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材反转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610159839.5

文献号 : CN19582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神山隆夫金田光司藤井谦治后藤良一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树脂制作所

摘要 :

一种衬材反转装置,未反转的管衬材(1)被引导到反转喷嘴(33),反转喷嘴(33)配置成喷嘴开口部(33a)向着管路开口部(3a)的状态,其一端部折返后安装于喷嘴开口部(33a)。使流体压力作用于管衬材,由此使管衬材一边向管路的延伸方向反转一边插入管路内。管衬材在管路开口部处开始反转,而在向着管路开口部的方向转换部(33b)则还未反转,仍然是扁平的,不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因此管衬材不会中途停止,能可靠顺畅地反转插入到要修补的管路内。

权利要求 :

1.一种衬材反转装置,用于使更新管路用的浸渍有硬化性树脂的管衬材反转后插入到相对于垂直方向而朝弯曲方向延伸的地下管路内,该衬材反转装置具有:收容未反转的管衬材的收容容器、

配置成喷嘴开口部向着管路开口部的状态的反转喷嘴,

将从上述收容容器拉出的管衬材在未反转的状态下引导到反转喷嘴后安装在喷嘴开口部,并使流体压力作用于该管衬材,由此使管衬材一边沿着管路延伸的方向反转一边插入管路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反转喷嘴与收容容器之间设有安装管,在管衬材向管路的反转插入动作完成之后,将安装管与收容容器分离,并用盖子覆盖安装管的上部,之后,将热媒供给软管从安装管的侧部导入到反转后的管衬材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材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安装管的侧部导入用来将供给到管衬材内部的热媒予以排出的排出软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材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反转喷嘴上的弯曲部设有用来将供给到管衬材内部的热媒予以排出的排出口。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衬材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子上形成用来监视软管的导入情形的窗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衬材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管衬材卷绕后收容于收容容器。

说明书 :

衬材反转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涉及将管状的管衬材反转插入到地下的管路内的衬材反转装置,该管衬材用来对老化的管路内面实施加衬处理以修复管路。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一种已在实用的管加衬施工法,当地下埋设的下水管、煤气管、通讯缆线管、电缆线管等管路老化时,无需将该管路从地下挖出,即可在其内面实施加衬处理来修补管路。
[0003] 作为上述管加衬施工法的一种,使用一种管衬材,该管衬材通过在外表面被塑料薄膜气密性地覆盖的管状树脂吸附材料上浸渍未硬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而形成,在该施工法中,使用衬材反转装置且通过流体压力将管衬材反转插入到管路内后,利用流体压力使该管衬材膨胀按压管路的内面,在此状态下,使浸渍于管衬材的硬化性树脂硬化。
[0004] 通常,管衬材是折叠成平坦状后收容于密闭构造的收容容器,且将收容在该收容容器中的管衬材的一端向外侧弯折后安装于与收容容器连接的反转喷嘴的开口端外周,且使流体压力作用于收容容器内,使其一边反转一边插入管路内(专利文献1)。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65158号公报
[0006] 然而,采用现有衬材反转装置,反转前的管衬材是折叠后收容于收容容器中,所以反转时拉出阻力很大,需要很大的反转压力。
[0007] 又由于管衬材是折叠后收容的,所以拉出时,折叠着的上部的管衬材会随着拉出量而上下变动,会有拉出动作无法顺畅进行的问题。
[0008] 以往在对已有管路实施加衬处理时,反转喷嘴是沿垂直方向安装,而要修补的管路是水平地延伸,所以被反转喷嘴反转的管衬材会在其方向转换部弯曲,因此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而成为反转的阻力。尤其是,在衬材的厚度增加而需要很大的反转压力时,或在因为大口径的衬材导致重量增加时,会有衬材的反转动作中途停止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9]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要提供一种衬材反转装置,管衬材不会中途停止,能将管衬材确实且顺畅地反转插入到要修补的管路内。
[0010] 本发明的衬材反转装置是使更新管路用的浸渍有硬化性树脂的管衬材反转后插入到相对于垂直方向而朝弯曲方向延伸的地下管路内,该衬材反转装置具有:
[0011] 收容未反转的管衬材的收容容器、
[0012] 配置成喷嘴开口部朝向管路开口部的状态的反转喷嘴,
[0013] 将从上述收容容器拉出的管衬材在未反转的状态下引导到反转喷嘴后安装在喷嘴开口部,并使流体压力作用于该管衬材,由此使管衬材一边沿着管路延伸的方向反转一边插入管路内。
[0014] 本发明是将反转喷嘴配置成如下状态:装有管衬材的喷嘴开口部向着管路开口部,所以管衬材是在管路开口部处开始反转,而在对着管路开口部的方向转换部则还未反转,仍是扁平状,因此不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从而管衬材不会中途停止,能可靠顺畅地反转插入要修补的管路内。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显示将管衬材反转装置载置于卡车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6] 图2是显示将管衬材从人孔反转插入管路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7] 图3(a)是反转喷嘴的俯视图,(b)是其主视图,(c)是其侧视图。
[0018] 图4显示将管衬材反转插入到管路的工程。
[0019] 图5显示管衬材的反转插入动作完成后使管衬材硬化的工程。
[0020] 图6是显示安装管与压力盖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1] 图7是安装管与压力盖的垂直剖面图。
[0022] 【符号说明】
[0023] 1:管衬材 2:人孔 3:管路
[0024] 20:收容容器 33:反转喷嘴 60:安装管
[0025] 70:热媒供给软管 71:热媒排出软管 80:压力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7] 在图1中,显示使将管路更新用的管衬材反转的管衬材反转装置的外观。符号20是收容管衬材的气密性密闭构造的收容容器,通常如图所示,经由两个支承板12(一个无法看到)而安装于卡车的货架上移动到作业现场。在收容容器20的四个角落设有上下调节机构13、14(其余的两个看不到所以没有图示),由此能水平地保持收容容器20。
[0028] 在收容容器20上,如图2所示,经由具有多个引导滚子21的引导部22及安装管60而可装卸地装有引导喷嘴30。由圆柱部30a与圆锥部30b所构成的引导喷嘴30沿垂直方向延伸,在其下方端部气密地且可装卸地安装有引导管31,在引导管31的下方,经由调节管34与引导管32而气密地且可装卸地安装着弯曲的反转喷嘴33。
[0029] 引导管31与32互相气密地结合,能分别调节与调节管34间的安装位置,通过调节引导管31与调节管34间的安装位置、及引导管32与调节管34间的安装位置,能根据管路3在地下的埋设深度来调节反转喷嘴33的垂直位置。
[0030] 安装管60的构造如后所述,能在管衬材1向管路的反转插入动作完成后,从侧部将空气供给软管、空气排出软管、热媒供给软管、其排出软管等引导到内部,在各软管安装之前,软管安装口是密闭的,所以整体为密闭构造。
[0031] 反转喷嘴33如图3所示,由喷嘴开口部33a、圆柱部33c、及弯曲部33b构成,喷嘴开口部33a的安装管衬材的圆柱状前端敞开,圆柱部33c的开口部方向与开口部33a大致正交,弯曲部33b则将喷嘴开口部33a与圆柱部33c结合。反转喷嘴33配置成其喷嘴开口部33a向着管路3的开口部3a的状态,其喷嘴轴心33d与管路3的延伸方向(水平方向)大致一致。圆柱部33c经由凸缘33e而与引导管32气密性地结合,所以在反转喷嘴33、引导管31、32、调节管34、引导喷嘴30、安装管60、引导部22、以及收容容器20分别结合时,除了喷嘴开口部33a敞开外,整体为气密性密闭构造。
[0032] 在收容容器20的两侧部安装着对卷轴24进行轴支承而使之可自由旋转的轴承部25。卷轴24用于将管衬材1卷绕成滚筒状,且通过电动马达(没有图示)进行驱动,使其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将管衬材1在卷轴24上卷绕成滚筒状。而在卷轴24的两侧安装着具有多个幅条24a的轮部24b,由此能确实地进行管衬材1的卷绕。
[0033] 卷绕于卷轴24上的管衬材1如后所述,当从收容容器20拉出时,利用作用于卷轴24的扭矩来让卷轴24逆旋转,且使电动马达旋转,使其作为发电机工作,且对管衬材的拉出施加制动。
[0034] 在收容容器20上安装着管道26,用该管道26将使管衬材1反转的流体压力(压缩空气)送入收容容器20。
[0035] 卷绕于卷轴24上的管衬材1是现有的管衬材,是在外表面用塑料薄膜气密地覆盖的管状树脂吸收材上浸渍未硬化的液状热硬化性树脂而构成。作为塑料薄膜,使用:聚乙烯、氯乙烯、维尼龙、聚氨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尼龙共聚合体等薄膜,作为管状树脂吸收材,使用:聚酯、尼龙、丙烯、维尼龙等不织布。作为浸渍于管状树脂吸附材的未硬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热硬化性树脂。管衬材在反转之前为扁平形状。在管衬材1的内面也可覆盖与外表面同样的塑料薄膜。
[0036] 以下说明使用上述的反转装置来将管路加衬的工程。
[0037] 反转装置通常架设在卡车上,管衬材1的一端部被固定在卷轴24上,驱动电动马达而在卷轴24上卷绕成滚筒状,且收容于收容容器20中。在为了让引导喷嘴30来到人孔2上方而移动反转装置主体之后,在引导喷嘴30的下端经由调节管34而安装引导管31、
32。且将反转喷嘴33配置成让喷嘴轴心33d朝向管路3的延伸方向,并将喷嘴开口部33a对准管路开口部3a。该作业通过调节引导管31与32对调节管34的安装位置而进行。在该场合,也可不用调节管34,而是准备各种长度的引导管32,且在安装引导管32与反转喷嘴33时,选择喷嘴开口部33a与管路开口部3a大致一致的那个长度的引导管,且将其与引导管31结合。另外,根据管路3的深度,也可只用一个引导管来使引导喷嘴30与反转喷嘴
33结合。
[0038] 在如上述那样配置好反转喷嘴33之后,组装脚架4来支承引导喷嘴30,之后如图4所示,将管衬材1的另一端1a引导到反转喷嘴33的喷嘴开口部33a且在外侧折返,然后利用带部35等气密地安装在喷嘴开口部33a的外周。
[0039] 接着,将压缩空气经由管道26而供给到收容容器20内,流体压力(压缩空气压力)作用于管衬材1的折返部,由此使管衬材1从卷轴24回卷而从收容容器20拉出,且如虚线所示,在未反转的状态下沿垂直方向朝下方插入人孔2内。此时,电动马达作为发电机工作,对卷轴24的逆旋转、也就是管衬材1的拉出施加制动。
[0040] 以未反转的状态插入到人孔2内的管衬材1从垂直方向朝水平方向弯曲而到达喷嘴开口部33a,且在此处由于流体压力的作用而被反转而反转插入到管路3内。这样,由于管衬材1是在管路开口部3a处才开始反转,所以在方向转换的反转喷嘴33的弯曲部33b处还未反转,仍是扁平状。因而不会在其弯曲部33b产生很大的摩擦力,管衬材能确实且顺畅地一边反转一边插入到要修补的管路3内。
[0041] 这种在管路的开口部使管衬材反转的底部反转适合于使例如直径小于350mm的管衬材反转插入。
[0042] 一旦管衬材1以预定的长度反转插入到管路3内,就将安装管60与收容容器20(引导部22也作为收容容器20的一部分)分离。
[0043] 安装管60如图6、图7所示,是在上下具有凸缘部60a、60b的圆管状构件,凸缘部60a经由多个夹子73而气密地与气密压力盖80的凸缘部80a安装在一起,而安装管60的凸缘部60b则经由多个螺栓螺母式的固定构件72而气密地与喷嘴圆锥部30b的凸缘部30c安装在一起。
[0044] 在安装管60的侧部,安装着能将热媒供给软管70与热媒排出软管71引导到内部的管道61、62,且形成用来安装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软管(没有图示)的安装孔63、以及用来安装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软管(没有图示)的安装孔64。在安装各软管之前,管道61、62及安装孔63、64都以盖子等气密地密闭。
[0045] 在将安装管60从收容容器20分离之后,将压力盖80安装在安装管60的上部,并对内部供给压缩空气。由于压力盖80、安装管60、引导喷嘴30、引导管31、32、调节管34、反转喷嘴33整体为密闭构造,所以安装于反转喷嘴33上的管衬材1膨胀而被挤压于管路3的内壁面上。
[0046] 在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将热媒供给软管70与热媒排出软管71经由管道61、62而从安装管60的侧部导入到人孔2及管路3内,将热媒供给软管70的另一端连接到热媒供给源(没有图示)。在压力盖80的上部,安装着窗部81,该窗部81设有透明丙烯板82,作业者能经由该窗部来确认热媒供给软管70、热媒排出软管71是否顺畅地被导入到反转的管路的管衬材内。此时,各软管70、71不是从上部而是从安装管60的侧部被导入到内部,所以容易经由窗部81来监视或确认软管导入状态。
[0047] 在确认各软管70、71已插入管路之后,经由热媒供给软管70将热媒供给到管衬材1。作为热媒,有温水或蒸汽,如图5所示,温水或蒸汽经由设在软管70上的喷出口70a而成为雾状后被喷到反转的管衬材1上。由此使管衬材1被加热,而浸渍于管衬材1的热硬化性树脂会因为热量而硬化,所以管路3的内面部便被硬化的管衬材1加衬而被修复。在管衬材1硬化之后,将空气经由空气排出软管排出到外部。
[0048] 在使用温水时,也可以不形成雾状,而是使之喷淋,而且温水或蒸汽也可不是形成雾状后喷出,而是从软管70的前端放出,使管衬材的内部充满温水或蒸汽,这样使管衬材硬化。
[0049] 加热所使用的温水可经由排出软管71排出到外部并返回热媒供给源,且进行循环,也可不将排出软管71从安装管60导入,而是如图4的假想线所示,在反转喷嘴33的弯曲部33b设置排出口33f,经由该排出口33f而将用于硬化的热媒排出。
[0050] 在安装管60上,如图6的假想线所示,能安装不同口径的管道65、66,以便安装不同直径的热媒供给(排出)软管。而在安装管60的侧部,也能设置多个空气供给软管安装孔与空气排出软管安装孔。
[0051] 用来将管衬材反转插入的压缩空气也可以不是从设在收容容器20上的管道26供给,而是经由在形成于安装管60上的安装孔63上所安装的空气供给软管来进行供给。
[0052] 压力盖80也可以不是如图6所示的碗形,而是用平坦透明的丙烯板来覆盖安装管60的上部整体。在这种场合,可得到很大的透明窗,而能更良好地观察或监视软管等的导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