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滴滤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377044.1

文献号 : CN1171013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秋香李斌峰于晓李秀赵海洲范思杰董晓飞韩雪城王磊郑孜帅张东明王琛瑛

申请人 : 烟台中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滴滤塔,包括:塔体,塔体包括多个滴滤舱;还包括:滴滤组件,滴滤组件包括收集槽。水处理组件,水处理组件包括集液舱,集液舱固定连接有废水处理罐,废水处理罐采用活性污泥对废水进行处理。本发明,通过设置圆台形的填料笼并在其下方设置收集槽,滴滤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废料,会顺着填料笼底面滑动落入收集槽中然后排出,不会在下层的填料处造成累积,避免了填料堵塞;通过在每层填料笼下方设置反冲进液管,能够通过反冲喷头对填料进行冲洗,避免生物废料在每层填料底部累积;在每层填料笼上方均设置滴滤管并通过电磁调节阀调节营养液进水量,能够使每层的填料得到的营养液量相同。

权利要求 :

1.一种生物滴滤塔,包括:

塔体(1),所述塔体(1)包括多个滴滤舱(13),所述滴滤舱(13)底部设有排液口(17);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滴滤组件(2),所述滴滤组件(2)包括收集槽(22),所述收集槽(22)固定安装在滴滤舱(13)内部且位于排液口(17)下方;

水处理组件(3),所述水处理组件(3)包括集液舱(31),所述集液舱(31)固定安装在塔体(1)底端,所述集液舱(31)固定连接有废水处理罐(35),所述废水处理罐(35)采用活性污泥对废水进行处理;

所述滴滤舱(13)内部且位于收集槽(22)上方设有填料笼(21),所述填料笼(21)为惰性材料制成的双层盒状机构,下层填料笼(21)高度要比上层的填料笼(21)高度高,所述填料笼(21)顶部和底部为向上凸起的圆台形,所述填料笼(21)用于盛放填料,从填料笼(21)底部渗出的营养液能够顺着填料笼(21)底面的斜面向填料笼(21)边缘滑动,然后落入收集槽(22)内;

所述填料笼(21)上方且位于滴滤舱(13)内设有多组同心的圆形滴滤管(24),所述滴滤管(24)通过滴滤进液管(23)固定连接,所述滴滤进液管(23)两端贯穿滴滤舱(13),同一侧所述滴滤进液管(2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滴滤舱(13)底部且位于收集槽(22)下方贯穿设有反冲进液管(25),所述反冲进液管(25)延伸进滴滤舱(13)内部固定连接有反冲管(26),所述反冲管(26)向上延伸穿过收集槽(22)中间的空间后固定安装有反冲喷头(27),同一侧所述反冲进液管(25)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滴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还包括进气仓(11),所述进气仓(11)左侧中部贯通设有进气口(12),所述进气口(12)用于有机废气进入,所述集液舱(31)固定安装在进气仓(11)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滴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17)之间通过排液管(18)连接,所述排液管(18)底端与进气仓(11)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滴滤塔,其特征在于:最上方的所述滴滤舱(13)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15),所述顶盖(15)顶部贯通设有排气口(16),用于排出经过处理的有机废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滴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滤进液管(23)和反冲进液管(25)端部且位于滴滤舱(13)外部固定安装有电磁调节阀(2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滴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舱(31)顶部贯穿设有溢流口(32),所述集液舱(31)底部固定安装有回水管(33),所述回水管(33)通过回水泵(34)与废水处理罐(35)固定连接,所述废水处理罐(35)顶部不封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滴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罐(35)通过顶部管道连接有储液罐(36),所述储液罐(36)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补液管(37),所述储液罐(36)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38),所述循环泵(38)通过管道与滴滤进液管(23)固定连接。

说明书 :

一种生物滴滤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滴滤塔。

背景技术

[0002] 生物滴滤装置由生物滴滤床、循环喷淋系统、参数控制系统等组成,其原理是利用附着在反应器内填料上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废气中的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
物和微生物细胞质的过程,代谢产物和老化的生物膜可被循环液及时转移,对处理污染物
中含有恶臭气体(如硫化氢、氨等)的效果显著。其中,含硫恶臭污染物中的硫转化为环境中
稳定的硫酸盐;含氮污染物中的氮转化为环境中稳定硝酸盐。填料采用多孔的不能为微生
物所降解的惰性材料,诸如聚丙烯小球、陶瓷、木炭、颗粒活性炭等,这为延长填料的寿命以
及减少压降提供了可能。
[0003] 现有技术中,生物滴滤塔在塔体内一般会设置纵向间隔设置多层填料架,在填料架内会放置填料,当位于塔顶的水滴落在填料架上后,水会渗过填料自上而下逐层渗透直
至滴落至塔底部的回流池内。滴滤过程中,生物废料会跟随营养液向下运动,水流逐渐向下
运动的过程中,生物废料累积,容易堵塞底下底层的填料颗粒之间的间隙,容易导致填料堵
塞,进而导致整个滴滤塔无法正常过滤。另外,营养液从上到下渗透的过程中,营养物质逐
渐被吸收,下层的生物膜营养物质不足,增加营养液滴速或者浓度,会造成上层营养物质过
剩。由于下层生物膜接触到的有机废气浓度更高,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会导致净化效率
降低。
[0004] 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生物滴滤塔。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弥补现有设备在使用时,填料容易被有机物堵塞,同时营养液在不同高度的填料中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有机气体处理效果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滴滤塔。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生物滴滤塔,包括:
[0008] 塔体,所述塔体包括多个滴滤舱,所述滴滤舱底部设有排液口;
[0009] 还包括:
[0010] 滴滤组件,所述滴滤组件包括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固定安装在滴滤舱内部且位于排液口下方。
[0011] 水处理组件,所述水处理组件包括集液舱,所述集液舱固定安装在塔体底端,所述集液舱固定连接有废水处理罐,所述废水处理罐采用活性污泥对废水进行处理。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塔体还包括进气仓,所述进气仓左侧中部贯通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有机废气进入,所述集液舱固定安装在进气仓底部。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液口之间通过排液管连接,所述排液管底端与进气仓固定连接。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最上方的滴滤舱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贯通设有排气口,用于排出经过处理的有机废气。
[001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滴滤舱内部且位于收集槽上方设有填料笼,所述填料笼为惰性材料制成的双层盒状机构,所述填料笼顶部和底部为向上凸起的圆台形,
所述填料笼用于盛放填料。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填料笼上方且位于滴滤舱内设有多组同心的圆形滴滤管,所述滴滤管通过滴滤进液管固定连接,所述滴滤进液管两端贯穿滴滤舱,同一侧
所述滴滤进液管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001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滴滤舱底部且位于收集槽下方贯穿设有反冲进液管,所述反冲进液管延伸进滴滤舱内部固定连接有反冲管,所述反冲管向上延伸穿过收
集槽中间的空间后固定安装有反冲喷头,同一侧所述反冲进液管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0018]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滴滤进液管和反冲进液管端部且位于滴滤舱外部固定安装有电磁调节阀。
[001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液舱顶部贯穿设有溢流口,所述集液舱底部固定安装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通过回水泵与废水处理罐固定连接,所述废水处理罐顶部
不封口。
[002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废水处理罐通过顶部管道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补液管,所述储液罐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
通过管道与滴滤进液管固定连接。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 本发明,通过设置圆台形的填料笼并在其下方设置收集槽,滴滤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废料,会顺着填料笼底面滑动落入收集槽中然后排出,不会在下层的填料处造成累积,避
免了填料堵塞;通过在每层填料笼下方设置反冲进液管,能够通过反冲喷头对填料进行冲
洗,避免生物废料在每层填料底部累积;在每层填料笼上方均设置滴滤管并通过电磁调节
阀调节营养液进水量,能够使每层的填料得到的营养液量相同。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中塔体结构轴侧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中塔体结构背面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中滴滤组件结构轴侧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中滴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本发明中滴滤组件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9] 图7为本发明中水处理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为本发明中水处理组件结构俯视图。
[0031] 图中各个标点符号的意义为:
[0032] 1、塔体;11、进气仓;12、进气口;13、滴滤舱;14、观察口;15、顶盖;16、排气口;17、排液口;18、排液管;
[0033] 2、滴滤组件;21、填料笼;22、收集槽;23、滴滤进液管;24、滴滤管;25、反冲进液管;26、反冲管;27、反冲喷头;28、电磁调节阀;
[0034] 3、水处理组件;31、集液舱;32、溢流口;33、回水管;34、回水泵;35、废水处理罐;36、储液罐;37、补液管;38、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7] 请参阅图1‑8,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详述上述技术方案:
[0038] 一种生物滴滤塔,包括:
[0039] 塔体1,塔体1包括三个滴滤舱13,滴滤舱13底部设有排液口17。
[0040] 滴滤舱13采用玻璃钢或者聚丙烯等惰性材料制成,滴滤舱13之间密封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每个滴滤舱13上贯通有两个排液口17。
[0041] 塔体1还包括进气仓11,进气仓11左侧中部贯通设有进气口12,进气口12用于有机废气进入。
[0042] 进气仓11和滴滤舱13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安装在最下方的滴滤舱13底部,进气仓11和滴滤舱13之间密封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进气口12通过管道连接有机气体收集装
置,废气进入进气仓11后会向上运动,进入滴滤舱13。
[0043] 排液口17之间通过排液管18连接,排液管18底端与进气仓11固定连接。
[0044] 同一侧的排液口17通过同一根排液管18相互连接,排液管18的底端与进气仓11顶部固定连接,并与进气仓11内部联通。
[0045] 最上方的滴滤舱13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15,顶盖15顶部贯通设有排气口16,用于排出经过处理的有机废气。
[0046] 顶盖15和滴滤舱13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安装在最上方的滴滤舱13顶部,顶盖15和滴滤舱13之间密封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
[0047] 滴滤舱13侧面还设有观察口14。
[0048] 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口14观察内部填料的情况。
[0049] 还包括:
[0050] 滴滤组件2,滴滤组件2包括收集槽22,收集槽22固定安装在滴滤舱13内部且位于排液口17下方。
[0051] 收集槽22呈圆环型,收集槽22内侧为向上向内倾斜的喇叭状斜面,收集槽22中部为圆环型平面,平面的上表面不低于排液口17的下缘,收集槽22的下部与滴滤舱13内侧表
面相抵,通过粘合剂粘贴固定。
[0052] 滴滤舱13内部且位于收集槽22上方设有填料笼21,填料笼21为惰性材料制成的双层盒状机构,填料笼21顶部和底部为向上凸起的圆台形,填料笼21用于盛放填料。
[0053] 双层设置的填料笼21,能够减少单个填料笼21内的填料数量和体积。在只设置单层时,在相同的直径的前提下,填料笼21的高度更高,会导致位于填料笼21底部的填料长时
间接触高浓度的废气但是受到的营养液浓度较低,会影响填料的使用寿命,填料笼21上部
的填料接触到的废气浓度低,但是接触到的营养液浓度更高,导致微生物数量较多,但是处
理的废气较少,造成浪费。
[0054] 设置成双层,能够减少单个填料笼21内的填料高度,尽量使填料笼21内的填料接触到的营养液浓度差不多,同时下层填料笼21高度要比上层的填料笼21高度高,因为下层
的填料笼21内的填料接触到的废气浓度更高。
[0055] 填料笼21顶部设有圆形开口,填料能够通过填料笼21顶部开口投入填料笼21内。填料笼21上贯通设有若干通孔,营养液能够通过填料笼21表面的通孔进入填料笼21内,经
过填料后,从填料笼21底部渗出,渗出的营养液能够顺着填料笼21底面的斜面向填料笼21
边缘滑动,然后落入收集槽22内。
[0056] 填料笼21上方且位于滴滤舱13内设有多组同心的圆形滴滤管24,滴滤管24通过滴滤进液管23固定连接,滴滤进液管23两端贯穿滴滤舱13,同一侧滴滤进液管23之间通过管
道连接。滴滤进液管23端部且位于滴滤舱13外部固定安装有电磁调节阀28。
[0057] 营养液通过滴滤进液管23进入滴滤管24,滴滤管24底部贯通设有通孔,营养液能够通过滴滤管24底部滴出,落到填料笼21上。通过控制电磁调节阀28的开合度,能够控制滴
滤进液管23的营养液进液量和进液压力。
[0058] 滴滤舱13底部且位于收集槽22下方贯穿设有反冲进液管25,反冲进液管25延伸进滴滤舱13内部固定连接有反冲管26,反冲管26向上延伸穿过收集槽22中间的空间后固定安
装有反冲喷头27,同一侧反冲进液管25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反冲进液管25端部且位于滴滤
舱13外部固定安装有电磁调节阀28。
[0059] 同一侧反冲进液管25通过管道连接后,与洁净水源连接,可采用自来水,或者经过处理的废水。洁净水通过反冲进液管25进入反冲管26后,通过反冲喷头27喷出,从反冲喷头
27喷出的洁净水会对滴滤舱13底部进行冲洗,还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对滴滤舱13内侧底部的
填料进行冲洗。通过控制电磁调节阀28的开合度,能够控制反冲进液管25的洁净水进液量
和进液压力,从而控制反冲喷头27的喷水压力和喷水量,避免对填料表面的生物膜造成损
伤。
[0060] 反冲喷头27喷出的水,还能后对废气进行初步清洗,将废气中的灰尘等水溶性物质吸附然后分离,并对废气进行湿润,能够避免一些生物填料无法处理的物质对填料造成
损伤,延长填料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对废气的处理效果。
[0061] 水处理组件3,水处理组件3包括集液舱31,集液舱31固定安装在塔体1底端,集液舱31固定连接有废水处理罐35,废水处理罐35采用活性污泥对废水进行处理,集液舱31固
定安装在进气仓11底部。集液舱31顶部贯穿设有溢流口32,集液舱31底部固定安装有回水
管33,回水管33通过回水泵34与废水处理罐35固定连接,废水处理罐35顶部不封口。
[0062] 经过滴滤组件2的营养液,会成为带着无机盐和部分生物废料的废水落入集液舱31中,另外的部分生物废料会通过排液管18进入进气仓11后,落入集液舱31内,废水在集液
舱31经过初步静置,产生分层,上层为轻质的生物废料,大部分生物废料会通过溢流口32流
出,剩下的废水,会通过回水泵34泵入废水处理罐35中。废水处理罐35中放置的活性污泥,
会对废水中的无机盐和少部分生物废料进行处理,将废水中的硝酸盐和硫酸盐等物质吸收
掉,并将生物废料分解掉。废水处理罐35顶部不封口能够为活性污泥提供更多的氧气。
[0063] 废水处理罐35通过顶部管道连接有储液罐36,储液罐36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补液管37,储液罐36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38,循环泵38通过管道与滴滤进液管23固定连
接。
[0064] 废水处理罐35内经过处理的废水,去除掉硫酸盐和硝酸盐后,经过静置,上层的水会通过管道进入储液罐36。补液管37用于向储液罐36内补充营养液和洁净水。在废水处理
罐35内经过处理的废水进入储液罐36之前需要进行PH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补充的营
养液的PH值,使得混合液的PH值达到合适的值。调整之后的混合液,通过循环泵38泵出,进
入滴滤进液管23中,为填料表面的生物膜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0065] 本实施例操作人员在使用此设备时,根据需要处理的生物废气的量,决定需要的滴滤舱13数量,将滴滤舱13依次固定安装到进气仓11顶端,并在最上方的滴滤舱13顶端固
定安装顶盖15。将填料投入填料笼21中。
[0066] 启动循环泵38,将储液罐36中的营养液泵出,泵入滴滤进液管23中,然后从滴滤管24底部滴出,湿润填料笼21内的填料,通过控制电磁调节阀28的开合度,调节每一层的滴滤
进液管23的进液压力和进液量。填料全部湿润后,将有机废气从进气口12通入,有机废气上
升,依次通过每层的填料笼21,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例如硫化氢和氨等气体,会被填料表面
的生物膜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硫酸盐、硝酸盐等物质,无机盐会被营养液从填料缝隙之间
冲出,同时被冲出的还有老化的生物膜。流出的代谢产物和生物废料,能够顺着填料笼21底
面的斜面向填料笼21边缘滑动,然后落入收集槽22内。之后通过排液口17,进入排液管18
后,进入进气仓11内,然后落入集液舱31内。其余未落入收集槽22内的废水,会直接落入集
液舱31中。
[0067] 废水在集液舱31经过初步静置,产生分层,上层为轻质的生物废料,大部分生物废料会通过溢流口32流出,剩下的废水,会通过回水泵34泵入废水处理罐35中。废水处理罐35
中放置的活性污泥,会对废水中的无机盐和少部分生物废料进行处理,将废水中的硝酸盐
和硫酸盐等物质吸收掉,并将生物废料分解掉。废水处理罐35顶部不封口能够为活性污泥
提供更多的氧气。废水处理罐35内经过处理的废水,去除掉硫酸盐和硝酸盐后,经过静置,
上层的水会通过管道进入储液罐36。补液管37用于向储液罐36内补充营养液和洁净水。在
废水处理罐35内经过处理的废水进入储液罐36之前需要进行PH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
补充的营养液的PH值,使得混合液的PH值达到合适的值。调整之后的混合液,通过循环泵38
泵出,进入滴滤进液管23中,为填料表面的生物膜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006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
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
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
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