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235895.2

文献号 : CN11699233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郝辰妍石杭燕志婷赵韵谷山顺陈晨张光宇刘浩买小平刘栋程澍谋闫中杰韩战

申请人 : 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中船风电清洁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船风电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属于风电场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包括:基于风电场的属性信息对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分类得到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基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基于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中的预处理风速;基于预处理风速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基于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基于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从而能够同时确定出风电场所有风机对应的风资(56)对比文件李良县;任腊春.高海拔山地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与微观选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4,(第04期),全文.张宏杰;杨靖波;杨风利;张志军;朱乐东.台风风场参数对输电杆塔力学特性的影响.中国电力.2016,(第02期),全文.

权利要求 :

1.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风电场的属性信息对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分类,得到至少两组风机类别,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风电场的位置、地形、风机型号、塔架高度、风机实际切入转速、风机额定转速以及KOPT系数;

基于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所述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所述风机风频为每台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频率,所述第一平均风速为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平均风速;

基于所述平均功率曲线、所述风机风频以及所述第一平均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中的预处理风速;

基于所述预处理风速,从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所述目标风机为与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中地形等级一致的风机;

基于所述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所述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并基于所述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所述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包括:基于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每个所述风机的风速序列;

基于预设风速区间,对同一所述风机类别下每个风机的风速序列进行风速段划分,得到同一所述风机类别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风速区间;

确定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第二平均风速和第一平均功率,并基于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所述第二平均风速和所述第一平均功率,确定同一所述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

基于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风数据量,确定同一所述风机类别下每台风机的风机风频,以及确定第一平均风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平均功率曲线、所述风机风频以及所述第一平均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中的预处理风速,包括: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

基于同一所述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最优平均功率曲线以及最优第一平均风速,确定同一所述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对应的第二平均功率;

基于最优风机风频以及最优第一平均风速,确定同一所述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对应的第三平均风速;

基于所述第二平均功率,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平均风速理论值;

基于每个风机对应的平均风速理论值和所述第三平均风速的比值,确定每个风机的预处理修正系数,并基于所述预处理修正系数对所述风机进行修正,得到第一目标数据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集中包括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的预处理风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所述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包括:匹配所述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所述测风塔的时间序列,得到第二目标数据集;

采用预设分类规则,基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集对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状态分类,得到分类结果,所述分类结果中包括:正常并网状态、限功率并网状态、非并网大湍流状态以及非并网普通状态;

对不同分类状态下的所述目标风机在所述无遮挡扇区内的风速进行分段线性拟合,得到机舱风速修正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不同分类状态下的所述目标风机在所述无遮挡扇区内的风速进行分段线性拟合,得到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包括:获取所述目标风机的切入风速、额定风速以及切出风速;

基于所述目标风机的所述切入风速、所述额定风速以及所述切出风速,对所述无遮挡扇区内的风速进行风速分段,得到至少两个第二风速区间;

在每个分类状态下对每个第二风速区间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线性拟合,得到拟合斜率和拟合截距;

基于所述拟合斜率和所述拟合截距,确定不同分类状态对应的机舱风速修正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包括:在每个分类状态下,对至少两个第二风速区间的风速分别进行NTF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风速集合;

确定所述修正后的风速集合中包含的风速为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实际风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每个分类状态下,对至少两个第二风速区间的湍流分别进行NTF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湍流集合;

将所述修正后的风速集合和所述修正后的湍流集合,更新至不同分类状态下风机对应的SCADA数据,所述不同分类状态分别对应所述正常并网状态、所述限功率并网状态、所述非并网大湍流状态以及所述非并网普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预处理风速,从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包括:基于所述测风塔的位置以及地形,确定所述测风塔在每个测量扇区内的地形陡峭指数、地形倾角以及最大脊台阶;基于所述测风塔在每个测量扇区内的所述地形陡峭指数、所述地形倾角以及所述最大脊台阶,确定所述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内的地形等级;

基于每个风机对应的所述预处理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地形等级;

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地形等级中与所述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内的地形等级相同的地形等级所对应的风机为所述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分类规则包括:风机状态字分类、能量控制模式字分类以及停机模式字分类。

10.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类模块,用于基于风电场的属性信息对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分类,得到至少两组风机类别,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风电场的位置、地形、风机型号、塔架高度、风机实际切入转速、风机额定转速以及KOPT系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所述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所述风机风频为每台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频率,所述第一平均风速为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平均风速;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平均功率曲线、所述风机风频以及所述第一平均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中的预处理风速;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处理风速,从所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所述目标风机为与所述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中地形等级一致的风机;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所述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并基于所述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

说明书 :

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风电场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风电场能够利用风能并结合一系列发电机器,从而实现用风发电的目的,风电场处于正常运行时,需要用到多个风机进行发电,然而,如何对处于运行状态的风电场的风机
处风资源参数进行确定至关重要。
[0003] 相关技术中,主要是采用多段折线函数法,通过对风速进行区间区分,再由每个区间的线性插值函数构成完整的多段折线函数,进而实现对机舱风速的还原。
[0004] 然而,采用现有技术,对于运行中的风电场,仅只能还原出满足条件的某台风机风资源参数,若需要还原多台风机风资源参数,无疑需要更多工作量,处理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多台风机风资源参数还原处理效率低下。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
[0007] 基于风电场的属性信息对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分类,得到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属性信息包括:风电场的位置、地形、风机型号、塔架高度、风机实际切入转速、风机额定
转速以及KOPT系数;
[0008] 基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风机风频为每台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频率,
第一平均风速为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平均风速;
[0009] 基于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中的预处理风速;
[0010] 基于预处理风速,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目标风机为与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中地形等级一致的风机;
[0011] 基于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并基于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
[0012]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装置,包括:
[0013] 分类模块,用于基于风电场的属性信息对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分类,得到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属性信息包括:风电场的位置、地形、风机型号、塔架高度、风机实际切
入转速、风机额定转速以及KOPT系数;
[0014]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风机风频为每台风机在每个第
一风速区间的频率,第一平均风速为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平均风速;
[0015]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中的预处理风速;
[0016]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处理风速,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目标风机为与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中地形等级一致的风机;
[0017]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并基于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
[0018]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中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
法的步骤。
[0019]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中风资源参数的确定
方法的步骤。
[002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风电场的属性信息对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分类,得到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属性信息包括:风电场的位
置、地形、风机型号、塔架高度、风机实际切入转速、风机额定转速以及KOPT系数;基于风电
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
以及第一平均风速,风机风频为每台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频率,第一平均风速为风
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平均风速;基于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确定
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中的预处理风速;基于预处理风速,从风电场关
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目标风机为与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中地形
等级一致的风机;基于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
并基于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如此,通过全风电场
平均功率曲线反推风速的方法,对机舱风速进行了预处理,再对预处理机舱风速进行风速
还原,能够同时确定出风电场所有风机对应的风资源参数,有效提升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4]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可
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
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0027] 本申请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申请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申请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
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002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大于或等于两个;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
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
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
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9] 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
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包括”或者“包含”
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
可能。
[0030]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
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
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
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
居间器件。
[0031] 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
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
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0032]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3]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
[0034] S110、基于风电场的属性信息对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分类,得到至少两组风机类别。
[0035] 其中,属性信息包括:风电场的位置、地形、风机型号、塔架高度、风机实际切入转速、风机额定转速以及KOPT系数。
[0036] 在基于风电场的属性信息对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分类时,可基于每个属性信息的先后顺序依次对所有风机进行分类,得到至少两组风机类别。
[0037] 举例而言,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分别为:T1、T2、T3、T4、T5、T6、T7。不同属性信息的先后顺序为:风电场的位置‑地形‑风机型号‑塔架高度‑风机实际切入转速‑风机额定转
速‑KOPT系数,经过依次分类后,得到的至少两组风机类别为GP1和GP2,其中,GP1包含:T1、
T2、T3和T4;GP2包含:T5、T6和T7。
[0038] S120、基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
[0039] 其中,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采集每个风机得到的数据。
[0040] SCADA数据可包括:隔10min的时间序列、轮毂高度h处的10min间隔的平均风速、绝对风向和平均功率、风机状态、能量控制模式以及故障状态。
[0041] 例如,参见上述举例,SCADA数据可为从中控系统中导出的10min数据集QT1‑0、QT2‑0…QT7‑0,可记为QTi‑0={ DateTi‑0, STi‑0, DirTi‑0, PTi‑0, ZTi‑0, TRBTi‑0, FMTi‑0}。
[0042] 其中,DateTi‑0为间隔10min的时间序列;STi‑0, DirTi‑0, PTi‑0分别为轮毂高度h处的10min间隔的平均风速、绝对风向和平均功率;ZTi‑0为风机状态;TRBTi‑0为能量控制模式;
FMTi‑0为故障状态。
[0043] 风机风频为每台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频率,第一平均风速为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平均风速。
[0044]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包括:
[0045] 基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每个风机的风速序列;基于预设风速区间,对同一风机类别下每个风机的风速序列进行风速段划分,得到同一风机类别对应
的至少两个第一风速区间;确定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第二平均风速和第一平均功率,并基
于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第二平均风速和第一平均功率,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
均功率曲线;基于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风数据量,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每台风机的风机风
频,以及确定第一平均风速。
[0046] 其中,预设风速区间可通过预先设置的风速间隔得到,风速间隔可设置为1m/s,即预设风速区间为Range={[0,1), [1,2), [2,3),…, [28,29), [29,30)}。
[0047] 根据Range对风机Ti的风速序列STi‑0进行风速段划分,划分为QTi‑0={{DateTi‑0‑j, STi‑0‑j, DirTi‑0‑j, PTi‑0‑j, ZTi‑0‑j, TRBTi‑0‑j, FMTi‑0‑j},j=0,1,2…29},其中j代表第j个第
一风速区间。
[0048] 计算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第二平均风速及第一平均功率,得到每台风机的功率曲线PCTi=curve(x=speed,y=power);并计算同一风机类别内的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
PCGPk,k=1,2,其中PCGP1=average(PCTi,i=1,2,3,4),PCGP2=average(PCTi,i=5,6,7)。
[0049] 同一风机类别下每台风机的风机风频为FTi;第一平均风速Stheory‑i‑j= mean(STi‑0‑j)为每个风速区间的平均风速。
[0050] 从而,确定出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同一风机类别下每台风机的风机风频以及确定第一平均风速。
[0051] S130、基于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中的预处理风速。
[0052] 其中,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可基于每个风机在第一风速区间的风速均值/最值/权重值确定得出,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可记为[Sleft, Sright]。
[0053]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中的预处理风速,包括:
[0054] 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基于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最优平均功率曲线以及最优第一平均风速,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在风能利用
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对应的第二平均功率;基于最优风机风频以及最优第一平均风速,确
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对应的第三平均风速;基于第
二平均功率,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平均风速理论值;基于每个风机对应的平均风速理论值
和第三平均风速的比值,确定每个风机的预处理修正系数,并基于预处理修正系数对风机
进行修正,得到第一目标数据集,第一目标数据集中包括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
风速区间的预处理风速。
[0055] 其中,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最优平均功率曲线为此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的平均功率曲线,可记为PCTi‑cp=PCTi[Sleft<= STi<= Sright]。最优第一平均风
速为此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的第一平均风速,可记为STi‑cp=STi[Sleft<= STi
<= Sright]。最优风机风频为此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的风机风频,可记为
FTi‑cp=FTi[Sleft<= STi<= Sright]。
[0056] 举例而言,第二平均功率为POWERTi‑cp= PCTi‑cp*FTi‑cp;第三平均风速为Sreal‑i= STi‑cp*FTi‑cp。
[0057] 基于第二平均功率,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平均风速理论值,可包括:将第二平均功率POWERTi‑cp通过编程软件(如python)中的方法(“make_interp_spline”)对PCGPk进行插值,
得到风机对应的平均风速理论值Stheory‑i。PCGPk为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
线。
[0058] 基于每个风机对应的平均风速理论值和第三平均风速的比值,确定出的每个风机的预处理修正系数Ki=Stheory‑i/Sreal‑i。基于预处理修正系数对风机进行修正,为STi‑1= STi‑0* 
Ki,得到机舱风速还原的预处理后的机组数据集(即第一目标数据集)为QTi‑1={ DateTi‑0, 
STi‑0, DirTi‑0, PTi‑0, ZTi‑0, TRBTi‑0, FMTi‑0,STi‑1}。
[0059] 从而,通过全风电场平均功率曲线反推风速的方法,对机舱风速进行了预处理,以消除机舱风速仪对风速测量产生的误差,使相同类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风速仪测量精度维
持在同一水平。
[0060] S140、基于预处理风速,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
[0061] 其中,目标风机为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与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中地形等级一致的风机。
[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预处理风速,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包括:
[0063] 基于测风塔的位置以及地形,确定测风塔在每个测量扇区内的地形陡峭指数、地形倾角以及最大脊台阶;基于测风塔在每个测量扇区内的地形陡峭指数、地形倾角以及最
大脊台阶,确定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内的地形等级;基于每个风机对应的预处理风速,确定
每个风机对应的地形等级;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地形等级中与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内的地
形等级相同的地形等级所对应的风机为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
[0064] 其中,可采用IEC61400‑12基于测风塔的位置以及地形,确定测风塔在每个测量扇区内的地形陡峭指数、地形倾角以及最大脊台阶,得到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内的地形等级。
从而,有效确定出每个风机对应的地形等级中与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内的地形等级相同的
地形等级所对应的风机为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
[0065] 举例而言,计算平均倾角:每10°扇区内计算5倍轮毂高度为半径内的倾角;对所有测量扇区10°区间内的所有倾角取平均值,即为平均倾角。
[0066] 根据IEC 61400‑12‑2‑2013中地形分级的确定,按照下表1进行分级。
[0067] 表1 倾角地形级别
[0068]
[0069] 计算RIX指数:绘制以风力发电机组20倍轮毂高度为半径的范围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每10°扇区内,向风向扇区中心延伸线上每30m确定一个高程点;计算20倍轮毂高度为半
径范围内的每两个相邻高程点上的高度绝对偏差记为Zi。定义RIX0.04、RIX0.06、RIX0.08为该
10°扇区内高度绝对偏差分别超过0.04(D+H),0.06(D+H)和0.08(D+H)的数量占该扇区总量
的百分比;定义测量扇区内的陡峭指数(RIX指数)为组成该扇区的每10°测量扇区的RIX指
数的平均值得到。RIX地形级别,按照下表2进行分级。
[0070] 地形分级是倾角地形分级和陡峭指数地形分级的和,认为地形最大级别是5。如果倾角地形和陡峭指数地形级别的和大于5,那么地形级别也是5。最终地形分级可参见如下
表3所示。
[0071] 表2 RIX地形级别
[0072]
[0073] 表3 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内的地形等级
[0074]
[0075] S150、基于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并基于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
[0076] 其中,可通过匹配同时期的SCADA数据和测风塔数据的时间轴,对风机状态进行分组,分为正常并网状态、限功率并网状态、非并网大湍流状态、非并网普通状态;针对不同状
态下的T1及M1的无遮挡区间Duse内的风速进行分段线性拟合,得到拟合的斜率和截距,此为
机舱风速修正的系数。并将机舱风速修正的系数应用于相同分组内的所有风机,可计算得
到各个风机的实际风资源参数。
[0077] 本实施例中,基于风电场的属性信息对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分类,得到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属性信息包括:风电场的位置、地形、风机型号、塔架高度、风机实际切入
转速、风机额定转速以及KOPT系数;基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风
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风机风频为每台风机在
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频率,第一平均风速为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平均风速;基于平
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
中的预处理风速;基于预处理风速,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
风机,目标风机为与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中地形等级一致的风机;基于目标风机的时间序
列与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并基于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
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如此,通过全风电场平均功率曲线反推风速的方法,对机舱风
速进行了预处理,再对预处理机舱风速进行风速还原,能够同时确定出风电场所有风机对
应的风资源参数,有效提升处理效率。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包括:
[0079] 匹配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测风塔的时间序列,得到第二目标数据集;采用预设分类规则,基于第二目标数据集对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状态分类,得到分类结果;对
不同分类状态下的目标风机在无遮挡扇区内的风速进行分段线性拟合,得到机舱风速修正
系数。
[0080] 其中,分类结果中包括:正常并网状态、限功率并网状态、非并网大湍流状态以及非并网普通状态。
[0081] 举例而言,匹配同时期的SCADA数据和测风塔数据的时间轴,具体为:将QT1的时间序列与QM1的时间序列一一对应,得到新的数据集(即第二目标数据集)Qall={Dataall, ST, 
SSDT, IT, SM, SSDM, DM, IM}。
[0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分类规则包括:风机状态字分类、能量控制模式字分类以及停机模式字分类。
[0083] 举例而言,根据风机状态字ZTi‑0进行风机状态的区分,假定风机状态为4.1~5.9是并网状态ST1,其他为停机状态ST2;根据能量控制模式字TRBTi‑0对并网状态下的风机运行
方式进行区分,假定能量控制模式字等于0为不限电状态ST1‑0,其他为限电运行状态ST1‑
1;根据停机模式字FMTi‑0对停机状态下的故障类型进行区分,假定与湍流相关的故障为
flt0(对应风机状态为ST2‑0),其他状态为flt1(对应风机状态为ST2‑1)。
[0084] 根据以上筛选规则,得到ST1‑0/ST1‑1/ST2‑0/ST2‑1四种状态下的数据索引,分别为:
[0085] ‑‑‑‑‑‑‑‑‑‑‑‑‑‑‑‑‑‑‑‑‑‑‑‑‑‑‑‑‑‑‑‑‑‑‑‑‑‑‑‑‑‑‑‑‑‑‑‑‑‑‑‑‑‑‑‑‑‑‑‑‑‑‑‑‑‑‑‑‑‑‑‑‑‑‑‑‑‑‑‑‑‑‑‑‑‑‑‑‑‑‑‑‑‑‑‑
[0086] IND1=where(4.1<= ZTi‑0<=5.9&TRBTi‑0==0);
[0087] IND2=where(4.1<= ZTi‑0<=5.9&TRBTi‑0!=0);
[0088] IND3=where((ZTi‑0<4.1 | ZTi‑0>5.9)&FMTi‑0==flt0);
[0089] IND4=where(ZTi‑0==5&FMTi‑0==flt1).
[0090] ‑‑‑‑‑‑‑‑‑‑‑‑‑‑‑‑‑‑‑‑‑‑‑‑‑‑‑‑‑‑‑‑‑‑‑‑‑‑‑‑‑‑‑‑‑‑‑‑‑‑‑‑‑‑‑‑‑‑‑‑‑‑‑‑‑‑‑‑‑‑‑‑‑‑‑‑‑‑‑‑‑‑‑‑‑‑‑‑‑‑‑‑‑‑‑‑‑‑‑
[0091] 得到筛选后的各个状态下的风机SCADA数据集,分别如下表示:
[0092] ‑‑‑‑‑‑‑‑‑‑‑‑‑‑‑‑‑‑‑‑‑‑‑‑‑‑‑‑‑‑‑‑‑‑‑‑‑‑‑‑‑‑‑‑‑‑‑‑‑‑‑‑‑‑‑‑‑‑‑‑‑‑‑‑‑‑‑‑‑‑‑‑‑‑‑‑‑‑‑‑‑‑‑‑‑‑‑‑‑‑‑‑‑‑‑‑‑‑
[0093] ST1‑0(St1): QT1=QT1‑0[IND1]={DateT1, ST1, SSDT1, ZT1, TRBT1, FMT1, ITI,SM1, SSDM1, DM1, IM1};
[0094] ST1‑1(St2): QT2=QT1‑0[IND2]={DateT2, ST2, SSDT2, ZT2, TRBT2, FMT2, IT2,SM2, SSDM2, DM2, IM2};
[0095] ST2‑0(St3): QT3=QT1‑0[IND3]={DateT3, ST3, SSDT3, ZT3, TRBT3, FMT3, IT3,SM3, SSDM3, DM3, IM3};
[0096] ST2‑1(St4): QT4=QT1‑0[IND4]={DateT4, ST4, SSDT4, ZT4, TRBT4, FMT4, IT4,SM4, SSDM4, DM4, IM4}.
[0097] ‑‑‑‑‑‑‑‑‑‑‑‑‑‑‑‑‑‑‑‑‑‑‑‑‑‑‑‑‑‑‑‑‑‑‑‑‑‑‑‑‑‑‑‑‑‑‑‑‑‑‑‑‑‑‑‑‑‑‑‑‑‑‑‑‑‑‑‑‑‑‑‑‑‑‑‑‑‑‑‑‑‑‑‑‑‑‑‑‑‑‑‑‑‑‑‑‑
[0098]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不同分类状态下的目标风机在无遮挡扇区内的风速进行分段线性拟合,得到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包括:
[0099] 获取目标风机的切入风速、额定风速以及切出风速;基于目标风机的切入风速、额定风速以及切出风速,对无遮挡扇区内的风速进行风速分段,得到至少两个第二风速区间;
在每个分类状态下对每个第二风速区间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线性拟合,得到拟合斜率和拟
合截距;基于拟合斜率和拟合截距,确定不同分类状态对应的机舱风速修正系数。
[0100] 举例而言,以状态St1进行说明。
[0101] 根据目标风机的风机功率曲线,得到切入风速Vin、额定风速Vrated、切出风速Vout;根据风机的切入风速、额定风速、切出风速进行分段,分别为(0, Vin),[ Vin, Vrated), [ 
Vrated, Vout],( Vout, ∞),得到如下表示:
[0102] ‑‑‑‑‑‑‑‑‑‑‑‑‑‑‑‑‑‑‑‑‑‑‑‑‑‑‑‑‑‑‑‑‑‑‑‑‑‑‑‑‑‑‑‑‑‑‑‑‑‑‑‑‑‑‑‑‑‑‑‑‑‑‑‑‑‑‑‑‑‑‑‑‑‑‑‑‑‑‑‑‑‑‑‑‑‑‑‑‑‑‑‑‑‑‑‑‑
[0103] QT1‑0= QT1[ST1>0&ST1
[0104] QT1‑1= QT1[ST1>=Vin&ST1
[0105] QT1‑2= QT1[ST1>=Vrated&ST1<=Vout];
[0106] QT1‑3= QT1[ST1>Vout].
[0107] ‑‑‑‑‑‑‑‑‑‑‑‑‑‑‑‑‑‑‑‑‑‑‑‑‑‑‑‑‑‑‑‑‑‑‑‑‑‑‑‑‑‑‑‑‑‑‑‑‑‑‑‑‑‑‑‑‑‑‑‑‑‑‑‑‑‑‑‑‑‑‑‑‑‑‑‑‑‑‑‑‑‑‑‑‑‑‑‑‑‑‑‑‑‑‑‑‑
[0108] 对不同的第二风速区间分别进行ax+b形式的线性拟合,分别得到拟合斜率和拟合截距,记为{a0,b0},{a1,b1},{a2,b2},{a3,b3},具体形式为:
[0109] ‑‑‑‑‑‑‑‑‑‑‑‑‑‑‑‑‑‑‑‑‑‑‑‑‑‑‑‑‑‑‑‑‑‑‑‑‑‑‑‑‑‑‑‑‑‑‑‑‑‑‑‑‑‑‑‑‑‑‑‑‑‑‑‑‑‑‑‑‑‑‑‑‑‑‑‑‑‑‑‑‑‑‑‑‑‑‑‑‑‑‑‑‑‑‑‑‑
[0110]
[0111] ‑‑‑‑‑‑‑‑‑‑‑‑‑‑‑‑‑‑‑‑‑‑‑‑‑‑‑‑‑‑‑‑‑‑‑‑‑‑‑‑‑‑‑‑‑‑‑‑‑‑‑‑‑‑‑‑‑‑‑‑‑‑‑‑‑‑‑‑‑‑‑‑‑‑‑‑‑‑‑‑‑‑‑‑‑‑‑‑‑‑‑‑‑‑‑‑‑
[0112] 分别针对状态St2、St3、St4状态同样进行以上操作,最终得到各个状态下的四组修正系数(即机舱风速修正系数){a0,b0},{a1,b1},{a2,b2},{a3,b3}。
[0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包括:
[0114] 在每个分类状态下,对至少两个第二风速区间的风速分别进行NTF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风速集合;确定修正后的风速集合中包含的风速为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实际风
速。
[0115] 其中,以Ti风机在St1状态下为例说明。
[0116] 对不同第二风速区间的风速分别进行NTF(近场测试)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风速分别为:
[0117] ‑‑‑‑‑‑‑‑‑‑‑‑‑‑‑‑‑‑‑‑‑‑‑‑‑‑‑‑‑‑‑‑‑‑‑‑‑‑‑‑‑‑‑‑‑‑‑‑‑‑‑‑‑‑‑‑‑‑‑‑‑‑‑‑‑‑‑‑‑‑‑‑‑‑‑‑‑‑‑‑‑‑‑‑‑‑‑‑‑‑‑‑‑‑‑‑‑
[0118] ST1‑0= ST1*a0+b0, 0
[0119] ST1‑1= ST1*a1+b0, Vin<=ST‑e
[0120] ST1‑2= ST1*a2+b0, Vrated<=ST‑e<= Vout
[0121] ST1‑3= ST1*a3+b0, ST‑e>Vout
[0122] ‑‑‑‑‑‑‑‑‑‑‑‑‑‑‑‑‑‑‑‑‑‑‑‑‑‑‑‑‑‑‑‑‑‑‑‑‑‑‑‑‑‑‑‑‑‑‑‑‑‑‑‑‑‑‑‑‑‑‑‑‑‑‑‑‑‑‑‑‑‑‑‑‑‑‑‑‑‑‑‑‑‑‑‑‑‑‑‑‑‑‑‑‑‑‑‑‑
[0123] 得到修正后的风机风速的集合ST1‑c={ ST1‑0,ST1‑1,ST1‑2,ST1‑3},此为风力发电机组处的实际风速,从而,得到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实际风速。
[0124] 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得到的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实际风速,进一步计算未来时段(如未来50年内)一遇最大风速、威布尔A值和K值等风资源参数。
[01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方法还可以包括:
[0126] 在每个分类状态下,对至少两个第二风速区间的湍流分别进行NTF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湍流集合;将修正后的风速集合和修正后的湍流集合,更新至不同分类状态下风机对
应的SCADA数据,不同分类状态分别对应正常并网状态、限功率并网状态、非并网大湍流状
态以及非并网普通状态。
[0127] 其中,以Ti风机在St1状态下为例说明。
[0128] 对不同第二风速区间的湍流进行NTF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湍流分别为:
[0129] ‑‑‑‑‑‑‑‑‑‑‑‑‑‑‑‑‑‑‑‑‑‑‑‑‑‑‑‑‑‑‑‑‑‑‑‑‑‑‑‑‑‑‑‑‑‑‑‑‑‑‑‑‑‑‑‑‑‑‑‑‑‑‑‑‑‑‑‑‑‑‑‑‑‑‑‑‑‑‑‑‑‑‑‑‑‑‑‑‑‑‑‑‑‑‑‑‑
[0130] IT1‑0‑C= SSDT1*a0/ ST1‑0, 0
[0131] IT1‑1‑C= SSDT1*a1/ ST1‑1, Vin<=ST1
[0132] IT1‑2‑C= SSDT1*a2/ ST2‑1, Vrated<=ST1<=Vout
[0133] IT1‑3‑C= SSDT1*a2/ ST3‑1, ST1>Vout
[0134] ‑‑‑‑‑‑‑‑‑‑‑‑‑‑‑‑‑‑‑‑‑‑‑‑‑‑‑‑‑‑‑‑‑‑‑‑‑‑‑‑‑‑‑‑‑‑‑‑‑‑‑‑‑‑‑‑‑‑‑‑‑‑‑‑‑‑‑‑‑‑‑‑‑‑‑‑‑‑‑‑‑‑‑‑‑‑‑‑‑‑‑‑‑‑‑‑‑
[0135] 修正后的湍流集合可表示为:IT1‑c={ IT1‑0‑C, IT1‑1‑C, IT1‑2‑C, IT1‑3‑C}。
[0136] 通过将修正后的风速数据集和湍流数据集加入到数据集QT1中,进而得到QT1={ DataT1, ST1, SSDT1, IT1, SM1, SSDM1, DM1, IM1, ST1‑c, IT1‑c}。
[0137] 可针对状态St2、St3、St4状态同样进行以上操作,最终得到此风机在各个状态下的新数据集如QT2,QT3,QT4,便于对不同状态下的风机数据进行有效更新。
[0138]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风资源参数的确定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机舱风速预处理和机舱风参还原。其中,机舱风速预
处理包括:计算同类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计算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的理
论风速以及计算风速预处理修正系数;机舱风参还原包括:根据IEC61400‑12的标准选择合
适的风机(即目标风机)、确定有效扇区、风机状态分类、分段NTF以及风参还原。具体每一部
分的实施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部分,此处不做赘述。
[0139]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全场平均功率曲线反推风速的方法,对机舱风速进行了预处理,此步骤目的为消除机舱风速仪对风速测量产生的误差,使相同类型的风力发电机组
的风速仪测量精度维持在同一水平,然后根据IEC61400‑12的标准选择测风塔(或风功率预
测塔、雷达)M1与风机T1同时不受其他尾流影响,且M1在T1上风向的扇区作为计算的有效扇
区,再根据SCADA数据对区分四种风机运行状态,对预处理机舱风速进行分段机舱传递函数
的计算,能够较为准确的推算机舱前的实际风资源情况,对在役风电场的风资源评估、机组
的寿命评估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工程中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在工程上有很好的应
用前景。
[0140]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资源参数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风资源参数的确定装置可以包括:分类模块310、第一确定模块320、第二确定模块330、第三确定模块340
和第四确定模块350。
[0141] 分类模块310,用于基于风电场的属性信息对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分类,得到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属性信息包括:风电场的位置、地形、风机型号、塔架高度、风机实际
切入转速、风机额定转速以及KOPT系数。
[0142] 第一确定模块320,用于基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风机风频为每台风机在每
个第一风速区间的频率,第一平均风速为风机在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平均风速。
[0143] 第二确定模块330,用于基于平均功率曲线、风机风频以及第一平均风速,确定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中的预处理风速。
[0144] 第三确定模块340,用于基于预处理风速,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中确定与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目标风机为与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中地形等级一致的风机。
[0145] 第四确定模块350,用于基于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测风塔的时间序列,确定机舱风速修正系数,并基于机舱风速修正系数确定至少两组风机类别对应的风资源参数。
[014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320,具体用于:
[0147] 基于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SCADA数据,确定每个风机的风速序列;基于预设风速区间,对同一风机类别下每个风机的风速序列进行风速段划分,得到同一风机类别对应
的至少两个第一风速区间;确定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第二平均风速和第一平均功率,并基
于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第二平均风速和第一平均功率,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平
均功率曲线;基于每个第一风速区间的风数据量,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每台风机的风机风
频,以及确定第一平均风速。
[014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330,具体用于:
[0149] 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基于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的最优平均功率曲线以及最优第一平均风速,确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在风能利用
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对应的第二平均功率;基于最优风机风频以及最优第一平均风速,确
定同一风机类别下所有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风速区间对应的第三平均风速;基于第
二平均功率,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平均风速理论值;基于每个风机对应的平均风速理论值
和第三平均风速的比值,确定每个风机的预处理修正系数,并基于预处理修正系数对风机
进行修正,得到第一目标数据集,第一目标数据集中包括每个风机在风能利用系数最优的
风速区间的预处理风速。
[0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确定模块350,包括:匹配单元、分类单元和拟合单元。
[0151] 匹配单元,用于匹配目标风机的时间序列与测风塔的时间序列,得到第二目标数据集。
[0152] 分类单元,用于采用预设分类规则,基于第二目标数据集对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进行状态分类,得到分类结果,分类结果中包括:正常并网状态、限功率并网状态、非并网
大湍流状态以及非并网普通状态。
[0153] 拟合单元,用于对不同分类状态下的目标风机在无遮挡扇区内的风速进行分段线性拟合,得到机舱风速修正系数。
[0154] 在一些实施例中,拟合单元,具体用于:
[0155] 获取目标风机的切入风速、额定风速以及切出风速;基于目标风机的切入风速、额定风速以及切出风速,对无遮挡扇区内的风速进行风速分段,得到至少两个第二风速区间;
在每个分类状态下对每个第二风速区间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线性拟合,得到拟合斜率和拟
合截距;基于拟合斜率和拟合截距,确定不同分类状态对应的机舱风速修正系数。
[015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确定模块350,具体用于:
[0157] 在每个分类状态下,对至少两个第二风速区间的风速分别进行NTF修正,得到修正后的风速集合;确定修正后的风速集合中包含的风速为风电场关联的所有风机的实际风
速。
[0158]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修正模块和更新模块。
[0159] 修正模块,用于在每个分类状态下,对至少两个第二风速区间的湍流分别进行NTF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湍流集合。
[0160] 更新模块,用于将修正后的风速集合和修正后的湍流集合,更新至不同分类状态下风机对应的SCADA数据,不同分类状态分别对应正常并网状态、限功率并网状态、非并网
大湍流状态以及非并网普通状态。
[016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340,具体用于:
[0162] 基于测风塔的位置以及地形,确定测风塔在每个测量扇区内的地形陡峭指数、地形倾角以及最大脊台阶;基于测风塔在每个测量扇区内的地形陡峭指数、地形倾角以及最
大脊台阶,确定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内的地形等级;基于每个风机对应的预处理风速,确定
每个风机对应的地形等级;确定每个风机对应的地形等级中与测风塔在无遮挡扇区内的地
形等级相同的地形等级所对应的风机为测风塔匹配的目标风机。
[0163]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分类规则包括:风机状态字分类、能量控制模式字分类以及停机模式字分类。
[016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资源参数的确定装置,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具体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此处不再赘述。
[0165]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具体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基本结构框图。
[0166] 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存储器410和处理器420。需要指出的是,图中仅示出了具有组件410‑420的计算机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
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其中,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
里的计算机设备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或信息处
理的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数
字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嵌入式设备等。
[0167] 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计算机设备可以与用户通过键盘、鼠标、遥控器、触摸板或声控设备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
[0168] 存储器410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或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flash memory)、硬盘、多媒体卡、
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
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RAM可以包括静态RAM或动态RAM。在一些实施例
中,存储器410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在另
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10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
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或
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410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
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10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各
类应用软件,例如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等。此外,存储器41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
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0169] 处理器420通常用于执行计算机设备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10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处理器420用于执行存储器410存储的
程序代码或指令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
[0170] 本文中,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
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系统可以分为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
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0171]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读取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
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使得处理器能够执行在上述方法中每个步骤、或各步骤的组合中规定
的功能动作;生成实施在框图的每一块、或各块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0172]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的存储器或半导体系统、设备或者装置,或者前述的任意适当组合,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程序代码
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或指令。
[0173] 存储器和处理器的定义,可以参考前述计算机设备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174]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
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
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
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
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175]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或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
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76]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
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
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
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
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77]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申请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
公开的技术方案。
[0178]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
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
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