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牵引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003688.4

文献号 : CN18041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石川孝则

申请人 : 重机公司

摘要 :

一种可以均匀地输送被缝制物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牵引装置(100)被安装在主体框架(2)上,具有从上方侧与被缝制物接触的上辊子(40)、从下方侧与被缝制物接触的下辊子(50)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上辊子(40)的上辊子驱动机构(10)。上辊子(40),在落针位置的下游侧,其轴线与输送方向垂直配置,并以圆周面的下端和底板部(3)的上面高度大致相同的方式配设。下辊子(50)被配设在上辊子的下方侧、底板部(3)的一端上,具有在轴方向上排列的同直径的两个下辊子(50a、50b)。下辊子(50a、50b)可分别沿着引导机构在Z轴方向上移动,通过用连杆机构的连接,可使一方在与另外一方相反的方向上进行上下动作。

权利要求 :

1.一种缝纫机的牵引装置,具有从上方与被缝制物接触的上辊子和从下方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的下辊子,该牵引装置被配置在缝制位置的送布方向下游侧,并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对所述被缝制物施加牵引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辊子或所述下辊子中,至少一方由沿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辊子构成,所述多个辊子,可相对于各自的夹持被缝制物而相对向的另一方的辊子进行接触分离移动,并且,具有弹性体,对另一方的辊子施加按压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辊子,由在轴方向上排列的2个辊子构成,所述2个辊子,可分别沿着引导机构进行与相对向的另一方的辊子接触分离的移动,并且,在轴方向上排列的2个辊子的一方,以在与另一方相反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辊子,在相互的大致中央部,分别连接在具有支点的连杆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多个辊子的上辊子或下辊子,转动自如地被支撑于固定在缝纫机底板部的支撑框架上,该支撑框架,其在下端部向下方侧突出的支撑框架台,可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升降自如地配置在支撑框架导向部的内侧。

说明书 :

缝纫机的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被缝制物施加朝送布方向的下游侧的牵引力的缝纫机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所述缝纫机的牵引装置中,从送布方向的缝制位置的下游侧,即,从送布方向的落针位置的下游侧,将布夹持在上下一对辊子之间,通过旋转驱动辊子而顺次将布向下游侧输送。
[0003] 其中,公知的缝纫机牵引装置,包括具有平行的旋转轴的一对上下输送用的辊子,并且,对从下方侧和被缝制物接触的下辊子的旋转轴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手动控制杆可以使上辊子上下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另外,具有在重叠缝制厚度不同的被缝制物或多个被缝制物的时候,按照布厚的变化而使上辊子可以上下动作的构成的缝纫机牵引装置等也正在开发。
[0005]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53388号公报
[0006]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等所示的以往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中,由于通过具有平行旋转轴的上下各一个的辊子输送被缝制物,例如,在辊子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以被缝制物的厚度或张数在左右方向上偏斜(不同)的状态继续输送动作的情况下,作用在被缝制物厚的部分上的辊子压力比薄的部分大。另外,按照布厚的变化,在上辊子上下动结构的以往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中,对于薄的部分的压力变得不足,产生空转而无法进行输送,或由于作用在薄的部分的输送力降低,所以在辊子左右侧的输送力会发生偏差,使被缝制物无法直线前进,不能进行所希望的缝制,产生缝制质量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所述辊子左右侧发生布厚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被缝制物均匀地输送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
[0008] 而且,其目的还在于简化使被缝制物直线前进的结构。
[0009]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具有从上方侧与被缝制物接触的上辊子和从下方侧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的下辊子,在送布方向的缝制位置的下游侧,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对所述缝制物施加牵引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辊子或所述下辊子中,至少一方由沿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辊子构成,所述多个辊子,可相对于各自的夹持被缝制物而相对向的另一方的所述辊子进行接触分离移动,并且,具有弹性体,对所述另一方的辊子施加按压弹力。
[0010]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具有从上方侧与被缝制物接触的上辊子和从下方侧与所述被缝制物接触的下辊子,在送布方向的缝制位置的下游侧,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对所述缝制物施加牵引力,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子或所述下辊子中,至少一方由在轴方向排列的2个辊子构成,所述2个辊子,可分别沿着引导机构进行与另一方的所述辊子接触分离的移动,并且,在轴方向上排列的2个辊子的一方,以在与另一方相反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接。
[0011]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辊子,在相互的大致中央部,分别连接在具有支点的连杆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0012]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多个辊子的上辊子或下辊子,转动自如地被支撑于固定在缝纫机底板部的支撑框架上,该支撑框架,其在下端部向下方侧突出的支撑框架台,可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升降自如地配置在支撑框架导向部的内侧。
[0013] (发明效果)
[0014]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由于上辊子和下辊子中,至少一方的辊子是由在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辊子构成,所以,即使被缝制物的厚度在跨过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辊子的轴线方向上发生偏差,每个辊子也可以按照其厚度分别使轴移动。因此,跨过与输送方向垂直的被缝制物的几乎整个宽度,可以使辊子的旋转面(圆周面)对于该被缝制物紧密接触。因此,辊子的旋转面(圆周面)能够可靠地与被缝制物紧密接触,从而可以抑制在输送力的轴方向上的偏差。而且,由于多个辊子具有弹性体,对被缝制物施加靠接的弹力,所以,多个辊子的旋转面(圆周面)常时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因此,每个辊子都不会发生空转,可以对被缝制物可靠地施加用于输送的输送动作。
[0015]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由于上辊子和下辊子中,至少一方的辊子由在轴方向排列的2个辊子构成,所以,每个辊子按照布厚的变化可分别使轴移动,跨过与输送方向垂直的被缝制物的几乎整个宽度,可以使辊子的旋转面(圆周面)对于该被缝制物紧密接触。另外,2个辊子可以分别沿着引导机构移动。因此,辊子的旋转面(圆周面)能够可靠地和被缝制物紧密接触,可以维持均匀的输送力。并且,由于2个辊子其一方可在与另一方相反方向上进行上下动作,所以,当被输送的被缝制物的布厚变化的时候,相对于一方输送厚布料侧的辊子,从使接触压力减小的方向、即向离开被缝制物的方向移动,而另一方的辊子积极地向接近被缝制物的方向移动。因此,可以抑制在被输送的被缝制物的宽度方向的接触压力的轴方向的偏差,所以,能够消除输送力的偏差。由此,能够笔直地输送被缝制物,可以获得所希望的缝制质量。
[0016]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除了可以获得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效果之外,特别是由于2个辊子在相互的大致中央部通过具有支点的连杆机构连接,所以,当被输送的被缝制物的布厚变化的时候,一方的辊子在使接触压力减小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另一方的辊子积极地在相对于接近被缝制物的方向上实时移动。因此,可以常时均等地维持被输送的被缝制物在宽度方向的接触压力,能够消除输送力的偏差。由此,能够笔直地输送被缝制物,可以获得所希望的缝制质量。另外,通过利用连杆机构连接而构成简易的结构,不仅可以抑制成本,而且能够取得均衡轴方向的输送力的偏差的效果。
[0017]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可以使辊子上下动作,从而能够构成使被缝制物直线前进的简单结构,能够实现以低廉的成本制造,并且也简化了维护作业。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100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0019]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下辊子50的构成的分解图。
[0020]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下辊子50的构成的立体图。
[0021] 图4是说明本实施例的输送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22] 图5是说明本实施例的输送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0023] 图中:1-缝纫机,2-主体框架,3-底板部,4-机身部,5-机头部,6-上轴,7-针杆,8-机针,9-针板,10-驱动装置,11-偏心凸轮,12、15-杆,13-摇动轴拱座,14-摇动轴,16-调整销,17-连杆,18-销,19-输送控制杆,20-支撑机构,21-轴拱座部件,21a-支撑孔,
22-旋转轴,23-门形框架,24-上辊子轴,25-离合器机构,26-旋转轴拱座,27-螺旋弹簧,
28、29-操作控制杆,40-上辊子,50-下辊子,52a、52b-支撑架,53a、53b-支撑架台,54a、
54b-支撑架导向部,55a、55b-突起部,56-支撑孔,57-分段螺钉,58-连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基于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100,作为在送布方向的缝制位置的下游侧、对被缝制物施加朝送布方向的下游侧的牵引力的输送机构而装备。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将机针8进行上下动作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与其垂直的一个方向(被缝制物的输送方向)作为X轴方向(前后方向),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方垂直的方向作为Y方向(左右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朝着X轴方向,即,图1的箭头A方向被输送,图1的里侧作为上游侧,外侧作为下游侧。
[0025] (实施例的整体构成)
[0026]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缝纫机1的牵引装置100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0027] 如图1所示,缝纫机1的牵引装置100(下面称作牵引装置100),安装在缝纫机1的主体框架2上,其主要部分有:从上方侧与被缝制物接触的上辊子40、从下方侧与被缝制物接触的下辊子50、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上辊子40的上辊子驱动机构10。
[0028] (主体框架)
[0029] 主体框架2,与X-Y平面平行配设,并且,包括在一端部的上面具有针板9的底板部3、从底板部3的另外一端部侧竖立设置的纵机身部4、从纵机身部4的上端向与底板部3相同方向延伸的机头部5,整体形成为近似コ字形。
[0030] 未图示的针驱动机构内置于机头部5的前端。在该针驱动机构上具有针杆7,针杆7从机头部5的前端向下方侧突出。另外,在针杆7的下端支撑有机针8。而且,针杆7通过针驱动机构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即Z轴方向往复动作,由此,机针8对于形成在底板部3的针板9上的针孔进行落针。
[0031] (上辊子)
[0032] 上辊子40,配设在所述落针位置的下游侧,其轴线与Y轴方向平行,即,与输送方向垂直,并且,以圆周面的下端和底板部3的上面高度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该上辊子40,如图1所示,通过支撑机构20悬架在机头部5的前端下方侧。
[0033] 具体为,支撑机构20,从比所述落针位置靠下游侧的机头部5的前端侧侧面部遍及下方侧而配置,具有固定在机头部5的前端侧侧面部的导向部件21。在导向部件21的上下形成导向孔21a(另外一个省略图示),旋转轴22在轴方向(上下方向)可滑动升降地插通在这些导向孔21a中。门形框架23被固定支撑在旋转轴22的下端。臂部分别从门形框架23的Y轴方向的两端朝向下方侧延伸设置,支撑上辊子40的上辊子轴24被支撑在各臂部的下端侧。在上辊子轴24上,连接有离合器机构25,通过后述的上辊子驱动机构10接受旋转动作,使上辊子40可以仅在一个方向上进行间歇性旋转。由此,本实施例的上辊子40,在由未图示的缝纫机马达的旋转而上下驱动的机针8位于上下动作的下方侧的时候,即,在机针8刺入被缝制物的状态下不进行输送动作,当机针8位于上下动作的上方侧的时候,即,机针8从被缝制物中拔出的时候,进行输送动作,这样可以减少作用在机针8上的负载。
[0034] 另外,旋转轴拱座26被固定安装在旋转轴22的中间部,从旋转轴拱座26的上面到跨过导向部件21的旋转轴22的中间部,设置有螺旋弹簧27。螺旋弹簧27,以比自然长度压缩的状态安装,介由旋转轴拱座26以及旋转轴22,将门形框架23以及上辊子40常时向下方侧、即后述的下辊子50侧按压。
[0035] 另外,上辊子40,通过介由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连接到旋转轴22上的操作控制杆28、29,在上位置和下位置之间升降,并且可以保持在各上下位置上,所述上位置,是指该上辊子40的圆周面的下端从底板部3的上面高度进行接触分离的状态的位置;所述下位置,是指上辊子40的圆周面的下端对于具有底板部3的高度的后述的下辊子50的圆周面施与力、处于可以靠接状态的位置。
[0036] 另外,在上辊子40上,连接有对该上辊子40施加输送动作的上辊子驱动机构10。
[0037] (上辊子驱动机构)
[0038] 下面,对向上辊子40施加输送动作的上辊子驱动机构10进行说明。
[0039] 上辊子驱动机构10,如图1所示,被配置在从作为上述的落针位置的下游侧的机头部5的侧面到机头部5的前端的下方侧。该上辊子驱动机构10,作为从上轴6获得驱动力并将输送动作传递到上辊子40的传递机构,所述上轴6,是由未图示的缝纫机马达旋转驱动的主轴。
[0040] 上轴6,沿着机头部5的内部的长边方向,即,Y轴方向延伸,偏心凸轮11被设置在该上轴6上。杆12的一端,转动自如地嵌合在偏心凸轮11的外周上。杆12的另外一端,转动自如地与从摇动轴拱座13突出的腕部分连接。摇动轴14的一端插通并固定在摇动轴拱座13上。
[0041] 摇动轴14与上述的上轴6大致平行,即,沿着Y轴方向延伸,随着上轴6的旋转动作,介由上述的偏心凸轮11、杆12、摇动轴拱座13,在轴系方向上进行正反转动。杆15的一端(上端)固定在摇动轴14的另一端上,该杆15以摇动轴14为中心进行摇动运动。从杆15的大致中央部到下方侧,形成长孔15a,介由调整销16,连杆17的一端与长孔15a连接。
介由销18,输送控制杆19的一端(上端)转动自如地与连杆17的另一端连接。介由上述的离合器机构25、上辊子轴24,上辊子40连接在输送控制杆19的另外一端(下端)上。
[0042] (下辊子)
[0043]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下辊子50进行详细说明。
[0044] 下辊子50,被配置在上述的上辊子40的下方侧、与该上辊子40相对向的底板部3的一端上,包括在轴方向排列的直径相同的两个下辊子50a、50b。支撑框架52a、52b被固定在底板部3的侧面。
[0045] 下辊子50a、50b,介由一同沿着Y轴方向的下辊子轴,转动自如地由支撑框架52a、52b支撑。即,下辊子50a、50b,相对于驱动轮的上述的上辊子40,在与该上辊子40相对向的下方侧位置上,作为通过与在两者间隙中被输送的被缝制物的靠接而旋转的从动轮。而且,下辊子50a、50b,以在轴方向排列的时候两者合在一起的Y轴方向的宽度大致与上辊子
40相等的方式构成。在支撑框架52a、52b的下端部,分别形成下方侧形成凸起的支撑框架台53a、53b,支撑框架台53a、53b,分别卡合在作为引导机构而配设在其下方侧的支撑框架导向部54a、54b的内侧,以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自如升降的方式配设。由此,上述的2个下辊子50a、50b,各自沿着引导机构,可以在与送布方向(X轴方向)以及下辊子轴51a、51b的轴线方向(Y轴方向)的任意一个垂直方向,即,Z轴方向上移动。
[0046] 另外,在支撑框架台53a、53b上,形成有突起部55a、55b。
[0047] 在支撑框架导向部54a、54b的大致中间处,形成有后述的连杆体58的支撑孔56。连杆体58介由分段螺钉57转动自如地连接在支撑孔56上。夹着连杆体58的中央部,在左右两侧形成长孔58a、58b,如图2所示,上述的突起部55a、55b分别沿着长孔58a、58b的长边方向,滑动自如地卡合在长孔58a、58b中。
[0048] 这样,下辊子50a、50b,通过在相互的大致中央部介由具有支点的连杆体58连接,一方可在与另一方相反的方向上上下动作。
[0049] 并且,下辊子50a、50b,以相同高度排列的状态,在支撑框架台53a、53b的下端面和支撑框架导向部54a、54b的内侧的底面部之间,设置有适当的空留量、即间隙,可以对应下辊子50a、50b中的任意一个上升或下降。
[0050] 另外,下辊子50a、50b,具有通过连杆体58,如同翘翘板一样,按照布厚的变化均一维持和被缝制物接触的压力的功能,下辊子50a、50b分别以均等的压力靠接。
[005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100进行详细说明。
[0052] 首先,在缝制动作开始之前,上辊子40以及下辊子50a、50b一同停止,上辊子40通过支撑机构20保持在下位置上。
[0053] 在缝制开始时,通过周知的送布机构(省略图示)将被缝制物布输送到底板部3上,布的前端夹持在上辊子40以及下辊子50a、50b之间。
[0054] 在此,当布的左右方向的厚度没有偏差而呈平坦状态的时候,如图4所示,两个下辊子50a、50b一起以相同的高度和布的下面靠接。而且,随着缝制动作的开始,如果起动输送动作,则上辊子40以及下辊子50a、50b,在图4的箭头方向上旋转,将布向下游侧输送。
[0055] 接着,例如,当相对于输送方向仅在左右任意一方实施重叠缝制的情况等,相对于输送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布厚的偏差。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被缝制物的布厚为厚的一侧的下辊子50b被向下按压。并且,与此同时,通过突起部55以及连杆体58连接的另一侧的下辊子50a被向上方侧提升。而且,下辊子50a、50b,是在对上辊子40侧作用的表面压力相等的高度进行调节的平衡机构。即,本实施例的缝纫机牵引装置100,不论跨左右方向是否发生厚度偏差,都起到作为对被输送的被缝制物作用均匀的表面压力的调整机构的作用。
[0056] 另外,本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100,不仅在缝制动作开始的时候,即使在输送动作的途中布厚变化,在相对于输送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发生布厚偏差的情况下,由于介由连杆机构而上升的下辊子50和下降的下辊子50同时动作,所以,即使在刚发生布厚变化之后,也能可靠地维持均匀的表面压力。
[0057]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牵引装置100,由于下辊子50由在轴方向排列的2个下辊子50a、50b构成,所以,可以使每个下辊子50a、50b按照布厚的变化分别移动,横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布的整个宽度,可以使辊子的旋转面(圆周面)对于该布紧密接触。另外,由于下辊子50a、50b可以分别沿着作为引导机构的支撑框架导向部54a、54b移动,所以,即使在移动中也可以使辊子的旋转面(圆周面)对于被缝制物维持为垂直地对向的状态。因此,辊子的旋转面(圆周面)能够对于被缝制物可靠地紧密接触,能够均匀地维持输送力。由此,因为可以均等地维持被输送的缝制物的宽度方向的接触压力,所以,能够消除输送力的偏差。因此,能够笔直地输送被缝制物,获得所希望的缝制质量。
[0058] 另外,2个辊子,通过利用在相互的大致中央部具有支点的连杆机构连接而形成的简易结构,不仅可以抑制成本,还能获得上述的效果。另外,由于使辊子上下动作的构成是由支撑框架52a和52b、支撑框架台53a和53b、支撑框架导向部54a和54b、突起部55a和55b这样简单的构成形成,所以,即使这些构造中任意一个破损等,也可以通过仅更换该部件而进行简单的修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
[0059] 另外,下辊子50也可以由沿着导向部件各自独立上下动作的多个辊子构成。这样,则可以按照被缝制物的Y轴方向的布厚变化,以大致均匀的压力施加输送动作。由此,可以防止Y轴方向的送布量的偏差。此时,所述多个辊子也可以通过弹性体总向被缝制物侧按压。这样,则可以使上辊子40以及下辊子50的旋转面常时与被缝制物紧密接触,能够可靠地施加输送力。另外,该情况下,下辊子50也可以在轴方向上排列设置更多个辊子。
[0060] 另外,2个下辊子50a、50b如本实施例所示,优选具有相同直径的辊子。这样,能够对被缝制物作用均匀的压力,以左右相同的输送量输送被缝制物。
[0061] 另外,虽然下辊子50的移动方向(滑动方向),优选和Z轴方向平行,即和送布方向以及该下辊子50的轴方向都垂直的方向,但是在稍微错开的方向上也可以适用。
[006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上辊子40构成输送动作的驱动轮,但是,也可以由下辊子50作为驱动轮,构成旋转驱动。
[0063]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上辊子40和2个下辊子50a、50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相对于一个下辊子50,设置2个甚至多个上辊子40,还可以构成2个甚至多个上辊子40和2个甚至多个下辊子50的结构。
[0064] 另外,将两个辊子50a、50b构成通过连杆体58连接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支撑框架52a、52b双方上相互面对面配置沿着上下方向的齿条,在其之间设置与双方的齿条的齿啮合的小齿轮,还可以设置将2个辊子50a、50b在相互反方向上仅移动相同移动距离的其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