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裤型一次性尿布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107641.2

文献号 : CN190315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富田美奈丰岛晴子大*美智子

申请人 : 花王株式会社

摘要 :

具有腰开口部和一对腿开口部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在尿布的腹侧部和/或背侧部的所述腰开口部和所述腿开口部之间,具有左右一对侧边伸缩区域(71、71),该区域在尿布穿戴时的压力高于腰开口部的压力。在所述一对侧边伸缩区域之间且比所述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C71)更靠近所述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没有配置吸收体,或者在所述一对侧边伸缩区域之间且比所述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C71)更靠近所述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虽然存在一部分吸收体,但该部分吸收体只是所述吸收体的非纤维层压部分。

权利要求 :

1.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具备实质上呈纵长形状的吸收体主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主体的背面片材一侧的外包覆材料,其中所述吸收体主体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防水性的背面片材以及配置在两个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

所述吸收体由吸收性芯和覆盖吸收性芯的棉纸构成;

所述外包覆材料在其长度方向上划分为配置在穿戴者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在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其间的裆部,所述外包覆材料的腹侧部的两侧边和背侧部的两侧边相互接合,在尿布上形成了腰开口部以及一对腿开口部;所述外包覆材料具有外层无纺布和配置在该外层无纺布的里面一侧的内层无纺布,所述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具有防水性;

其中,在尿布的腹侧部和背侧部的所述腰开口部和所述腿开口部之间,各具有左右一对侧边伸缩区域,该区域在尿布穿戴时的压力高于腰开口部的压力,并且所述侧边伸缩区域中配置着大量的沿尿布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且当把尿布的腹侧部的两侧边和背侧部的两侧边相互接合的时候,腹侧部的弹性构件和背侧部的弹性构件的端部之间或者重叠着配置,或者各弹性构件的端部被配置直到两接合部分为止;所述弹性构件都被所述外层无纺布和所述内层无纺布以伸长状态挟持固定着;

在所述一对侧边伸缩区域之间且比所述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更靠近所述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没有配置吸收体,或者在所述一对侧边伸缩区域之间且比所述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更靠近所述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虽然存在一部分吸收体,但该部分吸收体只是所述吸收体的非纤维层压部分;

并且,腹侧部的所述侧边伸缩区域形成在穿戴尿布时与穿戴者的从髂骨嵴到髂前上棘之间的部位接触的部位,腹侧部和背侧部上的各所述侧边伸缩区域在尿布穿戴时的压力为

1.1~2.5kPa,尿布穿戴时的所述腰开口部的压力为0.3~1.5kPa,

在令腹侧部和背侧部的各所述侧边伸缩区域的穿戴时压力大的一方的压力为A、小的一方的压力为B时,(A-B)/A之比为30%或为30%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侧边伸缩区域之间不存在所述吸收性芯。

说明书 :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0002] 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中,我们知道的有在腰开口部和腿开口部之间配置了沿着尿布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的产品。例如提出了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具有第1腰身区域和第2腰身区域,所述第1腰身区域是尿布的至少腹侧在以中央部的前端缘为边际的上下最大各20mm的范围内划分出来的,所述第2腰身区域是在所述第1腰身区域和腿开口部之间划分出来的,并且第1腰身区域的弹性构件的各个排列间隔尺寸小于第2腰身区域的弹性构件的各个排列间隔尺寸(参照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9-84826号公报)。该尿布把第1腰身区域及第2腰身区域的一定单位面积的面压实质性地均等化,并且在对肌肤的密合性上,使第1腰身区域好于第2腰身区域,希望以此在不损害尿布的穿戴舒适感的情况下可以防漏。
[0003] 另外,我们还知道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通过使弹性构件的配设间隔向着腿开口部逐渐变窄,从而使强劲的收缩力可以作用于穿戴者躯体腰骨的上部(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实开平6-421号公报)。
[0004] 另外,我们还知道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弹性构件沿着尿布的宽度方向连续配置,并且把吸收体制作成小型的,以便它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不超过该弹性构件的位置(参照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181号公报)。
[0005] 但是,这些尿布在穿戴中可能因错位下掉而外观变差,还可能因错位下掉而致使穿戴者活动困难。另外,因为在腰开口部会施加强大的收束压力,所以可能会使尿布难于穿戴。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具有腰开口部和一对腿开口部。本发明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在尿布的腹侧部和/或背侧部的上述腰开口部和上述腿开口部之间,具有左右一对侧边伸缩区域,该区域在尿布穿戴时的压力高于腰开口部的压力。本发明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具备下述要件(1)或(2)。
[0007] (1)在上述一对侧边伸缩区域之间且比上述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更靠近上述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没有配置吸收体。
[0008] (2)在上述一对侧边伸缩区域之间且比上述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更靠近上述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虽然存在一部分吸收体,但该部分吸收体只是上述吸收体的非纤维层压部分。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图。
[0010] 图2是表示组装图1所示尿布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0011] 图3是表示图2中的外包覆材料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
[0012] 图4是示意髂骨的说明图。
[0013] 图5是表示穿戴者腰部的错位下掉力的计算方法的说明图。
[0014] 图6是表示髂前上棘点高(iliospinale height)前后长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0015] 图7(a)是表示本发明尿布的其它实施方案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图7(a)所示尿布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
[0016] 图8(a)~图8(d)是表示用于本发明尿布的、优选的吸收体的例子的吸收体的部分剖开平面图。
[0017] 图9是表示本发明尿布的其它实施方案的展开状态下的平面图。
[0018] 符号说明
[0019] 1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2正面片材 3背面片材 4吸收体41吸收性芯 4a、4b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5腰开口部6腿开口部 71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 72第2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着附图说明本发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图。图2表示组装图1所示尿布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一次性尿布的外包覆材料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
[0021] 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具备实质上呈纵长形状的吸收体主体10和配置在该吸收体主体10的背面片材3一侧的外包覆材料11,其中所述吸收体主体10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2、防水性的背面片材3以及配置在两个片材2、3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
[0022] 外包覆材料11的两侧边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呈向内侧收紧的沙漏形状,画出尿布的轮廓。外包覆材料11在其长度方向上划分为配置在穿戴者腹侧的腹侧部A和配置在背侧的背侧部B和位于其间的裆部C。腹侧部A和背侧部B对应于外包覆材料11的长度方向前后端部,裆部C对应于外包覆材料1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外包覆材料11的腹侧部A的两侧边A1、A2和背侧部B的两侧边B1、B2相互接合,在尿布1上形成了腰开口部5以及一对腿开口部6。通过这个接合,尿布1的左右两侧边上形成了一对侧边密封部S。所述接合可以使用例如热密封、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
[0023] 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以及吸收体4分别为矩形,一体化之后形成纵长的吸收体主体10。作为正面片材2以及防漏片材3,可以使用与以往用于这种尿布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0024] 吸收体4就像图8表示的各吸收体那样,由吸收性芯41和覆盖吸收性芯41的绵纸42构成,所述吸收性芯41由纸浆纤维等纤维的聚集物、或者由纸浆纤维等纤维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纤维聚集物构成。绵纸42使用了两张,覆盖吸收性芯41的一面和另一面,覆盖一面的绵纸的宽度大于吸收性芯41的宽度,其两侧部弯折到吸收性芯41的另一面侧,在覆盖该另一面的绵纸的两侧部上层叠后粘接。两张绵纸的任何一张都在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从吸收性芯41的两端往外侧伸出,在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内部不存在吸收性芯41、而只由绵纸构成的部分。吸收体4的、内部不存在吸收性芯41的部分就是吸收体4的非纤维层压部。另外,因为绵纸是用来防止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漏出的,所以也可以替代绵纸,用液体透过性的无纺布等覆盖吸收性芯41。
[0025] 如图2所示,在吸收体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形成了由抗液体性或者防水性而且通气性的素材构成的侧部折边8、8。在各侧部折边8的自由端部的附近,以伸长状态配置着侧部折边弹性构件81。据此,穿戴按照图1组装的尿布1的时候,因为弹性构件81收缩而引起侧部折边8竖起,可以防止液体向吸收体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流出。
[0026] 外包覆材料11至少具有两张无纺布、即外层无纺布12和配置在该外层无纺布12的里面一侧的内层无纺布13。外层无纺布12构成尿布1的外表面,内层无纺布13在外层无纺布12的里面一侧利用热熔融粘合剂等粘接剂接合。考虑到液体的渗透性,外层无纺布12和内层无纺布13都优选具有防水性。
[0027] 在外包覆材料11的前后端部,沿着前后端缘,横跨其宽度方向配置着多条腰部弹性构件51、51。各腰部弹性构件51、51通过外层无纺布12和内层无纺布13以伸长状态被挟持固定着。各腰部弹性构件51、51在尿布1的腹侧部A的两侧边A1、A2和背侧部B的两侧边B1、B2相互接合(接合部分)的时候,两弹性构件51、51的端部之间或者重叠着配置,或者两弹性构件51、51的端部被连续配置直到两接合部分为止。据此,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腰开口部5的附近形成了实质上连续的环状的腰褶裥。
[0028] 构成外包覆材料11的外层无纺布12比外层无纺布12和内层无纺布13所挟持固定各腰部弹性构件51、51的部位具有更加延伸的长度,外层无纺布12的长出内层无纺布13的部分折回到吸收体主体10一侧。也可以延长外层无纺布12的折回部分的长度,使它覆盖在吸收体主体10的前后端部上(即吸收体主体10的前后端部上的正面片材2上)。
[0029] 如图3所示,在外包覆材料11的左右两侧的弯曲部配置着腿部弹性构件61a、61b。各腿部弹性构件61a、61b沿着上述弯曲部配置。各腿部弹性构件61a、61b配置在外层无纺布12和内层无纺布13之间,用预定的接合手段,以伸长状态固定在两无纺布12、13之间。
各腿部弹性构件61a、61b的各自一端之间在裆部C重合。同时,另一端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B的各侧边的位置上形成终端。各腿部弹性构件61a、61b,当把尿布1的腹侧部A的两侧边A1、A2和背侧部B的两侧边B 1、B2相互接合的时候,两弹性构件61a、61b的端部之间或者重叠着配置,或者两弹性构件61a、61b的端部被连续配置直到两接合部分为止,。据此,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腿开口部6、6的附近形成了实质上连续的环状的腿褶裥。
[0030] 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在尿布1的侧腹部A以及背侧部B的各自的腰开口部5和腿开口部6之间,配置着大量的沿尿布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通过配置弹性构件,在腰开口部5和腿开口部6之间,以各自左右分离的状态形成了沿尿布1的宽度方向伸缩的一对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71和一对第2区域72。第1区域71上配置了第1弹性构件71a,第2区域72上配置了第2弹性构件72a。第1区域71位于腰开口部5和腿开口部6之间,第2区域72位于第1区域71和腿开口部之间。
[0031] 第1弹性构件71a和第2弹性构件72a两者都被外层无纺布12和内层无纺布13以伸长状态挟持固定着。第1弹性构件71a,当把尿布1的腹侧部A的两侧边A1、A2和背侧部B的两侧边的B1、B2相互接合的时候,腹侧部A的第1弹性构件71a和背侧部B的第1弹性构件71a的端部之间或者重叠着配置,或者各弹性构件71a、71a的端部被配置直到两接合部分为止。第2弹性构件72a也同样。
[0032] 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的第1弹性构件71a,一方面以伸长状态配置在尿布的腹侧部及背侧部的各自两侧部,同时,实质上没有配置在尿布的腹侧部及背侧部的各自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体地说,第1弹性构件71a延伸存在于从尿布1的左右两侧边(即外部包覆材料11的左右两侧边)直至大约吸收性芯41的左右两侧边延长线的位置的范围,但是在吸收性芯41的一个侧边延长线与另一个侧边延长线之间,第1弹性构件71a实质上不存在。结果,分别位于尿布的腹侧部及背侧部的左右一对第1区域71,以沿尿布的宽度方向被分割的状态分别形成了沿着尿布的宽度方向伸缩的褶裥,形成了本实施方案的侧边伸缩区域。
[0033] 另外,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的腹侧部A侧的端部4a,位于比腹侧部A的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71的中心位置(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71更靠近尿布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一侧的部位,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的背侧部B侧的端部4b也同样地,位于比背腹部B的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71的中心位置C71更靠近尿布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一侧的部位。
[0034] 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因为在一对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71之间没有配置吸收体4,在尿布穿戴时,作为各侧边伸缩区域的第1区域71在尿布的宽度方向上以比较均匀的压力来良好地适合于穿戴者,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尿布的错位下掉。再者,因为腰开口部的尿布穿戴时的压力低,所以也可以防止由腰开口部的压力引起的错位下掉的加剧。从而可以良好地保持穿戴状态的尿布外观,还不会因尿布的错位下掉而妨碍穿戴者的动作。
[0035] 即使是在一对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71之间,放入了吸收体4的一部分,当该放入部分是内部不存在吸收性芯41的非纤维层压部时,上述效果也可以产生。
[0036] 当第1区域71之间放入了吸收体4的非纤维层压部时,尿布的一对侧边伸缩区域间的区域、即吸收体的只是没有吸收性芯的部分(吸收体的非纤维层压部)的刚性,优选为150~300cN,特别优选为200~250cN。关于刚性的测定方法,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记述。
[0037] 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因为在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71之间,也没有放入吸收体4的非纤维层压部,所以在侧边伸缩区域之间形成了没有吸收性芯41的柔软区域73,该区域73追随着弯腰伸腰等伴随着皮肤的纵向伸缩的穿戴者的动作,向离开肌肤的方向鼓起和复原。于是,通过这样的反复变化,促进尿布和穿戴者皮肤之间的空气的循环,不容易产生湿热和过敏皮炎。另外,通过上述区域73的鼓起和复原,可以吸收皮肤的纵向伸缩,以此可以更好地防止向腰开口部附近下方的错位下掉。
[0038] 与之相对照,当吸收性芯41大量地进入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71之间时,因为吸收体4的刚性,侧边伸缩区域的压力容易在尿布的宽度方向上变得不均匀,再有,又因为不能吸收皮肤的纵向伸缩,因此易于产生错位下掉。
[0039] 从当在尿布的一对侧边伸缩区域间的区域没有吸收体的时候,能让这种效果更加良好的观点出发,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4a、4b的位置和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C71之间的距离La、Lb(参照图3)优选为第1区域的宽度W1的1/2或以上;另外,吸收性芯4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41a、41b的位置和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C71之间的距离La’、Lb’(参照图3)优选为第1区域的宽度W1的1/2或以上。
[0040] 如果是幼儿用尿布,距离La、Lb或La’、Lb’优选为5~20mm,更优选为6~14mm。如果是成人用尿布,距离La、Lb或La’、Lb’优选为10~40mm,更优选为20~30mm。
[0041] 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无论在腹侧部A还是在背侧部B,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的端部4a、4b的位置都位于比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更靠近长度方向中心线CL一侧的部位。另外,图3中,吸收体4的配置位置用虚线表示,吸收性芯41的配置位置用两点点划线表示。
[0042] 本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中,第2弹性构件72a也与第1弹性构件71a一样,一方面以伸长状态配置在尿布的腹侧部及背侧部的各自两侧部,同时,实质上没有配置在尿布的腹侧部及背侧部的各自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体地说,第2弹性构件72a延伸存在于从尿布1的左右两侧边(即外包覆材料11的左右两侧边)直至大约吸收性芯41的左右两侧边延长线的位置的范围内,但是在吸收性芯41的一个侧边延长线与另一个侧边延长线之间,第2弹性构件72a实质上不存在。结果,分别位于尿布的腹侧部及背侧部的左右一对第2区域72,以沿尿布的宽度方向被分割的状态分别形成了沿着尿布的宽度方向伸缩的褶裥。
[0043] 作为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的各弹性构件,分别优选使用将天然橡胶、聚氨酯系树脂、发泡聚氨酯系树脂、伸缩性无纺布或热熔融系伸缩构件等伸缩性素材形成为线状(胶丝)、带状(平型胶带)、网状或薄膜状的构件。
[0044] 在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第1区域71的尿布1的穿戴时的压力设定为1.1~2.5kPa。第1区域71优选形成在穿戴尿布1时与穿戴者的从髂骨嵴(illiac crest)到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liac spine)的部位(以下也称髂骨区域)接触的部位。髂骨嵴以及髂前上棘是解剖学用语。髂骨嵴是指图4中用9a表示的部位,髂前上棘是指在相同图中用9b表示的部位。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为了防止短裤型尿布在穿戴时错位下掉,特别是为了防止幼儿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在穿戴中的错位下掉,有效的是提高配设在腰开口部的弹性构件的收束压,利用该腰开口部使短裤型尿布紧贴在穿戴者的身体上(例如参照前述的专利文献2)。但是,本发明者等的研究结果发现,为了有效地防止短裤型尿布在穿戴时的错位下掉,与提高腰开口部的收束压相比,使与穿戴者的髂骨区域相对应的尿布部位的收束压高于以往尿布更为有效。其理由是:因为穿戴者特别是幼儿,其身体特征是腰围突出,所以提高与该突出的腰围相接触的腰开口部的收束压时,由于收束压高,腰开口部逐渐缩小,从而该腰开口部会错位下滑直到腰围变细的部位。
[0045] 图5表示把婴儿身体看成圆锥的状态。图中θ表示与腰部(点A)的切线相垂直的线、与面向身体中心的水平线所构成的角度,F表示弹性体的收束力,P表示起因于F的摩擦力,f1表示起因于F的错位下掉力,f2表示垂直阻力。此处,f1=Fsinθ,P=νN=νf2=νFcosθ(ν表示摩擦系数),所以点A的向下错位下掉力Z用下面公式表示。Z=f1-P=Fsinθ-νFcosθ=F(sinθ-νcosθ)
[0046] 从这个公式可以理解,当腰部处于产生错位下掉的状态时,收束力(F)越大,则错位下掉力就越大。
[0047] 如前所述,第1区域71的尿布1的穿戴时的压力是1.1~2.5kPa。如果第1区域71的尿布1的穿戴时的压力低于1.1kPa,则在穿戴者的髂骨区域固定尿布1的第1区域71就变得困难,其结果,尿布1错位下掉,穿戴状态下的尿布1的外观变得非常差。特别是尿布1的裆部C,变得明显肥大,还可能成为尿便渗漏的原因。另一方面,第1区域71的尿布1的穿戴时的压力超过2.5kPa时,不但会过度箍紧穿戴者的身体,而且尿布1的穿戴操作会变得困难。从更加有效地防止尿布1错位下掉,并且更加提高穿戴状态时尿布1的外观和尿布1的穿戴操作性的观点出发,第1区域71的尿布1的穿戴时的压力优选为1.1~
2.0kPa,更优选为1.2~1.8kPa。
[0048] 第1区域71的尿布1的穿戴时的压力,可以通过例如调整第1弹性构件71a的素材或粗细、伸长率或配设间隔来控制。
[0049] 第1区域71的尿布1的穿戴时的压力,可以将尿布1按照M号尿布穿戴在周长为460mm、L号穿戴在周长为500mm、Big号穿戴在周长为530mm的圆筒上进行穿戴,利用穿戴压测定装置(株)AMI·TECHNO制造的接触压测定器(AMI3037-2)进行测定。各尺寸的规定根据穿戴幼儿的体重而定,M号以6~10kg、L号以9~14kg、Big号以12~26kg体重的幼儿为对象。通常,一次性尿布在其包装袋或说明书等上表示着作为尿布穿戴者所设定的幼儿体重的范围。表示的体重范围横跨上述两个或更多个尺寸时,如果表示范围的下限值低于6kg、或表示范围的上限值超过26kg(包括没有表示上限值的情况),则可以判断,是上述各尺寸的范围和表示范围的重叠变得最大的尺寸的尿布。例如,表示的体重范围是6~10kg、7~10kg时,可以判定两者都是M号,表示的体重范围是9~14kg时,可以判定是L号,如果是12~22kg、12kg或以上(无上限表示)、12~17kg、12~20kg、13~25kg等情况,都可以判定是Big号。
[0050] 穿戴压的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0051] [第1区域71的压力的测定方法]
[0052] 使用Φ=15mm的气囊,并按照气囊中心位于腰开口部的前端部(上端部)的方式进行设置,测定穿戴压(P1)。设置气囊的尿布宽度方向的位置在尿布的左右两侧边与吸收性芯41的左右两侧边的位置或其延长线(从各侧边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引出、与尿布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延长线)之间的中心(图3中E的位置)。接着,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移动气囊中心5mm,测定穿戴压(P2)。同样地,以5mm的间隔进行测定,得到P3,P4,P5,……Pn。P1至Pn的测定是在外包覆材料11上的、从腰开口部一直到腿开口部的左右两侧部相互接合的范围进行的。P1是在腹侧部的左右2处,每处测定两回,以合计4点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腹侧部的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的穿戴压。穿戴压P2~Pn也同样测定。在背侧部也对P1~Pn分别进行合计4点的测定,以其平均值为背侧部的穿戴压。在P1~Pn的值中,以连续满足1.1~2.5kPa的部位间的距离为第1区域71的宽度。例如,P3~P6满足上述值时,区域的宽度=(6-3)×5=15mm。另外,此时的第1区域71的中心为测定点3和测定点6的中点。
[0053] 按照尺寸设定圆筒周长为460mm、500mm、530mm的理由是,穿戴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的主要对象的幼儿的腰围周长的平均值大致为460mm、500mm、530mm。另外,此处说的腰围周长,考虑到了幼儿姿势变化时腰围周长的变化,是以站立位和坐位测定的腰围的平均值。
如果是成人用尿布,则用周长为850mm的圆筒代替周长为460mm、500mm、530mm的圆筒。
[0054] 从穿戴者的髂骨嵴到髂前上棘之间的部位有一定的宽度,在该宽度范围内把尿布1的第1区域71固定在该部位上,可以有效地防止尿布1的错位下掉。从这个观点考虑,在本实施状态的尿布1中,第1区域71的宽度(即沿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第1区域71的长度)W1设定为12~35mm。该宽度W是20~35mm,特别是25~30mm时,可以更为有效地防止尿布1的错位下掉,还可以更加提高穿戴状态时的尿布1的外观和尿布1的穿戴操作性(穿戴的容易等)。
[0055] 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下,为了使第1区域71接触穿戴者的从髂骨嵴到髂前上棘之间的部位,尿布1的尺寸与穿戴者的体格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例如,当考虑短裤型尿布的主要穿戴对象者的幼儿时,在尿布1的展开状态下,腹侧部A的第1区域71的中心位置(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71和尿布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之间的距离K1(参照图3)设定为180~230mm,而且在尿布1的展开状态下,背侧部B的第1区域71的中心位置(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71和尿布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之间的距离K2(参照图3)设定为180~230mm,这样可以让第1区域71顺利地接触穿戴者的髂骨区域。这个数值是对短裤型尿布的主要穿戴对象者的幼儿约350人实施了身体测量后决定的。具体如图
6所示,如果以在髂前上棘的水平位置高度的腹侧部左右中心点为髂前上棘点高前中心,以背侧部为髂前上棘点高后中心,那么上述值是将从髂前上棘点高前中心经由裆部到髂前上棘点高后中心的长度设定为髂前上棘点高前后长,在该髂前上棘点高前后长之上,加上考虑到尿布材料厚度等的必要长度而得到的数值再一分为二而得到的。把该距离K1及K2设定为185~220mm,特别是设定为195~215mm时,则可以使第1区域71更顺利地接触穿戴者的髂骨区域。
[0056] 如果是成人用尿布,把该距离K1及K2设定为300~350mm,特别是设定为305~335mm时,则可以使第1区域71更顺利地接触穿戴者的髂骨区域。
[0057] 第1区域71存在于腹侧部A和背侧部B上,腹侧部A和背侧部B上的穿戴时的压力完全没有必要相同。即腹侧部A和背侧部B上的第1区域71的穿戴时的压力如果满足1.1~2.5kPa,则弹性体的素材、粗细、伸长率、配设间隔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B上也可以不同。但是,腹侧部A和背侧部B的第1区域71的构成如果过度不同,则外包覆材料11的长度方向前后端部的左右两侧部之间相互接合的部位,有可能在穿戴时前后某一方发生错位,尿布1的外观出现不良情况。因此,腹侧部A和背侧部B的第1区域71的穿戴时压力大的一方作为A、小的一方作为B时,(A-B)/A之比优选为30%或以内。
[0058] 本发明中,尿布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是指,当尿布1的腹侧部A的两侧边A1、A2和背侧部B的两侧边B1、B2实质上没有错位而相互接合时,从尿布1的展开状态的A1、B1的中点通过的沿尿布宽度方向的直线(参照图3)。与此不同,例如如图7(a)及图7(b)所示,当腹侧部A的两侧边A1、A2没有与背侧部B的两侧边B1’、B2’接合,而是在比两侧边B1’、B2’更靠近长度方向内侧的位置B1、B2处接合的时候,假定从B1、B2至B1’、B2’的区域为不存在,然后按照前面所述那样,决定尿布长度方向的中心线。
[0059] 另外,尿布1的展开状态的外包覆材料11的全长L尽管能够任意设定,但是考虑到尿布穿戴时及使用后的“清爽感”及“防错位下掉性”,优选设定为460~520mm。再考虑到“穿戴时的安心感”,希望能够完全盖住肚脐,从这个观点考虑,优选设定为490~580mm。
[0060] 如前所述,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主要是通过配置在第1区域71的第1弹性构件71a的收束力把尿布1固定在穿戴者的身上。换言之,与以往的短裤型尿布不同,配置在腰开口部5的弹性构件的收束力在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不是把尿布1固定在穿戴者身体上的主要手段。相反,本发明者等已经确认,如果提高腰开口部5的收束力,会助长尿布1的错位下掉。从这个观点出发,在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尿布穿戴时的腰开口部5的压力值,设定为低于以往的短裤型尿布的0.3~1.5kPa。这个压力优选比尿布穿戴时的第1区域71的压力平均值低0.5~1.0kPa。另外,通过把尿布穿戴时的腰开口部5的压力设定在上述范围内,还可以有利于在尿布1穿戴时容易扩开腰开口部5,容易进行穿戴操作。另外,如果腰开口部5的压力低于0.3kPa,则穿戴前的尿布1的自然长度会增大,可能会出现作为衣服看时不美观等不良情况。
[0061] 尿布穿戴时的腰开口部5的压力,如果更优选设定为0.4~1.2kPa、进一步优选设定为0.4~1.0kPa时,则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尿布1的错位下掉。腰开口部5的压力可以用与前述第1区域71的压力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定。即向尿布1的腰开口部5中插入(穿戴)周长为460mm(M号尿布时)、500mm(L号尿布时)或530mm(Big号尿布时)的圆筒,在距离腰开口部的前端部沿尿布长度方向15mm的位置上定位穿戴压测定装置的气囊中心,测定穿戴压。测定沿着圆周方向以50mm间隔分10点进行,以其平均值作为腰开口部的压力。如图7(a)及图7(b)所示,腹侧的腰开口部的端缘的位置和背侧的腰开口部的端缘的位置不一致时,以腹侧和背侧相重合的区域中、最靠近端部的位置作为腰开口部。腰开口部5的压力可以通过例如调整腰部弹性构件51的素材、粗细、伸长率、或配设间隔来控制。
[0062] 尿布1中,优选实质上沿着腿开口部以伸长状态配置着弹性构件61a,61b。而且,尿布穿戴时的腿开口部6的压力优选为1.0~2.4kPa,特别优选为1.2~2.2kPa。由于尿布穿戴时的腿开口部6的压力在上述范围内,从而腿开口部6的开口端可以适当地贴合在穿戴者的腹股沟部,可以有效地防止从穿戴者的腿周围的液体渗漏。另外,使用时即使由于排尿排便而使尿布1的裆部重量增加,也可以防止裆部的吸收体脱离开穿戴者的身体,防止穿戴中的尿布1的外观下降和尿便渗漏。其结果,可以获得把穿戴状态的尿布1保持在良好状态等的效果。
[0063] 腿开口部的穿戴压用下面的方法测定。装置和气囊与腰开口部的测定相同。向尿布1的腿开口部6中插入(穿戴)周长为300mm的圆筒,在配置弹性构件61a,61b的部位沿着圆周方向以50mm的间隔进行6点测定。弹性构件61a,61b有多条的时候,在该弹性构件配置的区域的宽度中心点进行测定。以右腿及左腿的计12点的平均值为腿开口部6的穿戴压。对于完全没有或部分没有腿部弹性构件61a、61b的尿布,以对应部位的配置了侧部折边弹性构件81的区域的穿戴压作为腿开口部的穿戴压。圆筒周长设定为300mm的理由是,穿戴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的主要对象的幼儿的腹股沟部(腿根部)的长度的平均值大约是300mm。
[0064] 进而,本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尿布穿戴时的第1区域71、腰开口部5以及腿开口部6以外的区域,例如位于第1区域71和腿开口部6之间的第2区域72的压力优选为0.2~0.8kPa,更优选为0.3~0.6kPa。由此,可以用适度的压力使尿布1紧贴在穿戴者的身体上,可以有效地防止液体渗漏。第2区域72在穿戴尿布1时,接触穿戴者的髂骨区域的下侧区域(下腹部)。第2区域72的宽度(即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第2区域72的长度)W2优选为40~70mm,特别优选为45~65mm。
[0065] 与此相关联,就尿布1而言,对尿布穿戴时的腰开口部5、第1区域71以及第2区域72的压力进行比较时,优选第1区域71的压力最高,其次是腰开口部5的压力高,第2区域72的压力最低。通过将各部位的压力设置这样的序列,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穿戴中的尿布1的错位下掉,尿布1也可以舒适地紧贴在穿戴者的身上,有效地防止液体渗漏。
[0066]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与在一对侧边伸缩区域间大量地放入了吸收体的一次性尿布比较,有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变短的倾向,但如前所述,因为不容易发生错位下掉,吸收体的吸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挥,所以能够得到与上述一次性尿布同等的吸收性能。
[0067] 从维持和提高吸收性能的观点看,本发明的吸收体4优选如图8(a)~图8(d)所示那样,在裆部C的中央部、特别是在尿布长度方向中心线CL的位置,吸收性芯41通过空隙43或缝隙而分离成中央部分41C和位于该中央部分41C的两侧的侧部部分41S。在图8(a)~图8(d)中,符号42是覆盖吸收性芯41的皮肤接触面一侧以及非皮肤接触面一侧的绵纸(衬纸),图8(a)~图8(d)所示的各吸收体4,表示的是去除了对吸收性芯41的皮肤接触面一侧进行覆盖的部分后的状态。吸收体4优选包括只由覆盖吸收性芯41的绵纸(衬纸)构成的部分在内,不存在于比侧边伸缩区域(第1区域)的中央位置更靠近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换言之,构成吸收体4的端部4a、4b和腰开口部之间的片材优选只有无纺布。此处说的无纺布包括单层的、多层的、无纺布和未无纺布化的纤维网部分接合而成的材料等。
[0068] 通过分离成中央部分41C和侧部部分41S,从而在穿戴尿布时,左右的侧部部分41S竖起在穿戴者的肌肤一侧,在其间形成袋状的凹部,因此在防止渗漏的同时,有效地发挥了吸收体4的吸收能力,所以即使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变短,也能得到充分的防漏性能。吸收体4的中央部分41C优选具有多层构造。例如,图8(d)是将图8(a)的吸收体的中央部分41C设置成由上层41c和下层41d构成的2层结构而得到的。图8(b)和图8(c)的吸收体4的中央部分41C也同样可以设置成2层结构等多层结构。
[0069] 以上根据优选的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案的限制。例如,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在尿布的腹侧部A及背侧部B各自的腰开口部和腿开口部之间,具有作为侧边伸缩区域的第1区域71,并且腹侧部A及背侧部B中的吸收体端部4a、4b都没有进入比第1区域71的中心位置更靠近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但是也可以是只在腹侧部A及背侧部B的其中一方形成第1区域71,并且在比该第1区域71的中心位置更靠近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没有配置吸收体的形态。但是,优选至少在腹侧部A侧,形成了左右一对侧边伸缩区域,并且在比该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更靠近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没有配置吸收体。
[0070] 另外,如图9所示,在腰开口部51和第1区域71之间也可以设置第3区域73。还有,在上述一次性尿布1中,是将腹侧部A的两侧边A1、A2和背侧部B的两侧边B1、B2相互接合而形成了边缘密封部,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利用挂钩、衣扣、粘扣带(loop fastener)等各种系扣构件使其预先系扣形成短裤型的形状。还有,腹侧部A的两侧边A1、A2和背侧部B的两侧边B1、B2的接合或系扣位置不限于身体的正侧面的位置,也可以是身体的稍微靠前或靠后的位置。
[0071] 进一步说,在上述一次性尿布1中,外包覆材料11由外层及内层无纺布12、13构成,但是外包覆材料的材料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无纺布和防水性片材的层叠片材。在上述一次性尿布1中,画出尿布轮廓的外包覆材料11和放置在其上的吸收体主体10构成了尿布1,但也可以取而代之,由正面片材及背面片材画出尿布的轮廓,在两片材之间配置吸收性芯。还有,从尿布腹侧部及背侧部的吸收性芯的左右两侧部向外侧伸出的部位,也可以由弹性装饰条材料构成。
[0072] 实施例
[0073]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0074] 实施例1及2
[0075] 制作图1至图3所示的短裤型尿布。制作的各个尿布在尿布的腹侧部及背侧部分别具有一对侧边伸缩区域,该区域在尿布穿戴时的压力是1.1~2.5kPa,而且该压力高于腰开口部的压力。
[0076] 实施例1的尿布中,使用具有纤维层压部和仅由绵纸构成的非纤维层压部的吸收体,所述纤维层压部由以纸浆纤维为主体的纤维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纤维聚集物构成,所述吸收体在腹侧部及背侧部的任何一方都按照包括非纤维层压部在内、哪怕是一部分吸收体也不进入到一对侧边伸缩区域间的方式配置。
[0077] 实施例2的尿布中,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在腹侧部及背侧部的任何一方都按照仅仅非纤维层压部进入到一对侧边伸缩区域间的方式配置。另外,非纤维层压部进入到距离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10mm左右的腰开口部一侧。另外,对于外层无2
纺布,实施例1及2均由单位面积质量为20g/m 的防水性热风法无纺布构成,内层无纺布
2
由单位面积质量为16至17g/m 的防水性纺粘法无纺布构成。
[0078] 比较例
[0079] 使用长度方向的大致整体内含有吸收性芯的纤维层压部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的结构设置为:在腹侧部及背侧部的任何一方,纤维层压部都进入到距离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10mm左右的腰开口部一侧,除此之外,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尿布。
[0080] 评价
[0081] 关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尿布,通过下面的方法对一对侧边伸缩区域间的区域的刚性及厚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是:实施例1为20.0cN、0.68mm,实施例2为212.7cN、1.72mm,比较例为378.4cN、4.66mm。
[0082] 刚性的测定方法
[0083] 刚性的测定依据环式破碎法(JIS P 8126)进行。试验片是按照在尿布长度方向上以第1区域(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C71为中心的20mm、在宽度方向上以尿布宽度方向中心为中心的150mm的区域切出作为试验片。采集试验片时,以正面朝上,在沿宽度方向伸长到伸缩构件的影响消失的状态下进行。把采集到的试验片的尿布宽度方向的两侧边10mm合起来,正面向外侧形成环状,放置在试验机的加压板的中央。直到试验片被压坏为止,按照每分钟10mm的预定速度施加荷重,记录解体时的最大荷重。各测定5次,以其平均值作为刚性。
[0084] 厚度的测定方法
[0085] 厚度测定是使用非接触式的厚度测定计((株)KEYENCE制造的激光(LK-080))测定。使展开状态的尿布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直到伸缩构件的影响消失,在测定点放置板(50mm×50mm,62.3g),在该板的中心部分测定。测定点在尿布长度方向上为第1区域(侧边收缩区域)的中心位置C71、宽度方向为尿布宽度方向中心。各测定5次,以其平均值作为厚度。
[0086] 尿布宽度方向的穿戴压的均匀性的评价
[0087] 各尿布采取与上述第1区域的压力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方法,实施例1及比较例的尿布(均为M号)穿戴在周长为460mm的圆筒上,实施例2的尿布(L号)穿戴在周长为500mm的圆筒上,在此状态下,针对尿布腹侧部一侧的一对侧边伸缩区域,对在尿布宽度方向上的穿戴压是否均匀进行评价。任何一个尿布的从尿布侧边到吸收性芯的侧边位置的、尿布宽度方向的距离都是60~70mm。对于各尿布,以从其侧边(边缘密封)向尿布宽度方向的中央方向(离开边缘密封的方向)离开10mm的位置为起点,把气囊的中心定位在该位置上后测定穿戴压。然后沿着尿布宽度方向的中央方向以10mm为单位移动插入气囊的位置,在各个位置测定穿戴压。表1显示了测定结果。
[0088] 表1
[0089]
[0090] 从表1显示的结果可以明确看出,各实施例中,尿布的侧边伸缩区域的穿戴压在尿布宽度方向上比较均匀。一对侧边伸缩区域因为分别在尿布的宽度方向上具备比较均匀的压力而可以适合穿戴者,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错位下掉。
[0091] 另外,一对侧边伸缩区域间的区域的刚性比较低,侧边伸缩区域间的区域随着皮肤的纵向伸缩,尿布的一部分或鼓起、或复原,反复变化,所以促进了尿布内部的空气循环,不容易产生闷湿和过敏皮炎。
[0092] 与之对应的比较例的尿布,在吸收性芯的附近,穿戴压显著降低,从防止错位下掉的观点看不是优选的。另外,一对侧边伸缩区域间的区域的刚性高,侧边伸缩区域间的区域不容易随着皮肤的纵向伸缩而变形,所以不能促进尿布内部的空气循环。
[0093] 本发明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在尿布穿戴中不容易发生由穿戴者的动作等引起的尿布的错位下掉。即因为一对侧边伸缩区域分别在尿布的宽度方向上具备比较均匀的压力而可以很好地适合穿戴者,有效地防止了错位下掉。再者,因为腰开口部的尿布穿戴时的压力低,所以也可以防止由腰开口部的压力引起的错位下掉的加剧。从而可以良好地保持穿戴状态的尿布外观,还不会因尿布的错位下掉而妨碍穿戴者的动作。另外,可以防止尿布中配置的弹性构件过度束紧穿戴者的身体,穿戴舒适感变得良好。另外,通过抑制尿布的错位下掉,可以抑制穿戴中发生尿便渗漏。
[0094] 再有,如果是在比侧边伸缩区域的中心位置更靠近腰开口部一侧的部位没有配置吸收体的结构,随着皮肤的纵向伸缩,尿布的一部分或鼓起、或还原,反复变化,因而促进了尿布内部的空气循环,不易产生闷湿和过敏皮炎。另外,错位下掉也更加不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