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426226.3

文献号 : CN1171533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津践单旭艇徐杰田夫

申请人 : 内蒙古璟晟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智能机器和扫描机,智能机器固定连接在扫描机的表面,智能机器内设置有基本数据单位、病情状态记录单位,以及诊疗分析单位,扫描机的上方开设有伸入口,扫描机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座一,滑座一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一,滑板一的表面设置有滑板二,扫描机内设置有两个固定夹,两个固定夹的下方均设置有辅助夹,两个辅助夹上均设置有传感器,扫描机内设置有扫描仪,扫描机内设置有把手,还包括有位移部件,通过位移部件的设置,使得滑板一与滑板二进行具有先后顺序的竖向位移,方便了医生记录患者病情,优化患者治疗周期内的体验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包括智能机器(1)和扫描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1)固定连接在所述扫描机(2)的表面,所述智能机器(1)内设置有基本数据单位(3)、病情状态记录单位(4),以及诊疗分析单位(5);

所述扫描机(2)的上方开设有伸入口(7),所述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座一(8),所述滑座一(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一(9),所述滑板一(9)的表面设置有滑板二(10),所述扫描机(2)内设置有两个固定夹(11),两个所述固定夹(11)的下方均设置有辅助夹(12),两个所述辅助夹(12)上均设置有传感器(13),所述扫描机(2)内设置有扫描仪(14),所述扫描机(2)内设置有把手(63);

还包括有位移部件,所述位移部件设置在所述扫描机(2)内,通过所述位移部件的设置,使得所述滑板一(9)与所述滑板二(10)进行具有先后顺序的竖向位移;

所述位移部件包括:

滑座二(21),所述滑座二(21)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座一(8)的表面,所述滑板二(10)的侧壁与所述滑座二(2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一(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功能板(22),所述功能板(22)的表面开设有缺口一,所述滑板二(10)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功能杆(23),所述功能杆(23)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24),两个所述滚轮(24)分别与所述功能板(22)的侧壁以及所述滑座二(21)的侧壁贴合,所述滑座二(21)的侧壁开设有缺口二,所述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顶板(25),所述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26),所述滑板二(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杆(27);

还包括有两组固定部件,两组所述固定部件均通过所述滑板一(9)与所述位移部件传动连接,通过两组所述固定部件的设置,使得两个所述固定夹(11)进行相对位移;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杆件一(28),所述滑座一(8)的两侧均开设有开槽,所述杆件一(28)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板一(9)的侧壁,所述杆件一(28)的杆臂通过所述开槽与所述滑座一(8)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杆件一(28)的杆臂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9),所述固定板(29)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30),所述固定槽(30)的槽壁滑动连接有固定轴(31),所述固定轴(31)的轴臂与所述滑槽一的槽壁滑动连接,所述顶板(25)的底面滑动连接有杆件二(32),所述杆件二(32)的杆臂开设有滑槽二,所述滑槽二的槽壁与所述固定轴(31)的轴臂滑动连接;

所述杆件二(32)的杆臂固定连接有固定传杆(33),所述固定传杆(33)与所述固定夹(1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6)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固定传杆(33)位移的开口一;

还包括有两组辅助部件,两组所述辅助部件均通过所述滑板二(10)与所述位移部件传动连接,通过两组所述辅助部件的设置,使得两个所述辅助夹(12)进行L形轨迹位移;

两组所述固定部件上均设置有转向部件,所述扫描机(2)内还设置有驱动部件和扫描部件,通过所述扫描部件的设置,使得所述扫描仪(14)进行圆周位移;

所述辅助部件包括:

板件一(34),所述板件一(34)固定连接在所述衔接杆(27)的杆臂,所述板件一(3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位移圈一(35),所述扫描机(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辅助轴(36),所述辅助轴(36)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棘齿轮(37),所述位移圈一(3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若干棘齿牙(38),若干所述棘齿牙(38)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弹簧(39),若干所述辅助弹簧(39)的端部均与所述位移圈一(35)的内壁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棘齿牙(38)均与所述棘齿轮(37)的齿牙相配合;

所述辅助轴(36)的轴臂固定连接有圆盘(40),所述辅助轴(36)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扇形板(41),所述扫描机(2)的内壁竖向滑动连接有L形杆(42),所述L形杆(4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位移圈二(43),所述位移圈二(43)的内壁与所述扇形板(41)的侧壁贴合,所述圆盘(40)的侧壁开设有连续槽(44),所述连续槽(44)的槽壁滑动连接有伸缩轴(45),所述伸缩轴(4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套块(46),所述套块(46)的内壁与所述L形杆(42)的杆臂滑动连接,所述套块(4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传杆(47),所述辅助传杆(47)的杆臂与所述辅助夹(1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6)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辅助传杆(47)位移的开口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数据单位(3)包括年龄单元(15)、工作岗位单元(16)和基础疾病单元(17),所述诊疗分析单位(5)包括皮肤松弛度单元(18)、患处信息单元(19)以及分析单元(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患者的年龄、职业以及基础病因素信息分别对应填写至年龄单元(15)、工作岗位单元(16)和基础疾病单元(17)内,对患者进行记录,方便多次复诊时医生参考,同时将皮肤松弛度数据保存至皮肤松弛度单元(18)内,随后利用公式 对患者的皮肤状态进行判断;

式中E为患者的皮肤松弛度数据;

为辅助夹(12)提拉过程中与皮肤之间的错位距离;

为初始设定的额定错位距离;

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自动计算出E的指数,并进行判断,0.5 >E≥0,则视为皮肤状态为非常松弛,在后续计算中记E为1.2;

当 >E>0.5 时,则视为皮肤状态为普通松弛,在后续计算中记E为1;

当E> 时,则视为皮肤状态为不松弛,在后续计算中记E为0.8;

而在扫描过程中所检测出的手臂上的患处信息也保存至患处信息单元(19)内,同样利用智能算法 进行判断;

式中Ti为患处的曲线跨度;

Hi为患处的三维高度,即患处在手掌至肘关节方向上的长度;

Di为患处的三维厚度,即患处隆起部分距皮肤表面的最短高度;

M表示为患处的严重程度系数;

通过上式得出M的值后,再结合公式: 进行判断;

式中若 <A< ,则推荐外用药膏与外科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若A< ,则推荐外用药膏进行治疗;

若A> ,则推荐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同时 与 的数值由医生在设备初设的过程中进行设定,而设定标准根据不同病种的类别进行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件包括:两个转向块(48),两个所述转向块(48)均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29)的内壁,两个所述转向块(48)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向弹簧(49),两个所述转向弹簧(49)的端部均与所述固定板(29)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部件包括:扫描电机(50),所述扫描机(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块组(51),所述扫描电机(50)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块组(51)的表面,所述扫描电机(5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板(52),所述转板(5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内齿环(53)与齿轮(54),所述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55),所述底板(5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扫描轴(56),所述扫描轴(56)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扫描齿轮(57),所述扫描齿轮(57)的齿牙与所述内齿环(53)的齿牙相啮合,所述扫描轴(56)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扫描杆(58),所述扫描仪(14)固定连接在所述扫描杆(58)的端部,所述把手(63)转动连接在所述扫描杆(58)的杆臂;

所述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59),所述调节电机(5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螺纹杆(60),所述调节螺纹杆(60)的杆臂与所述调节块组(51)的内壁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座一(8)的内壁,所述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螺纹杆(62),所述驱动螺纹杆(62)的杆臂与所述滑板一(9)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螺纹杆(62)的端部与所述顶板(25)的底面转动连接。

说明书 :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医院是指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病员开展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措施、护理技术、接诊服务、康复设备、救治运输等服务,以救死扶伤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有症状的病员和伤员,也包括不能自理或活动受限有医疗护理依赖的老年人;
[0003] 如中国专利CN202211576661.X公开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医疗检测设备数据分析系统,可知在医疗检测设备大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中,根据5G物联终端数据采集设备上传的数据,对医疗检测设备上传的关键质控指标进行检测,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分析与预测,同时对单一病种的检测指标进行横向对比,提高了医疗检测设备数据的传播和使用效率。
[0004] 以及如中国专利 CN201910456460.8公开的一种智能同源健康医疗及预防系统,可知通过建立准确的体征、行为、症状模块与相应病例模块对接系统,解决健康医疗与预防医疗中非明显症状表象与靶向诊疗难的学科领域和医疗行业痛点问题,建立了类似于疾病医疗模式的症状、病例、靶向诊疗与疗效四大环节的健康医疗运营模式,使得健康医疗模式能与医院,企事业单位机构、社区、家庭及每个个体相连接,形成体征、行为、健康、疾病、健康、行为、体征的健康生态系统,提高用户的体能,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提高机构人力资源竞争能力,同时促进了疾病医疗系统的发展,便于医师快速寻找到准确的疾病治疗方法。
[0005] 而在健康领域中,有一些病情通常具有慢性的特点,这类疾病治疗周期长,通常在首次医疗干预后,还需要多次就诊,根据病情的变化持续治疗,由医生根据每一次的病情变化来决定治疗方式是否发生改变,例如在人体的皮肤上所生长的黑色素瘤,痣,疣状物等异常因素;
[0006] 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在就诊时,在每次就诊时都会携带病例,由医生在问诊的过程中,在病例上记下每次就诊过程中患处的情况,以便下次对比使用,现如今为了提高问诊效率,实现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绝大多数医院已具备自用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在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情况,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在系统内,这种管理系统在面对一些普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时,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方便程度。
[0007] 但是在应对皮肤上所产生的异常问题时,仅采用数字记录的方式,难以直观准确的为患者的当下病情进行记录,这就导致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医生在确定诊疗方案上仍然存在除病情之外的影响因素,容易导致医生对患者的病情造成误判,影响患者的诊疗体验,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仍然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具备了方便医生记录患者病情,优化患者治疗周期内的体验的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包括智能机器和扫描机,所述智能机器固定连接在所述扫描机的表面,所述智能机器内设置有基本数据单位、病情状态记录单位,以及诊疗分析单位;
[0010] 所述扫描机的上方开设有伸入口,所述扫描机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座一,所述滑座一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一,所述滑板一的表面设置有滑板二,所述扫描机内设置有两个固定夹,两个所述固定夹的下方均设置有辅助夹,两个所述辅助夹上均设置有传感器,所述扫描机内设置有扫描仪,所述扫描机内设置有把手;
[0011] 还包括有位移部件,所述位移部件设置在所述扫描机内,通过所述位移部件的设置,使得所述滑板一与所述滑板二进行具有先后顺序的竖向位移;
[0012] 还包括有两组固定部件,两组所述固定部件均通过所述滑板一与所述位移部件传动连接,通过两组所述固定部件的设置,使得两个所述固定夹进行相对位移;
[0013] 还包括有两组辅助部件,两组所述辅助部件均通过所述滑板二与所述位移部件传动连接,通过两组所述辅助部件的设置,使得两个所述辅助夹进行L形轨迹位移;
[0014] 两组所述固定部件上均设置有转向部件,所述扫描机内还设置有驱动部件和扫描部件,通过所述扫描部件的设置,使得所述扫描仪进行圆周位移。
[0015] 可选的,所述基本数据单位包括年龄单元、工作岗位单元和基础疾病单元,所述诊疗分析单位包括皮肤松弛度单元、患处信息单元以及分析单元。
[0016] 可选的,所述位移部件包括:
[0017] 滑座二,所述滑座二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座一的表面,所述滑板二的侧壁与所述滑座二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一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功能板,所述功能板的表面开设有缺口一,所述滑板二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功能杆,所述功能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两个所述滚轮分别与所述功能板的侧壁以及所述滑座二的侧壁贴合,所述滑座二的侧壁开设有缺口二,所述扫描机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扫描机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滑板二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杆。
[0018]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0019] 杆件一,所述滑座一的两侧均开设有开槽,所述杆件一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板一的侧壁,所述杆件一的杆臂通过所述开槽与所述滑座一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杆件一的杆臂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扫描机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槽壁滑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轴臂与所述滑槽一的槽壁滑动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面滑动连接有杆件二,所述杆件二的杆臂开设有滑槽二,所述滑槽二的槽壁与所述固定轴的轴臂滑动连接;
[0020] 所述杆件二的杆臂固定连接有固定传杆,所述固定传杆与所述固定夹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固定传杆位移的开口一。
[0021] 可选的,所述辅助部件包括:
[0022] 板件一,所述板件一固定连接在所述衔接杆的杆臂,所述板件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位移圈一,所述扫描机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辅助轴,所述辅助轴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棘齿轮,所述位移圈一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若干棘齿牙,若干所述棘齿牙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弹簧,若干所述辅助弹簧的端部均与所述位移圈一的内壁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棘齿牙均可与所述棘齿轮的齿牙相配合;
[0023] 所述辅助轴的轴臂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辅助轴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扇形板,所述扫描机的内壁竖向滑动连接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位移圈二,所述位移圈二的内壁与所述扇形板的侧壁贴合,所述圆盘的侧壁开设有连续槽,所述连续槽的槽壁滑动连接有伸缩轴,所述伸缩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套块,所述套块的内壁与所述L形杆的杆臂滑动连接,所述套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传杆,所述辅助传杆的杆臂与所述辅助夹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辅助传杆位移的开口二。
[0024] 可选的,所述转向部件包括:
[0025] 两个转向块,两个所述转向块均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内壁,两个所述转向块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向弹簧,两个所述转向弹簧的端部均与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6] 可选的,所述扫描部件包括:
[0027] 扫描电机,所述扫描机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块组,所述扫描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块组的表面,所述扫描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内齿环与齿轮,所述扫描机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扫描轴,所述扫描轴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扫描齿轮,所述扫描齿轮的齿牙与所述内齿环的齿牙相啮合,所述扫描轴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扫描杆,所述扫描仪固定连接在所述扫描杆的端部,所述把手转动连接在所述扫描杆的杆臂;
[0028] 所述扫描机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螺纹杆,所述调节螺纹杆的杆臂与所述调节块组的内壁螺纹连接。
[0029] 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
[0030]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座一的内壁,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螺纹杆,所述驱动螺纹杆的杆臂与所述滑板一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螺纹杆的端部与所述顶板的底面转动连接。
[00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2] 一、本发明通过滑座一、固定板与固定轴等结构的配合,使得两个固定夹进行相对位移,如此即可对患者小臂末端的关节处进行夹持式处理,由于患者的手还握住把手,因此通过此过程可使得患者的小臂处于竖直状态,为后续对患者的扫描识别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同时也方便患者整体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0033] 二、本发明可通过患处信息单元以及分析单元的设置,可对患者的病情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可利用人工智能自动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推荐优选的治疗方式,可辅助医生进行判断,进一步保证患者整体治疗过程顺利的进行。
[0034] 三、本发明通过位移圈一、棘齿牙与扇形板等结构的配合,使得两个辅助夹同步进行L形轨迹位移,如此可对患者手臂进行先夹,后向上提拉的过程,通过此过程,可使患者手臂上的褶皱充分打开,使得患处例如黑色素块,痣等被充分暴露,为后续扫描的数据准确性提供保证,进一步为整个诊疗过程提供优化服务。
[0035] 四、本发明通过滑座二、功能杆以及滚轮等结构的配合,使得固定夹与辅助夹的运动具有先后顺序的特点,即通过固定夹先位移,随后辅助夹再位移的方式,可使得辅助夹在提拉患者手臂皮肤的过程中,手臂已处于竖直状态,如此可保证提拉的实际作用效果。
[0036] 五、本发明通过调节块组、扫描齿轮与内齿环等结构的配合,使得在扫描仪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扫描时,不仅可进行普通的圆周轨迹扫描,还可针对患处部分,利用速度较慢的逆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扫描,使得对手臂上患处的信息记录进一步精准,进一步为整个诊疗过程进行服务,方便整个诊疗过程顺利的进行。
[0037] 六、本发明在对患者的手臂扫描完成后,辅助夹复位的过程中,其不会沿原有路径进行复位,而是立即离开患者的皮肤,如此可使得患者的体验更好,不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避免患者因紧张导致在医生问诊的过程中,回答的个人信息具有偏差,影响整体诊断,进一步为诊疗过程的优化体验进行服务。
[0038] 七、本发明在对患者的手臂扫描完成后,固定夹复位的过程中,同样将立即离开患者的皮肤,减少患者的手臂处于智能机器内部的时间,使得整体诊疗体验更好,同时也从患者的心理角度出发,进一步为医生问诊环节中所涉及到的数据问题进行详细回答。

附图说明

[0039] 图1为本发明智能机器部分的功能图;
[0040] 图2为本发明基本数据单位的功能图;
[0041] 图3为本发明诊疗分析单位的功能图;
[0042] 图4为本发明的轴测图;
[0043] 图5为本发明扫描机部分在正视状态下的第一剖视轴测图;
[0044] 图6为本发明扫描机部分在正视状态下的第二剖视轴测图;
[0045] 图7为本发明扫描机部分在正视状态下的第三剖视轴测图;
[0046] 图8为本发明图7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47] 图9为本发明扫描机内部分结构在背视状态下的轴测图;
[0048]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0049] 图11为本发明图9中C处结构的放大图;
[0050] 图12为本发明棘齿轮与圆盘等结构的配合详图;
[0051] 图13为本发明位移圈一与棘齿轮的配合详图;
[0052] 图14为本发明转向块于固定板上的状态图;
[0053] 图15为本发明扫描机底部部分在侧视状态下的剖视轴测图;
[0054] 图16为扫描机底部部分结构的轴测图。
[0055] 图中:1、智能机器;2、扫描机;3、基本数据单位;4、病情状态记录单位;5、诊疗分析单位;7、伸入口;8、滑座一;9、滑板一;10、滑板二;11、固定夹;12、辅助夹;13、传感器;14、扫描仪;15、年龄单元;16、工作岗位单元;17、基础疾病单元;18、皮肤松弛度单元;19、患处信息单元;20、分析单元;21、滑座二;22、功能板;23、功能杆;24、滚轮;25、顶板;26、挡板;27、衔接杆;28、杆件一;29、固定板;30、固定槽;31、固定轴;32、杆件二;33、固定传杆;34、板件一;35、位移圈一;36、辅助轴;37、棘齿轮;38、棘齿牙;39、辅助弹簧;40、圆盘;41、扇形板;42、L形杆;43、位移圈二;44、连续槽;45、伸缩轴;46、套块;47、辅助传杆;48、转向块;49、转向弹簧;50、扫描电机;51、调节块组;52、转板;53、内齿环;54、齿轮;55、底板;56、扫描轴;
57、扫描齿轮;58、扫描杆;59、调节电机;60、调节螺纹杆;61、驱动电机;62、驱动螺纹杆;6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7] 实施例一
[0058] 请参阅图1至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包括智能机器1和扫描机2,智能机器1固定连接在扫描机2的表面,智能机器1内设置有基本数据单位3、病情状态记录单位4,以及诊疗分析单位5;
[0059] 扫描机2的上方开设有伸入口7,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座一8,滑座一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一9,滑板一9的表面设置有滑板二10,扫描机2内设置有两个固定夹11,两个固定夹11的下方均设置有辅助夹12,两个辅助夹12上均设置有传感器13,扫描机2内设置有扫描仪14,扫描机2内设置有把手63;
[0060] 还包括有位移部件,位移部件设置在扫描机2内,通过位移部件的设置,使得滑板一9与滑板二10进行具有先后顺序的竖向位移;
[0061] 还包括有两组固定部件,两组固定部件均通过滑板一9与位移部件传动连接,通过两组固定部件的设置,使得两个固定夹11进行相对位移;
[0062] 两组固定部件上均设置有转向部件,扫描机2内还设置有驱动部件和扫描部件,通过扫描部件的设置,使得扫描仪14进行圆周位移。
[0063]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当需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记录时,可在智能机器1内的基本数据单位3填写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同时让患者将手臂从伸入口7伸入扫描机2内,同时让患者的手握住把手63,此时可启动位移部件先进行运作,通过位移部件的设置,使得滑板一9与滑板二10进行具有先后顺序的竖向位移,在滑板一9与滑板二10进行先后位移的过程中,先通过滑板一9带动两组固定部件进行运作,通过两组固定部件的设置,使得两个固定夹11进行相对位移,如此即可对患者小臂末端的关节处进行夹持式处理,由于患者的手还握住把手63,因此通过此过程可使得患者的小臂处于竖直状态,为后续识别提供保障;
[0064] 由于还包括有两组辅助部件,两组辅助部件均通过滑板二10与位移部件传动连接,通过两组辅助部件的设置,使得两个辅助夹12进行L形轨迹位移,从而在滑板二10运作的过程中,同步带动两组辅助部件进行运作,即带动两个辅助夹12进行L形轨迹位移,如此即可通过两个辅助夹12进行的L形轨迹位移,对患者手臂进行先夹,后向上提拉的过程,通过此过程,可使患者手臂上的褶皱充分打开,使得患处例如黑色素块,痣等被充分暴露,同时在辅助夹12与皮肤接触后,在辅助夹12提拉皮肤的过程中,通过传感器13,利用皮肤弹性与摩擦力关系的原理,记录患者的皮肤松弛度数据,输送至诊疗分析单位5中;
[0065] 完成上述过程后,可启动扫描部件进行运作,通过扫描部件的设置,使得扫描仪14进行圆周位移,对患者的手臂进行三维扫描,并将扫描出的三维图像输送至病情状态记录单位4内,同时也将扫描过程中所检测到的病患区域信息同样输送至病情状态记录单位4内,利用人工智能通过病情状态记录单位4对数据进行分析,自动推荐优选的治疗方式。
[0066] 值得注意的是,滑板一9与滑板二10的竖向位移具有先后的顺序性,即辅助夹12的位移在固定夹11之后,如此即可保证先定位,在提拉皮肤的过程,即可保证提拉皮肤工序的实际效果。
[0067] 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0068] 请参阅图1至图5,对实施例一中的部件进行如下的补充:基本数据单位3包括年龄单元15、工作岗位单元16和基础疾病单元17,诊疗分析单位5包括皮肤松弛度单元18、患处信息单元19以及分析单元20。
[0069]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可将患者的年龄、职业以及基础病因素信息分别对应填写至年龄单元15、工作岗位单元16和基础疾病单元17内,对患者进行记录,方便多次复诊时医生参考,同时在上述过程中所得出的皮肤松弛度数据保存至皮肤松弛度单元18内,随后可利用公式 对患者的皮肤状态进行判断;
[0070] 式中E为患者的皮肤松弛度数据;
[0071] 为辅助夹12提拉过程中与皮肤之间的错位距离;
[0072] 为初始设定的额定错位距离;
[0073] 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自动计算出E的指数,并进行判断,0.5 >E≥0,则可视为皮肤状态为非常松弛,在后续计算中可记E为1.2;
[0074] 当 >E>0.5 时,则可视为皮肤状态为普通松弛,在后续计算中可记E为1;
[0075] 当E> 时,则可视为皮肤状态为不松弛,在后续计算中可记E为0.8;
[0076] 而在扫描过程中所检测出的手臂上的患处信息也保存至患处信息单元19内,同样利用智能算法 进行判断;
[0077] 式中Ti为患处的曲线跨度;
[0078] Hi为患处的三维高度,即患处在手掌至肘关节方向上的长度;
[0079] Di为患处的三维厚度,即患处隆起部分距皮肤表面的最短高度;
[0080] M表示为患处的严重程度系数;
[0081] 通过上式得出M的值后,再结合公式: 进行判断;
[0082] 式中若 <A< ,则推荐外用药膏与外科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0083] 若A< ,则推荐外用药膏进行治疗;
[0084] 若A> ,则推荐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0085] 同时 与 的数值可由医生在设备初设的过程中进行设定,而设定标准可根据不同病种的类别进行管理。
[0086] 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0087] 请参阅图5至图8,对实施例一中的位移部件进行如下的公开,位移部件包括:滑座二21,滑座二21固定连接在滑座一8的表面,滑板二10的侧壁与滑座二21的内壁滑动连接,滑板一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功能板22,功能板22的表面开设有缺口一,滑板二10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功能杆23,功能杆23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24,两个滚轮24分别与功能板22的侧壁以及滑座二21的侧壁贴合,滑座二21的侧壁开设有缺口二,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顶板25,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26,滑板二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杆27。
[0088]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可首先向上移动滑板一9,使其沿着滑座一8的内壁竖向上移,通过滑板一9的上移,同步带动功能板22竖向上移,在此过程中,功能杆23被滑座二21上的缺口二所限制,其不会跟随上移,即此过程中滚轮24沿着功能板22的侧壁滑动,当功能板22上移至其上设置的缺口一与滚轮24接触时,此时随着功能板22的继续上移,通过缺口一推动滚轮24,使得功能杆23与滑板二10的连接处产生偏转,即使得滚轮24滑入缺口一内,同时通过功能杆23的偏转,使得另一侧的滚轮24从缺口二中滑出,此后随着功能板22的继续上移,将通过缺口一与功能杆23的传动,推动滑板二10同步进行位移,此过程中滚轮24沿着滑座二21的内壁滑动,如此可首先使得滑板一9先进行位移,随后再同步带动滑板二10进行位移;
[0089] 而在此部分结构复位的过程中,通过缺口一的推动,使得滑板一9与滑板二10先同步进行下移,随后结构的运动原理与上述一致,运动形式与上述相反,即滑板二10先停止位移,随后滑板一9继续下移一段距离完成复位。
[0090] 实施例四,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0091] 请参阅图5至图14,对实施例一中的固定部件进行如下的公开,固定部件包括:杆件一28,滑座一8的两侧均开设有开槽,杆件一28固定连接在滑板一9的侧壁,杆件一28的杆臂通过开槽与滑座一8的内壁滑动连接,杆件一28的杆臂开设有滑槽一,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9,固定板29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30,固定槽30的槽壁滑动连接有固定轴31,固定轴31的轴臂与滑槽一的槽壁滑动连接,顶板25的底面滑动连接有杆件二32,杆件二
32的杆臂开设有滑槽二,滑槽二的槽壁与固定轴31的轴臂滑动连接;
[0092] 杆件二32的杆臂固定连接有固定传杆33,固定传杆33与固定夹11的端部固定连接,挡板26的表面开设有供固定传杆33位移的开口一。
[0093]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滑板一9进行位移的过程中,同步带动杆件一28进行位移,通过杆件一28的传动,即可使得固定轴31同步进行位移,由于固定轴31同时被固定槽30所限位,其将沿着固定槽30的槽壁进行滑动,即其将先在转向部件的限制下,先进行斜向方向上的上移,随后随着杆件一28的上移,其沿着固定槽30的槽壁进行上移,即通过此过程中固定轴31的传动,将使得杆件二32先向滑板一9的方向靠近,随后保持位移后的状态,通过杆件二32的位移,此时可通过固定传杆33的传动,使得固定夹11向患者手臂的方向靠近,如此即可通过固定夹11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夹持,配合把手63,使得患者需要被检测区域的部分处于竖直状态,为后续扫描的准确性提供保证。
[0094] 实施例五,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0095] 请参阅图5至图14,对实施例一中的辅助部件进行如下的公开,辅助部件包括:板件一34,板件一34固定连接在衔接杆27的杆臂,板件一3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位移圈一35,扫描机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辅助轴36,辅助轴36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棘齿轮37,位移圈一3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若干棘齿牙38,若干棘齿牙38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弹簧39,若干辅助弹簧39的端部均与位移圈一35的内壁固定连接,若干棘齿牙38均可与棘齿轮37的齿牙相配合;
[0096] 辅助轴36的轴臂固定连接有圆盘40,辅助轴36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扇形板41,扫描机2的内壁竖向滑动连接有L形杆42,L形杆4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位移圈二43,位移圈二43的内壁与扇形板41的侧壁贴合,圆盘40的侧壁开设有连续槽44,连续槽44的槽壁滑动连接有伸缩轴45,伸缩轴4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套块46,套块46的内壁与L形杆42的杆臂滑动连接,套块4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传杆47,辅助传杆47的杆臂与辅助夹12的表面固定连接,挡板26的表面开设有供辅助传杆47位移的开口二。
[0097]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滑板二10进行竖向上移的过程中,将通过衔接杆27的传动,使得板件一34同步上移,即通过板件一34的传动,使得位移圈一35上移,进而使得位移圈一35内壁上的两侧棘齿牙38同步上移,以图13所示状态为例,在棘齿牙38上移时,左侧部分的棘齿牙38与棘齿轮37的齿牙为平面配合,即可推动棘齿轮37产生旋转,而右侧部分的棘齿牙38与棘齿轮37为斜面配合,此部分的棘齿牙38在上移的过程中,将被棘齿轮37推动,其连接处的辅助弹簧39被压缩,而在棘齿牙38下移时,两侧的棘齿牙38与棘齿轮37的配合模式相互替换,如此即可使得棘齿牙38不论上移还是下移,均可使得棘齿轮37进行一个方向上的旋转;
[0098] 而通过棘齿轮37进行的旋转,即可同步带动辅助轴3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圆盘40与扇形板41同步进行转动,以图12所示方向为例,在扇形板41进行顺时针转动时候,由于最远半径的侧壁已与位移圈二43的内壁贴合,如此过程中,将不使得位移圈二43进行竖向上的位移,而在圆盘40进行的旋转过程中,将同步带动连续槽44进行圆周位移,此时此过程中伸缩轴45将沿着连续槽44的槽壁滑动,如此即可使得伸缩轴45首先向靠近位移圈二43的方向进行位移,随后当扇形板41最远半径的侧壁与位移圈二43的内壁脱离贴合时,此时随着扇形板41的继续旋转,将推动位移圈二43进行竖向上移,此时如图12所示的伸缩轴45位于连续槽44上的平行槽部分,即伸缩轴45将不随着圆盘40的转动位置发生变化,而在位移圈二43上移时,可通过L形杆42的传动,使得套块46竖向上移,此过程中伸缩轴45被拉伸;
[0099] 综上所述,在位移圈一35上移的过程中,将使得辅助轴36旋转180°,此过程中套块46将进行一次L形轨迹位移,而此时通过辅助传杆47的传动,即可使得辅助夹12进行L形轨迹位移,如此即可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先夹,后向上提拉的过程,使得患者手臂上的褶皱被充分打开,使得患处充分暴露,保证后续扫描的准确性;
[0100] 同时在辅助夹12向上提拉的过程中,可通过传感器13检测出患者的皮肤松弛度E的值。
[0101] 值得注意的是,在结构进行复位的过程中,此时棘齿轮37沿原有方向上继续进行旋转,即此时圆盘40继续进行转动,此时套块46的运动原理与上述一致,同样运动形式与上述相反,将进行倒L形轨迹的位移,如此即可通过套块46的倒L形轨迹位移,使得在扫描完成后,辅助夹12立刻离开患者的皮肤,避免患者紧张,优化患者体验。
[0102] 实施例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0103] 请参阅图9至图11和图14,对实施例一中的转向部件进行如下的公开,转向部件包括:两个转向块48,两个转向块48均滑动连接在固定板29的内壁,两个转向块48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向弹簧49,两个转向弹簧49的端部均与固定板29的内壁固定连接。
[0104]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固定轴31沿着固定槽30的槽壁进行滑动的过程中,其将先与转向块48上的圆弧边接触,此时随着固定轴31的位移,将推动转向块48沿着固定板29的内壁滑动,即此时转向块48不会对其进行阻挡,当其越过转向块48的位置时,此时固定轴31的轴臂与转向块48的直边贴合,此时转向块48对其进行阻挡,使得固定轴31无法沿着原路径进行位移,即在上述过程中滑板一9进行向下位移进行复位的过程中,将使得固定轴31先进行斜向下方向上的位移,随后再进行竖直下移动,如此即可使得在扫描完成时,固定夹11立刻离开患者的皮肤,此过程可启到优化患者体验的效果。
[0105] 实施例七,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0106] 请参阅图5、图15和图16,对实施例一中的扫描部件进行如下的公开,扫描部件包括:扫描电机50,扫描机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块组51,扫描电机50固定连接在调节块组51的表面,扫描电机5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板52,转板5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内齿环53与齿轮54,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55,底板5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扫描轴56,扫描轴56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扫描齿轮57,扫描齿轮57的齿牙与内齿环53的齿牙相啮合,扫描轴56的轴臂固定连接有扫描杆58,扫描仪14固定连接在扫描杆58的端部,把手63转动连接在扫描杆58的杆臂;
[0107] 扫描机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59,调节电机5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螺纹杆60,调节螺纹杆60的杆臂与调节块组51的内壁螺纹连接。
[0108]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在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扫描前工作完成后,此时可通过启动扫描电机50,使得转板52进行旋转,进而使得内齿环53与齿轮54同步进行转动,通过内齿环53的转动,将使得扫描齿轮57进行旋转,进而通过扫描轴56的传动,使得扫描杆58以扫描轴56为轴进行转动,如此即可使得扫描仪14以扫描轴56为轴进行转动,对患者的手臂进行三维扫描;
[0109] 在扫描的过程中,当识别到患处区域时,可自动启动调节电机59,使得调节螺纹杆60进行转动,如此即可使得调节块组51进行位移,即通过调节块组51的位移,使得扫描齿轮
57与内齿环53脱离啮合,扫描齿轮57转而与齿轮54啮合,此时随着扫描电机50的驱动,将通过齿轮54使得扫描齿轮57进行转动,由于扫描齿轮57的传动路径发生改变,同时内齿环53与齿轮54的直径具有差异,因此此时扫描齿轮57将进行方向相反的,同时速度较慢的逆旋转,即此时扫描仪14将通过逆旋转的方式,对患者的患处部分进行速度较慢的扫描,此过程可使得患者的患处部分被扫描的更加仔细,所得出的数据更加真实,整体成型效果更好;
[0110] 患处扫描完成后,在此启动调节电机59,使得扫描齿轮57重新与内齿环53啮合传动,继续对手臂进行扫描处理即可;
[0111] 上述扫描所得出的患处数据可输送至患处信息单元19内,包括患处的曲线跨度,三维高度,三维厚度等。
[0112] 实施例八,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0113] 请参阅图6和图7,对实施例一中的驱动部件进行如下的公开,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固定连接在滑座一8的内壁,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螺纹杆62,驱动螺纹杆62的杆臂与滑板一9的内壁螺纹连接,驱动螺纹杆62的端部与顶板25的底面转动连接。
[0114]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启动驱动电机61,即可使得驱动螺纹杆62进行旋转,通过驱动螺纹杆62的转动,即可使得滑板一9在竖向上进行位移。
[0115] 工作原理: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辅助分析管理系统使用时,首先可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在基本数据单位3内,随后患者将手臂从伸入口7伸入扫描机2内,握住把手63,对手臂进行扫描;
[0116] 在扫描开始前,将首先启动驱动电机61,使得两个固定夹11进行相对位移,如此即可对患者小臂末端的关节处进行夹持式处理,由于患者的手还握住把手63,因此通过此过程可使得患者的小臂处于竖直状态,为后续识别提供保障;
[0117] 同时在两个固定夹11运动过后,使得两个辅助夹12进行L形轨迹位移,如此即可进行对患者手臂进行先夹,后向上提拉的过程,通过此过程,可使患者手臂上的褶皱充分打开,使得患处例如黑色素块,痣等被充分暴露;
[0118] 随后可启动扫描电机50,通过其与调节电机59的配合,对患者的手臂区域以及手臂上的患处区域进行充分扫描,扫描所得出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自动计算,自动推荐出优选的治疗方式辅助医生判断;
[0119] 在扫描完成后,两个辅助夹12与两个固定夹11均立即离开患者的皮肤,可避免患者过于紧张,方便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012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