组105和第二泵组106增加输出功率时,装置悬浮深度加深,反之,装置悬浮深度减少更加贴近水面,显然,当悬浮深度加深时,装置周边与水面之间的落差增加,进水流量和流速也会随之增加,与泵组的进排水流量也相匹配,会更快的将附近漂浮物带入装置内,但需要注意的是,装置下降深度有限制性,当装置下降深度过深,则被吸入装置内的水流很少或不在来自水面层,会导致难以引动水面的漂浮物向装置移动,同时泵组还会消耗过多的能源,效果不增反减,因此通过第一泵组105和第二泵组106的现场调速控制,可将该装置控制在最佳的下潜深度,以较高的效率进行漂浮物收集;
[0045] 通过过滤分离机构100,还具有稳定装置整体姿态的效果,由于单个泵组在工作时,叶轮105c推动水,水也会给叶轮105c反作用力,称为反扭矩,反扭矩会造成装置整体发生偏转,尤其是在该装置外形为圆形的情况下,该现象会更加显著,因此通过过滤分离机构100中设置第一泵组105和第二泵组106,两台泵组的叶轮105c之间共轴,且运行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泵组105和第二泵组106之间的反扭矩达到平衡,使其产生的副作用互相抵消,从而保持装置在悬浮或漂浮状态时,维持姿态平衡,显然,通过主动的去调节控制第一泵组105和第二泵组106之间的运行速度差,还可以控制装置整体向操作者需要的方向进行偏转,例如在装置靠岸后,清理完一侧的漂浮物,可主动让装置旋转后再清理另一侧,相对通过人力或通过其他牵引设备让该装置旋转,显然装置自主的、可控的进行旋转调整位置更加快捷方便,当然该装置设计有将漂浮物与装置分离的网兜206a以及吊装组件206,可更加方便的清理收集到漂浮物;
[0046] 通过过滤分离机构100,还具有将漂浮物和水流分离的效果,当水携带漂浮物由装置边缘进入时,通过重力作用以及网格镂空102b的阻力,大部分水会在第二钣金的网格镂空102b处下淋到第二钣金和第三钣金之间实现过滤,再顺延第三钣金的斜坡由第二折边103a和第一折边101a之间间隙流到第一钣金的槽底,少量未能及时通过网格镂空102b渗漏的水会和漂浮物继续沿第二钣金的斜面移动,在流经第二圆弧边102a时,由于网格镂空
102b的减速效果,以及流体的附壁效应作用,流水会沿第二圆弧流向第三钣金边缘部分,再通过槽口102a‑1与网格镂空102b下淋的水流汇聚,而漂浮物则在惯性作用下呈抛物线脱离进一步实现固液分离,此时将网兜206a的边缘铺设在第三钣金的底部就会顺利接住漂浮物,显然,如果没有第二钣金和第三钣金的导流和分离作用,就会导致在网兜206a接住的漂浮物越来越多后,其网孔受到其内漂浮物堵塞,通过水流的性能会越来越差,此时进入装置内的水流作用在漂浮物上时,就会通过漂浮物对网兜206a造成较大冲击,使得网兜206a内积水以及承受很多非必要的负载,容易造成脱落、破损,更不便于后期的漂浮物转移,因此通过过滤分离机构100让进入装置的水流贴边流向槽底,而漂浮物与水流分离后再进入网兜206a,显然是对网兜的一种保护。
[0047] 综上,该过滤分离机构100达到了将装置附近水域水面漂浮物集中收集的效果,且具有控制装置整体升降和进水流流速的效果、稳定装置漂浮姿态的效果以及将漂浮物和水流分离的效果。
[0048] 实施例3,参照图2 图10,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与上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提供了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支撑机构200,解决了各个导流钣金件之间连接和支撑的问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包括矩形框架203,矩形框架203关于第一圆环201呈环形阵列分布,矩形框架203的顶部与第一钣金件101连接,且矩形框架203的底部与第四钣金件104连接,第二斜撑205与第三钣金件103的底面连接。
[0049] 具体的,第一斜撑204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吊装组件206,其包括铺设于支撑机构200上的网兜206a,以及与第一斜撑204顶端连接的短管206b,网兜206a与短管206b固定套接,且网兜206a的外缘连接有拉线206c,拉线206c与短管206b顶端串接,短管206b的顶端套接有束线器206d,且束线器206d与短管206b之间卡接有卡簧206e,束线器206d的顶端设置有导环206d‑1,且导环206d‑1关于束线器206d呈环形阵列分布,拉线206c穿过导环206d‑1,且拉线206c之间连接有吊环206f,吊环206f内设置有短杆206f‑1,网兜206a的外缘位于拉线206c连接处设置有配重块206g。
[0050] 具体参考图5、图6、图8 图10,当网兜206a内收集的漂浮物达到装置容量上限时,~可使用船吊或岸吊通过挂接短杆206f‑1,将吊环206f吊起,通过吊环206f提升拉线206c将网兜206a边缘拉起,使得网兜206a包裹收集到漂浮物,继续提升,当拉线206c行程走完后而网兜206a无法穿过导环206d‑1,则使得束线器206d推开卡簧206e从短管206b中脱出,此时网兜206a即可与该漂浮物收集装置脱离转移至垃圾运输车内,十分方便。
[0051] 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
[0052] 综上,该装置不仅通过支撑机构200获取可靠的结构强度,还通过支撑机构200上的网兜206a和吊装组件206方便快捷的转移所收集的漂浮物。
[0053]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0054]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0055]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0056]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