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483626.8

文献号 : CN1172066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群滕松瑶韩雅萍宋盼盼毛文宇付康

申请人 : 山东豪迈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除尘装置,用于去除激光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激光加工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加工区域,除尘装置包括送风部、导向部和集尘部;送风部包括用于向壳体内送风的送风口;导向部包括转轴和第一导向板,转轴与壳体固定,第一导向板能够绕转轴转动,由送风口通入壳体内的气流能够在第一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吹向加工区域;集尘部包括位于壳体内的吸尘口,集尘部能够通过吸尘口抽吸加工区域内的气体。激光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该除尘装置能够保证加工区域的清洁度,避免杂质对激光加工设备和工件造成影响,还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对加工区域进行冷却,保证激光加工设备的稳定运行。

权利要求 :

1.一种除尘装置,用于去除激光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所述激光加工设备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加工区域(1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送风部(2)、导向部(3)和集尘部(4);

所述送风部(2)包括用于向所述壳体(1)内送风的送风口;

所述导向部(3)包括转轴(32)和第一导向板(31),所述转轴(32)与所述壳体(1)固定,所述第一导向板(31)能够绕所述转轴(32)转动,由所述送风口通入所述壳体(1)内的气流能够在所述第一导向板(31)的导向作用下吹向所述加工区域(11);

所述送风部(2)包括第一送风口(21)和第二送风口(22),所述导向部(3)还包括第二导向板(33),由所述第一送风口(21)通入的第一气流直接吹向所述第一导向板(31),由所述第二送风口(22)通入的第二气流经过所述第二导向板(33)的导向作用后吹向所述第一导向板(31),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涡流;

所述集尘部(4)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吸尘口,所述集尘部(4)能够通过所述吸尘口抽吸所述加工区域(11)内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口(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31)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21)对应设置;

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31)分别位于所述加工区域(1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口(2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21)之间,所述第二导向板(33)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31)之间;

所述第二导向板(33)包括第一板体(331)和第二板体(332),所述第一板体(33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板体(332)的一端连接并形成连接端,所述第一板体(3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板体(332)的另一端分离并形成开口端,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二送风口(22)的一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口(21)和所述第二送风口(22)均设于所述壳体(1)的顶壁,两个所述转轴(32)分别对应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21)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二送风口(22)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板(33)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3)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板(31)绕所述转轴(32)转动;

所述第一送风口(21)和所述第二送风口(22)分别设置有变频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5)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6),所述控制部(5)分别与各所述温度传感器(6)、各所述变频风机以及各所述驱动件电性连接,并可根据各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送风口(21)和所述第二送风口(22)的送风量,以及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板(3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部(4)包括至少两个吸尘口,所述至少两个吸尘口包括第一吸尘口(41)和第二吸尘口(42),所述第一吸尘口(41)设于所述加工区域(11)的一侧,并用于抽吸所述加工区域(11)的气体,所述第二吸尘口(42)设于加工区域(11)的下方,并用于抽吸所述加工区域(11)下方的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部(4)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外的集尘器(43),所述集尘器(43)分别通过集尘管道(44)与所述第一吸尘口(41)以及所述第二吸尘口(42)连通;

和/或,还包括吹气喷嘴(7),所述吹气喷嘴(7)用于向所述加工区域(11)吹气,所述第一吸尘口(41)与所述吹气喷嘴(7)分别位于所述激光加工设备的激光加工头(14)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31)和所述第二板体(332)之间的夹角为2arctan[a/(b‑c)],其中,a为所述第一送风口(2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送风口(22)的轴线之间的间距,b为所述转轴(32)与所述第一送风口(2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c为所述第二导向板(33)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送风口(22)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31)和所述第二板体(332)之间的夹角在{2arctan[a/(b‑c)]‑2arcsin(d/2)} {2arctan[a/(b‑c)]+~

2arcsin(d/2)}范围内,其中,a为所述第一送风口(2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送风口(22)的轴线之间的间距,b为所述转轴(32)与所述第一送风口(2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c为所述第二导向板(33)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送风口(22)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d为所述第一导向板(31)的长度。

说明书 :

一种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激光加工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激光雕刻加工,是利用高能量使工件被加工表面迅速升温达到熔融状态,以将被加工表面去除的加工方法,加工过程中,被去除的材料会变成粉尘、碎屑、烟雾等杂质落在激光加工设备的各零部件上,造成零部件污染,尤其是光学镜头污染,同时,弥漫的粉尘、烟雾一旦被人体吸入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必须配备除尘装置对激光加工过程中的杂质进行收集和处理。
[0003] 常见的除尘装置一般包括吸尘口、除尘管道、集尘器等,吸尘口位置越靠近加工位置吸尘效果越好,但由于激光加工设备的结构、被加工工件的形状特征等的限制,导致吸尘口位置并不能无限靠近加工位置,使得除尘效果并不理想。
[0004] 因此,激光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如何保证加工区域的清洁度,避免杂质对激光加工设备和工件造成影响,同时还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尘装置,激光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该除尘装置能够保证加工区域的清洁度,避免杂质对激光加工设备和工件造成影响,同时还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除尘装置,用于去除激光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所述激光加工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加工区域,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送风部、导向部和集尘部;所述送风部包括用于向所述壳体内送风的送风口;所述导向部包括转轴和第一导向板,所述转轴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第一导向板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由所述送风口通入所述壳体内的气流能够在所述第一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吹向所述加工区域;所述集尘部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吸尘口,所述集尘部能够通过所述吸尘口抽吸所述加工区域内的气体。
[0007] 可选地,所述送风部包括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导向部还包括第二导向板,由所述第一送风口通入的第一气流直接吹向所述第一导向板,由所述第二送风口通入的第二气流经过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导向作用后吹向所述第一导向板。
[0008] 可选地,所述第一送风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分别位于所述加工区域的两侧。
[0009] 可选地,所述第二送风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之间,所述第二导向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二导向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连接并形成连接端,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分离并形成开口端,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二送风口的一侧设置。
[0010] 可选地,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均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对应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送风口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二送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正上方。
[0011] 可选地,所述导向部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板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分别设置有变频风机。
[0012]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部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部分别与各所述温度传感器、各所述变频风机以及各所述驱动件电性连接,并可根据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的送风量,以及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板转动。
[0013] 可选地,所述集尘部包括至少两个吸尘口,所述至少两个吸尘口包括第一吸尘口和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一吸尘口设于所述加工区域的一侧,并用于抽吸所述加工区域的气体,所述第二吸尘口设于加工区域的下方,并用于抽吸所述加工区域下方的气体。
[0014] 可选地,所述集尘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外的集尘器,所述集尘器分别通过集尘管道与所述第一吸尘口以及所述第二吸尘口连通;
[0015] 和/或,还包括吹气喷嘴,所述吹气喷嘴用于向所述加工区域吹气,所述第一吸尘口与所述吹气喷嘴分别位于所述激光加工设备的激光加工头的两侧。
[0016]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夹角为2arctan[a/(b‑c)],其中,a为所述第一送风口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送风口的轴线之间的间距,b为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送风口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c为所述第二导向板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送风口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
[0017]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夹角在{2arctan[a/(b‑c)]‑2arcsin(d/2 )} {2arctan[a/(b‑c)]+2arcsin(d/2
~
)}范围内,其中,a为所述第一送风口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送风口的轴线之间的间距,b为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送风口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c为所述第二导向板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送风口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d为所述第一导向板的长度。
[0018] 本申请所提供的除尘装置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0019] 通过送风口向加工区域送风(具体为冷风),以及时将加工区域产生的杂质吹走,然后通过吸尘口及时将这部分携带有杂质的气体吸走,并排出壳体外,由送风口通入壳体内的风量以及吸尘口吸出的风量平衡,使得壳体内的整体压力平衡。通过送风口不断的送风作用以及吸尘口不断的抽吸作用,使得冷风不断地经过加工区域,能够对加工区域进行冷却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对加工区域进行净化,保证激光加工设备稳定地运行。
[0020] 导向部还包括设于壳体内壁的转轴,第一导向板能够绕该转轴转动,如此设置可使得通入加工区域的气流流向可控。在对于不同的工件进行加工,或者,在对同一工件的不同位置进行加工时,加工区域很有可能是会发生变化的,本申请所提供的除尘装置可通过调整第一导向板的转动角度,保证由送风口通入的气流能够在第一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吹向加工区域,灵活性好。
[0021] 并且,通过第一导向板对气流提供导向,相对于通过导管对气流提供导向的方案来说,能够简化该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减小空间布置要求、避免结构杂乱影响激光加工设备的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便于维修操作。同时,还能够降低气流在达到加工区域时,对激光加工头的冲击影响,保证激光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除尘装置与激光加工设备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24]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4是图3中的部分结构简图。
[0026] 附图1‑图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 1‑壳体,11加工区域,12转台,13工作台,14激光加工头,15第一驱动部,16第二驱动部,17倾斜臂,18滑枕;
[0028] 2送风部,21第一送风口,22第二送风口;
[0029] 3导向部,31第一导向板,32转轴,33第二导向板,331第一板体,332第二板体;
[0030] 4集尘部,41第一吸尘口,42第二吸尘口,43集尘器,44集尘管道;
[0031] 5控制部;
[0032] 6温度传感器;
[0033] 7吹气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5] 如图1所示,激光加工设备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转台12、工作台13、激光加工头14、驱动机构等部件,工作台13设于转台12,并可在转台12的带动下转动,工作台13用于承载待加工的工件,激光加工头14能够对放置于工作台13的工件进行加工,激光的加工区域11大致位于工作台13和激光加工头14之间的区域,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15和第二驱动部16,第一驱动部15通过倾斜臂17与转台12连接,并用于驱动转台12带动工作台13转动,第二驱动部16用于驱动激光加工头14移动,以实现通过激光加工头14对承载于工作台13的待加工工件进行全方位的加工,因此,加工区域11的位置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0036] 在通过该激光加工设备对工件进行激光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碎屑、烟雾等杂质,杂质可能会对零部件或光学镜头造成污染,并且,粉尘、烟雾还可能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除尘装置,用于去除激光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保证工件产品质量、避免杂质损坏激光加工设备的光学镜头,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避免杂质被操作人员吸入而影响健康。
[0037] 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除尘装置包括送风部2、导向部3和集尘部4,其中,送风部2包括设于壳体1侧壁的送风口,具体可以是壳体1的顶壁、底壁或周向壁,该送风口用于向壳体1内送风,导向部3包括第一导向板31,该第一导向板31用于对由送风口通入壳体1内的气流提供导向作用,使得气流能够到达加工区域11,集尘部4包括位于壳体1内的吸尘口,通过该吸尘口抽吸壳体1内的气体,并对杂质进行收集,从而实现加工区域11的净化。
[0038] 通过送风口向加工区域11送风(具体为冷风),以及时将加工区域11产生的杂质吹走,然后通过吸尘口及时将这部分携带有杂质的气体吸走,并排出壳体1外,由送风口通入壳体1内的风量以及吸尘口吸出的风量平衡,使得壳体1内的整体压力平衡。通过送风口不断的送风作用以及吸尘口不断的抽吸作用,使得冷风不断地经过加工区域11,能够对加工区域11进行冷却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对加工区域11进行净化,保证激光加工设备稳定地运行。
[0039] 导向部3还包括转轴32,该转轴32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第一导向板31能够绕该转轴32转动,如此设置可使得通入加工区域11的气流流向可控。在对于不同的工件进行加工,或者,在对同一工件的不同位置进行加工时,加工区域11很有可能是会发生变化的,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第一导向板31的转动角度,保证由送风口通入的气流能够在第一导向板31的导向作用下吹向加工区域11,灵活性好。
[0040] 并且,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向板31对气流提供导向,相对于通过导管对气流提供导向的方案来说,能够简化该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减小空间布置要求、避免结构杂乱影响激光加工设备的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便于维修操作。
[0041] 如图2所示,送风部2包括第一送风口21和第二送风口22,导向部3还包括第二导向板33,第二导向板33可固设于壳体1内,该第二导向板33的角度一定,第一送风口21和第二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也一定。
[0042] 由第一送风口21通入的第一气流能够直接吹向第一导向板31,由第二送风口22通入的第二气流直接吹向第二导向板33,并在第二导向板33的导向作用下,吹向第一导向板31,最终,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集在一起,并在汇集时由于产生了流速的变化和摩擦的作用,会形成旋转的气体涡旋,在这些涡旋中,气体沿着旋涡方向不断旋转,形成了涡流。
[0043] 由于吸尘口不断抽气,造成该处形成短暂真空区域,并与周边其它区域形成压力差,周边其它区域的冷空气将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导入加工区域11,以降低加工区域11温度,使设备内部温度保持在恒定范围内,达到恒温状态。
[0044] 并且,由于吸尘口附近的区域和涡流区域形成压差,使得加工区域11产生的灰尘能够在压差的作用下聚集在吸尘口附近的区域,便于被吸尘口抽吸并排出,减少了灰尘外溢的情况,增强了吸尘效果。
[0045] 第一导向板31和第二导向板33彼此独立且间隔设置,如此设置,能够简化整体结构且便于各部件的空间布置。
[0046] 如图2所示,第一送风口2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导向板31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两个转轴32,两个第一导向板31分别与两个第一送风口21对应设置,并且,这两个第一导向板31分别位于加工区域11的两侧,通过两个第一导向板31分别从两侧将气流导向至加工区域11,即便是加工区域11的位置发生变化,也能够保证由气流到达加工区域11并对加工区域11进行充分的无死角的冷却和清洁。
[0047]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更多个第一导向板31,以进一步提高向加工区域11送风的灵活性和全面性。而两个第一导向板31的设置能够在保证对加工区域11充分提供冷风的同时,简化整体结构。
[0048]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送风口22的数量也不做限制,如图2所示,第二送风口22仅有一个,并位于两个第一送风口21之间,第二导向板33的数量也仅有一个,并位于两个第一导向板31之间,该第二导向板33包括第一板体331和第二板体332两个板体,第一板体331的一端和第二板体332的一端连接并形成连接端,第一板体331的另一端和第二板体332的另一端分离,并形成开口端,也就是说,该第二导向板33呈V形结构,该第二导向板33的连接端朝向第二送风口22的一侧设置。
[0049] 由第二送风口22通入的第二气流在经过第二导向板33的连接端后被分成两股子气流,一股子气流经过第一板体331的导向作用到达一个第一导向板31,另一股子气流经过第二板体332的导向作用到达另一个第一导向板31。
[0050] 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两个第二送风口22和两个第二导向板33,两个第二导向板33分别与两个第二送风口22对应设置,并分别将由两个第二送风口22送入的第二气流导向至两个不同的第一导向板31,而将第二导向板33设置为呈V字形结构布置的第一板体331和第二板体332时,能够简化整体结构。
[0051] 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口21和第二送风口22均设于壳体1的侧壁,具体可以是壳体1的顶壁、底壁或周向壁均可,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送风口21和第二送风口22均设于壳体1的顶壁,并从上方向壳体1内送风。两个第一送风口21的轴线以及第二送风口22的轴线共面,如此设置,方便两个第一导向板31以及第二导向板33的第一板体331和第二板体332的布置。
[0052] 将送风口设置在顶壁,通过送风口向下送风,能够将漂浮在壳体1内的粉尘向下吹,便于被吸尘口抽吸并排出,从而保证壳体1内上方空间的清洁度。并且,将送风口设置在顶壁相较于将送风口设置在底壁或周向壁的方案来说,便于第一导向板31和第二导向板33的布置,同时能够降低安装空间要求,无需考虑第一驱动部15、第二驱动部16等部件的遮挡作用。
[0053] 如图2所示,两个转轴32分别对应地设于两个第一送风口21的正下方,第二送风口22设于第二导向板33的正上方,并且,第二导向板33的开口端朝向激光加工设备,并位于第二驱动部16的上方,第二送风口22和第二导向板33均位于加工区域11及激光输出头的正上方,由第二送风口22通入的第二气流会被第二导向板33、第二驱动部16等部件遮挡,防止气体直接冲击激光加工头14并到达加工区域11,避免对激光加工造成影响。
[0054] 如图3所示,转轴32位于第一导向板3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该第一导向板31绕设于其中间位置的转轴32转动,第一导向板31的两端沿圆弧形轨迹移动。
[0055] 如图4所示,在同一截面上,轴线L示意为第二送风口22的轴线,P点示意为第二导向板33的顶端端点,该P点位于轴线L上,圆弧形轨迹的圆心O点示意为转轴32,连线L1为P点和O点之间的连接线,过P点作圆弧形轨迹的两条切线,分别为第一切线L2和第二切线L3。
[0056] 第一送风口21的轴线与第二送风口22的轴线L之间的间距为a,即O点到轴线L之间的间距为a,第一送风口21和第二送风口22的下端面共面,转轴32(即O点)与第一送风口21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b,第二导向板33的顶端(即P点)与第二送风口22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为c,因此,P点与O点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b‑c,第一导向板31的长度为d,连线L1的长度为e。
[0057] 轴线L与第一板体331之间的夹角,以及轴线L与第二板体332之间的夹角相等。该轴线L与连线L1之间的夹角为α,轴线L与第一切线L2之间的夹角为β,轴线L与第二切线L3之间的夹角为γ,连线L1与第一切线L2之间的夹角为δ,连线L1与第二切线L3之间的夹角也为δ,因此,β=α‑δ,γ=α+δ。
[0058] 轴线L与第一板体331之间的夹角需在β γ范围内时,能够保证子气流在第一板体~331的导向作用下吹向第一导向板31,此时,第一板体331和第二板体332之间的夹角需在2β
2γ范围内。
~
[0059] 设计时,经过第一板体331的子气流优选直接到达第一导向板31的中间位置,如此能够充分发挥第一导向板31地对该子气流的导向作用,此时,轴线L与第一板体331之间的夹角为α,即第一板体331和第二板体332之间的夹角优选为2α。
[0060] 参考图4,可以看出,tanα=a/(b‑c),因此,第一板体331和第二板体332之间的夹角优选2α=2arctan[a/(b‑c)]。
[0061] 参考图4,e= ,sinδ=d/2e,可计算出δ=arcsin(d/2),从而可计算β和γ:
[0062] β=α‑δ=arctan[a/(b‑c)]‑arcsin(d/2 );
[0063] γ=α+δ=arctan[a/(b‑c)]+arcsin(d/2 );
[0064] 因此,第一板体331和第二板体332之间的夹角范围2β 2γ为:~
[0065] {2arctan[a/(b‑c)]‑2arcsin(d/2 )} {2arctan[a/(b‑c)]+~2arcsin(d/2 )}。
[0066] 导向部3还包括驱动件,该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导向板31绕转轴32转动,具体的,可以是转轴32能够相对于壳体1转动,转轴32与第一导向板31固定,驱动件驱动转轴32转动即可。或者,也可以是转轴32与壳体1固定,驱动件驱动第一导向板31相对于转轴32转动均可。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包括伺服电机,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转轴32或第一导向板31转动。该驱动件还可以包括减速器、传动组件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67] 第一送风口21和第二送风口22分别设有变频风机,各变频风机能够分别通过对应的送风口向壳体1内通入风,使得通入至加工区域11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的风量可控。
[0068]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内还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6,各温度传感器6分布于壳体1内的不同区域,并分别用于检测壳体1内的不同区域的温度,该除尘装置还包括控制部5,控制部5分别与各温度传感器6、各变频风机以及各驱动件电性连接,具体可通过连接线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如蓝牙、WiFi等方式连接均可。
[0069] 控制部5能够控制各送风口处的变频风机的通风量。控制部5还能够控制各驱动件驱动,以改变第一导向板31的角度,从而能够实现对通入至加工区域11的风量和风向进行调整。
[0070] 各温度传感器6能够将温度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部5,控制部5能够根据各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结果形成温度分布场。若加工区域11某处温度较高,该控制部5控制通过控制驱动件驱动,使得各第一导向板31分别转动至对应的角度,同时控制各送风口处的变频风机的送风量,使得更多风量到达温度较高的位置,除尘部会根据送风量控制吸尘口的抽吸量,保证加工区域11内的温度、压力保持稳定状态,进而保证激光加工设备能够稳定地工作。
[0071]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于温度传感器6的设置数量以及具体位置不做限制,至少部分温度传感器6可固定于壳体1的内壁,也可以是部分温度传感器6固定于第一驱动部15、第二驱动部16等均可,如图2所示,各送风口的下方、转台12等位置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
[0072] 如图1所示,集成部包括第一吸尘口41和第二吸尘口42两个吸尘口,其中,第一吸尘口41位于加工区域11的一侧,第二吸尘口42位于加工区域11的下方,通过第一吸尘口41从加工区域11的侧边对加工区域11的气体进行抽吸,通过第二吸尘口42从下方对气体进行抽吸,由于送风口位于加工区域11的上方,并可将上方的杂质吹向下方,保证上方气体的清洁度,第一吸尘口41能够保证加工区域11的清洁度,第二吸尘口42能够保证下方的气体的清洁度,从而全方位的保证壳体1内的清洁度。
[0073] 集尘部4还包括集尘器43,该集尘器43设于壳体1外,并分别通过集尘管道44与第一吸尘口41和第二吸尘口42连通,该集尘器43能够对由第一吸尘口41和第二吸尘口42抽吸的气体进行净化,并将净化后的气体排出至大气中。当然,也可以是每个吸尘口都分别连通一个集尘器43,而通过一个集尘器43与各吸尘口连通时,能够简化整体结构、降低成本。
[0074] 如图2所示,该除尘装置还包括吹气喷嘴7,该吹气喷嘴7用于向加工区域11吹气,具体可向工作台13吹气,以在加工过程中,将产生的杂质及时吹离工件,保证激光加工的顺利进行,第一吸尘口41与该吹气喷嘴7分别位于激光加工头14的两侧,吹气喷嘴7从一侧吹气,第一吸尘口41从另一侧吸气,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大部分杂质被吸入第一吸尘口41内,少量的粉尘、碎屑等杂质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工作台13底部,并被第二吸尘口42吸入,少量的粉尘向上漂浮,并在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的吹动下向下,最后被第一吸尘口41和/或第二吸尘口42吸入,从而保证壳体1内各区域的清洁度。
[0075] 也就是说,吹气喷嘴7能够及时将工件表面产生的杂质吹离至加工区域11内,结合各送风口通入的气流作用,将壳体1上方的杂质吹向加工区域11,通过吸尘口附近的区域和涡流区域形成压差,使得杂质能够在压差作用下聚集在吸尘口附近的区域,从而被吸尘口抽吸并排出。
[0076] 如图1所示,激光加工头14、第一吸尘口41与该吹气喷嘴7均设于第二驱动部16,并分别朝向加工区域11设置,第二吸尘口42与转台12底部的滑枕18固定,并可随滑枕18移动,如此一来,无论加工区域11是否发生变化,吹气喷嘴7都能够向加工区域喷气,第一吸尘口41都能够从加工区域11吸气,第二吸尘口42能够从加工区域11的下方吸气。
[0077] 本实施例中,集尘部4还可以设置有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各个送风口和吹气喷嘴7向壳体1内供气,集尘部4通过吸尘口向外抽气,无论集尘部4设置有多个吸尘口,各吸尘口的抽吸气体的总量与由各送风口以及吹气喷嘴通入壳体1内的气体总量保持平衡,使得壳体1内的压力平衡,进而保证激光加工设备能够稳定地运行。
[0078] 集尘器43可与控制部5电性连接,控制部5根据各送风口总的送风量以及吹气喷嘴7的风量,通过集尘器43控制各吸尘口的抽吸量,保持壳体1内的压力和温度平衡。
[0079]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