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334768.8

文献号 : CN1170756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兰金保肖勇宋志勋陈建威

申请人 : 深圳前海深蕾半导体有限公司

摘要 :

成闭环负反馈母系统。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用于提高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不同负载下的稳定性。包括:闭环负反馈子系统以及闭环负反馈母系统;闭环负反馈子系统包括:运算跨导放大器、跨阻放大器、超级源跟随器、功率管以及片外电容;依次连接运算跨导放大器、跨阻放大器、超级源跟随器、功率管以及片外电容构成闭环负反馈子系统,并将闭环负反馈子系统作为输出缓冲器;闭环负反馈母系统包括:误差放大器、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补偿电容、输出缓冲器以及反馈分压电阻;依次对(56)对比文件陈昶等.基于有源反馈补偿的快速瞬态响应LDO设计《.电子元件与材料》.2022,第41卷(第11期),1222-1227,1250.

权利要求 :

1.一种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闭环负反馈子系统以及闭环负反馈母系统;

所述闭环负反馈子系统包括:运算跨导放大器、跨阻放大器、超级源跟随器、功率管以及片外电容;依次连接所述运算跨导放大器、所述跨阻放大器、所述超级源跟随器、所述功率管以及所述片外电容构成所述闭环负反馈子系统,并将所述闭环负反馈子系统作为输出缓冲器;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包括:误差放大器、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补偿电容、输出缓冲器以及反馈分压电阻;依次对所述误差放大器、所述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所述补偿电容、所述输出缓冲器以及所述反馈分压电阻进行闭环连接,生成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

其中,所述运算跨导放大器包括第一跨导输入端、第二跨导输入端以及跨导输出端,所述第一跨导输入端连接所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跨导输入端与所述功率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跨导输出端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超级源跟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超级源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跨导放大器用于:对输入的电流信号进行放大,并转换为对应的电压信号;所述跨阻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电压信号;所述超级源跟随器用于:将输入电压跟随输出电压;所述功率管用于:输出电流和功率;所述片外电容用于:调整所述闭环负反馈子系统的电路频率响应和稳定性;所述误差放大器包括第一放大器输入端、第二放大器输入端以及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入端用于接收参考电压,所述第二放大器输入端与所述反馈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缓冲器的输入端以及所述补偿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补偿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连接,所述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输出缓冲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片外电容和所述反馈分压电阻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片外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误差放大器用于: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并生成误差信号;所述反馈分压电阻用于:根据所述误差信号计算反馈电压;所述补偿电容用于:补偿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的频率响应;所述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用于:跟踪负载变化并调整输出极点;所述输出缓冲器用于:放大输出电流和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用于:自动跟踪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的负载电流变化,并计算补偿零点;

其中,所述补偿零点的计算函数为:

其中,所述 为补充零点, 为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的电阻, 为补偿电容的电容, 为输出极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点的计算函数为:;

其中,所述 为输出极点, 为运算跨导放大器的跨导, 为跨阻放大器

的电阻, 为功率管的跨导, 为片外电容的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分压电阻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以及第二分压电阻;

所述反馈分压电阻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以及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计算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的钳位输出电压;

其中,所述钳位输出电压的计算函数为:

其中, 表示钳位输出电压, 表示第一分压电阻, 表示第二分压电阻, 表示参考电压。

说明书 :

一种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背景技术

[0002]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电源管理芯片,它将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成干净、稳定的较低电源电压后输出,以满足电子系统上不同芯片或功能模块对电源的不同电压、品质和隔离要求。
[0003] 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由误差放大器101、超级源跟随器102、功率管MP、片外电容Co、反馈分压电阻Rf1和Rf2构成一个闭环负反馈系统,将输入的电源电压Vi转换成较低的输出电源电压Vo,并钳位输出电压。这种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需要在输出节点处用很大的片外电容Co(一般在uF级别)来将其主极点p1设计在很低的频率处,然后利用输出阻抗很低的超级源跟随器102来驱动寄生电容较大的功率管MP,同时将超级源跟随器102的输入电容设计得尽量小,以使得环路内的寄生极点p2和p3在足够高的频率处,才能保证其负反馈环路的稳定性。而且,在轻负载条件下,这种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环路幅频特性示意图如图3(a)中轻负载曲线所示,由于此时输出节点的阻抗较大,所以主极点p1的频率足够低,从而将环路的单位增益带宽限制在寄生极点p2和p3之内,保证了环路的稳定性。但是如图3(a)中重负载曲线所示,在重负载条件下,输出节点的阻抗变得很小,一方面导致环路的增益下降,另一方面导致主极点上移到高频p1’处,环路的单位增益带宽从而有可能上移到寄生极点p2或p3之外,环路的稳定性不再有保证,有可能导致输出电压Vo在重负载下持续振荡,造成整个电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用于提高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不同负载下的稳定性。
[0005]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闭环负反馈子系统以及闭环负反馈母系统;
[0006] 所述闭环负反馈子系统包括:运算跨导放大器、跨阻放大器、超级源跟随器、功率管以及片外电容;依次连接所述运算跨导放大器、所述跨阻放大器、所述超级源跟随器、所述功率管以及所述片外电容构成所述闭环负反馈子系统,并将所述闭环负反馈子系统作为输出缓冲器;
[0007] 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包括:误差放大器、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补偿电容、输出缓冲器以及反馈分压电阻;依次对所述误差放大器、所述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所述补偿电容、所述输出缓冲器以及所述反馈分压电阻进行闭环连接,生成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
[0008]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闭环负反馈子系统还包括:所述运算跨导放大器用于:对输入的电流信号进行放大,并转换为对应的电压信号;所述跨阻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电压信号;所述超级源跟随器用于:将输入电压跟随输出电压;所述功率管用于:输出电流和功率;所述片外电容用于:调整所述闭环负反馈子系统的电路频率响应和稳定性。
[0009]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还包括:所述误差放大器用于: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并生成误差信号;所述反馈分压电阻用于:根据所述误差信号计算反馈电压;所述补偿电容用于:补偿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的频率响应;所述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用于:跟踪负载变化并调整输出极点;所述输出缓冲器用于:放大输出电流和电压。
[0010]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用于:
[0011] 自动跟踪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的负载电流变化,并计算补偿零点;
[0012] 其中,所述补偿零点的计算函数为:
[0013] ;
[0014] 其中,所述 为补充零点, 为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的电阻, 为补偿电容的电容, 为输出极点。
[0015]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极点的计算函数为:
[0016] ;
[0017] 其中,所述 为输出极点, 为运算跨导放大器的跨导, 为跨阻放大器的电阻, 为功率管的跨导, 为片外电容的电容。
[0018]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馈分压电阻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以及第二分压电阻;
[0019] 所述反馈分压电阻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以及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计算所述闭环负反馈母系统的钳位输出电压;
[0020] 其中,所述钳位输出电压的计算函数为:
[0021] ;
[0022] 其中, 表示钳位输出电压, 表示第一分压电阻, 表示第二分压电阻,表示参考电压。
[0023]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运算跨导放大器包括第一跨导输入端、第二跨导输入端以及跨导输出端,所述第一跨导输入端连接所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跨导输入端与所述功率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跨导输出端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超级源跟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超级源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管的输入端连接。
[0024]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七实施方式中,所述误差放大器包括第一放大器输入端、第二放大器输入端以及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入端用于接收参考电压,所述第二放大器输入端与所述反馈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缓冲器的输入端以及所述补偿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补偿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缓冲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片外电容和所述反馈分压电阻的输入端连接。
[0025]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结合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各自的优点,并加入可自动跟踪补偿输出极点的新技术,构建了一种自动跟踪补偿输出极点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本发明中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通过将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作为一个单位增益输出缓冲器,嵌套进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环路中,从而既保留了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快速负载瞬态响应特性,又依靠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高环路增益纠正了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的直流误差,实现了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并且在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被嵌套使用后,还是会因为它自身的环路带宽有限而在整个嵌套环路中引入一个输出极点,并且该输出极点的位置随着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整个嵌套环路的稳定性。本发明通过利用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环路单位增益带宽固有的可控、可跟踪特性,向嵌套环路中加入了一种可自动跟踪补偿该输出极点的新技术,从而保证了整个嵌套环路在各种负载下的稳定性,进而使得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不用为了保证稳定性而专门增大输出节点的片外电容,因而可以节约系统成本,从而提高了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不同负载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环路幅频特性示意图;
[0029]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环路幅频特性;
[0030]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环路幅频特性示意图;
[003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跟踪补偿输出极点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路架构示意图;
[0032]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跟踪补偿输出极点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一个电路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用于提高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不同负载下的稳定性。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4]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0035] 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闭环负反馈子系统以及闭环负反馈母系统;
[0036] 闭环负反馈子系统包括:运算跨导放大器、跨阻放大器、超级源跟随器、功率管以及片外电容;依次连接运算跨导放大器、跨阻放大器、超级源跟随器、功率管以及片外电容构成闭环负反馈子系统,并将闭环负反馈子系统作为输出缓冲器;
[0037] 闭环负反馈母系统包括:误差放大器、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补偿电容、输出缓冲器以及反馈分压电阻;依次对误差放大器、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补偿电容、输出缓冲器以及反馈分压电阻进行闭环连接,生成闭环负反馈母系统。
[0038] 闭环负反馈子系统还包括:运算跨导放大器用于:对输入的电流信号进行放大,并转换为对应的电压信号;跨阻放大器用于:放大电压信号;超级源跟随器用于:将输入电压跟随输出电压;功率管用于:输出电流和功率;片外电容用于:调整闭环负反馈子系统的电路频率响应和稳定性。
[0039] 所述运算跨导放大器包括第一跨导输入端、第二跨导输入端以及跨导输出端,所述第一跨导输入端连接所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跨导输入端与所述功率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跨导输出端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超级源跟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超级源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管的输入端连接。
[0040] 所述误差放大器包括第一放大器输入端、第二放大器输入端以及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入端用于接收参考电压,所述第二放大器输入端与所述反馈分压电阻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缓冲器的输入端以及所述补偿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补偿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缓冲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片外电容和所述反馈分压电阻的输入端连接。
[0041] 本发明实施例为提高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重负载下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大输出节点处的片外电容Co,通过进一步降低主极点p1的频率来将环路的单位增益带宽在重负载下也压缩到寄生极点p2和p3之内,但这样做一方面更大的片外电容Co会增加系统成本,另一方面更小的环路的单位增益带宽会限制整个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在保持输出节点处的片外电容Co不变时,为提高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重负载下的稳定性,通过降低整个环路的增益来压缩环路的单位增益带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它由运算跨导放大器201、跨阻放大器203、超级源跟随器202、功率管MP、片外电容Co、反馈分压电阻Rf1和Rf2构成一个闭环负反馈系统,将输入的电源电压Vi转换成较低的输出源电压Vo,并钳位输出电压。通过控制运算跨导放大器201的跨导Gm和跨阻放大器203的
跨阻RTIA来控制这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环路增益 和单位增益带
宽 ,从而确保它的环路在重负载下也是稳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在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GMp表示功率管MP的跨导,用Ro表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输出节点的阻抗。
[0042] 在不同负载下,本发明中的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环路幅频特性示意图,如图3(b)中的曲线所示,由图3(b)可知在轻负载和重负载条件下,都不用把环路的单位增益带宽过度压缩到低频,就可以保证环路的稳定性,这一方面使得不用增大片外电容Co而节约了系统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保留较高的环路带宽而保持了较快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但与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相比,这个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代价是环路的直流增益也被大幅度降低,导致输出电压Vo的直流实测值与预期值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这个误差在重负载下会进一步增大,因为此时环路的直流增益会随着输出阻抗的变小而进一步下降。
[0043] 其中,闭环负反馈母系统还包括:误差放大器用于: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并生成误差信号;反馈分压电阻用于:根据误差信号计算反馈电压;补偿电容用于:补偿闭环负反馈母系统的频率响应;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用于:跟踪负载变化并调整输出极点;输出缓冲器用于:放大输出电流和电压。
[0044] 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用于:
[0045] 自动跟踪闭环负反馈母系统的负载电流变化,并计算补偿零点;
[0046] 其中,补偿零点的计算函数为:
[0047] ;
[0048] 其中,所述 为补充零点, 为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的电阻, 为补偿电容的电容, 为输出极点。
[0049] 输出极点的计算函数为:
[0050] ;
[0051] 其中,所述 为输出极点, 为运算跨导放大器的跨导, 为跨阻放大器的电阻, 为功率管的跨导, 为片外电容的电容。
[0052] 反馈分压电阻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以及第二分压电阻;
[0053] 其中,第一分压电阻的输入端与输出缓冲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分压电阻的输出端分别和第二分压电阻和误差放大器的第二放大器输入端连接。
[0054] 反馈分压电阻用于:根据第一分压电阻以及第二分压电阻计算闭环负反馈母系统的钳位输出电压;
[0055] 其中,钳位输出电压的计算函数为:
[0056] ;
[0057] 其中, 表示钳位输出电压, 表示第一分压电阻, 表示第二分压电阻,表示参考电压。
[0058]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出的自动跟踪补偿输出极点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路架构方案,如图4所示。在此方案中,由运算跨导放大器4021、跨阻放大器4023、超级源跟随器4022、功率管MP和片外电容Co一起构成的闭环负反馈子系统被作为一个单位增益输出缓冲器Obuf402,进一步与误差放大器401、输出极点追踪补偿电阻Rz和补偿电容Cz、以及反馈分压电阻Rf1和Rf2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闭环负反馈母系统,也就是本发明提出的自动跟踪补偿输出极点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它同样将输入的电源电压Vi转换成较低的输出电源电压Vo,并钳位输出电压 。
[0059] 由于输出缓冲器Obuf402具有与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相似的低增益高带宽环路架构,因此它可以独自快速响应负载的瞬态变化,也就使得本发明提出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具有了快速响应负载瞬态变化的能力。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Vo的直流值受上层闭环负反馈母系统的调控,由于误差放大器401的直流增益通常较高且与负载电流无关,所以与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类似,本发明提出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Vo的直流实测值与预期值之间的误差在各种负载条件下都可以很小。
[0060] 但是,输出缓冲器Obuf402自身有限且随负载电流变化的闭环带宽会给本发明提出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整个嵌套环路引入一个输出极点。如果不对此输出极点进行跟踪补偿,则本发明提出的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整个嵌套环路的幅频特性如图3(c)中的虚线所示,在整个嵌套环路的单位增益带宽之内有两个极点,环路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因此,本发明进一步提出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技术,使补偿电阻Rz自动跟踪负载电流的变化以获得补偿零点
,从而实现对该输出极点的自动跟踪抵消补偿,最终得到如
图3(c)中的实线所示的整个嵌套环路的幅频特性,以保证本发明提出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各种负载下的稳定性。
[006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自动跟踪补偿输出极点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一个具体电路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此具体电路实施例中,Vbn、Vbn_cas和Vbp_cas是由偏置发生电路送过来的偏置电压信号,IbAMP、IbSSF和IbTIA是从偏置发生电路镜像产生的偏置电流信号,它们的生成电路不属于本发明的核心内容,故不在此赘述。在此具体电路实施例中,偏置电流IbAMP、PMOS管MP0‑MP5和NMOS管MN1‑NM4一起构成一个Folded‑Cascode结构的误差放大器501,其具有与负载电流无关的较高直流增益。在此具体电路实施例中,偏置电流IbSSF、PMOS管MPSSF、NMOS管MNSSF和电阻RSSF一起构成一个超级源跟随器5022,它具有极低输出阻抗和很小输入寄生电容的特性。在此具体电路实施例中,PMOS管MPGm的源极被用来快速检测输出电压Vo的瞬态电压变化,该瞬态电压变化被MPGm转换为小信号电流后,经NMOS管MNTIA折叠导流,再流过电阻RTIA,最终被Gm·RTIA倍放大后的送给超级源跟随器5022。由此可见,PMOS管MPGm、偏置电流IbTIA、NMOS管MNTIA和电阻RTIA一起构成的组合模块5021,等效于运算跨导放大器+跨阻放大器。在此具体电路实施例中,PMOS管Mz被用作可自动跟踪负载电流变化的补偿电阻Rz。它的栅极与功率管MP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它的源极与功率管MP的源极一样被连接到输入电源电压Vi,它的漏极被连接到补偿电容Cz的一端,因此存在VGS_Mz=VGS_Mp和VDS_Mz=0。PMOS管Mz还被设计成与功率管MP相同类型的PMOS管,因此可以近似认为它们的阈值电压VTHP相同。由于PMOS管Mz工作在深度线性区,所以它的导通阻抗为:
[0062]
[0063] 因此可得补偿零点Zc的表达式为:
[0064]
[0065] 在此具体电路实施例中,等效于运算跨导放大器+跨阻放大器的组合模块5021,超级源跟随器5022,功率管MP和片外电容Co一起构成的闭环负反馈子系统被作为一个单位增益输出缓冲器Obuf502,它的闭环带宽为:
[0066]
[0067] 误差放大器501,输出缓冲器Obuf502,被用作补偿电阻的PMOS管Mz和补偿电容Cz、以及反馈分压电阻Rf1和Rf2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闭环负反馈母系统,也就是本发明提出的自动跟踪补偿输出极点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一个具体电路实施例。已知输出缓冲器Obuf502会给整个嵌套环路引入一个输出极点 ,所以电路设计应使得以确保该输出极点被有效地抵消补偿,因此,结合上述内容,可知此时的电路设计要求为:
[0068]
[0069]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结合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各自的优点,并加入可自动跟踪补偿输出极点的新技术,构建了一种自动跟踪补偿输出极点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本发明中的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通过将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作为一个单位增益输出缓冲器,嵌套进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环路中,从而既保留了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快速负载瞬态响应特性,又依靠传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高环路增益纠正了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的直流误差,实现了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并且在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被嵌套使用后,还是会因为它自身的环路带宽有限而在整个嵌套环路中引入一个输出极点,并且该输出极点的位置随着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整个嵌套环路的稳定性。本发明通过利用低增益高带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环路单位增益带宽固有的可控、可跟踪特性,向嵌套环路中加入了一种可自动跟踪补偿该输出极点的新技术,从而保证了整个嵌套环路在各种负载下的稳定性,进而使得嵌套环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不用为了保证稳定性而专门增大输出节点的片外电容,因而可以节约系统成本,从而提高了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在不同负载下的稳定性。
[0070]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071]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72]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