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及缝纫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510119225.X

文献号 : CN176619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际丰

申请人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具有:与设于缝纫机的针杆的上下移动连动地按压缝制对象布的间歇压脚;将主轴的旋转驱动力变换成使所述间歇压脚上下移动的上下驱动力进行传递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转动轴连结、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第1杠杆;与所述第1杠杆的输出端部分连结、上下驱动所述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机构;由通过与所述主轴连结的偏心凸轮朝一定方向进行往复动作并具有支臂部的带支臂环状构件、与所述支臂部连结的同时与所述转动轴连结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第2杠杆、可调节所述第2杠杆的摆动角的调节机构所组成的使所述第1杠杆摆动的摆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所述第2杠杆的摆动角,通过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可调节所述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行程。

权利要求 :

1.一种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具有:与设于缝纫机的针杆的上下移动连动地按压缝制对象布的间歇压脚;将主轴的旋转驱动力变换成使所述间歇压脚上下移动的上下驱动力进行传递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转动轴连结、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第1杠杆;

与所述第1杠杆的输出端部分连结、上下驱动所述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机构;

使所述第1杠杆摆动的摆动机构,其包括通过与所述主轴连结的偏心凸轮朝一定方向进行往复动作并具有支臂部的环状构件、与所述支臂部连结的同时与所述转动轴连结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第2杠杆、可调节所述第2杠杆的摆动角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所述第2杠杆的摆动角,通过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可调节所述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行程,并且,所述调节机构具有形成于所述第2杠杆上、用于切换所述支臂部相对所述第2杠杆的连结位置的圆弧孔,所述圆弧孔构成为当所述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以所述偏心凸轮上的所述环状构件的轴心为中心呈圆弧形状的结构,或构成为当所述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在所述主轴的中心周围呈圆弧形状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支臂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卡合孔卡合的滑动销和可解除地将所述滑动销固定在所述第2杠杆上的紧固构件。

3.一种具有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的缝纫机,其中,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具有:可上下移动的针杆;与所述针杆的上下移动连动地按压缝制对象布的间歇压脚;将主轴的旋转驱动力变换成使所述间歇压脚上下移动的上下驱动力进行传递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包括:与转动轴连结、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第1杠杆;与所述第1杠杆的输出端部分连结、上下驱动所述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机构;使所述第1杠杆摆动用的摆动机构,其包括通过与所述主轴连结的偏心凸轮朝一定方向进行往复动作并具有支臂部的环状构件、与所述支臂部连结的同时与所述转动轴连结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第2杠杆、可调节所述第2杠杆的摆动角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所述第2杠杆的摆动角,通过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可调节所述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行程,并且,所述调节机构具有形成于所述第2杠杆上、用于切换所述支臂部相对所述第2杠杆的连结位置的圆弧孔,所述圆弧孔构成为当所述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以所述偏心凸轮上的所述环状构件的轴心为中心呈圆弧形状的结构,或构成为当所述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在所述主轴的中心周围呈圆弧形状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支臂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卡合孔卡合的滑动销和可解除地将所述滑动销固定在所述第2杠杆上的紧固构件。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间歇压脚来防止在缝针上升时缝制对象的加工布浮起现象的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及具有所述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装备有与针杆的上下移动同步地使压脚进行间歇性上下移动的间歇压脚驱动装置的缝纫机已得到了普及。使用所述间歇压脚,在加工布上形成线迹时,可防止缝针上升时的加工布浮起。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告公报平成7年第44983号的缝纫机具有下列的压脚装置。即,所述压脚装置具有:固接在缝纫机的构架上的支座;安装于所述支座上的缸体;可上下移动的支持构件。所述支持构件的基端部通过转动构件受所述缸体的活塞杆支持。在所述支持构件上,通过支持销可转动地支持着具有双叉部及圆弧状凸轮的摆动凸轮。所述双叉部与固接于针杆的销子卡合。所述圆弧状凸轮与可旋转地被支持于压杆的凸轮从动件抵接。采用上述结构,当针杆在规定范围内上下移动时,压杆通过圆弧状凸轮和凸轮从动件,以规定的动作行程与所述针杆的上下移动同步地进行间歇性上下移动。另一方面,通过使缸体动作,可调节设于所述压杆下端的压脚爪的上下移动行程的下限位置。
即,在所述压脚装置中,摆动凸轮与针杆的上下移动同步地进行摆动,由此使压脚爪进行间歇性上下移动。又,通过使缸体动作来变更摆动凸轮的基端部的高度位置。其结果,可调节压脚爪的上下移动行程的下限位置。
然而,若只对压脚爪的上下移动行程的下限位置进行调节,则不能实现适应于加工布材质的最佳的压布状态。
为此,一般考虑是采用通过使与摆动凸轮的双叉部卡合的针杆的销子的安装位置朝水平方向移动来调节压脚爪的上下移动行程的结构。但是,若采用这种结构,因摆动凸轮以所述支持销为中心进行转动,双叉部向上方或下方移动,故压脚爪的下限位置会变更。因此,在调节压脚爪的上下移动行程时,必须使缸体动作,重新调节压脚爪的上下移动行程的下限位置,存在调节作业复杂化且需要有很长的调节时间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简单地调节按压缝制对象的加工布的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行程的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及其缝纫机。
本发明的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具有:与设于缝纫机的针杆的上下移动连动地按压缝制对象布的间歇压脚;将主轴的旋转驱动力变换成使所述间歇压脚上下移动的上下驱动力进行传递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转动轴连结、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第1杠杆;与所述第1杠杆的输出端部分连结、上下驱动所述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机构;由通过与所述主轴连结的偏心凸轮朝一定方向进行往复动作并具有支臂部的环状构件、与所述支臂部连结的同时与所述转动轴连结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第2杠杆、可调节所述第2杠杆的摆动角的调节机构所组成的使所述第1杠杆摆动的摆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所述第2杠杆的摆动角,通过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可调节所述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行程。
又,本发明的具有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的缝纫机,其中,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具有:可上下移动的针杆;与所述针杆的上下移动连动地按压缝制对象布的间歇压脚;将主轴的旋转驱动力变换成使所述间歇压脚上下移动的上下驱动力进行传递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包括:与转动轴连结、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第1杠杆;与所述第1杠杆的输出端部分连结、上下驱动所述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机构;由通过与所述主轴连结的偏心凸轮朝一定方向进行往复动作并具有支臂部的环状构件、与所述支臂部连结的同时与所述转动轴连结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摆动的第2杠杆、可调节所述第2杠杆的摆动角的调节机构所组成的使所述第1杠杆摆动用的摆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所述第2杠杆的摆动角,通过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可调节所述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行程。
采用上述结构,缝制时,一旦主轴被旋转驱动,则通过偏心凸轮使环状构件朝一定方向进行往复动作,由此,与支臂部连结的第2杠杆和通过转动轴与所述第2杠杆连结的第1杠杆进行摆动。又,通过第1杠杆的摆动,间歇压脚被上下驱动。该场合,由于可通过调节机构适当地调节第2杠杆的摆动角,因此,可将间歇压脚对加工布的压布形态调节成与所述加工布的材质相符的最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左前方看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电子套结加固缝纫机的立体图,透视表示内部的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的图。
图2为从左前方看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从右前方看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4为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5A为摆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5B为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6A为滑动销处于小摆动位置时的摆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6B为滑动销处于大摆动位置时的摆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7A为滑动销处于小摆动位置的同时第1连杆处于第1位置、且间歇压脚的下限位置高时的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7B为滑动销处于小摆动位置的同时第1连杆处于第2位置、且间歇压脚的下限位置高时的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8A为滑动销处于小摆动位置的同时第1连杆处于第1位置、且间歇压脚的下限位置低时的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8B为滑动销处于小摆动位置的同时第1连杆处于第2位置、且间歇压脚的下限位置低时的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9A为滑动销处于大摆动位置的同时第1连杆处于第1位置、且间歇压脚的下限位置高时的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9B为滑动销处于大摆动位置的同时第1连杆处于第2位置、且间歇压脚的下限位置高时的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0A为滑动销处于大摆动位置的同时第1连杆处于第1位置、且间歇压脚的下限位置低时的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0B滑动销处于大摆动位置的同时第2连杆处于第2位置、且间歇压脚的下限位置低时的上下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1为表示第2连杆的高度位置与间歇压脚的高度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对其进行说明。图1~图11表示本发明的适用于电子套结加固缝纫机的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电子套结加固缝纫机M包括:机座部1(参照图4);立设于所述机座部1的后端部的脚柱部3;从所述脚柱部3的上端向前方大致水平延伸的、与所述机座部1对置的支臂部4。在所述支臂部4的内部,配设着由缝纫机电机(未图示)驱动旋转的主轴5。在所述支臂部4的机头(前部),设置有在下端可装卸地安装缝针的针杆(均未图示),同时配设着下端装有间歇压脚6的压杆7。又,在所述脚柱部3和所述支臂部4上,配设着使所述间歇压脚6上下移动的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10。
如图1~图6B所示,所述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10具有:接受主轴5的旋转驱动力、使第1杠杆25摆动的摆动机构11;与第1杠杆25的输出端部分连结、上下驱动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机构12;调节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的间歇压脚下限位置调节机构13等。
所述摆动机构11具有:与主轴5连结的偏心凸轮20(参照图5A、图6A、图6B);具有通过所述偏心凸轮20在左右方向上往复动作的支臂部的环状构件即、带臂的环状构件21;可旋转地被支持在缝纫机的机框F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轴22;在所述转动轴22的后端部、其上端部被连结的第2杠杆23;可调节所述第2杠杆23的摆动角的调节机构24。
所述带臂的环状构件21具有支臂部21a和环状部21b,所述支臂部21a的前端部与所述第2杠杆23连结。所述偏心凸轮20被固接于比所述主轴5的前端部稍许后方的部分,所述环状构件21的环状部21b被外嵌于所述偏心凸轮20上。所述转动轴22被配置于带臂的环状构件21的前方且高的位置,其后端部与所述第2杠杆23的上端部固接,在所述转动轴22的前端部与第1杠杆25的上端部固接。
在第2杠杆23上形成有规定宽度的弯曲凹部23a,同时在所述弯曲凹部23a的后方,连续地形成了宽度尺寸比该弯曲凹部23a小的弯曲状的圆弧孔23b。如后所述,所述弯曲凹部23a和圆弧孔23b是用于切换带臂的环状构件21的支臂部21a与第2杠杆23的连结位置的构件。所述弯曲凹部23a和圆弧孔23b构成为当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的偏心凸轮20的中心即、将带臂的环状构件21的环状部21b的轴心O(图5A中以实线所示的状态)作为中心的半径R的圆弧形状的结构。另外,本实施例中,针杆的“规定位置”被设定为缝制停止时的针杆的停止位置即“离最上位置稍许下降的位置”。
下面说明所述调节机构24。即,与弯曲凹部23a卡合的滑动销26可转动地连结于支臂部21a的左端部。在所述滑动销26的后部,凸设有插通于所述圆弧孔23b的固定轴(未图示)。所述固定轴贯通所述支臂部21a,其后端部凸出于支臂部21a的后部,通过将旋入该凸出端部的固定螺母50紧固,可将所述支臂部21a与第2杠杆23固定。并且,松开所述固定螺母50,通过使滑动销26沿弯曲凹部23a及圆弧孔23b移动,可切换至支臂部21a与第2杠杆23的连结位置。即,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螺母50相当于紧固构件。
所述滑动销26经过将相对的2个面倒角处理后嵌入在所述弯曲凹部23a中。采用这种结构,在由固定螺母50进行紧固或松开时,可使与弯曲凹部23a卡合的滑动销26停止转动。
开始缝制作业,当主轴5沿规定方向旋转驱动时,通过所述偏心凸轮20使带臂的环状构件21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由此,第2杠杆23以转动轴22为中心摆动,与所述转动轴22连结的第1杠杆25也同时进行摆动(参照图5B)。
此时,当所述弯曲凹部23a及圆弧孔23b与滑动销26的连结位置处于图6A所示的下部的小摆动位置时,第2杠杆23的摆动角变小,第1杠杆25的摆动角也随之变小,使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变短。另一方面,当所述滑动销26与弯曲凹部23a及圆弧孔23b的连结位置处于图6B所示的上部的大摆动位置时,第2杠杆23的摆动角变大,第1杠杆25的摆动角也随之变大,使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变长。
由此,可调节第2杠杆23的摆动角的调节机构24,由弯曲凹部23a、圆弧孔23b、滑动销26、固定螺母50等构成。另外,所述滑动销26与弯曲凹部23a及圆弧孔23b的连结位置在小摆动位置与大摆动位置之间的切换作业是在针杆处于前述的规定位置时进行的。当所述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因圆弧孔23b在偏心凸轮20的中心周围形成了圆弧,故即使切换所述滑动销26与弯曲凹部23a及圆弧孔23b的连结位置,第2杠杆23和第1杠杆25也不摆动。即,本实施例中,在由调节机构24调节第2杠杆23及第1杠杆25的摆动角即、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时,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不变化。
下面参照图1~图4、图5B说明前述上下移动机构12。所述上下移动机构12具有:由其左端部与第1杠杆25的输出端部连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连杆30;由其上端部与所述第1连杆30的右端部连结的第2连杆31;由其右端部与所述第2连杆31的基端部连结且由左端部与机框F的支持部(未图示)连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3连杆32。
所述第2连杆31构成了由纵向连杆部31a和横向连杆部31b组成的L字形状。所述横向连杆部31b的前端部与上下方向延伸的连结杆33的上端部连结。所述连结杆33的下端部通过压杆导架34与压杆7的上端部固接,所述压杆7的下端部与可装卸的间歇压脚6固接。
第3连杆32具有双叉状的弹簧支架部32a(参照图4)。在所述压杆7的上部插通着压缩螺旋弹簧35,所述弹簧支架部32a在所述压杆7中被配置于压缩螺旋弹簧35的下部。由此,所述弹簧支架部32a通过所述压缩螺旋弹簧35始终向下施加弹性力。所述第3连杆32相对水平方向的仰角(斜度),利用后述的间歇压脚下限位置调节机构13的支持点部48a可以变更。
本实施例中,当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第1、第2、第3连杆30、31、32成为了平行连杆的结构。即,若将第1杠杆25与第1连杆30的连结点作为P1,将第1连杆30与第2连杆31的连结点作为P2,将第2连杆31与第3连杆32的连结点作为P3,将第3连杆32与机框F的连结点作为P4,则边P1-P2与边P3-P4平行,且边P2-P3与边P4-P1平行。
当主轴5旋转驱动使针杆上下移动时,如前所述,第2杠杆23和第1杠杆25进行摆动。其结果,第2连杆31通过第1连杆30以连结点P3为中心摆动,与第2连杆31的横向连杆部31b连结的压杆7及间歇压脚6,与针杆的上下移动连动地在规定的上下移动行程内进行上下移动。
下面说明前述间歇压脚下限位置调节机构13。如图1~图4所示,在所述脚柱部3内,设置收纳有驱动系统的驱动单元的单元盒体40。在所述单元盒体40中,支持着固接有凸轮体42的轴41。所述轴41,在安装于单元盒体40的驱动用步进电机43的驱动(参照图1)下通过齿轮机构(未图示)进行正转驱动或反转驱动。
在所述单元盒体40的上端部,通过轴44支持着摆动杠杆45。在所述摆动杠杆45的下端部,可旋转地支持着与所述凸轮体42外周抵接的从动轮46。所述摆动杠杆45的上端部与前后方向延伸的连结支杆47的后端部连结。所述连结支杆47的前端部与支持杠杆48的一端部连结。所述支持杠杆48可转动地被支持在机框F中,在其另一端部设置支持点部48a。所述支持点部48a从下方与所述第3连杆32的左右方向途中部抵接。
当轴41在所述驱动用步进电机43的驱动下正转时,连结支杆47向后方移动,由此,支持杠杆48沿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第3连杆32的途中部向上方提起,第1、第2、第3连杆30、31、32成为了右上升姿势(参照图5B、图7A等)。此时,如前所述,与连结点P3上升相对应,第2连杆31以其姿势不变的状态上升,故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变高。
另一方面,当轴41在所述驱动用步进电机43的驱动下反转时,连结支杆47向前方移动,由此,支持杠杆48沿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第3连杆32的途中部向下方降下,第1、第2、第3连杆30、31、32成为了右下降姿势(参照图8A、图8B等)。此时,如前所述,与连结点P3下降相对应,第2连杆31以其姿势不变的状态下降,故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变低。
该场合,当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因采用了第1、第2、第3连杆30、31、32成为平行连杆的结构,即使将第3连杆32从右上升姿势切换成右下降姿势、或者将第3连杆32从右下降姿势切换成右上升姿势,第2连杆31也能保持其姿势地进行直线性上下移动。这样,若将从针板2至第2连杆31的连结点P3的高度尺寸作为H1,将从针板2至间歇压脚6的高度尺寸作为H2(参照图7),则如图11所示,高度尺寸H2成为了高度尺寸H1的一次函数(另外,将间歇压脚6的高度尺寸H2为「0」时的连结点P3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若将连结点P3相对所述基准位置的高度尺寸作为h1,则H2与h1呈比例关系)。
下面说明可调节上下移动行程的上下移动行程调节机构14。
如图2、图3、图5B所示,上下移动行程调节机构14具有:形成于第1杠杆25的输出端部的上下1对的连结孔25a、25b;形成于第2杠杆31的上端附近的上下1对的连结孔31c、31d。将这些第1杠杆25的上下1对的连结孔25a、25b的间隔与第2连杆31的上下1对的连结孔31c、31d的间隔设定成相等的尺寸。
在将第1连杆30的左端部与第1杠杆25下部的连结孔25a连结并将第1连杆30的右端部与第2杠杆31下部的连结孔31c连结时(以下将该连结位置作为第1位置,参照图7A、图8A),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变长,在将第1连杆30的左端部与第1杠杆25上部的连结孔25b连结并将第1连杆30的右端部与第2杠杆31上部的连结孔31d连结时(以下将该连结位置作为第2位置,参照图7B、图8B),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变短。
即,通过将第1连杆30相对于第1杠杆25及第2连杆的连结位置择一性地切换成第1位置或第2位置,可调节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并且,若针杆处于规定位置,则第1、第2、第3连杆30、31、32依然维持平行连杆,可将第1连杆30的连结位置切换成使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变长的第1位置或使上下移动行程变短的第2位置。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10的作用。
图7A表示滑动销26处于小摆动位置(参照图6A),并通过步进电机43将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设定于高的位置(右上升姿势),进而使第1连杆30的连结位置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一旦开始缝制,则如前所述,通过主轴5的旋转驱动,带臂的环状构件21通过偏心凸轮20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使第1杠杆25摆动。
其结果,第1连杆30朝左右方向移动,由此,第2连杆31以连结点P3为摆动中心进行摆动,同时与第2连杆31的横向连杆部31b连结的间歇压脚6以规定的上下移动行程进行上下移动。
当缝制停止后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一旦第1连杆30的连结位置从第1位置切换成第2位置(图7B所示的状态),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变短。此时,因第1、第2、第3连杆30、31、32依然维持平行连杆,故能保持第2连杆31的高度位置及其姿势,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不变化。即,即使在调节了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的场合,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也不变化。因此,在调节上下移动行程之后不需要重新调节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可实现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的调节作业的简单化。
其次,从图7A所示的状态(第1连杆30的连结位置处于第1位置而滑动销处于小滑动位置的状态)开始驱动步进电机43,在将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切换成低的位置(右下降姿势)时,则成为了图8A所示的状态。
该场合,如前所述,第2连杆31保持其姿势地直线性向下方移动。其结果,从针板2至间歇压脚6的高度H2相对于从针板2至第2连杆31的连结点P3的高度H1的变化呈正比地发生变化。因此,可使通过第2连杆31的上下移动来调节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的作业更加简单化。
在此状态下,一旦第1连杆30的安装位置从第1位置切换成第2位置(图8B所示的状态),其结果,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变短,但如前所述,因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不变化,故在调节上下移动行程之后不需要重新调节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因此,可实现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的调节作业的简单化。
另一方面,当缝制停止后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从图7A所示的状态开始,若通过调节机构24将滑动销26相对于支臂部21a的第2杠杆23的连结位置沿着圆弧孔23b切换成大摆动位置(图6B),则成为了图9A所示的状态。这样,第2杠杆23的摆动角和第1杠杆25的摆动角变大,可增大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
当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即使滑动销26相对于支臂部21a的第2杠杆23的连结位置沿着圆弧孔23b进行移动,通过圆弧孔23b也不会使第2杠杆23摆动。因此,即使调节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因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不变化,故在调节上下移动行程之后不需要重新调节间歇压脚的下限位置,因此,可实现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的调节作业的简单化。
接着,从图9A所示的状态开始,一旦第1连杆30的安装位置从第1位置切换成第2位置,则成为了图9B所示的状态,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变短,
然而,即使该场合,因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不变化,故在调节上下移动行程之后不需要重新调节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可实现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的调节作业的简单化。
另一方面,当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从图9A所示的状态开始,当通过步进电机43将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切换成低的位置(右下降姿势)时,则成为了图10A所示的状态。
该场合,如前所述,第2连杆31保持其姿势地直线性向下方移动。其结果,从针板2至间歇压脚6的高度H2相对于从针板2至第2连杆31的连结点P3的高度H1的变化呈正比地发生变化。因此,可使通过第2连杆31的上下移动来调节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的作业更加简单化。
在此状态下,一旦第1连杆30的安装位置从第1位置切换成第2位置,则成为了图10B所示的状态,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变短,该场合,因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不变化,故在调节上下移动行程之后不需要重新调节间歇压脚6的下限位置,可实现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的调节作业的简单化。
这样,本实施例中,由于间歇压脚上下驱动装置10由摆动机构11和上下移动机构12构成,将所述摆动机构11作成了具有带臂的环状构件21、转动轴22、第2杠杆23和调节机构24的结构,因此,根据需要,可通过所述调节机构24简单地调节第2杠杆23的摆动角。
又,所述调节机构24具有:设置在带臂的环状构件21的支臂部21a的前端部上的圆弧孔23b;与所述圆弧孔23b卡合的滑动销26;可解除地将所述滑动销26固定在第2杠杆23上的固定螺母50。因此,只需松开所述固定螺母50,变更滑动销26与圆弧孔23b的连结位置,再将固定螺母50紧固,就可容易地变更滑动销26相对圆弧孔23b的连结位置,可简单地调节第2杠杆23的摆动角。
并且,调节机构24,通过调节第2杠杆23的摆动角,通过上下移动机构12可调节间歇压脚6的上下移动行程,故可实现与加工布的材质相符的最佳压布状态。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例如也可作出如下的变形。
也可将形成于第2杠杆23的圆弧孔23b形成为,当针杆处于规定位置时在主轴5的中心周围呈圆弧形状。
也可取代固定螺母50,改为使用由弹性力始终将滑动销26按压于圆弧孔的弹性构件来进行施力。该场合,只需使滑动销26沿圆弧孔23b移动即可,可使滑动销26的连结位置切换动作简单化。该场合,弹性构件相当于紧固构件。
调节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行程等时的针杆位置,不限定于离最上位置稍许下降的位置。即,也可采用当针杆处于最上位置时调节间歇压脚的上下移动行程等的结构。又,上述实施例中,将切换第1连杆30的连结位置之时、在小滑动位置与大滑动位置之间切换滑动销26的位置之时、第1、第2、第3连杆成为平行连杆之时,都作为了针杆处于相同位置(离最上位置稍许下降的位置)之时,但也可是针杆分别处于不同位置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