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510124694.0

文献号 : CN17725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丰田稔伊藤晃住田和英井上义隆

申请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形成车室地板的底板(4)的下方设置有燃料箱(30)的车辆所使用的燃料箱设置结构,上述底板(4)的车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比底板(4)的基本面(8)更向上方突出的底板突出部(7),燃料箱(30)设置在底板(4)的基本面(8)的下方,同时燃料箱(30)的车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燃料箱突出部(30a),上述燃料箱突出部(30a)位于上述底板突出部(7)所形成的空间内,同时底板突出部(7)的上方设置有座椅(9,10)。采用本发明,能同时确保车辆的室内空间(尤其是乘员的脚部空间)和燃料箱容量,特别是能把座位的前方下部的死角空间作为乘员的脚部空间而有效地予以利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在形成车室地板的底板的下方设置有燃料箱的车辆所使用的燃料箱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置有向上方形成台阶的上弯部,位于所述上弯部的后方的后底板的车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比该后底板的左右基本面更向上方突出的后底板突出部,所述燃料箱设置在所述后底板的基本面的下方,该燃料箱的车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燃料箱突出部,所述燃料箱突出部,位于所述后底板突出部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后底板突出部的上方设置有后排座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板突出部,大致在所述底板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突出形成,所述燃料箱的车宽方向的燃料箱突出部,在所述燃料箱的除了燃料泵安装部以外的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予以形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箱,仅设置在比所述上弯部更靠向后方的下方空间内。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板的基本面,向前方倾斜,

所述座椅的前部安装在位于所述后底板前侧的较低部位,所述座椅的后部安装在位于所述后底板后侧的较高部位。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装在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左右两端部安装在所述后底板的基本面上的座椅支撑架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沿车宽方向跨越所述底后板突出部,两端被安装在所述后底板的基本面上的座椅支撑架,该座椅支撑架支撑所述座椅,所述后底板上所形成的所述后底板突出部的车室外侧下方,设置有车辆辅助设备。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撑架,设置有沿前后方向滑动可能地支撑所述座椅的座椅滑动器。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滑动器,成对设置且设置有多组,多个所述座椅,前后滑动可能地支撑在所述座椅滑动器上。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前部和后部,位于座椅前部的座椅支撑架,转动可能地支撑在所述后底板上,位于座椅后部的座椅支撑架,脱接可能地支撑在所述后底板上,所述座椅,可向前方予以收容。

说明书 :

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形成车室地板的底板(包括后底板)的下方设置有燃料箱的车辆所使用的燃料箱设置结构。
[0002] 以往,车用燃料箱,一般被设置在上弯部的后方及后底板的下方。但是,对于车辆来所,需要确保坐于后排座椅的乘员的脚部空间和燃料箱容量。
[0003] 上述乘员的脚部空间,被上弯部的前后设置位置所限定,为了达到扩大脚部空间的目的,虽然可以把上弯部设置在趋于后方的位置,但充分确保燃料箱容量就较为困难,相反为了达到扩大燃料箱容量的目的,虽然可以把上弯部设置在趋于前方的位置,但充分确保脚部空间就较为困难。
[0004]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63389号公开了一种把燃料箱设置在上弯部的后方和后底板下方的结构,上述后底板及设置在该后底板上部的后排座椅的座垫,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为对应于该突出部,在燃料箱的顶部(top deck)形成有凹部,由此造成了燃料箱容量的减少,从而充分确保燃料箱容量就较为困难。
[0005] 另外,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86245号所公开的结构中,后排座椅的座垫被安装在位于上弯部后方的后底板上,该座垫包括位于上侧的后座垫主体部和位于下侧的后座垫分离部,该后底板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凹部,在使后排座椅向前方转动并予以双重折叠时,使后座垫分离部留在后底板上,因此若在上弯部的后方和后底板下方设置燃料箱,上述凹部就会阻碍充分确保燃料箱容量。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同时确保车辆的室内空间(尤其是乘员的脚部空间)和燃料箱容量,特别是能把座位的前方下部的死角空间(dead space)作为乘员的脚部空间而有效地予以利用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是在形成车室地板的底板的下方设置有燃料箱的车辆所使用的燃料箱设置结构,其中,所述底板设置有向上方形成台阶的上弯部,位于所述上弯部的后方的后底板的车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比该后底板的基本面更向上方突出的后底板突出部,所述燃料箱设置在所述后底板的基本面的下方,该燃料箱的车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燃料箱突出部,该燃料箱突出部位于所述后底板突出部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后底板突出部的上方设置有座椅。
[0008] 采用本发明,由于底板的车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比该底板的基本面更向上方突出的后底板突出部,燃料箱设置在底板的基本面的下方,且该燃料箱的车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燃料箱突出部,该燃料箱突出部位于所述后底板突出部所形成的空间内,同时所述后底板突出部的上方设置有座椅,所以能同时确保车辆室内空间(尤其是乘员的脚部空间)和燃料箱容量,特别是能把座位的前方下部的死角空间(dead space)作为乘员的脚部空间而有效地予以利用。
[0009]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后底板突出部可设置在比上弯部更位于上部的位置,因此能进一步扩大燃料箱的容量。
[0010] 而且,即使将上弯部相对于以往的设置位置予以后退设置,也可通过上述结构来确保燃料箱的容量。
[0011]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后底板突出部可大致在所述底板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突出形成,所述燃料箱的车宽方向的燃料箱突出部可在所述燃料箱的除了燃料泵安装部以外的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予以形成。
[0012] 采用上述结构,既能确保乘员脚部的空间又能使燃料箱30具有更加充足的容量。
[0013]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燃料箱可仅设置在比所述上弯部更靠向后方的下方空间内。
[0014] 采用上述结构,可使乘坐在后排座椅的后排乘员的脚部空间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进一步扩大。
[0015]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后底板的基本面可向前方倾斜,所述座椅的前部可安装在位于所述后底板前侧的较低部位,所述座椅的后部可安装在位于所述后底板后侧的较高部位。
[0016]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后底板的基本面向前方倾斜,因此,从正面看,在后底板的两侧部可以确保用于安装转动支撑后排座椅(例如双重折叠)所必要的部件的空间,在后底板的中间部位能适当地形成沿车宽方向向上方突出的后底板突出部。因此,能同时确保后排座椅的安装和燃料箱的容量。
[0017]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座椅可安装在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左右两端部安装在所述后底板的基本面上的座椅支撑架上。
[0018]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后排座椅安装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座椅支撑架15,所以既能确保后排座椅的支撑刚性,又能确保燃料箱容量的扩大。
[0019] 在上述结构中,还可设置沿车宽方向跨越所述后底板突出部,两端被安装在所述后底板的基本面上的座椅支撑架,该座椅支撑架支撑所述座椅,并且所述后底板上所形成的所述后底板突出部的车室外侧下方可设置车辆辅助设备。
[0020]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把跨越所述后底板突出部的座椅支撑架的两端安装在后底板的基本面上,所以后底板突出部可以在与座椅支撑架不相干涉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向上方突出,这样既能确保距离地面的规定高度,又能确保设置辅助设备的空间,从而可以较为理想地设置燃料箱或消声器等大型辅助设备,同时由于后排座椅被支撑在该座椅支撑架上,因此能确保后排座椅的支撑刚性,而且可以把座椅支撑架的两端安装在后底板突出部的附近,由此作为构成该突出部7的竖壁,从而能提高后排座椅的支撑刚性。
[0021]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座椅支撑架可设置沿前后方向滑动可能地支撑所述座椅的座椅滑动器。
[0022]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座椅支撑架的两端安装在后底板的基本面上,同时在该座椅支撑架上设置有座椅滑动器,所以在确保后底板突出部的高度尺寸的同时,可以设置座椅滑动器,使后排座椅能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即,既能确保后底板突出部与座椅支撑架的设置效率,又能使座椅滑动器的安装成为可能。
[0023]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座椅滑动器可成对设置且设置有多组,并且多个所述座椅可前后滑动可能地支撑在所述座椅滑动器上。
[0024] 采用上述结构,能使多个后排座椅分别独立地前后滑动,以此提高便利性能。
[0025]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座椅支撑架可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前部和后部,位于座椅前部的座椅支撑架转动可能地支撑在所述底板上,位于座椅后部的座椅支撑架脱接可能地支撑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座椅可向前方予以收容。
[0026] 采用上述结构,向前方折叠后的后排座椅的上方空间可作为较大的行李室而予以利用。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用燃料箱设置结构的俯视图。
[0028] 图2是表示燃料箱设置结构的正视图。
[0029] 图3是表示燃料箱设置结构的侧视图。
[0030] 图4是座椅滑动导轨的放大剖视图。
[0031] 图5是表示底板突出部和燃料箱突出部的关联结构的正视图。
[0032] 图6是图1所示结构的底面视图。
[0033] 图7是图6中A-A线的剖视图。
[0034] 图8是表示燃料箱突出部的其他实施例的侧视图。
[0035] 图9表示后排座椅的其他实施例的侧视图。
[0036] 图10是表示座椅支撑架的支撑结构的其他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7] 图11是表示后排座椅的一方处于后退移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8] 图12是表示后排座椅的一方处于折叠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9] 图13是表示一对后排座椅处于折叠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0] 图14是表示座椅处于向前方予以收容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1] 图15是图14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0042] 图16是表示坐在后排座椅上的乘员和脚部空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
[0043] 以下依据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4] 首先,参照图1,图2,图3对车身结构加以说明。
[0045] 在形成车室地板的底板1(前侧的底板)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向车室内侧突出,且沿车辆前后方向予以延伸的隧道部2,同时在底板1的左右两侧的端部,结合固定有下纵梁(未图示),该下纵梁由下纵梁内板和下纵梁外板结合而成,并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封闭剖面。
[0046] 另外,后底板4(后侧的底板),通过向上方形成台阶的上弯部3,一体形成或一体连结在上述底板1上,该后底板4的后部设置有向下方形成台阶的凹状备胎室5。
[0047] 上述上弯部3,以前低后高的状态倾斜立起,在该上弯部3的上端部,经剖面呈L状的台阶部6,形成有后底板突出部7。通过在上弯部3与后底板突出部7之间形成微小尺寸的台阶部6,可以提高底板的刚性。
[0048] 如图2所示,上述的后底板突出部7,比后底板4的左右的基本面8,8更向上方突出,而且在后底板4的车宽方向上除去左右基本面8,8的宽度的大致整个区域内予以形成。
[0049] 如图3所示,上述左右的基本面8,8,向前方倾斜,具体而言是以前低后高的状态予以倾斜,左右一对的后排座椅9,10的前部,被支撑在位于基本面8前侧的较低部位8a上,后排座椅9,10的后部,通过顶销(striker)11被支撑在位于基本面8后侧的较高部位8b上。
[0050] 即如图2,图3所示,上述基本面8的较低部位8a的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支架12(后排座椅支撑单元),可动支架14(后排座椅支撑单元)通过支撑轴13转动可能的轴支撑在该固定支架12上,左右一对予以设置的可动支架14的上端部之间,架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作为刚性部件的座椅支撑架15。
[0051] 如图2所示,该座椅支撑架15,沿车宽方向延伸而跨越后底板突出部7,该座椅支撑架15的两端,通过上述可动支架14,固定支架12及支撑轴13被安装在后底板4的基本面8上。
[0052] 如图2所示,该座椅支撑架15,是与后底板突出部7相隔一定距离,在该后底板突出部7的上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刚性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由金属角形管构成上述座椅支撑架15,其左右两端部安装在后底板4的基本面8上。另外,座椅支撑架15也可以采用液压成型制品构成,来此代替金属角形管。
[0053] 如图1所示,上述座椅支撑架15的后方,设置有与该座椅支撑架15相隔一定距离,且平行于该座椅支撑架15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另一座椅支撑架16,在上述前后座椅支撑架15,16之间,安装有与左侧的后排座椅9的坐垫17对应的作为座椅滑动器的一对座椅滑动导轨18,18,以及与右侧的后排座椅10的坐垫18对应的作为座椅滑动器的一对座椅滑动导轨19,19。
[0054] 上述各一对的座椅滑动导轨18,19,支撑上述后排座椅9,10,使后排座椅9,10可以分别独立地沿前后方向滑动。
[0055] 在这里,左右的各个座垫17,17的下部两侧,形成有切口部17a,17a,通过该切口部17a,17a,可确保座椅滑动导轨18,19的设置空间。
[0056] 如图4所示,上述座椅滑动导轨18,19,具有由两个部件结合而成的下轨20,和由一个部件弯曲而成的上轨21。并且如图1所示,各座椅滑动导轨18,19,沿车辆前后方向相互平行地予以安装。具体而言,各个下轨20,安装在上述位于前方的座椅支撑架15上,同时上述位于后方的座椅支撑架16安装在上述各个上轨20的后侧端部,从而使上述各个上轨21(总计4根)可以沿车辆前后方向予以滑动。
[0057] 另外,如图2,图3所示,上述可动支架14的车辆外方一侧,固定有位于座垫17,17的下部且延伸至位于后方的座椅支撑架16的座椅侧部支架22。
[0058] 如图3所示,该座椅侧部支架22,设置有上述顶销11可以扣入的扣入部23,通过安装在该扣入部23的棘轮(未图示),使上述顶销11与座椅侧部支架22脱接可能地予以卡合。
[0059] 另外,如图1所示,从俯视看,将前后座椅支撑架15,16,与总计为4根的座椅滑动导轨18,19组合成井字状,同时如图3所示,位于前方的座椅支撑架15,通过可动支架14,支撑轴13及固定支架12转动可能地支撑在后底板4的基本面8的较低部位8a上,位于后方的座椅支撑架16,通过座椅侧部支架22及顶销11脱接可能地支撑在后底板4的基本面8的较高部位8b上,从而如图14,图15所示,使后排座椅9,10向前方以双重折叠状态予以收容。
[0060] 左右一对的后排座椅9,10,被安装前后座椅支撑架15,16所设置的座椅滑动导轨18,19的上轨21上,该后排座椅9,10分别具有座垫17和靠背24,各个靠背24通过具有倾斜支点25的倾斜关节26可相对于座垫17分别独立地向前方倒伏而予以折叠。
[0061] 在此,为了避免上述座垫17与车轮罩44(参照图11~图14)产生干涉,如图1所示,在上述座垫17的车辆外方一侧的后部形成有凹部17b。另外,为了避免上述靠背24与悬架固定座45(参照图11~图14)及车轮罩44产生干涉,如图2所示,在上述靠背24的车辆外方一侧的下部形成有凹部24a。
[0062] 另外,如图1,图2所示,后底板4的左右两侧的下表面部,结合有从上弯部3延伸至后底板4的后端部作为车体刚性部件的左右一对后纵梁27,27,该左右后纵梁27,27与后底板4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封闭剖面,在备胎室5的正前部位,左右的后纵梁27,27之间通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横梁28(4号横梁)予以连接,同时如图3所示,在后底板
4与后横梁28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封闭剖面29。
[0063] 图5是表示燃料箱设置结构的正视图,图6是图1所示结构的底面视图,图7是图6中A-A线的剖视图。以下,参照图1~图3,图5~图7对燃料箱的设置结构加以说明。
[0064] 如各附图所示,燃料箱30,仅设置在比上弯部3更位于后方,且比后底板4更位于下方的空间内,如图5所明示的那样,该燃料箱30,一体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燃料箱突出部30a(在图5中比基本面8更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即,在燃料箱30中,其主体部30b(比基本面8更位于下方的部分)设置在比后底板4的基本面8更位于下方的部位,相对于该主体部30b,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燃料箱突出部30a,由此充分确保燃料箱容量。
[0065] 另外,该燃料箱突出部30a,设置在由上述后底板突出部7形成的空间31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的燃料箱突出部30a,在对应于空间31内部的除了凹状燃料泵安装部30c以外的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予以形成,由此扩大燃料箱的容量。
[0066] 另外,上述燃料箱30,以图6,图7所示的结构予以支撑。即,在车宽方向上位于车辆底板1的隧道部2附近,且在上下方向上跨越上弯部3与后底板突出部7的位置,接合有支架32,燃料箱30通过两条连结该支架32和上述后横梁28的燃料箱箍带33、34而予以支撑。
[0067] 其中一方的燃料箱箍带33,其前部拆装可能地紧固在支架32上,其后部拆装可能地紧固在后横梁28的车宽方向端部上。另一方的燃料箱箍带34,其前部拆装可能地紧固在支架32上,其后部拆装可能地紧固在后横梁28的车宽方向中间部位上。作为紧固单元,可由预先焊接固定在支架32及后横梁28上的螺帽35,以及与该螺帽35相螺合的螺栓36构成。
[0068] 另外,从底面看,上述一对的燃料箱箍带33,34组合成后端开放的横向V字状。
[0069] 另外,上述燃料箱30的距离支架32较远一侧的右侧前弯角部,一体形成或一体连接有支撑片37,该支撑块37通过螺栓、螺帽等安装部件38拆装可能地安装在后纵梁27上所设置的突片39上。
[0070] 上述燃料箱30的燃料箱突出部30a,除了采用图3所示的侧面形状(前高后低的倾斜斜面形状)的结构外,也可如图8所示,采用从侧面看顺着后底板突出部7的内部形状沿前后方向形成规定长度的凸部的结构,以此进一步扩大燃料箱的容量。
[0071] 另外,如图9所示,头枕42,可以通过杆引导件40及头枕杆41,可进行上下位置调整以及拆装可能地安装在后排座椅9,10的靠背24的上部。
[0072] 另外,如图10所示,将座椅支撑架15安装在后底板4的基本面8上的各个支架12,14,可采用如下结构。
[0073] 位于下方的固定支架12,一方面在其位于设置支撑轴13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采用较窄的宽度,以此达到提高刚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其形成有螺栓插孔43,43的前部和后部采用较宽的宽度,以此达到提高螺栓的紧固操作性能。位于上方的可动支架14,在支架主体14a的周缘部一体形成有凸缘部14b,同时在支架主体14a上一体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加强筋14c,14d,以此达到提高可动支架14自身的刚性及座椅的支持刚性的目的。另外,图10中的箭头F表示车辆前方,箭头R表示车辆后方,箭头IN表示车辆内方,箭头OUT表示车辆外方。
[0074] 下面,参照图11~图15对座椅的结构加以说明。
[0075] 如图11所示,左右的后排座椅9,10,可分别独立地沿前后方向滑动。图11中,表示了左侧的后排座椅9处于向后方滑动后的状态,但右侧的后排座椅10可独立于左侧的后排座椅9,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予以移动。另外,在座垫17上形成有凹部17b,在靠背24上形成有凹部24a,当后排座椅9,10后退移动时,通过上述凹部17b,24a能够回避该后排座椅9,10与车轮罩44,悬架固定座45产生干涉。
[0076] 另外,如图12所示,上述后排座椅9,10的任意一方的靠背24,可以倾斜支点25为中心折叠在座垫17的上部,向前方折叠后的靠背24的上方空间可作为行李室而予以有效利用。图12中表示后排座椅9的靠背24向前方倒伏后处于折叠的状态,右侧的后排座椅10的靠背24可独立于左侧的后排座椅9,并向前方折叠。
[0077] 另外,如图13所示,上述后排座椅9,10双方的靠背24,24,都以倾斜支点25为中心折叠在各自对应的座垫17,17的上部,由此向前方折叠后的靠背24,24的上方空间可作为较大的行李室而予以利用。
[0078] 左右一对的后排座椅9,10,以支撑轴13,13(参照图2)为转动中心从图13所示的状态向前方转动,就可一体地收容为图14,图15所示的双重折叠状态。此时,位于前后的座椅支撑架15,16以及各一对的座椅滑动导轨18,19,也以支撑轴13为中心予以一体转动。
[0079] 图16表示后排乘员以通常的就坐状态就坐在后排座椅9,10上的状态。由于后排座椅9,10设置在上述后底板突出部7的上方,因此后排座椅9,10(参照座垫17)的前方下部的死角空间可作为后排乘员的脚部空间而予以有效利用,特别是相对于图16中点划线所示的以往的上弯部α,将本实施例中的上弯部3后退设置在图16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也可采用上述结构,以确保燃料箱30的燃料箱容量。
[0080] 本发明并非只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结构都适用于本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