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368484.0

文献号 : CN1171183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汪柏康张斌张沁枫秦战明俞阳孙文俊

申请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属于集成电路领域。本发明包括衰减器、GM单元、固定增益放大器和基准模块;衰减器对输入信号进行5dB步进衰减,并将衰减后的信号送入GM单元;GM单元根据控制电压的不同选择衰减器中不同衰减量的信号进入固定增益放大器;固定增益放大器实现信号的固定增益放大,整体实现输入信号的可变增益放大过程;基准模块为上述三个模块提供基准电压。固定增益放大器采用折叠共射共基结构提高增益与带宽,通过设计GM单元偏置模块产生连续控制电流实现dB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3dB带宽为500MHz,增益线性控制动态范围为50dB,全温条件下增益误差小于0.5dB。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衰减器,对输入信号进行5dB步进衰减,并将衰减后的信号送入跨导单元;

跨导单元,根据控制电压的不同选择衰减器中不同衰减量的信号进入固定增益放大器;

固定增益放大器,实现信号的固定增益放大,整体实现输入信号的可变增益放大过程;

基准模块,为上述三个模块提供基准电压;其中,

所述跨导单元包括跨导单元偏置模块和跨导单元选择模块;所述跨导单元偏置模块根据控制电压的不同产生不同峰值的电流,用此电流给跨导单元供电;所述跨导单元模块根据控制电流选择将不同衰减量的信号送入所述固定增益放大器;

所述跨导单元偏置模块包括三极管Q1c Q10c、三极管Q1d Q10d、三极管Q1e Q10e、三极~ ~ ~管Q11 Q19、电阻R14 R51、电流源IB1、IB2、Itotle1、Itotle2、隔离放大器;

~ ~

三极管Q19的基极与集电极相连,其交点连接电流源IB1与三极管Q1e、Q2e、…、Q10e的基极;三极管Q19、三极管Q1e、Q2e、…、Q10e的发射极分接电阻R14、R15、…、R23、R24的一端,电阻R14、R15、…、R23、R24的另一端接电压源VDD上;

三极管Q1e、Q2e、…、Q9e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5、R26、…、R33的一端,三极管Q2e、Q3e、…、Q10e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5、R26、…、R33的另一端;三极管Q1e、Q2e、…、Q10e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c、Q2c、…、Q10c的基极,三极管Q1c、Q2c、…、Q10c的发射极均连接电流源Itotle1,三极管Q1c、Q2c、…、Q10c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35、R36、…、R44的一端,电阻R35、R36、…、R44的另一端接基准电压源VREF;

三极管Q1c、Q2c、…、Q10c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d、Q2d、…、Q10d的基极,三极管Q1d、Q2d、…、Q10d的发射极连接电流源Itotle2,三极管Q1d、Q2d、…、Q10d的集电极分别输出电流I1、I2…I10;

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控制电压Vctrl,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隔离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隔离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三极管Q11与Q12的集电极连接地GND;

隔离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3的基极和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同时连接三极管Q1e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c的基极,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5、R46的一端,电阻R45、R46的另一端接地GND;

三极管Q12的基极接三极管Q13的发射极,隔离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三极管Q15的基极与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5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7、R49的一端,电阻R47、R49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16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7、Q18的基极,电阻R48的两端分别接三极管Q16的集电极与电压源VDD,三极管Q17、Q18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50、R51的一端,电阻R50、R51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14的集电极、Q17的集电极均接电流源IB2,三极管Q18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0e的集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器包括电阻R1a R10a、电阻R1b R10b;

~ ~

电阻R1a、R2a、…、R10a依次串联,电阻R1a的头端与输入端INPUT相连,并连接到信号IN1;

电阻R1b、R2b、…、R10b的第一端依次连接到电阻R1a、R2a、…、R10a上,其产生的交点依次连接到信号IN2、IN3、…、IN10上,电阻R1b、R2b、…、R10b的第二端连接地GN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导单元选择模块包括三极管Q1a Q10a、三极管Q1b Q10b、电流源I1’I10’与Itotle2、固定增益放大~ ~ ~器、电阻R11 R13;

~

信号IN1、IN2、…、IN10分别连接三极管Q1a、Q2a、…、Q10a的基极,电流源I1’、I2’…I10’的一端接电流源Itotle2,电流源I1’的另一端同时接三极管Q1a和Q1b的发射极,电流源I2’的另一端同时接三极管Q2a和Q2b的发射极、…、电流源I10’的另一端同时接三极管Q10a和Q10b的发射极;

三极管Q1a、Q2a、…、Q10a的集电极接地GND,三极管Q1b、Q2b、…、Q10b的集电极接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在电流源Itotle2上,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GND,电阻R12与R13的交点同时接三极管Q1b、Q2b、…、Q10b的基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增益放大器采用共射共基放大器结构,包括三极管Q20 Q31、电阻R52 R57、电流源IB3;

~ ~

三极管Q20、Q21的发射极同时接电流源IB3的一端,三极管Q20、Q21的集电极分别接三极管Q22、Q23的发射极,三极管Q20的基极接输入信号VIN,三极管Q22、Q23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52、R53的一端,电阻R52、R53的另一端接地GND;

三极管Q22、Q23的基极连接在一起,三极管Q22、Q23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24、Q2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24、Q25的基极均连接点电压信号VB2,三极管Q24、Q2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54、R55的一端,电阻R54、R55的另一端接电压源VDD,三极管Q26的发射极接电压源VDD,三极管Q29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26、Q29的基极分别接电压VB3、VB4,三极管Q26、Q29的集电极分别接三极管Q27、Q28的发射极,三极管Q27、Q28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27、Q28的基极共同连接到三极管Q25的集电极,三极管Q27、Q28的发射极分别接三极管Q30、Q31的基极,三极管Q30集电极接电压源VDD,三极管Q31的集电极接地GND,三极管Q30、Q31的发射极共同接输出端VOUT;

电阻R56的一端接电压源VDD,电阻R56的另一端同时接电阻R57的一端和输出端VOUT,电阻R57的另一端接电阻R58的一端与三极管Q21的基极,电阻R58的另一端接地。

说明书 :

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无线通信、医疗、电子对抗、雷达等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可变增益放大器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系统前端核心模块,具有调整增益、稳定功率、调整信号动态范围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动态、带宽、灵敏度等核心技术指标。同时目前国内通信领域5G通讯与雷达领域数据链等技术快速迭代,信号带宽逐渐变大,信号调制方式变得更加复杂,对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带宽、线性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0003] 在工艺实现层面,可变增益放大器主要分为CMOS工艺和双极性工艺实现,基于CMOS工艺MOSFET栅极‑源极电压与漏极电流平方率实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dB线性电路难度极大增高,在工程实现方面此类电路在PVT(process、voltage、temperature)可靠性条件验证中的表现较差,基于双极型工艺BJT基极‑发射极电压与集电极电流指数率实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天然具有dB线性,通过电路设计可以实现较高的PVT可靠性。同时,在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技术中,通常采用闭环系统设计,通过均方根检波器检测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反馈控制信号到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调整接收机增益使得输出功率恒定,dB线性的连续可变增益放大器可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相同的瞬态响应和确切的建立时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包括:
[0006] 衰减器,对输入信号进行5dB步进衰减,并将衰减后的信号送入跨导单元;
[0007] 跨导单元,根据控制电压的不同选择衰减器中不同衰减量的信号进入固定增益放大器;
[0008] 固定增益放大器,实现信号的固定增益放大,整体实现输入信号的可变增益放大过程;
[0009] 基准模块,为上述三个模块提供基准电压;其中,
[0010] 所述跨导单元包括跨导单元偏置模块和跨导单元选择模块;所述跨导单元偏置模块根据控制电压的不同产生不同峰值的电流,用此电流给跨导单元供电;所述跨导单元模块根据控制电流选择将不同衰减量的信号送入所述固定增益放大器;
[0011] 所述跨导单元偏置模块包括三极管Q1c Q10c、三极管Q1d Q10d、三极管Q1e Q10e、~ ~ ~三极管Q11 Q19、电阻R14 R51、电流源IB1、IB2、Itotle1、Itotle2、隔离放大器;
~ ~
[0012] 三极管Q19的基极与集电极相连,其交点连接电流源IB1与三极管Q1e、Q2e、…、Q10e的基极;三极管Q19、三极管Q1e、Q2e、…、Q10e的发射极分接电阻R14、R15、…、R23、R24的一端,电阻R14、R15、…、R23、R24的另一端接电压源VDD上;
[0013] 三极管Q1e、Q2e、…、Q9e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5、R26、…、R33的一端,三极管Q2e、Q3e、…、Q10e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5、R26、…、R33的另一端;三极管Q1e、Q2e、…、Q10e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c、Q2c、…、Q10c的基极,三极管Q1c、Q2c、…、Q10c的发射极均连接电流源Itotle1,三极管Q1c、Q2c、…、Q10c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35、R36、…、R44的一端,电阻R35、R36、…、R44的另一端接基准电压源VREF;
[0014] 三极管Q1c、Q2c、…、Q10c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d、Q2d、…、Q10d的基极,三极管Q1d、Q2d、…、Q10d的发射极连接电流源Itotle2,三极管Q1d、Q2d、…、Q10d的集电极分别输出电流I1、I2…I10;
[0015] 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控制电压Vctrl,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隔离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隔离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三极管Q11与Q12的集电极连接地GND;隔离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3的基极和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同时连接三极管Q1e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c的基极,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5、R46的一端,电阻R45、R46的另一端接地GND;
[0016] 三极管Q12的基极接三极管Q13的发射极,隔离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三极管Q15的基极与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5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7、R49的一端,电阻R47、R49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16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7、Q18的基极,电阻R48的两端分别接三极管Q16的集电极与电压源VDD,三极管Q17、Q18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50、R51的一端,电阻R50、R51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14的集电极、Q17的集电极均接电流源IB2,三极管Q18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0e的集电极。
[0017]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衰减器包括电阻R1a R10a、电阻R1b R10b;~ ~
[0018] 电阻R1a、R2a、…、R10a依次串联,电阻R1a的头端与输入端INPUT相连,并连接到信号IN1;
[0019] 电阻R1b、R2b、…、R10b的第一端依次连接到电阻R1a、R2a、…、R10a上,其产生的交点依次连接到信号IN2、IN3、…、IN10上,电阻R1b、R2b、…、R10b的第二端连接地GND。
[002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跨导单元选择模块包括三极管Q1a Q10a、三极管Q1b~ ~Q10b、电流源I1’I10’与Itotle2、固定增益放大器、电阻R11 R13;
~ ~
[0021] 信号IN1、IN2、…、IN10分别连接三极管Q1a、Q2a、…、Q10a的基极,电流源I1’、I2’…I10’的一端接电流源Itotle2,电流源I1’的另一端同时接三极管Q1a和Q1b的发射极,电流源I2’的另一端同时接三极管Q2a和Q2b的发射极、…、电流源I10’的另一端同时接三极管Q10a和Q10b的发射极;
[0022] 三极管Q1a、Q2a、…、Q10a的集电极接地GND,三极管Q1b、Q2b、…、Q10b的集电极接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在电流源Itotle2上,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GND,电阻R12与R13的交点同时接三极管Q1b、Q2b、…、Q10b的基极。
[002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增益放大器采用共射共基放大器结构,包括三极管Q20 Q31、电阻R52 R57、电流源IB3;~ ~
[0024] 三极管Q20、Q21的发射极同时接电流源IB3的一端,三极管Q20、Q21的集电极分别接三极管Q22、Q23的发射极,三极管Q20的基极接输入信号VIN,三极管Q22、Q23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52、R53的一端,电阻R52、R53的另一端接地GND;
[0025] 三极管Q22、Q23的基极连接在一起,三极管Q22、Q23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24、Q2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24、Q25的基极均连接点电压信号VB2,三极管Q24、Q2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54、R55的一端,电阻R54、R55的另一端接电压源VDD,三极管Q26的发射极接电压源VDD,三极管Q29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26、Q29的基极分别接电压VB3、VB4,三极管Q26、Q29的集电极分别接三极管Q27、Q28的发射极,三极管Q27、Q28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27、Q28的基极共同连接到三极管Q25的集电极,三极管Q27、Q28的发射极分别接三极管Q30、Q31的基极,三极管Q30集电极接电压源VDD,三极管Q31的集电极接地GND,三极管Q30、Q31的发射极共同接输出端VOUT;
[0026] 电阻R56的一端接电压源VDD,电阻R56的另一端同时接电阻R57的一端和输出端VOUT,电阻R57的另一端接电阻R58的一端与三极管Q21的基极,电阻R58的另一端接地。
[0027]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包括衰减器、跨导单元、固定增益放大器和基准模块,可实现对输入带宽0 500MHz的信号进行可变增益放大。所述衰减~器对输入信号进行5dB步进衰减,并将衰减后的信号送入跨导单元;所述跨导单元根据控制电压的不同选择衰减器中不同衰减量的信号进入固定增益放大器;所述固定增益放大器实现信号的固定增益放大,整体实现输入信号的可变增益放大过程;所述基准模块为上述三个模块提供基准电压。固定增益放大器采用折叠共射共基结构提高增益与带宽,通过设计跨导单元偏置模块产生连续控制电流实现dB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3dB带宽为500MHz,增益线性控制动态范围为50dB,全温条件下增益误差小于0.5dB。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是衰减器的电路示意图;
[0030] 图3是跨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是跨导单元选择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32] 图5是跨导单元偏置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33] 图6是固定增益放大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003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衰减器、GM(跨导)单元、固定增益放大器和基准模块,可实现对输入带宽0 500MHz的信号进行可~变增益放大。所述衰减器对输入信号进行5dB步进衰减,并将衰减后的信号送入GM单元;所述GM单元根据控制电压的不同选择衰减器中不同衰减量的信号进入固定增益放大器;所述固定增益放大器实现信号的固定增益放大,整体实现输入信号的可变增益放大过程;所述基准模块为上述三个模块提供基准电压。
[0036] 所述衰减器采用电阻式串联衰减网络,请参阅图2,所述衰减器包括电阻R1a~R10a、电阻R1b R10b;输入端INPUT与电阻R1a的一端相连,连接到信号IN1,电阻R1a、~
R2a、…、R10a依次串联,R1b、R2b、…、R10b的第一端依次连接到R1a、R2a、…、R10a上,其产生的交点依次连接到信号IN2、IN3、…、IN10上,电阻R1b、R2b、…、R10b的第二端连接到GND上。
[0037] 所述GM单元包括如图3所示的GM单元偏置模块和GM单元选择模块。请参阅图4,所述GM单元选择模块包括三极管Q1a Q10a、三极管Q1b Q10b、电流源I1’I10’与Itotle2、固~ ~ ~定增益放大器、电阻R11、R12、R13;信号IN1、IN2、…、IN10分别连接三极管Q1a、Q2a、…、Q10a的基极,电流源I1’、I2’、…、I10’的一端接电流源Itotle2,电流源I1’、I2’、…、I10’的另一端分别接三极管Q1a和Q1b的发射极、三极管Q2a和Q2b的发射极、…、三极管Q10a和Q10b的发射极;三极管Q1a、Q2a、…、Q10a的集电极接地GND,三极管Q1b、Q2b、…、Q10b的集电极接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在电流源Itotle2上,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GND,电阻R12与R13的交点同时接三极管Q1b、Q2b、…、Q10b的基极。
[0038] 具体的,请参阅图5,所述GM单元偏置模块包括三极管Q1c Q10c、三极管Q1d Q10d、~ ~三极管Q1e Q10e、三极管Q11 Q19、电阻R14 R51、电流源IB1、IB2、Itotle1、Itotle2、隔离放~ ~ ~
大器。三极管Q19的基极与集电极相连,其交点连接到电流源IB1与三极管Q1e、Q2e、…、Q10e的基极,三极管Q19、三极管Q1e、Q2e、…、Q10e的发射极分接到电阻R14、R15、…、R23、R24的一端,电阻R14、R15、…、R23、R24的另一端接到电压源VDD上;三极管Q1e、Q2e、…、Q9e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到电阻R25、R26、…、R34一端,三极管Q2e、Q3e、…、Q10e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到电阻R25、R26、…、R33的另一端,三极管Q1e、Q2e、…、Q10e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到三极管Q1c、Q2c、…、Q10c的基极,三极管Q1c、Q2c、…、Q10c的发射极均连接到电流源Itotle1,三极管Q1c、Q2c、…、Q10c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到电阻R35、R36、…、R44的一端,电阻R35、R36、…、R44的另一端接到基准电压源VREF;三极管Q1c、Q2c、…、Q10c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d、Q2d、…、Q10d的基极,三极管Q1d、Q2d、…、Q10d的发射极连接到电流源Itotle2,三极管Q1d、Q2d、…、Q10d的集电极分别输出电流I1、I2…I10。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到控制电压Vctrl,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到隔离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隔离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三极管Q11与Q12的集电极连接到地GND。隔离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3的基极和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同时连接三极管Q1e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c的基极,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电阻R45、R46的一端,电阻R45、R46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12的基极接三极管Q13的发射极,隔离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三极管Q15的基极与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5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7、R49的一端,电阻R47、R49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16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7、Q18的基极,电阻R48的两端分别接三极管Q16的集电极与电压源VDD,三极管Q17、Q18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50、R51的一端,电阻R50、R51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14的集电极、Q17的集电极均接电流源IB2,三极管Q18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10e的集电极。
[0039] 所述固定增益放大器采用共射共基放大器结构,请参阅图6,所述固定增益放大器包括三极管Q20 Q31、电阻R52 R57、电流源IB3。三极管Q20、Q21的发射极同时接电流源IB3~ ~的一端,三极管Q20、Q21的集电极分别接三极管Q22、Q23的发射极,三极管Q20的基极接输入信号VIN,三极管Q22、Q23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52、R53的一端,电阻R52、R53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22、Q23的基极连接在一起,三极管Q22、Q23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24、Q2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24、Q25的基极均连接点电压信号VB2,三极管Q24、Q2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54、R55的一端,电阻R54、R55的另一端接电压源VDD,三极管Q26、Q29的发射极分别接电压源VDD、地GND,三极管Q26、Q29的基极分别接电压VB3、VB4,三极管Q26、Q29的集电极分别接三极管Q27、Q28的发射极,三极管Q27、Q28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27、Q28的基极共同连接到三极管Q25的集电极,三极管Q27、Q28的发射极分别接三极管Q30、Q31的基极,三极管Q30、Q31的集电极分别接电压源VDD、地GND,三极管Q30、Q31的发射极共同接输出端VOUT,电阻R56的一端接电压源VDD,电阻R56的另一端同时接电阻R57的一端和输出端VOUT,电阻R57的另一端接电阻R58的一端与三极管Q21的基极,电阻R58的另一端接地。
[0040] 如图6所示,固定增益放大器采用两级放大器组成,第一级为折叠共射共基放大器,其具备共射放大器电压增益高及共基放大器高频性能好的优点,可提升整体电路的性能;三极管Q20、Q21构成共射放大器,三极管Q22、Q23构成共基放大器,三极管Q24、Q25做共射共基放大器的负载,由于三极管Q20、Q21以共基电路作为负载,其输入电阻小,使得三极管Q20、Q21的集电极电容对共基放大器的影响较小,改善整体放大器的高频性能,提升放大器的整体带宽。第二级为输出缓冲放大器,输出级采用三极管Q27、Q28射级跟随器结构与三极管Q30、Q31乙类推挽式放大器结构组成输出级,乙类推挽式放大器相较甲类放大器减小功率散失,稳定工作温度,增加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理论工作效率为78.6%,远高于甲类放大器。由于三极管Q30、Q31乙类推挽式放大器在输入信号较小时存在2V_(BE(on))的死区,会存在交越失真效应,为改善这一效应,在乙类推挽式放大器前端增加三极管Q27、Q28射级跟随器,在低输入信号时抬升V_BE,使得三极管Q27和Q28处在临界导通的状态,避免死区效应的产生,同时,该种结构可以有效提供较低的输出电阻增大输出能力。
[0041] 本发明的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采用双极工艺设计流片,在本实施里中,电源电压5V,3dB带宽为500MHz,增益线性控制范围为‑7.5‑42.5dB,半增益处输出1dB压缩点为9dBm,放大器工作在100MHz时,控制增益从最小到最大,全温条件下增益误差小于0.5dB。固定增益放大器采用折叠共射共基结构提高增益与带宽,通过设计GM单元偏置模块产生连续控制电流实现dB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
[0042] 本发明提出的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适用于0 500MHz输入频率范围的~连续dB线性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设计,可基于现有成熟的双极工艺平台,实现宽带、连续dB线性、大动态性能之间的折衷。
[0043]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