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088639.5

文献号 : CN18618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酒井要介

申请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除了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织物卷绕时容易产生的卷皱发生之外,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单地制造卷皱防止机构。包括由织物(W)卷绕而形成布卷的布辊(14)、相对于布辊(14)平行地延伸且设置在布卷(R)和卷绕前的织物(W)之间的卷皱防止机构(17),卷皱防止设施(17)具有对布卷(R)进行压接的压接部、将卷绕前织物(W)向布辊(14)进行导向的导向部,压接部至少包含在布卷(R)周向(布卷周向)的多个位置进行接触的接触点(20),导向部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比压接部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小,导向部包含与被导向的织物(W)进行滑动接触的横截面为圆弧状的导向面(27)。

权利要求 :

1.一种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包括由织物的卷绕而形成布卷的布辊、和相对于该布辊平行地延伸且设置在该布卷和卷绕前的该织物之间的卷皱防止机构,上述卷皱防止机构具有对上述布卷的周面进行压接的压接部、和将卷绕前的上述织物向上述布辊进行导向的导向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部,以包含与上述布卷的周面在多个位置处接触的接触点的方式具有沿布卷的周向延伸的扁平形状,上述导向部从上述压接部向上述布卷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且,上述导向部在上述布卷周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上述压接部在上述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皱防止机构具有包含上述压接部的压接部件、和包含上述导向部的导向部件,该压接部件和该导向部件通过连结机构而相互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件由圆杆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件具有沿该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形成圆弧状棱角线的导向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部件是管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部件的截面是长圆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部件在上述接触点之间具有与上述布卷分离的凹部,将上述连结机构设置在面向上述凹部的位置上。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包括在将织物卷绕在布辊上时防止在布卷中产生卷皱的卷皱防止机构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织机中包括对织造后的织物进行卷绕的织物卷绕装置。
具体地说,具有将织造后的织物通过卷取辊和压辊等而卷绕在布辊上,从而在布辊上形成布卷的织物卷绕装置。
在由该种织物的卷绕装置对织物卷绕时,在卷绕前的织物上存在用于进行卷绕所必需的既定张力,织物中不均匀的张力成为在刚被卷绕到布辊上后的织物上产生卷皱的原因。
因此,现有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大多包括用于防止在刚卷绕后的织物上产生卷皱的卷皱防止机构。
作为第一现有技术,例如图6显示了包括了卷皱防止机构51的织物卷绕装置的关键部分。
该织物卷绕装置中的卷皱防止机构51主要由相对于布辊53平行地延伸且设置在布卷R和卷绕前的织物W之间的圆杆的压杆52构成。
压杆52将来自压辊等的织物W向布辊53引导,同时利用由织物W的引导而产生的布辊53侧的压接力,对布卷R的周面进行推压(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而且,在图6中,由实线表示压杆52向卷绕方向弯曲的状态,显示了由于该弯曲而在布卷R上产生卷皱S的状态。
此外,在图6中由双点划线表示没有弯曲状态的压杆52。
而且,作为第2现有技术,例如包括了图7所示的卷皱防止机构55的织物卷绕装置是公知的。
该卷皱防止机构55是主要由截面为圆弧的周面58和平坦面57构成的杆状的推压部件56,推压部件56具有大致圆弓形的截面形状。
推压部件56相对于布辊53平行延伸,推压部件56所具有的平坦面57与布辊53侧的布卷R的周面接触,截面为圆弧的周面58对卷绕前的织物W进行导向。
而且,在对织物W进行导向的周面58上,在推压部件56长度方向上左右对称地形成了随着朝向织物W的卷绕方向而向外侧扩展的多个倾斜槽59。
这些倾斜槽59与织物W上产生的张力相配合,将织物W向推压部件56的两个端部扩张,通过使织物W在宽度方向上扩张而防止卷皱。
而且在从压辊(图中未示)至推压部件56的织物W和从推压部件56至布辊53的织物W之间,形成了对应于布卷R的直径而变化的导向角X。
而且作为第3现有技术,存在一种包括与布辊的布卷接触的多个辊、和将卷绕前的织物引导到布辊的导向部件的织物卷绕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实开平5-77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公昭50-331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第1现有技术中,由于使用圆杆作为压辊,压辊由两端部支撑,从而,卷绕所必需的织物张力对压辊施加使之向卷绕方向弯曲的力。
具有产生于压辊的弯曲有助于卷皱产生的问题。
特别是,在织物形成宽幅的情况中,压辊的轴向长度和直径的比值增大,此时,承受了织物张力的压辊更容易弯曲。
在第2现有技术中,由于推压部件的周面对卷绕前的织物进行引导,而推压部件的平坦面对布卷进行压接,因此,在推压部件相对于布卷的面接触能够实现防止卷皱方面的优势是得到认可的。
但是,由于推压部件的截面大致为圆弓形,例如在由圆杆制造推压部件的情况中,必须实施形成平面的切削加工、对平坦面和周面交界附近进行倒角加工、消除伴随着加工所形成的歪斜等,存在不能方便制造推压部件的问题。
而且还存在由从压辊至推压部件的织物和从推压部件至布辊的织物所形成的导向角由推压部件中截面圆弧直径来确定的问题。
例如虽然可以期望通过减小导向角而提高推压部件对布卷的压接力的效果,但是在这种情况中,为了减小了导向角,只能平坦面的面积下降,或者增大推压部件的圆弧直径。
减少了平坦面将导致防止卷皱效果下降,而且增大推压部件的圆弧直径将导致推压部件大型化且重量增大等问题。
在第3现有技术中,虽然公开了多个辊与布卷接触,但是由于所有辊都是相互独立的辊,仅有一个辊对布卷实施压接的可能性高,可能不能充分防止卷皱。
而且由于是相互独立地被支撑的辊,仍然存在至少对织物进行导向的辊承受张力而向卷绕方向弯曲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除了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织物卷绕时容易产生的卷皱发生之外,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单地制造卷皱防止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包括由织物的卷绕而形成布卷的布辊、相对于该布辊平行地延伸且设置在该布卷和卷绕前的织物之间的卷皱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皱防止机构具有对上述布卷周面进行压接的压接部、将卷绕前的上述织物向上述布辊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上述压接部,以包含与上述布卷周面在多个位置处接触的接触点的方式具有沿布卷的周向延伸的扁平形状,上述导向部从上述压接部向上述布卷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且,上述导向部在上述布卷周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上述压接部在上述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小。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卷绕前的织物由卷皱防止机构的导向部导向,保持一定导向角地被导向布辊,处于布卷状态的刚卷绕后的织物承受具有沿布卷周向延伸的扁平形状的压接部的压接。
由于导向部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压接部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小,因而与压接部的接触点的设定无关,根据导向部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来设定导向角。
包含在压接部内且在多个位置与布卷周面接触的接触点承受织物的张力,并对布卷进行压接。
由于压接部在布卷周面的多个位置接触,各个接触点在卷绕方向前后对布卷进行压接,因而,与压接部滑动接触后的布卷周面几乎没有起伏,极大地降低了产生卷皱的隐患。
如果压接部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设定得足够大,则压接部难以由于织物的张力而向卷绕方向弯曲,由于压接部不弯曲,能够进一步防止卷皱。
而且,所谓压接部包括与布卷周面在多个位置接触的接触点,是指在两个以上的部位存在接触点就可以,例如也包括由接触点连续形成的接触面的概念。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皱防止机构具有包含上述压接部的压接部件、和包含上述导向部的导向部件,该压接部件和导向部件通过连结机构而相互连结。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包含压接部的压接部件与包含导向部的导向部件是相互不同的分体部件,由于卷皱防止机构所具有的压接部件和导向部件通过连结机构而连接,由于两个部件的相互连结,提高了卷皱防止机构的强度。
从而,即使使之向卷绕方向产生弯曲的织物张力作用在卷皱防止机构上,也可以防止卷皱防止机构弯曲。
而且,由于导向部件和压接部件彼此是分体部件,因而除了提高了导向部和压接部的设计自由度之外,还能够轻易地将现有部件转用为压接部件和导向部件。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件由圆杆形成。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由于使用形状比较简单的圆杆作为导向部件,因而由于圆杆的简单加工,就可轻易地制造导向部件,例如可以由对现有部件进行转用而获得导向部件。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件具有沿该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形成圆弧状棱角线的导向面。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由于导向部件具有沿长度方向形成圆弧状棱角线的导向面,因而卷绕前的织物一边由导向部件导向,一边借助导向面,织物宽度方向扩张。
由于沿宽度方向对织物进行扩张,促进织物中的张力均匀,与压接部对布卷的压接相结合,防止产生卷皱。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4之任一项记载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部件是管状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由于使用中空管状部件作为压接部件,因而,能够实现压接部件的轻量化,进而实现卷皱防止机构的轻量化。
而且通过转用现有部件,能够轻易地获得压接部件。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部件的截面是长圆状。
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如果使管状部件的截面为长圆状,使长圆的长度方向侧的面面对布卷,则可以实现压接部的轻量化,同时,能够增强压接部件对抗由织物张力所引起的弯曲的强度。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6之任一项记载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部件在上述接触点之间具有与上述布卷分离的凹部,上述连结机构设置在面向上述凹部的位置上。
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由于上述压接部件中在上述接触点之间设置了与布卷分开的凹部,因而能够在压接部件上设置借助凹部以一定距离隔开的接触点,通过将连结机构配置在面向凹部的位置上,除了易于采用简单的连结机构之外,还避免了连结机构和布卷的干涉。而且,在形成了用于容纳连结机构的开口部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该开口部的缘部对布卷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除了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织物卷绕时容易产生的卷皱发生之外,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较简单地制造卷皱防止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织物卷绕装置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以剖视方式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卷皱防止机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导向部件和压接部件的连接的立体图;
图4是以剖视方式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卷皱防止部件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导向部件其它示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现有卷皱防止机构关键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其它的现有卷皱防止机构的关键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文将根据图1~图3对第1实施方式的织机的织物卷绕装置(下文简称为‘织物卷绕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织物卷绕装置10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该实施方式的织物卷绕装置10,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伸缩杆11、卷取辊12、压辊13、布辊14、卷皱防止机构17。
伸缩杆11是将由织机制造的织物W从水平方向向下方进行导向的棒状部件。
卷取辊12是将由伸缩杆11向下方导向后的织物W再次向上方、朝压辊13进行导向的辊,卷取辊12和压辊13成为对通过两个辊12、13之间的织物W进行夹压的辊。
压辊13是使朝向上方的织物W朝向下方的布辊14的辊。
布辊14是对从压辊13引导来的织物W进行卷绕的辊,布辊14与布辊用驱动源(图中未示)相连,并沿对织物W进行卷绕的方向转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从压辊13的前侧向下方输出的织物W经过布辊14的后侧卷绕到布辊14上,在布辊14上形成布卷R。
而且,伸缩杆11和各个辊12~14除了具有比织物W的宽度大的长度之外,以各个轴心相互平行的方式,伸缩杆11和各个辊12~14两端轴支承在织机的侧机架(图中未示)上。
下文将对卷皱防止机构17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卷皱防止机构17,如图1所示,具有设置在布卷R和卷绕前的织物W之间并与布卷R接触的压接部件18、和对卷绕前的织物W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25。
在该实施方式中,压接部件18相当于卷皱防止机构17的压接部,而且,导向部件25相当于卷皱防止机构17的导向部。
设置了可转动地对导向部件25的两端进行轴支承的摆动臂15,摆动臂15的上端轴支承在设置于卷取辊12下方的支点轴16上。
因而,即使形成在布辊14上的布卷R直径扩大,摆动臂15对应于布卷R的直径而倾动,且卷皱防止机构相对于摆动臂15转动,从而能够维持卷皱防止机构17对布卷R的压接。
压接部件18和导向部件25通过如图2所示作为连结机构的螺栓23而相互相连。
现对压接部件18进行说明,压接部件18是相对于布辊14平行地延伸的管状部件,其截面为大致长圆形。
压接部件18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织物W的宽度大。
由此,沿压接部件18的长度方向形成不与布卷R接触的凹部19,在凹部19的截面长径方向的两侧分别有接触点20。
即、在压接部件18上具有在布卷R的周向上(下文称作布卷的周向)多个位置上接触的接触点20。
由于接触点20沿压接部件18长度方向连续形成,因而沿宽度方向与布卷R的周面接触。
由于凹部19和接触点20面向布卷R的周面,截面为长圆形的压接部件18具有扁平形状,设定成在布卷R周向的尺寸比在布卷R半径(下文称作布卷半径方向)的尺寸大。
这在防止由于织物W的张力引起压接部件18的弯曲这一方面非常有效。
而且,通过对截面为长圆形的管状部件进行压制加工而能够获得压接部件18上的凹部19。具体地说,由对长圆平坦面的中心附近进行局部加压,能够比较简单地形成凹部19。
而且在凹部19上,沿压接部件18长度方向保持既定间隔地形成多个开口部21,开口部21的面积设定为螺栓23的头部23b能够通过的面积。
而且,在压接部件18上,在与导向部件25相对且没有形成凹部19的平坦面上,在与开口部21相对的位置上开设有与开口部21同轴的通孔22。
通孔22的孔径设定为比螺栓23的轴部23a的直径大,比螺栓23的头部23b的直径小。
从而,能够将螺栓23从开口部21插入压接部件18内,使螺栓23的轴部23a从通孔22向导向部件25侧突出。
在该实施方式中,开口部21和通孔22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与螺栓23的头部23b在轴向上的长度几乎相同,以便实现螺栓23的头部23b不从开口部21中突出,这是为了在压接部件18对布卷R的周面进行压接时,螺栓23的头部23b不与布卷R干涉。而且,通过在凹部19上形成开口部21,开口部21的缘部与布卷R的周面不接触。
下文将对导向部件25进行说明。导向部件25是在布卷R半径方向外侧上相对于压接部件18平行延伸的圆杆,导向部件25设置在从压接部件18向布卷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位置上。导向部件25在长度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织物W的宽度大。
如图2和3所示,在导向部件25的周面上,在与压接部件18的平坦面相对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与压接部件18的通孔22对应的螺栓孔26。
螺栓孔26是包含与形成在螺栓23的轴部23a上的阳螺纹对应的阴螺纹的螺纹孔。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结机构的螺栓23采用六角紧固螺栓,在螺栓23的头部23b上形成了六角扳手孔23c。
由于导向部件25是圆杆,导向部件25周面的一部分构成将卷绕前的织物W向布辊14进行引导的导向面27。
而且,在导向部件25的周面上,在导向部件25长度方向上左右对称地形成了随着朝向织物W的卷绕方向而向外侧扩大的多个倾斜槽28。
所述倾斜槽28与织物W上产生的张力相结合,使织物W向导向部件25的两端部扩张,由于织物W在宽度方向上扩张,促进织物W上的张力均匀,与压接部件18对布卷R的压接相结合,以便防止卷皱产生。
该实施方式的导向部件25的直径(导向部件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压接部件18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小。
理由是避免在从压辊13到达导向部件25的织物W以及从导向部件25到达布辊14的织物W之间所形成的导向角X由压接部件18的形状设定。也就是,如果为了防止产生卷皱而增大压接部件18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则现有结构中导向部的导向圆弧面的直径也增大,则导向角X也增大,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由于导向部件25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比压接部件18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小,能够遏制导向角X的增大。
而且,除了减少导向角X之外,根据织物W的张力,增大压接部件18对布卷R的压接力,也有助于防止卷皱。
而且,导向角X由导向面27的圆弧直径、导向面27的顶点和布卷R的周面在布卷半径方向上的距离、和布卷R的直径确定。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导向部件25的直径设定为比压接部件18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小,且确保导向部件25和压接部件18的连接所形成的布卷半径方向的距离,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将导向角X设定得小。
从而,该实施方式的织物卷绕装置10目的在于,根据压接部件18所具有的形状提高压接部件18的强度、通过导向部件25和压接部件18的连接提高压接部件18的强度,通过使导向部件25和压接部件18成为分体部件而使导向角X减少化,提高导向角X的设计自由度,而且,由于导向部件25和压接部件18的形状简单从而提高制造的容易程度。
下文将对由该实施方式的织物卷绕装置10进行的织物W的卷绕动作进行说明。
通过布辊14转动,织造后的织物W被卷绕,刚织造后的织物W被伸缩杆11导向,通过伸缩杆11的前侧,转向下方的卷取辊12。
从卷取辊12的后侧被导向的织物W由卷取辊12朝向上方改变方向并被导向,而且,通过卷取辊12和压辊13之间,从压辊13的前侧转向卷皱防止机构17的导向部件25。
转向到导向部件25的织物W与导向部件25的导向面27滑动接触,并被引导到布辊14。
从压辊13引导到导向部件25的织物W和从导向部件25引导到布辊14的织物W形成与布卷R的直径相应的导向角X。
由此,从导向部件25转向布辊14的织物W从布辊14的下侧朝向前侧地卷绕。
由织物W的卷绕而形成的布卷R由刚卷绕后的织物W而形成布卷R的周面,但是布卷R的周面承受压接部件18的压接。
如果借助布辊14进行织物W的卷绕,布卷R的直径逐渐增大,则对应于布卷R的扩径,摆动臂15以支点轴16为支点向后方倾动。
由此,若摆动臂15倾动,则卷皱防止机构17以导向部件25为支点轴,相对于摆动臂15转动,维持压接部件18的接触点20与布卷R周面接触的状态。
而且,由于由卷取辊12和压辊13对织物W的夹压以及通过布辊14的转动而对织物W进行卷绕,位于压辊13和布辊14之间的织物W上存在张力。
织物W的张力将与导向角X对应的力通过导向部件25传送到压接部件18上,压接部件18对应于织物W的张力对布卷R进行压接。
在压接部件18对布卷R进行压接时,压接部件18的接触点20在布卷周向上的2点对布卷R进行推压,与转动的布卷R滑动接触。
与在1个接触点对布卷R进行推压的情况相比,压接部件18在布卷周向上2个位置的接触点20对布卷R进行推压,能够进一步防止在布卷R的周面上产生卷皱。
也就是,由于多个接触点20与布卷R的周面滑动接触并通过布卷R的周面,滑动接触后的布卷R周面上的起伏几乎消失,产生卷皱的隐患极小。
此外,织物W的张力通过导向部件25使压接部件18向织物W的卷绕方向弯曲,但是由于充分保证了压接部件18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因而,能够遏制压接部件18的弯曲。
而且由将导向部件25连接到压接部件18上,由于导向部件25增加了压接部件18的强度,能够防止由织物W的张力引起压接部件18弯曲。
此外,形成在导向部件25的导向面27上的倾斜槽28与织物W所产生的张力相结合,使织物W向导向部件25的两端扩张,促进通过导向部件25后的织物W上的张力均匀。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织物卷绕装置10,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1)由于压接部件18在布卷周向上多个位置接触,各个接触点20在卷绕方向的前后对布卷R均匀地压接,因而能够极大地降低产生卷皱的隐患。而且,由于充分保证了压接部件18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压接部件18难以因织物W的张力而向卷绕方向弯曲,能够防止因压接部件18的弯曲而引起的卷皱。
(2)由于压接部件18和导向部件25是分体部件,卷皱防止机构17所具有的压接部件18和导向部件25通过螺栓23相连,由压接部件18和导向部件25的相互连结,提高了作为卷皱防止机构17的强度。特别是导向部件25能够进一步妨碍压接部件18向卷绕方向的弯曲。
(3)由于使用形状比较简单的圆杆作为导向部件25,因而通过对圆杆进行简单地加工,就能简便制造导向部件25,例如通过对现有部件进行转用,就能充当导向部件25。
(4)使用截面为长圆状的管状部件作为压接部件18,如果使长圆的长度侧的面面向布卷R,则能够实现压接部件18的轻量化,同时能够实现压接部件18对由织物W的张力而引起的弯曲的抵抗强度提高。
(5)由于设置了位于压接部件18上的接触点20之间且与布卷R离开的凹部19,能够将借助凹部19而以一定距离隔开的接触点20配备在压接部件18上,通过将螺栓23设置在面向凹部19的位置上,除了容易采用现有的螺栓23之外,还能够避免螺栓23和布卷R的干涉。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由开口部21的缘部对布卷R造成的损伤。
(第2实施方式)
下文将根据图4对第2实施方式的织物卷绕装置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卷皱防止机构的要部的侧视图。
如图4所示,第2实施方式是作为卷皱防止机构的卷皱防止部件31的压接部32和导向部34由1个部件形成的示例。
因而,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引用第1实施方式中织物卷绕装置的说明。
如图4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卷皱防止部件31的截面呈大致T字形。
卷皱防止部件31相对于布辊14平行地延伸,其长度比织物W的宽度大。
卷皱防止部件31例如是能够由使用拉拔模具的拉拔成形等而获得的单一部件。
卷皱防止部件31具有包含对布卷R的周面进行压接的平坦压接面33的压接部32、和从压接部32的中心附近突出的导向部34。
由于压接部32中的压接面33是平坦面,因而与布卷R的周面面接触,但是压接面33也可以具有多个与布卷R接触的接触点。
换句话说,也可以说,压接面33包含在布卷周向上的多个位置接触的接触点。
通过充分确保压接面33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能够防止由织物W的张力所引起的卷皱防止部件31的弯曲。
下文将对卷皱防止部件31中的导向部34进行说明。
导向部34从压接部32中不存在压接面33侧(布卷半径方向的外侧)的面中心附近突出,导向部34在布卷周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压接部32在布卷周向的长度小。
在导向部34的顶端上,配置了与导向部34在布卷周向的长度对应的、截面为圆弧状的导向面35。
通过将导向部34在布卷周向的长度设定得比压接部32在布卷周向的长度小,且使从布卷R的周面至导向面35的顶部的距离成为足够距离,由此,与压接部32在布卷周向的长度无关,可以将由导向面35所导向的织物W的导向角设定为小角度。
而且,虽然图中未示,但是也可以在导向面35上设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倾斜槽28相同的倾斜槽,以实现通过导向面35的织物W张力的均匀化。
而且,在卷皱防止部件31的两端设置支撑轴36,其由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摆动臂(图中未示)轴支承,对应于布卷R的直径,卷皱防止部件31相对于摆动臂转动。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1)在压接面33对布卷R压接时,由于包含多个接触点的压接面33和布卷R的周面面接触,因而在布卷R的周面上,织物W在布卷周向上充分扩张,几乎消除了产生卷皱的隐患。
(2)如果充分确保压接部32在布卷周向上的长度,则由于压接部32和导向部34由一个部件形成,因而,包含了压接部32的卷皱防止部件31的强度提高,防止由织物W的张力所引起的卷皱防止部件31向卷绕方向的弯曲。
(3)由于压接部32和导向部34由一个部件形成,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布卷R的周面上的卷皱,同时还能够控制织物卷绕装置的部件数量。
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也可以进行下述变更。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导向部件,使用具有倾斜槽的圆杆,但是代替圆杆,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形成有贯穿长度方向具有圆弧状棱角线的导向面42的板状导向部件41安装在压接部件18上。在此情况中,无需在导向部件41上设置倾斜槽,能够比较简单地制造导向部件41。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作为连结机构的螺栓对导向部件和压接部件进行连接,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导向部件和压接部件之间设置调整部件,调整布卷周面和导向面之间的距离,调整导向角。在这种情况中,通过对导向角的调整,能够调整卷皱防止机构对布卷的压接力。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螺栓作为连结机构,但是连结方法例如也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至少能够维持导向部件和压接部件的连接的方法。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贯穿压接部件的长度方向形成了凹部,但是例如也可以仅在穿过螺栓的位置上局部地设置凹部,在各个凹部上形成开口部,除了凹部之外的部位都形成平坦的压接面。在这种情况中,在压接部件中,与布卷接触的接触点增加,进一步促进防止卷皱。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导向面的截面为圆弧形,但是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弧、包含曲率不同的多个圆弧的复合圆弧、包含与圆弧相连的直线的长圆弧的圆弧状导向面。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驱动源直接使布辊转动,但是例如也可以是使用了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的齿轮或皮带等传送部件的从动式布辊,布辊的转动机构没有特殊的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