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扇平移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095603.X

文献号 : CN19362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野崎勇一野岛幸子久保广阳

申请人 : YKKAP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双扇平移窗,在关闭状态时,在内移窗对合框的切缺部与上栏的中间下垂壁与外移窗对合框的室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在对合框的上部安装上部对合滑动片,在上栏的内移窗引导槽的对合位置安装第1对合气密件,在中间下垂壁的对合位置安装第2对合气密件,在关闭状态时上部对合滑动片与第1对合气密件相接而对上栏与对合框上部之间实施气密封,第2对合气密件与上部对合滑动片、对合框的室内侧面相接封闭间隙而实施气密封,将该第2对合气密件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重叠余量设置为大,即便内移窗产生挠曲变形间隙部分的气密性也不会降低,开闭移动内移窗时上部对合滑动片与第1、第2对合气密件不会相接,能以较小的力开闭移动内移窗。

权利要求 :

1.一种双扇平移窗,其特征在于,

在窗框架内平移自如地安装有内移窗和外移窗,

所述窗框架的上栏,具有由室内侧下垂壁和中间下垂壁形成的向下开口的沟槽形状的内移窗引导槽,所述内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外侧上部被切缺成纵侧面与横侧面形成钩子形状,其残存的上部插入上栏的内移窗引导槽内,在将内移窗和外移窗置于全闭位置的关闭状态时,该切缺部、所述中间下垂壁、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述内移窗的对合框上部安装上部对合滑动片,并在所述上栏上分别安装第一对合气密件和第二对合气密件,所述上部对合滑动片与第一对合气密件相接而对对合框上部与上栏之间实施气密封,所述第二对合气密件与上部对合滑动片、中间下垂壁及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相接而封闭所述的间隙而实施气密封,所述第二对合气密件与中间下垂壁的重叠余量,比因风压引起的内移窗向室内一侧的最大挠曲变形量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扇平移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对合滑动片的上侧面、室外侧面、室外侧向上面分别比所述内移窗的对合框的上侧面、上部室外侧面、上部室外侧向上面更向上方、室外侧、上方突出,第一对合气密件具有安装部、及向下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的气密部,将该安装部设置于上栏内移窗引导槽中的对合位置上,该气密部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上侧面相接,第二对合气密件具有安装部及气密部,将该安装部安装在中间下垂壁上的对合位置,气密部比中间下垂壁分别更向室内侧、室外侧及下方伸出,该气密部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室外侧面、室外侧向上面相接,并且所述气密部与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相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扇平移窗,其特征在于,

由多个鳍片构成第一对合气密件的气密部,该鳍片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上侧面相接,由多个鳍片构成第二对合气密件的气密部,该鳍片与所述第一对合气密件的鳍片相接而对两者之间实施气密封,该第二对合气密件的鳍片比中间下垂壁分别更向室内侧、室外侧及下方伸出,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室外侧面、室外侧向上面、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相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扇平移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移窗在接壁框的上部具有上部接壁滑动片,

将内移窗的对合框部分利用上部对合滑动片沿内移窗引导槽移动自如地引导,将该内移窗的接壁框部分利用上部接壁滑动片沿内移窗引导槽移动自如地引导,所述内移窗处于全开位置时,所述上部接壁滑动片与第一、第二对合气密件不相接。

说明书 :

双扇平移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窗框架内平移自如地安装有内移窗和外移窗的双扇平移窗,具体地,涉及内移窗和外移窗的对合部的气密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用新型实公昭60-1622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窗框架内平移自如地安装有内移窗和外移窗的双扇平移窗。
[0003] 在所述双扇平移窗中,用气密件分别对内移窗的室内侧面与窗框架之间、以及外移窗的室内侧面与窗框架之间实施气密封,并且用对合气密件对内移窗的对合框与外移窗的对合框之间实施气密封。还有,在窗框架的上栏的内移窗引导部的对合位置安装第1封闭部件,并在内移窗的对合框的上部安装第2封闭部件,该第2封闭部件与第1封闭部件相接,这样对对合框上部与上栏之间实施气密封。
[0004] 所述以往的双扇平移窗中,将上栏的内移窗引导部做成槽,切缺内移窗对合框的室外侧上部,该对合框的残存的上部插入所述槽内。
[0005] 由此,由于对合框的切缺部与上栏形成槽的一方的下垂壁与外移窗对合框的室内侧面之间产生间隙,因而利用第2封闭部件封闭该间隙而实施气密封。
[0006] 但是,双扇平移窗的内移窗、外移窗在台风等的强风雨时,在风压的作用下向室内一侧产生挠曲变形,因此安装在内移窗对合框上部的第2封闭部件向室内一侧移动。
[0007] 另一方面在内移窗的开闭移动时第2封闭部件沿下垂壁滑动,因此通过将该第2封闭部件对下垂壁的重叠余量(第2封闭部件的弹性变形量)设置得小、令所述的滑动时产生的滑动阻力小而控制使得开闭移动内移窗的力不会变得很大。
[0008] 由此,如前所述内移窗产生挠曲变形时,第2封闭部件相对所述的上栏的下垂壁向室内移动,从而该部分的气密性降低。
[0009] 此外,当内移窗的挠曲变形量比外移窗的大时,所述第2封闭部件相对外移窗的对合框室内侧面向室内一侧移动,因此该部分的气密性降低。
[0010] 例如,对于内移窗的上部沿上栏的槽被引导、外移窗的上部沿上栏的导轨被引导的双扇平移窗,内移窗由风压而产生较大的挠曲变形,而外移窗则因为受到导轨的限制,所以由风压产生的挠曲变形较小。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双扇平移窗,既能在关闭状态时对内移窗的对合框上部与上栏之间气密封,又能对内移窗对合框的切缺部与上栏的下垂壁与外移窗对合框的室内侧面之间的间隙实施气密封,并且,即便在强风雨时在风压作用下内移窗向室内一侧产生挠曲变形所述的间隙部分的气密性也不会降低,而且开闭移动内移窗的力不会变大。
[0012] 本发明的双扇平移窗,其特征在于,
[0013] 在窗框架内平移自如地安装有内移窗和外移窗,
[0014] 所述窗框架的上栏,具有由室内侧下垂壁和中间下垂壁形成的向下开口的沟槽形状的内移窗引导槽,
[0015] 所述内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外侧上部被切缺成纵侧面与横侧面形成钩子形状,其残存的上部插入上栏的内移窗引导槽内,在将内移窗和外移窗置于全闭位置的关闭状态时,该切缺部、所述中间下垂壁、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0016] 在所述内移窗的对合框上部安装上部对合滑动片,并在所述上栏上分别安装第一对合气密件和第二对合气密件,
[0017] 所述上部对合滑动片与第一对合气密件相接而对对合框上部与上栏之间实施气密封,所述第二对合气密件与上部对合滑动片、中间下垂壁及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相接而封闭所述的间隙而实施气密封,
[0018] 所述第二对合气密件与中间下垂壁的重叠余量,比因风压引起的内移窗向室内一侧的最大挠曲变形量大。
[0019] 本发明中,也可做成,
[0020] 上部对合滑动片的上侧面、室外侧面、室外侧向上面分别比所述内移窗的对合框的上侧面、上部室外侧面、上部室外侧向上面更向上方、室外侧、上方突出,[0021] 第一对合气密件具有安装部、及向下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的气密部,将该安装部设置于上栏内移窗引导槽中的对合位置上,该气密部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上侧面相接,[0022] 第二对合气密件具有安装部及气密部,将该安装部安装在中间下垂壁上的对合位置,气密部比中间下垂壁分别更向室内侧、室外侧及下方伸出,
[0023] 该气密部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室外侧面、室外侧向上面相接,并且所述气密部与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相接。
[0024] 如此,就能够利用第一对合气密件和上部对合滑动片,对上栏的内移窗引导槽与内移窗的对合框上部之间的间隙气密封。
[0025] 由于第二对合气密件的气密部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室外侧面、室外侧向上面相接,并且与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相接,故能封闭内移窗的对合框的切缺部与中间下垂壁与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之间的间隙而可靠地实施气密封。
[0026] 本发明中,在将上部对合滑动片、第一、第二对合气密件做成如前所述的形态时,也可做成,
[0027] 由多个鳍片构成第一对合气密件的气密部,该鳍片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上侧面相接,
[0028] 由多个鳍片构成第二对合气密件的气密部,该鳍片与所述第一对合气密件的鳍片相接而对两者之间实施气密封,
[0029] 该第二对合气密件的鳍片比中间下垂壁分别更向室内侧、室外侧及下方伸出,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室外侧面、室外侧向上面、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相接。
[0030] 如此,则由于多个鳍片相接,故能可靠地实施气密封,并且相接时的滑动阻力小而能以较小的力开闭移动内移窗。
[0031] 本发明中,也可做成,
[0032] 所述内移窗在接壁框的上部具有上部接壁滑动片,
[0033] 将内移窗的对合框部分利用上部对合滑动片沿内移窗引导槽移动自如地引导,将该内移窗的接壁框部分利用上部接壁滑动片沿内移窗引导槽移动自如地引导,[0034] 所述内移窗处于全开位置时,所述上部接壁滑动片与第一、第二对合气密件不相接。
[0035] 如此,能够在室内室外侧方向不产生晃荡而顺畅地开闭移动内移窗。另外,上部对合滑动片与第一、第二对合气密件在全闭位置时相接,而从全闭位置向打开方向稍稍移动后则不再相接,上部接壁滑动片与第一、第二对合气密件不会相接,故能以较小的力开闭移动内移窗。
[0036] 利用本发明,在将内移窗和外移窗置于全闭位置的关闭状态时,上部对合滑动片与第一对合气密件相接而能对对合框上部与上栏之间实施气密封,第二对合气密件与上部对合滑动片、中间下垂壁及外移窗的对合框的室内侧面相接而能够封闭之间的间隙而实施气密封。
[0037] 又,第二对合气密件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的重叠余量比内移窗的最大挠曲变形大,故由于强风雨内移窗向室内一侧产生挠曲变形时第二对合气密件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牢靠地相接,故不会发生前述的间隙部分气密性降低的问题。
[0038] 而且,第二对合气密件安装在上栏上,在内移窗处于全闭位置时与上部对合滑动片相接,而若内移窗向打开方向稍稍移动则不再相接,故开闭移动内移窗的力不会变大。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双扇平移窗的内观图(从内部看的图)。
[0040] 图2是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双扇平移窗的纵剖面图。
[0041] 图3是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双扇平移窗的横剖面图。
[0042] 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放大的上部剖面图。
[0043] 图5是沿图4的B-B线的剖面图。
[0044] 图6是上栏和内移窗对合框上部的当内移窗处于全闭位置时的立体图。
[0045] 图7是上栏和内移窗对合框上部的当内移窗处于全开位置时的立体图。
[0046] 图8是内移窗的开闭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如图1所示,在窗框架1内平移自如地安装内移窗2和外移窗3,形成双扇平移窗。
[0048] 所谓平移自如地安装是指这样的情形,将内移窗2沿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在窗框架1的靠室内一侧,将外移窗3沿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在窗框架1的靠室外一侧,通过将该内移窗2置于左右一方的全闭位置且将外移窗3置于左右另一方的全闭位置而成为关闭状态,通过将内移窗2置于左右另一方的全开位置或将外移窗3置于左右一方的全开位置而成为开放状态。
[0049] 所述窗框架1,将上栏10、下栏11及左右的纵栏12连接为矩形框架状。
[0050] 所述内移窗2,具有上框20、下框21、接壁框22、对合框23。
[0051] 所述外移窗3,具有上框30、下框31、接壁框32、对合框33。
[0052] 所述窗框架1与内移窗2、外移窗3的室内侧面之间由气密件实施气密封。
[0053] 例如,如图2、图3所示,安装于上栏10、下栏11、一方的纵栏12的室内侧部的上横内气密件4、下横内气密件5、纵内气密件6与内移窗2的上框20、下框21、接壁框22的室内侧面相接。
[0054] 安装于所述上栏10、下栏11、另一方的纵栏12的室内室外侧方向的中间部的上横外气密件7、下横外气密件8、纵外气密件9与外移窗3的上框30、下框31、接壁框32的室内侧面相接。
[0055] 又,气密件除了气密封之外还具有水密封的功能,用该气密件进行气密封所指的,还包含了水密封的功能。
[0056] 又,对窗框架1和内移窗2、外移窗3进行气密封的构成,不限于前述结构,也可以是用以往已知的种种手段进行气密封。
[0057] 如图2所示,所述上栏10具有内移窗引导槽10a和外移窗引导槽10b。
[0058] 所述内移窗引导槽10a由室内侧下垂壁13和室内室外侧方向的中间下垂壁14形成向下开口的沟槽形状。
[0059] 本实施例中外移窗引导槽10b为导轨,外移窗3因风压引起的向室内一侧的挠曲变形由导轨受到限制,所以该挠曲变形比内移窗2小。
[0060] 又,室内侧下垂壁13、中间下垂壁14上形成有燕尾槽13a、14a,该各燕尾槽13a、14a中向着室外一侧分别安装着所述上横内气密件4、上横外气密件7。
[0061] 如图2所示,所述内移窗2的对合框23的室外侧上部被切缺,形成切缺部24。所述对合框23上部残存的部分插入所述上栏10的室内侧下垂壁13和中间下垂壁14之间(即内移窗引导槽10a)。该切缺部24,纵侧面与横侧面形成钩子形状。
[0062] 例如,如图3所示,对合框23的室外侧面23a上具有内回烟部25、外向片26等的室外侧突出部,切断该内回烟部25、外向片26的靠近上部的部分并除去,形成切缺部24。
[0063] 本实施例的对合框23,如图3所示在室内一侧具有加强部23b,因此将该加强部23b的上部如图2所示切断并除去,并安装有覆盖部23c。
[0064] 所述切缺部24与所述上栏10的中间下垂壁14相对。比如,纵侧面与中间下垂壁14的室内侧面相对,横侧面与下侧面相对。
[0065] 还有,内移窗2、外移窗3在全闭位置时切缺部24与外移窗的对合框33的室内侧面33a相对,该室内侧面33a、中间下垂壁14、切缺部24之间产生间隙。另外,外移窗3的对合框33的室内侧面33a上如图3所示设置有外回烟部34。
[0066] 又,所述上框20的上部、接壁框22的上部也插入上栏10的内移窗引导槽10a内。
[0067] 接下来,说明对前述的间隙及内移窗2的对合框23上部和上栏10之间进行气密封的构成。
[0068] 如图4~图6所示,在内移窗2的对合框23的上部安装上部对合滑动片40,在上栏10上、例如内移窗引导槽10a中安装第1对合气密件50,同时在上栏10上、例如中间下垂壁14上安装对前述间隙进行气密封的第2对合气密件60。这些上部对合滑动片40、第1、第2对合气密件50、60在图2、图3中省略图示。另外,图4~图6中,内移窗2处于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中间的开位置。
[0069] 所述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上侧面41、室内侧面42、室外侧面43、室外侧向上面44分别比对合框23的上侧面、上部室内侧面、上部室外侧面(所述切缺部24的纵侧面)、上部室外侧向上面(所述切缺部24的横侧面)更向上方、室内侧、室外侧突出。
[0070] 本实施例中,上部对合滑动片40嵌合在如图3所示的对合框23的中空部23d内而安装着。
[0071] 所述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上侧面41、室内侧面42、室外侧面43的靠上部的部分如图4所示插入内移窗引导槽10a中。
[0072] 所述第1、第2对合气密件50、60如图5所示,分别安装在在将内移窗2置于全闭位置时上栏10上的与对合框23相对的位置、即对合位置上。
[0073] 这样,通过将内移窗2置于全闭位置,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上侧面41与第1对合气密件50相接而对对合框23的上部与上栏10的内移窗引导槽10a之间进行气密封。
[0074] 例如,第1对合气密件50具有嵌合于内移窗引导槽10a而安装的安装部51、向下地设置在该安装部51上的气密部52,该气密部52与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上侧面41相接。
[0075]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第1对合气密件50。
[0076] 所述安装部51,以横板53、一侧纵板54和他侧纵板55形成朝下的“コ”字形状,以该一侧纵板54与室内侧下垂壁13的内侧面相接且他侧纵板55与中间下垂壁14的内侧面相接的形态嵌合而被安装。
[0077] 所述气密部52在横板53上在上栏长度方向上隔有间隔地向下设置有多个鳍片56。
[0078] 这样,若将内移窗2从图5中实线所示的开位置向箭头a所示的关闭方向移动置于全闭位置,则如图5中假想线所示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上侧面41与多个鳍片56相接。
[0079] 通过将所述内移窗2置于全闭位置,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室外侧面43、室外侧向上面44与第2对合气密件60相接。
[0080] 通过将所述外移窗3置于全闭位置,对合框33的室内侧面33a与第2对合气密件60相接。
[0081] 由此,内移窗2、外移窗3处于全闭位置成为关闭状态时,能够封闭内移窗2对合框23的切缺部24与中间下垂壁14与外移窗3对合框33的室内侧面33a之间的间隙而进行气密封。
[0082] 又,第2对合气密件60与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室外侧面43的重叠余量(即,第2对合气密件60的弹性变形量),比内移窗2的最大挠曲变形量大,即使内移窗2由于台风等强风雨的风压向室内侧产生挠曲变形也能继续保持相接的状态,气密性不会降低。
[0083] 又,第2对合气密件60安装在上栏10(中间下垂壁14)上,内移窗2处于全闭位置时该第2对合气密件60与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室外侧面43相接,而向打开方向移动时则不相接,故即便如前所述增加重叠余量,向打开方向移动内移窗2的力,虽然在从全闭位置移动若干时变大,但以后则移动直至全开位置时的力小,能顺畅地对内移窗2实施开移动。
[0084] 又,在外移窗3因风压向室内侧产生挠曲变形时,该外移窗3对合框33的室内侧面33a被按压在第2对合气密件60上,气密性不会降低。
[0085] 例如,所述第2对合气密件60具有安装在中间下垂壁14上的安装部61、及比该中间下垂壁14分别更向室内侧、室外侧及下方伸出的气密部62。
[0086] 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第2对合气密件60。
[0087] 所述安装部61,嵌着于中间下垂壁14的燕尾槽14a中而安装,与该中间下垂壁14的室外侧面14b相接。
[0088] 该安装部61的下部比中间下垂壁14更向室内侧伸出,在该部分设置有多个鳍片63,形成气密部62。
[0089] 该各鳍片63是纵向,在上栏10长度方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
[0090] 所述鳍片63比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室外侧面43更向室内侧伸出,其伸出尺寸(前述的重叠余量),比内移窗2由风压引起的最大挠曲变形大。
[0091] 所述第2对合气密件60的鳍片63与第1对合气密件50的鳍片56相接,对两者之间进行气密封。
[0092] 这样,若将开位置的内移窗2置于全闭位置,则如图7所示,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室外侧面43与第2对合气密件60的鳍片63相接,该鳍片63产生弹性变形。
[0093] 安装在所述中间下垂壁14上的上横外气密件7,与所述第2对合气密件60的长度方向一端面相接,使得该上横外气密件7与所述第2对合气密件60(鳍片63)连续。
[0094] 由此,外移窗3的室内侧面的上和纵的角部的气密性提高。
[0095] 下面,对内移窗2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0096] 如图2所示,内移窗2的对合框23侧部分由上部对合滑动片40引导,沿内移窗引导槽10a在长度方向移动自如。
[0097] 例如,上部对合滑动片40的室内侧面42沿上横内气密件4被引导,室外侧面43沿中间下垂壁14被引导。
[0098] 如图8所示,在内移窗2的接壁框22的上部安装着上部接壁滑动片70。该上部接壁滑动片70沿中间下垂壁14滑动,引导内移窗2的接壁框22部分。
[0099] 如图8(a)所示,内移窗2处于全闭位置时,上部对合滑动片40分别与第1对合气密件50、第2对合气密件60相接。
[0100] 从此状态将内移窗2如箭头b所示向打开方向移动。
[0101] 在该内移窗2的打开移动初期,如上所述由于上部对合滑动片40与第1、第2对合气密件50、60相接,因而移动内移窗2的力大。
[0102] 接着,如图8(b)所示,一旦将内移窗2移动至上部对合滑动片40与第1、第2对合气密件50、60分离,则之后就能够以较小的力移动内移窗2至如图8(c)所示的全开位置。该全开位置由未图示的月牙形挡块(crescent stopper)加以限制。
[0103] 内移窗2处于全开位置时,如图8(c)所示,上部接壁滑动片70与第1、第2对合气密件50、60分离而不相接。
[0104] 这样,能够在室内室外侧方向不产生晃荡而顺畅地开闭移动内移窗2,并且能够从全开位置稍稍移动后以较小的力开闭移动内移窗2。
[0105] [符号的说明]
[0106] 1窗框架;2内移窗;3外移窗;10上栏;10a内移窗引导槽;13室内侧下垂壁;14中间下垂壁;23对合框;24切缺部;33对合框;33a室内侧面;40上部对合滑动片;41上侧面;42室内侧面;43室外侧面;44室外侧向上面;50第1对合气密件;51安装部;52气密部;56鳍片;60第2对合气密件;61安装部;62气密部;63鳍片;70上部接壁滑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