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307781.4

文献号 : CN11706001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范常清

申请人 : 深圳市神通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包括锂电池本体,所述锂电池本体的顶部靠近前侧边缘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的前侧开设有两个插孔,所述绝缘块的前侧设置有电连接件,所述锂电池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锂电池本体的顶部靠近后侧边缘处固定有两个铜柱,所述绝缘块的内部靠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导向孔,多个所述导向孔的内部均设置有感应对接件,多个所述导向孔的内部顶面均开设有调节腔,多个所述调节腔的一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多个所述滑槽的一端均向绝缘块的中间部位延伸,本发明,使对应电压的插头插入对应的锂电池内部进行充电。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本体(1),所述锂电池本体(1)的顶部靠近前侧边缘处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设置有绝缘块(5),所述绝缘块(5)的前侧开设有两个插孔(8),所述绝缘块(5)的前侧设置有电连接件,所述锂电池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3),所述锂电池本体(1)的顶部靠近后侧边缘处固定有两个铜柱(2);

所述绝缘块(5)的内部靠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导向孔(12),多个所述导向孔(12)的内部均设置有感应对接件,多个所述导向孔(12)的内部顶面均开设有调节腔(13),多个所述调节腔(13)的一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15),多个所述滑槽(15)的一端均向绝缘块(5)的中间部位延伸,多个所述调节腔(13)的内部均设置有与感应对接件相互连接的反馈定位件,所述绝缘块(5)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插头(6),所述插头(6)的前侧连接有两个导线(7),所述插头(6)的后侧固定有两个铜板(9),两个所述铜板(9)的一侧均固定有垫块(10),两个所述铜板(9)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约束槽(11),所述感应对接件包括导向杆(16),所述导向杆(16)滑动连接在导向孔(12)的内部,且导向杆(16)的一端滑动贯穿至插孔(8)的内部,所述导向杆(16)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外表面的铜芯(17),所述导向孔(12)的两侧内壁均固定有与铜芯(17)相互接触的铜触点(19),所述导向杆(16)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18),所述第一弹簧(18)的一端固定在导向孔(12)的内部底面,所述反馈定位件包括扭矩转轴(20),所述扭矩转轴(20)设置在调节腔(13)的内部,所述滑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拨板(22),所述拨板(22)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23),所述扭矩转轴(20)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伸缩杆(21),其中一个所述伸缩杆(2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拨板(22)的一侧,另一个所述伸缩杆(2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导向杆(16)的外表面上,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在绝缘块(5)内部的滑动腔(28),所述滑动腔(28)的顶部开设有通孔(30),所述通孔(30)贯穿至位于下方的滑槽(15)内部,所述绝缘块(5)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14),所述贯穿孔(14)贯穿至位于下方的滑槽(15)内部,且位于通孔(30)的正上方,所述滑动腔(2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锥形块(29),所述锥形块(29)的顶部固定有定位杆(26),所述定位杆(26)的顶部延伸至通孔(30)的内部,所述通孔(30)的内壁之间靠近顶部边缘处设置有橡胶阻尼环(31),所述橡胶阻尼环(31)的内壁定位杆(26)的外表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绝缘块(5)两侧内部的导向孔(12)两两相对为一组,位于每组两个所述导向孔(12)上方的滑槽(15)呈上下交替式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5)的内部位于滑动腔(28)的下方开设有内腔(24),所述定位杆(26)的底部滑动贯穿至内腔(24)的内部,所述定位杆(26)的底部固定有活动板(25),所述活动板(25)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弹簧(27),所述第二弹簧(27)的顶部固定在内腔(24)的内部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5)的内部靠近滑动腔(28)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32),两个所述导向槽(3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板(33),两个所述导向板(33)的一侧均固定有约束杆(34),两个所述约束杆(34)的一端均对应滑动贯穿至插孔(8)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约束杆(34)的另一端均滑动贯穿至滑动腔(28)的内部,两个所述导向板(33)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三弹簧(35),两个所述第三弹簧(35)的一端均对应固定在导向槽(32)的一侧内壁。

说明书 :

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0003] 目前在对不同电压的锂电池进行充电时,需要使用对应电压的接头,但是现有的插头多为两孔通用插头,但是通用插头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电压型号不同的插头也可以插入,当插头电压比锂电池电压大时,会导致锂电池在充电时功率较大,温度升高较快,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当插头电压比锂电池电压小时,会使锂电池的电压不足出现亏电现象。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使对应电压的插头插入对应的锂电池内部进行充电。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包括锂电池本体,所述锂电池本体的顶部靠近前侧边缘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的前侧开设有两个插孔,所述绝缘块的前侧设置有电连接件,所述锂电池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锂电池本体的顶部靠近后侧边缘处固定有两个铜柱;
[0006] 所述绝缘块的内部靠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导向孔,多个所述导向孔的内部均设置有感应对接件,多个所述导向孔的内部顶面均开设有调节腔,多个所述调节腔的一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多个所述滑槽的一端均向绝缘块的中间部位延伸,多个所述调节腔的内部均设置有与感应对接件相互连接的反馈定位件,所述绝缘块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
[0007] 优选的,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插头,所述插头的前侧连接有两个导线,所述插头的后侧固定有两个铜板,两个所述铜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垫块,两个所述铜板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约束槽。
[0008] 优选的,所述感应对接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在导向孔的内部,且导向杆的一端滑动贯穿至插孔的内部,所述导向杆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外表面的铜芯,所述导向孔的两侧内壁均固定有与铜芯相互接触的铜触点,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导向孔的内部底面。
[0009] 优选的,所述反馈定位件包括扭矩转轴,所述扭矩转轴设置在调节腔的内部,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拨板,所述拨板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扭矩转轴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伸缩杆,其中一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拨板的一侧,另一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导向杆的外表面上。
[0010] 优选的,位于所述绝缘块两侧内部的导向孔两两相对为一组,位于每组两个所述导向孔上方的滑槽呈上下交替式排列。
[0011]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在绝缘块内部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至位于下方的滑槽内部,所述绝缘块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至位于下方的滑槽内部,且位于通孔的正上方。
[0012] 优选的,所述滑动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锥形块,所述锥形块的顶部固定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顶部延伸至通孔的内部,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靠近顶部边缘处设置有橡胶阻尼环,所述橡胶阻尼环的内壁定位杆的外表面相贴合。
[0013] 优选的,所述绝缘块的内部位于滑动腔的下方开设有内腔,所述定位杆的底部滑动贯穿至内腔的内部,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固定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在内腔的内部顶面。
[0014] 优选的,所述绝缘块的内部靠近滑动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的一侧均固定有约束杆,两个所述约束杆的一端均对应滑动贯穿至插孔的内部。
[0015] 优选的,两个所述约束杆的另一端均滑动贯穿至滑动腔的内部,两个所述导向板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均对应固定在导向槽的一侧内壁。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两个铜板插入插孔的内部,在插入的过程中由于铜板上的垫块高度不同,所以会带动插孔内部多组导向杆滑动,同时由于每个导向杆上的铜芯与导向孔内部的铜触点对应的位置距离不同,所以在当垫块的高度推动导向杆滑动的距离与铜芯和铜触点距离不一致时,则铜触点无法导通,就不会对锂电池本体进行触点,所以可以对不同电压的电连接件进行识别,防止与锂电池本体的电压不匹配;
[0018] 2、在两个铜板同时插入插孔的内部时,会带动每组两个导向杆滑动,两个导向杆在滑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与其连接的伸缩杆伸缩摆动,从而驱动拨板在滑槽的内部滑动,通过垫块的作用将对应的两个导向杆上的铜芯与铜触点相互对应时,这时导向杆带动拨板滑动的位置刚好使每组两个拨板上的定位孔相对,且与贯穿孔相互连通,于此同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定位杆向上滑动,使定位杆的顶部滑动至贯穿孔的内部,并且与两个定位孔相互卡合,使得将两个拨板定位,从而将导向杆约束,同时在定位杆向上滑动的过程中还会带动锥形块在滑动腔的内部向上滑动,使得锥形块可以将约束杆的一端向插孔的内部顶升,使得约束杆的一端卡合在铜板上的约束槽内部,从而对铜板进行约束限位;
[0019] 3、在充电完毕后,需要将电连接件拔出,这时通过外部按压杆将位于贯穿孔内部的定位杆向下按压,使得将定位杆的顶部按压至橡胶阻尼环的底部,然后迅速拔出外部按压杆,由于定位杆的顶部位于橡胶阻尼环下方时,橡胶阻尼环的内侧会延伸至定位杆的上方,这时会对定位杆产生约束力,使得定位杆缓缓向上方顶升,防止定位杆在第二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瞬间向上方顶升,再将外部按压杆迅速抽离后,将电连接件拔出,这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导向杆复位,从而带动两个拨板复位,这时当定位杆的顶部延伸至上方时,会在位于下方的拨板阻挡下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的主视立体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的一侧剖视立体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的另一侧剖视立体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中电连接件的主视立体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图3中B处的放大视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图6中C处的放大视图。
[0027] 图中:1、锂电池本体;2、铜柱;3、显示屏;4、安装槽;5、绝缘块;6、插头;7、导线;8、插孔;9、铜板;10、垫块;11、约束槽;12、导向孔;13、调节腔;14、贯穿孔;15、滑槽;16、导向杆;17、铜芯;18、第一弹簧;19、铜触点;20、扭矩转轴;21、伸缩杆;22、拨板;23、定位孔;24、内腔;25、活动板;26、定位杆;27、第二弹簧;28、滑动腔;29、锥形块;30、通孔;31、橡胶阻尼环;32、导向槽;33、导向板;34、约束杆;35、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装置,包括锂电池本体1,锂电池本体1的顶部靠近前侧边缘处开设有安装槽4,安装槽4的内部设置有绝缘块5,绝缘块5的前侧开设有两个插孔8,绝缘块5的前侧设置有电连接件,锂电池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3,锂电池本体1的顶部靠近后侧边缘处固定有两个铜柱2,绝缘块5的内部靠近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导向孔12,多个导向孔12的内部均设置有感应对接件,多个导向孔12的内部顶面均开设有调节腔13,多个调节腔13的一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15,多个滑槽15的一端均向绝缘块5的中间部位延伸,多个调节腔13的内部均设置有与感应对接件相互连接的反馈定位件,绝缘块5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
[0030] 其达到的效果为,通过电连接件可以将外部电源与锂电池本体1进行对接充电,在电连接件插入绝缘块5内部时会带动感应对接件运动,感应对接件运动的同时会调节反馈定位件的位置,当电连接件的型号与锂电池本体1对应时,在对接后即可触发限位件对电连接件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完成对接。
[0031] 如图2‑7所示,电连接件包括插头6,插头6的前侧连接有两个导线7,插头6的后侧固定有两个铜板9,两个铜板9的一侧均固定有垫块10,两个铜板9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约束槽11,感应对接件包括导向杆16,导向杆16滑动连接在导向孔12的内部,且导向杆16的一端滑动贯穿至插孔8的内部,导向杆16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外表面的铜芯17,导向孔12的两侧内壁均固定有与铜芯17相互接触的铜触点19,导向杆16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18,第一弹簧18的一端固定在导向孔12的内部底面。
[0032] 其达到的效果为,将两个铜板9插入插孔8的内部,在插入的过程中由于铜板9上的垫块10高度不同,所以会带动插孔8内部多组导向杆16滑动,同时由于每个导向杆16上的铜芯17与导向孔12内部的铜触点19对应的位置距离不同,所以在当垫块10的高度推动导向杆16滑动的距离与铜芯17和铜触点19距离不一致时,则铜触点19无法导通,就不会对锂电池本体1进行触点,所以可以对不同电压的电连接件进行识别,防止与锂电池本体1的电压不匹配。
[0033] 如图2‑7所示,反馈定位件包括扭矩转轴20,扭矩转轴20设置在调节腔13的内部,滑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拨板22,拨板22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23,扭矩转轴20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伸缩杆21,其中一个伸缩杆2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拨板22的一侧,另一个伸缩杆2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导向杆16的外表面上,位于绝缘块5两侧内部的导向孔12两两相对为一组,位于每组两个导向孔12上方的滑槽15呈上下交替式排列。
[0034] 其达到的效果为,在两个铜板9同时插入插孔8的内部时,会带动每组两个导向杆16滑动,两个导向杆16在滑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与其连接的伸缩杆21伸缩摆动,从而驱动拨板22在滑槽15的内部滑动,通过垫块10的作用将对应的两个导向杆16上的铜芯17与铜触点
19相互对应时,这时导向杆16带动拨板22滑动的位置刚好使每组两个拨板22上的定位孔23相对,且与贯穿孔14相互连通。
[0035] 如图2‑7所示,限位件包括开设在绝缘块5内部的滑动腔28,滑动腔28的顶部开设有通孔30,通孔30贯穿至位于下方的滑槽15内部,绝缘块5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14,贯穿孔14贯穿至位于下方的滑槽15内部,且位于通孔30的正上方,滑动腔2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锥形块29,锥形块29的顶部固定有定位杆26,定位杆26的顶部延伸至通孔30的内部,通孔30的内壁之间靠近顶部边缘处设置有橡胶阻尼环31,橡胶阻尼环31的内壁定位杆26的外表面相贴合,绝缘块5的内部位于滑动腔28的下方开设有内腔24,定位杆26的底部滑动贯穿至内腔
24的内部,定位杆26的底部固定有活动板25,活动板25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弹簧27,第二弹簧
27的顶部固定在内腔24的内部顶面,绝缘块5的内部靠近滑动腔28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
32,两个导向槽3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板33,两个导向板33的一侧均固定有约束杆34,两个约束杆34的一端均对应滑动贯穿至插孔8的内部,两个约束杆34的另一端均滑动贯穿至滑动腔28的内部,两个导向板33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三弹簧35,两个第三弹簧35的一端均对应固定在导向槽32的一侧内壁。
[0036] 其达到的效果为,在导向杆16带动拨板22滑动的位置刚好使每组两个拨板22上的定位孔23相对,且与贯穿孔14相互连通时,第二弹簧27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定位杆26向上滑动,使定位杆26的顶部滑动至贯穿孔14的内部,并且与两个定位孔23相互卡合,使得将两个拨板22定位,从而将导向杆16约束,同时在定位杆26向上滑动的过程中还会带动锥形块29在滑动腔28的内部向上滑动,使得锥形块29可以将约束杆34的一端向插孔8的内部顶升,使得约束杆34的一端卡合在铜板9上的约束槽11内部,从而对铜板9进行约束限位。
[0037]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首先将两个铜板9插入插孔8的内部,在插入的过程中由于铜板9上的垫块10高度不同,所以会带动插孔8内部多组导向杆16滑动,同时由于每个导向杆16上的铜芯17与导向孔12内部的铜触点19对应的位置距离不同,所以在当垫块10的高度推动导向杆16滑动的距离与铜芯17和铜触点19距离不一致时,则铜触点19无法导通,就不会对锂电池本体1进行触点,所以可以对不同电压的电连接件进行识别,防止与锂电池本体1的电压不匹配,在两个铜板9同时插入插孔8的内部时,会带动每组两个导向杆16滑动,两个导向杆16在滑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与其连接的伸缩杆21伸缩摆动,从而驱动拨板
22在滑槽15的内部滑动,通过垫块10的作用将对应的两个导向杆16上的铜芯17与铜触点19相互对应时,这时导向杆16带动拨板22滑动的位置刚好使每组两个拨板22上的定位孔23相对,且与贯穿孔14相互连通,于此同时在第二弹簧27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定位杆26向上滑动,使定位杆26的顶部滑动至贯穿孔14的内部,并且与两个定位孔23相互卡合,使得将两个拨板22定位,从而将导向杆16约束,同时在定位杆26向上滑动的过程中还会带动锥形块29在滑动腔28的内部向上滑动,使得锥形块29可以将约束杆34的一端向插孔8的内部顶升,使得约束杆34的一端卡合在铜板9上的约束槽11内部,从而对铜板9进行约束限位,在充电完毕后,需要将电连接件拔出,这时通过外部按压杆将位于贯穿孔14内部的定位杆26向下按压,使得将定位杆26的顶部按压至橡胶阻尼环31的底部,然后迅速拔出外部按压杆,由于定位杆26的顶部位于橡胶阻尼环31下方时,橡胶阻尼环31的内侧会延伸至定位杆26的上方,这时会对定位杆26产生约束力,使得定位杆26缓缓向上方顶升,防止定位杆26在第二弹簧27的弹性力作用下瞬间向上方顶升,在将外部按压杆迅速抽离后,将电连接件拔出,这时在第一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导向杆16复位,从而带动两个拨板22复位,这时当定位杆26的顶部延伸至上方时,会在位于下方的拨板22阻挡下进行限位。
[0038]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