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供电电源电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563803.3

文献号 : CN11727731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曾斌强杜戈阳胥海东

申请人 : 深圳创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供电电源电路,包括通道选择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通道选择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通过第一控制电路在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高价位H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有电状态时,控制所述储能电池放电,以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否则,控制供电电源为所述工业用电设备供电;第二控制电路在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低价位L,或者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中价位M且储能电池的电量为低于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时,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充电控制电路通过供电电源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电控制,如此,在最大程度地节约用电成本的基础上,可保证工业用电设备的持续运行,减少工厂在供电价格高价位时期停止生产的风险。

权利要求 :

1.一种工业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道选择电路,所述通道选择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高价位H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高于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时,控制所述储能电池放电,以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否则,控制供电电源为所述工业用电设备供电;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低价位L,或者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中价位M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低于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时,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通道选择电路及所述储能电池连接,以通过所述供电电源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电控制;

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逻辑电路,所述第一逻辑电路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高价位H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高于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时,输出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

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与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放电开关控制;

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与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开关控制;

其中,

所述第一逻辑电路包括:

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8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电源Vdd连接;

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1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

MOS管Q4,所述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12、电阻R13的公共端连接,所述MOS管Q4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

MOS管Q7,所述MOS管Q7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7的漏极通过电阻R20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连接;

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电源高价位H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9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7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电阻R14的公共端与所述MOS管Q7的栅极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

第二逻辑电路,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低价位L,或者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中价位M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低于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时,输出充电控制信号;

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与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所述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充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开关控制;

其中,

所述第二逻辑电路包括:

三极管Q9,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58与电源低价位L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1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

MOS管Q18,所述MOS管Q18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30、电阻R29的公共端连接,所述MOS管Q18的源极与所述电源Vdd连接,所述MOS管Q18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连接;

三极管Q10,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53与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54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2与电源Vdd连接;

三极管Q11,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33与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4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电阻R5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与电阻R6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

MOS管Q16,所述MOS管Q16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59、电阻R60的公共端连接,所述MOS管Q16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

MOS管Q17,所述MOS管Q17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16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17的漏极通过电阻R39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连接;

三极管Q12,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电阻R35与电源中价位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6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电阻R3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7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37、电阻R38的公共端与所述MOS管Q17的栅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

三极管Q8,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0与所述MOS管Q7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7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

继电器开关K1,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工业用电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

MOS管Q5,所述MOS管Q5的栅极通过所述电阻R20与所述MOS管Q7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5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21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5的漏极通过电阻R22与电源Vdd连接;

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23与所述MOS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4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

继电器开关K2,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

三极管Q13,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电阻R41、电阻R40串联后与所述MOS管Q18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电阻R41、电阻R39串联后与所述MOS管Q17的漏极连接;

继电器开关K3,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选择电路还包括:

电池电量检测电路,所述电池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输出多种电压状态信号;所述电池电量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U4、稳压器D12、比较器U5和稳压器D13,所述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与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4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稳压器D12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器D12的阳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比较器U4的正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5与电源Vcc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正相输入端与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稳压器D13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器D13的阳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7与电源Vcc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

三极管Q15,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52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5发射极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

稳压二极管D7,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阳极与参考地连接;

集成运算放大器U6,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7与所述电阻R48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49与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6与所述电阻R48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45与参考地连接;

三极管Q14,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与电阻R5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电阻R5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

继电器开关K4,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

说明书 :

工业供电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源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供电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工业生产的规模的逐步扩大,工业用电设备在工厂大量应用,造成工厂的用电量不断上涨。并因此造成用电紧张的问题。为了应对用电高峰期用电紧张的问题,供电局对供电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主要按照尖峰平谷费率计算出电费,处于用电尖峰期的电价相对较高,且超过一定电量时还会罚款,而平常时期价格比用电尖峰期要低,用电低谷期用电价格最便宜。
[0003] 但是,由于工厂是持续性生产作业的,工厂的实际用电往往不会随着用电高峰期、平常期和低谷期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即是工厂的实际用电与供电价格之间是不匹配的。在供电价格高价位时期,维持工厂的正常用电需要更高的用电成本,否则,只能在供电价格高价位时期停止生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业供电电源电路。
[0005] 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业供电电源电路,包括:
[0006] 通道选择电路,所述通道选择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高价位H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高于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时,控制所述储能电池放电,以为所述工业用电设备供电,否则,控制供电电源为所述工业用电设备供电;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低价位L,或者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中价位M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低于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时,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0007] 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通道选择电路及所述储能电池连接,以通过供电电源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电控制。
[0008]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
[0009] 第一逻辑电路,所述第一逻辑电路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高价位H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高于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时,输出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
[0010] 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与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放电开关控制;
[0011] 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与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开关控制。
[0012]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逻辑电路包括:
[0013] 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8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电源Vdd连接;
[0014] 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1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
[0015] MOS管Q4,所述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12、电阻R13的公共端连接,所述MOS管Q4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
[0016] MOS管Q7,所述MOS管Q7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7的漏极通过电阻R20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连接;
[0017] 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电源高价位H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9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7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电阻R14的公共端与所述MOS管Q7的栅极连接。
[0018]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
[0019] 三极管Q8,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0与所述MOS管Q7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7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
[0020] 继电器开关K1,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工业用电设备连接。
[0021]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
[0022] MOS管Q5,所述MOS管Q5的栅极通过所述电阻R20与所述MOS管Q7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5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21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5的漏极通过电阻R22与电源Vdd连接;
[0023] 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23与所述MOS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4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
[0024] 继电器开关K2,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
[0025]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
[0026] 第二逻辑电路,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低价位L,或者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中价位M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低于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时,输出充电控制信号;
[0027] 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与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所述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充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开关控制。
[0028]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逻辑电路包括:
[0029] 三极管Q9,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58与电源低价位L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1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
[0030] MOS管Q18,所述MOS管Q18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30、电阻R29的公共端连接,所述MOS管Q18的源极与所述电源Vdd连接,所述MOS管Q18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连接;
[0031] 三极管Q10,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53与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54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2与电源Vdd连接;
[0032] 三极管Q11,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33与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4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电阻R5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与电阻R6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
[0033] MOS管Q16,所述MOS管Q16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59、电阻R60的公共端连接,所述MOS管Q16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
[0034] MOS管Q17,所述MOS管Q17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16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17的漏极通过电阻R39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连接;
[0035] 三极管Q12,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电阻R35与电源中价位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6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电阻R3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7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37、电阻R38的公共端与所述MOS管Q17的栅极连接。
[0036]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
[0037] 三极管Q13,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电阻R41、电阻R40串联后与所述MOS管Q18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电阻R41、电阻R39串联后与所述MOS管Q17的漏极连接;
[0038] 继电器开关K3,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0039]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道选择电路还包括:电池电量检测电路,所述电池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输出多种电压状态信号;所述电池电量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U4、稳压器D12、比较器U5和稳压器D13,所述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与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4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稳压器D12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器D12的阳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比较器U4的正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5与电源Vcc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正相输入端与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稳压器D13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器D13的阳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7与电源Vcc连接。
[0040]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
[0041] 三极管Q15,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52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5发射极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
[0042] 稳压二极管D7,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阳极与参考地连接;
[0043] 集成运算放大器U6,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7与所述电阻R48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49与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6与所述电阻R48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45与参考地连接;
[0044] 三极管Q14,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与电阻R5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电阻R5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
[0045] 继电器开关K4,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
[004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业供电电源电路,通过第一控制电路在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高价位H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高于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时,控制所述储能电池放电,以为所述工业用电设备供电,否则,控制供电电源为所述工业用电设备供电;第二控制电路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低价位L,或者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中价位M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低于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时,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充电控制电路通过供电电源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电控制,如此,在最大程度地节约用电成本的基础上,可保证工业用电设备的持续运行,减少工厂在供电价格高价位时期停止生产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47]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工业供电电源电路与储能电池及工业用电设备连接的结构框图;
[0048]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工业供电电源电路与储能电池及工业用电设备连接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49]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51]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52] 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业供电电源电路,包括:通道选择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所述通道选择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高价位H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高于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时,控制所述储能电池放电,以为所述工业用电设备供电,否则,控制供电电源为所述工业用电设备供电;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低价位L,或者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中价位M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低于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时,控制所述供电电源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由于工业用电的价格会随着用电高峰期、用电低谷期和日常用电等等不同时期的调整,以对工业电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通道选择电路根据供电电源的价位信号和储能电池的电量情况来进行放电回路的选择,以及储能电池的充电控制。而当供电电源处于电源低价位L则控制供电电源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以及为储能电池充电,从而保证在电源处于低价位时,供电电源的最大程度的存储和使用。而当供电电源处于电源中价位M则控制供电电源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并判断储能电池是否储备足够的应急电量。该应急电量是通过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是否低于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如果储能电池的电量低于应急电量,则即使供电电源处于电源中价位M时,也需要将储能电池的电量储备到应急电量的水平,从而再节约用电成本低基础上,尽可能的保证用电安全。且在高价位时,不为储能电池充电,以减少用电支出。
[0053]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通道选择电路及所述储能电池连接,以通过供电电源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电控制。通过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可对储能电池的充电进行控制,储能电池充满电时,可将储能电池的充电回路断开,以对储能电池进行过充保护。
[0054] 参阅图2,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逻辑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逻辑电路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高价位H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高于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时,输出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电与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放电开关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与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开关控制。
[0055] 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通过所述第一逻辑电路可对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进行导通或断开控制,以对所述供电电源或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回路进行选择控制。也即是,当所述第一逻辑电路检测到供电电源处于电源高价位H,且储能电池有电时,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以选择储能电池为工业用地设备供电。当所述第一逻辑电路检测储能电池放电完毕,没有多余的电源来维持工业用电设备的用电时,所述第一逻辑电路则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以选择所述供电电源为工业用地设备供电。如此,在最大程度地节约用电成本的基础上,可保证工业用电设备的持续运行。
[0056] 参阅图2,所述第一逻辑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MOS管Q4、MOS管Q7和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7与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8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电源Vdd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1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12、电阻R13的公共端连接,所述MOS管Q4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所述MOS管Q7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7的漏极通过电阻R20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电源高价位H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9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7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电阻R14的公共端与所述MOS管Q7的栅极连接。
[0057] 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该第一逻辑电路的工作过程为,通过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来获取储能电池是否处于有电状态,并通过所述电源高价位H信号来获取供电电源是否处于高价位状态。当储能电池处于有电状态时,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输出低电平(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高电平表示电量不足)。而当供电电源处于高价位状态时,电源高价位H信号输出高电平。也即是,当储能电池有电,且供电电源处于高价位时,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为低电平,且电源高价位H信号为高电平。如此,低电平的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使得三极管Q1截止,从而可将三极管Q2的基极上拉为高电平,可使得三极管Q2导通,进而将MOS管Q4的栅极下拉为低电平,如此也可将MOS管Q4导通,与此同时,高电平的电源高价位H信号可使得三极管Q3也导通,并将MOS管Q7的栅极下拉为低电平,也使得MOS管Q7导通,当MOS管Q4和MOS管Q7导通后,可将高压电平Vdd输出,通过该高电平Vdd可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导通及第二开关电路断开,从而可将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的储能电池的供电输出,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而当储能电池没有电时,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使得Li_L使得三极管Q1导通,从而可将三极管Q1的基极下拉为低电平,可使得三极管Q2截止,进而将MOS管Q4的栅极上拉为高电平,如此也可将MOS管Q4截止,第一逻辑电路没有高电平输出,电阻R21下拉电平作用下,可控制第一开关电路截止及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从而可将与第二开关电路连接的供电电源的供电输出,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由于电价处于高价位,储能电池没电状态既不放电也不充电。也即是,当供电电源处于高价位状态下时,电源低价位L信号和电源中价位M信号分别处于低电平,导致第二逻辑电路没有高电平信号输出,使得第三开关电路断开。如此,供电电源处于高价位状下,没有为储能电池充电。
[0058] 相反,而当供电电源处于低价位L或中价位M时,电源高价位H信号为低电平状态,此时,三极管Q3和MOS管Q7处于截止状态,高电平Vdd停止输出,第一开关电路断开而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将供电电源选择输出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同理,当储能电池没电时,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输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可使得三极管Q1导通,并将三极管Q2和MOS管Q4截止,从而使得高电平Vdd停止输出,第一开关电路断开而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将供电电源选择输出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
[0059] 另外,当电源处于低价位状态下,此时,电源低价位L信号高电平和电源中价位M信号为低电平,导致第二逻辑电路高电平信号输出,使得第三开关电路导通,可以为储能电池。也即是,电源处于低价位状态为储能电池充电。当电源处于中价位状态下,电源低价位L信号低电平和电源中价位M信号为高电平,此时,是否要为储能电池充电,还需要判断储能电池是否达到应急电量,如果达到应急电量,则无需充电,否则将储能电池充电到应急电量。
[0060] 参阅图2,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8和继电器开关K1,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0与所述MOS管Q7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7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1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工业用的设备连接。
[0061] 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在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控制下进行导通或者断开,以控制储能电池的放电回路的输出。当第一逻辑电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可使得三极管Q8导通,进而可控制继电器开关K1导通,从将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至工业用电设备,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相反,当第一逻辑电路没有高电平信号输出时,三极管Q8在电阻R21的下拉电平作用下处于截止状态,进而使得继电器开关K1处于断开状态,储能电池的供电停止输出。如此,可实现对储能电池的供电输出控制。
[0062] 参阅图2,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5三极管Q6和继电器开关K2,所述MOS管Q5的栅极通过所述电阻R20与所述MOS管Q7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5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21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5的漏极通过电阻R22与电源Vdd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23与所述MOS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4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2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
[0063] 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在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控制下进行导通或者断开,以控制供电电源的放电回路的输出。当第一逻辑电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可使得三极管Q5导通,进而将三极管Q6的基极下拉为低电平,从而使得三极管Q6截止,并控制继电器开关K2截止,供电电源无法输出,此时,储能电源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相反,当第一逻辑电路没有高电平信号输出时,三极管Q5处于截止状态,进而使得三极管Q6导通,并使得继电器开关K2导通,供电电源为工业用电设备供电,且此时储能电池的供电停止输出。如此,可实现对供电电源的放电回路的输出控制。
[0064] 参阅图2,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逻辑电路和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池的电量检测输出端及电源价位信号检测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低价位L,或者所述电源价位信号为电源中价位M且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为低于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时,输出充电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开关电与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所述充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在所述充电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开关控制。
[0065] 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通过所述第二逻辑电路可对所述第三开关电路进行导通或断开控制,以对所述储能电池的充电回路进行控制。也即是,当所述第二逻辑电路检测到供电电源处于电源低价位L时,则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导通,从而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或者,当所述第二逻辑电路检测到供电电源处于电源中价位M,且储能电池的电量为低于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低于应急电量)时,则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导通,从而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这样,可在最大程度地节约用电成本的基础上,保证储能电池的电量,进而保证工业用地设备低用电成本的不间断作业。而其他状态可将第三开关电路断开,不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
[0066] 参阅图2,所述第二逻辑电路包括:三极管Q9、MOS管Q18、三极管Q10、三极管Q11、MOS管Q16、MOS管Q17和三极管Q12,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58与电源低价位L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1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MOS管Q18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30、电阻R29的公共端连接,所述MOS管Q18的源极与所述电源Vdd连接,所述MOS管Q18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53与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54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2与电源Vdd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33与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4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电阻R5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与电阻R6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MOS管Q16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59、电阻R60的公共端连接,所述MOS管Q16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所述MOS管Q17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16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17的漏极通过电阻R39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通过电阻R35与电源中价位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36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电阻R3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7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37、电阻R38的公共端与所述MOS管Q17的栅极连接。
[0067] 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第一逻辑电路主要用于对工业用电设备负载的供电选择控制,第二逻辑电路用于对储能电池的充电控制,该第二逻辑电路的工作过程为,通过所述电源低价位L信号来获取供电电源是否处于低价位状态。当供电电源处于低价位状态时,电源低价位L信号输出高电平(否则低电平),该高电平信号可使得三极管Q9导通,进而控制MOS管Q18导通,高电平Vdd通过MOS管Q18输出至所述第三开关电路,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导通,进入将供电电源输出至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并通过所述充电控制电路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0068] 另外,通过所述电源中价位M信号来获取供电电源是否处于中价位状态。当供电电源处于中价位状态时,电源中价位M信号输出高电平(否则低电平),所述第二逻辑电路还通过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来获取储能电池是否处足够的应急电量,并通过所述电源中价位M信号来获取供电电源是否处于中价位状态。并通过Li_M来获取储能电池是否有足够的应急电量。当储能电池处于有足够的应急电量时,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输出高电平。而当供电电源处于中价位状态时,电源中价位M信号输出高电平。而当储能电池没有足够的应急电量,且供电电源处于中价位时,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为低电平,且电源中价位M信号为高电平。
[0069] 参阅图2,具体工作过程为,当储能电池没有足够的应急电量,且供电电源处于中价位时,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为低电平,且电源中价位M信号为高电平,低电平的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使得三极管Q10截止,从而可将三极管Q11的基极上拉为高电平,可使得三极管Q11导通,进而将MOS管Q16的栅极下拉为低电平,如此也可将MOS管Q16导通,与此同时,高电平的电源中价位M信号可使得三极管Q12也导通,并将MOS管Q17的栅极下拉为低电平,也使得MOS管Q17导通,当MOS管Q16和MOS管Q17导通后,可将高压电平Vdd输出,通过该高电平Vdd可控制第三开关电路导通,从而可将与第三开关电路连接的供电电源输出至所述充电控制电路,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0070] 当储能电池有足够的应急电量,且供电电源处于中价位时,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为高电平,且电源中价位M信号为高电平,高电平的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使得三极管Q10导通,从而可将三极管Q11的基极下拉为低电平,可使得三极管Q11截止,进而将MOS管Q16的栅极上拉为高电平,如此也可将MOS管Q16截止,第二逻辑电路没有高电平输出,第三开关断开。此时,无需为储能电池充电。也即是,当储能电池有足够的应急电量时,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输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可使得三极管Q10导通,并将三极管Q11和MOS管Q16截止,从而使得高电平Vdd停止输出,第三开关电路断开,供电电源停止输出至所述充电控制电路。
[0071] 而当供电电源处于高价位时,电源中价位M信号和电池低价位L信号分别为低电平状态,此时,三极管Q12和、MOS管Q17和MOS管Q18分别处于截止状态,高电平Vdd停止输出,第三开关电路断开,供电电源停止输出至所述充电控制电路。
[0072] 参阅图2,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13和继电器开关K3,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通过电阻R41、电阻R40串联后与所述MOS管Q18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电阻R41、电阻R39串联后与所述MOS管Q17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3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0073] 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在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控制下进行导通或者断开,以控制供电电源的输出为储能电池充电。当第二逻辑电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可使得三极管Q13导通,进而可控制继电器开关K3导通,从将供电电源输出至所述充电控制电路,通过充电控制电路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相反,当第二逻辑电路没有高电平信号输出时,三极管Q13处于截止状态,进而使得继电器开关K3处于断开状态,供电电源停止输出。如此,可实现对储能电池的充电回路的导通或断开控制。
[0074] 参阅图2,所述通道选择电路还包括:电池电量检测电路,所述电池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输出多种电压状态信号。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所述电池电量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U4、稳压器D12、比较器U5和稳压器D13,所述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与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4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稳压器D12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器D12的阳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比较器U4的正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5与电源Vcc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正相输入端与储能电池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稳压器D13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器D13的阳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7与电源Vcc连接。
[0075] 具体地,通过所述稳压器D12可为所述比较器U4提供第一参考电压。当储能电池电量不足而处于欠压状态时,储能电池的输出电压低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使得比较器U4通过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信号端输出高电平,而当储能电池处于有电状态时,储能电池的输出电压高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使得比较器U4通过电压低电位信号Li_L信号端输出低电平。与上述比较器U4的功能相类似,通过所述稳压器D13可为所述比较器U5提供第二参考电压。其中,第二参考电压高于第一参考电压。当储能电池电量超过应急电量时,储能电池的输出电压高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使得比较器U5通过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信号端输出高电平,而当储能电池的电量没超过应急电量时,储能电池的输出电压低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使得比较器U4通过电压中电位信号Li_M信号端输出低电平。如此,可实现储能电池是否有电,或者电量是否超出应急电量的检测。也即是,当储能电池电压分别低于第一参考电压、第二参考电压时,为电量不足状态;此时,信号Li‑L为高电平输出,信号Li‑M为低电平输出。当储能电池电压高于第一参考电压、低于第二参考电压时,信号Li‑L转换为低电平输出,信号Li‑M维持低电平输出;当储能电池电压分别高于第一参考电压、第二参考电压时,信号Li‑L转换维持低电平输出,信号Li‑M转换为高电平输出。
[0076] 参阅图2,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5、稳压二极管D7、集成运算放大器U6、三极管Q14和继电器开关K4,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52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5发射极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阳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7与所述电阻R48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49与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6与所述电阻R48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45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与电阻R5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电阻R5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受控端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受控端的另一端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开关端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K4的开关端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
[0077] 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该充电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为:当第三开关电路导通时。此时,供电电源输出的充电电源可使得所述三极管Q15产生导通,当三极管Q15产生导通以后,充电电源可通过电阻R42及三极管Q15为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电阻R42为限流电阻,可对充电电流进行限制,所述稳压二极管D7可为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提供第三参考电压值,在充电的过程中,储能电池的电压值逐步升高,升高到接近所述第三参考电压的电压值时,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导通电流逐步减小,最终当锂电池的电压充电到满电时,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三参考电压值接近或相同,可使得三极管Q15截止,此时,充电控制电路没有继续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储能电池充电结束。由于三极管Q15的最大充电电流相对较小,可能无法满足锂电池的快速充电要求。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增加继电器作为另一充电回路来为储能电池进行快速充电:其工作过程为,在所述三极管Q15导通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以后,电阻R48产生一定的电流电压值,该电流电压值通过集成运算放大器U6构成的隔离放大电路进行运算处理后,通过电阻R50输出到所述三极管Q14的基极,可使得所述三极管Q14导通,当所述三极管Q14导通后,可带动所述继电器开关K4导通,充电电源可通过电阻R43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继电器的最大导通电流要比三极管Q15的最大充电电流大得多,可满足储能电池的快速充电要求。这样,充电控制电路可通过两路充电电流来为储能电池充电。在快速充电过程中,当锂电池的电压升高到满电压值时,该满电压值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7为所述三极管Q15提供第三参考电压值相接近,可使得三极管Q15截止,同时电阻R48没有充电电流。此时,运算放大器U6输出信号无法使三极管Q14导通,继电器开关K4也断开,充电控制电路没有继续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0078]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007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80]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