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收存机构和具有所述车顶收存机构的机动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510127190.4

文献号 : CN178175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斯蒂夫·大卫·弗莱明约翰·K·哈丁阿兰·理查德·康顿特斯坦·格哈特保瑞斯·弗科

申请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摘要 :

用于机动车辆(1、101)的后车顶件(6)的收存机构(30)被公开,所述收存机构(30)特别小,允许其很容易封装在机动车辆(1、101)内。收存机构(30)使用链条(31)和引导槽(32)的组合来在需要后车顶件(6)旋转、既要向后又要向前运动以及降低以到达收存位置的升高和收存位置之间控制后车顶件(6)的运动。

权利要求 :

1.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顶收存机构,所述机动车辆具有主体结构和车顶结构,所述车顶结构具有包括刚性后车顶件的至少两个车顶件,所述车顶收存机构操作以至少将所述后车顶件从升高位置移动到收存位置,在所述升高位置上,所述后车顶件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车顶件组合形成机动车辆的乘客室的盖,在所述收存位置上,原来通过车顶件所覆盖的乘客室的部分被暴露到周围的环境中,所述车顶收存机构包括:环形驱动机构,所述环形驱动机构具有通过从动件连接到所述后车顶件的一部分的环形驱动部件;用于引导固定到所述后车顶件上的引导件的导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导致环形驱动部件可选地移动,以导致从动件从与后车顶件位于升高位置中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与后车顶件位于收存位置中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环形驱动部件的运动导致所述引导件沿着所述导轨从与后车顶件位于升高位置中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与后车顶件位于收存位置中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车顶收存机构操作以向前旋转后车顶件、向前移动后车顶件并接着沿着垂直倾斜平面降低后车顶件,以便将后车顶件从所述升高位置移动到所述收存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存机构,其中,所述车顶收存机构进一步操作以向后移动后车顶件,以便在向前旋转、向前移动或沿垂直倾斜平面降低所述后车顶件之前使所述后车顶件与所述其它车顶件中的一个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存机构,其中,所述从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首先向后至第三位置以使后车顶件与所述其它车顶件脱离,随后主要向上从所述第三位置至第四位置以产生后车顶件的向前旋转,接着沿着向下倾斜的平面向前从所述第四位置至第五位置,然后主要向下从所述第五位置至第六位置以完成后车顶件的向前旋转,并接着沿垂直倾斜平面向下从所述第六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存机构,其中,每个从动件从所述第四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沿着反向的“L”形路径,并且每个引导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反向“L”形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存机构,其中,所述环形驱动机构为链条驱动机构并且所述环形驱动部件为环形链条,所述链条驱动机构还包括前上链轮、后上链轮和下链轮,所述链轮被定位成,使得所述环形链条从所述后上链轮至所述前上链轮的路径沿着向下倾斜的平面向前,而所述环形链条从所述前上链轮至所述下链轮的路径主要是沿着垂直倾斜的平面向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存机构,其中,所述导轨沿着这样的路径:所述路径被安置成大体平行于环形驱动部件所沿着的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7. 一种机动车辆,所述机动车辆具有第一排座位、位于所述第一排座位后面的第二排座位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顶收存机构,其中,当处于所述收存位置时, 所述后车顶件位于所述机动车辆的乘客室之内并安置在第一排座位之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所述机动车辆具有两部件式车顶结构,所述两部件式车顶结构包括后车顶件和前车顶件,所述车顶收存机构操作以使所述后车顶件的前边移动到所述前车顶件的后边之下,以将所述后车顶件从所述升高位置移动到所述收存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所述后车顶件当处于收存位置时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二排座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所述机动车辆具有两部件式车顶结构,所述两部件式车顶结构包括后车顶件和前车顶件,所述前车顶件也能够从升高位置移动到收存位置,其中当所述前车顶件处于升高位置时,所述前车顶件与升高的后车顶件组合形成机动车辆的乘客室的盖,而当所述前车顶件移动到收存位置时,所述前车顶件大体水平地位于所述机动车辆的后面而至少部分覆盖第二排座位。

说明书 :

车顶收存机构和具有所述车顶收存机构的机动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尤其涉及用于具有至少一个可移动车顶件的机动车辆的车顶收存机构(roof stowage mechanism)。
[0002] 背景技术
[0003] 公知地,提供了诸如有仓门式后背汽车(hatchback)、MPV、客货两用车(estate pick-up)以及敞篷车(convertible)的各种风格的机动车辆。
[0004] 随着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车辆购买者需要一种多用途风格的机动车辆, 并可以用于其它目的。例如,一些人喜欢驾驶两座顶部敞开车辆用于交通或者娱乐,但是在另外的一些情况狭需要客货两用车、有仓门式后背汽车或者MPV来运送货物、购物或者其它更多的乘客的空间或者多式多样功能。此时,需要这样的不同的车辆的人们必须购买不止一辆机动车辆。
[0005]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常紧凑并可以用经济、简单的方式来进行制造的车顶收存机构。
[0007]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顶收存机构,所述机动车辆具有主体结构和车顶结构,所述车顶结构具有包括刚性后车顶件的至少两个车顶件,所述车顶收存机构操作以至少将后车顶件从升高位置移动到收存位置(stowed position),在所述升高位置上,后车顶件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车顶件形成机动车辆的乘客室的盖,在收存位置上,原来通过车顶件所覆盖的乘客室的部分被暴露到周围的环境中,所述车顶收存机构包括:环形驱动机构(endless drive mechanism),所述环形驱动机构具有通过从动件连接到后车顶件的一部分的环形驱动部件;用于引导固定到后车顶件上的引导件的导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导致环形驱动部件可选地移动,以导致从动件从与后车顶件位于升高位置中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与后车顶件位于收存位置中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位置,其中,环形驱动部件的运动导致引导件沿着导轨从与后车顶件位于升高位置中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与后车顶件位于收存位置中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位置,其中车顶收存机构操作以向前旋转后车顶件、向前移动后车顶件并接着沿着垂直倾斜平面降低后车顶件,以便将后车顶件从升高位置移动到收存位置。
[0008] 车顶收存机构进一步操作以向后移动后车顶件,以便在向前旋转、向前移动或沿垂直倾斜平面降低后车顶件之前使后车顶件与其它车顶件中的一个脱离。
[0009] 所述从动件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运动首先向后至第三位置以使后车顶件与其它车顶件脱离,随后主要向上从第三位置至第四位置以产生后车顶件的向前旋转,接着沿着向下倾斜的平面向前从第四位置至第五位置,然后主要向下从第五位置至第六位置以完成后车顶件的向前旋转,并接着沿垂直倾斜平面向下从第六位置至第二位置。
[0010] 每个从动件从第四位置至第二位置沿着反向的“L”形路径,并且每个引导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反向“L”形路径。
[0011] 环形驱动机构为链条驱动机构并且环形驱动部件为环形链条,所述链条驱动机构还包括前上链轮、后上链轮和下链轮,链轮被定位成,使得环形链条从后上链轮至前上链轮的路径沿着向下倾斜的平面向前,而环形链条从前上链轮至下链轮的路径主要是沿着垂直倾斜的平面向下。
[0012] 导轨沿着这样的路径:所述路径被安置成大体平行于环形驱动部件所沿着的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动车辆,所述机动车辆具有第一排座位、位于第一排座位后面的第二排座位以及车顶收存机构,其中,当处于收存位置时,后车顶件位于机动车辆的乘客室之内并安置在第一排座位之后。
[0014] 所述机动车辆具有两部件式车顶结构,所述两部件式车顶结构包括后车顶件和前车顶件,车顶收存机构操作以使后车顶件的前边移动到前车顶件的后边之下,以将后车顶件从升高位置移动到收存位置。
[0015] 后车顶件当处于收存位置时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二排座位。
[0016] 机动车辆具有两部件式车顶结构,所述两部件式车顶结构包括后车顶件和前车顶件,前车顶件也能够从升高位置移动到收存位置,其中当前车顶件处于升高位置时,前车顶件与升高的后车顶件组合形成机动车辆的乘客室的盖,而当前车顶件移动到收存位置时, 前车顶件大体水平地位于机动车辆的后面而至少部分覆盖第二排座位。

附图说明

[0017] 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其中:
[0018]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两厢机动车辆的侧视图,部分透明显示,这样通常不可见的特征可以被看见,机动车辆具有前后车顶件,二者被显示在它们完全升高位置中;
[0019] 图2是图1所示机动车辆在从侧面观察时通常的侧视图,显示了在机动车辆从两厢式变化到敞篷式的过程中的第一步;
[0020] 图3是与图2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下一步;
[0021] 图4是与图3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下一步;
[0022] 图5是与图4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下一步;
[0023] 图6是与图5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下一步;
[0024] 图7是与图6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下一步;
[0025] 图8是与图7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下一步;
[0026] 图9是与图8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下一步;
[0027] 图10是与图9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下一步;
[0028] 图11是与图10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下一步;
[0029] 图12是与图11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下一步;
[0030] 图13是与图12相似的侧视图,但是显示了变化的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其中机动车辆是前和后车顶件被显示处于它们的完全收存位置中的两座敞篷式或者开口顶部车辆;
[0031] 图14是显示了对应图1-2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32] 图15是显示了对应图3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33] 图16是显示了对应图4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34] 图17是显示了对应图5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0035] 图18是显示了对应图5、6中的之间的位置的位置中的所述机构的侧视图;
[0036] 图19是显示了对应图6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37] 图20是显示了对应图7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38] 图21是显示了对应图8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39] 图22是显示了对应图9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40] 图23是显示了对应图10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41 ] 图M是显示了对应图11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42] 图25是显示了对应图12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43] 图沈是显示了对应图13的位置中的机构的侧视图;
[0044] 图27是显示了放大的对应图14-26中所示的后车顶收存机构的侧视图;
[0045] 图观是显示了图14-28中所示的后车顶收存机构的后视图;
[0046] 图四£1-29(3是显示了侧面进入座盖(side access flap)升高的机动车辆的一部分的部分示图;
[0047] 图30是当从反向角度观察时图观上所示的进入座盖的示图;
[0048] 图30a是显示在闭合位置中的座盖、通过图四、30中所示的进入座盖的示意图;
[0049] 图31是与用于将物件固定到前车顶件上的装置相配合的机动车辆的侧视图,显示了在降低的车厢或者加载位置中的前车顶件;
[0050] 图32是显示在图31中的机动车辆的侧视图,前车顶提高到升高车厢位置中;以及
[0051] 图33是根据如上皮卡式构造的机动车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特别参照图1-13,显示了一种两厢机动车辆1,在这种情况下是揭背式机动车辆的形式或者样式,但是也可以是MPV或者客货两用车。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两厢车具有引擎室和乘客室,在乘客室和行李储存区域之间没有固定的隔板。行李储存区域被形成作为乘客室的一部分,并且前或者后座位根据座位的排数被用作分隔器。
[0053] 机动车辆1具有主体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安置靠近车辆1的前端的发动机罩2、从发动机罩2向后和向上延伸并在其上边上具有横向延伸的横轨4的风档玻璃3,所述横轨4 通过一对前支撑柱或者“A”柱连接到机动车辆的主下体结构。车辆具有两片刚性可移动车顶结构,所述可移动车顶结构由前车顶件5和后车顶件6构成,前车顶件5具有用于在前车顶件5位于升高位置(如图1所示)中时邻接横向横轨4的前边,后车顶件6具有在前和后车顶件5、6都位于它们的各升高位置(如图1中所示)时用于与前车顶件5的后边密封接合的前边以及用于在后车顶位于其升高位置中时与机动车辆1的下体结构密封邻接的下边。
[0054] 机动车辆1的下体结构是位于机动车辆1的腰线(waistline) 15上或者之下的主体结构的部分。在腰线15之上是上体结构,其主要包括任意个配合到机动车辆1的窗口以及机动车辆1的车顶结构。上体结构因此经常称为车辆的“玻璃室(glasshouse)”。
[0055] 后车顶件6具有大体扁平的主表面和两个向下悬挂的侧部,其被用于将扁平表面连接到车辆1的下体结构。
[0056] 前车顶件5是大体扁平面板的形式,其沿着各侧强化并在车辆1停留在水平表面上时被大体水平安置。
[0057] 车辆1具有可移动前侧窗口 13和可移动后侧窗口 14,其配合到车辆1的各侧上以允许司机或者任何乘客看到乘客室12的侧面之外。当各窗口 13、14被升高、车顶件5、6处于如图1所示的升高位置中时,可移动侧面窗口 13、14在它们的上端可与连接到前、后车顶件5、6的侧边的密封件接合。
[0058] 后车顶6具有在其上端通过铰链(未示出)连接到后车顶件6的上后挡板 (tailgate) 70在这种情况下,后挡板7由玻璃制造但是可以理解其可以用安置在其中的玻璃面板构造作为外周框架。
[0059] 下后挡板8在其下端通过铰链(未示出)连接到下体结构。上和下后挡板7、8组合形成分开挡板组件,所述分开挡板组件在机动车辆构造作为揭背式汽车时可使用以进入行李区域11,所述行李区域11被安置在机动车辆1的乘客室12的后部中。进入行李区域 11可以通过升高上后挡板7或者通过打开后挡板7、8来获得。车辆1具有安置在乘客室和行李室12 (有时也称为组合行李和乘客室)中的两排座位,前排座位9安置朝向乘客室12 的前部,包括用于车辆1的司机的座位,以及包括多个乘客座位的后排座位10。
[0060] 形成后排10的座位的靠背被用于将行李区域11从乘客室12的剩余部分分开。 从现有技术中可知,一个或者多个后排座位10的靠背可以向前折叠以增加车辆1的行李承载容量。
[0061] 用于前车顶件5的收存机构20被显示包括可驱动地连接到此后将更为详细描述的两个臂22、23之一的电机。
[0062] 车辆1在图1中显示在它们完全升高位置中具有两个车顶件5、6,以产生揭背式机动车辆形式,但是车顶件5、6可以从它们的升高位置移动到各收存位置以进一步形成机动车辆的可选形式。
[0063] 从揭背式变化到开口顶部或者敞蓬式的过程将参照图2-13进行说明,但是可以理解所述过程是可逆的,这样车辆也可以从敞篷车转换到揭背式汽车。
[0064] 在图2中,变化过程的第一步被显示通过所述前、后侧窗口 13、14部分地降低到车辆1的下体结构中而部分完成。当完全完成时,前、后侧窗口 13、14完全收缩到下体结构中。
[0065] 在图3中,变化过程的下一步被显示,其中后车顶件6从前车顶件5向后滑离以将后车顶件6的前边从前车顶件5的后边脱离。在此向后运动的过程中,在其向后横过时后车顶6被安置以稍微向上移动以减小安置在后车顶6和相邻的下体结构之间的任何密封件 (未示出)上的载荷。即在此步骤的过程中,后车顶6主要向后沿着向上倾斜的平面移动。
[0066] 在图4中,显示了变化过程的下一步,其中进入座盖50在车辆1的各侧上从闭合位置到升高位置被提高。进入座盖50被大体安置在车辆1的腰线15上并需要被升高以允许后车顶件6开始向前旋转。
[0067] 后车顶件6然后开始向前旋转,这样后车顶件6的前边落到前车顶件5的后边的高度之下。
[0068] 在图5中,显示了变化过程的下一步,其中后车顶件6被进一步向前旋转。
[0069] 后车顶件6然后向前运动。后车顶件6的运动被同步或者设置而使后车顶件6的前边通过前车顶件5的后边之下。在此步骤的过程中,后车顶件6沿着向下倾斜的平面向前和向后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向下倾斜的平面安置在向上倾斜的平面之上或者与之平行, 沿着所述向上倾斜的平面,后车顶件6被初始沿着向后运动。但是,向下倾斜平面不需要被安置平行于向上倾斜的平面。
[0070] 在图6中,显示了变化过程的下一步。后车顶件6的向前旋转完成,后车顶件6的向前运动完成,这样后车顶件6现在位于垂直的倾斜取向中,准备用于降低到乘客室12中。 即,后车顶件6的相对较扁平的主表面被安置在对垂直小于45度的角度上。
[0071] 在图7中,显示了变化过程的下一步,其中后车顶件6沿着垂直倾斜平面向下变化,前车顶件5开始从其升高位置朝向其收存位置移动。可以注意到前车顶件5在任何时候被基本保持在基本相同的取向上,这样其基本保持水平并通过部分装载的后车顶件6之上。
[0072] 在图8中,显示了变化过程的下一步,其中后车顶连续向下变化,前车顶件5沿着通过用于支撑其的两个臂22、23所限定的弧或者弯曲路径向后连续运动。可以理解,前车顶件5的相对侧面上具有另外两个臂,其以相同的方式移动到所示的两个臂22、23。
[0073] 在图9中,变化过程的下一步是相对图8的所描述的继续。
[0074] 在图10中,后车顶件到达其完全收存位置,并被安置在座位的前排之后的乘客室之内。可以看出在此位置中,其安置在车辆1的腰线15之下并且可以理解在此位置中,其从视野隐藏了座位的后排。在前排座位之后在此靠近垂直的取向中存储后车顶件6是有利的,因为当这样装载时其占据了相对较小的空间,将后排座位从环境中进行保护,并且可能最为重要的是,不占据车辆1的任何行李区域,这样在腰线15之下的车辆1的原始行李承载容量基本上保持相同。
[0075] 在图11中,前车顶件几乎到达其运动的向后极限,并且现在连续向下或多或少运动,尽管其仍然沿着通过两个臂22、23所限定的弯曲路径。
[0076] 在图12中,进入座盖50恰在降低的前车顶件5的前头开始向下运动,这样在前车顶件5到达其收存位置之前恢复它们的原始闭合位置。这很重要,因为原先用于密封侧窗口 13、14的上边的前车顶件5的侧边上的密封件被安置以与各进入座盖50上的对应的缘 55接合。座盖50之一上的凸缘55被显示在图30a中。
[0077] 各进入座盖50比较重要,因为没有这样的座盖,后车顶件6不能从其升高位置移动到其收存位置中,因为后车顶件6的侧支撑将接触下体结构。当后车顶件6处于完全升高位置中,其部分落在各座盖50上,并且直到后车顶件6已经向后移动座盖50才被升高, 但是它们然后升高以允许后车顶件6向前运动以被收存。每个座盖50在一端通过鹅颈管铰链(goose neckhinge) 51所连接,这样所述座盖50不仅升高而且在其被升高时向外运动。
[0078] 进入座盖50也是有用的,因为如图30a所示,当后侧窗口 14被升高时,它们被用于支撑用于后侧窗口 14的内密封件52。外密封件53通过在车辆1的腰线15的位置上或者靠近所述位置上的相邻下体面板54所支撑。
[0079] 可以理解,当进入座盖50被闭合,它们平放在相邻的后侧窗口 14的内部,但是当它们升高时,它们被安置到后侧窗口 14的外侧。
[0080] 图29a_29c和图30、30a显示了右手侧进入座盖50的另外的视图。
[0081] 在图29a_29c上,显示了内部装饰面板6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端槽61。此开口端槽61首先允许侧支撑以及特别是用于将后车顶件6连接到收存机构的板40从它们的升高位置移动,然后用于允许前车顶机构20的后臂23部分通过下体结构之内的凹陷(未示出)以当前车顶件5处于其收存位置中时,将其从视角隐藏。槽61因此是有利的,因为其不仅允许后车顶件6的装载发生而且允许前车顶件5的装载。
[0082] 在图13中,车顶件6装载在座位9的前排之后,前车顶件5水平收存在下体结构的后部上以形成覆盖车辆1的行李区域11的后板,变化过程完成。车辆1从传统的揭背式汽车变化到两个座位的敞篷车或者开口顶部形式的车辆。
[0083] 当在皮卡或者敞篷车中,如果需要,上后挡板7可以被打开以在前排座位9之后形成风障。图33显示了皮卡样式的机动车辆,上后挡板升高以将乘客从所承载的物件分开。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承载自行车。
[0084] 可以理解,即使当车辆是敞篷车形式,行李区域11仍然可以通过下后挡板8而进入,并具有与当车辆处于揭背式机动车辆的样式中的行李区域相似或者相同的承载容量。
[0085] 在如上所述的变化的过程中,在后车顶件6完成移动到其储存位置中之前,前车顶件5开始从其升高位置移动到其收存位置中,以最小化需要车辆1变化的时间,当发生相对变化时,在前车顶件5完全回到其升高位置之前情况可以不需要这样,后车顶件6仍然移回到其升高位置。
[0086] 例如,车辆可能被安置以用原先描述的模式以及其中后车顶件6完全降低到其收存位置而没有将前车顶件5从其升高位置移动的另外的模式进行操作。这具有这样的优点:可以形成第三样式的机动车辆。当后车顶件6完全装载,车辆1的行李区域11朝向空气被打开,并且前车顶件5仍然位于其升高位置,车辆已经变化到车辆的皮卡样式中。如果需要额外的装载空间,此变化也可以包括向前折叠一个靠背,但是优选地是后排座位10中的所有的座位,以形成扁平较大载荷承载区域。此变化到皮卡形式的有利之处在于:其允许不能安装在揭背式的车辆的范围之内的较大体积物件被承载。
[0087] 可以理解,前、后车顶件5、6的运动通过电动控制器(未示出)所控制,不同的操作可选模式可以被提供,诸如从揭背式至敞篷车式的全自动变化、诸如皮卡样式的部分变化至中间状态以及从皮卡样式变化到另外两种样式之一。
[0088] 尽管本发明参照具有两排座位的揭背式的车辆进行了说明,其可以应用到其它类型的两厢机动车辆,诸如MPV或者客货两用车样式。在这些情况下,后车顶件将仍然装载在乘客室之内,但是如果车辆具有三排,可以装载在座位的第二排之后,且前车顶件可以包括多余一个面板,这样面板之一如上所述装载到车辆的后部上,其它的面板以其它的方式装载或者从车辆可移除。
[0089] 因此,例如,具有三排座位的MPV车辆可以使用本发明变化到具有两排座位的敞篷车或者具有两排座位的皮卡样式。
[0090] 在图31、32中,大多数方面与前述相同的机动车辆101被显示。与前述的机动车辆唯一显著的差异在于此机动车辆具有用于承载安装到前车顶件105上的物件144的装置。 如前所述,车辆具有上、下后挡板107、108,后车顶件106、通过横向延伸的横轨104安装在上边上的风挡玻璃103、两排座位(只有前排109被显示),并具有腰线115。
[0091] 前和后车顶105、106的操作在前面进行了说明。
[0092] 用于承载物件的装置在此情况下是用于以盒145的形式承载物件但是可以是雪橇架、自行车架、轻舟架、风帆架、梯架或者任何其它类型的用于稳固地将物件固定到机动车辆101的车顶的装置。
[0093] 由于前车顶件105能够从收存位置移动到升高位置或者反过来,诸如盒145的较重的物体可以在前车顶件105处于收存位置(图31)中时固定到行李架144,然后前车顶件 105可以移动到升高位置(图32),由此在前车顶件105被升高时,消除需要将较重的物件升高到机动车辆101的行李架上。
[0094] 这明显是有利的,因为其减小了对装载较重物件的人后部受伤的危险并允许体力不足但是能够将物体升高到机动车辆101的腰线115的人将物件升高到所述升高车顶件 105,以将较重的物件145用车顶件105下降然后升高车顶件105而成功地加载和固定在位,这样机动车辆的内部空间可以充分利用。
[0095] 可以理解,如果需要,物件145也可以在车顶件105处于收存位置时进行输送。
[0096] 特别参照图14-29,更为详细地显示了用于前、后车顶件5、6的收存机构20、30。
[0097] 用于前车顶5的收存机构20包括前、后“S”形臂22、23以及电动机21 (只显示在图1上)。在这种情况下,前臂22被连接到电动机21。但是,可以理解后壁23可以可选地是从动臂,或者如果需要,两个臂22、23可以被驱动。可以理解,在车辆1的各侧上是一对臂和用于移动所述臂的电机。
[0098] 前臂22在其上端可枢转地连接到前车顶件5,并在其下端可枢转地连接到车辆1 的下体结构的一部分,后臂23在其上端相似地连接到前车顶件5,并在其下端可枢转地连接到车辆1的下体结构的一部分。
[0099] 用于两个臂22、23的上枢轴连接的位置被安置靠近横向平衡轴位置,所述横向平衡轴位置大体在通过前车顶件5的重心的前车顶件5的前、后边之间的半路上。两个臂22、 23枢转连接到前车顶件5的位置的定位是用来保证前车顶件5在两个臂22、23上有效地平衡,并且没有较大的力作用在臂22、23上试图让前车顶件5围绕横向延伸轴旋转。如果前车顶件5在诸如靠近前车顶件5的后边的位置上连接到两个臂,那么可以理解由于连接位置和前车顶件5的重心之间的偏移的缘故具有施加在两个臂22、23上的相当的转动动量。 这将需要使用更强的臂和更大功率的电机,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不利的。
[0100] 在所示的示例中,前臂22在其上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稍微在平衡轴的前部的位置上的前车顶件5,后臂23在其上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稍微在平衡轴的后部的位置上的前车顶件5。
[0101] 可以理解,如果各臂是较直的,那么由于靠近前车顶件5的平衡轴的上枢转连接的定位,当前车顶件5处于升高位置中时,它们将对从乘客室进入和离开给予相当的阻碍。 出于此原因,它们都设有双曲柄,这样当从侧面观察时,它们基本是“S”形,因为当这样成形时,当前车顶由于它们基本垂直向上延伸它们的长度的一部分而被升高时,它们不显著地影响从乘客室12的进入和离开,它们从下体结构横过至前车顶件5。顶部弯曲保证进入和 /或者离开不受负面影响,并且下弯曲保证臂基本垂直延伸并不横过后侧窗口 14之上。
[0102] 电动机21可驱动地连接到前臂22,并具有可旋转输出轴(未示出),涡轮轴(未示出)连接到所述可旋转输出轴,大齿轮(未示出)连接到前臂22。涡轮的旋转将导致前臂22根据涡轮的旋转方向而对应地或者向前或者向后旋转。
[0103] 可以理解,两个臂22、23与前车顶件5以及下体结构组合形成四杆连杆机构,其被安置以保证前车顶件5的取向在从如图1所示的升高位置变化到如图13所示的收存位置的过程中基本保持相同。但是可以理解如果需要前车顶件的取向可以在其变化时被改变, 这样当在收存位置中时,其在正确的角度上取向以与歇置在其上的下体结构对齐。
[0104] 前车顶收存机构20的操作是简单的,当前车顶件5需要被降低时,电机被打开,相互啮合的涡轮和大齿轮导致第一臂2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导致前车顶向后移动,然后沿着通过所述定位以及两个臂22、23的每个的长度所限定的弯曲的路径或者弧向下移动。当前车顶件5到达其收存位置,位于下体结构、前车顶结构、臂22、23之一或者电机21上的传感器被用于关闭电机21以防止对收存机构所发生的损坏。对应的传感器被提供以在前车顶件5从收存位置移回到其升高位置向后移动以关闭电机21以在前车顶件5的前边接触横向延伸的横轨4时关闭电机。所述传感器可以是用于检测当至电机的电流升高到预定的水平之上的电流传感器形式或者可以是接触或者接近传感器。
[0105] 特别参照图14-23,显示了用于后车顶则牛6的装载结构30。
[0106] 机动车辆1具有一对后收存机构30、每个位于后车顶件6的各侧上以将后车顶件 6从其中其形成用于机动车辆1的乘客室12的盖的一部分的升高位置移动到其中原先通过后车顶件6所覆盖的乘客室12的一部分被暴露到周围的空气中的收存位置。
[0107] 为了简洁和理解,只有机动车辆1的右手侧上的后车顶收存机构30将详细说明, 但是可以理解左手侧上的车顶收存机构被相似地构造。
[0108] 收存机构30包括链条驱动形式的环形驱动机构,所述链条驱动具有通过从动销 38的形式的从动件可驱动地连接到后车顶件6的一部分的链条31的形式,所述从动销38 用于替换通常用于将链条31上的相邻连杆连接在一起的链条销之一。从动销38被固定到板40形式的连接部件,所述板40在相对的端部上固定到后车顶件6上。引导销39形式的引导件也固定到板40上,这样在任何时候从动销38和引导销39之间保持固定距离。
[0109] 形成在细长件中的槽32形式的导轨道被设置用于沿着预定的路径引导所述引导件39。引导销39与槽32接合,这样其运动通过槽32所顺应的路径所引导和控制。可以理解其它形式的导轨道可以被使用,但是简单的槽是优选的,因为其简单并且制造成本比较低。
[0110] 电动机3¾形式的驱动装置被用于导致链条31可选地移动,以使从动销38从对应其中后车顶件6位于升高位置的位置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对应其中后车顶件6处于收存位置的位置的第二位置。
[0111] 链条驱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大齿轮35,所述大齿轮35与链条31啮合并通过电动机 53a所驱动;下链轮37,所述下链轮37与链条31啮合;惰轮齿轮36,所述惰轮齿轮36与链条31啮合并通过链条调节器装置(未示出)运动以调节链条31中的张力;上后链轮33, 所述上后链轮33与链条31啮合;以及与链条31啮合的上前链轮34。
[0112] 参照图27最佳显示,上前和后链轮34、33分别具有安置在大体水平安置的旋转轴,但是前链轮34的直径小于上后链轮33,这样如果链条31上的点从上后链轮33移动到上前链轮;34时链条31的路径倾斜向下。
[0113] 相似地,电机从动链轮35被安置,这样当链条31上的点从电机从动链轮35移动到上后链轮33时,链条31上的点沿着倾斜向上的路径。
[0114] 下链轮37被安置在所有其它的链轮33、34、35和36的下面和前方,这样当所述点从上前链轮34移动到下链轮37时链条31上的点沿着垂直倾斜向下的路径。术语垂直倾斜意味着路径相对垂直方向以小于45度倾斜。
[0115] 实际中,需要安置此垂直倾斜的角度与配合到前排9的靠背的垂直倾斜相同,并且优选地如果前排座位9的倾斜通过端部制动件所限制或者所述位置被控制,这样当车辆 1从揭背式变化开始时靠背自动地移动到预定的垂直倾斜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靠背的倾斜和前排座位9在乘客室12之内的纵向(fore-aft)定位在变化到敞蓬式开始时被自动设置。
[0116] 槽32沿着与链条31相似但是偏移的路径,所述链条31从靠近上后链轮33的一端位置相对电机从动链轮35向下倾斜到向前安置的膝部或者拐角位置,从所述电机从动链轮35,其沿着向下垂直的倾斜路径,在这种情况下平行于从上前链轮34至下链轮37的链条31所沿着的路径。
[0117] 链条弓丨导件41、42被设置以保证链条31沿着至少从上后链轮33上至上前链轮34 并从该处至下链轮37的预定路径。
[0118] 可以理解电机3¾可以固定到其它的链轮33、34、36或者37之一,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链轮35可以是简单的惰轮或者链条张紧惰轮。
[0119] 槽32从靠近上后链轮33的槽32的一端延伸的部分中的链条31至上前链轮34的距离必须小于从动销38和引导销39之间的距离,因为从动销和引导销38、39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与从动和引导销38、39之间的距离相比链条31和槽32之间的距离将自然确定当连接到链条31的驱动销38被安置在上后链轮33和上前链轮34之间以及引导销39位于槽32的对应部分中时后车顶件6将处于的角度。优选地,从动和引导销38、39之间的距离将显著大于链条31和槽32之间的距离,因为这增加了后车顶件6的角度并减小了在其被移动时可能导致车顶摇晃的系统上的公差的效果。
[0120] 链条31和槽32所沿着的路径确定后车顶件6的运动。从上后链轮33通过上前链轮34至下链轮37的链条31的路径形式是具有相对较短的几乎水平上部路径长度以及比垂直路径长度更长的反向“L”形。槽32的路径与反向“L”相似。
[0121] 收存机构30的操作如下,当后车顶件6处于升高位置,链条31、从动销38和引导销39如图14定位。这些各自的位置被称为从动和引导销38、39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中,从动销38位于电机从动链轮35和上后链轮33之间的链条31的一部分中,引导销39 被安置在槽32中的较短向上倾斜上部部分中。
[0122] 当电机3¾被启动以将后车顶件6从升高位置移动时,电机从动链轮35将开始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此旋转将初始地导致从动和引导销38、39从它们的各自的第一位置向后和向上朝向如图15所示的各第三位置移动,并且后车顶件6也将向后和稍微向上移动以减小后车顶件6和车辆1的下体结构之间安置的任何密封件上的压力。可以从图15中看出,在此操作循环部分的过程中,从动和引导销38、39沿着基本平行的路径。当其处于第三位置中时,从动销38被安置在上后链轮33的下边上,这样其恰开始通过上后链轮33啮合。
[0123] 在图16-18中,下一阶段操作开始,从动和引导销38、39从它们的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当其在第四位置中时,从动销38被安置在链轮33的上边上,这样其恰从上后链轮33脱离。
[0124] 在此阶段的过程中,从动和引导销38、39沿着不同的路径,因为从动销38围绕上后链轮33的周长移动,这样其运动主要是向上但是引导销在此通过槽32所确定的阶段的过程中稍微向后和向上移动。
[0125] 运动方向上的差异导致后车顶件6向前旋转,这样后车顶件6的前边落到前车顶件5的后边之下,由此允许后车顶件6的前边在稍后的阶段的操作上通过前车顶件5的后边。
[0126] 在链条31连续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时,从动和引导件38、39从它们各第四位置 (如图19中所示)继续向前移动至图20中大体指示的各第五位置。在第五位置中,从动销 38被安置在上前链轮34的上边上,这样其恰通过上后链轮34啮合。
[0127] 在此运动周期的过程中,从动和引导销38、39主要向前移动,尽管由于链条31和槽32的路径向下倾斜,也具有一些向下的运动。所述运动由此沿着各向下倾斜的平面。此操作阶段是将后车顶件6定位好以准备降低到其存储位置,后车顶件6通过前车顶件5的后边之下。
[0128] 下一阶段是完成后车顶件6的向前的旋转,这在从动销38围绕上前齿轮34运动时实现以从图20中所示的第五位置移动到如图21所示的第六位置。从动销38在其处于第六位置时恰从上前链轮34脱离。
[0129] 在此操作阶段的过程中,引导销39基本保持静止但是允许板40旋转。在此位置中,引导销39处于槽32中的膝部上或者靠近所述膝部。
[0130] 所述操作的最终步骤是从动和引导件38、39从它们的各第六位置移动到它们的各第二位置,如图22、23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从动销38被安置靠近但是不与下齿轮37 接合。第二位置对应后车顶件6的存储位置,并且此运动主要是向下。但是,由于链条31从上前链轮34至下链轮37所顺应的路径以及槽32的对应路径的缘故,从动和引导件38从各第四位置到它们的各第二位置的运动实际上是沿着各垂直倾斜平面。
[0131] 当从动销38和引导销39到达它们的各第二位置,如图23中所指示,电机35a被关闭,后车顶件6被安置在其安装位置中。电机35a在从动和引导销38、39通过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未示出)到达它们的各第二位置时被自动关闭。
[0132] 传感器可以检测供给到电机35a中的电流或者可选地接近或者接触传感器可以用于关闭电机35a。
[0133] 图24-26中所示的从动和引导销38、39的位置与图23中所示的相同,因为后车顶 6的运动终止,只有前车顶件5的运动继续。
[0134] 可以理解,通过对电动机35a重新加电,这样电机从动链轮35开始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后车顶件6的运动将反向,并且其回到其开始或者升高位置,从动和引导销38、39 移回它们的第一位置,如图14所示。
[0135] 在此反向变化的过程中,后车顶件6首先从车辆1的乘客室中的收存位置升起,然后在其最终向前和向下移回之前向后移动并向后旋转以挤压后车顶件6和下体结构之间的密封件位置。
[0136] 环形驱动机构的显著优点之一是环形驱动部件的宽度或者厚度非常小。这可以从图28中最佳显示。
[0137] 此类型的机构的窄度意味着链条或者带驱动机构可以很容易封装或者安置在机动车辆1中,而一些其它形式的可能的执行机构诸如压头(rams)不是很容易封装。可以理解当其位于升高位置中时,后车顶件位于下体结构中,因此必须下体结构宽,其安置在下体结构上,但是当降低时其收存在下体结构之内。这部分通过使用座盖和部分通过使得车辆锥化来实现,这样其在收存时所歇置的位置上比在其在升高时歇置的位置要宽,后车顶件也在其邻接下体结构的位置上比其基本扁平的位置上要宽。后车顶件的锥化是后车顶件可以在没有让座盖向上延伸到前排座位而在前排座位之后收存以及在其收存时后车顶件6 可以移动到前车顶件5之下和之内的方法。
[0138] 但是,以这样的方式收存后车顶件也是非常有问题的,使用非常紧凑的收存机构对于此种应用特别有利。
[0139] 此外,所公开的链条驱动机构以简单、低成本的方式提供了一种不仅让后车顶件6 旋转通过至少45度而且将后车顶件6向下降低的装置,这样其非常方便地收存在乘客室之内,在所述乘客室中其占据较小的空间,因为其具有垂直倾斜的取向。
[0140] 尽管本发明参照优选实施例使用简单的链条驱动进行了描述,可以理解相似的优点可以通过将链条驱动替换为其它形式的环形驱动机构来实现,例如带驱动或者齿形带驱动。[0141 ] 可以进一步理解电机3¾可以通过液压电机所替换和/或者链条驱动机构都可以通过具有一个或者多个驱动轴的相同电机或者其它将机动车辆的各侧上的各链条驱动连接到相同的电机的动力传输装置所驱动。
[0142] 尽管本发明已经参照了具有两个车顶件的车顶结构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其也可以应用到具有多于两个部件的车顶结构中。例如,当所有的车顶件处于它们的升高位置中时,车顶结构可以具有前车顶件、后车顶件和设置在前、后车顶件之间的中间车顶件。在这种情况下,中间车顶件可以是单独的部件,或者可枢转地连接到其它的车顶件之一以与那个车顶件可移动。
[0143] 可以理解,在所描述的机动车辆的情况下,后车顶件必须向后移动、旋转、向前移动并被降低以从其升高移动到降低位置,但是不一定是这样的,其可以只需要向前移动、旋转和降低,这依赖于后车顶件和其它的车顶件之间的密封布置的结构,当在升高位置中时, 其与所述密封布置协作。
[0144] 因此,总而言之,公开了一种简单的链条驱动机构,结构紧凑,制造经济,但是可以提供更复杂的旋转和移动运动,所述运动需要被用于将车顶件在升高和储存位置之间移动。
[0145] 尽管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其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