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575133.7

文献号 : CN11728326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帅夏云广苏志强苏风水李文斐张杰夏云涛段朋洋刘帅

申请人 : 枣强县广运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属于装配辅助器具领域,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的上端贯穿支撑环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旋转环呈空心结构设计,所述旋转环的内环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盘,所述吸盘靠近旋转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与旋转环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整吸盘的角度,所述吸盘的内部与旋转环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支撑环的下端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环进行支撑。可以实现通过操作按压按压杆,可以使吸盘紧紧的吸住雷达,实现把雷达罩紧紧的固定在工装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夹持机构,因为力度过大导致雷达罩发生形变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包括支撑环(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旋转环(6),所述旋转环(6)的上端贯穿支撑环(5)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旋转环(6)呈空心结构设计,所述旋转环(6)的内环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盘(8),所述吸盘(8)靠近旋转环(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片(7),所述吸盘(8)的内部与旋转环(6)的内部相互连通;

所述支撑环(5)的右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1),所述支撑块(3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控制杆(33),所述控制杆(3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2),所述蜗杆(32)与旋转环(6)的外圆面啮合连接;

所述蜗杆(32)的侧表面开设有凹槽(34),所述凹槽(3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5),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条(36),所述连接条(36)的上表面靠近前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凸块(37),所述凸块(37)的上端呈弧形结构设计,所述连接条(36)的上表面靠前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齿牙(38),所述支撑块(3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齿环(39),所述齿环(39)套接在控制杆(33)的侧表面上,所述齿牙(38)卡接在齿环(39)的内圆面上;

所述支撑环(5)的下端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环(5)进行支撑;

所述支撑环(5)的下端连接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与支撑环(5)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10),所述分流管(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筒(11),所述气筒(1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8),所述第一弹簧(18)的下端与气筒(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杆(13),所述按压杆(13)的贯穿气筒(11)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气筒(11)的左侧壁靠近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气孔(14),所述分流管(10)的下端开口与第一进气孔(14)相互连通,所述气筒(11)的右侧壁靠近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5),所述气筒(11)的内壁位于第一进气孔(14)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密封板(16),所述气筒(11)的外壁位于第一排气孔(15)处转动连接有第二密封板(17);

所述支撑片(7)与旋转环(6)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整吸盘(8)的角度,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通孔(27)、外半球罩(28)、内半球罩(29)及第二连通孔(30);

所述支撑片(7)远离吸盘(8)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外半球罩(28),所述外半球罩(28)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内半球罩(29),所述内半球罩(29)远离外半球罩(2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环(6)的侧表面上,所述旋转环(6)的侧壁位于外半球罩(28)的连接处贯穿开设有第二连通孔(30),所述支撑片(7)的内部中心处贯穿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11)的左侧壁靠上端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气孔(19),所述分流管(10)的上端开口与第二进气孔(19)相互连通,所述气筒(11)的右侧壁靠近上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排气孔(20),所述气筒(11)的内壁位于第二进气孔(19)处转动连接有第三密封板(21),所述气筒(11)的外壁位于第二排气孔(20)处转动连接有第四密封板(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10)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连通管(23),所述连通管(23)与分流管(10)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连通管(23)的左端开口处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腿(1)、升降杆(2)、转动杆(3)及支撑杆(4);所述支撑腿(1)呈三组分布,所述支撑腿(1)的下安装有滑轮(25),所述支撑腿(1)的内部套接有升降杆(2),所述升降杆(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与支撑环(5)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便于对支撑环(5)的水平角度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球形块(42)和套球罩(41),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球罩(41),所述套球罩(4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球形块(42),所述球形块(42)的上端与支撑环(5)的下端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0),所述螺纹杆(40)的下端贯穿支撑杆(4)并与转动杆(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三组第二连接杆(46),三组所述第二连接杆(46)的下端相互接触,所述第二连接杆(4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盘(45),所述圆盘(45)的下方安装有电动推杆(4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两两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3),所述第一连接杆(4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47),所述第三连接杆(47)的上端与电动推杆(44)的外壁固定连接。

说明书 :

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装配辅助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0002] 雷达罩是飞机或其他设备上用于保护雷达天线的外部覆盖物,通常由金属、复合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它具有抵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风、雨、尘土等,并能够有效地屏蔽雷达波,确保雷达的正常运行,此外,雷达罩还具有防雷击、电磁干扰等功能,以确保雷达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设计和制造雷达罩时,需要考虑到其尺寸、形状、材料和厚度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
[0003] 一些飞行器上的雷达一般是安装在机头的下方部位,在雷达安装完成后,需要在雷达的外部套设一个雷达罩来保护雷达,为了方便雷达罩的安装一般都会使用辅具进行,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雷达罩安装的外场定位装,申请公布号为:CN110340823A,公开文件在安装雷达罩时可以对整个装置进行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调节,使装置上的雷达罩也具备相同位置的调节,从而方便雷达罩的安装和拆卸,但是公开文件中的装置只是对雷达罩的角度进行调节,例如雷达罩已经与安装位置对齐,但没有对准,需要对雷达罩进行旋转调节,上述公开文件需要整个装置的整体进行调节,在较小幅度的旋转调节时,不易进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雷达罩的安装效率,另外公开文件是通过定位组件内的定位插销和大小孔把雷达罩定位在装置本体上,该定位方式较为的简单,在安装雷达罩时,雷达罩容易从装置上移位,给雷达罩对准带来不便,严重时雷达罩会从装置上脱落,而摔坏雷达罩。
[0004] 鉴于此,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基于现有技术中的雷达罩安装定位辅具进行了改进和优化,研制出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可以实现通过操作按压按压杆,可以使吸盘紧紧的吸住雷达,实现把雷达罩紧紧的固定在工装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夹持机构,因为力度过大导致雷达罩发生形变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的上端贯穿支撑环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旋转环呈空心结构设计,所述旋转环的内环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盘,所述吸盘靠近旋转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与旋转环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整吸盘的角度,所述吸盘的内部与旋转环的内部相互连通;
[0008] 所述支撑环的下端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环进行支撑;
[0009] 所述支撑环的下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筒,所述气筒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气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贯穿气筒并延伸至外部,所述气筒的左侧壁靠近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分流管的下端开口与第一进气孔相互连通,所述气筒的右侧壁靠近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排气孔,所述气筒的内壁位于第一进气孔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密封板,所述气筒的外壁位于第一排气孔处转动连接有第二密封板。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气筒的左侧壁靠上端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分流管的上端开口与第二进气孔相互连通,所述气筒的右侧壁靠近上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排气孔,所述气筒的内壁位于第二进气孔处转动连接有第三密封板,所述气筒的外壁位于第二排气孔处转动连接有第四密封板。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管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分流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左端开口处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的右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壁贯穿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旋转环的外圆面啮合连接。
[0013]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的侧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上表面靠近前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端呈弧形结构设计,所述连接条的上表面靠前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齿牙,所述支撑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套接在控制杆的侧表面上,所述齿牙卡接在齿环的内圆面上。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通孔、外半球罩、内半球罩及第二连通孔;
[0015] 所述支撑片远离吸盘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外半球罩,所述外半球罩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内半球罩,所述内半球罩远离外半球罩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环的侧表面上,所述旋转环的侧壁位于外半球罩的连接处贯穿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支撑片的内部中心处贯穿开设有第一连通孔。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腿、升降杆、转动杆及支撑杆;所述支撑腿呈三组分布,所述支撑腿的下安装有滑轮,所述支撑腿的内部套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支撑环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便于对支撑环的水平角度进行调节。
[0017]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球形块和套球罩,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球罩,所述套球罩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球形块,所述球形块的上端与支撑环的下端外壁固定连接;
[0018] 所述支撑杆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贯穿支撑杆并与转动杆固定连接。
[0019]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三组第二连接杆,三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相互接触,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下方安装有电动推杆。
[0020]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两两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上端与电动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
[0021]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 (1)本方案通过操作按压按压杆,可以使吸盘紧紧的吸住雷达,实现把雷达罩紧紧的固定在工装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夹持机构,因为力度过大导致雷达罩发生形变的问题。
[0023] (2)本方案通过转动控制杆使其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在转动时会驱动旋转环进行转动,旋转环转动便可以实现对雷达罩的旋转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0024] (3)本方案在需要对雷达罩的角度进行调整时,操作者的手一只握住对应的支撑杆,另一只手握住对应的转动杆并进行转动,转动杆在进行转动时会带动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螺纹杆在转动时会带动支撑杆向上或向下进行移动,支撑杆在向下或向上移动时会带动套球罩在球形块的外壁进行转动,同时实现对雷达罩角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外观视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支撑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剖面视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点的放大视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气筒与分流管内部的剖面视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图4中B点的放大视图;
[0030] 图6为本发明控制蜗杆部件的展示图;
[0031] 图7为本发明支撑块的背面视图;
[0032] 图8为本发明齿环的立体视图;
[0033] 图9为本发明凹槽内部的部件的拆分图。
[0034] 图中标号说明:
[0035] 1、支撑腿;2、升降杆;3、转动杆;4、支撑杆;5、支撑环;6、旋转环;7、支撑片;8、吸盘;9、连接管;10、分流管;11、气筒;12、活塞;13、按压杆;14、第一进气孔;15、第一排气孔;16、第一密封板;17、第二密封板;18、第一弹簧;19、第二进气孔;20、第二排气孔;21、第三密封板;22、第四密封板;23、连通管;24、密封盖;25、滑轮;26、雷达罩;27、第一连通孔;28、外半球罩;29、内半球罩;30、第二连通孔;31、支撑块;32、蜗杆;33、控制杆;34、凹槽;35、第二弹簧;36、连接条;37、凸块;38、齿牙;39、齿环;40、螺纹杆;41、套球罩;42、球形块;43、第一连接杆;44、电动推杆;45、圆盘;46、第二连接杆;47、第三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7]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雷达罩外壳更换定位工装,包括支撑环5,支撑环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旋转环6,旋转环6的上端贯穿支撑环5并延伸至外部,旋转环6呈空心结构设计,旋转环6的内环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盘8,吸盘8靠近旋转环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片7,支撑片7与旋转环6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整吸盘8的角度,吸盘8的内部与旋转环6的内部相互连通;
[0038] 支撑环5的下端设置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用于支撑环5进行支撑,支撑部件包括支撑腿1、升降杆2、转动杆3及支撑杆4;支撑腿1呈三组分布,支撑腿1的下安装有滑轮25,支撑腿1的内部套接有升降杆2,升降杆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转动杆3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与支撑环5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便于对支撑环5的水平角度进行调节;
[0039] 支撑环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三组第二连接杆46,三组第二连接杆46的下端相互接触,第二连接杆4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盘45,圆盘45的下方安装有电动推杆44;
[0040] 支撑环5的下端连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10,分流管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筒11,气筒1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12,活塞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8,第一弹簧18的下端与气筒11的内壁固定连接,活塞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杆13,按压杆13的贯穿气筒11并延伸至外部,气筒11的左侧壁靠近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气孔14,分流管10的下端开口与第一进气孔14相互连通,气筒11的右侧壁靠近下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5,气筒11的内壁位于第一进气孔14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密封板16,气筒11的外壁位于第一排气孔15处转动连接有第二密封板17。
[0041] 在需要安装雷达罩26时,直接把待需要安装的雷达罩26放入到旋转环6内,其雷达罩26的安装端朝上,并调整雷达罩26,使吸盘8都能紧贴雷达罩26的外表面,吸盘8是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此时操作者握住气筒11,然后用拇指不断地向下按压按压杆13,使按压杆13上下移动,按压杆13在向下移动时会带动活塞12压缩第一弹簧18,并压缩活塞12下端的空气,空气受到压缩后会顶开第二密封板17并从第一排气孔15内排出,按压杆13向上移动时,压缩的第一弹簧18顶动活塞12向上移动,此时第二密封板17会遮盖住第一排气孔15,导致活塞12的下方形成负压,在负压情况下,第一密封板16会打开第一进气孔14,分流管10内的空气会抽入到气筒11内,如此反复的按压按压杆13,分流管10和连接管9内的空气不断向气筒11内流入,因为连接管9与支撑环5的内部连通,所以连接管9会抽取旋转环6内部的空气,旋转环6会抽取吸盘8内部的空气,使得吸盘8紧紧的吸住雷达罩26,实现把雷达罩26紧紧的固定在工装上,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夹持机构,因为力度过大导致雷达罩26发生形变的问题。
[0042] 在雷达罩26固定完成后,推动工装滑轮25进行转动,最后移动到飞行器下方待安装雷达罩26的位置处,然后踩下滑轮25上的卡销,使其固定滑轮25,该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然后启动电动推杆44,电动推杆44推动圆盘45、第二连接杆46、支撑环5同步向上进行移动,使雷达罩26移动到待安装的位置,然后可以进行安装,雷达罩26在向上移动时,升降杆2会从支撑腿1的内部拉出,实现伸长,同时还起到稳定本装置的作用。
[0043] 在需要拆卸雷达罩26时,只需要把本发明的定位工装移动到待拆卸的雷达罩26下方,然后启动电动推杆44,使旋转环6,向上进行移动,吸盘8会接触到雷达罩26的外壁,然后反复按压按压杆13使吸盘8吸住雷达罩26的外壁,此时便可以进行拆卸雷达罩26,可以避免雷达罩26在拆卸时突然掉落的问题,雷达罩26在拆卸完成后,启动电动推杆44收缩,便可以把雷达罩26从安装位置处取下来,操作简单方便。
[0044] 如图1、图6所示,支撑环5的右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1,支撑块3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控制杆33,控制杆3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2,蜗杆32与旋转环6的外圆面啮合连接。
[0045] 在电动推杆44向上推动雷达罩26,使雷达罩26移动到待安装位置处,如果雷达罩26与安装位错位,需要旋转调节雷达罩26,此时操作者可以控制杆33,然后进行转动,控制杆33在转动时会带动蜗杆32同步进行转动,因为蜗杆32与旋转环6啮合连接,在蜗杆32进行转动时便可以带动旋转环6进行转动,旋转环6转动,便可以实现对雷达罩26的旋转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0046] 如图6至图9所示,蜗杆32的侧表面开设有凹槽34,凹槽3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5,第二弹簧3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条36,连接条36的上表面靠近前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凸块37,凸块37的上端呈弧形结构设计,连接条36的上表面靠前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齿牙38,支撑块3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齿环39,齿环39套接在控制杆33的侧表面上,齿牙38卡接在齿环39的内圆面上。
[0047] 雷达罩26在旋转调节后,需要固定住旋转环6,避免旋转环6自行转动导致调节好的雷达罩26发生错位,本发明在握住控制杆33进行转动时,会挤压凸块37,凸块37受到挤压后会向下移动,并带动连接条36向凹槽34的内部进行移动,同时压缩第二弹簧35,连接条36在向下移动时会带动齿牙38不再与齿环39进行卡合固定,此时便可以转动控制杆33和蜗杆32,在转动完后,操作者松掉控制杆33,此时压缩的第二弹簧35会推动连接条36向上进行移动,同时齿牙38会卡进齿环39对应的齿槽内,实现对控制杆33和蜗杆32的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同时还避免了调节好后的雷达罩26进行转动的问题。
[0048] 如图4所示,气筒11的左侧壁靠上端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气孔19,分流管10的上端开口与第二进气孔19相互连通,气筒11的右侧壁靠近上端位置开设有第二排气孔20,气筒11的内壁位于第二进气孔19处转动连接有第三密封板21,气筒11的外壁位于第二排气孔20处转动连接有第四密封板22。
[0049] 在按压按压杆13抽取吸盘8内的气体时,为了加快抽气的速度,本发明在活塞12向上移动时,活塞12会挤压活塞12上方的气体,气体会顶开第四密封板22,并从第二排气孔20处排出,在活塞12向下移动时,第四密封板22会遮盖住第二排气孔20,活塞12上方形成负压,在负压情况下,第三密封板21会打开第二进气孔19,分流管10内的空气会抽入到气筒11内,再结合上文活塞12向上移动进行抽取,本发明可以实现活塞12在上下移动时都能进行抽取,从而加快气筒11抽取的效率,进而使吸盘8可以快速的吸住雷达罩26的外壁。
[0050] 如图5所示,分流管10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连通管23,连通管23与分流管10的内部相互连通,连通管23的左端开口处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4。
[0051] 在需要把吸盘8固定的雷达罩26松开时,只需要转动密封盖24,把密封盖24从连通管23上拧掉即可,此时外界的空气便可以从连通管23进入到分流管10内,最后进入到吸盘8内,吸盘8便不再吸紧雷达罩26,此时便可以使雷达罩26与工装进行分开。
[0052] 如图1至图3所示,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通孔27、外半球罩28、内半球罩29及第二连通孔30;
[0053] 支撑片7远离吸盘8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外半球罩28,外半球罩28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内半球罩29,内半球罩29远离外半球罩2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环6的侧表面上,旋转环6的侧壁位于外半球罩28的连接处贯穿开设有第二连通孔30,支撑片7的内部中心处贯穿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7。
[0054] 在雷达罩26放在旋转环6内时,支撑片7为了贴合雷达罩26的外壁会进行自我调整,同时会带动外半球罩28在内半球罩29表面进行转动,从而达到支撑片7贴合雷达罩26的外表面,同时使吸盘8也贴合雷达罩26的外表面便于吸盘8吸住雷达罩26的外壁,开设的第一连通孔27、第二连通孔30便于气筒11向吸盘8内抽取空气。
[0055] 如图1至图3所示,转动机构包括球形块42和套球罩41,支撑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球罩41,套球罩4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球形块42,球形块42的上端与支撑环5的下端外壁固定连接;
[0056] 支撑杆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0,螺纹杆40的下端贯穿支撑杆4并与转动杆3固定连接。
[0057] 本发明在电动推杆44推动雷达罩26向上移动到待安装位置时,如果此时的雷达罩26的角度不是对准安装位置,此时操作者的手一只握住对应的支撑杆4,另一只手握住对应的转动杆3并进行转动,转动杆3在进行转动时会带动螺纹杆40进行同步转动,螺纹杆40在转动时会带动支撑杆4向上或向下进行移动,支撑杆4在向下或向上移动时会带动套球罩41在球形块42的外壁进行转动,同时实现对雷达罩26角度的调节。
[0058] 如图1所示,支撑腿1两两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3,实现对支撑腿1进一步的稳定固定,第一连接杆4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47,第三连接杆47的上端与电动推杆44的外壁固定连接,实现对电动推杆44的支撑。
[0059] 工作原理:在需要安装雷达罩26时,直接把待需要安装的雷达罩26放入到旋转环6内,其雷达罩26的安装端朝上,并调整雷达罩26,使吸盘8都能紧贴雷达罩26的外表面,此时操作者握住气筒11,然后用拇指不断地向下按压按压杆13,驱动吸盘8紧紧的吸住雷达罩26,实现把雷达罩26紧紧的固定在工装上,在雷达罩26固定完成后,推动工装滑轮25进行转动,最后移动到飞行器下方待安装雷达罩26的位置处,然后启动电动推杆44,电动推杆44驱动雷达罩26移动到待安装的位置,然后可以进行安装;
[0060] 在电动推杆44向上推动雷达罩26,使雷达罩26移动到待安装位置处,如果雷达罩26与安装位错位,需要旋转调节雷达罩26,此时操作者可以控制杆33,然后进行转动,控制杆33在转动时会带动蜗杆32同步进行转动,因为蜗杆32与旋转环6啮合连接,在蜗杆32进行转动时便可以带动旋转环6进行转动,旋转环6转动,便可以实现对雷达罩26的旋转调节;
[0061] 在需要对雷达罩26的角度进行调整时,操作者的手一只握住对应的支撑杆4,另一只手握住对应的转动杆3并进行转动,转动杆3在进行转动时会带动螺纹杆40进行同步转动,螺纹杆40在转动时会带动支撑杆4向上或向下进行移动,支撑杆4在向下或向上移动时会带动套球罩41在球形块42的外壁进行转动,同时实现对雷达罩26角度的调节。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