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932730.4

文献号 : CN1170107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彭翀杨姣娜张梦洁

申请人 :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区域空间韧性分析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将待处理都市圈划分为三个圈层,确定每个圈层对应的韧性目标以及衡量每个韧性目标的韧性指标;S2将每个圈层划分为多个栅格单元计算每个栅格单元的韧性指标;计算各个韧性指标的权重值,利用各个韧性指标以及各个韧性指标对应得权重计算获得各个栅格单元对应的综合韧性指数,对指数值可视化获得韧性的空间分布;S3计算综合韧性指数的变异系数,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实现韧性指数的统计分析。通过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在都市圈圈层土地利用韧性定量评估不足,评价结果难以揭示都市圈内部韧性差异、难以针对性指导空间规划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将待处理都市圈划分为三个圈层,分别为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和外围圈层,并确定每个圈层对应的韧性目标以及衡量每个韧性目标的韧性指标;

S2将每个所述圈层划分为多个栅格单元,并计算每个栅格单元对应的韧性指标,以此获得各个圈层中每个栅格单元对应的韧性指标;对于每个所述圈层,利用每个栅格单元对应的韧性指标数值分布计算获得各个韧性指标的权重值,利用各个韧性指标以及各个韧性指标对应得权重计算获得各个栅格单元对应的综合韧性指数,对该综合韧性指数进行可视化获得各个栅格的韧性空间分布图;

S3利用各个圈层对应栅格的综合韧性指数计算各个圈层对应的变异系数,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实现对待处理都市圈韧性的评估;

在步骤S1中,所述核心圈层对应的韧性目标为多样性、连通性和冗余性,所述过渡圈层对应的韧性目标为多样性、鲁棒性和高效性,所述外围圈层对应的韧性目标为多样性、可达性和稳定性;

衡量所述多样性的韧性指标是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衡量所述连通性的韧性指标是形态连通度,衡量所述冗余性的韧性指标是土地开发强度和基础医疗设施密度,衡量所述鲁棒性的韧性指标是建设用地破碎度,衡量所述高效性的韧性指标是工业地均产值,衡量所述可达性的韧性指标是医疗机构可达性和路网密度,衡量所述稳定性的韧性指标是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指数;

在步骤S2中,计算核心圈层的韧性指标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D=S/C

其中,RGM是多样化指数,fa是第a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DI是“源”斑块平均距离指数;

dgh是“源”斑块中的栅格g到“汇”斑块中的栅格h的距离,p、q分别是“源”斑块和“汇”斑块的栅格总数,D是区域土地开发强度,S是建设用地面积,C是区域总面积;基础医疗设施密度利用ArcGIS核密度分析工具计算;

在步骤S2中,计算过渡圈层的韧性指标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PD=NP/S

A=T/SI

其中,PD是建设用地破碎度,NP是建设用地斑块数量,S是建设用地的总面积,A是工业地均产值,T是规上工业总产值,SI是区域工业用地总面积;多样化指数的计算与所述核心圈的多样化指数计算方法相同;

在步骤S2中,计算外围圈层的韧性指标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Rd=L/C

ESVk=∑fAk×VCk

ESVf=∑fAk×VCkf

ESV=∑∑Ak×VCkf

其中,Rd是路网密度,L是县道及以上道路总长度,C是区域总面积;ESVk、ESVf、ESV分别是第k类型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第f项服务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和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Ak是第k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VCkf是第k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第f项服务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多样性指数与核心圈层的计算方法相同,医疗机构可达性采用ArcGIS中的OD成本矩阵计算获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将每个圈层划分为多个栅格单元,采用ArcGIS的渔网工具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权重值采用熵值法确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综合韧性指数按照下列关系式进行:其中,F是栅格的土地利用韧性水平综合指数,ωj是第j指标的权重,pij是栅格i第j指标的标准化值,i=1,2,......n,j=1,2,......m,i是栅格的编号,n是栅格总数,m是各圈层指标数。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变异系数,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分别按照下列关系式进行:cv=σ/μ

其中,cv是变异系数,σ是标准差,μ是平均值,SK是偏度系数,μ是平均值,M0是众数,K是峰度系数,i=1,2,......n,i是栅格的编号,n是栅格总数,Fi是栅格i的土地利用韧性水平综合指数值。

说明书 :

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区域空间韧性分析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都市圈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与此同时高度城镇化的都市圈所面临的脆弱性问题也日益凸显。作为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都市圈具有显著的圈层空间结构,各圈层的发展阶段、空间要素集聚特征和空间布局模式不同,面临的主要风险也存在差异,认识都市圈内部的风险差异和改善都市圈脆弱性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
[0003] 韧性强调系统面对风险扰动时的抵抗、恢复和适应能力,具有多样性、冗余性、灵活性和自组织性等关键属性。土地利用韧性是城市空间韧性的组成部分,关注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连通性、鲁棒性和冗余性等韧性特征能够保持系统基本功能不变并能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关注如何通过土地利用系统要素的协调配置来缓冲和消解风险,对推动都市圈安全韧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4] 目前,都市圈韧性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社会、经济等子系统的韧性水平,大多采用统计指标评估都市圈韧性,对都市圈空间韧性尤其是土地利用韧性关注不足。评估尺度以都市圈全域韧性评估为主,无法反映都市圈不同圈层之间的韧性差异,而对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空间特征和圈层韧性差异的认识和量化分析是优化都市圈土地利用布局、实现都市圈安全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0005]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在都市圈圈层土地利用韧性定量评估不足,评价结果难以揭示都市圈内部的韧性差异、难以针对性指导都市圈空间规划实践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08] S1将待处理都市圈划分为三个圈层,分别为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和外围圈层,并确定每个圈层对应的韧性目标以及衡量每个韧性目标的韧性指标;
[0009] S2将每个所述圈层划分为多个栅格单元,并计算每个栅格单元对应的韧性指标,以此获得各个圈层中每个栅格单元对应的韧性指标;对于每个所述圈层,利用每个栅格单元对应的韧性指标数值分布计算获得各个韧性指标的权重值,利用各个韧性指标以及各个韧性指标对应得权重计算获得各个栅格单元对应的综合韧性指数,对该综合韧性指数进行可视化获得各个栅格的韧性空间分布图;
[0010] S3利用各个圈层对应栅格的综合韧性指数计算各个圈层对应的变异系数,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实现对待处理都市圈韧性的评估。
[0011]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核心圈层对应的韧性目标为多样性、连通性和冗余性,所述过渡圈层对应的韧性目标为多样性、鲁棒性和高效性,所述外围圈层对应的韧性目标为多样性、可达性和稳定性。
[0012] 进一步优选地,衡量所述多样性的韧性指标是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衡量所述连通性的韧性指标是形态连通度,衡量所述冗余性的韧性指标是土地开发强度和基础医疗设施密度,衡量所述鲁棒性的韧性指标是建设用地破碎度,衡量所述高效性的韧性指标是工业地均产值,衡量所述可达性的韧性指标是医疗机构可达性和路网密度,衡量所述稳定性的韧性指标是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指数。
[0013]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将每个圈层划分为多个栅格单元采用ArcGIS的渔网工具进行。
[0014]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2中,计算核心圈层的韧性指标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0015] RGM=1‑∑fa2/(∑fa)2
[0016]
[0017] D=S/C
[0018] 其中,RGM是多样化指数,fa是第a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DI是“源”斑块平均距离指数;dgh是“源”斑块中的栅格g到“汇”斑块中的栅格h的距离,p、q分别是“源”斑块和“汇”斑块的栅格总数,D是区域土地开发强度,S是建设用地面积,C是区域总面积;基础医疗设施密度利用ArcGIS核密度分析工具计算。
[0019]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2中,计算过渡圈层的韧性指标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0020] PD=NP/S
[0021] A=T/SI
[0022] 其中,PD是建设用地破碎度,NP是建设用地斑块数量,S是建设用地的总面积,A是工业地均产值,T是规上工业总产值,SI是区域工业用地总面积;多样化指数的计算与所述核心圈的多样化指数计算方法相同。
[0023]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2中,计算外围圈层的韧性指标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0024] Rd=L/C
[0025] ESVk=ΣfAk×VCk
[0026] ESVf=∑fAk×VCkf
[0027] ESV=∑∑Ak×VCkf
[0028] 其中,Rd是路网密度,L是县道及以上道路总长度,C是区域总面积;ESVk、ESVf、ESV分别是第k类型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第f项服务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和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Ak是第k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VCkf是第k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第f项服务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多样性指数与核心圈层的计算方法相同,医疗机构可达性采用ArcGIS中的OD成本矩阵计算获得。
[0029]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权重值采用熵值法确定。
[0030]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综合韧性指数按照下列关系式进行:
[0031]
[0032] 其中,F是栅格的土地利用韧性水平综合指数,ωj是第j指标的权重,pij是栅格i第j指标的标准化值,i=1,2,......n,j=1,2,......m,n是栅格总数,m是各圈层指标数。
[0033]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变异系数,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分别按照下列关系式进行:
[0034] cv=σ/μ
[0035]
[0036]
[0037] 其中,cv是变异系数,σ是标准差,μ是平均值,SK是偏度系数,μ是平均值,M0是众数,K是峰度系数,i=1,2,......n,i是栅格的编号,n是栅格总数,Fi是栅格i的土地利用韧性水平综合指数值。
[0038]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下列有益效果:
[0039] 1.本发明提供了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通过构建分圈层的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框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公共服务设施POI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等,计算得到不同圈层的土地利用韧性指标数据,通过标准化处理和加权叠加,得到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和外围圈层的土地利用韧性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对圈层间的韧性分布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对量化都市圈空间韧性和优化都市圈土地利用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0040] 2.对都市圈韧性进行分圈层评估顺应了都市圈圈层发展的结构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韧性的区域空间差异,是实施都市圈圈层布局优化的重要基础。从网格尺度计算评估土地利用韧性,能较好地反映韧性的空间集聚和分异特征,有利于识别都市圈局部的韧性薄弱区域;
[0041] 3.本发明能够较为针对性地评估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水平,同时土地利用数据、公共服务设施POI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均为开源数据,获取难度较小,评估方法适用于都市圈尺度,运行成本低且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0042]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0043]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核心圈层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指标空间特征图;
[0044]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过渡圈层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指标空间特征图;
[0045]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外围圈层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指标空间特征图;
[0046] 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核心圈层土地利用韧性评估结果图;
[0047]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过渡圈层土地利用韧性评估结果;
[0048] 图7是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外围圈层土地利用韧性评估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50] 如图1所示,一种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包括:
[0051] S1,构建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框架。具体步骤包括:
[0052] S11,都市圈圈层划分。结合已有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将都市圈划分为核心、过渡、外围圈层三部分,划定各个圈层的空间范围。设定
[0053] S12,构建韧性目标层。分析各圈层土地利用特征,提出韧性目标。所述核心圈层韧性目标包括多样性、连通性和冗余性;所述过渡圈层韧性目标包括多样性鲁棒性和高效性;所述外围圈层韧性目标包括多样性、可达性和稳定性。其中:
[0054] 多样性作为都市圈土地利用的系统性目标。多样性是指系统拥有或有不同类型的元素组成的性质,是韧性的基础。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城市功能的多样性,能够满足城市系统的多种需求。
[0055] 都市圈核心圈层是高度密集的城镇化地区,用地布局呈现建设用地集中连片、生态用地破碎化斑块镶嵌分布的特征。高度集聚的经济要素和人口使得核心圈层风险的空间集聚性更强,对服务用地功能的冗余和快速响应能力要求更高;同时高密度建成空间和连续不透水地面增加了生态风险。因此,将连通性和冗余性作为核心圈层的主要韧性目标。
[0056] 过渡圈层尚未形成高度连片的建成空间,以核心城市的都市边缘区、新城以及周边城市建成区为主。该区域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交错分布,工矿用地占比较高;建设用地低效、碎片化特征显著。因此将鲁棒性和高效性作为过渡圈层的主要韧性目标。
[0057] 外围圈层以耕地、生态用地等非建设用地的连续分布为主,城乡建设用地呈斑块和点状分布。用地的非均衡分布使得区域人口更可能面临基础设施不足、交通通达性不足等问题,面对冲击时的响应能力较差。同时点状的土地开发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农业用地稳定的生态服务供给能力。因此,将可达性和稳定性作为外围圈层的主要韧性目标。
[0058] S13,构建韧性指标层。基于韧性目标筛选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外围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
[0059] 表1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指标体系
[0060]
[0061] 核心圈层多样性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连通性指标包括形态连通性指数;冗余性指标包括土地开发强度和基础医疗设施密度。
[0062] 过渡圈层多样性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鲁棒性指标包括建设用地破碎度;高效性指标包括工业地均产值。
[0063] 外围圈层多样性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稳定性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指数;可达性指标包括医疗机构可达性和路网密度。
[0064] S2,划分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基本单元。
[0065] S21,利用ArcGIS的渔网工具将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外围圈层范围划分为多个栅格,本实施例中划分为1km*1km的栅格,形成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的基本单元。
[0066] S22,计算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外围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
[0067] A、核心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计算。计算得到核心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值及其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
[0068] 所述核心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形态连通度指数、土地开发强度和基础医疗设施密度。其中:
[0069] (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基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得到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基于所述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计算得到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计算公式为:
[0070] RGM=1‑∑fa2/(∑fa)2
[0071] 式中,RGM为多样化指数,fa是第a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0072] (2)形态连通度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0073]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提取建设用地、林地、草地和水体;计算“源”景观(建设用地)内部每一个栅格中心到“汇”景观(林地、草地和水体)内部最近栅格中心的距离,进行累计加和并除以“源”景观栅格数量,得到“源‑汇”景观平均距离指数,将“源‑汇”景观平均距离指数作为形态连通度指数。计算公式为:
[0074]
[0075] 式中,DI是“源”斑块平均距离指数;dgh是“源”斑块中的栅格g到“汇”斑块中的栅格h的距离,p、q分别是“源”斑块和“汇”斑块的栅格总数。
[0076] (3)土地开发强度。基于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以区域已建设用地面积与区域总面积之比表示土地开发强度。计算公式为:
[0077] D=S/C其中,D是区域土地开发强度,S是建设用地面积,C是区域总面积。
[0078] (4)基础医疗设施密度。基于医疗服务设施POI(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分布数据,在核心圈层1km*1km栅格基础上,利用ArcGIS核密度分析工具计算基础医疗设施密度的空间分布密度,并求取栅格值得到基础医疗设施密度。
[0079] B、过渡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计算。计算得到过渡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值及其空间分布如图3所示。
[0080] 过渡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建设用地破碎度、工业地均产值。其中:
[0081] (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计算同S22。
[0082] (2)建设用地破碎度。基于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借助Fragstats软件计算得到斑块密度,以斑块密度指数反映建设用地破碎度。公式为:
[0083] PD=NP/S
[0084] 式中,PD为建设用地破碎度,NP为建设用地斑块数量,S为建设用地总面积。
[0085] (3)工业地均产值。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和土地调查数据,以规上工业总产值与工业用地面积之比表示。公式为:
[0086] A=T/SI
[0087] 式中,A为工业地均产值,T为规上工业总产值,SI为区域工业用地总面积。
[0088] C、外围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计算。计算得到过渡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值及其空间分布如图4所示。
[0089] 过渡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医疗机构可达性、路网密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指数。其中:
[0090] (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计算同S22;
[0091] (2)医疗机构可达性。基于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POI分布数据和县道及以上道路网络,借助ArcGIS中的OD成本矩阵计算医疗机构车行30min可达范围。
[0092] (3)路网密度。基于道路矢量数据,计算县道及以上道路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表示路网密度。计算公式为:
[0093] Rd=L/C
[0094] 式中,Rd为路网密度,L为县道及以上道路总长度,C为区域总面积。
[0095] (4)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指数,基于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每种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数据,计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并加和得到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0096] ESVk=∑fAk×VCk
[0097] ESVk=∑fAk×VCkf
[0098] ESV=∑∑Ak×VCkf
[0099] 式中,ESVk、ESVf、ESV分别为第k类型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第f项服务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和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Ak为第k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VCkf为第k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第f项服务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其中,当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通过查阅不同省份数据获取。
[0100] S23,评估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
[0101] A、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包括:
[0102] (1)指标数值标准化。使用ArcGIS软件的渔网工具均匀采集样点,将采集到的指标点集数据基于极差法进行标准化。其中正向指标标准化的公式为:
[0103]
[0104] 负向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0105]
[0106] 式中,Fij是第i个栅格第j项指标的值,Fjmax和Fjmin分别为第j个指标所在矩阵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0107] (2)指标权重计算。将标准化的指标点集数据录入Python熵值法运算程序中,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熵值法的计算步骤为:
[0108] 计算第i个栅格第j个指标的比重:
[0109]
[0110] 计算指标信息熵:
[0111]
[0112] 计算信息冗余度:
[0113] dj=1‑ej
[0114] 指标权重计算:
[0115]
[0116] 式中,n为研究区栅格数,m为各圈层评价指标数。
[0117] B、各圈层综合韧性指数分析。基于所述指标权重,计算综合韧性指数,并采用自然断裂点法划分韧性等级,得到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外围圈层综合韧性指数值及其空间分布,如图5、图6、图7所示。综合韧性指数计算公式为:
[0118]
[0119] 式中,F为栅格的土地利用韧性水平综合指数,数值越韧性水平越高,ωj为第j指标的权重,pij为栅格i第j指标的标准化值,n为栅格数,m为各圈层指标数。
[0120] S3,圈层间的韧性比较分析。对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和外围圈层三组韧性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变异系数、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对都市圈圈层土地利用韧性水平的数值分布、集中趋势与峰值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变异系数反映韧性数值分布的离散程度,偏度系数描述韧性数值正态分布的形态特征,峰度系数韧性数值概率分布的陡峭程度。其中,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0121] cv=σ/μ
[0122] 式中,cv为变异系数,σ为标准差,μ为平均值。
[0123] 偏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0124]
[0125] 式中,SK为偏度系数,μ为平均值,M0为众数,σ为标准差。SK>0为正(右)偏态,SK<0为负(左)偏态;绝对值越大,偏斜程度越大。
[0126] 峰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0127]
[0128] 式中,K为峰度系数,σ为标准差,μ为平均值,i=1,2,......n,i是栅格的编号,n为栅格总数,Fi是栅格i的土地利用韧性水平综合指数值。峰度的取值范围为[1,+∞),完全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峰度值为3,峰值>3表明离群值越大。下面是以武汉都市圈为实施案例,计算出的各圈层韧性值得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2:
[0129] 表2各圈层韧性值统计分析
[0130]
[0131] 本实施例的评估结果反映了武汉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出了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和外围圈层的韧性低值区域;同时圈层间韧性值的统计分析反映出各圈层韧性值的离散和集聚差异,其中外围圈层韧性水平的数值分布最分散;且三个圈层的韧性水平均呈现右偏态特征,韧性低值的集中趋势较为显著;各圈层内部韧性水平差异较大,过渡圈层差异最显著。
[0132] 本发明提供了分圈层的都市圈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方法,通过构建分圈层的土地利用韧性评估框架,计算得到不同圈层的土地利用韧性指标数据,通过标准化处理和加权叠加,得到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和外围圈层的土地利用韧性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对圈层间的韧性分布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对量化都市圈空间韧性和优化都市圈土地利用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013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