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1733749.2

文献号 : CN1174153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方八零王斌罗珍兴许天豪陈泽坤曹国奎贾红刚

申请人 : 湖北健恒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健翌精密设备江苏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自动攻丝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包括:两个导轨、夹持机构与驱动机构。本发明通过驱动机构使定位调节机构与夹持机构相配合,不仅从多个方向实现了对壳体固定位置的定位调节,提高了壳体固定位置的精准度,还对壳体进行多方向的限位固定,大大提高了壳体在攻丝时的稳定性与准确度,避免了壳体在攻丝加工时晃动而影响连接孔内攻丝质量的问题,而且定位调节机构中的间距调节组,还可对三组支撑定位组之间的间距以及夹持机构中的两个承接架之间的间距进行同步调节,以适用于对不同尺寸的壳体进行固定,扩大了攻丝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攻丝装置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该自动攻丝装置针对减速器箱体上下两个壳体(10)上的连接孔进行攻丝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导轨(1),两个导轨(1)的顶部共同滑动连接有龙门架(2),龙门架(2)上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安装座(3),安装座(3)上设置有攻丝机构(4),安装座(3)上设置有驱动攻丝机构(4)上下移动的气缸一(5);

固定台(6),设于两个导轨(1)之间,固定台(6)的顶部设置有对壳体(10)放置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调节机构(7),固定台(6)的顶部还设置有对壳体(10)进行夹持限位的夹持机构(8),固定台(6)的中部设置有驱动定位调节机构(7)的驱动机构(9);

所述定位调节机构(7)包括设置在固定台(6)顶部且沿固定台(6)长度方向排布的三个支撑定位组(70),三组支撑定位组(70)的尺寸沿固定台(6)长度方向依次减小,三组支撑定位组(70)结构相同,除位于中部的支撑定位组(70)与固定台(6)固定连接之外,其余两组支撑定位组(70)通过间距调节组(71)滑动连接在固定台(6)上;

支撑定位组(70)包括设置在固定台(6)顶部且沿固定台(6)宽度方向对称布置的两个连接座(701),两个连接座(701)的相对面均滑动连接有倒U型筒(702),倒U型筒(702)内壁安装有隔板(703),隔板(703)与连接座(701)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一(704),倒U型筒(702)位于隔板(703)远离连接座(701)的一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705),拉杆(705)上固定套设有直径向远离隔板(703)一侧逐渐减小的半锥柱(706),倒U型筒(702)的弧形侧壁滑动连接有均匀排布的顶杆(707),顶杆(707)与倒U型筒(702)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套设在顶杆(707)上的复位弹簧二(708),顶杆(707)贯穿倒U型筒(702)后安装有L型卡座(709);

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开设在固定台(6)中部的矩形凹槽(90),矩形凹槽(90)内连接有气缸二,气缸二的伸缩端安装有下拉板(91),固定台(6)上滑动连接有沿其宽度方向对称布置的矩形架(92),两个矩形架(92)位于同组的两个拉杆(705)之间,矩形架(92)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调节通槽(93),调节通槽(93)上滑动连接有L型片(94),除位于中部的两个拉杆(705)与矩形架(92)固定连接之外,其余拉杆(705)与L型片(94)固定连接,矩形架(92)与下拉板(91)之间铰接有带动杆(95);

所述间距调节组(71)包括开设在固定台(6)上的四个滑移槽(710),与固定台(6)滑动连接的支撑定位组(70)中的连接座(701)底部安装有滑移块(711),滑移块(711)与滑移槽(710)滑动连接,滑移槽(710)内转动连接有螺杆(712),位于中部的连接座(701)两侧的螺杆(712)螺纹方向相反,螺杆(712)与滑移块(711)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固定台(6)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两个容纳槽(713),同组的两个连接座(701)下方的两个螺杆(712)贯穿同一容纳槽(713),容纳槽(713)内转动连接有调节杆(714),调节杆(714)上固定套设有两个主斜齿轮(715),螺杆(712)上安装有与主斜齿轮(715)啮合传动的从斜齿轮(7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8)包括连接在固定台(6)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承接架(80),矩形凹槽(90)位于承接架(80)之间,承接架(80)远离矩形凹槽(90)的一侧安装有挡板(81),挡板(81)上开设有安装槽(82),安装槽(82)内连接有上下滑动的下压架(83),下压架(83)的底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导移槽(84),导移槽(84)内滑动连接有L型压条(85),L型压条(85)的竖直段与导移槽(84)之间通过复位弹簧三(86)相连接,承接架(80)与其相邻的两个L型片(94)之间通过同一个同步位移组(8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位移组(87)包括连接在L型片(94)远离其所连拉杆(705)的一端的固定条(870),沿固定台(6)宽度方向排布相对的两个固定条(870)底部共同滑动连接有T型架(871),T型架(871)与承接架(80)中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卡座(709)的水平段安装有平衡条(720),平衡条(720)滑动贯穿倒U型筒(702)的弧形侧壁。

说明书 :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自动攻丝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龙门加工中心是一种用于金属加工的高精度机械设备,它通常用于加工大型工件和高精度需求加工中,例如减速器箱体上下两个外壳上的连接孔(如图8所示),为了提高上下两个壳体连接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就需要通过龙门加工中心对壳体的连接孔进行攻丝加工,之后通过螺栓与连接孔的螺纹连接,再使螺栓贯穿连接孔之后与螺母连接,通过双重锁紧的方式将上下两个壳体连接。
[0003] 在对减速器箱体上下两个壳体上的连接孔进行攻丝时,由于连接孔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并且是在连接孔的孔内进行攻丝加工,而攻丝头的移动精准度低会直接影响攻丝加工质量,同时壳体放置固定时的精准度和稳定度低同样会影响攻丝加工的质量,影响上下两个壳体的连接,因此现在亟需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准确的对壳体上的连接孔进行攻丝加工。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包括:两个导轨,两个导轨的顶部共同滑动连接有龙门架,龙门架上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攻丝机构,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攻丝机构上下移动的气缸一。
[0006] 固定台,设于两个导轨之间,固定台的顶部设置有对壳体放置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调节机构,固定台的顶部还设置有对壳体进行夹持限位的夹持机构,固定台的中部设置有驱动定位调节机构的驱动机构。
[0007] 所述定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台顶部且沿固定台长度方向排布的三个支撑定位组,三组支撑定位组的尺寸沿固定台长度方向依次减小,三组支撑定位组结构相同,除位于中部的支撑定位组与固定台固定连接之外,其余两组支撑定位组通过间距调节组滑动连接在固定台上。
[0008] 支撑定位组包括设置在固定台顶部且沿固定台宽度方向对称布置的两个连接座,两个连接座的相对面均滑动连接有倒U型筒,倒U型筒内壁安装有隔板,隔板与连接座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一,倒U型筒位于隔板远离连接座的一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拉杆上固定套设有直径向远离隔板一侧逐渐减小的半锥柱,倒U型筒的弧形侧壁滑动连接有均匀排布的顶杆,顶杆与倒U型筒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套设在顶杆上的复位弹簧二,顶杆贯穿倒U型筒后安装有L型卡座,顶杆远离L型卡座的一侧安装有与半锥柱侧壁滚动接触的滚珠。
[0009]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固定台中部的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连接有气缸二,气缸二的伸缩端安装有下拉板,固定台上滑动连接有沿其宽度方向对称布置的矩形架,两个矩形架位于同组的两个拉杆之间,矩形架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调节通槽,调节通槽上滑动连接有L型片,除位于中部的两个拉杆与矩形架固定连接之外,其余拉杆与L型片固定连接,矩形架与下拉板之间铰接有带动杆。
[0010]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间距调节组包括开设在固定台上的四个滑移槽,与固定台滑动连接的支撑定位组中的连接座底部安装有滑移块,滑移块与滑移槽滑动连接,滑移槽内转动连接有螺杆,位于中部的连接座两侧的螺杆螺纹方向相反,螺杆与滑移块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固定台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两个容纳槽,同组的两个连接座下方的两个螺杆贯穿同一容纳槽,容纳槽内转动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上固定套设有两个主斜齿轮,螺杆上安装有与主斜齿轮啮合传动的从斜齿轮。
[0011]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连接在固定台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承接架,矩形凹槽位于承接架之间,承接架远离矩形凹槽的一侧安装有挡板,挡板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连接有上下滑动的下压架,下压架的底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导移槽,导移槽内滑动连接有L型压条,L型压条的竖直段与导移槽之间通过复位弹簧三相连接,承接架与其相邻的两个L型片之间通过同一个同步位移组相连接。
[0012]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同步位移组包括连接在L型片远离其所连拉杆的一端的固定条,沿固定台宽度方向排布相对的两个固定条底部共同滑动连接有T型架,T型架与承接架中部相连接。
[0013]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L型卡座的水平段安装有平衡条,平衡条滑动贯穿倒U型筒的弧形侧壁。
[001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1.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通过驱动机构使定位调节机构与夹持机构相配合,不仅从多个方向实现了对壳体固定位置的定位调节,提高了壳体固定位置的精准度,还对壳体进行多方向的限位固定,大大提高了壳体在攻丝时的稳定性与准确度,避免了壳体在攻丝加工时晃动而影响连接孔内攻丝质量的问题。
[0015] 2.本发明定位调节机构中的间距调节组,还可对三组支撑定位组之间的间距以及夹持机构中的两个承接架之间的间距进行同步调节,以适用于对不同尺寸的壳体进行固定,扩大了攻丝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攻丝装置的实用性。
[0016] 3.本发明夹持机构中的L型压条与复位弹簧三的配合,当L型压条向下移动与壳体的弧形表面抵触时,壳体挤推L型压条向挡板移动,复位弹簧三受到挤压,从而防止L型压条在下移对壳体进行限位时,因壳体放置位置偏移的原因而导致出现L型压条无法向下移动对壳体进行限位的问题。
[0017] 4.本发明中的L型卡座不仅可以沿着倒U型筒弧形侧壁的直径方向进行移动,还可以随倒U型筒沿固定台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从而适用于对不同尺寸壳体的轴孔的定位支撑与夹持,扩大了攻丝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是本发明固定壳体之后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未放置壳体时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定位调节机构、夹持机构与驱动机构的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发明下压架、导移槽、L型压条、复位弹簧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本发明图2的俯视图。
[0024] 图6是本发明图5的A‑A向剖视图。
[0025] 图7是本发明间距调节组的俯视剖视图。
[0026] 图8是箱体的上下两个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1、导轨;2、龙门架;3、安装座;4、攻丝机构;5、气缸一;6、固定台;7、定位调节机构;70、支撑定位组;701、连接座;702、倒U型筒;703、隔板;704、复位弹簧一;705、拉杆;706、半锥柱;707、顶杆;708、复位弹簧二;709、L型卡座;71、间距调节组;710、滑移槽;711、滑移块;712、螺杆;713、容纳槽;714、调节杆;715、主斜齿轮;716、从斜齿轮;720、平衡条;8、夹持机构;80、承接架;81、挡板;82、安装槽;83、下压架;84、导移槽;85、L型压条;86、复位弹簧三;87、同步位移组;870、固定条;871、T型架;9、驱动机构;90、矩形凹槽;91、下拉板;92、矩形架;93、调节通槽;94、L型片;95、带动杆;10、壳体;101、轴孔;10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 参阅图1,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攻丝装置,包括:两个导轨1,两个导轨1的顶部共同滑动连接有龙门架2,龙门架2上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安装座3,安装座3上设置有攻丝机构4,攻丝机构4为现有设备,且攻丝头为可拆卸更换的,安装座3上设置有驱动攻丝机构4上下移动的气缸一5。
[0031] 参阅图1与图3,固定台6,设于两个导轨1之间,固定台6的顶部设置有对壳体10放置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调节机构7,固定台6的顶部还设置有对壳体10进行夹持限位的夹持机构8,固定台6的中部设置有驱动定位调节机构7的驱动机构9。
[0032] 参阅图1,所述定位调节机构7包括设置在固定台6顶部且沿固定台6长度方向排布的三个支撑定位组70,三组支撑定位组70的尺寸沿固定台6长度方向依次减小,三组支撑定位组70结构相同,除位于中部的支撑定位组70与固定台6固定连接之外,其余两组支撑定位组70通过间距调节组71滑动连接在固定台6上。
[0033] 三个支撑定位组70从大到小依次对应壳体10上的三个轴孔101(如图1和图8所示),间距调节组71用于调节三个支撑定位组70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定位调节机构7对不同尺寸的壳体10进行定位调节,扩大了定位调节机构7的使用范围。
[0034] 参阅图2、图3与图6,所述支撑定位组70包括设置在固定台6顶部且沿固定台6宽度方向对称布置的两个连接座701,两个连接座701的相对面均滑动连接有倒U型筒702,倒U型筒702内壁安装有隔板703,隔板703与连接座701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一704,倒U型筒702位于隔板703远离连接座701的一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705,拉杆705上固定套设有直径向远离隔板703一侧逐渐减小的半锥柱706,倒U型筒702的弧形侧壁滑动连接有均匀排布的顶杆707,顶杆707与倒U型筒702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套设在顶杆707上的复位弹簧二708,顶杆707贯穿倒U型筒702后安装有L型卡座709,顶杆707远离L型卡座709的一侧安装有与半锥柱
706侧壁滚动接触的滚珠,顶杆707上的滚珠用于减小顶杆707与半锥柱706之间的摩擦力,L型卡座709的水平段顶部安装有均匀排布的滚珠(图中未出示),L型卡座709的水平段上的滚珠用于减小L型卡座709与轴孔101之间的摩擦力。
[0035] 将壳体10放置在夹持机构8上,壳体10上的轴孔101与三个支撑定位组70一一对应,通过夹持机构8对壳体10的两端进行上下夹持限位,防止定位调节机构7对壳体10进行定位与壳体10攻丝加工时,壳体10上下移动;当壳体10限位之后,通过驱动机构9带动拉杆705向壳体10的中部移动,此时倒U型筒702在复位弹簧一704的弹力拉动作用下不产生移动,拉杆705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半锥柱706移动,半锥柱706在移动的过程中,其斜面挤推顶杆707带动L型卡座709向轴孔101的内壁移动,L型卡座709在移动的过程中对壳体10进行位置调节,当周向排布的多个L型卡座709的水平段均与轴孔101的内壁抵紧时,实现壳体10沿其长度方向所进行的定位调节,同时顶杆707与半锥柱706处于抵紧状态,驱动机构9继续拉动拉杆705移动,拉杆705通过半锥柱706与顶杆707的抵紧,从而带动顶杆707与倒U型筒
702向壳体10的中部移动,复位弹簧一704进行拉伸,顶杆707同时带动L型卡座709向壳体10移动,L型卡座709移动的过程中其竖直段推动壳体10移动从而使壳体10沿其宽度方向进行定位调节,直至同组中两侧的L型卡座709的竖直段将壳体10抵紧,从而实现壳体10沿其宽度方向所进行的定位调节。
[0036] 定位调节机构7通过三个支撑定位组70实现对壳体10放置位置的定位调节,从而提高了壳体10位置的精准度,以便于之后攻丝机构4能够准确的对壳体10上的连接孔102进行攻丝加工。定位调节机构7与夹持机构8配合,不仅从多个方向实现了对壳体10的定位调节,还对壳体10进行多方向的限位固定,大大提高了壳体10在攻丝时的稳定性与准确度。
[0037] 参阅图3、图5、图6与图7,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开设在固定台6中部的矩形凹槽90,矩形凹槽90内连接有气缸二,气缸二的伸缩端安装有下拉板91,固定台6上滑动连接有沿其宽度方向对称布置的矩形架92,两个矩形架92位于同组的两个拉杆705之间,矩形架92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调节通槽93,调节通槽93上滑动连接有L型片94,除位于中部的两个拉杆705与矩形架92固定连接之外,其余拉杆705与L型片94固定连接,矩形架92与下拉板91之间铰接有带动杆95。
[0038] 夹持机构8对壳体10进行上下限位之后,气缸二启动,气缸二拉动下拉板91向下移动,下拉板91通过带动杆95拉动矩形架92移动,矩形架92带动拉杆705向壳体10中部移动,从而驱动定位调节机构7对壳体10进行定位调节,而在三个支撑定位组70进行间距调节以适用不同尺寸的壳体10时,滑动连接在固定台6上的两组支撑定位组70中的拉杆705带动L型片94沿着调节通槽93滑动,以便于驱动机构9可以始终驱动定位调节机构7工作。
[0039] 参阅图1、图6与图7,所述间距调节组71包括开设在固定台6上的四个滑移槽710,与固定台6滑动连接的支撑定位组70中的连接座701底部安装有滑移块711,滑移块711与滑移槽710滑动连接,滑移槽710内转动连接有螺杆712,位于中部的连接座701两侧的螺杆712螺纹方向相反,螺杆712与滑移块711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固定台6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两个容纳槽713,同组的两个连接座701下方的两个螺杆712贯穿同一容纳槽713,容纳槽713内转动连接有调节杆714,调节杆714上固定套设有两个主斜齿轮715,螺杆712上安装有与主斜齿轮715啮合传动的从斜齿轮716。
[0040] 通过外部驱动源(如人工或驱动电机)带动调节杆714转动,调节杆714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主斜齿轮715与从斜齿轮716的啮合传动从而带动螺杆712进行转动,螺杆712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带动滑移块711移动,滑移块711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座701向位于中部的连接座701移动,从而实现对多组支撑定位组70的间距调节,以便于定位调节机构7适用于对不同尺寸的壳体10进行定位调节,从而扩大了攻丝装置的使用范围。
[0041] 参阅图2、图3与图4,所述夹持机构8包括连接在固定台6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布置的承接架80,承接架80的顶部安装有均匀排布的滚珠(图中未出示),矩形凹槽90位于承接架80之间,承接架80远离矩形凹槽90的一侧安装有挡板81,挡板81上开设有安装槽82,安装槽82内连接有上下滑动的下压架83,下压架83的底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导移槽84,导移槽84内滑动连接有L型压条85,L型压条85的竖直段与导移槽84之间通过复位弹簧三86相连接,L型压条85水平段底部以及L型压条85远离挡板81的一端均安装有滚珠(图中未出示),承接架80与其相邻的两个L型片94之间通过同一个同步位移组87相连接。
[0042] 下压架83上安装有外部驱动源(如电动滑块),将壳体10放置在两个承接架80的顶部,且壳体10的两端位于L型压条85的下方,然后通过外部驱动源带动下压架83向下移动,下压架83带动L型压条85向下移动,L型压条85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若与壳体10端部的弧形侧壁抵触,则壳体10挤推L型压条85向挡板81移动,复位弹簧三86受到挤压,防止L型压条85在下移对壳体10进行限位时,因壳体10放置位置偏移的原因,导致L型压条85无法向下移动,之后L型压条85继续向下移动,直至L型压条85与壳体10两端的顶部抵紧,从而实现对壳体10的上下限位功能。
[0043] 之后在对壳体10进行调节定位,壳体10在L型压条85与承接架80之间移动进行长度方向的位置调节时,L型压条85上的滚珠用于减小壳体10在移动时的摩擦力,而L型压条85也在壳体10位置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复位弹簧三86的弹力推动始终对壳体10进行限位,防止壳体10在长度方向的定位调节移动时,L型压条85从壳体10上脱离无法对壳体10进行限位。
[0044] 参阅图3,所述同步位移组87包括连接在L型片94远离其所连拉杆705的一端的固定条870,沿固定台6宽度方向排布相对的两个固定条870底部共同滑动连接有T型架871,T型架871与承接架80中部相连接。
[0045] 在支撑定位组70间距调节移动时,拉杆705带动L型片94移动,L型片94通过固定条870拉动T型架871与承接架80移动,使得两个承接架80之间的距离随着支撑定位组70间距的调节同步进行调节,避免之后需要单独对两个承接架8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简化了调节步骤,而支撑定位组70对壳体10进行宽度方向的定位调节时,固定条870沿着T型架871滑动。
[0046] 参阅图3,所述L型卡座709的水平段安装有平衡条720,平衡条720滑动贯穿倒U型筒702的弧形侧壁,平衡条720用于在顶杆707推动L型卡座709移动时,对L型卡座709进行支撑,确保L型卡座709移动的平稳性。
[0047] 工作时,首先将壳体10放置在夹持机构8上,壳体10上的轴孔101与三个支撑定位组70一一对应,通过夹持机构8对壳体10的两端进行上下夹持限位,防止定位调节机构7对壳体10进行定位与壳体10攻丝加工时壳体10上下移动。
[0048] 接着通过定位调节机构7对壳体10进行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的定位调节,定位调节机构7通过三个支撑定位组70实现对壳体10放置位置的定位调节,从而提高了壳体10位置的精准度,以便于之后攻丝机构4能够准确的对壳体10上的连接孔102进行攻丝加工。
[0049] 最后通过攻丝机构4对壳体10上的连接孔102进行攻丝加工。
[005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宽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