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569659.4

文献号 : CN1172728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夏斌国义军冯毅肖光明魏东向静徐强

申请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涉及结霜行为预测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的结霜特征,建立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的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步骤2:基于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的霜层密度与霜层热导率之间的关系建立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步骤3:基于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对实验测量的霜层厚度进行回归处理,确定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和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中待定系数的数值,以获得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本发明获得能够在强对流条件下使用的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

权利要求 :

1.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的结霜特征,建立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的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

步骤2:基于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的霜层密度与霜层热导率之间的关系建立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

步骤3:基于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对实验测量的霜层厚度进行回归处理,确定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和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中待定系数的数值,以获得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

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为:

;其中, 为霜层密度,A为待定系数,Ts为霜面温度;

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为:

;其中, 为霜层热导率, 为霜层密度,B和C均为待定系数;

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为:

;其中, 为霜层热导率, 为霜层密度;

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为:

;其中,u为来流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获得的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进行验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基于平板结霜模拟方法使用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组成的有待定系数的霜层物性关联式,给定待定系数初值,计算得到霜层厚度变化曲线;

将计算得到的霜层厚度变化曲线与基于霜层厚度变化曲线对结霜实验得到的霜层厚度变化数据进行比较,获取计算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与实验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的方差;

对于单个结霜状态,调整待定系数,寻找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与实验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的方差值最小的待定系数,当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与实验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的方差值达到最小时,确定该结霜状态下的霜层密度关联式的待定系数和霜层热导率关联式的待定系数;

对多个结霜状态下确定的待定系数取平均值,确定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的数值,获得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

再使用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对不同结霜实验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得到多个不同结霜状态下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建立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的表达式,基于该表达式对获得的多个不同结霜状态下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进行分析,获得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待定系数的最终数值,基于最终数值获得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的目标函数为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的方差,第一序列为结霜实验的霜层平均厚度序列,第二序列为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得到的对应时刻的霜层平均厚度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函数为:;其中,J为目标函数值,n为霜层平均厚度序列中元素的数量,为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得到的第i个时刻霜层厚度值,Xi 为结霜实验测量的第i个时刻霜层平均厚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的表达式为:;其中,A为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A0 为基准状态的霜层密度关联式的系数,u 和ρv分别为来流速度和来流水蒸气密度,u0 和ρv0分别为基准状态的来流速度和来流水蒸气密度,A1和A2分别为速度影响指数和湿度影响指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对平板结霜霜层厚度进行预测。

说明书 :

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结霜行为预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某新型低温换热器可将高速流动的高温气体迅速冷却至深低温。当气体被冷却至零下温度后,空气的饱和湿度将大大降低,由此将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换热单元的低温表面凝华为霜。这种在高速气流流过换热单元的低温表面结霜的行为属于强对流条件下的低温表面结霜问题,是水蒸气凝华的气‑固相变行为。这种水蒸气直接凝华为霜的气‑固相变行为被称作干模态结霜,干模态结霜过程中不会出现液态水。自然对流或低速流动条件下的结霜,霜层较疏松,结霜过程中有明显的稀疏分布的羽毛状晶枝形貌,靠近低温表面的霜层密度较大,靠近霜层表面的霜层密度较小。不同于自然对流或低速流动条件下的结霜,由于气流强烈的剪切作用以及较薄的边界层,强对流条件下结霜的霜层较致密、没有晶枝形貌,且靠近低温表面的霜层密度较小、靠近霜层表面的霜层密度较大。在强对流条件下低温表面结霜行为进行预测的时候,需要使用霜层物性关联式。现有的霜层物性关联式在自然对流或较低来流速度(低于6 m/s,绝大多数低于2 m/s)、低温表面温度不低于‑10 ℃的范围适用。对于强对流条件下结霜,其速度更高范围更宽(10 50 m/s)、低温表面温度更低~范围更宽(‑60 0℃),已有的自然对流或低速流动条件下结霜的霜层物性关联式不适用,且~
目前没有可用的强对流条件下结霜的霜层物性关联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获得能够在强对流条件下使用的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5] 步骤1:基于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的结霜特征,建立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的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
[0006] 步骤2:基于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的霜层密度与霜层热导率之间的关系建立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
[0007] 步骤3:基于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对实验测量的霜层厚度进行回归处理,确定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和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中待定系数的数值,以获得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
[0008] 其中,本方法给定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基本形式与待定系数,并基于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建立优化拟合方法,对结霜实验获得的霜层厚度数据进行趋近拟合,确定关联式的系数并建立霜层物性关联式。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获得的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进行验证。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为:
[0011] ;
[0012] 其中, 为霜层密度,A为待定系数,Ts为霜面温度。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为:
[0014] ;
[0015] 其中, 为霜层热导率,B和C均为待定系数。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0017] 基于平板结霜模拟方法使用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组成有待定系数的霜层物性关联式,给定待定系数初值,计算得到霜层厚度变化曲线;
[0018] 将计算得到的霜层厚度变化曲线与基于霜层厚度变化曲线对结霜实验得到的霜层厚度变化数据进行比较,获取计算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与实验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的方差;
[0019] 对于单个结霜状态,调整待定系数,寻找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与实验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的方差值最小的待定系数。当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与实验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序列的方差值达到最小时,此时的待定系数即为期望值,即认为确定了该状态下的待定系数(包括霜层密度关联式的待定系数和霜层热导率关联式的待定系数),此过程称为回归拟合;
[0020] 基于多个结霜状态下的确定的待定系数,对霜层热导率关联式的待定系数取平均值的方法,确定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的数值,获得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
[0021] 再使用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对不同结霜实验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得到多个不同结霜状态下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建立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的表达式,基于该表达式对获得的多个不同结霜状态下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进行分析,获得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待定系数的最终数值,基于最终数值获得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
[00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比较的目标函数为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的方差,第一序列为结霜实验的霜层平均厚度序列,第二序列为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得到的对应时刻的霜层平均厚度序列。
[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函数为:
[0024] ;
[0025] 其中,J为目标函数值,n为霜层平均厚度序列中元素的数量, 为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得到的第i个时刻霜层厚度值,Xi 为结霜实验测量的第i个时刻霜层平均厚度值。
[0026]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为:
[0027] ;
[0028] 其中, 为霜层热导率, 为霜层密度;
[0029] 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为:
[0030] ;
[0031] 其中,Ts为霜面温度,u为来流速度。
[0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的表达式为:
[0033] ;
[0034] 其中,A为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A0 为基准状态的霜层密度关联式的系数,u  和ρv分别为来流速度和来流水蒸气密度,u0 和ρv0分别为基准状态的来流速度和来流水蒸气密度,A1和A2分别为速度影响指数和湿度影响指数。
[00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对平板结霜霜层厚度进行预测。具体方法为获得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使用一维平板干模态结霜模拟方法,可计算随结霜时间变化的霜层平均厚度变化曲线,从而实现对平板结霜霜层厚度预测。
[0036]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37] 通过本方法可建立强对流条件下的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所建立的霜层物性关联式符合结霜物理实际。
[0038] 本方法只需使用平板结霜霜层厚度数据,而不需要使用霜层密度和热导率数据,即可建立霜层物性关联式。霜层厚度数据获取容易,因此使用本建立物性关联式的方法使用方便、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39]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0040] 图1为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1] 图2为建立结霜相似律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0042] 图3为优化过程中及优化收敛后霜层厚度的符合情况示意图;
[0043] 图4为不同方法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对比情况示意图;
[0044] 图5为不同来流湿度下的使用本霜层物性关联式的二维结霜模拟结果及与实验对比情况示意图;
[0045] 图6为平板温度对霜层密度的影响示意图;
[0046] 图7为来流湿度对霜层密度的影响示意图;
[0047] 图8为来流速度对霜层密度的影响示意图;
[0048] 图9为结霜时间对霜层平均密度和霜面温度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50]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范围内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51] 实施例一
[0052] 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53] 步骤1:基于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的结霜特征,建立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的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
[0054] 步骤2:基于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的霜层密度与霜层热导率之间的关系建立有待定系数的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
[0055] 步骤3:基于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对实验测量的霜层厚度进行回归处理,确定初步霜层密度关联式和初步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中待定系数的数值,以获得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
[0056] 对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行为进行预测,离不开霜层物性数据。虽然通过试验可以测定某些结霜状态下的霜层密度,但这些试验测得的霜层密度数据是针对分散的个别状态且是平均密度,而对强对流条件下结霜行为进行预测时,需要霜层生成时刻的霜层密度。因此,需要利用实验获取的结霜数据,发展有效的拟合方法,建立强对流条件下的低温平板结霜的霜层物性(包括密度和热导率)的关联式。
[0057] 本发明的思路是:给定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基本形式与待定系数,并基于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建立优化拟合方法,对实验获得的霜层厚度数据进行趋近拟合,确定关联式的系数并建立霜层物性关联式。
[0058] 其中,本发明中的平板结霜模拟方法为强对流条件下平板干模态结霜一维模拟方法(工程热物理学报‑2022‑01‑01年,43卷,001 期‑快速来流条件下低温平板常物性霜层一维干模态结霜模拟研究)。
[0059]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强对流条件指来流速度大于10m/s,与自然对流和低速(一般小于6m/s)对流来流条件下的结霜现象有显著不同,为区分与自然对流和低速对流,将10m/s以上的流动称为强对流条件。
[0060] 请参考图2‑图5,图2为建立结霜相似律的处理方法流程图;图3为优化过程中及优化收敛后霜层厚度的符合情况示意图,图3中实线为一维模拟得到的霜层厚度,点为实验霜层平均厚度;图4为不同方法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对比情况示意图,常物性为结霜过程中霜层密度和热导率不变,变物性则为使用本方法得到的霜层物性关联式;图5为不同来流湿度下的使用本霜层物性关联式的二维结霜模拟结果及与实验对比情况示意图。
[0061]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建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2] 首先,根据强对流条件下结霜的特点,给定霜层物性关联式的基本形式与待定系数,具体包括:
[0063] 温度对霜层密度的影响可参考图6,图6中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霜层平均密度,图6为三种冷板温度条件为:来流速度为13±1 m/s,来流温度为27±1℃,来流湿度为2.473
±0.20 g/m ,27℃的相对湿度 9.1±1.3%,平板温度分别为‑60℃±0.5℃、‑42±2℃、‑22
3 3
±2℃,在该温度条件下结霜30min的霜层平均密度分别为134 kg/m 、154 kg/m 和209 kg/
3
m。
[0064] 来流湿度对霜层密度的影响可参考图7,图7中横坐标为相对湿度,纵坐标为霜层3
平均密度,从图7中可以看出三个湿度条件下结霜30min的霜层平均密度分别为134 kg/m 、
3 3
174 kg/m和207 kg/m,条件为:来流速度为13±1 m/s,空气温度为27±1℃,平板温度为‑
3 3 3
60±0.5℃,来流绝对湿度分别为2.55±0.18 g/m 、4.14±0.02 g/m和6.11±0.42 g/m(27℃时的相对湿度分别为9.9±0.7%、16.1±0.1%、23.7±1.0%)。
[0065] 来流速度对霜层密度的影响可参考图8,图8中横坐标为来流速度,纵坐标为霜层平均密度,图8中倒三角形对应第一个状态,×形对应第二个状态,第一个状态为平板温度‑3
60±0.5 ℃、来流绝对湿度4.07±0.10 g/m(27℃时的相对湿度为15.8±0.2%),第二个状
3
态为平板温度为‑43±2 ℃、来流湿度为6.86±0.17 g/m(27℃时的相对湿度为26.2±
0.6%)。来流速度为13 m/s和31 m/s。第一个状态在13m/s和31m/s来流速度下的霜层平均密
3 3
度为174 kg/m,285 kg/m,第二个状态在13m/s和31m/s来流速度下的霜层平均密度为236 
3 3
kg/m,422 kg/m。
[0066] 结霜时间对霜层平均密度和霜面温度的影响可参考图9,图9中横坐标为结霜时间,坐标轴为霜层平均密度,图9中density of new frost为新的霜层密度,图9中的temperature of frost surface为霜面温度,结霜30min、60min、90min及120min时测得的3 3 3 3
霜层平均密度分别为174 kg/m、233 kg/m、263 kg/m和287 kg/m。
[0067] 对于霜层密度关联式基本形式。从强对流条件下平板结霜实验的观测结果即图6至图9可知,结霜条件对霜层平均密度的影响规律为:冷面温度越高、来流速度越高、来流湿度越高以及结霜时间越长,霜层平均密度越大。其中,冷面温度越高或结霜时间越长,都会使得霜面温度越高,因此,首先关联式需要使得密度是随着霜面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并且考虑强对流条件下表面上结霜的霜层致密,在来流速度较高、表面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密度3
可接近冰的密度(920 kg/m)。因此,将强对流条件下结霜的霜层密度的上限设定为920 
3
kg/m,则霜层密度关联式的基本形式如式(1),式中只有1 个待定系数A。
[0068] (1);
[0069] 其中, 为霜层密度,A为待定系数,Ts为霜面温度。
[0070] 对于霜层热导率关联式。现有的霜层热导率关联式的基本形式,一般是以霜层密度为自变量的指数形式和二次项形式。但在其适用范围内,这些已有热导率关联式的线性度很高。因此,确定强对流条件下结霜的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为如式(2)所示的线性关系,其中B 和C 为待定系数。
[0071] (2);
[0072] 然后,基于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对实验测量的霜层厚度进行回归以确定待定系数A、B和C,具体包括:
[0073] 基于一维平板干模态结霜模拟方法使用式(1)和式(2)组成的霜层物性关联式,给定待定系数初值,即可得到对应的霜层密度和霜层热导率值,使用得到的霜层密度和霜层热导率数值即可可计算得到霜层厚度变化曲线,并以此对实验得到的霜层厚度变化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的目标函数为结霜实验的霜层平均厚度序列与一维模拟得到的对应时刻的霜层平均厚度序列的方差,目标函数的表达式为:
[0074] (3);
[0075] 其中,J为目标函数值,n为霜层平均厚度序列中元素的数量, 为平板结霜模拟方法得到的第i个时刻霜层厚度值,Xi 为结霜实验测量的第i个时刻霜层平均厚度值。
[0076] 选用但不限于使用Python 科学计算库Scipy中的optimize.fmin_colyla优化方法对J 求极小值,以确定每个实验状态下物性关联式系数A、B 和C。
[0077] 每个结霜实验的霜层厚度数据都会得到大致相同但有所差异的待定系数A、B和C。由于密度关联式中的系数A 对于不同的结霜状态本就应该不同,也即是在不同的来流速度、来流湿度下的霜层密度不同,而可认为类似结霜条件下热导率关于密度的关联式固定的,即不同状态下的系数B 和C 应相同。由此,基于每个实验状态下的热导率关联式确定待定系数B 和C 分别为0.0004 和0.1,则确定热导率关联式如下:
[0078] (4);
[0079] 使用霜层热导率关联式(4),再次对不同结霜实验的霜层平均厚度数据进行回归拟合,重新得到每个结霜状态下不同系数A。此时系数A 的差异就体现了不同结霜条件对霜层密度的影响。因此,可根据不同结霜状态下的不同系数A,确定来流速度和来流湿度对霜层密度的影响。将系数A 写为如下形式:
[0080] (5);
[0081] 其中,A0 为所选定为基准状态的密度关联式的系数,u 和ρv分别为来流速度和来流水蒸气密度,u0 和ρv0分别为基准状态的来流速度和来流水蒸气密度,A1和A2分别为速度影响指数和湿度影响指数。
[0082] 选择来流速度13 m/s、来流湿度为0.0040 kg/m3的状态为基准状态,求得A0为0.064。再据此与不同来流速度和来流湿度状态下的系数A 比较,求得A1和A2分别为‑0.125和‑0.012。由于一维平板结霜模拟结果和二维结霜模拟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适当调整基准状态的A0值为0.043。则得到与来流速度和来流湿度相关的霜层密度关联式为:
[0083] (6);
[0084] 由于来流湿度影响指数A2较小,说明水蒸气密度变化对霜层密度关联式系数的影响较小。简化起见,忽略霜层密度关联式中来流湿度的影响,则得到霜层密度关联式为:
[0085] (7);
[0086] 对于实验观测到的来流湿度越高,霜层平均密度越大的现象。可认为结霜过程中的霜面温度已经体现了来流湿度的影响,当来流湿度越高时,结霜越快、霜层越厚,则霜面温度越高,由此导致霜层平均密度越大。由于密度关联式是针对干模态结霜,则霜面温度并3
不会达到冰点,霜层密度不会达到920 kg/m。
[0087] 然后,对由该方法得到的霜层物性关联式进行验证,具体包括:
[0088] 选择冷板温度213 K、来流速度13 m/s、来流温度310 K、相对湿度16%的平板结霜状态,使用本方法所得的霜层物性关联式的二维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以验证霜层密度关联式(7)和霜层热导率关联式(4)。在30min 时刻的模拟和实验得到的霜层形貌十分相似,其中模拟得到霜层前缘的形貌也较一致。
[0089] 不同方法得到的霜层平均厚度对比情况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常物性霜层的结果,使用变物性关联式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更加符合。
[0090] 对冷面温度213 K、来流速度13 m/s、来流温度300 K,来流相对湿度9.9%、16.1%和23.7%的状态进行二维平板结霜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不同来流湿度下的使用本霜层物性关联式的二维结霜模拟结果及与实验对比情况如图5所示。二维模拟结果中,来流湿度越大,霜层生长速率越大,霜层越厚,与实验观测结果的规律一致。以30 min 时刻的实验所测霜层平均厚度为基准,9.9%、16.1%和23.7%来流相对湿度下的霜层厚度模拟结果的偏差分别为3.6%、6.7 和1.1%,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好。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说明霜层密度关联式中可以忽略来流湿度影响,而来流湿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霜层生长速率和霜面温度而影响霜层平均密度的判断是正确的。模拟得到的9.9%、16.1%和23.7%相对湿度下的霜层平均密度相对于实验测量霜层平均密度的误差分别为11.2%、11.5%和24.6%,符合也较好。本方法建立霜层物性关联式的过程中未使用霜层平均密度的实验数据,而使用本发明方法所建立霜层物性关联式计算得到的霜层平均密度与实验值最大误差小于25%,且大多数结霜状态下的误差在10%左右。这种霜层密度能够质吻合的情况,进一步说明了本建立霜层物性关联式的方法的适用性。
[0091] 实施例二
[0092]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板结霜霜层厚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0093] 基于实施例一的方式获得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使用一维平板干模态结霜模拟方法,可计算随结霜时间变化的霜层平均厚度变化曲线,从而实现对平板结霜霜层厚度预测。
[0094]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平板结霜霜层厚度预测方法,通过最终霜层密度关联式和最终霜层热导率关联式能够快速高效的实现平板结霜霜层厚度预测。
[0095]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96]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