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094132.0

文献号 : CN18915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森川正明河上泰章

申请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部位缔工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密封结构(10),在该结构中,在门框(16)与隔条(20)之间对车辆外侧与车辆内侧之间提供密封的间隔件(40)为成一整体组成部分的部件,从而可以将该结构简化。进而,将来自于将门框(16)和隔条(20)紧固在一起的螺栓的紧固力从隔条(20)传递给间隔件(40),使得隔条(20)被推压到间隔件(40)上。其结果是,可以增大间隔件(40)在门框(16)与隔条(20)之间的密封力,可以改进间隔件(40)产生的密封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结构包括:

框架(16),该框架(16)设置于车辆窗部的外周;

隔条(20),该隔条(20)通过紧固连接到前述框架(16)上,并分隔前述窗部;

密封构件(40),该密封构件(40)在前述框架(16)与前述隔条(20)之间对车辆外侧与车辆内侧之间进行密封;

接触构件(32,36),该接触构件(32,36)设置在前述隔条(20)的侧方,并与前述密封构件(40)接触;

前述密封构件(40)与前述接触构件(32,36)接触的部分当受到推压时发生位移;

固定在前述隔条(20)上端的保护器(24,26),其中,前述密封构件(40)经由前述保护器(24,26)与前述隔条(20)接合;以及传递部(44A、52),该传递部(44A、52)将施加到前述框架(16)和前述隔条(20)上的紧固力传递给前述密封构件(40);

前述密封构件(40)由头部(40A)和腿部(40B)构成,其中,所述头部(40A)在前述框架内对车辆外侧与车辆内侧之间提供密封,所述腿部(40B)组装到前述隔条上,并且,所述头部(40A)相对于所述腿部(40B)旋转,使得与所述接触构件(32,36)接触的所述头部(40A)当受到推压时发生位移,前述保护器包括固定在隔条(20)的车辆外侧上端的外部保护器(24)和固定在前述隔条(20)的车辆内侧上端的内部保护器(26);并且,前述外部保护器(24)和前述内部保护器(26)由连接部(27)连接到一起,前述传递部(44A,52)是接合部(44A,52),所述接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构件(40)的车辆外侧部分上的凹槽(52)和设置在所述密封构件(40)在车辆内外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上的凹部(44A);并且施加到所述框架(16)和所述隔条(20)上的所述紧固力从所述外部保护器(24)传递给所述密封构件(40)的所述凹槽(52),从而将所述外部保护器(24)的上表面压在所述凹槽(52)的上表面上,并且,所述紧固力从所述连接部(27)的上部传递给所述密封构件(40)的所述凹部(44A),从而将所述连接部(27)的上部的上表面压在所述凹部(44A)的上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密封构件(40)包括密封部(48),该密封部(48)对前述框架(16)与隔条(20)紧固在一起的部分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密封构件(40)由柔性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接触构件(32)是车窗玻璃导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接触构件(36)是挡风条。

说明书 :

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在车辆的窗部的外周上的框架与分隔所述窗部的隔条之间提供密封。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4-23519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利用密封构件在框架与隔条之间提供对车辆的外侧与车辆的内侧之间的密封。
[0003] 但是,为了在框架与隔条的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之间提供这种密封,这种密封结构要求一对密封构件,这使得结构复杂化。

发明内容

[0004]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可以简化的密封结构。
[0005]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式的密封结构,包括:框架,该框架设置在车辆窗部的外周;隔条,该隔条通过紧固连接到前述框架上,并分隔前述窗部;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在前述框架与前述隔条之间对车辆外侧与车辆内侧之间进行密封;以及传递机构,用于将施加到前述框架和前述隔条上的紧固力传递给前述密封构件。
[0006] 根据这一形式,设置在车辆窗部外周上的框架和分隔前述窗部的隔条通过紧固被连接到一起。
[0007] 在这种情况下,密封构件在前述框架和前述隔条之间,对车辆的外侧与车辆的内侧之间进行密封。这样,在前述框架与前述隔条之间对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是一个整体部件,可以使结构简化。
[0008] 进而,施加到前述框架和前述隔条上的紧固力被传递机构传递给前述密封构件,使得可以增大框架与隔条之间的密封构件的密封力。从而,可以改进密封构件的密封性能。
[0009] 在前面所述的形式中,前述传递机构也可以是接合部,该接合部设置在前述密封构件的车辆外侧部分和前述密封构件在车辆的内外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并且所述接合部与前述隔条接合。
[0010] 根据这种形式,前述密封构件将施加到前述框架和前述隔条上的紧固力传递给车辆外侧部分和车辆内外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至少其中之一上。从而,可以有效地改进密封构件的密封性能。
[0011] 在上述形式中,前述密封构件包括密封部,该密封部将前述框架和前述隔条在前述密封构件上被紧固到一起的部分密封起来。
[0012] 根据这种形式,如上面所述,前述密封构件的密封部将前述框架与前述隔条被紧固到一起的部分密封起来,并且前述传递机构将施加到前述框架和隔条上的紧固力传递给前述密封构件。从而,可以借助传递构件增大前述密封部在前述框架和前述隔条被紧固到一起的部分处的密封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改进前述密封构件产生的密封性能。
[0013] 进而,在上面所述的形式中,可以在隔条的侧方设置与密封构件接触的接触构件。
[0014] 根据这种形式,设置在前述隔条的一侧上的接触构件与密封构件相互接触。从而,密封构件可以提供与接触构件的密封,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构件产生的密封性能。
[0015] 另外,在上述形式中,前述密封构件可以用柔性材料构成。
[0016] 另外,在上述形式中,密封构件与接触构件接触的部分在被推压时发生偏移。
[0017] 根据这种形式,即使在前述框架和隔条的配置变化的情况下,前述密封构件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可以维持由密封构件的密封性能。
[0018] 另外,在上述形式中,前述接触构件可以是车门窗玻璃导槽或挡风条。

附图说明

[0019]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和/或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所述附图中,类似的标号代表类似的部件,其中:
[0020] 图1是从车辆的右侧观察时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正视图(图10中的A区);
[0021] 图2是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0022] 图3A是当从车辆的外侧以一定的角度从前方观察时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间隔件的透视图;
[0023] 图3B是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间隔件的侧视图;
[0024] 图3C是从车辆的内侧以一定的角度从前方观察时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外部保护器、内部保护器以及密封结构的连接部的透视图;
[0025] 图4是以一定的角度从车辆的右后方观察时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构件的隔条及间隔件的透视图;
[0026] 图5是以一定的角度从车辆的右后方观察时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隔条和间隔件的分解透视图;
[0027]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隔条的主体和间隔件的腿部的下部的分解透视图;
[0028]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组装状态下的密封结构的隔条的主体和间隔件的腿部的下部的剖视图(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0029] 图8A至8F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隔条托架和间隔件的组件的概略图;
[0030]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间隔件的概略图;以及[0031] 图10是从车辆的右侧观察时看到的车辆的后门的正视图,对于该车辆的后门已经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在下面的描述和附图中,借助所列举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33] 图1是从车辆的右侧观察时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10的正视图。图2是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看到的密封结构1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沿着图1的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进而,图10是从车辆的右侧观察时看到的车辆的后门12的正视图,密封结构10已经应用于该后门。根据本实施例的后门12和密封结构10,在车辆的右侧和车辆的左侧是对称的。但是,为了简单起见,在图中只表示出车辆的右侧的后门和密封结构。
另外,在图中,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向用箭头FR表示,朝向车辆的内部(即,车辆的左方)的方向用箭头IN表示,相对于车辆为上方的方向用箭头UP表示。
[0034] 根据实施例的密封结构10,在后门12的上部,被应用于窗部14。从前方观察时大体为倒U字形的门框16被设置作为窗部14除下端之外的外周上的框架。具有U字形横截面的框架主体18形成在门框16的内周侧部分(即,窗部14的内侧部分)上。框架主体18在门框16的内周侧开口。两个端部18A在宽度方向上向内侧突出(即,弯曲),使得开口的宽度减少。
[0035] 在窗部14上形成隔条20。该隔条20的上端固定到门框16上,使得隔条20将窗部14分隔成车辆的前侧部14A和车辆的后侧部14B。
[0036] 隔条20具有隔条主体22。该隔条主体22的上端沿着隔条20固定在门框16上的部分倾斜。如图6和7详细表示的那样,隔条主体22具有H形的横截面,隔条主体22的车辆前侧部和车辆后侧部具有带有公共中间壁22A的U字形横截面,使得车辆的前侧部向车辆的前侧开口并且车辆的后侧部向车辆的后侧开口。在隔条主体22的车辆后侧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22B向内弯曲,使得弯曲的尖端22C接近中间壁22A。
[0037] 柱状的外部保护器24固定在隔条主体22的位于车辆外侧端的上端。该外部保护器24向隔条主体22的内侧(即,车辆的内侧)突出。当将外部保护器24的上端设置在框架主体18上时,该外部保护器沿着框架主体18倾斜。类似地,如图4所示,柱状的内部保护器26固定在隔条主体22位于车辆内侧端的上部内端。该内部保护器26设置得比外部保护器24低,并且与位于其正上方的框架主体18平行地倾斜。如图3C详细表示的那样,外部保护器24和内部保护器26被由硬质材料构成的矩形柱状的连接部27连接,即,构成一个整体。该连接部27弯曲成大体上倒L形,其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向下朝着车辆的内部倾斜。
[0038] 如图1和5所示,隔条托架28固定在隔条主体22的中间壁22A的上部。该隔条托架28设置在连接部27的车辆后侧。隔条托架28具有大致为倒L形截面的板状形状,并具有下侧部28A、弯曲部28B和上侧部28C。隔条托架28的下侧部的除了上部之外的部分被固定到中间壁22A的车辆的后侧表面上。下侧部28A的上端、弯曲部28B和上侧部28C均突出到外部保护器24之上。通过从上方紧固贯穿框架主体18的底壁18B并与之接合的螺栓30,将隔条托架28的上侧部28C固定到框架主体18的底壁18B(即,上壁)上。从而,将隔条20固定到门框16上。
[0039] 如图1所示,具有U形截面的后门窗玻璃导槽32,作为接触构件设置在窗部14的车辆前侧部14A处的框架主体18和隔条20的内部。后门窗玻璃导槽32的外周面起着密封的作用。后门窗玻璃导槽32的外周顶面32A,除了门框16与隔条20连接的部位处的弯曲的拐角部32B等之外,与框架主体18的底壁18B接触(即,推压该底壁),并且与隔条20的中间壁22A接触(即,推压该中间壁),从而在底壁18B与中间壁22A之间形成密封。
[0040] 后门窗玻璃34作为窗构件设置在后门窗玻璃导槽32内。后门窗玻璃34靠近窗部14的车辆前侧部14A。后门窗玻璃34可以打开和关闭,当被打开和关闭时,所述门窗玻璃34被位于车辆前侧和车辆后侧的后门窗玻璃导槽32导向上、下运动。而且,当后门窗玻璃34打开时,尽管后门窗玻璃导槽32的外周顶面32A与框架主体18的底壁18B以及隔条20的中间壁22A接触,但是,并不对它们进行推压。
[0041] 【0029】具有U字形截面的后侧围(quarter)挡风条36,作为接触构件设置在窗部14的车辆后侧部14B处的框架主体18和隔条20内。该后侧围挡风条36的外周面起着密封的作用。除了门框16与隔条20接触的部分处的弯曲的拐角36B等处之外,后侧围挡风条36的外周顶面36A与框架主体18的底壁18B接触(即,推压该底壁),并且与隔条20的中间壁22A接触(即,推压该中间壁),从而形成底壁18B与中间壁22A之间的密封。
[0042] 后侧围(quarter)玻璃38作为窗构件设置在后侧围挡风条36内。该后侧围玻璃38靠近窗部14的车辆后侧部14B。
[0043] 框架主体18的底壁18B、后门窗玻璃导槽32的外周顶面32A以及后侧围挡风条36的外周顶面36A之间的空间填充有起着密封构件的作用的间隔件40填充。间隔件40由具有密封功能的柔性材料制成。
[0044] 间隔件40包括位于上侧的大体为倒三角柱状的头部40A和位于下侧的大体为矩形柱状的腿部40B,这些腿部彼此形成一个整体。如图9所示,头部40A可以围绕平行于车辆的内-外方向的中心轴P相对于腿部40B向两侧旋转预定的角度(例如5度)。
[0045] 在头部40A上形成大致为长方体的插入孔42。该插入孔42从头部40A的上表面开口。在头部40A上还形成长的扁平连通孔44。该连通孔44提供插入孔42的下表面的车辆前侧端与头部40A的下端的车辆前侧端之间的连通,并且从头部40A的上端和下端两端开口。如图3A详细表示的那样,在头部40A上,在连通孔44的下部的车辆前侧,形成梯形板状的凹部44A,该凹部44A构成起着传递机构的作用的接合部。凹部44A,其上表面水平配置,并且其车辆的内侧表面向下朝着车辆的内部倾斜。该凹部44A朝着车辆的外侧和底部开口。
[0046] 在腿部40B的车辆的前侧部上,形成矩形板状的定位孔46。该定位孔46与连通孔44的下端连通,并且向车辆前侧开口。
[0047] 通过将隔条托架28插入到插入孔42、连通孔44以及定位孔46内,同时将隔条20的连接部27配置在连通孔44的凹部44A内,将间隔件40组装到隔条托架28上。进而,如图3B所详细表示的那样,凹部44A的上表面与连接部27上部的上表面接触(即,推压该上表面),使得在它与连接部27的上部之间形成密封。
[0048] 头部40A的上表面的整个外周向上突出成具有三角形(或者唇状)截面的形状,形成密封部48。该密封部48与框架主体18的底壁18B接触(即,推压该底壁),从而形成与底壁18B的密封。头部40A的车辆前侧面与后门窗玻璃导槽32的拐角部32B对应地弯曲。头部40A的车辆前侧面与拐角部32B接触(即,推压该拐角部),从而形成与拐角部32B的密封。类似地,头部40A的车辆后侧面与后侧围挡风条36的拐角部36B对应地弯曲。头部40A的车辆后侧面与拐角部36B接触(即,推压拐角部),从而形成与拐角部36B的密封。进而,头部40A的连通孔44的车辆前侧面(包括凹部44A的车辆前侧面)与隔条20的连接部27和隔条托架28接触(即,对它们进行推压),从而形成与连接部27及隔条托架28的密封。类似地,头部40A的连通孔44的车辆后侧面与隔条托架28接触(即,推压隔条托架),以便与之形成密封。而且,当后门窗玻璃34打开时,头部40A的车辆前侧面与拐角部
32B接触,但是基本上不对其进行推压。
[0049] 腿部40B的定位孔46的车辆后侧面与隔条托架28接触(即,推压该隔条托架),以便与之形成密封。腿部40B的下部的车辆前侧面与隔条20的中间壁22A接触(即,推压该中间壁)并与之形成密封。类似地,腿部40B的车辆后侧面与后侧围挡风条36接触,以便与之形成密封。
[0050] 腿部40B的下部具有直角三角形的截面,其中,车辆后侧面随着其向下延伸而朝着车辆的前侧倾斜。这种形状抑制在腿部40B的下端与后侧围挡风条36之间形成间隙。如图6和7所示,在腿部40B的下部的车辆外侧面和车辆内侧面上,作为保持部,成一整体地形成具有矩形截面的突出部50。这些突出部50与隔条主体22的弯曲的顶端22C接合,从而防止腿部40B的下部的车辆前侧面与隔条20的中间壁22A分离。
[0051] 在头部40A的下端的车辆外侧面上,形成矩形柱状凹槽52,该凹槽52构成起着传递机构作用的接合部。该凹槽52与外部保护器24平行地倾斜。外部保护器24插入到该凹槽52内,凹槽52的上表面与外部保护器24接触(即,推压该外部保护器),从而形成与外部保护器24的密封。
[0052] 如图4所示,在腿部40B的上端的车辆内侧面上形成倾斜的表面54。该倾斜的表面54向上朝着车辆的内侧倾斜。倾斜的表面54与内部保护器26平行地倾斜,并且与内部保护器26的上表面接触(即,推压该上表面),从而与之形成密封。
[0053] 下面,将描述前面所述的实施例的作用。
[0054] 对于上面描述的密封结构10,间隔件40在门框16的框架主体18与隔条20的外部保护器24之间、以及在门框16的框架主体18与隔条20的内部保护器26之间提供密封。从而,由于在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对门框16与隔条20之间提供密封的间隔件40是整体部件,所以可以简化其结构。
[0055] 进而,来自于将门框16和隔条20紧固到一起的螺栓30的紧固力(即,将隔条20向上方推向门框16的力),以如下的方式传递。即,紧固力从隔条20的外部保护器24向间隔件40的凹槽52传递,使得隔条20的外部保护器24的上表面被推压到间隔件40的凹槽52的顶面上。该紧固力也从隔条20的连接部27的上部传递给间隔件40的凹部44A,使得隔条20的连接部27的上部的上表面被推压到间隔件40的凹部44A的上表面上。其结果是,来自于间隔件40的在门框16与隔条20之间的密封力能够被增大,从而,可以改进间隔件40的密封性能。从而,可以防止车辆外部的风噪和雨水进入车辆(即,可以改进车辆的消音屏性能和水屏蔽性能)。
[0056] 另外,凹槽52设置在间隔件40的车辆外侧部,凹部44A的上表面设置在间隔件40的沿着车辆的内-外方向的中间部。其结果是,当把门框16和隔条20紧固到一起的螺栓30被紧固时,该紧固力将间隔件40的车辆外侧部推压到外部保护器24上,并且将间隔件
40沿着车辆内-外方向的中间部推压到连接部27上。从而,可以有效地改进间隔件40的密封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风噪和水从车辆的外部进入车辆。
[0057] 而且,间隔件40的密封部48对围绕门框16(框架主体18的底壁18B)和隔条20(隔条托架28)被螺栓30紧固的部分的整个外周提供密封。另外,如上面描述,将门框
16和隔条20紧固到一起的螺栓30的紧固力以下述方式被传递。即,紧固力被从隔条20的外部保护器24传递到间隔件40的凹槽52,并且被从隔条20的连接部27的上部传递到间隔件40的凹部44A。其结果是,可以增大密封部48在门框16和隔条20被螺栓30紧固到一起的部分处的密封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改进间隔件40的密封性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防止风噪和雨水从车辆的外部进入车辆。
[0058] 进而,间隔件40与设置在隔条20的车辆前侧的后门窗玻璃导槽接触,并且与设置在隔条20的车辆后侧的后侧围挡风条36接触。其结果是,间隔件40在后门窗玻璃导槽32与后侧围挡风条36中之间提供密封。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改进间隔件40的密封性能,从而可以更好地防止风噪和雨水从车辆的外部进入车辆。
[0059] 而且,当后门窗玻璃34打开时,间隔件40与后门窗玻璃导槽32的拐角部32B接触,但却不推压在其上。从而,可以抑制后门窗玻璃导槽32由于间隔件40而从门框16和隔条20上抬起(即,与之分离),从而可以防止外观变差。
[0060] 进而,间隔件40的头部40A能够相对于腿部40B旋转,所以,和后门窗玻璃导槽32及后侧围挡风条36接触的头部40A当受到推压时发生偏移。其结果是,即使例如由于车型(即设计不同)或者制造误差等的变化,门框16和隔条20的配置角度变化(包括组装位置的变化)时,通过被推压到门框16、后门窗玻璃导槽32或者后侧围挡风条36上,间隔件40也能够适应(修正)该变化。因此,可以将同一个间隔件用于不同的车型。
[0061] 而且,利用隔条20的一对弯曲顶端22C保持间隔件40的腿部40B下部上的一对突出部50,使得腿部40B的下部的车辆前侧面与隔条20的中间壁22A接触,因此,将中间壁22A密封。从而,可以防止间隔件40向隔条20上的组装不良,使得能够可靠地防止风噪从车辆外部进入车辆。另外,与利用双面胶带或者粘合剂使腿部40B的下部的车辆前侧面与隔条20的中间壁22A接触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成本。
[0062] 进而,当将间隔件40组装到隔条20的隔条托架28上时,如图5所示,一面扭转隔条托架28一面将间隔件置于隔条托架28之上,因为间隔件40是利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所以这样做是可能的。
[0063] 更具体地说,首先,如8A所示,将隔条托架28从定位孔46侧插入到间隔件40上的连通孔44内,一直插到隔条托架28的上部28C的侧端不从间隔件40突出的点处。然后,如图8B所示,一面保持隔条托架28被插入到连通孔44内的量相同,一面将间隔件40从外部保护器24围绕隔条托架28的上部28C向内部保护器26旋转大约90度。接着,如图8C所示,按以下方式旋转间隔件40,即,使得连通孔44的隔条主体22的侧端与隔条托架28的弯曲部28B对齐。然后,如图8D所示,将连通孔44的隔条主体22的侧端沿着隔条托架28的弯曲部28B移动,旋转间隔件40。接着,如图8E所示,旋转间隔件40,并将间隔件40的腿部40B插入到外部保护器24与内部保护器26之间。如图8F所示,将间隔件40移动到与隔条主体22相反侧,使得外部保护器24配合到间隔件40的凹槽52内。最后,如图6所示,腿部40B的底部上的一对突出部50被隔条主体22的一对弯曲顶端22C保持。
[0064] 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地将间隔件40组装到隔条托架28上并且可靠地固定于其上,无需利用粘合剂或双面胶带等。
[0065] 在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中,间隔件40设有一对突出部50。但是,也可以选择间隔件40不设置所述一对突出部50。
[0066] 而且,在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隔条20的外部保护器24的上表面被推压到间隔件40的凹槽52的上表面上,并且,隔条20的连接部27的上部的上表面被推压到间隔件40的凹部44A的上表面上。但是,也可以选择这样的结构,即,或者是隔条20的外部保护器24的上表面被推压到间隔件40的凹槽52的上表面上,或者是隔条20的连接部27的上部的上表面被推压到间隔件40的凹部44A的上表面上。
[0067] 进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应用于车辆的后门12的窗部14。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于车辆的其它的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