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旋切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523176.0

文献号 : CN1172242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邱辉胡龙生陈龙

申请人 : 湖南金柏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金柏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一种组织旋切装置,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手持部,其内部呈空心设置,其一端穿设有连接管、另一端穿设有负压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活动且连通设置在所述负压管内;旋切部,位于手持部外,其包括有用于切割大病灶组织的侧边旋切机构和用于切割小病灶组织的端部旋切机构,侧边旋切机构和端部旋切机构分别可拆连接在手持部上;驱动部,用于驱使侧边旋切机构/端部旋切机构对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切割。本申请具有提高对病灶组织旋切效率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组织旋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持部(1),其内部呈空心设置,其一端穿设有连接管(2)、另一端穿设有负压管(3),所述连接管(2)的一端活动且连通设置在所述负压管(3)内;

旋切部,位于手持部(1)外,其包括有用于切割大病灶组织的侧边旋切机构(4)和用于切割小病灶组织的端部旋切机构(5),侧边旋切机构(4)和端部旋切机构(5)分别可拆连接在手持部(1)上;

驱动部,用于驱使侧边旋切机构(4)/端部旋切机构(5)对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切割;

所述侧边旋切机构(4)包括第一外管(41)、第一内管(42)和第一旋切筒(43),第一内管(42)的一端与连接管(2)可拆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旋切筒(43)连通,第一外管(41)套设在第一内管(42)与第一旋切筒(43)上且可拆安装在手持部(1)的一端,第一外管(41)远离手持部(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钻头(16),第一外管(41)靠近钻头(16)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阶梯台,第一旋切筒(43)位于阶梯台与钻头(16)之间,使得第一旋切筒(43)仅能在第一外管(41)内转动,不能沿第一外管(41)长度方向进行位移,第一旋切筒(43)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内切割口(44),第一外管(41)远离手持部(1)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内切割口(44)对应的第一外切割口(45),所述驱动部通过驱使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转动,从而实现对大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切割;

所述端部旋切机构(5)包括第二外管(51)、第二内管(52)和第二旋切筒(53),第二内管(52)的一端与连接管(2)可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旋切筒(53)连通,第二旋切筒(53)远离第二内管(52)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内切割口(54),第二旋切筒(53)上设置有用于切割病灶组织的切割结构(6),第二外管(51)套设在第二内管(52)与第二旋切筒(53)上且可拆安装在手持部(1)的一端,第二外管(51)远离手持部(1)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外切割口(55),所述驱动部通过驱使第二旋切筒(53)带动切割结构(6)在第二外管(51)内转动,从而实现对小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切割;

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手持部(1)内且用于驱使第一内管(42)/第二内管(52)做直线运动的直线驱动机构(7)、以及用于将第一内管(42)/第二内管(52)的直线运动转换成为驱使第一旋切筒(43)/第二旋切筒(53)转动所需驱动力的转换机构(8),所述转换机构(8)位于第一内管(42)/第二内管(52)远离连接管(2)的一端;

所述转换机构(8)包括连通固定在第一旋切筒(43)端部的旋转筒(81)、连通固定在第一内管(42)端部的插筒(82)、设置在第一内管(42)端部的连接板(83)以及安装在连接板(83)远离第一内管(42)一端上的连接头(84),连接板(83)位于旋转筒(81)外,插筒(82)滑移且转动插接在旋转筒(81)内,旋转筒(81)外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波浪形的卡槽(9),波浪形的卡槽(9)的波峰和波谷分别靠近旋转筒(81)的两端,连接头(84)滑移连接在卡槽(9)内;

当所述直线驱动机构(7)驱使第一内管(42)运动时,连接头(84)与卡槽(9)内壁抵接并沿卡槽(9)的延伸方向运动,使得在卡槽(9)内壁与连接头(84)的共同作用下驱使旋转筒(81)带动第一旋切筒(43)转动;

或者,所述转换机构(8)包括固定连通在第二内管(52)端部的递推筒(85)、转动套设在递推筒(85)上的套筒(86)、固定安装在第二外管(51)内的限位筒(87)和设置在套筒(86)上的限位柱(88),套筒(86)位于限位筒(87)内,第二旋切筒(53)固定安装在套筒(86)内,套筒(86)周壁上贯穿开设有两个通槽,两个限位柱(88)分别穿设两个通槽并与第二旋切筒(53)周壁连接,限位筒(87)内壁上开设有螺旋状的限位槽(10),限位柱(88)滑移连接在限位槽(10)内;

当所述直线驱动机构(7)驱使第二内管(52)通过递推筒(85)推动套筒(86)运动时,限位柱(88)与限位槽(10)内壁抵接并沿限位槽(10)延伸方向运动,使得在限位槽(10)内壁与限位柱(88)的共同作用下驱使套筒(86)带动第二旋切筒(5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织旋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连接头(84)靠近波浪形的卡槽(9)的波峰/波谷时,第一外切割口(45)与第一内切割口(4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织旋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结构(6)包括固定在第二旋切筒(53)端部的圆环形的切头(61),切头(61)位于套筒(86)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织旋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头(61)端部设置为锯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织旋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结构(6)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旋切筒(53)内的螺旋杆(62),螺旋杆(62)上的螺旋叶与第二旋切筒(53)内壁之间形成供病灶组织通过的通道。

说明书 :

一种组织旋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旋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医生在手术中,通常对病人体内进行病灶组织去除时,需要采用旋切刀进行操作。现今市场上手术用旋切刀具通常包括内刀和外套于内刀的外刀,外刀靠前端沿轴向开有切割槽,在超声等影像设备监视下,通过微创方式实现对组织的切除。
[0003] 微创手术主要有穿刺、旋切、退刀三个步骤,穿刺过程中将切割槽封闭,穿刺入待检部位后,将切割槽打开,在切割槽处于打开状态时施加负压,在负压条件下组织被吸入切割槽,此时内刀相对切割槽旋转,将组织切下并填充在切割槽中。当取样完成后,组织被输送至指定的集样装置中。
[0004] 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9996375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抽吸旋切活检套针装置,其包括用于穿刺后取样的穿刺取样针,穿刺取样针包括取样外管以及能嵌置于取样外管内的吸引内管,吸引内管能在取样外管内转动,取样外管的下端部设有穿刺取样尖端且取样外管的下部侧壁设置贯通取样外管管壁的外取样口,在吸引内管的下部侧壁设置贯通吸引内管的内取样口;吸引内管嵌置于取样外管内时,内取样口能与外取样口对准,吸引内管通过内取样口与外取样口连通。
[0005] 在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时,需要先将穿刺取样针插入到病灶组织的一侧,使得病灶组织从取样外管侧边的外取样口进入,当病灶组织也进入到内取样口后,驱使吸引内管在取样外管中转动,从而通过内取样口和外取样口的边缘部分的剪切作用,将病灶组织从正常组织上切割分离。
[0006]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在切割过程中,需要将穿刺取样针插入到病灶组织的一侧,使得穿刺取样针尽可能靠近病灶组织。当病灶组织较大时,较多的病灶组织进入到内取样口和外取样口中,手动转动吸引内管,此时病灶组织被内取样口和外取样口的边缘部分的剪切作用切割分离的难度大,也会导致术中组织旋切的效率低,进而增大患者的感染风险。而当病灶组织较小时,由于穿刺取样针在穿刺过程中容易刺破病灶组织,从而导致部分病灶组织中的细胞容易扩散,故需要精准控制穿刺取样针的插入位置,此时会导致术中组织旋切的效率低,进而增大患者的感染风险;由此现有的穿刺取样针无法快速地适用于对不同大小病灶组织的旋切处理。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改善现有的穿刺取样针无法快速地适用于对不同大小病灶组织的旋切处理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组织旋切装置。
[0008]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组织旋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 一种组织旋切装置,包括
[0010] 手持部,其内部呈空心设置,其一端穿设有连接管、另一端穿设有负压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活动且连通设置在所述负压管内;
[0011] 旋切部,位于手持部外,其包括有用于切割大病灶组织的侧边旋切机构和用于切割小病灶组织的端部旋切机构,侧边旋切机构和端部旋切机构分别可拆连接在手持部上;
[0012] 驱动部,用于驱使侧边旋切机构/端部旋切机构对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切割。
[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侧边旋切机构包括第一外管、第一内管和第一旋切筒,第一内管的一端与连接管可拆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旋切筒连通,第一外管套设在第一内管与第一旋切筒上且可拆安装在手持部的一端,第一旋切筒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内切割口,第一外管远离手持部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内切割口对应的第一外切割口,所述驱动部通过驱使第一旋切筒在第一外管内转动,从而实现对大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切割。
[0014] 更进一步地,所述端部旋切机构包括第二外管、第二内管和第二旋切筒,第二内管的一端与连接管可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旋切筒连通,第二旋切筒远离第二内管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内切割口,第二旋切筒上设置有用于切割病灶组织的切割结构,第二外管套设在第二内管与第二旋切筒上且可拆安装在手持部的一端,第二外管远离手持部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外切割口,所述驱动部通过驱使第二旋切筒带动切割结构在第二外管内转动,从而实现对小病灶组织进行快速切割。
[0015]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手持部内且用于驱使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做直线运动的直线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将第一内管/第二内管的直线运动转换成为驱使第一旋切筒/第二旋切筒转动所需驱动力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位于第一内管/第二内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
[0016]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连通固定在第一旋切筒/第二旋切筒端部的旋转筒、连通固定在第一内管/第二内管端部的插筒、设置在第一内管/第二内管端部的连接板以及安装在连接板远离第一内管/第二内管一端上的连接头,连接板位于旋转筒外,插筒滑移且转动插接在旋转筒内,旋转筒外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波浪形的卡槽,波浪形的卡槽的波峰和波谷分别靠近旋转筒的两端,连接头滑移连接在卡槽内;
[0017] 当所述直线驱动机构驱使第一内管/第二内管运动时,连接头与卡槽内壁抵接并沿卡槽的延伸方向运动,使得在卡槽内壁与连接头的共同作用下驱使旋转筒带动第一旋切筒/第二旋切筒转动。
[0018] 更进一步地,当连接头靠近波浪形的卡槽的波峰/波谷时,第一外切割口与第二内切割口连通。
[0019]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机构包括固定连通在第一内管/第二内管端部的递推筒、转动套设在递推筒上的套筒、固定安装在第一外管/第二外管内的限位筒和设置在套筒上的限位柱,套筒位于限位筒内,第一旋切筒/第二旋切筒固定安装在套筒内,限位筒内壁上开设有螺旋状的限位槽,限位柱滑移连接在限位槽内;
[0020] 当所述直线驱动机构驱使第一内管/第二内管通过递推筒推动套筒运动时,限位柱与限位槽内壁抵接并沿限位槽延伸方向运动,使得在限位槽内壁与限位柱的共同作用下驱使套筒带动第一旋切筒/第二旋切筒转动。
[0021] 更进一步地,所述切割结构包括固定在第二旋切筒端部的圆环形的切头,切头位于套筒外。
[0022] 更进一步地,所述切头端部设置为锯齿状。
[0023] 更进一步地,所述切割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旋切筒内的螺旋杆,螺旋杆上的螺旋叶与第二旋切筒内壁之间形成供病灶组织通过的通道。
[0024]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5] 1.可根据病灶组织的大小选用侧边旋切机构或端部旋切机构进行病灶组织的切割,提高了组织旋切装置的通用性;
[0026] 2.采用侧边旋切机构对大病灶组织进行切割时,由于第一旋切筒在第一外管内的转动速度为变速运动,使得第一外切割口与第二内切割口连通时,第一旋切筒转速较快,可将大病灶组织快速切离正常组织,并存放于第一旋切筒内。随着第一旋切筒转动至第一外切割口与第二内切割口不连通时,第一旋切筒在第一外管内的转动速度较慢,从而便于负压装置将位于第一旋切筒内的病灶组织快速吸附并排出组织旋切装置,提高了对病灶组织的切割效率;
[0027] 3.采用端部旋切机构可通过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端部对小病灶组织进行吸附切除,此时不会对小病灶组织周侧的正常组织产生大面积的创伤,不仅降低对小病灶组织切除时产生的创伤大小,同时也通过增设切头和螺旋杆提高了对病灶组织的切割与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直线驱动机构和侧边旋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直线驱动机构和端部旋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外管、第一外切割口和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换机构、第一内管和第一旋切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内管、转换机构和限位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4]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切割结构、第二旋切筒和第二内切割口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5] 附图标记:1、手持部;2、连接管;3、负压管;4、侧边旋切机构;41、第一外管;42、第一内管;43、第一旋切筒;44、第一内切割口;45、第一外切割口;5、端部旋切机构;51、第二外管;52、第二内管;53、第二旋切筒;54、第二内切割口;55、第二外切割口;6、切割结构;61、切头;62、螺旋杆;7、直线驱动机构;71、第一电机;72、转动柱;73、同动块;74、凸起;75、第二电机;76、丝杆;77、螺纹筒;78、限位杆;79、连接盘;8、转换机构;81、旋转筒;82、插筒;83、连接板;84、连接头;85、递推筒;86、套筒;87、限位筒;88、限位柱;9、卡槽;10、限位槽;11、按钮;12、电源线;13、胶层;14、活塞筒;15、螺旋槽;16、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组织旋切装置。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组织旋切装置包括内部呈空心设置的手持部1、位于手持部1外的旋切部和设置在手持部1上的驱动部;通过握住手持部1,使得驱动部通过驱使旋切部对病灶组织进行旋切,从而完成对病患体内病灶的切除。手持部1前端穿设有连接管2、后端穿设有负压管3,手持部1内固定安装有活塞筒14,连接管2的一端套接有密封圈并密封滑移插接在活塞筒14内,活塞筒14远离连接管2的一端与负压管3连通;当旋切部将病灶组织切除后,病灶组织进入到连接管2内,通负压管3外接负压设备,使得连接管2内的病灶组织经由负压管3导流至组织旋切装置外,进而便于对患者进行更多的病灶组织的切除工作。
[0038] 参照图2和图3,驱动部包括直线驱动机构7和转换机构8,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直线驱动机构7包括安装在手持部1内的第一电机71、转动设置在手持部1内的转动柱72、固定套接在连接管2上的同动块73和固定安装在同动块73侧壁上的凸起74;手持部1内设置有嵌槽,嵌槽的长度方向与连接管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同动块73沿嵌槽长度方向滑移安装在嵌槽内;转动柱72旋转轴线的长度方向与连接管2的长度方向相同,转动柱72圆弧周壁上环绕设置有两条交错设置的螺旋槽15,两条螺旋槽15的延伸方向与转动柱72的长度方向一致,两条螺旋槽15的两端均连通,凸起74滑移卡设在螺旋槽15内。手持部1的末端延伸有用于与第一电机71电连接的电源线12,手持部1外壳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第一电机71启停的按钮11。当第一电机71驱使转动柱72旋转时,转动柱72通过其周壁上的螺旋槽15驱使凸起74带动同动块73在手持部1内仅能沿连接管2的长度方向往复做直线运动,从而使得连接管2在手持部1内沿其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
[0039] 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直线驱动机构7包括安装在手持部1内的第二电机75、与第二电机75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丝杆76、螺纹套设在丝杆76上的螺纹筒77、安装在螺纹筒77两侧壁上的两个限位杆78和连接在两个限位杆78之间的连接盘79,连接盘79固定套接在连接管2上;手持部1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两个限位杆78的两个导向槽,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连接管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导向槽的长度尺寸大于限位杆78的长度尺寸。手持部1末端的电源线12与第二电机75电连接,手持部1外壳上的按钮11可控制第二电机75启停。当第二电机75驱使丝杆76转动时,螺纹筒77在两个限位杆78的共同作用下带动连接盘79朝靠近/远离第二电机75方向做直线运动,从而使得连接盘79带动连接管2在手持部1内做直线运动。
[0040] 为适应不同大小病灶组织的旋切,保障旋切的效率,参照图2和图3,旋切部包括了用于切割大病灶组织的侧边旋切机构4和用于切割小病灶组织的端部旋切机构5,侧边旋切机构4和端部旋切机构5分别可拆连接在手持部1上,操作者可根据患者病灶组织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旋切机构进行组织旋切。
[0041] 当患者病灶组织较大时,可选用侧边旋切机构4进行组织旋切,将侧边旋切机构4插入患者病灶组织的一侧,使得侧边旋切机构4靠近病灶组织,参照图2、图4和图5,侧边旋切机构4包括第一外管41、第一内管42和第一旋切筒43,第一内管42和第一旋切筒43均位于手持部1外,第一内管42的一端与连接管2远离活塞筒14的端部螺纹可拆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旋切筒43连通;第一外管41套设在第一内管42、第一旋切筒43和连接管2上,第一外管41的一端伸入手持部1并与手持部1的壳体可拆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钻头16。第一外管41外周套设有软质的绝缘胶层13,第一外管41和第一内管42均由弹簧钢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可弯曲性,第一外管41中部设置为弹簧管,使得在术中,第一外管41可带动第一内管42在不影响连接管2带动第一内管42做直线运动的前提下进行小幅度的偏转,从而可与不同小幅度弯曲状态下的内窥镜进行搭配使用。第一外管41靠近钻头16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阶梯台,第一旋切筒43位于阶梯台与钻头16之间,使得第一旋切筒43仅能在第一外管41内转动,不能沿第一外管41长度方向进行位移。第一旋切筒43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内切割口44,第一外管41远离手持部1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内切割口44对应的第一外切割口45,由于第一旋切筒43、第一内管42、连接管2、活塞筒14和负压管3依次连通设置,故当第一内切割口44与第一外切割口45对齐时,在负压管3外接的负压设备的吸附下,病灶组织可从侧边旋切机构4的一侧快速进入到第一旋切筒43中。
[0042] 为使得连接管2在带动第一内管42在第一外管41内做直线运动时,第一内管42可快速驱使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转动,从而对病灶组织进行旋切,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转换机构8位于第一内管42与第一旋切筒43之间,转换机构8可将第一内管42的直线运动转换成为驱使第一旋切筒43转动所需的驱动力,从而驱使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旋转。
[0043] 参照图4和图5,转换机构8包括连通固定在第一旋切筒43端部的旋转筒81、连通固定在第一内管42端部的插筒82、设置在第一内管42端部的两个连接板83以及安装在连接板83远离第一内管42一端上的连接头84,两个连接板83分别位于插筒82的两侧,插筒82滑移且转动插接在旋转筒81内,此时两个连接板83均位于旋转筒81外。旋转筒81外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波浪形的卡槽9,波浪形的卡槽9的波峰和波谷分别靠近旋转筒81的两端,两个连接头84均滑移连接在卡槽9内。当连接头84靠近波浪形的卡槽9的波峰/波谷时,第一外切割口45与第一内切割口44连通。
[0044] 当直线驱动机构7驱使连接管2带动第一内管42向靠近/远离第一旋切筒43方向运动时,连接头84与卡槽9内壁抵接并沿卡槽9的延伸方向运动,使得在卡槽9内壁与连接头84的共同作用下驱使旋转筒81带动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转动。由于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的转动速度为变速运动。当连接头84运动至靠近波浪形的卡槽9的波峰/波谷的位置时,第一外切割口45与第一内切割口44连通,病灶组织在负压管3外接的负压设备的吸附下快速进入到第一旋切筒43中,此时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的转动速度较快,从而使得病灶组织在第一外切割口45和第一内切割口44边沿的共同作用下被快速剪切并进入到第一旋切筒43内。当连接头84运动至远离波浪形的卡槽9的波峰/波谷的位置时,第一外切割口45与第二内切割口54不连通,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的转动速度较慢,从而便于负压装置将位于第一旋切筒43内的病灶组织快速吸附并排出组织旋切装置,提高了对病灶组织的切割效率。
[0045] 当患者病灶组织较小时,可选用端部旋切机构5进行组织旋切,参照图3、图6和图7,端部旋切机构5包括第二外管51、第二内管52和第二旋切筒53,第二内管52和第二旋切筒
53均位于手持部1外,第二内管52的一端与连接管2远离活塞筒14的端部螺纹可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旋切筒53连通,第二旋切筒53远离第二内管5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内切割口54;
第二外管51套设在第二内管52、第二旋切筒53和连接管2上,第二外管51的一端伸入手持部
1并与手持部1的壳体可拆连接、另一端开设有尖头状的第二外切割口55。第二外管51外周套设有软质的绝缘胶层13,第二外管51和第二内管52均由弹簧钢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可弯曲性,第二外管51中部设置为弹簧管,使得在术中,第二外管51可带动第二内管52在不影响连接管2带动第二内管52做直线运动的前提下进行小幅度的偏转,从而可与不同小幅度弯曲状态下的内窥镜进行搭配使用。
[0046] 为实现将第二内管52的直线运动转换成为驱使第二旋切筒53转动所需的驱动力,从而驱使第二旋切筒53在第二外管51内旋转,故参照图6和图7,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转换机构8包括固定连通在第二内管52端部的递推筒85、转动套设在递推筒85上的套筒86、固定安装在第二外管51内的限位筒87和设置在套筒86上的两个限位柱88。套筒86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递推筒85端部、也可以为螺旋套设在递推筒85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递推筒85外周壁上环绕设置有螺旋状的凸条,套筒86内壁上开设有与凸条适配的螺旋状的凹槽,使得套筒86被稳定螺旋套设在递推筒85上。第二旋切筒53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套筒86内,且第二旋切筒53位于递推筒85远离第二内管52的一端,第二旋切筒53远离递推筒85的一端伸出套筒86设置。套筒86周壁上贯穿开设有两个通槽,两个限位柱88分别穿设两个通槽并与第二旋切筒53周壁连接。限位筒87套设在套筒86外,限位筒87内壁上开设有螺旋状的限位槽10,限位柱88滑移连接在限位槽10内。
[0047] 在对小病灶组织进行切割时,可将第二外管51对准插接在小病灶组织上方,并持续推进,使得小病灶组织从第二外切割口55进入到第二外管51内,此时端部旋切机构5不会对病灶组织周侧的正常组织产生创伤。接着启动直线驱动机构7,直线驱动机构7驱使第二内管52在第二外管51内向第二外切割口55方向运动,此时递推筒85推动套筒86运动,由于限位柱88与限位槽10内壁抵接并沿限位槽10延伸方向运动,使得在限位槽10内壁与限位柱88的共同作用下驱使套筒86带动第二旋切筒53转动并向第二外切割口55方向递进,使得小病灶组织进入到第二内切割口54中,小病灶组织在第二内切割口54的旋切下被快速切除。
[0048] 为保障第二内切割口54对小病灶组织的旋切效率,参照图7,第二旋切筒53上设置有用于切割病灶组织的切割结构6,切割结构6包括固定在第二旋切筒53端部的圆环形的切头61和固定设置在第二旋切筒53内的螺旋杆62。切头61位于套筒86外,且切头61端部设置为锯齿状。螺旋杆62上的螺旋叶与第二旋切筒53内壁之间形成供病灶组织通过的通道,使得第二旋切筒53在旋转切割小病灶组织时,切头61有助于对小病灶组织进行切割,同时螺旋杆62的转动也有助于将切割下来的小病灶组织向第二内管52方向递送,从而便于负压装置快速地将切割下的小病灶组织吸附并排出组织旋切装置,不仅降低对小病灶组织切除时产生的创伤大小,同时也提高了对病灶组织的切割效率。
[0049] 侧边旋切机构4和端部旋切机构5可与上述两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的直线驱动机构7以及两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的转换机构8进行任意组合。
[0050] 为实现在旋切过程中对组织创伤处进行电凝止血,手持部1尾端还连接有高频电线,高频电线通过与高频电路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旋切筒43或第二旋切筒53进行高温放电,从而在对组织进行旋切过程中实现对组织创伤处的快速电凝止血。
[005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组织旋切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根据患者的病灶组织选择合适的旋切部,当患者病灶组织较大时,可选用侧边旋切机构4进行组织旋切,此时将第一内管42与连接管2连接,同时将第一外管41安装在手持部1上。接着将侧边旋切机构4插入患者病灶组织的一侧,使得侧边旋切机构4靠近病灶组织。然后启动直线驱动机构7,直线驱动机构7驱使连接管2带动第一内管42向靠近/远离第一旋切筒43方向运动时,连接头84与卡槽9内壁抵接并沿卡槽9的延伸方向运动,使得在卡槽9内壁与连接头84的共同作用下驱使旋转筒81带动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转动。由于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的转动速度为变速运动。当连接头84运动至靠近波浪形的卡槽9的波峰/波谷的位置时,第一外切割口
45与第二内切割口54连通,病灶组织在负压管3外接的负压设备的吸附下快速进入到第一旋切筒43中,此时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的转动速度较快,从而使得病灶组织在第一外切割口45和第一内切割口44边沿的共同作用下被快速剪切并进入到第一旋切筒43内。
当连接头84运动至远离波浪形的卡槽9的波峰/波谷的位置时,第一外切割口45与第二内切割口54不连通,第一旋切筒43在第一外管41内的转动速度较慢,从而便于负压装置将位于第一旋切筒43内的病灶组织快速吸附并排出组织旋切装置,提高了对病灶组织的切割效率。
[0052] 当患者病灶组织较小时,可选用端部旋切机构5进行组织旋切,此时将第二内管52与连接管2连接,同时将第二外管51安装在手持部1上。接着将第二外管51对准插接在小病灶组织上方,并持续推进,使得小病灶组织从第二外切割口55进入到第二外管51内,此时端部旋切机构5不会对病灶组织周侧的正常组织产生创伤。接着启动直线驱动机构7,直线驱动机构7驱使第二内管52在第二外管51内向第二外切割口55方向运动,此时递推筒85推动套筒86运动,由于限位柱88与限位槽10内壁抵接并沿限位槽10延伸方向运动,使得在限位槽10内壁与限位柱88的共同作用下驱使套筒86带动第二旋切筒53转动并向第二外切割口55方向递进,使得小病灶组织进入到第二内切割口54中,切头61有助于对小病灶组织进行切割,同时螺旋杆62的转动也有助于将切割下来的小病灶组织向第二内管52方向递送,从而便于负压装置快速地将切割下的小病灶组织吸附并排出组织旋切装置,不仅降低对小病灶组织切除时产生的创伤大小,同时也提高了对病灶组织的切割效率。
[0053]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