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面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006461.5

文献号 : CN18086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康锡东李基凡吴在永金汞卓

申请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非有效画面的维持电极对之间的间隔形成得与有效画面的维持电极对之间的间隔不同,在放电时,等离子显示面板内部存在的杂质附着到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维持电极上,从而可防止有效画面中发生误放电。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有效画面、和位于该有效画面的外侧的非有效画面,其中,具有:在上述有效画面中相对形成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和以和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不同的间隔、在上述非有效画面中相对形成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

权利要求 :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位于该显示区域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显示区域中相对形成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和

以大于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的间隔、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相对形成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和在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非显示区域中形成的多个放电单元,

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域(B)的所述放电单元中与所述显示区域(A)接触的放电单元(D1)中形成的所述第三和第四电极(111a,111b)的面积小于不同的放电单元的第三和第四电极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横向宽度,形成得比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横向宽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纵向宽度形成得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中,在与放电单元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一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开口部的横向宽度,形成得比上述非显示区域上形成的放电单元的横向宽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中,在和间隔壁交叉的部分上形成第二开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开口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纵向宽度形成得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横向宽度被形成为:越靠近上述非显示区域的外围越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横向宽度,为放电单元的横向宽度以内。

10.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位于该显示区域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在显示区域中相对形成的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的宽度,大于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相对形成的第三透明电极及第四透明电极的宽度,其中,多个放电单元形成在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非显示区域中,

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域(B)的所述放电单元中与显示区域(A)接触的放电单元(D1)中形成的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111a,111b)的面积小于不同的放电单元的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透明电极及第四透明电极的纵向宽度,比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的纵向宽度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形成的彼此相对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的间隔形成得比上述显示区域中形成的彼此相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大,为其1.2倍到4倍。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进一步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在上述面板的非有效画面上形成的电极结构、及形成有该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面板是指以下装置:在形成间隔壁的背面基板和与之相对的前面基板之间,形成放电单元,各放电单元内部的惰性气体通过高频电压放电时所产生的真空紫外线使荧光体发光,从而显现图像。
图1是一般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上形成的电极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一般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单元的截面图。
首先,上述放电单元,由在与前面基板10相对的背面基板上划分放电空间的多个间隔壁24形成。
在背面基板18上形成地址电极12X,在前面基板10上成对地形成扫描电极12Y和维持电极12Z。
如图1所示,地址电极12X与其他电极交叉,而图2所示的背面基板18是旋转90°的基板。
在形成了地址电极12X的背面基板18上,形成用于积蓄壁电荷的电介质层22。
在电介质层上形成间隔壁24,在间隔壁之间形成放电空间,防止通过放电生成的紫外线及可见光线泄漏到相邻的放电单元。电介质层22和间隔壁24的表面上涂敷荧光体26。
由于放电空间中注入了惰性气体,因此通过气体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上述荧光体26被激发,发出红、绿、蓝中的任意一种可见光线。
上述基板10上形成的扫描电极12Y及维持电极12Z,由透明电极12a和总线电极12b构成,与地址电极12X交叉。
并且,形成覆盖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的电介质层14和保护膜16。
这种结构的放电单元,在通过地址电极12X和扫描电极12Y之间的相对放电而被选择后,通过扫描电极12Y和维持电极12Z之间的面放电来维持放电,并放出可见光。
图3是表示一般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主视图。
等离子显示面板,在最外围部分具有排气片T,以便在排气工序中排出上述面板内部的杂质,但在排气片T的周边残留排气工序中未排出到等离子显示面板外部的杂质,因此单元中会产生污染。
为了防止这一点,在画面显示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有效画面A的外部,形成防止污染单元D,引导因未排出的杂质而产生的染污。
但是,在形成防止污染单元D的非有效画面B中,由于未形成总线电极及透明电极,因此防止污染单元D的内部存在的杂质影响到有效画面A的放电单元,从而产生亮点、闪烁等误放电。
特别是,Pb、Ca、Na这样的金属杂质粘着在由MgO构成的电介质层上,减少电介质层的表面电阻,因此在放电时,与壁电荷抵消,有产生不亮灯的危险,存在必须提高用于引起放电的驱动电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可防止放电时因等离子显示面板内部存在的杂质附着到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而产生的有效画面中的误放电。
因此本发明中,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的间隔形成得和有效画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不同,可防止放电时因等离子显示面板内部存在的杂质附着到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而产生的有效画面中的误放电。
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由透明电极构成时,上述电极对的间隔,形成得比上述有效画面的透明电极对的间隔大,为其1.2倍到4倍,即为120至180μm。
并且,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的间隔,形成得比上述有效画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长,为其1.5倍或1.5倍以上。
并且,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宽度,可形成得小于有效画面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宽,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各电极的纵向宽度可形成得较小。
并且,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在与放电单元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开口部,该开口部的横向宽度可形成得比上述非有效画面上形成的放电单元的横向宽度大。
并且,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中,可在与间隔壁交叉的部分形成开口部,该开口部可形成为: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横向宽度不同。
其中,上述横向宽度可形成为:越靠近上述非有效画面的外围就越厚,可形成在放电单元的横向宽度或其以内。
并且,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中可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
本发明是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有效画面、和位于该有效画面的外侧的非有效画面,其特征在于,在有效画面中相对形成的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的宽度,与在上述非有效画面中相对形成的第三透明电极及第四透明电极的宽度不同。
优选的,上述第三透明电极及第四透明电极的横向宽度比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的横向宽度小。
优选的,上述第三透明电极及第四透明电极的纵向宽度比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的纵向宽度小。
本发明是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由基板、以及在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的第一区域中形成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与上述基板的第二区域中形成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不同。
优选的,上述第一区域位于有效画面区域,上述第二区域位于非有效画面区域,该非有效画面区域位于上述有效画面区域的外围。
优选的,上述第一区域中形成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比上述第二区域中形成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大。
优选的,上述第一区域中形成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形成得比上述第二区域中形成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间隔大,为其1.2倍到4倍。
优选的,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是透明电极。
根据本发明,可防止放电时因等离子显示面板内部存在的杂质附着到上述非有效画面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而产生的有效画面中的误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位于该显示区域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显示区域中相对形成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和
以大于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的间隔、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相对形成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和
在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非显示区域中形成的多个放电单元,
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域(B)的所述放电单元中与所述显示区域(A)接触的放电单元(D1)中形成的所述第三和第四电极(111a,111b)的面积小于不同的放电单元的第三和第四电极的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位于该显示区域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
在显示区域中相对形成的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的宽度,大于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相对形成的第三透明电极及第四透明电极的宽度,
其中,多个放电单元形成在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非显示区域中,
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域(B)的所述放电单元中与显示区域(A)接触的放电单元(D1)中形成的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111a,111b)的面积小于不同的放电单元的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上形成的电极的俯视图。
图2是一般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单元的截面图。
图3是一般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在非有效画面上形成的电极结构及具有该电极结构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具有多种,以下对最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间隔S2,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电极110a和第二电极110b之间的间隔S1大。
如上所述,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间隔S2,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电极110a和第二电极110b之间的间隔S1大时,用于引起放电所需的驱动电压变高。
等离子显示面板,在施加高压的老化(aging)工序中,在非有效画面B和有效画面A两者引起放电,此时,污染物质被引导到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
与之相对,一般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在驱动时,施加170V~180V的驱动电压并显示画面,则在非有效画面B中不会发生放电,Pb、Na、Ca这样的金属杂质排出到排气片T。
由于杂质主要集中到电极的终端,因此在排气片T的周边聚集较多的杂质。并且,当杂质在排气工序中未完全排出时,在老化工序中,在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中粘着有在排气工序中未排出的杂质。
用于在等离子显示面板中引起放电的驱动电压为170V~180V的范围,在上述老化工序中,施加250V或其以上的高压,引起放电。
因此,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间隔S2,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电极110a和第二电极110b之间的间隔S1大时,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仅在老化工序时引起放电。
并且,为了显示画面而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时,不引起放电。
另一方面,如果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间隔S2过于窄小,在为了显示画面而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时,也产生放电。
因此,非有效画面B具有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间隔,必须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电极110a和第二电极110b之间的间隔S1大,为其1.5倍或1.5倍以上,以便与老化工序一样,仅在施加250V或其以上的高压时引起放电。
并且,如果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间隔S2过大,则用于引起放电的驱动电压变得过高,在老化工序时不会发生放电。
因此,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间隔,优选形成得不超过有效画面A的第一电极110a和第二电极110b之间的间隔S1的五倍。
并且,如果电极的纵向宽度较长,则静电容量增加,可降低驱动电压,因此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纵向宽度V2,必须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电极110a及第二电极110b的纵向宽度V1小。
特别是,在非有效画面B的放电单元D中,与有效画面A邻接的放电单元D1中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如果形成得比其他放电单元的电极面积小,则用于引起放电而所需的驱动电压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当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时,由于与有效画面邻接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放电,因此防止有效画面的放电变弱。
并且,当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在有效画面A中进行放电时,防止在有效画面的最外围放电单元D’放电时所产生的粒子、移动到非有效画面B的放电单元D中与有效画面A邻接的放电单元D1中,防止在放电单元D1中引起放电。
也就是,非有效画面B的放电单元中,如果与有效画面A邻接的放电单元D1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较小,则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时,可积蓄到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壁电荷受到限制,因此不进行放电。
另一方面,第一电极至第四电极110a、110b、111a、111b,是在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可为透明电极。
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5所示,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横向宽度H2,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电极110a及第二电极110b的横向宽度H1小,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纵向宽度V4,也可形成得比第一电极110a及第二电极110b的纵向宽度V3小。
如果非有效画面B上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横向宽度H2及纵向宽度V4,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上形成的第一电极110a及第二电极110b的横向宽度H1及纵向宽度V3小,则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比第一电极110a及第二电极110b的面积小。
因此,在实际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时,蓄积在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中的壁电荷比蓄积在第一电极110a及第二电极110b中的壁电荷少,随之在非有效画面B中较弱地进行放电,而不影响画面的显示。
另一方面,第一电极至第四电极110a、110b、111a、111b,是在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可为透明电极。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6所示,非有效画面B中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横向宽度H4,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中形成的第一电极110a及第二电极110b的横向宽度H3小,第三电极111a被形成得比形成在下部的第四电极111b长。
并且,如下形成电极:使在非有效画面B的下部形成的第四电极111b的纵向宽度V6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的第二电极110b的纵向宽度V5短,并使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上部及下部长度不同。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从间隔壁20侧产生。
因此,如果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上端部或下端部上形成的电极的纵向宽度V6比另一个短,则形成纵向宽度V6较短的电极的单元下端部的横隔壁210b附近产生的放电,扩散到第三电极111a一侧,较弱地进行放电。
另一方面,第一电极至第四电极110a、110b、111a、111b,是在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可为透明电极。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7所示,在非有效画面B中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与间隔壁210交叉的部分形成开口部C,可形成为使开口部C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横向宽度W1不同。
此时,由于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间隔S4,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电极110a和第二电极110b之间的间隔S3大,因此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比第一电极110a及第二电极110b的面积小,因此壁电荷受到限制,不会发生放电。
如果电极的面积变小,则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电压必须较高。
因此,由于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小于第一电极110a及第二电极110b的面积,因此在非有效画面B中引起放电所需的驱动电压,比有效画面A中的驱动电压有所增加,在非有效画面B中不产生放电。
此时,非有效画面B的放电单元中、与有效画面A邻接的放电单元D2中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必须形成得小于其他放电单元的电极面积。
另一方面,第一电极至第四电极110a、110b、111a、111b,是在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可为透明电极。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8所示,非有效画面B的放电单元中、与有效画面A邻接的放电单元D3中形成的维持电极,可被形成为:越靠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外围,纵向宽度V7越是减小。
在此,在与有效画面A邻接的非有效画面B的放电单元D3中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间隔,随着靠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外围而增加。
因此,为了在放电单元D3中进行放电必须增加驱动电压,所以在为将画面显示到等离子显示面板上而施加的180V左右的电压下无法进行放电。
另一方面,第一电极至第四电极110a、110b、111a、111b,是在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可为透明电极。
图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9及图10所示,可在与非有效画面B上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放电单元相对的位置上,形成开口部C1。
此时,开口部的横向宽度W2、W3,可形成得比非有效画面B中形成的放电单元D4的横向宽度大,也可形成得比其小,因此开口部C1的形状并不限于本说明书。
如果在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放电单元D4中形成开口部C1,则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小于第一电极110a及第二电极110b的面积,可蓄积到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壁电荷受到限制。
特别是,从间隔壁210侧形成的放电扩散,在放电单元D4中产生较弱的放电,或者不进行放电。
另一方面,第一电极至第四电极110a、110b、111a、111b,是在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可为透明电极。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11所示,在非有效画面B中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中,可形成多个较小的孔H。
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厚度为左右,极其薄,因此与面积成正比地形成面电阻,而如果在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中形成多个较小的孔H,则通过孔H使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减小,从而面电阻减小。
因此,如果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电阻减小,则可降低电极所消耗的电力。
另一方面,第一电极至第四电极110a、110b、111a、111b,是在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面基板上形成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可为透明电极。
图1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12所示,非有效画面B中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横向宽度H,可以形成为越靠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外围就越厚。
此时,非有效画面B的放电单元中、与有效画面A邻接的最初3~4个放电单元D5至D7,在有效画面A中产生放电时,因放电而生成的粒子被传导,发生放电的可能性增大。
可使单元的横向宽度不超过放电单元横向宽度的50%,降低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
并且,在排除了与有效画面A邻接的3~4个单元D5至D7以外的非有效画面B的放电单元D8至D13中,与第四实施方式一样,在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与间隔壁210交叉的部分上形成开口部,可形成为使开口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横向宽度不同。
例如,与有效画面A邻接的非有效画面B的最初的放电单元D5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横向宽度H5,被形成为60μm,之后的放电单元的横向宽度H6、H7分别被形成为90μm、120μm。
其他放电单元的情况下,电极上端部的横向宽度可形成为100μm,下端部与放电单元的横向宽度一样,可形成为150μm~160μm。
即,受到有效画面A较多影响的非有效画面B的放电单元D5至D7,减小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与其他放电单元D8至D13相比进一步限制壁电荷,从而不受有效画面A的放电影响。
与此同时,通过使排气片T周边的电极面积小于与有效画面A邻接的放电单元的面积,可更多地固定杂质。
图1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13所示,从非有效画面B中并列形成的总线电极112突出的第三透明电极114a和第四透明电极114b之间的间隔S4,被形成得比从有效画面A的总线电极112突出的第一电极113a和第二电极113b之间的间隔S3大。
如上所述,如果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透明电极114a和第四透明电极114b之间的间隔S4,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透明电极113a和第二透明电极113b之间的间隔S3大,则引起放电所需的驱动电压变高。
等离子显示面板,在施加高压的老化工序中,在非有效画面B和有效画面A两者引起放电,此时,染污物质被引导到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透明电极114a及第四透明电极114b。
由于杂质主要集中到电极的终端,因此在排气片T的周边聚集较多的杂质。并且,当杂质在排气工序中未完全排出时,在老化工序中,在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电极114a及第四电极114b中粘着有在排气工序中未排出的杂质。
因此,如果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透明电极114a和第四透明电极114b之间的间隔S4,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透明电极113a和第二透明电极113b之间的间隔S3大,则第三透明电极114a及第四透明电极114b仅在老化工序时引起放电。
并且,可将第三透明电极114a和第四透明电极114b之间的间隔,形成得比第一透明电极113a和第二透明电极113b之间的间隔大,为其1.2至4倍左右。
即,一般情况下,有效画面A的第一透明电极113a和第二透明电极113b之间的间隔被形成为60至65μm左右,因此可使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透明电极114a和第四透明电极114b之间的间隔为120至180μm左右。
其中,如果上述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透明电极114a和第四透明电极114b之间的间隔小于120μm,则在面板放电时,上述非有效画面B中也发生放电,若大于180μm,则放电电压过高,在老化工序中,不会产生放电,因此并不优选。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14所示,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透明电极116a及第四透明电极116b的横向宽度H9,形成得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透明电极115a及第二透明电极115b的横向宽度H8小,第三透明电极116a及第四透明电极116b的纵向宽度V10,也可形成得比第一透明电极115a及第二透明电极115b的纵向宽度(V8、V9)小。
首先,将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透明电极116a及第四透明电极116b的纵向宽度V8,与有效画面A的第一透明电极115a及第二透明电极115b的纵向宽度V9同样地形成。
并且,如果第三透明电极116a及第四透明电极116b的横向宽度H9及纵向宽度V10,形成得比第一透明电极115a及第二透明电极115b的横向宽度H8及纵向宽度(V8、V9)小,则第三透明电极116a及第四透明电极116b的面积,比第一透明电极115a及第二透明电极115b的面积小。
因此,在实际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时,蓄积到非有效画面B的第三透明电极116a及第四透明电极116b的壁电荷,比蓄积到有效画面A的第一透明电极115a及第二透明电极115b的壁电荷小。
这样一来,在非有效画面B中较弱地进行放电,不影响画面的显示。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在排气工序中未排出到排气片T的杂质,在老化工序时粘着在非有效画面B上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上。
并且,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时,未排出的杂质附着到有效画面A上形成的电介质层的表面,通过防止放电时形成的壁电荷的损失,可使放电电压稳定化,并强化有效画面A的放电。
特别是,由于非有效画面B中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之间的间隔S2,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电极110a和第二电极110b之间的间隔S1大,因此在等离子显示驱动时,在非有效画面B中不进行放电。
非有效画面B中形成的第三电极111a和第四电极111b的面积,比有效画面A的第一电极110a和第二电极110b的面积小,即使在非有效画面B中产生放电,由于可蓄积在第三电极111a及第四电极111b中的壁电荷受到限制,因此进行较弱的放电,对画面显示不产生影响。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变更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