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及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541662.5

文献号 : CN11725050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智明郭心宇邵天宇田博辉曲汉武许广峰

申请人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控制与驱动模块用于控制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通过接口模块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或者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电阻测量模块用于通过测量将引出线分为三相线、机壳线和旋变线三类;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旋变解码模块用于为旋变相序检测模块提供解码信号;旋变相序检测模块用于根据解码信号,判断旋变线是否正确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通过利用本发明的测试系统,能够判断出电机引出线的类型,从而为电机(56)对比文件李艳云;汪剑鸣;窦汝振;张红莲.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板旋变解调模块的自动测试方法.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1,(第04期),全文.李朋;周军;高智刚;周凤岐.基于旋转变压器的高速无刷电动机换相控制研究.微特电机.2013,(第06期),全文.王强;应浩.基于FPGA的双余度旋变无刷电机控制系统.兵工自动化.2020,(第10期),全文.杨永进;周士捷;孙鹤辉.旋转变压器全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信电源技术.2017,(第05期),全文.李朋;周军;高智刚;周凤岐.基于旋转变压器的高速无刷电动机换相控制研究.微特电机.2013,(第06期),全文.

权利要求 :

1.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与驱动模块,用于控制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通过接口模块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或者通过接口模块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

电阻测量模块,用于通过测量将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分为三相线、机壳线和旋变线三类,用于测量三相线中任意两根相线之间的第一电阻,用于测量所述直流无刷电机三相线中每根线对地的第二电阻,以及用于测量所述旋变线中每对旋变相同的引出线之间的第三电阻;

所述电阻测量模块连接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所述第三电阻;

所述旋变解码模块连接有旋变相序检测模块,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用于当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旋变线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时,为所述旋变相序检测模块提供解码信号;

所述旋变相序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解码信号,判断所述旋变线是否正确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

所述旋变相序检测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连接,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旋变线正确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时,显示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旋变线的旋变相序;其中:所述旋变相序检测模块判断旋变线是否正确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进一步包括:读取旋变解码模块提供的n个定时器周期的数据,经过递推平均滤波后存入输入数组S1,n≥

500;对存入数组S1的数据求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求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已保存的数据中截取m个完整周期的数据存入新的数组S2中,m≥3且m<500;对数组S2的每个周期的数据利用两点式法求取斜率,得到m个斜率结果,去掉m个斜率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平均值后记录为第一平均值;更换电机的转速,重复上述步骤,得到第二平均值和第三平均值;如果第一平均值、第二平均值和第三平均值之和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判定此时的旋变接法正确,否则判定此时的旋变接法错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包括相电阻测量支路、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和旋变电阻测量支路,所述相电阻测量支路、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和旋变电阻测量支路的一端均连接至高压恒流源,所述相电阻测量支路、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和旋变电阻测量支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电阻测量支路包括第一稳压差分采样电路,所述第一稳压差分采样电路的两端之间并联有相电阻测量匹配电阻;

所述相电阻测量匹配电阻与所述第一稳压差分采样电路并联后,一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至所述高压恒流源,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导线上设有第一继电器,和/或所述第二导线上设有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断开或者接通均受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包括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所述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的一端通过第三导线与所述高压恒流源连接,所述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匹配电阻的一端,所述匹配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导线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

所述匹配电阻的两端之间并联有第二稳压差分采样电路;

所述第三导线上设有第三继电器,和/或所述第四导线上设有第四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断开或者接通均受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电阻测量支路包括第三稳压差分采样电路,所述第三稳压差分采样电路的两端之间并联有旋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

所述第三稳压差分采样电路与所述旋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并联后,一端通过第五导线与所述高压恒流源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六导线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

所述第五导线上设有第五继电器,和/或所述第六导线上设有第六继电器,所述第五继电器和所述第六继电器的断开或者接通均受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用于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连接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第七接口、第八接口、第九接口和第十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七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八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十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所述第三接口通过第九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通过第十一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所述第四接口通过第十二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所述第五接口通过第十三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所述第六接口通过第十四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六接口通过第十九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十五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二十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所述第八接口通过第十六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八接口通过第二十一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所述第九接口通过第十七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九接口通过第二十二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所述第十接口通过第十八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十接口通过第二十三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接口通过第二十四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激磁正端口连接,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二十五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激磁负端口连接;

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二十六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Sin+端口连接,所述第八接口通过第二十七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Sin+端口连接;

所述第八接口通过第二十八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Sin‑端口连接,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二十九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Sin‑端口连接;

所述第九接口通过第三十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Cos+端口连接,所述第十接口通过第三十一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Cos+端口连接;

所述第十接口通过第三十二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Cos‑端口连接,所述第九接口通过第三十三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Cos‑端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三十四继电器与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A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三十五继电器与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B端口连接;

所述第三接口通过第三十六继电器与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C端口连接。

9.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所述测试方法包括:将接口模块的每一个接口分别与一根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连接;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与接口模块连接的其中两根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闭合,判断接入电路的两根线是否为三相线中的两根,如果是,则标记被测的两根引出线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两根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如果否,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更换接入电路的引出线并再次判断,直至得到三根三相线及任意两根三相线之间的第一电阻;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三相线的其中一根以及除三相线之外的另外一根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闭合,判断接入的另外一根引出线是否为机壳线,如果是,则通过显示模块显示该相线和机壳之间的第二电阻,如果否,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更换接入电路的另外一根引出线并再次判断,直至得到机壳线并标记;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另外两根三相线中的每一根分别和机壳线一起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闭合,通过显示模块显示该相线和机壳之间的第二电阻;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除三相线和机壳线之外的引出线中的两根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五继电器和第六继电器闭合,判断接入电路的两根引出线是否旋变相同,如果相同,则通过显示模块显示两根引出线的旋变相序,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两根引出线之间的第三电阻,如果不相同,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更换接入电路的引出线并再次判断,直至得到三对旋变线及三组第三电阻;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一对激磁引出线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的激磁正端口和激磁负端口,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Sin旋变线被接入至Sin+端口和Sin‑端口,Cos旋变线被接入至Cos+端口和Cos‑端口,由旋变相序检测模块判断此时的旋变接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标记对应的旋变相序,如果不正确,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连接至Sin+端口和Sin‑端口的Sin旋变线对调,和/或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连接至Cos+端口和Cos‑端口的Cos旋变线对调,并再次判断此时的旋变接法是否正确,当判定为正确时,标记对应的旋变相序。

说明书 :

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直流无刷电机特征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直流无刷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转矩控制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油气勘探等各个领域。直流无刷电机的装配工作是其应用的重要环节,配有旋变的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多达10根。现有测试设备多通过传统方式测量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定义,如:采用兆欧表测绝缘性能、采用毫欧计测相电阻、采用示波器测电机相序、采用反复尝试的办法测旋变相序,同时需要电源等其他设备的辅助才能完成测试。设备繁重繁多不利于携带、对测试空间要求高、在小空间范围内难以操作、操作过程复杂、耗费时间长、人为观察波形导致操作误差大、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导致装配过程极容易导致接线错误,接线错误会导致直流无刷电机故障甚至烧毁,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可快速测出直流无刷电机引三相引出线、机壳引出线和旋变相序,指导装配工作。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及方法。
[000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包括:
[0005] 控制与驱动模块,用于控制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通过接口模块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或者通过接口模块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
[0006] 电阻测量模块,用于通过测量将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分为三相线、机壳线和旋变线三类,用于测量三相线中任意两根相线之间的第一电阻,用于测量所述直流无刷电机三相线中每根线对地的第二电阻,以及用于测量所述旋变线中每对旋变相同的旋变线之间的第三电阻;
[0007] 所述电阻测量模块连接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所述第三电阻;
[0008] 所述旋变解码模块连接有旋变相序检测模块,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用于当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旋变线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时,为所述旋变相序检测模块提供解码信号;
[0009] 所述旋变相序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解码信号,判断所述旋变线是否正确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
[0010] 所述旋变相序检测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连接,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旋变线正确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时,显示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旋变线的旋变相序。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测量模块包括相电阻测量支路、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和旋变电阻测量支路,所述相电阻测量支路、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和旋变电阻测量支路的一端均连接至高压恒流源,所述相电阻测量支路、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和旋变电阻测量支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相电阻测量支路包括第一稳压差分采样电路,所述第一稳压差分采样电路的两端之间并联有相电阻测量匹配电阻;
[0013] 所述相电阻测量匹配电阻与所述第一稳压差分采样电路并联后,一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至所述高压恒流源,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
[0014] 所述第一导线上设有第一继电器,和/或所述第二导线上设有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断开或者接通均受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控制。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包括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所述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的一端通过第三导线与所述高压恒流源连接,所述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匹配电阻的一端,所述匹配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导线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
[0016] 所述匹配电阻的两端之间并联有第二稳压差分采样电路;
[0017] 所述第三导线上设有第三继电器,和/或所述第四导线上设有第四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四继电器的断开或者接通均受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控制。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旋变电阻测量支路包括第三稳压差分采样电路,所述第三稳压差分采样电路的两端之间并联有旋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
[0019] 所述第三稳压差分采样电路与所述旋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并联后,一端通过第五导线与所述高压恒流源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六导线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
[0020] 所述第五导线上设有第五继电器,和/或所述第六导线上设有第六继电器,所述第五继电器和所述第六继电器的断开或者接通均受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控制。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用于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连接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第七接口、第八接口、第九接口和第十接口;其中:
[0022] 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七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23] 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八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十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24] 所述第三接口通过第九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通过第十一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25] 所述第四接口通过第十二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26] 所述第五接口通过第十三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27] 所述第六接口通过第十四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六接口通过第十九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28] 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十五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二十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29] 所述第八接口通过第十六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八接口通过第二十一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30] 所述第九接口通过第十七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九接口通过第二十二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31] 所述第十接口通过第十八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十接口通过第二十三继电器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32]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接口通过第二十四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激磁正端口连接,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二十五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激磁负端口连接;
[0033] 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二十六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Sin+端口连接,所述第八接口通过第二十七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Sin+端口连接;
[0034] 所述第八接口通过第二十八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Sin‑端口连接,所述第七接口通过第二十九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Sin‑端口连接;
[0035] 所述第九接口通过第三十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Cos+端口连接,所述第十接口通过第三十一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Cos+端口连接;
[0036] 所述第十接口通过第三十二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Cos‑端口连接,所述第九接口通过第三十三继电器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的Cos‑端口连接。
[003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三十四继电器与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A端口连接;
[0038] 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三十五继电器与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B端口连接;
[0039] 所述第三接口通过第三十六继电器与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的C端口连接。
[004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方法,包括:
[0041] 将接口模块的每一个接口分别与一根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连接;
[0042]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与接口模块连接的其中两根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闭合,判断接入电路的两根线是否为三相线中的两根,如果是,则标记被测的两根引出线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两根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如果否,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更换接入电路的引出线并再次判断,直至得到三根三相线及任意两根三相线之间的第一电阻;
[0043]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三相线的其中一根以及除三相线之外的另外一根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闭合,判断接入的另外一根引出线是否为机壳线,如果是,则通过显示模块显示该相线和机壳之间的第二电阻,如果否,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更换接入电路的另外一根引出线并再次判断,直至得到机壳线并标记;
[0044]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另外两根三相线中的每一根分别和机壳线一起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闭合,通过显示模块显示该相线和机壳之间的第二电阻;
[0045]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除三相线和机壳线之外的引出线中的两根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五继电器和第六继电器闭合,判断接入电路的两根引出线是否旋变相同,如果相同,则通过显示模块显示两根引出线的旋变相序,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两根引出线之间的第三电阻,如果不相同,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更换接入电路的引出线并再次判断,直至得到三对旋变线及三组第三电阻;
[0046]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一对激磁引出线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的激磁正端口和激磁负端口,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Sin旋变线被接入至Sin+端口和Sin‑端口,Cos旋变线被接入至Cos+端口和Cos‑端口,由旋变相序检测模块判断此时的旋变接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标记对应的旋变相序,如果不正确,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连接至Sin+端口和Sin‑端口的Sin旋变线对调,和/或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控制接口模块使得连接至Cos+端口和Cos‑端口的Cos旋变线对调,并再次判断此时的旋变接法是否正确,当判定为正确时,标记对应的旋变相序。
[0047] 进一步的,所述由旋变相序检测模块判断此时的旋变接法是否正确进一步包括:
[0048] 读取旋变解码模块提供的n个定时器周期的数据,经过递推平均滤波后存入输入数组S1,n≥500;
[0049] 对存入数组S1的数据求取最大值和最小值;
[0050] 根据求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已保存的数据中截取m个完整周期的数据存入新的数组S2中,m≥3且m<500;
[0051] 对数组S2的每个周期的数据利用两点式法求取斜率,得到m个斜率结果,去掉m个斜率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平均值后记录为第一平均值;
[0052] 更换电机的转速,重复上述步骤,得到第二平均值和第三平均值;
[0053] 如果第一平均值、第二平均值和第三平均值之和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判定此时的旋变接法正确,否则判定此时的旋变接法错误。
[0054]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及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5] 通过利用本发明的测试系统,能够判断出电机引出线的类型,从而为电机使用过程中的正确接线提供支持,具有判断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56] 图1为安装旋变的被测直流无刷电机引出线的示意图;
[005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005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阻测量模块的连接框图;
[005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口模块的连接框图;
[006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及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62] 如图1所示,安装旋变的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包括三相a、三相b、三相c、机壳、激磁+、激磁‑、Sin+、Sin‑、Cos+和Cos‑;其中,三相a、三相b和三相c统称为三相线;激磁+、激磁‑、Sin+、Sin‑、Cos+和Cos‑统称为旋变线,Sin+和Sin‑两根引出线被称为Sin旋变线,激磁+和激磁‑两根引出线被称为激磁旋变线,Cos+和Cos‑两根引出线被称为Cos旋变线;因此安装旋变的被测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包括三类:三相线、机壳线和旋变线,因此在具体使用时,需要首先了解电机的引出线分别是哪类引出线,以及相应的线电阻,绝缘电阻等,本发明即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0063]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系统,包括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接口模块02、旋变解码模块03、电阻测量模块04、旋变相序检测模块05、显示模块06,其中:
[0064] 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01用于控制直流无刷电机07的引出线通过接口模块02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04,或者通过接口模块02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03;
[0065] 电阻测量模块04用于通过测量将直流无刷电机07的引出线分为三相线、机壳线和旋变线三类,用于测量所述直流无刷电机07三相线中任意两根相线之间的第一电阻,用于测量所述直流无刷电机07三相线中每根线对地的第二电阻,以及测量所述直流无刷电机07旋变线中每对旋变相同的引出线之间的第三电阻;
[0066] 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连接有显示模块06,所述显示模块06用于显示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
[0067] 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连接有旋变相序检测模块05,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用于当所述直流无刷电机07的旋变线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时,为所述旋变相序检测模块05提供解码信号;
[0068] 所述旋变相序检测模块05用于根据接收的解码信号,判断所述旋变线是否正确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
[0069] 所述旋变相序检测模块05与所述显示模块06连接,所述显示模块06用于在所述旋变线正确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时,显示连接至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旋变线的旋变相序。
[007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包括相电阻测量支路、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和旋变电阻测量支路,所述相电阻测量支路、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和旋变电阻测量支路的一端均连接至高压恒流源041,所述相电阻测量支路、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和旋变电阻测量支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接口模块02连接。
[0071] 本实施例中,电阻测量模块04具体包括相电阻测量支路、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和旋变电阻测量支路,其中当被测的直流无刷电机07的引出线被连接至相电阻测量支路时,能够用于测量被测的两根引出线是否为三相线,如果是三相线,则通过显示模块06显示被测的两根线之间的第一电阻,从而通过多次的测量,从直流无刷电机07的十根引出线中得到三根三相线并标记,另外还可以得到三根三相线中任意两根之间的第一电阻;当三相线中的其中一根和剩余七根引出线中的一根被连接至绝缘电阻测量支路时,能够用于测量接入的一根未知引出线是否为机壳线,从而可以得到机壳线,另外通过将机壳线和三根三相线中的任意一根接入至绝缘电阻测量支路,还可以通过与电阻测量模块04连接的显示模块06读取该相线与机壳线之间的第二电阻;通过将相电阻测量支路和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分别与被测引出线连接,从而可以得到三根三相线和一根机壳线,剩余六根引出线均为旋变线,当剩余六根引出线的其中两根被连接至旋变电阻测量支路时,能够用于测量两根引出线是否旋变相同,也即同为激磁旋变线,或者同为Sin旋变线,或者同为Cos旋变线,另外如果被测的两根引出线确实旋变相同,则通过显示模块06显示被测的两根引出线的旋变情况,以及对应的第三电阻。
[0072] 其中,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采用高压恒流源041为激励用于为被测引出线提供精确电流,输出恒定20mA电流,最高电压可达1000V(满足绝缘电阻电压测试需求)。
[0073]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相电阻测量支路包括第一稳压差分采样电路042,所述第一稳压差分采样电路042的两端之间并联有相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3;
[0074] 所述相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3与所述第一稳压差分采样电路042并联后,一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至所述高压恒流源041,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接口模块02连接;
[0075] 所述第一导线上设有第一继电器K1,和/或所述第二导线上设有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断开或者接通均受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01的控制。
[0076]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绝缘电阻测量支路包括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4,所述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4的一端通过第三导线与所述高压恒流源041连接,所述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4的另一端连接有匹配电阻的一端,所述匹配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导线与所述接口模块02连接;
[0077] 所述匹配电阻的两端之间并联有第二稳压差分采样电路045;
[0078] 所述第三导线上设有第三继电器K3,和/或所述第四导线上设有第四继电器K4,所述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断开或者接通均受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01的控制。
[0079]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旋变电阻测量支路包括第三稳压差分采样电路047,所述第三稳压差分采样电路047的两端之间并联有旋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6;
[0080] 所述第三稳压差分采样电路047与所述旋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6并联后,一端通过第五导线与所述高压恒流源04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六导线与所述接口模块02连接;
[0081] 所述第五导线上设有第五继电器K5,和/或所述第六导线上设有第六继电器,所述第五继电器K5和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断开或者接通均受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01的控制。
[0082]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被测引出线的阻值情况从而将被测引出线分为三类,具体的,三相线的任意两根之间的第一电阻的阻值在几欧姆以内,相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3选用69Ω高精度采样电阻,相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3接入电路后,通过采样电压,高压恒流源041的电压即可判断接入的是否为三相线中的两根,采样电压通过第一稳压差分采样电路042读取;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4选用50KΩ/5W功率电阻,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4接入电路后,同样通过第二稳压差分采样电路045读取采样电压,根据采样电压判断接入的是否为三相线和机壳线;旋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6选用16Ω高精度采样电阻,旋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6接入电路后,通过第三稳压差分采样电路047读取采样电压,通过采样电压判断接入的是否是同类旋变以及旋变的具体类型。相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3接入电路、绝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4接入电路、旋变电阻测量匹配电阻046接入电路是通过切换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第五继电器K5和第六继电器K6实现的,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第五继电器K5和第六继电器K6则受控制与驱动模块01的控制。
[0083]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接口模块02包括用于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连接的第一接口021、第二接口022、第三接口023、第四接口024、第五接口025、第六接口026、第七接口027、第八接口028、第九接口029和第十接口020;其中:
[0084] 所述第一接口021通过第七继电器K7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85] 所述第二接口022通过第八继电器K8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022通过第十继电器K10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86] 所述第三接口023通过第九继电器K9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023通过第十一继电器K11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87] 所述第四接口024通过第十二继电器K12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88] 所述第五接口025通过第十三继电器K13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89] 所述第六接口026通过第十四继电器K14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六接口026通过第十九继电器K19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90] 所述第七接口027通过第十五继电器K15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七接口027通过第二十继电器K20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91] 所述第八接口028通过第十六继电器K16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八接口028通过第二十一继电器K21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92] 所述第九接口029通过第十七继电器K17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九接口029通过第二十二继电器K22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93] 所述第十接口020通过第十八继电器K18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所述第十接口020通过第二十三继电器K23与所述电阻测量模块04的电阻测量端口‑连接。
[0094]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接口模块02的各个接口连接不同的继电器,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继电器的连通或者断开实现将与接口模块02的某些接口连接的直流无刷电机07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
[0095] 具体的,首先将直流无刷电机的十根引出线分别与接口模块02的十个接口连接,然后根据需要闭合对应的继电器即可,例如:
[0096] 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一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二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七继电器K7和第十继电器K10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一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三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七继电器K7和第十一继电器K11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一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四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七继电器K7和第十二继电器K12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一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六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七继电器K7和第十九继电器K19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一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七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七继电器K7和第二十继电器K20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一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八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七继电器K7和第二十一继电器K21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一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九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七继电器K7和第二十二继电器K22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一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十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七继电器K7和第二十三继电器K23即可;
[0097] 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二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三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八继电器K8和第十一继电器K11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二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四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八继电器K8和第十二继电器K12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二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五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继电器K10和第十三继电器K13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二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六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八继电器K8和第十九继电器K19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
02将与第二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七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八继电器K8和第二十继电器K20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二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八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八继电器K8和第二十一继电器K21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二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九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八继电器K8和第二十二继电器K22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二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十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八继电器K8和第二十三继电器K23即可;
[0098] 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三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四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九继电器K9和第十二继电器K12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三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五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一继电器K11和第十三继电器K13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02将与第三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六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九继电器K9和第十九继电器K19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三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七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九继电器K9和第二十继电器K20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三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八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九继电器K9和第二十一继电器K21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三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九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九继电器K9和第二十二继电器K22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三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十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九继电器K9和第二十三继电器K23即可;
[0099] 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四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五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二继电器K12和第十三继电器K13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四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六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二继电器K12和第十四继电器K14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四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七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二继电器K12和第十五继电器K15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四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八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二继电器K12和第十六继电器K16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四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九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二继电器K12和第十七继电器K17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四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十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二继电器K12和第十八继电器K18即可;
[0100] 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五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六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三继电器K13和第十九继电器K19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五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七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三继电器K13和第二十继电器K20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五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八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三继电器K13和第二十一继电器K21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五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九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三继电器K13和第二十二继电器K22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五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十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三继电器K13和第二十三继电器K23即可;
[0101] 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六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七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四继电器K14和第二十继电器K20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六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八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四继电器K14和第二十一继电器K21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六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九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四继电器K14和第二十二继电器K22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六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十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四继电器K14和第二十三继电器K23即可;
[0102] 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七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八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五继电器K15和第二十一继电器K21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七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九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五继电器K15和第二十二继电器K22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七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十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五继电器K15和第二十三继电器K23即可;
[0103] 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八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九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六继电器K16和第二十二继电器K22即可;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八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十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六继电器K16和第二十三继电器K23即可;
[0104] 当需要通过接口模块将与第九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及与第十接口连接的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时,闭合第十七继电器K17和第二十三继电器K23即可;
[0105] 通过按照上述方式,除了不能将与第一接口和第五接口连接的两根引出线同时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之外,可以实现将十根引出线中的其他两两组合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如果与第一接口和第五接口连接的两根引出线刚好为三相线中的两根,则通过将与第五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和其他的引出线对调(与第五接口连接的引出线不能和与第一接口连接的引出线对调)即可;
[0106] 通过上述切换可以得到三相线、机壳线、三类旋变线以及对应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0107]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接口026通过第二十四继电器K24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激磁正端口连接,所述第七接口027通过第二十五继电器K25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激磁负端口连接;
[0108] 所述第七接口027通过第二十六继电器K26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Sin+端口连接,所述第八接口028通过第二十七继电器K27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Sin+端口连接;
[0109] 所述第八接口028通过第二十八继电器K28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Sin‑端口连接,所述第七接口027通过第二十九继电器K29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Sin‑端口连接;
[0110] 所述第九接口029通过第三十继电器K30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Cos+端口连接,所述第十接口020通过第三十一继电器K31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Cos+端口连接;
[0111] 所述第十接口020通过第三十二继电器K32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Cos‑端口连接,所述第九接口通过第三十三继电器K33与所述旋变解码模块03的Cos‑端口连接。
[0112] 通过引出线与电阻测量模块的连接可以将旋变线分为三对:激磁旋变线、Sin旋变线或者Cos旋变线,Sin旋变线的两根线对应的正负情况或者Cos旋变线的两根线对应的正负情况则需要将旋变线与旋变解码模块连接进行判断,具体的,首先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闭合第二十四继电器K24、第二十五继电器K25、第二十六继电器K26、第二十八继电器K28、第三十继电器K30和第三十二继电器K32,从而将旋变线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的对应接口,通过旋变相序检测模块检测是否连接正确,如果连接正确则可以判断与旋变解码模块的Sin+端口连接的即为Sin+旋变线,与旋变解码模块的Sin‑端口连接的即为Sin‑旋变线,与旋变解码模块的Cos+端口连接的即为Cos+旋变线,与旋变解码模块的Cos‑端口连接的即为Cos‑旋变线;否则,则需要调换与Sin+端口和Sin‑端口连接的两根引出线,和/或与Cos+端口和Cos‑端口连接的两根引出线,具体的,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闭合第二十四继电器K24、第二十五继电器K25、第二十七继电器K27、第二十九继电器K29、第三十继电器K30和第三十二继电器K32相当于调换了与Sin+端口和Sin‑端口连接的两根引出线;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闭合第二十四继电器K24、第二十五继电器K25、第二十六继电器K26、第二十八继电器K28、第三十一继电器K31和第三十三继电器K33相当于调换了与Cos+端口和Cos‑端口连接的两根引出线。
[0113]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021通过第三十四继电器K34与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01的A端口连接;
[0114] 所述第二接口022通过第三十五继电器K35与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01的B端口连接;
[0115] 所述第三接口023通过第三十六继电器K36与所述控制与驱动模块01的C端口连接。
[0116] 该实施例中,第三十四继电器K34、第三十五继电器K35和第三十六继电器K36则用于已经确定各根引出线之后判断电机能否正常工作,具体的,判断电机能否正常工作包括通过有位置算法驱动电机,判断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以及通过无位置算法驱动电机,判断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当闭合第三十四继电器K34、第三十五继电器K35和第三十六继电器K36,断开其他继电器时,属于无位置算法驱动电机的状态,当闭合第三十四继电器K34、第三十五继电器K35和第三十六继电器K36,并将已经确定的旋变线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的对应接口,断开其他继电器时,属于有位置算法驱动电机的状态。
[0117]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装配测试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118] 将接口模块的每一个接口分别与一根直流无刷电机的引出线连接;其中,所述接口模块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第七接口、第八接口、第九接口和第十接口;
[0119]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接口模块,使得与接口模块连接的其中两根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闭合,判断接入电路的两根线是否为三相线中的两根,如果是,则标记被测的两根引出线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两根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如果否,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更换接入电路的引出线并再次判断,直至得到三根三相线及任意两根三相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具体的,根据三相线任意两根之间的阻值范围、恒流源电压和匹配电阻的大小,通过采样电压判断接入电路的两根线是否为三相线中的两根。
[0120]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接口模块,使得三相线的其中一根以及除三相线之外的另外一根引出线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三继电器K3和第四继电器K4闭合,判断接入的另外一根引出线是否为机壳线,如果是,则通过显示模块显示该相线和机壳之间的第二电阻,如果否,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更换接入电路的另外一根引出线并再次判断,直至得到机壳线并标记;具体的,根据三相线中任意一根与地之间的阻值范围、匹配电阻、恒流源电压的大小,根据采样电压判断接入的另外一根引出线是否为机壳线;
[0121]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接口模块,使得另外两根三相线中的每一根分别和机壳线一起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三继电器K3和第四继电器K4闭合,通过显示模块显示该相线和机壳之间的第二电阻;
[0122]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接口模块,使得除三相线和机壳线之外的引出线中的两根连接至电阻测量模块,控制电阻测量模块的第五继电器K5和第六继电器K6闭合,判断接入电路的两根引出线是否旋变相同,如果相同,则通过显示模块显示两根引出线的旋变相序,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两根引出线之间的第三电阻,如果不相同,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更换接入电路的引出线并再次判断,直至得到三对旋变线及三组第三电阻;具体的,根据三对旋变线的阻值范围、匹配电阻、恒流源电压的大小,根据采样电压判断接入的是哪一类旋变线;
[0123] 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接口模块,使得一对激磁引出线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的激磁正端口和激磁负端口,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接口模块使得Sin旋变线被接入至Sin+端口和Sin‑端口,Cos旋变线被接入至Cos+端口和Cos‑端口,由旋变相序检测模块判断此时的旋变接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标记对应的旋变相序,如果不正确,则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接口模块使得连接至Sin+端口和Sin‑端口的Sin旋变线对调,和/或通过控制与驱动模块01控制接口模块使得连接至Cos+端口和Cos‑端口的Cos旋变线对调,并再次判断此时的旋变接法是否正确,当判定为正确时,标记对应的旋变相序。
[0124] 其中,在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由旋变相序检测模块判断此时的旋变接法是否正确进一步包括:
[0125] 读取旋变解码模块提供的n个定时器周期的数据,经过递推平均滤波后存入输入数组S1,n≥500;例如,具体实施时,n取值500;
[0126] 对存入数组S1的数据求取最大值和最小值;
[0127] 根据求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已保存的数据中截取m个完整周期的数据存入新的数组S2中,m≥3且m<500;例如,具体实施时,m取值30
[0128] 对数组S2的每个周期的数据利用两点式法求取斜率,得到m个斜率结果,去掉m个斜率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平均值后记录为第一平均值M1;
[0129] 更换电机的转速,重复上述步骤,得到第二平均值M2和第三平均值M3;
[0130] 如果第一平均值M1、第二平均值M2和第三平均值M3之和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判定此时的旋变接法正确,否则判定此时的旋变接法错误;其中,具体实施时,设定的阈值为13.8。
[0131]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标记完旋变相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132] 通过无位置驱动算法和有位置驱动算法驱动电机,判断电机的性能;具体的,当闭合第三十四继电器K34、第三十五继电器K35和第三十六继电器K36,断开其他继电器时,属于无位置算法驱动电机的状态,当闭合第三十四继电器K34、第三十五继电器K35和第三十六继电器K36,并将已经确定的旋变线连接至旋变解码模块的对应接口,断开其他继电器时,属于有位置算法驱动电机的状态。
[0133]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134] 此外,术语“一”、“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35]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3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