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071078.8

文献号 : CN18397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田中雅仁住谷秀雄系井奈美江长原进介丰岛泰生

申请人 : 花王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1),其由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2)和透湿性的防漏层(3)构成;前述透液层(2)的底面(22)面向前述防漏层(3),并通过粘合剂粘合到该防漏层(3)上;所述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2)的面向前述防漏层(3)的层(42)与其接触肌肤的层(41)相比,纤维密度更密。

权利要求 :

1.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由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和透湿性的防漏层构成,其中,所述透液层通过粘合剂粘合到该防漏层上,其底面与所述防漏层相对;所述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的面向所述防漏层的层与其接触肌肤的层相比,纤维密度更密;所述透液层由下述正面片材构成,所述正面片材具有通过接合部至少将第1纤维层和第2纤维层部分地接合而得到的层叠结构,所述第1纤维层在所述接合部以外的部位,形成大量的从所述第2纤维层向该第1纤维层隆起的隆起部,从纵剖面来看,所述隆起部的与所述第2纤维层接合的接合底端部和顶部之间,形成从俯视来看为向平面方向伸出的伸出部以部分地覆盖所述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具有贯穿其所有层且用于使体液局部集中的大量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透液层的底面为平坦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透液层的底面与所述防漏层密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的面向所述防漏层的层与其接触肌肤的层相比,亲水性更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层的面向所述透液层的一侧的亲水性被提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层的亲水性通过在其面向所述透液层的一侧涂布亲水性的所述粘合剂而被提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层的亲水性通过对其面向所述透液层的一侧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或等离子处理而被提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层由防漏片材构成,该防漏片材具有液体可渗透的渗透层和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的防液体透过层,该防漏片材整体上具有透湿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片材由具有大量微孔的多孔性薄膜构成,所述渗透层中的微孔的尺寸比所述防液体透过层中的微孔的尺寸更大。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片材由具有大量微孔的多孔性薄膜构成,所述渗透层中的微孔的孔数比所述防液体透过层中的微孔的孔数更多。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渗透层和所述防液体透过层均通过对含有热塑性树脂和与其没有相容性的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挤出物进行单向或双向拉伸而得到,用于形成所述渗透层的所述树脂组合物中的所述无机填料的粒径或混合量比用于形成所述防液体透过层的所述树脂组合物中的所述无机填料的粒径或混合量更大或更多。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渗透层由具有大量微孔的多孔性薄膜构成,所述防液体透过层由疏水性的纤维集合体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片材按照所述渗透层朝向穿戴者肌肤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层由一个表面的亲水性比另一个表面的亲水性更高且具有透湿性的防漏片材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片材的一个表面上涂布有亲水化剂,该一个表面的亲水性比另一个表面的亲水性更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片材具有涂布有所述亲水化剂的区域和未涂布该亲水化剂的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涂布有亲水化剂的区域由未涂布该亲水化剂的区域包围。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片材的所述一个表面的亲水性通过由亲水性着色剂构成的所述亲水化剂而被提高,亲水性被提高了的区域通过该亲水性着色剂而成为可以进行视觉辨认的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片材在亲水性被提高了的所述一个表面上进一步涂布有油性着色剂。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片材由亲水性无纺布和透湿薄膜的层叠体构成,该透湿薄膜的一个表面上露出该亲水性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由此该亲水性无纺布的构成纤维露出的面的亲水性被提高。

22.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防漏片材以亲水性被提高了的面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主体,该吸收性主体具有由所述透液层构成的正面片材和所述防漏层、并包含20~70重量%的卷曲性纤维;

其中,所述正面片材包含30~100重量%的卷曲性纤维;所述正面片材接合到所述防漏层上,构成该正面片材的原材料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正面片材和所述防漏层通过非连续的粘合部接合,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该粘合部的宽为该吸收性主体的宽的40~100%。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防漏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设置有固定到内衣上所用的固定用粘合剂,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该固定用粘合剂的宽为该吸收性主体的宽的70~100%。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正面片材的所述伸出部的平面方向最外端部的高度和所述顶部的高度之差为0.05~2mm。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正面片材从纵剖面来看,从所述-1伸出部的平面方向最外端部到所述顶部的外形曲线的曲率为0.025~0.5mm 。

说明书 :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卫生护垫(panty liner)、腋下垫、哺乳垫、轻失禁垫(incontinenece pad)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由于女性的就业率升高和外出时间变长等,卫生护垫(阴道排出物用片材)和腋下垫等吸收性物品的每片的穿戴时间变长为半天左右。相对于确保有较大的吸收容量以使大量的体液不会泄漏到外部的情况而言,这些商品特别重要的功能是,即使长时间穿戴也不会闷热不透气或者潮湿发粘,一直保持干燥感(干燥的感觉)。 [0003]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1-28222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卫生护垫,其中在具有透孔的正面片材和具有透气性的背面片材之间,插入具有防液体透过性并具有透气性的中间层片材。据特开平11-28222号公报记载,其公开的卫生护垫,在吸收体液后,仍然可以维持优异的透气性。
[0004] 但是,在特开平11-28222号公报记载的卫生护垫的结构中,被吸收的体液无法透过中间层片材,不能到达背面片材,所以体液成为水蒸气从背面片材蒸发的速度不能说是足够的。因此,虽然能够改善穿戴者的肌肤直接接触体液所引起的潮湿发粘感,然而吸收性物品整体由于体温而受热所产生的水蒸气引起的不透气感仍然容易产生,长时间穿戴时,难以持续保持干燥感。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以吸收阴道排出物(vaginal discharge)、汗、母乳等少量体液为目的,即使长时间穿戴,也没有不透气感和潮湿发粘感,到最后也可以持续保持干 燥感(干燥的感觉),而且可以舒适地使用。 [0006]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而实现了上述目的,该吸收性物品由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和透湿性的防漏层构成,前述透液层使其底面面向前述防漏层,并通过粘合剂粘合到该防漏层上,所述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的面向前述防漏层的层与其接触肌肤的层相比,纤维密度更密。
[0007] 附图说明
[0008] 图1(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第1~第3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的透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卫生护垫的局部放大纵剖面图。
[0009]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卫生护垫的局部纵剖面透视图。
[0010] 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的防漏片材的纵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0011]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的另一防漏片材的纵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0012]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的又一防漏片材的纵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0013] 图6表示第3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的防漏片材的纵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0014]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的另一防漏片材的纵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0015]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4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的透视图。图8(b)是沿着图8(a)所示的卫生护垫的宽度方向的局部放大纵剖面图。
[0016] 图9是示意性表示图8(a)所示的卫生护垫的吸收性主体和正面片材的原材料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关系的俯视图。
[0017] 图10是表示图8(a)所示的卫生护垫的正面片材的透视图。
[0018] 图11是示意性表示图8(a)所示的卫生护垫的吸收层和防漏层之间 的粘合部的俯视图。
[0019] 图12是示意性表示图8(a)所示的卫生护垫的防漏层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仰视图。
[0020]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5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的透视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的卫生护垫的局部放大纵剖面图。
[0021] 图14是表示图13(a)所示的卫生护垫的正面片材的透视图。
[0022] 图15(a)是表示图14所示的正面片材的隆起部的示意图,是以正面片材的原材料的长度方向横置后而作的俯视图。图15(b)是图15(a)所示B-B线的剖面图。 [0023] 图16(a)是表示实施挤压加工前的隆起部的纵剖面图(与图13(b)相对应的图)。图16(b)是示意性表示图16(a)所示的隆起部的俯视图(与图15(a)相对应的图)。 [0024] 图17是表示图14所示的正面片材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基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第1实施方案),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
[0026]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1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1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由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2和透湿性的防漏层3构成。透液层2使其底面22面向防漏层3,并通过粘合剂(未图示出)粘合到防漏层3上。透液层2的面向防漏层
3的层42与其接触肌肤的层41相比,纤维密度更密。
[0027]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1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1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只由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2、透湿性的防漏层3和将它们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未图示出)构成。
[0028] 这里所说的“只由……构成”是指,不包括妨碍了本发明的效果(即,被吸收的水分即使会暂时保持在吸收性物品中,其也不会在吸收性物品 中持久地保持,而是变成水蒸气并迅速地排出到外部)的具有高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等。
[0029] 因此,在本发明中,不排除设置不阻碍本发明效果的部件的形态,例如,还可以具备用于固定在穿着的衣物上的粘合剂(通常设置在防漏层3的非肌肤接触面(与衣物接触的面)32侧)等。
[0030] 透液层2的面向防漏层3的层(以下也称作“最下层”)与接触肌肤的层(以下也称作“最上层”)相比,纤维密度更密。这里所述的“纤维密度”是指透液层2的各层中的构成纤维的体积密度。在各层中,将构成纤维的总体积与所有层的体积之间的比率P大的情况,称作“纤维密度密”,而相反地,将该比例P小的情况,称作“纤维密度稀”。 [0031] 在本实施方案中,透液层2由作为最上层的上层41和作为最下层的下层42这两层构成。
[0032] 为了使纤维密度密,例如可以将层中的构成纤维的间隙设定得较小。在本实施方案中,将下层42的构成纤维的间隙设定得比上层41的构成纤维的间隙更小。这样,如果将上层41的纤维密度设定为稀,将下层42的纤维密度设定为密,则下层42与上层41相比,毛细管力(capillary force)变大。
[0033] 另外,在本发明中,透液层2可以由3层或更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由3层或更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2可以构成为从最上层到最下层纤维密度依次变密。另外,即使没有这种疏密关系,只要具有最上层的纤维密度(疏)<最下层的纤维密度(密)的关系,且最上层吸收的体液可以移往最下层,则最上层和最下层之间的中间层(1层、2层或者更多层)的纤维密度的疏密关系就没有限制。但是,优选构成为从最上层到最下层纤维密度依次变密。
[0034] 为了形成上述那样的纤维密度的疏密关系,如后所述,可以使用下列的方法:改变纤维集合体的纤度(使最上层细、最下层粗),改变最上层和最下层中热熔融粘合性纤维的比例(最下层的热熔融粘合量多),改变上层和下层中纤维的卷曲(crimp)度(下层的卷曲多、纤维集合密),从 下层侧热压(heat pressing)纤维集合体(集中压塌最下层)。 [0035] 可优选如上述方法之中最后的方法那样,使纤维密度在各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从最上层向最下层使纤维密度连续地(或阶梯地)变高的这种疏密关系。 [0036] 纤维密度可以通过测定相应的纤维集合体的各层的单位面积重量(每m2的重量),再测定各层的厚度,并求取它们的比值(单位面积重量/厚度)来计算。此时,厚度采用布料的压缩试验(初期厚度)的设想[“手感的评价标准化和分析(第2版),川端季雄著,社团法人日本纤维机械学会,手感计量和规格化研究委员会发行(昭和55年(19802
年)7月10日发行)],将负重为0.5g/cm 下的厚度作为代表值。另外,测定中使用KATO TECH CO.LTD制造的KES-G5压缩试验机(虽然在手感评价的标准化和分析(第2版)中,使用KES-FB3压缩试验机作为计测装置,但是KES-G5试验机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测定)。 [0037] 在各层具有凹凸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进行测定,使用最大厚度为代表值。 [0038] 另外,在各层密合在一起,剥离会导致厚度改变时,如下测定各层厚度。 [0039] (1)如前所述,用前述压缩试验机测定整体厚度。
[0040] (2)将纤维集合体保持为该厚度,同时放大观察剖面,计测各层的厚度。另外,各层的厚度在剖面厚度最大的点进行计测。
[0041] (3)对20个位置进行上述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代表值。
[0042] 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透液层2具有贯穿其所有层且用于使体液局部集中的大量凹部52。更详细地说,在透液层2中,上层41和下层42相层叠并在大量的具有规定的图案(pattern)的接合部43部分地接合在一起。
[0043] 接合部43被配置成从俯视来看为圆形且分别不连续地形成的交错格子(plover)状的图案。接合部43是被压实的,与透液层2的其它部位相比,厚度变小且密度变大。接合部43例如可以通过热压花加工、超 声波压花加工、粘合剂粘合等各种接合方法形成。 [0044] 另外,接合部43的形状除了为圆形以外,还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它们的组合等。另外,接合部43也可以形成为连续的形状,例如直线、曲线等线状,格子(cross stripes)状等。
[0045] 上层41的与下层42接合的接合部43以外的部分突出成凸状。由此,大量凸部51在透液层2的上层41侧形成。各凸部51的内部由构成上层41的纤维填满。凸部51的形状主要由上层41的形态和接合部43的图案决定。
[0046] 于是,凸部51之间成为凹部52。接合部43位于凹部52的底部。透液层2从整体看,为凹凸结构,其底面(朝向防漏层3的面)22为平坦状,在上表面(肌肤接触面)21上形成大量凹凸。
[0047] 这样,贯穿透液层2的所有层而形成大量凹部52,由此将透液层2的所有层(在本实施方案中是2层)形成一整体,而且体液向凹部52集中。其结果是,体液不易沿着透液层2的面方向移动,而是沿着凹部52的深度方向移动。因此,体液产生从最上层(上层41)向最下层(下层42)的方向性。
[0048] 另外,由于透液层2为凹凸结构,所以使用者的肌肤不易和透液层2的上表面(肌肤接触面)21密合,透气性提高。
[0049] 此外,透液层2可以按照使得最下层(下层42)与最上层(上层41)相比亲水性更高的方式构成。如果为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体液从最上层(上层41)向最下层(下层42)的毛细管力梯度。
[0050] 另外,在透液层2由3层或更多层的纤维集合体构成时,最上层和最下层之间的中间层(1层、2层或更多层)的亲水性的大小关系,与前述的透液层2由3层或更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时的中间层的纤维密度的疏密关系相同。
[0051] 另外,在透液层2具有这种凹凸结构时,如前所述,测定凸部51的最大厚度,以该最大厚度代表包含凹部52在内的整体的纤维密度(使用表观密度)。
[0052] 作为对透液层2的各层的构成纤维进行亲水化处理的方法,可以适当使用该技术领域所常用的方法。例如,以规定比例混合人造丝或纸浆纤维等亲水纤维,得到无纺布,由此也可以提高纤维集合体整体的亲水性。但是,更一般的情况是将代表性地用作构成纤维的热塑性纤维在形成纤维网前,预先进行亲水化。
[0053] 具体地说,在制造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龙或它们的复合纤维,将它们切成规定长度,形成短纤维前的阶段中,对复合纤维涂布各种亲水化处理剂。作为亲水化处理剂,可以使用以α-烯烃磺酸盐为代表的各种烷基磺酸盐、丙烯酸盐、丙烯酸盐/丙烯酰胺共聚物、酯酰胺、酯酰胺的盐、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水溶性聚酯树脂、各种硅酮衍生物、各种糖类衍生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公知的亲水化处理剂。 [0054] 此时,为了促进上下层间的液体移动性,如果使下层的亲水性高于上层的亲水性,则效果更好。例如,也可以采用对下层涂布更大量的亲水化处理剂、提高下层的亲水化处理剂的亲水度、提高下层的亲水化处理剂的耐久性等改变各层的亲水化处理程度的方法。 [0055] 另外,例如,可以列举出如下方法:通过使用对体液溶解性低的亲水化处理剂,或者将亲水化处理剂固定到纤维表面对各层进行亲水化处理,并选择能够使亲水性从最上层向最下层逐渐变高的亲水化处理剂,在从最上层到最下层不改变体液的性质的情况下,将体液引入最下层。
[0056] 另外,作为透液层2的亲水化处理的另一种方法,可以列举出如下方法:为了使体液的表面张力降低,促进体液向最下层(下层42)移动,可以通过提高最上层(上层41)的亲水化处理剂在体液中的溶解性,使亲水化处理剂溶入体液,体液的表面张力得以容易地降低。
[0057] 透液层2的底面22为平坦状。这里所述的“平坦状”是指宏观上看为平面状。因此,“平坦状”也包括底面22中有一定的凹凸、或者底面22具有一定的波纹状的情况。 [0058] 作为使透液层2的底面22为平坦状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轧光 机(calender)处理(使透液层的纤维集合体通过表面光滑的加压辊(roller)之间,平坦地将其压塌的方法)。
[0059] 轧光机处理是例如通过使表面平坦的金属辊和表面平坦的橡胶(rubber)辊以同一圆周速度接触,在它们之间通过透液层的纤维集合体而进行的。此时,通过使金属辊朝向透液层的最下层侧,可以提高透液层的底面的平坦性。
[0060] 另外,通过适当加热金属辊,可以进一步提高透液层的底面的平坦性。此时,根据热塑性纤维的设计和金属辊的温度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控制透液层2的疏密结构。 [0061] 具体地说,透液层整体使用芯部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鞘为PE(聚乙烯,熔点为110℃)的芯鞘纤维,使金属辊的表面温度为110℃或以上。如此,最下层的芯鞘纤维热熔融粘合,纤维密度变密,随着朝向上层,纤维密度连续地(热熔融粘合变弱)变疏。 [0062] 另外,如果在透液层的最下层大量混合上述芯鞘纤维,在上层使用熔点更高的芯鞘纤维(例如,芯为PET,鞘为熔点高达124℃左右的PE等),使用表面温度为110℃左右的金属辊,则纤维密度的疏密差进一步增强。
[0063] 如此,轧光机处理除了可以提高透液层的底面的平坦性以外,还有利于形成透液层的疏密结构。
[0064] 为了促进水分从防漏层3蒸发,作为水分暂时保存层的最下层(下层42)优选尽可能地集中在防漏层3附近。也就是说,最下层(下层42)优选较薄。
[0065] 另外,同样地为了促进水分从防漏层3蒸发,蒸发面积越大越好。也就是说,优选体液尽可能在最下层扩散。
[0066] 另一方面,为了不使体液沾到肌肤上产生浸润感或不透气感,透液层2的肌肤接触面侧的体液扩散越小越好。也就是说,优选的是,体液在最上层不扩散,在最下层充分扩散,整体上集中地存在于最下层的防漏层3附近。
[0067] 从该观点出发,最下层(下层42)的厚度(t1)与透液层2整体的厚度(t0)之间的比例(t1/t0)优选为5%~40%,更优选为7%~30%。
[0068] 最理想的实施方案是在透液层的接触肌肤的面(最上层)中,体液扩散由于大量凹部而停止,从而不扩散,且最下层的体液的扩散不会受到凹部的影响而能够扩散。由此,透液层的纤维密度的大小关系最优选为“最上层<<凹部≤最下层”。
[0069] 从该观点出发,可以实施的方案优选的是,上述厚度的比例(t1/t0)是上层侧的厚度为60%~85%,凹部的厚度为5~40%,最下层的厚度如上所述为5~40%,凹部的厚度与最下层的厚度大致相同。
[0070] 另外,如上所述,这些厚度可以通过将前述压缩试验和放大观察一起使用而进行测定。
[0071] 从使吸收的体液移往、集中到最下层(下层42),进而使其传送到防漏层3并使之快速蒸发的观点出发,透液层2的构成纤维优选以纤维本身基本上不具备液体保持性的纤维为主体。作为这种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疏水性纤维、化学处理纸浆。作为特别优选的纤维可以列举出将原本为疏水性和热熔融粘合性的热塑性纤维用亲水化处理剂亲水化得到的纤维。
[0072] 在前述亲水化处理剂中,在使用在体液中的溶解性低的亲水化处理剂或者固定到纤维表面的亲水化处理剂时,到达最下层的体液的性质变化少,通过抑制平面扩散,从而增加与防漏层接触的机会,蒸发效率提高。另外,在使用在体液中的溶解性高的亲水处理剂时,使体液在最下层适当扩散,可以提高蒸发效率。此外,如果在最下层配置乙酸酯(acetate)纤维束(tow)这样的原本为亲水性、吸收性低、且纤维沿长度方向取向的纤维层,则可以选择性地在长度方向上引起扩散。
[0073] 在透液层2的一部分中,可以混合具有亲水性和液体保持性的纤维。但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毛细管力,相对于透液层2整体,实质上不具备液体保持性的纤维的比例优选为70重量%或以上。
[0074] 作为具有亲水性和液体保持性的纤维,例如,除了可以列举出纸浆、 人造丝、其它各种天然纤维以外,还可以列举出吸水性树脂纤维(也就是说,由丙烯酸、丙烯酸盐聚合物交联物形成的纤维)。
[0075] 将这些纤维特别是在最下层中集中混合,就促进体液集中移动的方面来说是有效的。但是,此时,从不保持、驻留体液、使体液快速蒸发的观点出发,这些纤维在最下层中的混合量(相对于最下层整体的纤维量的比例)优选为10重量%以内,更优选为5重量%以内。也可以适当使用不含这些纤维的其它结构,而通过其它手段促进体液移动的方法。 [0076] 从液体不会泄漏,可以暂时保持液体的观点以及防皱的观点出发,透液层整体的2 2
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0~150g/m,更优选为60~100g/m。
[0077] 从不过度扩散体液、不易变皱、保持柔软的触感的观点出发,上层41的单位面积2
重量优选为25~80g/m。从即使较薄也显现出足够的毛细管力的观点出发,下层42的单
2
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5~70g/m。
[0078] 另外,为了使得毛细管力不是很大(液体保持性低)且为触感好(不粗糙、光滑),上层41的构成纤维的纤度优选为2.2~6.0dtex。从毛细管力足够高的观点出发,下层42的纤度优选比上层41的纤度小。下层42的纤度更优选为4.0dtex或以下,就实际可以获得而言,更优选的范围是1.8~4.0dtex。
[0079] 透液层2的底面22通过粘合剂(未图示出)粘合到防漏层3的上表面31(面向透液层2的表面)。
[0080] 如果在透液层2和防漏层3的接触面的整个面上涂布粘合剂,则水分不易从透液层2移向防漏层3,所以优选部分地涂布粘合剂。
[0081] 透液层2和防漏层3优选在未涂布粘合剂的区域进行密合。透液层2和透液层3是较薄地涂布粘合剂,而透液层2的底面22和防漏层3的上表面31如果为平坦状,则通常能够密合。
[0082] 作为粘合剂的涂布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将线径比普通(140~200μm)更细(60μm~120μm)的热熔性粘合剂,以至少比凹部52的图案密度更细的密度并以螺旋形(spiral)图案涂布的方法。根据这样的涂布方 法,透液层2和防漏层3的密合性得以提高。
[0083] 作为热熔性粘合剂的涂布图案,除了螺旋形图案以外,例如还可以列举出点阵(dot)图案、Ω状图案、线状图案。这些图案可以通过热熔性粘合剂的螺旋喷(spray)涂、狭缝(slot)喷涂、控制编织(control weave)涂布、照相凹版式(gravure)涂布等形成。特别是,从容易控制、对防漏层的损伤小等观点出发,适宜的是使用螺旋喷涂和控制编织涂布。
[0084] 热熔性粘合剂的涂布量优选为2~15g/m2、更优选为3~10g/m2。 [0085] 作为防漏层3,可以是吸收性物品中常用的片材,只要是透湿性且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的片材就行,没有特别的限制。
[0086] 例如,防漏层3可以单独使用透湿薄膜、以及使用薄膜和无纺布贴合品、疏水性无纺布(SMS(纺粘-熔喷-纺粘)或SMMS(纺粘-熔喷-熔喷-纺粘)等)。从成本方面以及与防移位粘合剂的匹配等方面考虑,作为防漏层最优选单独使用透湿薄膜。 [0087] 作为此时使用的薄膜可以列举出:(1)具有微孔的薄膜,其是通过下列步骤形成的:将热塑性树脂和与其没有相容性的无机填料熔融混炼,挤出,并将挤出的薄膜拉伸至规定尺寸;或者(2)本质上对水分的溶解性高、且像渗透膜那样可以排出水蒸气的无孔薄膜。 [0088] 作为(2)的例子,可以列举出将含有大量极性基团且具有热塑性、分子间隙大、结晶性低的树脂,例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粒料“Flexmer”这样的聚氨酯类树脂熔融挤出进行薄膜化而得到的薄膜。但是,在成本和容易使用方面,(1)的形成有微孔的薄膜最适合使用。例如,可以列举出由聚乙烯和碳酸钙形成的薄膜拉伸物,以及聚乙烯和硫酸钡形成的薄膜拉伸物等。
[0089] 为了具体实现充分显现出与本发明相关的排湿性能,且没有水分渗出的防漏层,2 2
透湿度优选为0.7~4.0g/100cm·小时的范围,更优选为1.0~2.5g/100cm·小时的范
2
围。从充分提高干燥感的观点出发,透湿度最优选为1.5~2.5g/100cm·小时。 [0090] 为了实现这种透湿度,重要的是设计薄膜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无机填 料的混合量。
为了同时具备高透湿度和即使使用穿戴固定用防移位粘合剂也不会破裂的强度这两者,薄
2 2
膜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8~70g/m、更优选为25~60g/m。另外,以填料相对于薄膜整体重量的重量%计,无机填料的混合量优选为30~65重量%、更优选为40~60重量%。 [0091] 透湿度可以通过JIS-Z0208(1976)规定的方法测定。其中,在温度为30℃、相对湿
2
度为90%、试验时间为1小时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将所得到的值换算为相对于每100cm 的测定面积的值。测定是在防漏层3的面向透液层2的一侧31接触透湿杯的上表面的状态下进行。然后,就3片试验片(防漏层3)进行测定,将平均结果作为透湿度。另外,在防漏层3上涂布防移位粘合剂等,涂布部分为非透湿性,在无法将涂布部分分开进行测定时,将测定面积换算时,将涂布部分的面积扣除后再进行计算。
[0092] 防漏层3优选其面向透液层2的一侧31的亲水性被提高。如果如上所述亲水性被提高,则暂时保留在透液层2的最下层(下层42)的水分容易溶合到防漏层3,从而促进水分从防漏层3蒸发。
[0093] 提高防漏层3的面向透液层2的一侧31的亲水性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进行如下处理即可:将前述各种亲水化处理剂预先涂布到防漏层3的面向透液层2的一侧(相向面)31上,或者对该相向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或者等离子处理等提高亲水性的处理,或者在该相向面中埋入亲水性材料,或者将其它亲水性材料涂布到该相向面中。 [0094] 另外,粘合透液层2和防漏层3的前述粘合剂可以使用亲水性粘合剂,通过在防漏层3的面向透液层2的一侧31上涂布该亲水性粘合剂,也可以提高防漏层3的面向透液层2的一侧31的亲水性。
[0095] 作为亲水性粘合剂,例如可以列举出以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类、聚乙烯醇(PVA)类、丙烯酸类树脂等为主成分的热熔性粘合剂、PVA类、丙烯酸类、EVA类聚合物(polymer)等在水性分散介质中分散乳化形成的水性乳剂(emulsion)粘合剂。在使用水性乳剂粘合剂时,将粘合剂涂布到防漏层3上,待粘合剂中含有的水分蒸发后,使防漏层3和透液层2 粘合即可。
[0096] 本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1由多层的透液层2和透湿性的防漏层3形成,透液层2的底面22粘合到防漏层3上,透液层2的接触肌肤的层41与面向防漏层3的层42相比,纤维密度更密。因此,吸收到透液层2的体液快速移动到防漏层3的附近,不会残留在透液层2的肌肤接触面(上表面)21上,不会在肌肤接触面21产生潮湿发粘感。
[0097] 另外,在防漏层3中,防漏层3的面向透液层2的面31一侧的水分量非常多(湿度高),非肌肤接触面(与穿着的衣物接触的面)32一侧的水分量变少(其湿度低,与大气的湿度大致相同)。因此,防漏层3的内侧31和外侧32的湿度差(平衡蒸汽压的差)成为驱动力,将封闭在卫生护垫1的内部的水分作为水蒸气蒸发的效果变高。结果是,不易在卫生护垫1内部充满水分,不易产生水蒸气引起的不透气感,穿戴时可以持续保持干燥感。 [0098] 另外,由于具有贯穿透液层2的所有层并用于使体液局部集中的大量凹部52,所以在透液层2的所有层在厚度方向一体化的同时,体液向凹部52集中。结果是,体液难以沿透液层2的面方向移动,而是沿着凹部52的深度方向移动。而且,由于体液产生从上层41向下层42的方向性,所以透液层2的体液移动性提高。
[0099] 除此以外,由于透液层2的面向防漏层3的层42与其接触肌肤的层41相比,亲水性变高,所以透液层2的体液移动性进一步提高。
[0100] 此外,透液层2的底面22为平坦状,该底面22与防漏层3密合,所以从透液层2至防漏层3的水分移动性提高。
[0101] 而且,由于防漏层3的面向透液层2的一侧31的亲水性被提高,所以暂时保留在透液层2的下层42的水分容易和防漏层3溶合,促进水分从防漏层3蒸发。
[0102]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2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2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1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包括以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2和透湿性的防漏片材 3。第2实施方案中的“防漏片材”是本发明的“防漏层”的一个形态。透液层2使其底面22面向防漏片材3,通过粘合剂(未图示出)粘合到防漏片材3上。
[0103] 图3是表示防漏片材3的纵剖面结构的示意图。防漏片材3具有第1面31和第2面32。第1面31是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的面。第2面32是朝向内裤(panties)等内衣的面。
[0104] 防漏层3整体上具有透湿性,且具有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防漏层3如果满足以下2个要素(i)和(ii),就可以说是具有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 [0105] (i)通过JIS L1092-1977(“纤维制品的防水性试验方法”中所记载的B法(高水2
压))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的耐水压为0.18kg/cm 或者以上。
[0106] (ii)在生理用品独立基准所规定的以下防水试验中,不会产生渗出。 [0107] 使防漏片材的穿戴者肌肤侧的面朝上,载置在滤纸上。再在防漏片材上重叠2片直径为50mm的渗出确认用滤纸(东洋滤纸株式会社制造,No.2)。然后,使用注射器(syringe)等,使1ml刚果红(Congo red)溶液(将0.2g刚果红溶于离子交换水,将全部容积调节为100ml而得到的溶液),静静地流到滤纸的大致中央部后,静置1分钟。在该部分加上直径为50mm、重量为200g的负重时,确认该溶液是否通过防漏片材渗出到渗出确认用滤纸上。
[0108] 另 外,防 漏 片 材 3的 透 湿 度(JIS Z0208) 如 果 为2400g/m2·24小 时2
(1.0g/100cm·小时)或以上,则防漏片材3具有实用上有效的透湿性。另外,为了有效放
2 2
出吸收性物品内部的湿气,防漏片材3的透湿度更优选为3600g/m·24h(1.5g/100cm·小时)或以上。
[0109] 另一方面,如果透湿度极高,则在前述防水试验中,水有可能渗出。从该观点出2 2
发,优选的透湿度范围是2400~9600g/m·24h(1.0~4.5g/100cm·小时),特别优选为
2 2
3600~7200g/m·24h(1.5~3.0g/100cm·小时)。
[0110] 如图3和图4所示的防漏片材3具有如下2层结构:包含第1面31 的渗透层3a和包含第2面32的防液体透过层3b。渗透层3a是朝同穿戴者的肌肤侧的层。防液体渗透层3b是朝向内衣侧的层。渗透层3a是液体(水分)可以渗透的层。另一方面,防液体透过层3b的液体(水分)的渗透性极低,为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
[0111] 换言之,防液体透过层3b是满足前述液体不透过性和透湿性两种要素的层。渗透层3a是在前述防水试验中有水渗出,同时显示出高透湿性的层。另外,由于两层3a,3b如后所述那样地形成一整体,所以可以通过下述测定方法,确认液体渗透性的差异。 [0112] 测定方法是使用表面能(surface energy)不同(也就是说,渗透扩散性不同)的各种着色溶液,按照从高表面能的着色溶液到低表面能的着色溶液的顺序,滴加到片材表面,由此评价防漏片材的防水性。据认为,表面能越低的着色溶液,其防水性越高。使用和光纯药工业(株)制造的浸润张力试验用混合溶液(着色为蓝色)代替前述防水试验中使用的刚果红着色的离子交换水作为着色溶液。
[0113] 目前使用的普通的透湿防漏片材由于正面和背面两面的液体渗透性相同,所以着色了的溶液的表面能在正面和背面两面是相同的。
[0114]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案的防漏片材3中,渗透层3a用表面能更高的溶液着色。具体地说,目前使用的普通的透湿防漏片材在使用浸润张力试验用混合溶液No.40(表面张力40.0mN/m)的溶液时,正面和背面两面均不着色,而在使用No.31.0(表面张力31.0mN/m)的溶液时,正面和背面两面一起着色。
[0115] 在实用时,作为一个大致的标准是,在滴加表面张力为40.0mN/m的着色试验溶液(浸润张力试验用混合溶液No.40)时,在该试验溶液渗透到防漏片材3中,将防漏片材3着色的情况下,包含该面的层可以说是渗透层3a。
[0116] 另一方面,在即使在防漏片材3的表面上滴加表面张力为40.0mN/m的着色试验溶液(浸润张力试验用混合溶液No.40),防漏片材3也不着色的情况下,含有该面的层可以说是防液体透过层3b。
[0117] 防漏层3整体由具有大量微孔的多孔性薄膜构成。该多孔性薄膜通过将含有热塑性树脂和与其没有相容性的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熔融混炼并挤出形成片材,将该片材以规定的倍率单向或双向拉伸形成微孔而得到。
[0118] 因此,构成防漏片材3的渗透层3a和防液体透过层3b均通过将含有热塑性树脂和与其没有相容性的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挤出物单向或双向拉伸而得到。也就是说,渗透层3a和防液体透过层3b由具有大量微孔的热塑性树脂的层构成。 [0119] 在渗透层3a和防液体透过层3b中,各面上的微孔的开孔状态不同。具体地是, [0120] a)开孔尺寸(size)在渗透层3a侧比在防液体透过层3b侧更大;和/或 [0121] b)微孔的量在渗透层3a侧比防液体透过层3b侧更多。
[0122] 首先,给出a)的具体例子。在图3中,透液层3a的微孔的尺寸是大至液体和水蒸气都可以渗透的程度。另一方面,防液体透过层3b的微孔的尺寸小至可以透过水蒸气且能够妨碍液体渗透的程度。其结果是,来自体液的水分充分渗透到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第1面31侧的内部并进行浸润扩散。
[0123] 因此,在防漏片材3的内侧和外侧,水分量相差较大。而且,该差形成驱动力,进而使液体在防漏片材的表面附近浸润扩散而扩大蒸发面积,结果是,封闭在卫生护垫内部的水分容易作为水蒸气蒸发。特别是,水分保持在透液层2的最下层时,可以进一步促进水分从防漏片材3蒸发。
[0124] 为了使渗透层3a的微孔尺寸比防液体透过层3b的微孔尺寸更大,优选使渗透层3a的无机填料的粒径比防液体渗透层3b的无机填料的粒径更大。
[0125] 具体地说,渗透层3a的无机填料的粒径优选为7~80μm,更优选为12~55μm。防液体透过层3b的无机填料的粒径优选为0.8~60μm, 特别优选为1~25μm。该粒径是通过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将各表面放大观察,将可以从表面观察到粒子的20个点平均而测定。
[0126] 接着,给出b)的具体例子。在图4中,渗透层3a的微孔的量是多至液体和水蒸气都可以渗透的程度。另一方面,防液体透过层3b的微孔的量是少至可以透过水蒸气,且能够妨碍液体渗透的程度。结果是,可以得到与a)相同的水分移动效果,封闭在卫生护垫内部的水分容易作为水蒸气蒸发。
[0127] 为了使渗透层3a和防液体透过层3b的微孔的量不同,优选使渗透层3a的无机填料量比防液体渗透层3b的无机填料的量更多。具体地说,相对于片材整体的重量,渗透层3a中的无机填料的混合量优选为45重量%或以上,更优选为55~85重量%的范围。 [0128] 由于混合过多的无机填料会影响片材的挤出成形性,所以可以生产的、最优选的无机填料的混合范围是55~75重量%。另一方面,相对于片材整体的重量,防液体透过层
3b的无机填料的混合量优选为35重量%或以上,更优选为45~65重量%的范围。 [0129] 在a)和b)之中的任一种情况下,防漏片材的优选的制造形态如下所示。准备如下2种混合物:作为基质(base)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树脂)的组成是相同的,将混合的无机填料的粒径或混合量或这两者调节为规定的优选范围。将这些混合物分别熔融混炼并共挤出(从同一模具(dies)挤出为2层薄膜);或者将任何一种挤出形成薄膜后,直接挤出第2层进行成形。然后,在规定拉伸倍率下拉伸,产生大量微孔。
[0130] 开孔状态(孔径和开孔量)可以通过改变片材的拉伸倍率而改变。例如,也可以将以相同混合量混合了同一粒径的无机填料而形成的薄膜进行拉伸,其中将渗透层3a拉伸至例如4.5倍,防液体透过层3b拉伸至例如2.3倍后,通过各种粘合剂将两层适当粘合。然而,前述的2种方法对于将2层3a、3b熔融粘合从而完全密合,以及拉伸操作一次完成这两方面是有利的。
[0131] 如前所述,渗透层3a和防液体透过层3b的微孔的开孔状态不同。 也就是说,渗透层3a与防液体透过层3b相比,开孔尺寸明显较大,或者开孔量明显较多,或者开孔既大又多。是否为这些情况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第1面31和第2面32来确认。目前使用的普通的透湿防漏薄膜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开孔状态,在正面和背面两面是相同的。
[0132] 防漏片材3的形态即使为前述的任一种情形时,防漏片材3含有的无机填料例如均可以使用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锌、滑石、沸石、碳、硅石、硅酸盐矿物等。 [0133] 特别是,由于在微孔部分必定有粒子表面露出,所以从可以进一步提高渗透层3a的液体渗透性方面考虑,无机填料优选使用亲水性高的填料碳酸钙。另外,由于碳酸钙为廉价材料,所以在经济方面也是有利的。
[0134] 另一方面,作为构成防漏片材3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
[0135] 渗透层3a中含有的无机填料和防液体透过层3b中含有的无机填料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构成渗透层3a的热塑性树脂和构成防液体透过层3b的热塑性树脂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136] 为了使防漏片材3具有足够的透湿性,对热塑性树脂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无机填料的混合量进行适当的平衡即可。为了同时具备高的透湿度和即使使用穿戴固定用防移位粘合剂也不破裂的强度这两者,防漏片材3的单位面积重量(热塑性树脂和无机填料合计的2 2
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8~70g/m,更优选为25~60g/m。
[0137] 防漏片材3的渗透层3a和防液体透过层3b各自的单位面积重量要根据渗透层3a的液体渗透性、防液体透过层的对液体透过的阻止性以及防漏片材3整体的透湿性等决定。
[0138] 渗透层3a的单位面积重量(热塑性树脂和无机填料合计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2 2
为8~30g/m、特别优选为10~25g/m。另一方面,防液体透过层3b的单位面积重量(热
2
塑性树脂和无机填料合计的单位面积重量) 优选为10~60g/m,特别优选为15~50g/
2
m。
[0139] 除了图3和图4所示的防漏片材3以外,也可以使用图5所示的防漏片材3。图5所示的防漏片材3中,渗透层3a由具有大量微孔的多孔性薄膜构成,防液体透过层3b由疏水性纤维集合体形成。该渗透层3a与迄今为止说明的防漏层3的渗透层3a具有相同的结构。另一方面,作为防液体透过层3b,例如可以使用无纺布或纤维网。从液体不易渗透的观点出发,作为防液体透过层3b优选使用疏水性无纺布。
[0140] 作为疏水性无纺布可以列举出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熔喷-纺粘(SMS)无纺布、纺粘-熔喷-熔喷-纺粘(SMMS)无纺布等。从水蒸气的透过性和阻止液体渗透的2 2
观点出发,这些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2~60g/m,特别优选为16~40g/m。 [0141] 本实施方案的防漏片材3可以通过下列步骤得到:对含有热塑性树脂和与其没有相容性的无机填料的渗透层用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挤出物进行单向或双向拉伸而得到多孔性片材,将该多孔性片材和疏水性纤维集合体重合,通过热压花加工或由粘合剂粘合或将这两种方法一起使用等,将它们制成一整体。
[0142] 使用具有以上特征的各实施方案的防漏片材3代替目前的透湿防漏片材,可以得到不透气感进一步降低,并且可以长时间享受干燥感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中,防漏片材部分中的水分蒸发基本上成为放出湿度的最大障碍。
[0143] 因此,防漏片材部分的水分蒸发得到了促进的各实施方案的防漏片材3,无论吸收性物品的主体部分(例如正面片材和吸收层)中所采取的措施如何,均可以进一步降低不透气感、长时间持续保持干燥的感觉。当然,改善防漏片材上的水分移动对进一步改善湿度的释放是合适的。最有效的防漏片材3的形态是第1实施方案的防漏层3。
[0144]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3实施方案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3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1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包括由多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透液层2和透湿性的防漏 片材3。第3实施方案中的“防漏片材”是本发明的“防漏层”的一种形态。透液层2使其底面22面向防漏片材3,并通过粘合剂(未图示出)粘合到防漏片材3上。
[0145] 在图6中,示意地表示防漏片材3的纵剖面的结构。防漏片材3包括第1面31和第2面32。第1面31是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第2面32是朝向内裤等内衣侧的面。 [0146] 防漏片材3具有透湿性且具有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防漏片材3只要满足前述2个要素(i)和(ii),就可以说是具有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 [0147] 图6所示的防漏片材3是在1片透湿薄膜的第1面31上涂布亲水化剂6,从而使第1面31的亲水性比第2面32的亲水性增高。如果如此提高亲水性,则朝向穿戴者的肌肤面即第1面31侧的水分量比朝向内衣的面即第2面32侧的水分量更多。
[0148] 因此,在防漏片材3的内侧和外侧产生较大的湿度差,该湿度差成为驱动力,使封闭在卫生护垫内部的水分容易作为水蒸气蒸发。特别是,水分保持在透液层2的最下层时,可以进一步促进水分从防漏片材3蒸发。
[0149] 作为本实施方案中使用的透湿薄膜,例如可以列举出下列的多孔性薄膜:将含有热塑性和与其没有相容性的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熔融混炼并挤出而形成薄膜,将所形成的薄膜拉伸为规定倍率以开设微孔而形成的多孔性薄膜。为了使透湿薄膜具有足够的透湿性,使薄膜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无机填料的混合量适度平衡即可。
[0150] 为了同时具有高的透湿度和即使使用穿戴固定用防移位粘合剂也不会破裂的强2 2
度这两方面,薄膜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8~70g/m,更优选为25~60g/m。另外,以填料相对于薄膜整体的重量的重量%计,无机填料的混合量优选为30~65重量%,更优选为
40~60重量%。
[0151] 作为透湿薄膜中含有的无机填料,例如可以列举出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锌、滑石、沸石、碳、硅石、硅酸盐矿物等。
[0152] 另一方面,作为构成透湿薄膜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这些树脂通常是疏水性,由此由这些树脂构成的薄膜的表面是疏水性的。 [0153]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这样的薄膜的一面涂布亲水化剂6,使疏水性表面亲水化。疏水性表面和亲水化剂的溶合性有时不好,所以优选对疏水性表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和等离子处理等活化处理,使该表面生成亲水基,提高其浸润性。
[0154] 作为亲水化剂,可以使用各种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使用以α-烯烃磺酸为代表的各种烷基磺酸盐、丙烯酸盐、丙烯酸盐/丙烯酰胺共聚物、酯酰胺、酯酰胺的盐、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水溶性聚酯树脂、各种硅酮衍生物、各种糖类衍生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公知的物质。
[0155] 根据亲水化剂的种类,如果在防漏片材3的第1面31的所有区域涂布亲水化剂,则该第1面31的水分扩散(浸润扩大)过度,水分有可能从防漏片材3的周边部渗出。因此,优选形成涂布有亲水化剂的区域和未涂布该亲水化剂的区域。具体地说,优选在防漏片材3的第1面31的中央部涂布亲水化剂,而且不在其周边部涂布亲水化剂。 [0156] 也就是说,涂布亲水化剂的区域优选由未涂布该亲水化剂的区域包围。这样,通过涂布亲水化剂,即使水分浸润扩散过度,未涂布部分也可以作为阻止水分浸润扩散的阻挡(barrier)区域起作用。因此,可以有效防止水分从防漏片材3的周边部渗出。 [0157] 要在防漏片材3上印刷文字、图形、记号等时,优选使用由有色亲水性着色剂形成的亲水化剂。例如,将蓝色1号、蓝色2号、红色2号等亲水性着色剂等溶于溶剂中,制备涂布液,可以将该涂布液印刷到防漏片材3的第1面31上。溶剂可以是水、醇类、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从提高亲水性着色剂的定影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在溶剂中混合聚乙烯醇等水溶性粘合剂。
[0158] 使用亲水性着色剂印刷的文字、图形、记号等可以从防漏片材3的 第2面32侧透视。另外,在透液层2较薄时,可以透过该透液层2进行透视。也就是说,亲水性提高的区域可以通过亲水性着色剂成为可以进行视觉辨认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述的有色是指和防漏片材的底色不同的颜色。
[0159] 在使用亲水性着色剂时,根据该着色剂的种类,有可能由于着色剂而将透湿薄膜的微孔堵塞,从而降低该透湿薄膜的透湿度。因此,在使用亲水性着色剂时,优选将该着色剂印刷为点阵状,使透湿薄膜的微孔不易被堵塞。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图形、记号等由亲水性着色剂的大量点阵集合体形成。
[0160] 亲水性着色剂的印刷,例如可以使用苯胺凸版印刷(flexography)和照相凹版印刷。特别是,从控制版(plate)点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苯胺凸版印刷。
[0161] 使用亲水性着色剂印刷文字、图形、记号等时,由于水分,其印刷有时会发生渗出或者印刷有时会消失。因此,优选将油性着色剂和亲水性着色剂一起使用。 [0162] 此时,如果通过涂布油性着色剂而形成主要的印刷部,通过涂布亲水性着色剂而形成次要的印刷部,则可以使亲水性着色剂引起的印刷渗透和消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也可以使用无色亲水化剂代替亲水性着色剂。如果使用无色亲水化剂,则该亲水化剂不会产生渗透等问题。
[0163] 防漏片材3的各面的亲水性的差异可以通过滴加各种溶液的水滴时的接触角观察。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带刻度移液管(pipette)在防漏片材3的一面滴加离子交换水,将接触角放大测定。目前的透湿防漏薄膜的接触角为90度或以上(疏水侧)。对两面进行同样的测定时,在本实施方案中,朝向吸收性物品的内侧(与穿着的衣物接触面相反的面)的接触角小,为90度或以下。
[0164] 作为更简单的方法有效的是将和光纯药工业(株)制造的各种浸润张力试验用混合液,滴加到防漏片材3的各面中,试着确认浸润扩散。在通常的透湿防漏片材和本实施方案的防漏片材3的与所穿衣物的接触面 上使用浸润张力试验用混合液No.40(表面张力40.0mN/m)时,该混合液不浸润扩散,为水滴状。另一方面,在本形态的防漏片材3的被亲水化的面(与穿着的衣物接触面相反的面)中,前述的混合液容易地进行浸润扩散。 [0165] 图7表示防漏片材3的另一形态。图7所示的形态的防漏片材3由亲水性无纺布
7和透湿薄膜8的层叠体构成,由于透湿薄膜8的一面上有亲水性无纺布7的构成纤维露出,所以该亲水性无纺布7的构成纤维露出的面的扩散性得到了提高。
[0166] 在防漏片材3中,亲水性无纺布7的构成纤维露出的面为朝向第1面31,即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另外,纤维未露出的面为朝向第2面32即内衣侧的面。在本形态的防漏片材3中,在亲水性无纺布7的构成纤维露出的第1面31的该纤维的作用下,水分在防漏片材3的平面方向浸润扩散。
[0167] 图7所示的防漏片材3,例如可以根据以下方法(1)和(2)制造。
[0168] (1)在亲水性无纺布上熔融层叠无孔性的透湿薄膜。
[0169] (2)在具有伸长性的亲水性无纺布上,熔融层叠含有热塑性树脂和与其没有相容性的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将所得的层叠体单向或双向拉伸。
[0170] 作为(1)的方法中使用的亲水性无纺布,例如可以列举出热风法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纺粘-熔喷-纺粘(SMS)型无纺布等。对这些无纺布的构成纤维进行亲水化处理,由此,这些无纺布具有亲水性。以提高液体的吸引性为目的,这些无纺布可以进行压花加工。从显现出足够的亲水性和维持强度的观点出发,这些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 2
12~40g/m,特别优选为14~30g/m。
[0171] 作为(1)的方法中使用的无孔性透湿薄膜,可以列举出亲水基多的聚氨酯(polyurethane)类薄膜等。例如,可以使用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Flexmer等。2
该透湿薄膜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6~45g/m。
[0172] 作为(2)的方法中使用的具有伸长性的亲水性无纺布,可以列举出以聚氨酯为构成纤维的无纺布,以及以具有三维卷曲性的纤维为构成纤维的无纺布。这些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树脂本身具有弹性(为聚氨酯时),或者即使树脂本身不具有弹性,也由于其构成纤维的形态所产生的弹性(为三维卷曲纤维时)而具有伸长性。对这些无纺布的构成纤维进行亲水化处理,由此这些无纺布具有亲水性。拉伸处理后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 2
12~40g/m,特别优选为14~30g/m。
[0173] 作为(2)的方法中使用的含有热塑性树脂和与其没有相容性的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使用与图6所示的防漏片材3所使用的树脂组合物相同的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通过熔融层叠形成的薄膜为具有大量微孔的多孔性薄膜。拉伸处理后的薄膜的2
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6~45g/m。
[0174] 本方案的防漏片材3即薄膜和无纺布的复合片材不易通过接触角观察各面的亲水性的不同。但是,通过各种溶液对无纺布侧的面(与穿着的衣服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渗透性试验,可以目视观察亲水性。其基本方法是用带刻度移液管在无纺布面滴加离子交换水。
[0175] 对于本实施方案的薄膜和无纺布的复合片材来说,离子交换水不会以水滴的形式停留在表面上,而在5秒内完全被吸收(或者浸润扩散)。另外,在将各种浸润张力试验用混合液滴加到无纺布表面时,至少是浸润张力试验用混合液No.51(表面张力为51.0mN/m)的液体完全浸润扩散,而没有以液滴的形式残留。
[0176] 最有效的防漏片材3的形态是第1实施方案的防漏层3。
[0177] 另外,将防漏片材的一面进行亲水化的方法并不限于前述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实现。例如,也可以通过前述的等离子处理和电晕放电处理进行亲水化。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实用化的常温等离子法,可以得到高亲水水平。
[0178]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4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4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101如图8(a)和图8(b)所示,由正面片材103和防漏层104形成,具有包含20~70重量%的 卷曲性纤维而形成的吸收性主体110。第4实施方案的“正面片材103”是本发明的透液层的一种形态。
[0179] 吸收性主体110在概念上是指吸收性物品的主体,不包含与吸收能力和防漏能力并无直接关系的附加设置的结构,例如,固定到内衣上所用的固定用粘合剂152(后述)以及在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护翼(wing)(为了在穿戴时夹入内衣,而在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接触面折回的部位。在本实施方案中没有)等。从穿戴时不易感到不适感的方面出发,吸收性主体110的厚度优选为2mm或以下。
[0180] 正面片材103含有30~100重量%的卷曲性纤维,优选含有40~70重量%的卷曲性纤维。
[0181] 正面片材103中含有的卷曲性纤维不足30重量%时,由于正面片材103的皱纹(浪纹、经纬滑动)容易产生褶皱,显著损坏了防皱效果。
[0182] 在本实施方案中,防漏层104由1片背面片材143形成。
[0183] 吸收性主体110整体上即正面片材103和防漏层104整体上含有20~70重量%的卷曲性纤维,优选含有25~70重量%的卷曲性纤维。吸收性主体110中含有的卷曲性纤维不足20重量%时,卷曲性纤维的防皱功能无法反映到吸收性主体110上,显著损害了防皱效果。
[0184] 卷曲性纤维通常大致区分为具有潜在卷曲性的潜在卷曲性纤维(self-crimping fiber)和具有显现出了卷曲性的显现卷曲性纤维。潜在卷曲性纤维是具有如下性质的纤维:在加热前不会显现出卷曲,但是在规定温度下加热,则会显现出螺旋(spiral)状的卷曲并收缩。
[0185] 潜在卷曲性纤维例如由以收缩率不同的2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为成分的偏心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构成,具体地说,可以列举出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9-296325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第2759331号公报所述的纤维。作为收缩率不同的2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适宜例子,例如可以列举出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EP)和聚丙烯(PP)的组合。
[0186] 显现出卷曲性的纤维是具有无论是否加热,都显现出螺旋状卷曲并收缩的性质的纤维(例如,预先进行机械卷曲的纤维等)。
[0187] 按照使构成正面片材103的原材料的长度方向朝向吸收性主体110的宽度方向的方式,将正面片材103和防漏层104接合。图9中,用二点划线示意地表示构成正面片材103的材料130,示意地表示其构成纤维即卷曲性纤维130A。
[0188] 按照使正面片材103的原材料130的长度方向如图9的箭头D所示朝向吸收性主体110(防漏层104)的宽度方向(图9的横向)的方式,将正面片材103与防漏层104接合。“朝向吸收性主体110的宽度方向”是指,只要是宏观上看起来是朝向宽度方向即可,可以有一定的倾斜。
[0189] 另外,所述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是指“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和“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所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是指“肌肤接触面(侧的面)”和“非肌肤接触面(侧的面)”。
[0190] 由含有卷曲性纤维的构成纤维形成的正面片材103的原材料130通常是在形成为长尺状的片材后,卷为辊筒状,此时,对长尺状的片材给予长度方向的张力。结果如图9所示,正面片材103的原材料130中的卷曲性纤维130A的取向方向是原材料130的长度方向D。
[0191] 作为正面片材103可以使用该技术领域中常用的液体透过性材料,只要是其中含有30~100重量%卷曲性纤维,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如本实施方案所示,在正面片材103必须具有液体保持性时,例如,可以使用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各种无纺布。另外,此时从体液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进行处理,使正面片材103的厚度方向的非肌肤接触面的亲水度比肌肤接触面的亲水度更高。
[0192] 如图8(a)和图8(b)所示,优选在正面片材103的肌肤接触面137侧形成从非肌肤接触面135侧向肌肤接触面137侧隆起的大量隆起部134。如果在正面片材103的肌肤接触面137侧形成大量隆起部134,则可以提高正面片材103的肌肤触感和柔软性。 [0193] 另外,优选在正面片材103的非肌肤接触面135侧形成向肌肤接触面137侧凹陷的大量的朝上的凹部136。如果在正面片材103的非肌肤接触面135侧形成大量的朝上的凹部136,则可以形成正面片材103和 防漏层104不在朝上的凹部136上接合的结构,或者可以形成与朝上的凹部136周围相比,正面片材103和防漏层104接合得更不充分的结构,从而可以提高吸收性主体110的变形性和回复性。
[0194] 作为在肌肤接触面137侧形成隆起部134,在非肌肤接触面135侧形成朝上的凹部136的正面片材103,例如,可以列举出图10所示的正面片材103。
[0195] 如图8(a)、图8(b)和图10所示,这样正面片材103由肌肤接触面137侧的第1纤维层131和非肌肤接触面135侧的第2纤维层132构成。第1纤维层131和第2纤维层132部分地热熔融粘合形成热熔融粘合部(接合部)133。第1纤维层131在热熔融粘合部
133以外的部位,形成具有压缩弹性的大量隆起部134。在正面片材103的非肌肤接触面
135侧,与热熔融粘合部133的位置相对应,形成大量朝上的凹部136。
[0196] 这样的正面片材103可以如下得到:将由纤维集合体构成的第1纤维层131和第2纤维层132通过热压花以规定图案部分地热熔融粘合后,使第2纤维层132在水平方向上热收缩。
[0197] 更详细地说,热压花的热熔融粘合可以如下进行:例如可以将规则地配置有大量压花针(embossing pin)的压花面(压花辊的圆周面等)压接到第1纤维层131和第2纤维层132的层叠体的第2纤维层132侧,使各针所热压的部位的第1纤维层131和/或第2纤维层132的构成纤维熔融。
[0198] 第2纤维层132的热收缩可以如下进行:例如,由热收缩性纤维构成第2纤维层132或者在第2纤维层132中含有热收缩性纤维,使第1纤维层131和第2纤维层132进行热熔融粘合的同时或者使两者热熔融粘合后,对第2纤维层132进行加热处理。 [0199] 大量的隆起部134是使第2纤维层132在水平方向热收缩,由此,第1纤维层131的热熔融粘合部133以外的部位产生凸起变形而形成的。另外,大量朝上的凹部136,例如,可以通过在热熔融粘合部133形成时,位于热熔融粘合部133周围的部分预先卷曲聚集,在该状态下,使 第2纤维层132收缩而形成的。
[0200] 如图10所示,大量的热熔融粘合部133可以散点状且交错格子状地规则地形成,热熔融粘合部133之间的距离大致一定。
[0201] 如图8(b)和图10所示,各隆起部134分别形成圆顶(dome)状,其内部用构成第1纤维层131的纤维填满。另外,形成有各隆起部134的部分的第1纤维层131和第2纤维层132的界面虽然没有接合,但处于密合的状态。
[0202] 各个朝上的凹部136对应于热熔融粘合部133的位置而形成。
[0203] 第2纤维层132优选含有潜在卷曲性纤维。第2纤维层132中的潜在卷曲性纤维的含有比例优选为70~100重量%。通过使用潜在卷曲性纤维可以同时显现出热收缩性和弹性体行为。
[0204] 在第2纤维层132中含有潜在卷曲性纤维以外的纤维时,作为该纤维可以列举出在潜在卷曲性纤维开始卷曲的温度下,实质上未热收缩的热熔融粘合纤维。具体地说,可以列举出具有热收缩性,但在潜在卷曲性纤维的开始卷曲温度下,实质上未热收缩的热熔融粘合纤维,和实质上不具有热收缩性的热熔融粘合纤维(以下将这些纤维总称为非热收缩性熔融纤维)。
[0205] 第1纤维层131优选含有上述非热收缩性熔融纤维。具体地说,优选由芯鞘型或并列型热熔融粘合复合纤维构成。另外,在第1纤维层131中可以含有第2纤维层132所含有的潜在卷曲性纤维。由此,第1纤维层131向平面方向拉伸时的回复性也变高。从这些观点出发,第1纤维层131中含有的潜在卷曲性纤维的量优选为3~50重量%,特别优选为10~30重量%。
[0206] 另外,背面片材143使用的是,液体不透过性或疏水性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薄膜、具有疏水性的无纺布以及该薄膜和该无纺布的层叠体。在本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由具有透湿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的背面片材143。
[0207] 正面片材103的非肌肤接触面135侧和防漏层104(背面片材143) 的肌肤接触面142侧可以通过粘合剂、热封处理等进行接合。吸收性主体110的周边部110A要求强的接合力,所以通过连续的(不是非连续的)热封处理进行接合。这以外的区域通过使用粘合剂的粘合部151进行接合。
[0208] 从宏观上看粘合部151也可以整个面覆盖地设置在防漏层104的肌肤接触面142侧。但是,为了使正面片材103和防漏层104直接接触,并确保透湿性防漏层104的透气性,粘合部151优选为非连续的。
[0209] 非连续的粘合部151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是以螺旋图案涂布热熔性粘合剂而形成。另外,图11表示假设除去正面片材103后的状态图。
[0210] 作为热熔性粘合剂的涂布图案,除了螺旋图案以外,例如,还可以列举出点阵图案、Ω状图案、直线状图案。这些图案可以通过热熔性粘合剂的螺旋喷涂、狭缝喷涂、控制编织涂布、照相凹版式涂布等形成。特别是,从容易控制、对防漏层的损伤较小等观点出发,适宜的是使用螺旋喷涂和控制编织涂布。
[0211] 在吸收性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上,粘合部151的宽(将粘合部151整体统一考虑时,沿着吸收性主体110的宽度方向的宽)W1,优选为吸收性主体110的宽W0的40~100%,更优选为该宽W0的60~100%。
[0212] 所述的“吸收性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是指将吸收性主体110在长度方向2等分时的中央位置。上述粘合部151的宽W1的优选范围优选相当于贯穿粘合部151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
[0213] 在防漏层104的非肌肤接触面141侧设置固定到内衣上所用的固定用粘合剂152。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8(b)和图12所示,固定用粘合剂152是由在吸收性主体1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带状的粘合剂在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而构成的。带状的粘合剂的条数,例如为10~30条。
[0214] 在吸收性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固定用粘合剂152的宽(将固定用粘合剂152整体一起考虑时,沿着吸收性主体110的宽度方 向的宽)W2优选为吸收性主体110的宽W0的70~100%,更优选为该宽的80~100%。上述固定用粘合剂152的宽W2的优选范围优选相当于贯穿固定用粘合剂152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
[0215] 按照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101,由于在正面片材103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卷曲性纤维,正面片材103是使原材料的长度方向朝向吸收性主体110的长度方向而接合到防漏层104上的,所以卷曲性纤维产生的收缩力在吸收性主体110的宽度方向上起作用。因此,由正面片材103和防漏层104形成简单、较薄且没有不适感的结构,而且可以显现出对褶皱的变形性和回复性优异的品质。
[0216] 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吸收性主体110为1片正面片材103和只由1片背面片材143形成的防漏层104所构成的2层结构,所以在确保吸收性主体110较薄的同时,刚性变高,更不易发生弯曲纵向变形。
[0217]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第5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3(a)和图13(b)所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201具有由正面片材202和背面片材204形成的层叠(2层)结构。第5实施方案的“正面片材202”是本发明的“透液层”的一个形态。第5实施方案的“背面片材204”是本发明的“防漏层”的一个形态。从穿戴时不易感到不适感的角度考虑,所述层叠结构的厚度优选为2mm或以下。
[0218] 如图13(b)和图14所示,本实施方案的正面片材202具有通过接合部223至少将第1纤维层221和第2纤维层222部分地接合的层叠结构。在接合部223以外的部位,第1纤维层221形成从第2纤维层222向第1纤维层221隆起的大量隆起部203。
[0219] 另外,如图13(b)和图15(b)所示,从纵剖面来看,在隆起部203的与第2纤维层222接合的接合底端部231和顶部232之间,形成伸出部233。伸出部233从俯视来看,是向平面方向伸出从而部分覆盖接合部223。在说明了卫生护垫201的整体结构后,再就正面片材202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0220] 在本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201中,背面片材204使用液体不透过性 或疏水性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薄膜、具有疏水性的无纺布以及该薄膜和该无纺布的层叠体。在本实施方案中,使用由具有透湿性的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的背面片材204。 [0221] 正面片材202的非肌肤接触面和背面片材204的肌肤接触面侧通过粘合剂、热封处理等进行接合。卫生护垫201的周边部201A要求有强的接合力,所以通过连续的(不是非连续的)热封处理进行接合。这以外的区域通过使用粘合剂的粘合部(未图示出)进行接合。
[0222] 从宏观上看粘合部也可以整个面覆盖地设置在背面片材204的肌肤接触面侧上。但是,为了使正面片材202和背面片材204直接接触,确保透湿性背面片材204的透气性,粘合部优选为非连续的。
[0223] 非连续的粘合部,例如,可以通过以螺旋图案涂布热熔性粘合剂形成。作为热熔性粘合剂的涂布图案,除了螺旋图案以外,例如,还可以列举出点阵图案、Ω状图案、直线状图案。这些图案可以通过热熔性粘合剂的螺旋喷涂、狭缝喷涂、控制编织涂布、照相凹版式涂布等形成。特别是从容易控制、对防漏层的损伤较小等观点出发,适宜的是使用螺旋喷涂和控制编织涂布。
[0224] 可以在背面片材204的非肌肤接触面241侧设置固定至内衣上所用的固定用粘合剂(未图示出)。
[0225] 接着,对本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201的正面片材202进行详细描述。正面片材202优选在平面方向具有伸缩性。在本实施方案中,作为这样的正面片材202,使用图13(b)和图14所示的凹凸片材。
[0226] 如图13(b)和图14所示,本实施方案的正面片材202由具有层叠(2层)结构的无纺布形成,其中该层叠结构由如下方法形成:将作为第1纤维层的上层纤维层221和与该层邻接的作为第2纤维层的下层纤维层222,通过接合部223部分地接合而形成。另外,在图14中,为了明确地表示接合部223,以假想地去除伸出部233的伸出宽度W1(后述)的状态表示。
[0227] 上层纤维层221由纤维集合体构成。另一方面,下层纤维层222由 与构成上层纤维层221的纤维具有不同的种类和/或混合比例的纤维集合体构成。上层纤维层221和下层纤维层222通过大量的接合部223部分地接合。因此,上层纤维层221和下层纤维层222并非整个面地接合的。
[0228] 所述的正面片材202的上层是指将正面片材202装入吸收性物品中时面向穿戴者的层,所述的下层是指其相反侧的层。
[0229] 接合部223以小圆形状,离散且不连续地形成,整体形成为交错格子状的配置图案。接合部223被压实,与正面片材202的其它部分相比,厚度薄且密度大。上层纤维层221和下层纤维层222通过接合部223在厚度方向成为一整体。
[0230] 本实施方案的接合部223是圆形的,但是其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它们的组合。另外,接合部223可以是连续的形状,例如直线或曲线等线状。 [0231] 接合部223相对于表面202的面积的面积率(相对于正面片材202的每单位面积的接合部223的面积),根据正面片材202的具体用途而异,但是从充分提高上层纤维层221和下层纤维层222的接合力的方面,以及充分形成凸状的立体形状而显现出隆起部203的膨松度方面出发,上述面积率优选为4~35%,特别优选为5~30%。另外,按照后述的制造方法制造正面片材202时,收缩前的前述面积率优选为2~15%,特别优选为5~
10%。
[0232] 如图13(b)所示,在下层纤维层222的非肌肤接触面侧,形成有向着上层纤维层221凹陷的大量的朝上的凹部224。朝上的凹部224对应于接合部223的位置而形成。如果正面片材202的非肌肤接触面与背面片材204接合,则朝上的凹部224下侧的开口部通过背面片材204封闭,形成空隙部。
[0233] 该空隙部在正面片材202的肌肤接触面侧流入大量体液而上层纤维层221无法吸尽时,以及已被吸收的体液回流(回湿)时,起着体液的暂时储藏区域的作用。 [0234] 在上层纤维层221中,其构成纤维在接合部223间向厚度方向突出。由此,上层纤维层221在接合部223以外的部位形成从下层纤维层222向上层纤维层221隆起的大量的隆起部203。
[0235] 在本实施方案中,正面片材202具有大量由接合部223包围形成的封闭区域,其中接合部223由交错格子状的排列图案构成。在该封闭区域中,上层纤维层221突出而形成隆起部203。隆起部203的内部由上层纤维层221的构成纤维填满。接合部223相对于隆起部203成为相对的凹部。因此,正面片材202整体上为在上层纤维层221上具有大量凹凸部的膨松结构。
[0236] 将连结各接合部223的面作为基准面时,隆起部203的高度H1(参照图15(b))比下层纤维层222的高度H2(参照图13(b))更高。具体地说,隆起部203的高度H1优选为0.3~5mm,更优选为0.5~2mm。下层纤维层222的高度H2优选为0.1~3mm。 [0237] 如果将这两个高度H1、H2设定为上述的高度,则具有正面片材202的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感良好。这些高度通过在正面片材202的任意剖面中,使用显微镜等放大观察而可以测定。
[0238] 如图13(b)和图15(b)所示,从纵剖面来看,隆起部203的与下层纤维层222接合的接合底端部231和顶部232之间,形成伸出部233。与下层纤维层222接合的接合底端部231是隆起部203和下层纤维层222接合的基部中的平面方向端部,在本实施方案中,从俯视来看为圆形。顶部232是隆起部203的最高部,在本实施方案中,是平面方向的中心部。 [0239] 伸出部233从俯视来看,是在平面方向伸出从而部分覆盖接合部223的部分。伸出部233从俯视来看,是沿接合底端部231的全圆周形成的。因此,从纵剖面来看,隆起部
203具有略Ω字形。伸出部233的构成纤维主要是沿着隆起部203的外形,在厚度方向取向。这可以通过放大观察伸出部233而得以确认。
[0240] 如图15(a)所示,从俯视来看,伸出部233具有伸出宽W1(从接合 底端部231到平面方向最外端部234的宽)较大的方向D1和伸出宽W1较小的方向D2相正交的形状。在本实施方案中,伸出部233为近似椭圆状。接合底端部231从俯视来看为圆形,所以伸出部233的伸出宽W1根据具体的位置而有所不同。
[0241] 在着眼于1个伸出部233时,伸出宽W1的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优选为0~1.5mm,更优选为0.2~1mm。
[0242] 在本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201中,伸出部233的伸出宽W1较大的方向D1朝向吸收性物品(卫生护垫)201的宽度方向。
[0243] 伸出部233的平面方向最外端部234的高度和顶部232的高度之差H3(参照图15(b))优选为0.05~2mm,更优选为0.1~1mm。如果高度差H3设定为这样的范围,则正面片材202的上层纤维层221的与肌肤接触的感觉光滑。
[0244] 从纵剖面来看,从伸出部233的平面方向最外端部234到顶部233的外形曲线235-1 -1的曲率(curvature)优选为0.025~0.5mm ,更优选为0.05~0.4mm 。如果将外形曲线
235的曲率设定为这样的范围,则正面片材202的上层纤维层221的与肌肤接触的感觉光滑。
[0245] 外形曲线235的曲率如下测定。
[0246] 从任意的剖面观察,计测平面方向最外端部234的高度和顶部232的高度的差H3,以及一侧的平面方向最外端部234和另一侧的平面方向最外端部234间的距离W2。计测高度差H3时,两端部中的平面方向最外端部234和顶部232之间的距离不同时,以两者的平均值为高度差H3。从所得的高度差H3和距离W2求得曲率半径(radius of curvature),从曲率半径的倒数算出曲率。另外,从形成光滑的与肌肤接触的感觉的观点出发,距离W2优选为2~8mm,更优选为3~5mm。
[0247] 接着,详细描述正面片材202的构成纤维。
[0248] 本实施方案的正面片材202的下层纤维层222含有显现出了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纤维。显现出了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纤维为线圈状的卷曲状态。潜在卷曲性纤维的纤度优选为1~7dtex左右。
[0249] 潜在卷曲性纤维,例如由以收缩率不同的2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为成分的偏心芯鞘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构成。作为其例子,可以列举出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9-296325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第2759331号公报所述的那些。
[0250] 作为收缩率不同的2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例子,例如可以适宜地列举出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EP)和聚丙烯(PP)的组合。从隆起部203的形成性方面出发,显现出了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纤维在下层纤维层222中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或以上,更优选为70~90重量%。下层纤维层222可以由显现出了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纤维100%构成。 [0251] 在下层纤维层222中含有显现出了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纤维以外的纤维时,作为该纤维可以列举出在潜在卷曲性纤维开始卷曲的温度下,实质上不进行热收缩的热熔融粘合纤维。具体地说,可以列举出虽然具有热收缩性,但在潜在卷曲性纤维开始卷曲的温度下实质上不进行热收缩的热熔融粘合纤维,以及实质上不具有热收缩性的热熔融粘合纤维(以下,将这些纤维统称为非热收缩性熔融粘合纤维)。
[0252] 上层纤维层221含有非热收缩性熔融粘合纤维。具体地说,上层纤维层221优选由芯鞘型和并列型热熔融粘合复合纤维构成。另外,在上层纤维层221中也可以含有下层纤维层222中所含有的潜在卷曲性纤维。
[0253] 由此,由上层纤维层221形成的隆起部203压缩时的回复性变高。而且,上层纤维层221向平面方向拉伸时的回复性也变高。从这些观点出发,上层纤维层221中所含有的潜在卷曲性纤维的量优选为3~50重量%,特别优选为10~30重量%。
[0254] 隆起部203优选显现出了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纤维之间没有进行热熔融粘合。另外,潜在卷曲性纤维优选与上层纤维层221中含有的其它纤维也没有进行热熔融粘合。由此,上层纤维层221中的纤维的自由度提高,上层纤维层221相对于平面方向的运动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
[0255] 从体液顺利地透过的观点出发,优选对下层纤维层222进行亲水化 处理。同样地,也优选对上层纤维层221进行亲水化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下层纤维层222的亲水化程度优选比上层纤维层221的亲水化程度更大。
[0256] 作为亲水化处理,例如可以列举出在纤维表面供给亲水化剂,或者在纤维中揉搓进亲水化剂的方法。另外,作为使下层纤维层222的亲水度提高得比上层纤维层221更高的方法,可以在下层纤维层222中混纺具有吸水性的纤维(纤维素纤维、棉纤维、人造丝等)。 [0257] 上层纤维层221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100g/m2、特别优选为20~60g/m2。2 2
下层纤维层222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100g/m、特别优选为20~60g/m。通过后述的制造方法制造正面片材202时,收缩前的上层纤维层221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
2 2
50g/m、特别优选为10~30g/m。另一方面,下层纤维层222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比上层
2 2
纤维层221的单位面积重量更大,具体地说优选为5~50g/m,特别优选为10~30g/m。 [0258] 由于正面片材202具有纤维密度比较低的隆起部203,所以在厚度方向压缩时的压缩变形性非常大。更详细地说,从向正面片材202提供膨松感,提高压缩变形性,进而提
2 3
高柔软性方面出发,压力为0.5cN/cm 下的表观密度优选为0.005~0.05g/cm,特别优选
3
为0.01~0.05g/cm。
[0259] 此外,从对正面片材202提供足够的强度以提高三维立体形状的隆起部203的保2
形性方面出发,压力为50cN/cm 下的正面片材202整体的表观密度优选为0.04~0.1g/
3 3 2
cm,特别优选为0.05~0.08g/cm。0.5cN/cm 的压力与吸收性物品穿戴过程中的压力大
2
致相等,50cN/cm 的压力与吸收性物品穿戴过程中施加体压时的压力大致相等。 [0260] 正面片材202在0.5cN/cm2的压力下和50cN/cm2的压力下的表观密度通过将其单
2 2
位面积重量分别除以0.5cN/cm 压力下和50cN/cm 的压力下的厚度算出。
[0261] 正面片材202的厚度根据其具体用途而异,0.5cN/cm2压力下的厚度优选为0.5~2
5mm,特别优选为1~3mm。从膨松性和压缩变形性的方 面出发,正面片材202的50cN/cm的压力下的厚度优选为0.2~3mm,特别优选为0.5~2mm。
[0262] 0.5cN/cm2压力下和50cN/cm2的压力下的厚度使用KATO TECH CO.LTD制造的2
KES-FB3压缩试验机测定。该试验机是通过使具有面积为2cm 的圆形的压缩面的加压部下降和上升,从而对布或薄膜状的试样提供压缩和回复载荷,得到该压缩和回复过程的1个循环(cycle)的压缩载荷-压缩变形量的滞后曲线,由此可以求得试样厚度、压缩作功量、回复性等。
[0263] 将正面片材切取成2.5cm×2.5cm的正方形,将其作为试样,安装到压缩试验机中。然后,以0.02mm/s的加压速度使加压部下降,进行加压直到对正面片材施加0.5cN/2 2 2
cm 和50cN/cm 的压力。测定此时的正面片材的厚度,将该厚度作为0.5cN/cm 的压力下和
2
50cN/cm 的压力下的厚度。
[0264] 从具有正面片材202的吸收性物品变得更容易追从穿戴者的体形和运动,以及提2
高正面片材202的触感的观点出发,在正面片材202中,与前述0.5cN/cm 的压力下的厚度
2
T1和50cN/cm 的压力下的厚度T2相关,以下式(1)定义的压缩率优选为30~85%,特别优选为40~70%。
[0265] 压缩率(%)=(T1-T2)/T1×100 (1)
[0266] 从使正面片材202显现出足够的压缩变形性和膨松感的观点出发,正面片材2022 2
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0~200g/m,特别优选为40~150g/m。单位面积重量是通过将正面片材202切断为50mm×50mm以上的大小而采集测定片,使用最小刻度为1mg的电子天平测定该测定片的重量,换算为单位面积重量而获得。
[0267] 接着,对本实施方案的正面片材202的一种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制造方法是在形成具有未形成有伸出部233的圆顶状的隆起部230的正面片材202后,在厚度方向对该正面片材202进行挤压加工,在隆起部203上形成伸出部233。
[0268] 首先,分别制造上层纤维层221和下层纤维层222。上层纤维层221, 例如为含有非热收缩性熔融粘合纤维的纤维网或无纺布的形态。具体地说,以非热收缩性熔融粘合纤维和根据需要而采用的潜在卷曲性纤维作为原料,形成梳理(card)纤维网。将该纤维网直接作为上层纤维层221使用或者将以热风方式进行热处理后的热风法无纺布的形态作为上层纤维层221使用。另一方面,下层纤维层222优选使用含有50重量%或以上的潜在卷曲性纤维的纤维网。
[0269] 将上层纤维层221和下层纤维层222层叠并进行压花加工,得到使两纤维层在接合部223部分地成为一整体的无纺布。压花加工可以使用加热到规定温度的一对辊装置或超声波压花装置。在使用任一种装置时,都优选从含有潜在卷曲性纤维的下层纤维层222侧进行压花加工。
[0270] 所述的“从下层纤维层222侧进行压花加工”,在使用一对辊装置时,是指使雕刻辊接触下层纤维层222,进行压花加工(因此,平滑辊接触上层纤维层221)。另外,在使用超声波压花装置时,是指焊头(horn)接触下层纤维层222,进行压花加工。 [0271] 通过从下层纤维层222侧进行压花加工,可以使在下层纤维层222中含有的潜在卷曲性纤维之中的位于接合部223周围的部分预先卷曲,聚集到接合部223的周围。为了有效进行潜在卷曲性纤维的预卷曲,压花加工的温度,即接触下层纤维层222的压花装置的温度应足够高。
[0272] 具体地说,优选在比潜在卷曲性纤维开始卷曲的温度高5~30℃,特别是高5~20℃的温度下,进行压花加工。从通过后述的下层纤维层222的热收缩形成朝上的凹部224方面出发,预卷曲也是重要的。
[0273] 另一方面,与上层纤维层221接触的压花装置的温度,不需要如此高的温度,只要是辅助接合部223形成的温度就足够了。具体地说,前述压花装置的温度可以是上层纤维层221中含有的非热收缩性熔融粘合纤维的熔点或比该熔点高10~20℃左右的温度。 [0274] 接着,在潜在卷曲性纤维开始卷曲的温度或更高的温度下,对所得的无纺布进行热处理。在热处理时,例如可以使用热风吹过(热风法加工)以及红外线照射等。通过热处理,下层纤维层222在接合部223间 收缩。但是,上层纤维层221中完全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产生收缩。因此,上层纤维层221与下层纤维层222收缩相应地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突出,形成大量的隆起部203。
[0275] 另外,在通过压花加工将上层纤维层221和下层纤维层222部分地接合时,如果从下层纤维层222侧进行压花加工,则位于接合部223周围的纤维预卷曲,聚集到接合部223的周围。在该状态下,如果下层纤维层222收缩,则形成朝上的凹部224。 [0276] 在下层纤维层222收缩时,为了控制其收缩程度并从始至终良好地形成朝上的凹部224,可以将无纺布安装在针链拉幅机(pin tenter)等固定装置上。下层纤维层222由于在其面内大致等方向性地收缩,所以在将无纺布安装在固定装置上时,优选将其周围整体安装在固定装置上。无纺布的收缩程度以面积收缩率表示,优选为30~80%,特别优选为30~60%。如果以收缩前的基准面积为S0,以基准面积的收缩后的面积为S1,则面积收缩率可以用下式(2)表示。
[0277] 面积收缩率(%)=(S0-S1)/S0×100 (2)
[0278] 另外,在上文中,对从下层纤维层222侧进行压花加工,形成具有隆起部203和朝上的凹部224的正面片材202的形成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这种形态的正面片材202也可以从上层纤维层221侧进行压花加工形成。
[0279] 如图16(a)和图16(b)所示,通过前述压花加工的工序,形成了具有未形成伸出部233的圆顶状的隆起部230的正面片材202。
[0280] 接着,如图17所示,将具有未形成该伸出部233的隆起部230的正面片材202,插入上下一对的平滑辊R1、R2间并使其从中通过,以在厚度方向进行挤压加工。隆起部203(230)如果在厚度方向加压,则其俯视形状以相似的形状在平面方向扩张开。其结果是,隆起部203与接合底端部231相比,向平面方向的更外侧伸出,由该伸出的部分形成伸出部
233。
[0281] 另外,如果释放出由挤压加工所产生的挤压力,通常的情况下隆起 部203的高度变高,同时以俯视形状的面积变小的方式复原。因此,必须对隆起部203(230)进行挤压加工,使得比所需要的伸出部233的伸出宽W1伸出得更大。
[0282] 另外,为了在挤压加工后,使伸出部233残留,挤压加工时的加热温度优选比上层纤维层221中含有的非热收缩性熔融粘合纤维的熔点高10~20℃左右(例如,为80~90℃)。
[0283] 由于对正面片材202的原材料的长度方向提供张力,同时进行挤压加工,所以在挤压加工后,在厚度方向挤压形成的隆起部203中,正面片材202的原材料的长度方向的收缩幅度比该原材料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收缩幅度更小。因此,如图15(a)所示,隆起部203的俯视形状是近似椭圆的形状,其具有伸出宽W1较大的方向D1和伸出宽W1较小的方向D2正交的形状。
[0284] 之后,根据需要,通过跳动辊(dancer roller)释放正面片材202中残留的张力。另外,挤压加工后的正面片材202卷为辊筒状后保管,但是如果卷为辊筒状,隆起部203会被压塌。因此,从辊筒状态牵引出正面片材202时,优选进行热风回复处理(热风处理),尽量恢复隆起部203的高度,以充分确保隆起部203的高度。
[0285]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案的正面片材202,从纵剖面来看,隆起部203中的与下层纤维层222接合的接合底端部231和顶端部232之间,形成从俯视来看为以部分覆盖接合部223的方式向平面方向伸出的伸出部233。因此,在具有该正面片材202的卫生护垫201中,与没有伸出部233的情形相比,由于形成了伸出部233,所以隆起部203之间较早产生接触(缓冲)。
[0286] 因此,局部作用的外力,由于隆起部203较早产生了缓冲,故不会只对该局部位置施加力,而使力向周围传播,所以不易产生皱纹和褶皱。另外,由于上层纤维层221的隆起部203的上表面的面积较大,所以表面的光滑度变高。
[0287] 另外,如前述制造方法所述,如果伸出部233是通过将隆起部203 在厚度方向挤压加工而形成的,则隆起部203的高度偏差变小,品质稳定。
[0288]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卫生护垫201,伸出部233的伸出宽度W1较大的方向D1在吸收性物品(卫生护垫)201的宽度方向进一步变大,或者发生频率变高。因此,如果在宽度方向形成皱纹,则在宽度方向邻接的隆起部203,203中,相面向的伸出部233互相干涉,皱纹和褶皱更加不易产生。
[0289] 除了以上各种效果以外,本发明的正面片材202还可以起到如下效果:由于形成了大量的隆起部203,所以具有极为膨松的结构,而且对压缩的变形性和回复性高。另外,下层纤维层222在含有显现出了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纤维时,至少下层纤维层222具有伸缩性,结果还起到如下效果:下层纤维层222可以针对穿戴者的运动自由地伸缩或者追随着该运动而运动,而且上层纤维层221不易产生变形。因此,正面片材202的感觉极好,具有该正面片材202的卫生护垫201显示出舒适的穿戴感。
[0290] 正面片材可以具有3层或更多层的多层结构。隆起部的俯视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就是说,伸出宽没有方向性的形状)。
[0291] 隆起部的伸出部依赖于第1纤维层、第2纤维层等的物性、它们的接合方法、接合条件等,可以在第1纤维层和第2纤维层的接合时(不是使用挤压加工)形成。另外,隆起部的伸出部可以不在正面片材的单体状态下形成,而在将正面片材和背面片材等接合形成卫生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通过进行挤压加工和热处理等而形成。 [0292]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只要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0293] 例如,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可以用于腋下垫、哺乳垫、轻失禁衬垫。透液层可以不设置用于局部集中体液的大量凹部。
[0294]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被吸收到透液层中的体液可以快速移往防漏层附近,所以不会残留在透液层的肌肤接触面,肌肤接触面不会产生潮湿发粘感。另外,在防漏层中,防漏层内侧和外侧的湿度差(面向 其透液层的面侧的水分量非常多,其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水分量少)成为驱动力,使封闭在吸收性物品内部的水分作为水蒸气蒸发的效果变高。其结果是,吸收性物品内部不易聚集水蒸气,不易出现水蒸气所引起的不透气闷热感,穿戴时一直保持干燥感(干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