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510064081.2

文献号 : CN167684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R·L·小斯特拉卡

申请人 : 索斯科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闩锁,该闩锁无需作任何修改便可用于处于各种方向上的门和/或与处于各种方向上的保持器一起使用。所述闩锁包括具有把手的第一模块以及致动件,且所述闩锁还包括具有闩锁机构的第二模块。当第一和第二模块相对定位于数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时,第一和第二模块都能被固定在一起,同时当两个模块在多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被固定在一起时,闩锁仍保持可操作。

权利要求 :

1.一种闩锁,其包括:

包括至少部分闩锁机构的闩锁模块;以及

致动器模块,

其中,所述闩锁模块可相对于所述致动器模块以数个角向的任何一个角向被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上,这样,通过所述闩锁模块相对于所述致动器模块处于所述数个角向中的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使用者可将所述闩锁模块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其中,所述闩锁能被操作以处于上锁形态和解锁形态;

其中,当闩锁在所述上锁形态与解锁形态之间进行操作时,所述闩锁模块相对于所述致动器模块至少部分保持在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上,其中,所述致动器模块包括具有纵轴线的致动件,且所述致动件保持在与所述闩锁模块接合的位置,从而所述闩锁在数个角向中的任意一个角向上与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的所述闩锁模块保持可操作,所述数个角向参照围绕穿过所述致动器模块的假想轴线的转动而决定,其中,所述致动器模块进一步包括支撑所述致动件的第一外壳,其中,所述闩锁模块包括支撑棘爪的第二外壳,其中,所述闩锁围绕所述假想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在数个角向中的任一角向上与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上的所述第二外壳保持可操作,其中,所述假想轴线与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纵轴线一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外壳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数个角向限定了所述闩锁模块相对于所述致动器模块的所述数个角向,其中,所述致动件由所述第一外壳支撑,以被引导着沿所述假想轴线作直线运动,以及其中,所述致动器模块进一步包括可枢转地接附在所述第一外壳的把手,所述把手在抬起位置与折下位置之间枢转运动,随着所述把手在所述抬起位置与所述折下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致动件被引导着沿着所述假想轴线作所述直线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角向包括至少三个角 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模块具有第一数个孔及所述闩锁模块具有第二数个孔,通过所述闩锁模块相对于所述致动器模块处于所述数个角向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数个孔与所述第一数个孔对齐,从而,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数个孔及所述第二数个孔合作的恰当的紧固装置,所述闩锁模块可在所述数个角向中的任意一个角向上被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孔而所述致动器模块具有数个孔,所述闩锁模块的所述至少一个孔可与所述致动器模块的所述数个孔中的任意一个对齐,由此使得使用者能在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上,通过使用者将所述闩锁模块的所述至少一个孔放置成与所述致动器模块的所述数个孔中的使用者选定的一个对齐,之后使用与所述闩锁模块的所述至少一个孔以及所述致动器模块的所述数个孔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相合作以将所述闩锁模块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上的至少一个合适的紧固装置,将所述闩锁模块固定至致动器模块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模块具有数个孔,所述致动器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孔,所述致动器模块的所述至少一个孔能与所述闩锁模块的所述数个孔中的任意一个对齐,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在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上,通过使用者将所述致动器模块的所述至少一个孔放置成与所述闩锁模块的所述数个孔中的使用者选定的一个对齐,然后使用与所述致动器模块的所述至少一个孔及所述闩锁模块的所述数个孔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合作以将所述闩锁模块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上的至少一个合适的紧固装置,将所述闩锁模块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由所述第二外壳支撑,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壳在上锁与解锁位置之间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由弹簧朝所述解锁位置偏压,其中,所述闩锁模块进一步包括可在接合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并朝所述接合位置被偏压的抓挡件,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且所述抓挡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抓挡件将所述棘爪保持在所述上锁位置,以及其中,当所述抓挡件移动至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棘爪被松开以在弹簧的偏压作用下 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适合于有选择地接合所述抓挡件,从而将所述抓挡件移动至所述脱离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包括基底以及由所述基底伸出的杆件,所述杆件的纵轴线限定出了所述致动件的纵轴线,所述基底具有凸轮表面,所述把手具有与所述基底的所述凸轮表面接合的凸轮表面,以使所述致动件在所述把手自所述折下位置枢转至所述抬起位置时,沿着所述假想轴线从缩回位置到伸出位置作直线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挡件具有倾斜表面,且所述致动件的所述杆件能与所述倾斜表面接合,以使得当所述闩锁模块相对于所述致动器模块在所述闩锁模块的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上被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时,随着所述致动件从所述缩回位置到所述伸出位置作直线运动,所述抓挡件从所述接合位置到所述脱离位置运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具有与所述抓挡件接合的抓挡表面,从而能在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而所述抓挡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将所述棘爪保持在所述上锁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在所述上锁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绕着旋转轴线作旋转运动,其中,所述棘爪具有带开口端的棘爪槽,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具有悬垂于所述旋转轴线上方的钩状部分,这样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钩状部分堵塞住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定位成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由保持器杆无障碍进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闩锁适合于接附至第一元件,保持器杆接附到第二元件,当闩锁接附至第一元件且保持器杆穿过所述棘爪槽使得所述棘爪处于上锁位置时,闩锁将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固定在关闭位置;其中,第一元件具有开口以适于将所述闩锁安装至该第一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壳具有过大而不能穿过所述开口的第一凸缘,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具有过大而不能穿过所述开口的第二凸缘,以及其中,当所述闩锁通过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上而接附至第一元件上时,在开口附近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元件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具有限定了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的一侧的凸轮表面,以及其中,限定了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的一侧的所述凸轮表面被保持器杆撞击,并因此开始所述棘爪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上锁位置旋转,同时当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所述保持器杆与所述棘爪槽的进一步接合使得所述棘爪向着所述上锁位置进一步旋转,从而通过将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移动至关闭位置,所述棘爪完成到所述上锁位置的运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包括基底以及由所述基底伸出的杆件,所述杆件的纵轴线限定出了所述致动件的纵轴线,所述基底具有凸轮表面,所述把手具有与所述的基底的所述凸轮表面接合的凸轮表面,以使得当所述把手自所述折下位置枢转到所述抬起位置时,所述致动件自缩回位置到伸出位置沿着所述假想轴线作直线运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具有至少一个孔,所述第一外壳具有数个孔,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至少一个孔与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数个孔中的使用者选定的一个对齐,从而使得在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上,通过使用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至少一个孔及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数个孔中的所述使用者选择的一个合作的合适的紧固装置,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合适的紧固装置具有螺纹,且该至少一个合适的紧固装置能穿过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至少一个孔并接合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数个孔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从而在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上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由所述第二外壳支撑,以相对于第二外壳在上锁与解锁位置间作旋转运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由弹簧朝所述解锁位置偏压,其中,所述闩锁模块进一步包括可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并朝所述接合位置被偏压的抓挡件,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且所述抓挡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抓挡件将所述棘爪保持在所述上锁位置,以及其中,当所述抓挡件移动至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棘爪被松开以在弹簧的偏 压作用下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适合于有选择地接合所述抓挡件,从而将所述抓挡件移动至所述脱离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包括基底以及由所述基底伸出的杆件,所述杆件的纵轴线限定了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纵轴线,所述基底具有凸轮表面,所述把手具有与所述基底的所述凸轮表面接合的凸轮表面,以使所述致动件在所述把手自所述折下位置至所述抬起位置枢转时,沿着所述假想轴线从缩回位置到伸出位置作直线运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挡件具有倾斜表面,且所述致动件的所述杆件与所述倾斜表面接合,以使得当所述闩锁模块相对于所述致动器模块在所述闩锁模块的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上被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时,随着所述致动件从所述缩回位置到所述伸出位置作直线运动,所述抓挡件从所述接合位置到所述脱离位置运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具有能与所述抓挡件接合的抓挡表面,从而在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而所述抓挡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将所述棘爪保持在所述上锁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能在所述上锁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绕着旋转轴线作旋转运动,其中,所述棘爪具有带开口端的棘爪槽,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具有悬垂于所述旋转轴线之上的钩状部分,这样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钩状部分堵塞住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以及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被定位成不妨碍保持器杆从至少一个方向进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闩锁适合于接附至第一元件,保持器杆接附至第二元件,当闩锁被接附至第一元件上且保持器杆穿过所述棘爪槽使得所述棘爪处于上锁位置时,闩锁将第一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固定在关闭位置;其中,第一元件具有开口以适于将所述闩锁安装至该第一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壳具有过大而不能穿过所述开口的第一凸缘,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具有过大而不能穿过所述开口的第二凸缘,其中,当通过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而将闩锁接附到所述第一元件上时,靠近所述开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元件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具有限定了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的一侧的凸轮表面,以及其中,限定了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的一侧所述凸轮表面被保持器杆撞击,并因此开始所述棘爪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上锁位置旋转,同时当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所述保持器杆与所述棘爪槽的进一步接合使得所述棘爪向着所述上锁位置进一步旋转,从而通过将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移动至关闭位置,所述棘爪完成到所述上锁位置的运动。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包括基底以及由所述基底伸出的杆件,所述杆件的纵轴线限定出了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纵轴线,所述基底具有凸轮表面,所述把手具有与所述的基底的所述凸轮表面接合的凸轮表面,以使得当所述把手自所述折下位置枢转到所述抬起位置时,所述致动件自缩回位置到伸出位置沿着所述假想轴线作直线运动。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具有至少一个孔,所述第二外壳具有数个孔,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至少一个孔与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数个孔中的使用者选定的一个对齐,从而使得在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上,通过使用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至少一个孔及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数个孔中的所述使用者选择的一个合作的合适的紧固装置,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合适的紧固装置具有螺纹,且该至少一个合适的紧固装置可穿过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数个孔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并接合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至少一个孔,从而在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上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由所述第二外壳支撑,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壳在上锁与解锁位置间作旋转运动。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由弹簧朝所述解锁位置偏压,其中,所述闩锁模块进一步包括可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并朝所述接合位置被偏压的抓挡件,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且所述抓挡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抓挡件将所述棘爪保持在所述上锁位置,以及其中,当所述抓挡件移动至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棘爪被松开以在弹簧的偏 压作用下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适合于有选择地接合所述抓挡件,从而将所述抓挡件移动至所述脱离位置。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包括基底以及由所述基底伸出的杆件,所述杆件的纵轴线限定了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纵轴线,所述基底具有凸轮表面,所述把手具有与所述基底的所述凸轮表面接合的凸轮表面,以使所述致动件在所述把手自所述折下位置至所述抬起位置枢转时,沿着所述假想轴线从缩回位置到伸出位置作直线运动。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挡件具有倾斜表面,且所述致动件的所述杆件与所述倾斜表面接合,以使得当所述闩锁模块相对于所述致动器模块在所述闩锁模块的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上被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时,随着所述致动件从所述缩回位置到所述伸出位置作直线运动,所述抓挡件从所述接合位置到所述脱离位置运动。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具有能与所述抓挡件接合的抓挡表面,从而在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而所述抓挡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将所述棘爪保持在所述上锁位置。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能在所述上锁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绕着旋转轴线作旋转运动,其中,所述棘爪具有带开口端的棘爪槽,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具有悬垂于所述旋转轴线之上的钩状部分,这样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钩状部分堵塞住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以及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被定位成不妨碍保持器杆从至少一个方向进入。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闩锁适合于接附至第一元件,保持器杆接附到第二元件,当闩锁接附至第一元件上且保持器杆穿过所述棘爪槽使得所述棘爪处于上锁位置时,闩锁将第一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固定在关闭位置;其中,第一元件具有开口以适于将所述闩锁安装至该第一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壳具有过大而不能穿过所述开口的第一凸缘,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具有过大而不能穿过所述开口的第二凸缘,其中,当通过将所述第二外壳被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而将闩锁接附在第一元件上时,靠近所述开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元件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具有限定了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的一侧的凸轮表面,以及其中,限定了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的一侧的所述凸轮表面被保持器杆撞击,并因此开始所述棘爪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上锁位置旋转,同时当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所述保持器杆与所述棘爪槽的进一步接合使得所述棘爪向着所述上锁位置进一步旋转,从而通过将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移动至关闭位置,所述棘爪完成到所述上锁位置的运动。

3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包括基底以及由所述基底伸出的杆件,所述杆件的纵轴线限定出了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纵轴线,所述基底具有凸轮表面,所述把手具有与所述的基底的所述凸轮表面接合的凸轮表面,以使得当所述把手自所述折下位置枢转到所述抬起位置时,所述致动件自缩回位置到伸出位置沿着所述假想轴线作直线运动。

4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第一数个孔,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第二数个孔,通过所述第二外壳处于所述数个角向中的任意一个角向上,所述第二数个孔与所述第一数个孔对齐,从而使得在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上,通过使用数个与所述第一数个孔及所述第二数个孔合作的合适的紧固装置,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合适的紧固装置具有螺纹,且该数个合适的紧固装置中的每个都能穿过所述第二数个孔中相应的一个并与所述第一数个孔中相应的一个接合,从而在所述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方向上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由所述第二外壳支撑,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壳在上锁与解锁位置间作旋转运动。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由弹簧朝所述解锁位置偏压,其中,所述闩锁模块进一步包括可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并朝所述接合位置被偏压的抓挡件,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且所述抓挡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抓挡件将所述棘爪保持在所述上锁位置,以及其中,当所述抓挡件移动至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棘爪被松开以在弹簧的偏压作用下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适合于有选择地接 合所述抓挡件,从而将所述抓挡件移动至所述脱离位置。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包括基底以及由所述基底伸出的杆件,所述杆件的纵轴线限定了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纵轴线,所述基底具有凸轮表面,所述把手具有与所述基底的所述凸轮表面接合的凸轮表面,以使所述致动件在所述把手自所述折下位置至所述抬起位置枢转时,沿着所述假想轴线从缩回位置到伸出位置作直线运动。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挡件具有倾斜表面,且所述致动件的所述杆件与所述倾斜表面接合,以使得当所述闩锁模块相对于所述致动器模块在所述闩锁模块的数个角向中的所述使用者选定的一个方向上被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时,随着所述致动件从所述缩回位置到所述伸出位置作直线运动,所述抓挡件从所述接合位置到所述脱离位置运动。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具有能与所述抓挡件接合的抓挡表面,从而在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而所述抓挡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将所述棘爪保持在所述上锁位置。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在所述上锁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绕着旋转轴线作旋转运动,其中,所述棘爪具有带开口端的棘爪槽,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具有悬垂于所述旋转轴线之上的钩状部分,这样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钩状部分堵塞住所述棘爪槽的开口端,以及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被定位成不妨碍保持器杆从至少一个方向进入。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闩锁适合于接附至第一元件,保持器杆接附到第二元件,当闩锁被接附至第一元件上且保持器杆穿过所述棘爪槽使得所述棘爪处于上锁位置时,闩锁将第一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固定在关闭位置;其中,第一元件具有开口以适于将所述闩锁安装至该第一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壳具有过大而不能穿过所述开口的第一凸缘,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具有过大而不能穿过所述开口的第二凸缘,其中,当通过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而将闩锁接附在第一元件上时,靠近所述开口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元件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具有限定了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端的一侧的凸轮表面,以及其中,限定了所述棘爪槽的所述开口 端的一侧的所述凸轮表面被保持器杆撞击,并因此开始所述棘爪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上锁位置旋转,同时当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所述保持器杆与所述棘爪槽的进一步接合使得所述棘爪向着所述上锁位置进一步旋转,从而通过将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移动至关闭位置,所述棘爪完成向所述上锁位置的运动。

5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包括基底以及由所述基底伸出的杆件,所述杆件的纵轴线限定出了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纵轴线,所述基底具有凸轮表面,所述把手具有与所述的基底的所述凸轮表面接合的凸轮表面,以使得当所述把手自所述折下位置枢转到所述抬起位置时,所述致动件自缩回位置到伸出位置沿着所述假想轴线作直线运动。

52.一种闩锁,其包括:

具有第一数个孔的致动器模块,所述致动器模块包括第一外壳和具有纵轴线的致动件,所述第一数个孔围绕着所述致动件分布,使得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纵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数个孔居中定位,所述致动件被所述第一外壳支撑沿所述纵轴线作直线运动,所述致动器模块进一步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被所述第一外壳可枢转地支撑以在抬起位置与折下位置之间枢转运动,随着所述把手在所述抬起位置与所述折下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致动件沿着所述纵轴线作直线运动,以及具有至少一部分闩锁机构的闩锁模块,所述闩锁模块具有第二数个孔,通过所述闩锁模块相对于所述致动器模块处于数个角向中的任意一个角向上,所述第二数个孔与所述第一数个孔对齐,其中,在将所述闩锁模块固定至所述致动器模块上时,不论选择所述数个角向中的哪一个角向,所述致动件相对于所述闩锁模块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

53.一种可松开地将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固定至关闭位置的闩锁,第一元件具有适合将闩锁安装至第一元件的开口,所述闩锁包括:

具有第一外壳和闩锁把手的致动器模块,所述闩锁把手可枢转地接附在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闩锁把手在抬起位置与折下位置之间枢转运动,所述第一外壳具有杯状部分,所述杯状部分设计为当所述闩锁把手处于所述折下位置时接受所述闩锁把手,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第一凸缘,以及具有至少一部分闩锁机构的闩锁模块,所述闩锁模块具有第二外壳,所述 第二外壳具有杯状部分,所述杯状部分具有由第二凸缘环绕的开口顶部,

其中所述第一凸缘太大而不能穿过第一元件的所述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凸缘太大而不能穿过第一元件的所述开口,以及其中,当闩锁通过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到所述第一外壳上而接附至第一元件上时,第一元件临近其开口的一部分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之间。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模块进一步包括由所述第一外壳支撑的致动件,其中,所述致动件具有纵轴线;其中,所述闩锁模块进一步包括由所述第二外壳支撑的棘爪,其中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且围绕与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纵轴线一致的假想轴线的数个方向中的使用者选定的一个角向上,通过将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至所述第一外壳,闩锁保持可操作。

55.一种可松开地将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固定至关闭位置的闩锁,该闩锁包括:

适合接附至第一元件的外壳,

由所述外壳枢转地支撑的把手,所述把手可在折下位置与抬起位置间运动,由所述外壳支撑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可移动并可在偏压力的作用下被偏压至第一位置,以及由所述把手携带的锁栓,所述锁栓可在上锁位置与解锁位置间旋转移动,当所述把手处于所述折下位置、所述锁栓处于所述上锁位置同时所述保持元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保持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妨碍所述锁栓的至少一部分,以阻止所述把手移动至所述抬起位置,当所述锁栓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把手可被使用者自所述折下位置移动到所述抬起位置,

当通过所述锁栓处于所述上锁位置,使用者将所述把手从所述抬起位置松开时,所述保持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妨碍所述锁栓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将所述把手保持在处于所述抬起位置与所述折下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其中,当使用者以足够的力克服所述偏压力以将所述处于中间位置的把手推向所述折下位置时,所述把手可从所述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折下位置,从而将所述把手锁定在所述折下位置。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为随着所述把手在所述把手的至少一部分运动范围内运动而可运动的致动件,所述把手的所述 运动范围由所述折下位置与所述抬起位置来限制,所述闩锁进一步包括:可由所述致动件接合的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在上锁形态至解锁形态之间可操作,当所述把手处于所述中间位置且所述锁栓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闩锁机构在所述上锁形态与所述解锁形态之间能够操作;并且当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锁栓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闩锁机构将所述把手由所述中间位置推动至所述折下位置,从而将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锁定在关闭位置。

说明书 :

闩锁

[0001] 相关申请的对照
[0002] 本申请为2004年2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0/784,706的部分继续申请,其全部公开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1.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松开地将第一元件,例如门等相对于第二元件固定的闩锁。2.背景技术
[0004] 闩锁用来可松开地将面板、盖子、门、电子模块等固定至例如隔间、橱柜、容器、门框、其它面板、框架、架子等其他结构上。虽然本领域中有许多已知的闩锁方案,但是没有一种方案具有本发明的优点。通过所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将会明晰本发明的优点。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改善闩锁的设计。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创造性理念的图示实施例是一种具有多向装置的可旋转棘爪闩锁。图示实施例具有可旋转棘爪、抓挡件、致动件以及可枢转把手。旋转棘爪向解锁位置偏压。抓挡件被偏压以与旋转棘爪接合。抓挡件能抓紧棘爪并将其保持在锁紧状态。抓挡件必须能脱离棘爪以使得棘爪旋转至解锁位置。致动件受偏压以与抓挡件脱离。通过将把手从折下位置移动到抬起位置,使用者可使得致动件与抓挡件接合,以使抓挡件与棘爪脱离。把手具有凸轮表面其接合致动件以及推动致动件与抓挡件接合。抓挡件具有斜坡或者倾斜表面,致动件与此倾斜表面或者斜坡以这样的方式接合,即,由此产生的力使抓挡件与棘爪脱离接合,从而使得由闩锁固定的元件被打开。
[0006] 把手与致动件由第一外壳容纳,棘爪与抓挡件则由第二外壳容纳。通过将第一与第二外壳相对地定位在数个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向上,该第一与第二外壳能固定在一起,而在所述两个外壳在多种方向中的任意方向上固定在一起的情况下,闩锁仍具有可操作性。
[0007]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对闩锁做任何修改就能应用于不同方向上的门和/或与不同方向上的保持器一同使用的单闩锁设计。
[0008]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闩锁,其中,该闩锁由可相对于彼此以多个角向中的任意一角向进行组装的模块制成。
[0009]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闩锁,其中,该闩锁由可相对于彼此以多个角向中的任意一角向进行组装的模块制成,并且无需对模块进行任何修改。
[0010]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闩锁,其中,该闩锁由模块组成,,这样使得模块很容易被替换,从而使得各种把手样式均可用于该闩锁。
[0011]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闩锁,其中,该闩锁由模块组成,这样使得模块很容易被替换,从而使得各种闩锁机构均可用于该闩锁。
[0012] 通过附图以及所附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将会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3] 图1-6为本发明所述的把手处于折下位置、棘爪处于上锁位置的闩锁视图。
[0014] 图7-12为本发明所述的把手抬起、棘爪处于解锁位置的闩锁视图。
[0015] 图13-18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模块处于相对于致动器模块的第二方向,且把手抬起、棘爪处于解锁位置的闩锁视图。
[0016] 图19-24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模块处于相对于致动器模块的第三方向,且把手抬起、棘爪处于解锁位置的闩锁视图。
[0017] 图25-30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模块处于相对于致动器模块的第四方向,且把手抬起、棘爪处于解锁位置的闩锁视图。
[0018] 图31-36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把手视图。
[0019] 图37-42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的致动器模块的外壳视图。
[0020] 图43-48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的致动器模块的致动件的视图。
[0021] 图49-50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的把手枢轴销视图。
[0022] 图51-56为本发明所述的同闩锁一起使用的锁栓视图。
[0023] 图57-62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的闩锁模块的外壳视图。
[0024] 图63-68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的闩锁模块的抓挡件视图。
[0025] 图69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的闩锁模块的扭簧透视图。
[0026] 图70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的致动器模块的压缩弹簧的透视图。
[0027] 图71-76为本发明所述的与闩锁一起使用的保持器杆的视图。
[0028] 图77-79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以偏压闩锁的棘爪的扭簧的视图。
[0029] 图80-81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的棘爪的视图。
[0030] 图82-83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以固定闩锁模块的螺丝钉视图。
[0031] 图84为本发明所述的把手处于折下位置、棘爪处于紧锁位置但锁栓处于未上锁位置的闩锁剖视图。
[0032] 图85为本发明所述的把手处于折下位置、棘爪处于紧锁位置但锁栓处于上锁位置的闩锁剖视图。
[0033] 图86为本发明所述的把手处于中间位置、棘爪处于紧锁位置但锁栓处于上锁位置的闩锁剖视图。
[0034] 图87-88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的闩锁模块的棘爪处于上锁位置的视图。
[0035] 图89-90为本发明所述的闩锁的闩锁模块的棘爪处于未上锁位置的视图。
[0036] 图91为本发明所述的把手抬起、棘爪处于未上锁位置且锁栓处于未上锁位置的闩锁剖视图。
[0037] 图92-96为与本发明所述的闩锁一起使用的致动器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把手处于折下位置的视图。
[0038] 图97-101为与本发明所述的闩锁一起使用的致动器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把手处于抬起位置的视图。
[0039] 图102-106为与本发明所述的闩锁一起使用的致动器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外壳视图。
[0040] 图107-109为与本发明所述的闩锁一起使用的致动器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密封垫圈视图。
[0041] 图110为与本发明所述的闩锁一起使用的致动器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42] 图111为本发明所述的采用致动器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剖视图。
[0043] 图112-113为与本发明所述的闩锁一起使用的密封垫片的视图。
[0044] 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应的技术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参照图1-91,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适合于可松开地将第一元件固定至第二元件的闩锁。例如,本发明所述闩锁可以用来可松开地将门固定至门框上。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所述闩锁的一说明性实施例100。在这个说明例中,闩锁100被用来将门102固定至门框104上。然而,闩锁100能很容易地被安装到了门框上,并接合了接附在门上的保持器,以牢固地将门保持在关闭位置。
[0046] 闩锁100包括闩锁模块106以及致动器模块108。闩锁模块106包括至少一部分闩锁机构,诸如将在后面参照说明例加以描述的。致动器模块108包括第一外壳110,致动件112,把手114以及锁栓116。把手114可枢转地接附在第一外壳110上。把手114在图91所示抬起位置与图84所示折下位置之间可枢转地移动。把手114设有凸轮表面118。致动件112包括基底120以及由基底120底部伸出的杆件122。杆件122具有同时也限定了致动件112的纵向轴线的纵向轴线致动件112由第一外壳110支撑,以便被引导着沿致动件112中的杆件122的纵向轴线作直线运动。基底120所设的凸轮表面124与把手114的凸轮表面118对准。在完全组装好的致动器模块108中,致动件112随着把手114在抬起位置与折下位置之间移动而沿着与杆件122的纵轴线一致的假想轴线作直线移动。
[0047] 致动件112在图91所示的伸出位置与图84所示的缩回位置之间做直线移动。当把手114从折下位置枢转运动到抬起位置时,把手114的凸轮表面118接合基底120的凸轮表面124,以使得致动件112沿着与杆件122的纵向轴线一致的假想轴线从缩回位置直线运动到伸出位置。
[0048] 在致动件112的基底120中间与第一外壳110的底部设有卷簧126。卷簧126将致动件112偏压至缩回位置并与把手114接合,这样使得在把手114的至少部分移动范围内,凸轮表面124与凸轮表面118保持接合。优选的,卷簧126使凸轮表面124与凸轮表面118在把手114于折下位置与抬起位置之间的整个移动范围内保持接合。卷簧126通过致动件112的作用同样将把手114偏压至折下位置,这样当把手114在抬起位置松开时,把手
114趋向于回到折下位置。此外,当致动件112回到缩回位置时把手114回到折下位置。
[0049] 第一外壳110具有当闩锁把手114处于折下位置时,设计为接受该闩锁把手114的杯状部分128。杯状部分128具有由第一凸缘或者斜面130环绕的开口顶部。第一外壳110适合于安装在门102的开口132处,这样杯状部分128进入开口132,同时凸缘130在开口132附近紧邻门的外部表面。当闩锁100被安装在门内时,第一外壳110仅在门102的外表面上方伸出很小的高度。这个很小的高度大致等于围绕着第一外壳110的杯状部分
128的开口顶部的凸缘或者斜面130的厚度。在图示实施例中,开口132形成于门102外部略微凹进的地方,因此第一外壳110在门外表面上方的伸出量甚至少于凸缘或者斜面130的厚度。理想状况是,当闩锁把手114处于折下位置时,闩锁把手114与第一外壳110的杯状部分128的凸缘或者斜面130基本齐平。在闩锁100中,闩锁把手114能被折下以与第一外壳110的杯状部分128的凸缘或者斜面130基本齐平。在平面图中,第一外壳110的杯状部分128在大小和形状上都至少与闩锁把手114轮廓中钥匙部分相应。
[0050] 在平面图中,把手114具有从大致为D形的部分136延伸出的柄134,二者使得把手114大致为蘑菇形。D形部分136具有相应的大致为D形的开口138,使得使用者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手指插入开口138内,从而抓住把手114并使其移动至抬起位置。这种把手设计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拉手以将门102拉开。在平面图中,杯状部分128开口顶部的形状与把手114的轮廓相对应。柄134具有穿过其中的孔140。孔140与位于第一外壳110中的孔142对准。枢轴销144穿过孔140和孔142,从而将把手114可枢转的接附至外壳110。枢轴销144优选为滚动销型,即由平的金属片卷起而形成的销。在图示实施例中,枢轴销144与孔140摩擦接合并且在孔142中自由转动。相反的设置同样有效,即枢轴销
144可与孔142摩擦接合而在孔140中自由转动。
[0051] 大致圆柱形的锁栓外壳146形成于把手114的柄134中。锁栓外壳146适合于接受锁栓116。在完全组装好的致动器模块108中,锁栓116容纳于锁栓外壳146中。锁栓116为公知类型锁栓,故而在此不做详细说明。在锁定情形下,一连串由锁栓116侧面伸出的凸出部与锁栓外壳146壁上的凹进部分接合,以防止锁栓116转动。当适当的钥匙插入锁栓116中,凸出部缩回到锁栓中,从而通过转动钥匙使得锁栓在上锁与解锁的位置间转动。
锁栓116通过保持板保持在锁栓外壳146中。锁栓的底端148,即与具有钥匙孔的一端的相对端,具有沟或者槽构造,并具有在两端开放的通槽150。
[0052] 由杯状部分128的底部伸出的空心盒子形状的插口152,其具有与杯状部分128的底部上的开口一致的顶部开口。插口152的底部具有圆孔154。圆孔154的大小适合为致动件112的杆件122提供空间。插口152容纳卷簧126、至少部分基底120以及至少部分杆件122。当致动件移动至伸出位置时,大多数的基底120位于插口152内且杆件122自插口152底部向外伸出更多。在伸出位置,杆件122自插口152底部向外的伸出量为最大值。在缩回位置,杆件122自插口152底部向外的伸出量为最小值。
[0053] 由凸缘130向下延伸的为多个圆柱形套筒156。每个圆柱形套筒156具有分别与各自圆柱形套筒156的纵向轴线同轴的孔158。多个孔158围绕着杆件122均匀分布,且每个孔158至杆件122的纵向轴线具有相同距离。这样,孔158均匀地沿着圆弧分布,且杆件122的纵向轴线恰好通过该圆弧的圆心。图示实施例中有四个间隔为90°的孔158。
[0054] 图示实施例中,闩锁模块106包括第二外壳160、棘爪162以及抓挡件164。棘爪162由第二外壳160支撑,以在图84所示上锁位置与图91所示解锁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二外壳160作旋转运动。棘爪162被弹簧偏压至解锁位置。抓挡件164相对于外壳160在图
84所示接合位置与图91所示脱离位置之间作直线式移动,并由弹簧偏压至接合位置。当棘爪162位于上锁位置而抓挡件164处于接合位置时,抓挡件164将棘爪162保持在上锁位置。当抓挡件164移动至脱开位置时,棘爪162被松开并在弹簧偏压作用下转动至解锁位置。抓挡件164具有斜面或者倾斜的表面166。棘爪162具有由抓挡件164接合的抓挡表面168,以便当棘爪162处于上锁位置而抓挡件164处于接合位置时将棘爪162保持在上锁位置。棘爪162围绕由从棘爪162的任一侧伸出的两个半轴170所限定的转轴在上锁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转动运动。棘爪162具有拥有开口端174的棘爪槽172。第二外壳160具有悬于棘爪162的转轴之上的钩状部分176,这样使得当棘爪162处于图84所示的上锁位置时,钩状部分176挡住棘爪槽172的开口端。当棘爪162处于图91所示的解锁位置时,棘爪槽172的开口端的位置使得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不阻止保持器杆178进入。棘爪162具有限定棘爪槽172开口端的一侧的凸轮表面180。处于棘爪槽172开口端部的凸轮表面180受到保持器杆178的撞击,并因此使得棘爪162开始从解锁位置向上锁位置旋转。当第一元件,在该实施例中为门102相对于第二元件,在该实施例中为门框104朝关闭位置移动时,保持器杆178与棘爪槽172的进一步接合进一步使得棘爪162向上锁位置转动。这样,棘爪162向着上锁位置的运动是通过将第一元件,在该实施例中为门102相对于第二元件,在该实施例中为门框104朝关闭位置移动而完成的。
[0055] 在完全组装好的闩锁100中,致动件112适合于可选择性的接合抓挡件164,并由此将抓挡件164移动至脱离位置。在图示实施例中,随着把手114自折下位置移动至抬升位置,当致动件112自缩回位置线形移动至伸出位置时,致动件112的杆件122与倾斜表面166接合,以将抓挡件164自接合位置向脱离位置移动。由于倾斜表面166与杆件122的纵向轴之间的交角,由致动件112的杆件施加于抓挡件164的倾斜表面166上的力在抓挡件164的直线运动方向产生一个分力,该分力使得抓挡件164朝脱离位置移动并最终达到脱离。通过这种方法,当把手114自折下位置移动至抬起位置时,棘爪162自上锁位置被松开。
[0056] 外壳160具有当棘爪162处于上锁位置时,能将棘爪槽172的开口端封闭的钩状部分176。此外,外壳160适合于当棘爪162处于解锁位置时,允许保持器杆178无障碍地通到棘爪槽172的开口端。在图示实施例中,外壳160具有钩状部分176,该钩状部分设有在侧视图中所示出的呈开口的U形凹槽或者凹进182。钩状部分176接附在外壳160的杯状部分184上。当棘爪162处于上锁位置时,位于杯状部分184最远处的U形凹槽182的侧面堵住棘爪槽172的开口端。当棘爪162处于解锁位置时,U形凹槽182的开口部使得无障碍通到棘爪槽172。U形凹槽182的大小使得,当棘爪162因与保持器杆178接触而从解锁位置运动至上锁位置时,外壳160不会阻碍保持器杆178相对于外壳160的运动。外壳160的杯状部分184容纳了抓挡件164。外壳160中的钩状部分176内具有槽186。槽186容纳棘爪162的一部分并允许棘爪162由外壳160旋转支撑,而部分棘爪162伸入U形凹槽182内并与其重叠,所有都不阻碍棘爪的转动。槽186继续贯穿外壳160的杯状部分184的一部分侧壁以及底部,这样包括抓挡表面168的部分棘爪162能转动穿过杯状部分184,必要的话,它可在此与抓挡件164接触。这种设置使得棘爪162能相对于外壳160旋转运动过其可操作运动范围而不会受到外壳160中杯状部分184任何部分的阻碍。
[0057] U形凹槽182的方向使得U形凹槽182的开口部分所指的方向基本上与外壳160的杯状部分184的底部垂直。在图示实施例中,抓挡件164的纵轴线大致位于棘爪162的转动平面内。棘爪162的旋转平面限定为与棘爪162的旋转轴线垂直并通过棘爪162的中心的平面。
[0058] 棘爪162通过半杆170可枢转地连接在外壳160上,每一个半杆都各自穿过设置于外壳160的钩状部分176上的孔188。孔188在槽186的每一边穿过外壳160的钩状部分176。
[0059] 棘爪162具有接附半杆170的主体部分190。棘爪162具有凸缘或者凸起192,同时还具有棘爪槽172,以在棘爪162处于上锁位置时能保持住保持器杆178。在图示实施例中,保持器杆178具有安装基座194,以将保持器杆178安装在例如门框104之类的元件上。保持器杆178为杆状或者条形,从而当门102相对于保持器杆178以及门框104移动至关闭位置时,该杆能与棘爪槽172接合。当门102关上时,保持器杆178将置于或者截在棘爪槽172内,使得棘爪162处于上锁位置。为了更加安全,在这种位置时,棘爪槽172的开口端由远离杯状部分184的U形凹槽182的侧面封闭。棘爪162同时还具有从棘爪主体190延伸的臂部196。
[0060] 棘爪扭簧198安装在棘爪162上,使得盘绕部200和202围绕在棘爪162每一侧上的各个半杆170上。扭簧198的横杆204与臂部196上的凹口206接合。在图示实施例中凹口206被扩大,以更加确定地将横杆204相对于棘爪162保持在位。扭簧198同时还具有第一和第二臂部208,210以及第三和第四臂部212,214。扭簧臂212,214由扭簧198的各盘绕部200及202延伸而出并在其任一端与横杆204相连。棘爪臂196位于扭簧臂212与214之间。凸缘或者凸起192携带大致在相对于棘爪162的枢转轴的径向延伸出的抓挡表面168。
[0061] 扭簧198的臂208,210分别装配到由位于孔188的区域内的槽186的较宽部分形成的台阶216、218中并沿台阶方向平放。由于扭簧198的臂208,210沿着台阶216,218放置,故扭簧198的横杆204在棘爪162的臂部196上施加将棘爪162朝解锁位置偏压的力。
[0062] 抓挡件164为平板状,其置于外壳160的杯状部分184底部之上或附近。通过导向块220以及导向口222,抓挡件164被引导着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作直线运动。导向块220由外壳160的杯状部分184的底部支撑。导向口222设置于同样由外壳160的杯状部分184的底部支撑的导向板224上。为将抓挡件164朝接合位置偏压而设置了扭簧226。通过由杯状部分184的底部延伸出并穿过扭簧226的盘绕部分的杆228,扭簧226被保持在固定位置。扭簧226的一个臂与杯状部分184的壁接触,扭簧226的另一臂与抓挡件164中的凹槽230接合,这样便将抓挡件164朝接合位置偏压。当抓挡件164处于接合位置且棘爪162处于上锁位置时,抓挡件164位于凸缘192之后并与抓挡表面168接合,同时阻止棘爪162向解锁位置旋转。
[0063] 闩锁100通过将把手114移动至抬起位置而被启动。把手114被设计为使用者能通过手将把手114移动至抬起位置。当把手114移动至抬起位置时,抓挡件164被移动至脱离位置,这样抓挡件164就被移出与凸起或者凸缘192的接合状态,从而使得棘爪162松开以便枢转。正如业已描述过的一样,当致动件112随着把手114移动至抬起位置而移动至伸出位置时,由于致动件112和倾斜表面166的相互作用,抓挡件164被移动至脱离位置。由棘爪扭簧198提供的偏压使得棘爪162从如图84所示的保持器杆178被棘爪槽172以及U形凹槽182共同保持住的上锁位置,转动至图91所示的解锁位置。棘爪162的转动使得棘爪槽172的开口从形成于远离杯状部分184的U形凹槽182的侧面上形成的部分槽186中出来,这样导致棘爪槽172的开口大致面向保持器杆178的基底194,这样使保持器杆178与棘爪162脱离。门102也因被移动至打开位置而被打开。
[0064] 杯状部分184具有由第二凸缘232环绕的开放顶部。沿着杯状部分184的壁分布着多个被设计为与部分套筒156对准并可选择的接收部分套筒的套234。在每一个套234的底部都具有能分别与每个孔158对应的孔236。在杯状部分184的底部具有当模块106与模块108组装在一起时能与杆件122对齐的孔238。开口238的大小设计为能为致动件112的杆件122提供空间。另一个开口240处于抓挡件164上紧邻倾斜表面166的位置,并且当抓挡件164处于脱离位置时与开口238以及当杆件122对齐。自杆件122的位置看,开口240位于倾斜表面166的底部。这种设置保证了杆件122能被设置为任意长度,这样门102的厚度范围可在凸缘130和232之间进行调节,同时致动器模块108仍能将闩锁模块106启动。倾斜表面166至少部分地盖住开口238,这样当抓挡件164处于接合位置时,倾斜表面166的至少一部分能与杆件122对准。
[0065] 数个孔236绕着孔238均匀分布,每个孔236与孔238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当模块106与模块108组装在一起时,与杆件122的纵向轴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孔236沿着具有杆件122的纵向轴线穿过的圆心的圆弧均匀分布。图示实施例中示出了四个以90°为间隔分布的孔236。
[0066] 如图84-86,91所示,闩锁100适合于接附至第一元件,例如门102上,而保持器杆178可接附至第二元件,例如门框104上。当闩锁100接附至第一元件,保持器杆178接附至第二元件,且保持器杆178穿过棘爪槽172,使得棘爪处于上锁位置时,闩锁100将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固定于关闭位置。如前面所提及的,门102具有开口132,以适于将闩锁
100安装在门102上。第一外壳110适合于被安装在门102上的开口132内,这样杯状部分
128进入开口132且凸缘130紧靠在开口132附近的门的外表面上。一旦致动器模块108位于开口132内,而凸缘130紧邻门102的外表面,闩锁模块106便能被固定至致动器模块
108上,从而将闩锁100固定至门102上。通过将数个孔236与数个孔156对齐,闩锁模块
106能被固定至致动器模块108上。然后,适当的紧固装置,例如一个或者多个自攻丝螺钉
242能穿过孔236并与孔156接合,从而将闩锁模块106固定至致动器模块108上。一旦闩锁100被安装在门102上,第二凸缘232便紧靠在开口132附近的门102的内表面上。
[0067] 第一凸缘130太大以至于不能穿过开口132,同时第二凸缘232也因太大而不能穿过开口132。这样,当通过将第二外壳160固定至第一外壳110上而将闩锁100接附至第一元件,该实施例中为门102上时,开口132附近的一部分第一元件被截在第一凸缘130和第二凸缘232之间。
[0068] 需要明白的是,因为孔156和孔236绕着杆件122的纵轴线均匀分布且距离杆件122的纵轴线等距,所以当闩锁模块106相对于致动器模块108处于多个角向中的任意一方向时,孔156与孔236都能相互彼此对齐,其中所述角向确定为相对于与杆件122的纵向轴线想吻合的假想轴相对旋转。此外,当闩锁模块106以在数个角向中的任意一个被固定在致动器模块108上时,杆件122相对于闩锁模块106处于相同的位置上。另外,在闩锁模块
106以在数个角向中的任意一个被固定在致动器模块108上的情况下,闩锁100能够保持完全的操作性。这样,闩锁100就具有了多向性。更进一步说,使用者无需对闩锁模块106或者致动器模块108做任何改变,且在闩锁100组装之前,使用者不必将任意一种模块的任何部分相对于相应模块的部分特殊定位,便可获得这种多向性。闩锁100的另一特征是,当在上锁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操作闩锁100时,闩锁模块106仍然相对于致动器模块108处于使用者选定的数个角向中的任意一个上。
[0069] 如图1-30所示,在图示实施例中,因为具有以90°为间隔排列的四个孔156以及四个孔236,闩锁模块106能在四个分开的角向中的任一角向上被固定至致动器模块108上。角向的数量可由两个变化至由可沿同一圆弧装配的孔数所限定的非常大的总数。然而对于最切合实际的应用而言,认为四个角向已经足够了。此外,如果在一个模块中设置了与杆件122的纵轴线等距离的多个孔,那么在另外一个模块中至少设一个与杆件122的纵轴线等距离的孔来实现闩锁多向性。然而,考虑到强度以及安全,最好是两个模块中的孔数相同。
[0070] 当门102被关闭,棘爪槽172的开口面向保持器杆178且不受U形凹槽182的侧面阻碍。当门102被突然用力关上时,保持器杆178会撞击棘爪162,使得棘爪162朝图84所示的上锁位置转动。当棘爪162朝上锁位置转动时,保持器杆178容纳在棘爪槽172内。这时当棘爪162朝上锁位置转动时,由于凸起192将抓挡件164推出,所以抓挡件164部分地缩回。当棘爪162转至上锁位置时,凸起192跳过抓挡件164从而使得抓挡件164在扭簧226的偏压下延伸至接合位置并移动到凸起192的后面。一旦抓挡件164处于接合位置,其就会抓住凸缘192的抓挡表面168,以将棘爪162保持在图91所示的上锁位置上,这样便将门102固定在关闭位置。
[0071] 需要指出的是,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使用者”不仅仅指闩锁的最终使用者,还包括了最初将闩锁安装至她或者他的产品上的设备制造商。同样,在权利要求书中相应于给定模块广泛用到的术语“外壳”,除了在权利要求引用了模块外壳的特殊结构特征之处外,该术语表示将模块的部件保持为可操作关系的任意结构。此外,至少一个模块中的孔可用沿由其他模块的孔所限定的相同圆弧延伸的细长槽代替。作为备择实施方案,也可将两个模块夹紧在一起,而无需在一个或两个模块上设置孔或槽。
[0072] 通过使用钥匙将锁栓116转至上锁位置,把手114可被锁在折下位置。在上锁位置,通槽150的纵轴线与把手114的旋转轴线平行。在这个位置,通孔150的侧壁妨碍自致动件112的基底120的底部向上伸至通槽150内的凸块244。当用合适的钥匙将锁栓转动至解锁位置时,通槽150的纵轴线与把手114的旋转轴线垂直。在解锁位置,通槽150的开口端在把手114移动至抬起位置时允许凸块244跳过通槽150,这样使得把手114解锁。
[0073] 闩锁100的另一个特征是,如果锁栓116被转动至上锁位置且把手114位于抬起位置时,凸块244会妨碍位于通槽150一边的平台246,以便当把手由使用者从抬起位置松开且锁栓处于上锁位置时使把手114保持在介于抬起位置与折下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当把手114处于中间位置时,由于把手114在中间位置提供了省劲的握力,使用者能自如地打开门以频繁出入。当使用者希望最后将把手锁定,则使用者必须用足够的力量将把手朝折下位置推下来克服卷簧126的偏压力,以将把手推至折下位置,且在上锁位置则无需使用钥匙。这样,凸块244同样为将把手114暂时保持在中间位置提供了制动器。
[0074] 如图92-111示出了用于同本发明的闩锁的第二实施例100a一起使用的致动器模块108a的第二个实施例。闩锁100a包括参照闩锁100已经被描述过的闩锁模块106。除了下面将要提及的少数区别外,致动器模块108a大致与致动器模块108相同。第一个区别是,把手114的进指开口138下方区域内的外壳110a的杯状部分128a的底部已被加深。在外壳110a中,加深把手114的进指开口下方的外壳110a的杯状部分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即,使得杯状部分128a的底部沿自杯状部分128a的前壁300至容器152的底部的大弧度弧延伸,以形成大弧度表面302。这为使用者提供了增大的手指空间。在容器152的内侧上的圆形开口154周围设置圆柱状插孔304。插孔304与开口154同心设置。插孔304接收至少一部分弹簧126,同时弹簧126的至少一些盘绕部分围绕杆件122布置。这样插孔304使得压缩弹簧126的中心围绕杆件122。此外,插孔304能阻止例如来自雨水或泥水或来自冲洗时的水管的水流通过开口154并流入由闩锁100a固定的隔间内。此外,插孔304能容纳密封垫圈306。
[0075] 密封垫圈306包括具有作为类似杆件122上的“刮水器”的超模制的橡胶状部分310的金属环308。这个“刮水器”的作用是为了阻止水进入由闩锁100a固定的隔间内。
密封垫圈被安装在插孔304的底部。压缩弹簧126位于密封垫圈306与致动件112的基底
120之间。由弹簧126施加的力将使得密封垫圈306紧压在插孔304的底部上,并将橡胶状部分310压入在杆件122与开口154之间的间隙上的位置,从而不仅在杆件122周围,而且在密封垫圈306与插孔304的底部之间实现良好密封。
[0076] 此外,在把手114中的进指开口138下方外壳110a的杯状部分128a的底部区域与容器152之间设有肋312。肋312的轮廓与把手114的底部裙部314的轮廓相同。设置这个肋的目的是防止把手下方的部件被损坏、伸入手指和/或水流直接喷射(例如当用软管冲洗由闩锁100a固定的隔间外部时产生的)。
[0077] 致动器模块108,108a以及相应的闩锁100以及100a在其它的方面均相同。
[0078] 如图112-113能看见同闩锁100及100a一起使用的密封垫片316。垫片316装在斜面130下并密封外壳110或110a与门102上的开口132之间的任何缝隙。
[0079]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包括所附上的权利要求书中所包括任一和所有的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