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变矩器的定装置 CN201710133176.8 2017-03-07 CN107202149B 2021-10-26 松田哲
发明提供变矩器的定装置,能够缓和锁定装置在离合器接合时的冲击,而且易于形成将工作油引导至油室的油路。该锁定装置包括离合器片(31)、活塞(32)、套筒(33)以及第一油室(C1)。离合器片(31)配置于前盖(2)与涡轮(4)之间。活塞(32)配置成在轴向上移动自如,压接离合器片(31)而使其成为扭矩传递状态。套筒(33)将活塞(32)的内周面支承为在轴向上移动自如。第一油室(C1)被供给用于使活塞(32)动作的工作油,以使离合器片(31)成为扭矩传递状态。而且,套筒(33)具有将套筒(33)的内周侧的工作油引导至外周侧的第一油路(P1)、以及将来自第一油路(P1)的工作油引导至第一油室(C1)的第二油路(P2)。
22 变矩器的定装置 CN201710272046.2 2017-04-24 CN107420510B 2021-10-08 松田哲; 桑畑充
提供一种变矩器的定装置,在通过活塞两侧的施加压与释放压的差压使活塞工作的形式的锁定装置中,对伴随转速增加的锁定容量的降低进行抑制。该锁定装置具备离合器部(28)、活塞(29)、以及工作油导出板(31)。离合器部(28)配置于前盖(5)与涡轮(9)之间,并具有至少一个离合器板(34、35)。活塞(29)以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将离合器板(34、35)向前盖(5)侧按压而使离合器部(28)成为扭矩传递状态。工作油导出板(31)设置于前盖(5)的活塞(29)一侧的侧面,利用前盖(5)的旋转将前盖(5)与活塞(29)之间的工作油导向在变速器输入轴(2)中形成的排出油路(2a)。
23 摩擦联接装置 CN201980092516.4 2019-11-08 CN113454367A 2021-09-28 石川靖浩
具有:与离合器鼓(44)可滑动地卡合的多个外径侧摩擦板(42);与离合器毂(45)可滑动地卡合的多个内径侧摩擦板(41);通过沿旋转轴(X)方向移动而按压外径侧摩擦板(42)及内径侧摩擦板(41)的活塞(43);对活塞(43)施加旋转轴(X)方向的作用弹簧(B2);支承弹簧(B2)的一端(B2a)的板部件(49),板部件(49)作为与离合器毂(45)可在旋转轴(X)方向滑动地卡合的止离合器(4)。
24 减振装置 CN201880067159.1 2018-11-14 CN111212988B 2021-09-24 吉川卓也; 木下友则; 谷口彻郎; 加藤晃祥; 大井阳一
减振装置包括:多个旋转构件,包括输入构件以及输出构件;弹性体,在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以及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具有质量体,所述旋转惯性质量减振器包括:太阳轮行星架,将多个小齿轮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以及齿圈,与多个小齿轮啮合,并且作为质量体发挥作用,在各个小齿轮的轴向上的两侧配置有至少一对垫圈,所述齿圈包括:内齿齿轮,具有与多个小齿轮啮合的多个内齿;配重体,以与内齿齿轮的侧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该内齿齿轮,配重体的内周面被小齿轮的齿顶或者所述垫圈的外周面在径向上支撑。
25 转换器 CN201980074853.0 2019-10-09 CN113015867A 2021-06-22 R.克恩钦
发明涉及一种高速液调节转换器,其具有用于构造液力工作介质循环的工作空间,其中在工作空间中定位有至少一个轮、至少一个涡轮和至少一个导轮,其中,泵轮离心地或离心‑对线地被工作介质流过,并且涡轮向心地或向心‑对角线地被工作介质流过;其中,相对于泵轮和涡轮的转动轴线,涡轮的入口格栅边缘的半径小于或等于泵轮的入口格栅边缘的半径。根据本发明的液力转换器的特征在于,第一导轮在工作空间中沿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泵轮之前,泵轮布置用于工作介质的纯离心或对角线‑离心的流过,并且用于对功率传输产生影响。
26 变扭器 CN201680023975.3 2016-05-25 CN107532700B 2021-06-08 M·屈恩勒
发明涉及一种液变扭器,包括:轮和涡轮,所述泵轮和涡轮壳能够绕着一个共同的转动轴线以能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和在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区域中的流体。在此,在泵轮上构造第一轴向贴靠面和在涡轮上构造第二轴向贴靠面,使得当泵轮和涡轮在轴向上相互挤压时,能够形成在泵轮和涡轮之间的摩擦合。所述贴靠面中的一个柔性地实施,以便在轴向压力负荷时紧贴到另一贴靠面上。
27 振动衰减装置 CN201780014039.0 2017-03-16 CN108700157B 2021-04-16 长井大树; 轮嶋雅树; 坂本贵生; 福冈卓也; 大井阳一
发明提供振动衰减装置。振动衰减装置(20)包含:曲柄部件(22),其能够随着驱动部件(15)的旋转而摆动,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被传递到驱动部件(15);以及惯性质量体(23),其经由曲柄部件(22)与驱动部件(15)连结,并且随着驱动部件(15)的旋转与曲柄部件(22)连动地绕旋转中心(RC)摆动,振动衰减装置(20)设计为,有效阶数(qeff)随着从发动机(EG)向驱动部件(15)传递的输入扭矩的振动的振幅变大而变大。
28 减振装置和起步装置 CN201780012969.2 2017-03-16 CN108700170B 2021-03-23 伊藤一能; 轮嶋雅树; 伊藤和广
减振装置包括:输入构件,其被传递来自发动机扭矩;输出构件;第一中间构件;第二中间构件;第一弹性体,其在输入构件与第一中间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第二弹性体,其在第一中间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第三弹性体,其在输入构件与第二中间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第四弹性体,其在第二中间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第五弹性体,其在第一中间构件与第二中间构件之间传递扭矩,在减振装置的径向上,第三弹性体和第四弹性体配置于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外侧,第五弹性体配置为,在径向上,在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外侧,在减振装置的轴向上与第三弹性体和第四弹性体隔开间隔,从该轴向观察,在径向上与第三弹性体和第四弹性体至少局部重叠。
29 离心摆装置和具有离心力摆的流体动力学的转矩变换器 CN201610696618.5 2016-08-19 CN106468329B 2021-03-05 S·马延沙因
发明涉及离心摆装置(2)和流体动力学的转矩变换器(1),具有围绕变速器输入轴(6)布置的壳体(14)、集成到该壳体(14)中的轮(3),其中,该壳体(14)接收相对该壳体可扭转地布置的涡轮(10)、起作用地布置在泵轮(3)和涡轮(10)之间的变换器跨接离合器(9)、可能的扭转振动减振器(13)和离心力摆装置(2)。为了改善离心力摆装置(2)的效果,一另外的扭转振动减振器(44)配属于该离心力摆装置(2)的离心力摆(4)。
30 变矩器 CN201910762928.6 2019-08-19 CN112392932A 2021-02-23 胡勋; 王盛璋; S.李; 孟腾
本公开涉及一种变矩器,其包括:外壳,用于接收输入扭矩轮,其与外壳成一体且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涡轮,其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涡轮与泵轮轴向相对地布置且可被泵轮液力驱动,涡轮包括涡轮壳体和多个涡轮叶片减振器,其包括驱动盘、从动盘以及介于驱动盘和从动盘之间的多个弹性构件;输出毂,其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且连接至涡轮壳体和减振器的从动盘,用于输出扭矩;涡轮壳体和从动盘通过铆钉安装至输出毂,其中,输出毂包括用于从动盘的第一定心表面,第一定心表面为轴向延伸的表面,从动盘包括与第一定心表面配合的第二定心表面。
31 扭转振动减振装置 CN201980014479.5 2019-02-19 CN112119241A 2020-12-22 村田豊; 小林笃
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螺旋弹簧的扭转振动减振装置,该扭转振动减振装置不受布局限制,并且,不需要附加零件,另外,通过减少起因于螺旋弹簧(50)的滑动的滞后扭矩,还能够获得所期望的扭转振动减振性能。螺旋弹簧(50)被容纳在输入部材侧螺旋弹簧接收部(44)和输出部材侧螺旋弹簧接收部(48)中。输入部材侧螺旋弹簧接收部(44)在输入部材侧螺旋弹簧接收部的正向旋转侧弹簧座(44a)与负向旋转侧弹簧座(44b)之间具有输入部材侧螺旋弹簧接收部的正向旋转侧引导部(44‑1a)和负向旋转侧引导部(44‑1b),输出部材侧螺旋弹簧接收部(48)在输出部材侧螺旋弹簧接收部的正向旋转侧弹簧座(48a)与负向旋转侧弹簧座(48b)之间具有输出部材侧螺旋弹簧接收部的正向旋转侧引导部(48‑1a)和负向旋转侧引导部(48‑1b)。在正向旋转和负向旋转的情况下,由于螺旋弹簧(50)在离心作用下的位移由引导部(44‑1a、48‑1b和44‑1b、48‑1a)来接收,并且,弹性力的垂直分力变小,从而就抑制了滑动阻力,减少了滞后扭矩,并且,不需要附加零件,还能够消除对螺旋弹簧的设置位置的限制。
32 旋转装置 CN202010098962.0 2020-02-18 CN111609089A 2020-09-01 北田贤司; 富田雄亮
一种使特性稳定了的旋转装置。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具备轮毂凸缘(2)、离心子(4)以及第一及第二施部件(6a、6b)。轮毂凸缘(2)配置为能够旋转。轮毂凸缘(2)具有第一以及第二引导面(21a、21b)。离心子(4)安装在轮毂凸缘(2)上。离心子(4)受到基于轮毂凸缘(2)的旋转的离心力并能够沿着第一以及第二引导面(21a、21b)在径向上移动。第一施力部件(6a)对离心子(4)施力。第二施力部件(6b)在与第一施力部件(6a)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离心子(4)施力。第一以及第二施力部件(6a、6b)使离心子(4)朝向引导面(21a、21b)旋转。
33 启动和减速模 CN201880077549.7 2018-11-20 CN111417549A 2020-07-14 R.布罗克曼; A.登克; B.福尔; S.库恩; M.富尔萨特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布置在驱动发动机(2)和变速器(3)之间的启动和减速模(1),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启动和减速模块,其包括模块壳体(4),在所述模块壳体中定位有液离合器(5)、离合器(6)和制动器(7),其中,所述液力离合器(5)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叶轮(8)和第二叶轮(9),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构成能用油控制地填充的工作腔(10),以便设置液力的传输力矩。此外,所述启动和减速模块包括输入轴(11)和从动轴(12),其中,所述第一叶轮(8)直接与输入轴(11)耦连并且将转动运动从输入轴(11)选择性地通过离合器(6)的闭合或者通过液力离合器(5)和布置在第二叶轮(9)和从动轴(12)之间的自由轮(13)能传输到从动轴(12)上,其中,所述自由轮(13)布置成,使得第二叶轮(9)借助制动器(7)相对于模块壳体(4)能固定。建议将轴承设计成,使得在第二叶轮(9)和模块壳体(4)之间配设具有一个轴承的第一支承装置(14),并且在第二叶轮和从动轴之间配设有具有两个轴承(15a、15b)的第二支承装置。
34 用于流体止推轴承的轴向保持和防转动结构 CN201580077403.9 2015-03-31 CN107407386B 2020-06-23 D·刘易斯; A·达塔瓦德考尔; D·布尔吉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扭矩变换器的流体止推轴承,包括:转动轴线;第一径向止推面;背离第一径向止推面的第二径向面,第二径向面包括至少两个轴向伸出的防转动销,以用于防止组装后相对于定子组件和叶轮中的一个的相对运动;限定与所述转动轴线同心的开口的内周面;外周面;和轴向保持器件,所述轴向保持器件用于附接到定子组件和叶轮中的所述一个且包括至少两个弹性凸舌,每个凸舌均包括可偏转部分、可定部分和轴向部分,轴向部分具有第一宽度且连接所述可偏转部分和所述可锁定部分。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具有所述流体动力止推轴承的扭矩变换器。
35 变矩器的定装置 CN201680009241.X 2016-01-18 CN107208768B 2020-06-16 高田幸悦; 尾崎悟
定装置中,通过简单的构成实现扭转特性的低刚度化以及广化。该装置具备驱动盘(25)、外周侧扭簧(26)、从动盘(27)、内周侧扭簧(28)以及中间构件(29)。外周侧扭簧(26)具有在圆周方向排列配置且以串联方式发挥作用的至少两个外周侧弹簧(26a、26b),外周侧弹簧(26a、26b)是弧形弹簧。内周侧扭簧(28)具有在圆周方向排列配置且以串联方式发挥作用的至少两个内周侧弹簧。中间构件(29)相对于驱动盘(25)以及从动盘(27)相对旋转自如,并使外周侧扭簧(26)和内周侧扭簧(28)以串联方式发挥作用。
36 具有选择性压启动式密封系统的扭矩变换器 CN201680036792.5 2016-07-18 CN107810348B 2020-06-05 J·朱厄尔
盖,其设置成用于接收来自发动机扭矩叶轮涡轮;输出毂,其设置成不可相对旋转地连接至变速器输入轴离合器,其包括可轴向移位的活塞板,且设置成将盖直接连接至输出毂;和密封系统,其包括先导部分和次级毂,先导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通道,次级毂不可相对旋转地连接至输出毂且能够相对于输出毂轴向移位,以控制加压流体通过第一和第二通道的流动,或不可相对旋转地连接至先导部分且能够相对于先导部分轴向移位,以控制加压流体通过第一和第二通道的流动。
37 具有摩擦传递元件的离合装置 CN201610298558.1 2016-05-06 CN107630943B 2020-05-22 A·施特罗姆; P·弗赖; E·瓦克; M·霍勒; C·威克尔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摩擦传递元件的离合装置,通过该摩擦传递元件可建立或取消在驱动部与从动部之间的有效连接,其中,摩擦传递元件具有:基体,其带有至少一个摩擦面;以及至少一个操控元件,其用于加载减振装置的储能器;和在转速影响下仍有效并且与止挡共同作用的至少一个径向支撑部,其具有多个朝止挡的方向上至少基本上沿径向延伸的接板,接板在摩擦传递元件的静止状态中靠近止挡并且与该止挡至少基本上相距有间隙,而在存在转速的情况下,接板的至少一部分在转速的影响下在消除间隙之后贴靠在止挡上。接板经由相对基体引起轴向偏移的曲拐部与基体相连接,其中,曲拐部实现了接板朝储能器的方向的移位,并且接板在此由止挡沿轴向的延伸方向完全覆盖
38 振动衰减装置 CN201880060953.3 2018-09-28 CN111133222A 2020-05-08 伊藤一能; 大井阳一; 坂本贵生; 长井大树; 伊藤和广
发明提供振动衰减装置。振动衰减装置包含:支承部件,其与旋转构件一体旋转;复原产生部件,其以在与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的方式与该支承部件连结;惯性质量体,其经由复原力产生部件与支承部件连结;第一引导面,其设置于复原力产生部件;第二引导面,其设置于惯性质量体;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第一以及第二滚动部,第一以及第二引导面形成为,通过随着支承部件的旋转,第一滚动部在第一引导面滚动,且第二滚动部在第二引导面滚动,复原力产生部件相对于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沿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且惯性质量体绕旋转中心摆动。
39 动态减振装置 CN201910972810.6 2019-10-14 CN111059246A 2020-04-24 松冈佳宏
申请公开了一种动态减振装置,能够实现结构简单化以及装置小型化,并且消除产生的撞击声。该装置包括第一旋转部件(3)及第二旋转部件(4)、质量部件(5)以及磁减振机构(6)。第一旋转部件(3)和第二旋转部件(4)在轴向上排列配置,不能相对旋转。质量部件(5)配置为能够与第一旋转部件(3)以及第二旋转部件(4)一起旋转且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3)以及第二旋转部件(4)旋转自如。磁力减振机构磁性连结第一旋转部件与质量部件以及第二旋转部件与质量部件,在第一旋转部件与质量部件之间以及第二旋转部件与质量部件之间产生了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时,该磁力减振机构产生用于减小相对位移的恢复力。
40 减震装置 CN201680055422.6 2016-09-28 CN108138901B 2020-03-06 伊藤一能; 中寉诚; 藁科秀平; 田中克典; 平本知之
减震装置的中间元件具有至少在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之间不传递扭矩支撑第三弹性体的两端部的弹性体支撑部,输入元件以及输出元件中的一个元件具有至少在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之间不传递扭矩时与第三弹性体的端部不抵接的弹性体抵接部,在输入元件与输出元件之间不传递扭矩时,随着输入元件以及输出元件中的一个元件与中间元件的相对扭转增加,弹性体抵接部与第三弹性体的一侧端部抵接。